稻谷蒸煮品尝实验 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米饭实验报告

米饭实验报告

米饭实验报告米饭实验报告引言:米饭是我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主食之一,它不仅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主食,也是世界各地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米饭的制作方法千差万别,不同的烹饪方式和调味方法会对米饭的口感和风味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米饭的特性和烹饪方法对其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一:米饭的不同烹饪方式对口感的影响我们选择了蒸煮、煮沸和炒煮三种常见的米饭烹饪方式进行实验。

首先,我们使用相同比例的米饭和水,分别采用不同的烹饪方式进行制作。

结果显示,蒸煮出的米饭颗粒饱满,口感松软,保留了米饭的原汁原味;而煮沸的米饭则稍显粘稠,口感较软糯;炒煮的米饭则颗粒分散,口感略干。

通过这一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烹饪方式会直接影响米饭的口感和质地。

实验二:米饭的不同调味方法对风味的影响米饭的调味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选择了盐、酱油和花椒粉这三种常用的调味料进行实验。

在相同比例的米饭中,我们分别加入这三种调味料进行烹饪。

结果显示,加入盐的米饭味道鲜美,咸香可口;加入酱油的米饭则呈现出淡淡的酱香味;而加入花椒粉的米饭则散发出浓郁的辣味和香气。

这一实验表明,不同的调味方法可以赋予米饭不同的风味,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

实验三:米饭的保存方法对质量的影响米饭是一种易于腐败的食物,不正确的保存方法会导致米饭变质。

我们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将米饭放置于常温环境下保存,另一组将米饭放入冰箱冷藏保存。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常温保存的米饭很快变质,出现异味和发霉现象;而冷藏保存的米饭则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新鲜度和口感。

这一实验结果提醒我们正确的保存方法对于米饭的质量至关重要。

实验四:米饭的不同品种对烹饪特性的影响米饭的品种繁多,不同品种的米饭在烹饪时会有所差异。

我们选择了糯米、香米和长粒米这三种常见的品种进行实验。

经过烹饪和品尝,我们发现糯米烹饪后口感粘糯,适合制作粽子等特色食品;香米烹饪后米粒饱满,散发出香气,适合炒饭等烹饪方法;长粒米烹饪后米粒分散,口感松软,适合制作米饭饭团等。

若干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测定条件的比较研究

若干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测定条件的比较研究

若干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测定条件的比较研究
洪春来;贾彦博;王润屹;姚海根
【期刊名称】《北方水稻》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受糊化温度、胶稠度、直链淀粉等因素的影响.稻米的加工精度可影响稻米籽粒的成份,从而影响糊化温度,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使碱消值发生变化,试剂浓度的不同可影响碱消值,样品的含水量会对胶稠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测量结果.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洪春来;贾彦博;王润屹;姚海根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兴,314016;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资源科学系,浙江,杭州,310029;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
兴,314016;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嘉兴,314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99
【相关文献】
1.稻米蛋白质与蒸煮食味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J], 杨忠良
2.杂草稻稻米RVA谱特征值与外观品质及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J], 陈丽;马静;亢玲;王兴盛;刘桢;孙建昌
3.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糊化特性、淀粉晶体结构研究 [J], 旷娜;周蔚;张相;郑华斌;唐启源
4.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与糊化特性、淀粉晶体结构研究 [J], 旷娜;周蔚;张相;郑华斌;唐启源
5.不同地区再生季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结构与性能差异研究 [J], 旷娜;唐启源;郑华斌;王慰亲;邹丹;罗友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米蒸煮实验报告

大米蒸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大米蒸煮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2. 探讨不同蒸煮条件下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3. 优化蒸煮工艺,提高大米的品质。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大米、清水、蒸锅;2. 实验设备:电子天平、计时器、温度计、蒸锅、烧杯、玻璃棒。

三、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称取50g大米,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分;2. 设置蒸煮条件:将蒸锅置于火上,加入适量清水,待水沸腾后,放入大米,开始计时;3. 调整蒸煮时间:分别设置蒸煮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20分钟、25分钟,观察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变化;4. 测量温度:在蒸煮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蒸锅内的温度,记录数据;5. 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大米的口感、颜色、营养价值等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蒸煮时间对大米口感的影响- 10分钟:大米口感较硬,中心部分未完全熟透,口感较差;- 15分钟:大米口感适中,中心部分熟透,口感较好;- 20分钟:大米口感过软,中心部分过于熟透,口感较差;- 25分钟:大米口感过于松散,中心部分熟烂,口感较差。

2. 蒸煮时间对大米营养价值的影响- 10分钟:大米的营养价值较低,部分营养成分未被释放;- 15分钟:大米的营养价值较高,营养成分得到较好释放;- 20分钟:大米的营养价值开始下降,部分营养成分损失;- 25分钟:大米的营养价值明显下降,营养成分损失较多。

