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合集下载

家长课堂教学案例《教育就是习惯培养》教学设计

家长课堂教学案例《教育就是习惯培养》教学设计

家长课堂教学案例《教育就是习惯培养》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家庭,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牵手家庭教育,引领教育方向,增强教育合力,优化教育效果。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良好行为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引导家长掌握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家长理解并掌握习惯培养与矫正的五个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谈话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案例导入,揭示主题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我们从清晨起来到晚上睡觉,99%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

”说到底,是习惯主宰着你,主宰着你的人生。

习惯能载着你走向成功,也能驮着你滑向失败。

1、案例引发思考案例:有个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群跳蚤放入实验用的大量杯里,上面盖上一片透明的玻璃。

跳蚤习性爱跳,于是很多跳蚤都撞上了盖上的玻璃,不断发出叮叮冬冬的声音。

过了一阵子,动物学家将玻璃片拿开,发现所有跳蚤依然在跳,只是都已经将跳的高度保持在接近玻璃即止,以避免撞到头。

结果没有一只跳蚤能跳出来——依它们的能力不是跳不出来,只是它们已经适应了环境。

后来,那位动物学家就在量杯下放了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燃了火。

不到五分钟,量杯烧热了,所有跳蚤自然发挥求生的本能,每只跳蚤再也不管头是否会撞痛(因为它们以为还有玻璃罩),全部都跳出了量杯。

这个实验证明,跳蚤会为了适应环境,不愿改变习性,宁愿降低才能、封闭潜能去适应。

提问:听了这个故事,你作何感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2、家长畅谈感想3、小结引出主题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对一个人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话非常精辟:“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题是: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幻灯片显示标题)二、孩子从小应养成的习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就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

可以说,习惯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一个人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能够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

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习惯越自然越好,水平越增强越好。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

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逐步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逐步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逐步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果晚上不刷牙,就会觉得特别地难受,甚至无法入睡;如果今天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就会加班完成,因为不想拖到明天……这些都是人长期养成的好习惯,一切看来都十分自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不做才会感到十分别扭。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978年,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

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的结果不能仅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重大的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说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应当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只有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

应用建议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抓住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10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10篇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读后感(10篇)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

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

但是有一位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

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

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

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

这位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

这就是说,达不到某个标准的时候,一定要有所限制,要惩罚,这个惩罚一定要剥夺他最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不能心疼孩子,这没关系。

但是他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你就得奖励他最喜欢的事情。

孩子通过这样的调整,慢慢地就习惯了,这位妈妈的经验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

乌申斯基还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他的意思就是:你如果养成了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要是养成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育习惯读后感1我仔细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育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众多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一本好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

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了儿童世界。

”我相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援助我们走向胜利,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仔细阅读,肯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会激励我们发奋向上,会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精神能量。

孙老师用了七个章节精辟论述了《教育就是培育好习惯》这一主题。

他以一个作家的细腻和敏锐,以一个文人的独立思维,去深入地观测相关的问题,去观测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他的文章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极具文学性和人文性。

他的这一著作对我们做教育工来说,有着反复细读和品尝的价值。

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育好习惯》一书,第四章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

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特别紧密。

长期以来,‘做人’好像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事实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胜利概念。

”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老实守信〔诚信〕,仔细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

”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

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聪慧,没有对人纯净的爱,没有对美妙人性的憧憬,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最少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

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需要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怜悯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妙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断改变,因此教育也需要不断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阐述。

培养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人类认知和思考的主体活动之一,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关键。

而学习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包括兴趣爱好、主动学习、反思思考、有效管理时间、坚持到底等学习方法。

其中,培养兴趣爱好的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学生只有兴趣才能持久地学下去。

鼓励学生多学多看,多分析和思考,多实践和改进。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课内外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体育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培养生活的习惯生活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而生活的习惯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习惯。

这包括饮食、锻炼、休息、卫生、安全等方面。

其中,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在营养均衡的前提下,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少吃零食和高热量食品,培养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

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体育锻炼和休息的重要性。

帮助学生了解运动和休息对身心的好处,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培养社会的习惯社会交往和沟通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要求之一,而这也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社会习惯和规范。

