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

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问题研究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和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时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目前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调整对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和加快小城镇建设等途径可以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一体化;城乡差距;二元结构;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准确判断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既十分重要,又相当紧迫。

一、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摆脱了极度贫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基本上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康迈进的基础。

但由于多种原因,起点很低的农民生活水平一直与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持续、稳步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十分艰难。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和落实,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1月21日,国家统计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09年全年的系列国民经济数据。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比上年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5%。

可见,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确确实实在继续扩大。

2009年入秋以来,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在内的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百万公顷农作物绝收,千万群众饮水困难。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凭借现代生产力,防止大面积范围内群众饮水困难这样的灾难发生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国农村人口密度比城市小得多,获得水源的条件并不比城市差。

同样大旱,为什么受灾最重的偏偏是农村的农民?直接原因摆在那里,就是农村严重缺乏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供应的水利设施。

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研究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中国社会经济中的热门议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那么,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也需要乡村振兴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共同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其次,乡村振兴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发展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要求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机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可以说,乡村振兴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路径。

再次,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上。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生产力和生活质量。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需要加强城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调动。

可以说,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互动。

另外,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还表现在农村产业和城市经济之间的联系。

乡村振兴发展要实现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农村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产业的对接和合作,促进城乡产业的互补性发展和良性循环。

可以说,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乡村振兴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还体现在城乡居民生活和福祉方面。

乡村振兴发展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水平,弥补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需要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城乡居民福祉水平的均衡和共享。

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研究

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研究
经 济 社会 发 展 一体 化 新格 局 作 为根 本 性 要 求 ,提 出2 2 基本 建 立 00 城 乡经 济社 会发 展一体 化体 制机 制 。 《 决定 》对统 筹城 乡发 展制 度 建设 和工作 举措 作 出全面 部署 ,对 城 乡一体 化协 调发展 提 出体制 和 机 制 的政策 保证 ,也 对农 村 改革发展 作 出 了新战 略部署 ,这 将从 新 的历史 起点 推动 农村 改革 ,开启城 乡一 体化 发展 新时代 。 1 缩小城 乡收 入分 配差 距 .
化 的重 要意 义并 对全 面推进城 乡一体化 进程提 出 了思路 和建议 。 f 关键 词 ] 乡一 体化 二 元 结构 发展 思路 城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思路
2 0 年 1 月召 开 的 党的 十七 届 三 中全 会 审议 通过 了 《 08 O 中共 中
央 关 于推进 农村 改革 发展 若 干重大 问题 的决 定 》 ,把加 快形 成城 乡

城乡一体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 的十 六届 四 中全 会 明确 提 出了我 国构 建社会 主义 和 谐社会 的 任 务。 党的 十六届 五 中全会 再 次重 申 了构建 和谐社 会这 一要 务 。然 而 ,城 乡二 元结 构造成 了城 乡经济 社会 发展 的不平 等和 不平 衡 ,城 乡发展 差距 问题 曰益显 著 ,严 重阻 碍 了我 国构 建和 谐社 会 的步伐 ,
商 业 角
城 乡一体化 发展思路研究
_ 钟成行 中国海洋大学 9 6 18 部队 2
我 国在 建 国 初期 的 “ 工 轻农 ”发 展 战 略 ,造 成 城市 现 代 工 重 业部 门与 传统 农业部 门相 对 立的 二元经 济结 构 。而随 后 出台的户 籍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珠江—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作者:赵础昊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08期[摘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我国的城乡关系形成了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这种城乡相对分离的二元结构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最大障碍。

文章拟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方法和综合集成分析,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内城市城乡一体化水平划分为三个分区。

结果表明:区域总体城乡一体化水平非均衡性显著,不仅两省之间差距较大,各省内部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

为缩小区域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在研究基础上给出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珠江—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集成分析[DOI]1013939/jcnkizgsc2018080181研究背景城乡一体化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实现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是消除城市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的有力手段。

城乡一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之间打破相互分割的障碍,促进生产要素和劳动力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合理流动,促使城乡经济合作和社会文化交流更加密切,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消除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市农村的一体化。

珠江—西江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下通港澳,是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目前发布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出台,对于促进广东、广西经济一体化,探索我国跨省区流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模式有十分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对珠江—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客观分析。

2珠江—西江经济带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由于城乡一体化的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构建一套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并且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的完整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

本文在借鉴已有的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经过指标的筛选,设计出城乡一体化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采用“目标指标层—解释指标层—功能指标层—分析指标层”等多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西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研究

西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研究

西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探索研究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国际化大都市,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帮助300万农民实现“市民梦”“创业梦”和“安居梦”,是西安的重要战略任务。

近年来,西安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着力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在助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城乡共建共享、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一跨区合作、产业驱动,城乡共同参与发展依托区域优势与资源禀赋,以开发区为主要集聚区域的高新技术、现代制造、旅游文化、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为依托,积极整合城乡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跨区合作,实现生产力全要素跨地域空间形态的调整布局,实现产业向区县扩展,要素向农村转移的发展态势,在农村区域形成了一批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通过充分发挥新型工业、文化旅游、都市农业等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开拓了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更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副中心和辐射区域注入巨大活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

文化产业驱动。

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大部分区县拥有众多价值较高的名胜古迹和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江新区作为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以大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开发区模式和“飞地”经济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多点驱动开发,从而推动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

曲江新区与临潼区联袂打造的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在建设伊始,就确立了“兴文、强旅、筑绿、富民”的发展思路,按照“文化先导、旅游主导、生态先行”的开发原则,以打造城乡统筹、文化旅游、生态低碳三大典范为目标,以金融创新为支撑,全面破解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