3. 蒸煮温度对大米口感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蒸煮温度保持在100℃左右,大米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变化与蒸煮时间呈正相关。

五、实验结论1. 蒸煮时间对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有显著影响,蒸煮时间为15分钟时,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最佳;2. 蒸煮温度对大米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也有一定影响,但实验条件下,蒸煮温度对结果影响不大;3. 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具体需求调整蒸煮时间和温度,以提高大米的品质。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大米蒸煮过程的探究,了解了蒸煮时间对大米口感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香稻品种蒸煮品质评价及RVA谱多样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香稻品种蒸煮品质评价及RVA谱多样性分析的开题报告

香稻品种蒸煮品质评价及RVA谱多样性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米饭的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米饭的品质与品种、种植地区、种植方法、加工、贮藏等诸多因素相关。

目前,针对米饭品质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感官评定、理化指标测定和遗传分析等方法进行,其中Rapid Visco Analyser(RVA)谱是一种常见的技术手段。

而对于特定品种的米饭,其蒸煮品质与加工方法和时间等因素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需要展开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香稻品种的蒸煮品质进行评价,并利用RVA谱多样性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品种米的加工特点和品质变化规律。

三、研究内容1. 收集不同品种香稻的样品,并进行分类;2. 通过感官评定、理化指标测定等方法对样品的蒸煮品质进行评价;3. 利用RVA谱分析不同品种香稻在加工过程中的特点和品质变化规律;4. 分析香稻品种之间的蒸煮品质差异和RVA谱多样性,得出结论。

四、研究意义1. 为香稻品种选择和优化蒸煮加工方法提供依据;2. 提高我国优质香稻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3. 促进食品安全和质量的提高。

五、研究方法1. 样品的蒸煮品质评价方法:感官评定、理化指标测定等;2. RVA谱的多样性分析方法:利用胶体电泳、羧甲基纤维素膜电泳等方法进行测定;3. 数据处理方法: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六、研究进度安排1. 前期调研和样品采集:1个月;2. 样品的蒸煮品质评价:2个月;3. RVA谱多样性分析:3个月;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1个月。

七、预计研究结果本研究将对不同香稻品种的蒸煮品质进行评价,并通过RVA谱多样性分析揭示其加工特点和品质变化规律,得出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为香稻品种的选择和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提高香稻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做出贡献。

蒸煮实验报告

蒸煮实验报告

蒸煮实验报告1、试验目的:了解蒸煮助剂的效果。

2、蒸煮用原材料:2.1蒸煮助剂样品 2.2麦草 2.3液体火碱 2.4热水3、试验器材:3.1蒸煮用:15L回转式蒸煮锅3.2配碱及盛浆:塑料桶(3只)、100ml量筒、塑料缸(2只)4、蒸煮工艺参数:4.1绝干麦草用量:0.7kg4.2耗碱量:12.5%4.3蒸煮助剂用量:0.05%4.4液比:1:54.5升温最高温度:160℃4.6升温最高压力:0.7mpa4.7蒸煮曲线:空运转10min→升温至135℃→保温10min→升温至160℃→保温30min5、计算5.1风干麦草用量:0.7÷(1-7%)=0.753 kg5.2风干麦草中游离水含量:0.753-0.7=0.053 kg(即53ml) 5.3助剂用量:0.7×0.05%=0.35 g5.4总液量:0.7×5=3.5 L5.5总碱液量:3.5-0.053=3.447L5.6纯NaOH用量:0.7×12.5%=0.0875kg=87.5 g5.7液体火碱用量87.5÷372=0.235 L5.8清水用量:3.447-0.235=3.212 kg(参数:麦草水分:7%助剂用量:0.05%液比:1:5用碱量:12.54%液碱浓度372g/l )6、碱液的配制:将量好的液体火碱倒入配碱桶中,加入蒸煮助剂,加入适量热水溶解,剩余少许热水用作冲洗配碱桶用。

7、蒸煮操作:7.1蒸煮锅应清洁,试运转后正常7.2称取0.753kg风干麦草,开始装锅。

7.3 风干麦草装至一半时,将适量碱液均匀淋入。

7.4将剩余麦草装入,将剩余碱液均匀淋入。

7.5用剩余清水冲洗配碱桶后淋入。

7.6上盖(按对称方向将锅盖螺母拧紧)7.7检查排气阀门是否关闭。

7.8检查压力表是否指针为0。

7.9接通电源,转动组合开关,指示灯亮。

7.10 按下启动按钮(绿色)、蒸煮锅开始回转。

7.11 按下自锁开关,开始加温,并显示温度数值。

蒸煮燀实验实验报告

蒸煮燀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蒸、煮、燀三种烹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营养成分的影响。