因此,教育也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习惯。

这包括礼仪、合作、团队精神、诚信、公益、关爱等方面。

其中,培养诚信的习惯是尤为重要的。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诚信和信用的意义,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交意识,培养学生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同时,教育也应该注重公益和关爱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关心他人,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方面外,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探索和创造,开发学生的潜力。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习惯的养成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重视。

最近读了孙云晓老师写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但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坚持。

那么到底该怎样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呢?孙老师强调的习惯的培养需要五大步骤,我认为很重要,今天我将结合我的见解与大家分享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步骤。

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引导他,在这一方面我的同事就做的很好,她在她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就很开心地告诉儿子说:“儿子,你今天学了什么,我们来做几道题行吗?”他儿子就欣然同意,很快儿子就做完了作业,然后她就很夸张地表扬儿子说:“儿子,你真棒,都做对了,一百分。

”然后在儿子的脸上奖励了几个香甜的吻,儿子在妈妈的表扬下很开心很快乐,久而久之在他心里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很有趣还能得到妈妈的关爱和表扬,何乐而不为呢?从此这个孩子就在妈妈的引导下爱上了学习,慢慢地就走上了努力学习的道路,以至于这个孩子的学习道理很顺畅,一路走上了名牌初中、名牌高中的大道,将来会很顺利地考上大学。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也是习惯使然使这个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习惯培养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你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这一点孙老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全国特师孙蒲老师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说:“你要向老师鞠躬道歉。

”但是这个孩子不会鞠躬,孙老师就亲自向学生示范鞠躬的礼仪,告诉孩子: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

然后,孙老师示范后,再让男孩子当着自己的面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讲座,观点精华: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2、好的家庭关系胜过许多教育3、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4、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5、健康的人格:自信、友善、有爱心、有责任感、善于自我管理、有抗挫折能力6、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好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要教育孩子学会克制。

7、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8、孩子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会生活在危险中,父母要敢于说“不!”9、父母最大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10、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①提高认识②明确规范③持久训练(21天形成,90天巩固)④及时评估⑤形成环境11、孩子不能夜不归宿12、好的家庭关系: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帮助13、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坚定地相信自已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14、家庭教育是培养情感的地方15、每天发现孩子10个优点16、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方式17、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18、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好习惯19、父母既要会“示强”也要会“示弱”,坦然接受孩子的照顾、帮助,“你后退一步,他前进一步”。

20、孩子最好是自已带,12岁以前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情的关键时期21、父母之间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相互贬损,这会伤害孩子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什么是男人、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什么叫女人、母亲、妻子,从父母身上认识什么叫爱情、亲情22、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让孩子从小学会提供,学会与人合作23、参于是儿童的权利,儿童在参与中才会成熟,才会长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关老师谈家教”“关教授教育漫谈”等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教育专家关鸿羽所著,他根据多年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实验的研究成果,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

全书共分八章: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养成教育的途径、养成教育的方法、道德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培养、思维习惯培养。

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操作性强是这本书的特点,很适合小学教师阅读,更是低年级班主任推荐给学生家长的好书。

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认为人格与习惯紧密相关。

如明代的王廷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习”,清代王夫之也提出“习成而性与成”。

有很多学者研究人格时,也直接使用习惯作为基础概念对人格的内涵进行界定。

习惯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

习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也表明,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繁华、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

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成人。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层次,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和小学阶段,而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引言关注习惯——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好习惯出能力,好习惯出效率。

习惯是思想和行为的载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

我走过中国500来个县市,做过1000多场演讲报告,接受过数万名家长和老师的咨询,我发现家长和老师咨询的70%左右的问题都是与孩子的习惯有关。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爱默生说:“习惯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

”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一个人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我们从清晨起来到晚上睡觉,99%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

穿衣、吃饭、跳舞,乃至日常谈话的大部分方式,都是由不断重复的条件反射行为固定下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

”可见,说到底,是习惯主宰着你,主宰着你的人生。

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一个人就会毕生享用它的利息。

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也就是说,你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要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所以说,命好不如习惯好。

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且不会觉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难了。