3. 提高烹饪技能,丰富烹饪知识。

二、实验原理1. 蒸:利用水蒸气的高温对食材进行加热,使食材成熟,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2. 煮:将食材放入水中,用高温加热至食材熟透,适用于多种食材。

3. 燀:将食材与调味料一同放入容器中,用慢火炖煮,使食材入味。

三、实验材料1. 食材:鸡肉、土豆、胡萝卜、香菇、洋葱等。

2. 调味料:盐、酱油、胡椒粉、葱姜蒜等。

3. 实验器具:蒸锅、煮锅、炖锅、计时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蒸实验(1)将鸡肉、土豆、胡萝卜等食材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将切好的食材放入蒸盘中,撒上适量的盐、酱油、胡椒粉。

(3)将蒸盘放入蒸锅中,加水至锅中水位约2/3处。

(4)开启蒸锅,将食材蒸煮至熟透,约需30分钟。

2. 煮实验(1)将鸡肉、土豆、胡萝卜等食材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将切好的食材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的水。

(3)放入葱姜蒜等调味料,用大火煮沸。

(4)转小火煮煮至食材熟透,约需40分钟。

3. 燀实验(1)将鸡肉、土豆、胡萝卜等食材洗净,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

(2)将切好的食材与洋葱、香菇等一同放入炖锅中。

(3)加入适量的盐、酱油、胡椒粉等调味料。

(4)用慢火炖煮至食材入味,约需1小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蒸实验:通过蒸实验,我们发现蒸煮方法能使食材保持原汁原味,营养成分损失较少。

同时,蒸煮速度较快,适合快节奏生活。

2. 煮实验:煮实验结果表明,煮煮方法适用于多种食材,烹饪时间较长,但能使食材更加入味。

然而,煮煮过程中营养成分会有一定损失。

3. 燀实验:燀实验表明,燀煮方法能使食材充分入味,适合炖煮类菜肴。

然而,燀煮过程中营养成分损失较多,烹饪时间较长。

六、实验结论1. 蒸、煮、燀三种烹饪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菜肴。

2. 在烹饪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食材的特点和烹饪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营养成分。

试验三稻米品质分析稻米品质主要由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

试验三稻米品质分析稻米品质主要由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

实验三稻米品质分析稻米品质主要由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所组成。

碾磨品质和稻米外观品质,它是确定稻米价格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水稻优质育种的重要性状。

稻米蒸煮品质包括稻米的糊化温度、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

它是稻米品质的重要理化指标,对米质优劣起决定性作用。

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是决定品质优劣的最重要性状之一,其含量高低与米饭的粘性、柔软性、光择和食味品质密切相关。

由于爱好和用途的差异,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评价有所不同;中国南方要求籼米粒型长至细长、无或极少垩白,油质半透明,直链淀粉含量中等、胶稠度中等至软、米饭口感佳,冷却后仍松软;粳米无论南北均要求出糙率、精米率高,粒形短圆,透明无腹白,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软,糊化温度低,米饭油亮柔软。

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对稻米的加工、蒸煮、酿酵等特性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制粉、制丝、味精、酿啤、蒸谷米等要求直链淀粉含量高;红米、黑米强调含铁、微量元素和和色素高;饲料大米则重视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酒米要求有较大的心白和腹白,蛋白质含量低;罐头米和粉丝米则要求较高的糊化温度等等。

综上所述,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本实验主要学习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的分析测定方法。

I 稻谷碾磨品质和稻米外观品质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和掌握稻谷碾磨品质和稻米外观品质分析测定技术。

二、内容说明(一)稻谷碾磨品质包括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

出糙率(或糙米率)是干净的稻谷经出糙机脱去谷壳后糙米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精米率是糙米或稻谷经碾米机碾磨加工,碾去糠层(即包括果皮、种皮和糊粉层)及胚,用直径1.0mm圆孔筛筛去米糠,计算米粒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整精米率是完整无损的精米米粒重量占稻谷试样重量的百分率。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除与加工机械性能、碾磨精度、操作技术、干燥条件有关外,品种间也有很大差异,如谷壳的大小与厚薄、胚的大小、糊粉层厚度等。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

稻⽶蒸煮试验品质评定实验⼀稻⽶蒸煮试验品质评定1.⽬的不同稻⽶的外观观察及在⼀定条件下蒸煮成⽶饭后的品质评定。

2. 原理稻⽶蒸煮后感官鉴定⽶饭的⽓味、⾊泽、外观结构,适⼝性及滋味,结果以综合评分表⽰。

3.⽤具3.1 26~28cm单屉蒸锅。

3.2 带盖铝盒:60mL以上(也可采⽤2mL注射器铝盒)。

3.3 15mL量筒。

3.4 天平:感量0.01g。

3.5 2kw电炉。

3.6 ⽩瓷盘;32cm×22cm。

4.操作步骤4.1 商品⼤⽶直接分取试样。

4.2 为了客观反映⼤⽶蒸煮品质的优劣,试样编号与制备⽶饭的盒号应随机编排,不要带有规律性的编排。

4.3 ⽶饭的制备称样:称量10g试样于铝盒中,按参加品评⼈数每⼈⼀盒。

洗⽶:⽤约30mL⽔搅拌淘洗⼀次,再⽤30mL蒸馏⽔冲洗⼀次,尽量倾⼲⽔。

加⽔:籼⽶加蒸馏⽔15mL,粳⽶加蒸馏⽔12mL,糯⽶加蒸馏⽔10mL。

蒸煮:在盛⽔的铝锅中,⽤电炉加热⾄沸腾后,再将加盖铝盒放于蒸屉上,继续加热并开始计时,蒸煮40min,停⽌加热,焖10min。

4.4 将制成的不同试样的⽶饭盒放在⽩瓷盘上(每⼈⼀盘),供品评。

5. 品评内容、顺序、评分及结果表⽰5.1 品评内容品评⽶饭的⾊、⾹、味、外观性状、适⼝性(包括粘性、弹性、硬度)及滋味等项,其中以⽓味、适⼝性、滋味为主。

同时按下表做品尝评分记录。

品尝评分记录表年⽉⽇午品评⼈员5.2 品评顺序先趁热鉴定⽶饭⽓味,然后观察⽶饭⾊泽、外观结构,再通过咀嚼,品尝评定适⼝性及滋味,将各项得分相加即为综合评分。

5.3 品评要求5.3.1 品评⼈员以5~10⼈组成为宜[选择品尝⼈员见附录A(补充件)]。

5.3.2 品评应在专门的房间进⾏,品评房间在15m2左右时应装有四⽀40W⽇光灯,灯管距品评桌⾯约1.5m,品评⼈员每⼈⼀座,在室温(20~25℃)下进⾏品评,品评时应保持环境安静,⽆⼲扰。

5.3.3 品评时间最好在饭前1h或饭后2h进⾏,品尝前不得吸烟或吃糖。

谷物品质分析 第四章2

谷物品质分析 第四章2

长粒型大米的最终黏度和回生值 长粒型大米的最终黏度和回生值 比短粒型及糯米的高。 比短粒型及糯米的高。因为直链 淀粉含量高的淀粉糊在冷却过程 中直链淀粉之间容易发生重排, 中直链淀粉之间容易发生重排, 凝胶强度随之增大, 凝胶强度随之增大,使最终黏度 和回生值增大。 和回生值增大。
②不同贮藏时间大米的黏度特性分析
④最终黏度,Final Viscosity:在测试的 Viscosity: 最终黏度, 末端, 末端,试样表现黏度增加到某一个相对的 稳定值,定义为最终黏度。 稳定值,定义为最终黏度。 衰减度,Breakdown: ⑤衰减度,Breakdown:定义峰值黏度和保 持黏度的差值为衰减度。 持黏度的差值为衰减度。 ⑥回生值,Setback:最终黏度和保持黏度 回生值,Setback: 的差值为回生值。 的差值为回生值。
3.糊化过程: 3.糊化过程: 糊化过程
1)可逆吸水阶段:水分进入淀粉粒的非晶 可逆吸水阶段: 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干燥, 质部分,体积略有膨胀,此时冷却干燥, 颗粒可以复原,双折射现象不变。 颗粒可以复原,双折射现象不变。
淀粉处在室温条件下,即使浸泡在冷水中也不 淀粉处在室温条件下, 会发生任何性质的变化。 会发生任何性质的变化。 存在于冷水中的淀粉经搅拌后则成为悬浊液, 存在于冷水中的淀粉经搅拌后则成为悬浊液, 若停止搅拌淀粉颗粒又会慢慢重新下沉。 若停止搅拌淀粉颗粒又会慢慢重新下沉。 在冷水浸泡的过程中,淀粉颗粒虽然由于吸收 在冷水浸泡的过程中, 少量的水分使得体积略有膨胀, 少量的水分使得体积略有膨胀,但却未影响到 颗粒中的结晶部分, 颗粒中的结晶部分,所以淀粉的基本性质并不 改变。 改变。 处在这一阶段的淀粉颗粒,进入颗粒内的水分 处在这一阶段的淀粉颗粒, 子可以随着淀粉的重新干燥而将吸入的水分子 排出,干燥后仍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排出,干燥后仍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故这 一阶段称为淀粉的可逆吸水阶段。 一阶段称为淀粉的可逆吸水阶段。