因为习惯是潜意识的自动功能,是行为的载体,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同样,习惯从孩子小时培养也许不到10次就行,等长大以后培养,一般都需要连续进行21天以上才行,但若要固定下来要90天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觅渡桥小学薛丽君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

这段时间,《人民教育》“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中比较全面地对介绍了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很具有现实意义。

魏书生老师常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是在每个循环中得以强化的,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把握好三个环节:1、抓起始,要有良好开端。

2、抓过程,就要坚持不懈。

3、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

一、培养民主科学治教的习惯。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呢?我反复体会,应该是这样8个字:民主、科学、服务、共享。

关于他的教育管理方法,我也提炼出几个字:计划、赋权。

民主的层次越高,制度的规范就越细。

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就是遵纪守法。

只有在制度的框架内推进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民主。

科学治教就是不断分析研究,揭示、认识教育规律,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按照规律制定规矩制度。

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治教也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班,依法治校。

要养成习惯,就必须努力做到“依法治教”。

充分发扬民主,制定规章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要关注学校特点,针对师生差异。

这样的制度才既讲共性也讲个性,既强调一般性也兼顾特殊性。

在群策群力、民主治校的过程中,魏书生老师特别强调“决策过程多商量”。

在盘锦各学校,每学期初对《量化考核方案》的讨论异常热烈。

办公室里,老师们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一遍一遍地学,一项一项地议,提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考核指标。

因为量化考核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大家讨论得特别认真、仔细。

再经过汇总、平衡,最终制订出更为科学、更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有着深切体会的,觅小原来是没有自己的质量标准的,评价教学质量仅凭期末一张试卷的平均分和合格率。

作为特大型学校,我们感到如何评估学科教学质量,体现了我们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是学校的价值导向所在。

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

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

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分五个专题,32个主题,分别介绍了各种习惯的养成教育。

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感悟颇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是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你的习惯好了,你就有可能成功、成才,好习惯决定好未来。

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习惯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也说明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就学习习惯而言,如爱上阅读、学会写作、及时记录、劳逸结合、合作交流、乐于提问及善找方法,这都是学习习惯的范畴。

无论是教师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尤为重要。

特别是教师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怎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呢?一个不爱读书的校长又怎能带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呢?这一年多以来,我自己首先加强阅读,写读书笔记,并带头在教师会、总结会上进行读书心得分享,也要求老师们要多读书,我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们开始都有些反感,特别是老教师,认为自己教了一辈子书,还有什么可读的。

我们的老师、学生几乎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有通过刚性要求,每期必须读几本书,而且要进行读书心得分享。

还要给老师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多学习、多锻炼,才会取得实效。

在老师们有了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多读书,给孩子们讲清读书的重要性,并规定时间让学生读书,比如晨读、午读,晚上下自习后听故事等。

逐渐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有了读书的习惯。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差,每次写作文只是一句话,最多两句,就是一篇作文,而且还与主题无关,实在让老师头疼。

我也和语文老师进行过交流、了解,同老师们一起想办法,找出问题出在哪里?通过了解,发现这个班几年来语文教师更换频繁,而且以前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太低,大都是完成书本作业即可,就连该背诵的课文学生都背不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都是简单的讲一讲就结束了,导致学生没话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精选1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篇1在学校掀起阅读高潮的时候,我很有幸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这本书主要通过列举一些事例来讲述养成教育,整本书共分8个章节分别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及学生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来阐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去实践养成教育。

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等。

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的重要性。

正如这本书封面上这句话“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是呀,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的确是这样的。

我有时经常会这样说:“如果我从小把字写好,今天就不回怕写不好字了;如果我从小就养成认真的习惯,今天在工作中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了;如果我……。

”诸如此类的话很多,说这样话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坎坷、挫折,有那么多让人失意的事情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是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要改掉的坏毛病、坏习惯,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那么今天我们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失意的事情了,今天的我们也将都会是优秀的,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_1(标准版)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_1(标准版)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

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

●国外极注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们自主能力的培养。

相形之下,我国许多“娃娃”的年龄太大了,有的到了三四十岁还不能自立,还需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才能生活。