稻谷检验分析报告

稻谷检验分析报告

稻谷检验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关于稻谷的检验分析结果。

稻谷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稻谷进行检验分析,评估其质量和安全性。

2. 样品信息•样品名称: 稻谷•样品来源: 生产地区•样品数量: XXX 公斤•检验日期: XXXX年XX月XX日3. 检验方法本次检验使用了以下方法和仪器: - 外观检验:通过肉眼观察稻谷外观,包括颜色、形状、杂质等。

- 湿度测定:使用湿度测定仪测定稻谷的湿度含量。

- 官能检验:对稻谷进行官能检验,主要评估其口感、气味和外观特征。

- 化学分析: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稻谷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

4. 检验结果4.1 外观检验结果稻谷的外观检验结果如下: - 颜色:白色 - 形状:饱满 - 杂质:未检出4.2 湿度测定结果稻谷的湿度测定结果如下: - 湿度含量:XX%4.3 官能检验结果稻谷的官能检验结果如下: - 口感:香甜、软糯 - 气味:清香 - 外观特征:颗粒饱满、无破损4.4 化学分析结果稻谷的化学分析结果如下: - 蛋白质含量:XX% - 碳水化合物含量:XX% - 脂肪含量:XX% - 纤维素含量:XX% - 矿物质含量:铁、锌、钙等 - 有害物质:未检出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

5. 结论根据以上检验结果,本次检验中的稻谷样品通过了外观检验、湿度测定、官能检验和化学分析,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稻谷样品的质量良好,无明显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6. 建议为了确保稻谷的质量和安全性,建议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遵守施药的最佳实践。

2. 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稻谷的灌溉水质符合质量标准。

3. 定期对稻谷进行检验,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

7. 参考文献[1] 稻谷质量标准实施细则 (XXX标准化协会, 20XX)以上是稻谷检验分析报告的内容。

本报告通过外观检验、湿度测定、官能检验和化学分析对稻谷进行了全面评估,证明样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安全要求。

淀粉合成对稻米蒸煮品质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淀粉合成对稻米蒸煮品质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淀粉合成对稻米蒸煮品质影响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稻米是人类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来源。

在稻米的制作过程中,蒸煮环节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有文献研究表明,稻米的蒸煮过程中,淀粉合成的水平和过程能直接影响到稻米的口感和品质。

因此,对淀粉合成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可以探究稻米制作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还可以为稻米制作工艺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本文选取常见的稻米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蒸煮时的水分含量、蒸煮时间、蒸煮温度等因素,研究稻米蒸煮过程中淀粉的合成过程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探究不同蒸煮条件下淀粉合成过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2. 通过理化分析等方法,对不同蒸煮条件下的稻米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淀粉合成过程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 通过人体感官评价、理化分析等综合手段,探究淀粉合成对稻米的口感、颜色、香味等品质因素的影响,为稻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 样品处理:在保证所有稻米样品的品质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分别调节蒸煮时的水分含量、蒸煮时间和蒸煮温度等因素,制备不同的稻米蒸煮样品。

2. 淀粉合成过程的分析:通过酸解法和酶解法对淀粉的合成过程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淀粉合成过程的变化规律。

3. 稻米品质分析:通过理化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稻米进行组织结构、化学成分、口感等方面的分析。

4. 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处理参数下的稻米品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深入研究淀粉合成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本文可以得出以下预期成果:1. 揭示不同蒸煮条件下淀粉合成过程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2. 阐明淀粉合成过程对稻米组织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影响。

3. 分析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为稻米品质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4. 为稻米生产提供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指导,为稻米加工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实验二稻米食味品质的测定

实验二稻米食味品质的测定

实验二稻米食味品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了解和掌握稻米食味品质的测定及评价方法。

二、材料和用具:
1、材料:供测定的精米样品4份(1、
2、3和4号样)。

2、仪器设备:1200g电子天平,3L电饭煲4个,烧杯,一次性塑料碗,筷子。

三、方法和步骤:
1、煮饭:取除去杂质和碎米的精米试样4份,每份各称取250g,用清水淘洗干净(2次)后,分别放入3L电饭褒中,按稻米与水比例为1:1.75加入清水,随即通电按下电饭褒煮饭开关。

待开关跳开后,再闷10分钟。

2、品尝:食味评定程序按米饭气味、外观、适口性、冷饭质地的顺序进行。

趁热打开锅盖,先鉴定米饭是否有香味,接着观察米饭色泽、饭粒结构,再通过咀嚼、品尝鉴定米饭的柔软性及其滋味。

再过夜,评定冷饭质地,看是否柔软、不粘节成团。

四、作业:根据实验结果,对各米样食味品
质进行评价,写出实验报告。

四、作业
根据实验结果,对各样品的食味进行评价,并写出实验报告。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贺梅;宋冬明;黄少锋;张丽萍【摘要】总结了目前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评价的三种方法,包括感官评价法、理化指标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同时分析了影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因素,为优质稻米生产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北方水稻》【年(卷),期】2013(043)001【总页数】3页(P39-40,42)【关键词】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因素【作者】贺梅;宋冬明;黄少锋;张丽萍【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所,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03稻米品质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外观品质、碾磨品质、营养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等四个方面。

在诸多性状中,蒸煮食味品质是最[1]突出的指标之一,也是稻米品质改良的最终目标。

蒸煮食味品质是指米饭煮熟后的外观、气味、味道、粘性、弹性等特性。

现将其评价方法及影响因素介绍如下。

1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价方法1.1 感官评价法感官评价法是指稻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品评人员通过眼观、鼻闻、口尝等方法对米饭的色泽、气味、滋味、粘性及软硬适口程度进行综合品尝,来评价稻米食味的过程。

由于感官评价法能最直观评价稻米食味品质,所以一直被采用,但是在品尝人数要求、品评的项目和标准、数据的统计方法等方面,国内外是有所不同的。

我国水稻栽培面积遍布大半个中国,水稻品种众多,南、北饮食习惯差异较大,食味品质往往众口难调。

感官评价法容易受到品评人员的主观喜好情绪影响,主观误差比较大,研究结果重复性不高,对米饭食味难以形成定量化的描述,因此对品评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实施过程中也要消耗相当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不能快速、便捷、大规模地对样品进行评价筛选。

感官评价法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粮食熏蒸实验报告总结

粮食熏蒸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粮食储存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虫害是影响粮食储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粮食储存过程中的虫害,保障粮食质量安全,我们于2023年10月开展了粮食熏蒸实验,以评估不同熏蒸药剂和方法的杀虫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熏蒸药剂对粮食害虫的杀灭效果。

2. 比较不同熏蒸方法的优缺点。

3. 为实际粮食储存过程中的虫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粮食:小麦、玉米等。

- 熏蒸药剂:磷化氢、溴甲烷等。

- 熏蒸设备:熏蒸机、气密性测试仪等。

2. 实验方法:- 将粮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置不同熏蒸药剂和熏蒸方法。

- 采用磷化氢、溴甲烷等熏蒸药剂,对粮食进行熏蒸处理。

- 分别采用自然熏蒸、机械熏蒸等方法进行实验。

- 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粮食中的虫害数量和熏蒸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熏蒸药剂的效果:- 磷化氢对小麦、玉米等粮食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杀虫率可达95%以上。

- 溴甲烷对粮食害虫的杀灭效果次之,杀虫率约为85%。

2. 不同熏蒸方法的效果:- 自然熏蒸方法的杀虫效果较差,杀虫率约为70%。

- 机械熏蒸方法的杀虫效果较好,杀虫率可达90%以上。

3. 熏蒸药剂与熏蒸方法的组合:- 磷化氢与机械熏蒸方法的组合,杀虫效果最佳,杀虫率可达95%以上。

- 溴甲烷与机械熏蒸方法的组合,杀虫效果次之,杀虫率约为90%。

五、实验结论1. 磷化氢、溴甲烷等熏蒸药剂对粮食害虫的杀灭效果显著。

2. 机械熏蒸方法比自然熏蒸方法的杀虫效果更好。

3. 磷化氢与机械熏蒸方法的组合,杀虫效果最佳。

六、实验建议1. 在粮食储存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的熏蒸药剂,如磷化氢、溴甲烷等。

2. 采用机械熏蒸方法,提高熏蒸效果。

3. 定期对粮食进行熏蒸处理,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七、实验总结本次粮食熏蒸实验,通过对比不同熏蒸药剂和方法的杀虫效果,为实际粮食储存过程中的虫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粮食熏蒸实验报告范文

粮食熏蒸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为了验证化学药剂熏蒸在粮食害虫防治中的效果,本实验通过模拟实际熏蒸操作,对一定量的粮食进行熏蒸处理,观察并记录熏蒸前后粮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评估熏蒸技术的有效性。

二、实验材料1. 实验设备:熏蒸机、温度计、湿度计、防毒面具、浓度测试仪、灭火器、密封袋、电子秤等。

2. 实验药剂:磷化铝熏蒸剂。

3. 实验粮食:小麦,重量约为50kg。

4. 实验场所:通风良好、安全的实验室内。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准备:- 计算所需熏蒸剂的用量,并准备相应的熏蒸机。