●脑子紧用一阵子,也像肌肉紧用一阵子一样。

久不激烈地跑200米,乍一跑,一个猛劲跑完了,第二天就会腿部肌肉疼。

久不让大脑思维紧张地运转,乍一猛用,过后也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思考惯了的人不思考,不思考惯了的人开始思考,几乎要有同样的毅力才能战胜惯性。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摘自:《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从孩子出生起,每个家庭就都已经在进行家庭教育了。

达尔文主张从婴儿诞生之日起就进行教育。

民国初年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在任职拥间的1916年,亲自撰写了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开出版,分发给广东全省的家家户户。

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

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

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

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

”“家里6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

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

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

到了世界(社会)上,哪怕逼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

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

万一在家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底子总难退得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陪养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好孩子的心力。

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然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区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父母可以经常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做到一定程度就是文化,或者说,教育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忘我的情怀,一种综合,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的力量。

教育之所以是大智慧,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

无形,但胜有形;无用,但大器天成。

因此,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热情,要有情感参与,要有灵魂,也就是说,要从文化层面上来把握其真谛,否则很容易成为教条。

●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

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教育,就是培育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教育,就是培育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近来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就是培育习惯》一书, 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 让我受益匪浅。

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 不仅科学严谨, 而且实用新颖。

我深深赞同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育习惯, 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有的孩子做作业, 边做边玩, 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 “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 一会儿跟同学说话, 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 一会儿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师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 有时还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们无可奈何。

我认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 从小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 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以及平时在校的生活习惯。

当然学校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好的有关细节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很简单, 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简单的。

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 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 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

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 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 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孩子们现在的仿照能力是最佳时期, 他们会仿照你的一言一行, 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老师首先要严于律己, 从我做起, 为人师表, 言行全都。

当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育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们班的吴妙研同学来说, 她以前逃过半天学这对于一个三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恶历的行为。

问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不敢来上学, 怕老师告诉家长, 自己回家又挨打了。

通过了解我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糟因为每当她犯错误时妈妈就会打她, 而爸爸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她, 因此她就对妈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现在,我们教育的内涵越来越深厚,外延越来越广泛了,教育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多读书,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够不被落伍。

我喜欢的教育家是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还说:“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

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

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之功,它贵在坚持,重在重复。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有时,为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我看到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几乎都要磨破了嘴,跑断了腿。

我深有体会的是在去年一年的图书管理工作中,同学们的借书热情非常高涨,人比较多,所以一开始我们的借书和阅读课的秩序比较乱,后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动脑筋想办法,采取了一些措施,具体明确了借书还书的时间,制作了代书板,精心打造了图书室文化,不断地提醒同学们遵守纪律,每次上阅读课之前我们都会强调孩子们无声阅读,一段时间下来,同学们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就是进了图书室后,都安安静静的选书,安安静静的读书,轻拿轻放,非常自觉。

有同学没有找到自己要看的那本书的时候,他会举手示意,然后轻轻地走过来说:“老师,我想看《神探福尔摩斯》,但我没有找到。


在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每天清晨老师们在操场上晨练,活动筋骨,保障健康,养成习惯,多好。

还有,早晨,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高兴地说:“老师好!”老师们微笑着说:“同学们好!”成为一种习惯,多么融洽和谐。

课堂上,学生踊跃发言,师生互动,精彩纷呈,老师与同学共同体会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与知识共享的乐趣,这也成为一种习惯,这是真正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课间操上,同学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身着统一的服装,喊着响亮的口号,一排排呼啸而过,或者做着整齐划一的广播操,再或者跳着充满活力的健身操,尽显青春风采,这些成为习惯,我们的校园会多么精彩。

当同学们养成认真预习、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提问的习惯、乐于研讨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自学的习惯、总结的习惯等等的时候,我们想不拿第一都难。

当我们看到地上有一个垃圾躺在那儿,不把它扔进垃圾箱就浑身不自在的时候,那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景象!
的确,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

如果我能有幸成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会继续努力,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到底,让孩子成人成才。

最后,我竞聘的职位是政治教学,请领导们相信我,支持我,聘任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想离开教学一线太久,我觉得我还年轻,而这是我为之奋斗毕生的事业,我怎
能轻易放弃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机会呢?如果领导们信得过我,我一定破釜沉舟,不负重托,争取做到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