- 将小麦放入密封袋中,并封口。

- 检查熏蒸机的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2. 熏蒸过程:- 将密封好的小麦袋放入熏蒸机中。

- 根据小麦的重量和熏蒸剂的推荐剂量,计算并加入磷化铝熏蒸剂。

- 关闭熏蒸机,启动熏蒸程序,设定适宜的熏蒸时间和温度。

- 在熏蒸过程中,使用浓度测试仪监测室内磷化氢气体浓度,确保其处于安全范围内。

3. 熏蒸结束:- 熏蒸结束后,关闭熏蒸机,待室内气体浓度降至安全水平后,打开密封袋。

- 观察小麦中害虫的存活情况。

4. 数据记录:- 记录熏蒸前后的害虫数量,以及熏蒸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湿度、浓度等)。

四、实验结果1. 熏蒸前:小麦中共有害虫100只。

2. 熏蒸后:小麦中共有害虫20只。

五、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熏蒸处理后小麦中的害虫数量明显减少,说明磷化铝熏蒸剂对粮食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以下是具体分析:1. 熏蒸剂作用:磷化铝熏蒸剂在熏蒸过程中与粮食中的水分反应,产生磷化氢气体,该气体具有强烈的毒性,能够有效杀死粮食中的害虫及其虫卵。

2. 熏蒸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熏蒸处理后小麦中的害虫数量减少了80%,说明该方法在粮食害虫防治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3. 熏蒸条件:实验过程中,熏蒸温度和湿度对熏蒸效果有一定影响。

适宜的熏蒸温度和湿度有助于提高熏蒸效果。

六、实验结论1. 磷化铝熏蒸剂对粮食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粮食的种类、害虫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熏蒸机的性能等因素,合理选择熏蒸剂的剂量和熏蒸条件。

粮油大米蒸煮感评价实验

粮油大米蒸煮感评价实验

粮油大米蒸煮感评价实验————————————————————————————————作者:————————————————————————————————日期:粮油大米蒸煮感官评价实验班级:11级营养一班姓名:史丽新学号:201130030111目录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程序 (1)三、实验步骤 (2)1、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2)2、品评员筛选(初选) (2)3、品评员筛选准备 (4)4、品评员筛选 (4)5、品评员培训 (5)6、具体品评准备 (7)7、进行品评 (7)8、实验数据处理 (7)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感官评价实验一、实验目的运用国标对样品大米进行感官评价,能够熟练运用国标。

二、实验程序准备实验所品评员初步筛品评员筛选品评员品评员具体品品评实验数据三、实验步骤1、所需设备用具:天平:感量0.01g、直热式电饭锅3L500瓦、盆:洗米用,500ml(小量样品米饭制备)或3000ml(大量米饭的制备)沥水筛:CQ16筛、小碗:可约50g试样约200个、圆形白色瓷餐盘:直径20cm左右盘子边缘均等分地黏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塑料胶带(80个)、勺子(3个)、筷子(50双)2、品评员筛选(初选问卷调查)将一下调查问卷分发给班内49个同学进行填写从中筛选出40人。

征集大米品评员调查问卷请您填写一下信息,我们会对其严格保密。

个人情况:姓名:性别:民族:联系电话:健康状况(填写有无):糖尿病:口腔或牙龈疾病:低血糖:食物过敏:高血压:你是否在服用对感官有影响的药物,尤其对味觉和嗅觉?您常吃的主食是什么?您不愿吃的是哪类食物?您最喜欢的是哪类食物?您认为您的辨别能力如何?嗅觉: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均水平低于品均水平味觉:高于平均水平平均均水平低于品均水平您目前有家庭成员有在食品公司工作吗?您目前有家庭成员在广告公司或市场研究部门工作吗?请您对本次品评内容进行保密3、人员筛选进行准备工作(筛选出合适的品评员的准备工作)准备三种不同品质的大米进行蒸制蒸制方法:(1)、洗米:称取500克大米放入沥水筛内,将沥水筛置于盆内,快速加入1500毫升的水,每次顺时针搅拌10圈,逆时针搅拌10圈,快速换水重复上述操作一次。

蒸煮实验的实验报告

蒸煮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蒸煮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不同条件下蒸煮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3. 分析蒸煮过程中食品成分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蒸煮实验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方法,通过加热使食品中的水分蒸发,使食品成熟、软化、口感变好。

蒸煮过程中,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成分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影响食品的口感、风味和营养价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米、面粉、猪肉、鸡肉、蔬菜等。

2. 实验仪器:蒸锅、电子秤、温度计、计时器、烧杯、搅拌棒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蒸煮对大米品质的影响(1)称取100克大米,放入蒸锅中。

(2)将蒸锅置于火上,加热至水沸腾,保持中火蒸煮20分钟。

(3)取出大米,观察其外观、口感和水分含量。

2. 实验二:蒸煮对面粉品质的影响(1)称取100克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成面团。

(2)将面团放入蒸锅中,蒸煮10分钟。

(3)取出面团,观察其外观、口感和弹性。

3. 实验三:蒸煮对猪肉品质的影响(1)称取100克猪肉,切成薄片。

(2)将猪肉放入蒸锅中,蒸煮20分钟。

(3)取出猪肉,观察其外观、口感和色泽。

4. 实验四:蒸煮对鸡肉品质的影响(1)称取100克鸡肉,切成小块。

(2)将鸡肉放入蒸锅中,蒸煮30分钟。

(3)取出鸡肉,观察其外观、口感和香气。

5. 实验五:蒸煮对蔬菜品质的影响(1)称取100克蔬菜,清洗干净。

(2)将蔬菜放入蒸锅中,蒸煮5分钟。

(3)取出蔬菜,观察其外观、口感和营养成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蒸煮对大米品质的影响大米蒸煮后,外观呈透明状,口感柔软,水分含量降低。

这说明蒸煮能够使大米成熟,提高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2. 实验二:蒸煮对面粉品质的影响面粉蒸煮后,面团变得柔软,有弹性。

这说明蒸煮能够使面粉中的淀粉质发生变化,提高面团的口感和品质。

3. 实验三:蒸煮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猪肉蒸煮后,外观呈鲜红色,口感鲜嫩,香气四溢。

这说明蒸煮能够使猪肉中的蛋白质变性,提高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其对施氮量响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其对施氮量响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及其对施氮量响应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稻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蒸煮食味品质与营养品质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土、气等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同时气候变化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减少氮肥的使用量,成为当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将通过对不同品种类型的稻米进行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估,进一步探究不同品种类型的稻米对施氮量的响应,为提高稻米品质和生产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研究将选取不同品种类型的稻米为材料,对其进行蒸煮食味品质的评估,并探究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对施氮量的响应情况。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选取不同品种类型的稻米,比较其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2. 探究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对施氮量的响应情况,寻找最佳施氮量;3. 分析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对氮肥的利用效率,探究减少氮肥使用量的途径。

本研究的目标是:1. 探究不同品种类型的稻米在蒸煮食味品质上的差异,为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2. 确定稻米对施氮量的响应规律,为减少氮肥使用量提供科学依据;3. 分析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根据稻米类型选择适当的蒸煮方法和煮熟时间,评估蒸煮食味品质。

2. 设立不同施氮量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比较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差异。

3. 分析稻米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氮素吸收、转运和利用等方面。

四、预期结果和应用价值1. 探究不同品种类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为粮食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2. 确定稻米对施氮量的响应规律,为减少氮肥使用量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分析不同品种类型稻米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有利于优化氮肥使用结构,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于提高稻米品质和生产效益,减少氮肥的使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谷蒸煮品尝实验实验报告
米饭的质地特性被认为是大米蒸煮品质中最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种和产地的大米蒸煮后其质地特性不同,同一品种的大米,由于其储藏过程中蛋白质、淀粉等组成成分含量和结构的变化,也会使大米蒸煮后其质地特性也不相同。

而蒸煮后大米质地的特性对于发酵行业或米制品加工行业工艺参数及过程控制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一种有效评价大米质构特性的测定方法作为大米食用品质进行评价的依据。

大米蒸煮品质是评价大米食用品质的主要方面之一,通过测定大米在蒸煮过程中的吸水率、膨胀率、米汤pH值、米汤碘蓝值、米汤固体溶出物以及碱消度等,以较小量的样品和简易、快捷的方法,较为客观的评定大米的食用品质。

高端精密研究型质构仪是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客观评价食品大米蒸煮品质主要仪器,它主要反映的是与力学特性有关的食品质地特性。

高端精密研究型质构仪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客观性,并可对结果进行准确的数量化处理,从而避免人为因素对食品品质评价结果的主观影响。

保圣质构仪是专业用于食品物性分析的高级研究级机型。

仪器采用了国际大牌力量感应元、高性能电机及耐磨精准转轴。

仪器带有很多测试模式和参数,如TPA模式中的硬度、回复性等均与大米的感官品质相关。

本次实验将采用保圣高端精密研究型TA.XTC型质构仪(保圣其他型号TA.TOUCH或TA.XTC都可以开展该实验),通过对蒸煮后的大
米进行TPA测试,测量其硬度、粘性、黏聚性、疏松度等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