如今,已逐步形成了旅游文化产业带动城乡统筹发展,地方受益、民生改善、多方共赢的绿色城乡统筹模式,探索形成了“业有所就、技有所授、医有所保、老有所养、居为所有、富有所创”的社会管理服务体系。

曲江与周至县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开发建成了以“道文化”为核心的展示区,此外,周至民俗文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集中展示。

西部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构建研究

西部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构建研究

4 0 ・
现 代 化 农 业
2 0 1 3年 第 l 1 期( 总第 4 1 2 期)
西 部 城 乡产业 结 构一 体 化 构 建研 究
杨 丽 , 姚 婷
( 昆明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昆明 6 5 0 0 9 3 )
摘要 : 城 乡产 业 结 构 一 体 化 是城 乡经 济 一 体化 发 展 过 程 中 的 重 要 载 体 , 起 决 定 性 的 影 响 。 城 乡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在城 乡一体化 的进 程 中 , 产业 体 系的构建 起着 不 可代 替 的作 用 。城 乡一 体 化是 由“ 空间 、 人 口、 经济、 社 会、 生 态” 等 五大 要素 组成 的复合 系统 。其 内涵是 指一 个地 区在产 业发 展 的思路 上 , 打 破农村 只 能搞农 业 , 而 城 市则 专 门发展第 二 产业 和第三 产业 的传统 发展 观念 , 是 要求 加 速城 乡 区域 经 济 的协 调发 展 、 产业布局、 产 业 分 工与合 作 , 使 三大 产业 在城 乡之 间进行 广泛 的联合 , 构 建城 乡产业 优势 互补 的一 体化经 济结 构 。随着 西 部 经 济快速 发展 , 西部 经济 总量增 加较 快 , 经济结 构也 在不 断地调 整 和优化 。但在 城 乡一体 化发 展背 景下 又 不断 出现一 些新 的产 业结 构问题 , 如城 乡产 业分 割 、 城 乡产 业与 产业联 系不 紧密 、 主导 产业单 一 、 第一 产业 发 展 滞后 、 各产 业 内部结 构不 协调 等 , 这些 问题 对城 乡产 业一 体 化发 展 产生 制 约 , 因而 有必 要 积 极探 索 优 化 西 部 城 乡一体 化发 展背 景下产 业 结构 的优化 问题 , 促进 城 乡一体化 的发 展 。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

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分析试论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1、城乡⼀体化的含义、重要性、⽬的、意义我国在改⾰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由于历史宏观因素,城乡分离发展,形成了城乡之间的隔离,造成我国城乡社会发展两极分化的局⾯,从⽽产⽣各种经济社会⽭盾,⽽后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城乡⼀体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体化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问题。

因此对于城乡⼀体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重视起来,及时的提出解决对策,保证城乡⼀体化的进程。

城乡⼀体化是把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个整体进⾏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体化、社会⼀体化、⽣态⼀体化和信息⼀体化。

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协调、可持续发展。

厉以林认为:城乡⼀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作或经营企业。

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体化是指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相对落后的农村,打破相互分割的壁垒,逐步实现⽣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产⼒在城市和乡村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缩⼩直⾄消灭城乡之间的基本差别,从⽽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体的过程。

总之,城乡⼀体化是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化等⽅⾯相互融合渗透的过程。

1、城乡⼀体化过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城镇化⽔平既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和相当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的⼯业化进程,“城乡⼆元结构”和“三农”问题⼗分突出。

但是,我国的城镇化⽔平却在曲折中逐渐提⾼。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我国城镇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1949年—1978年城乡不协调发展格局1949年以来,结合⾃⾝国情,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施了优先发展⼯业的战略,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民公社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初步建⽴了⽐较完整的⼯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城市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此也产⽣了⼀系列的问题,户籍制度把农民和⼟地绑在⼀起,城乡之间缺少市场联系,城乡⼆元化开始形成。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影响研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新型生产力成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因素。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指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新质生产力以其高效、节能、智能等特点,对城乡发展一体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新质生产力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影响展开研究。

二、现状分析1.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如、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产业升级和转型。

2.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状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但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三、存在问题1. 新质生产力在城乡发展中的不平衡推广新质生产力在城市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较为滞后,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缺乏新质生产力的支持,造成生产效率低下,阻碍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

2. 缺乏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支持新质生产力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发展,但目前农村地区人才匮乏,缺乏相关技术和管理人才,制约了新质生产力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

3. 新质生产力对农村传统产业的冲击传统农业是农村地区的支柱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可能会对传统产业造成冲击,造成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问题。

四、对策建议1. 加强新质生产力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应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将新技术引入农村地区,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2.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应鼓励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提高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人才,从根本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3. 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农村传统产业的调整,鼓励农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地区为例

【 中图分 类号】 G1 2 4 ; F 5 9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1 0 0 4 —4 4 3 4 ( 2 0 1 4 ) 0 1—0 1 3 3— 0 6
业统 计 数 据 和文 献 分析 ,真 实 了解 当前 乡 村休 闲
休 闲文 化产 业 是 指 与 人 的休 闲生 活 、休 闲行 为、 休 闲需 求( 物质 的、 精 神 的) 密切 相 关 的领 域 , 特
是 未 来 城 市发 展 必不 可 少 的支柱 产业 .而 且 是 实
城 乡一 体 化 进 程 中 乡 村 休 闲 文 化 产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现 状


现 城 乡 统筹 发 展 ,促 进 乡村 经 济社 会 实 现跨 越 式 发 展 的重 要途 径圆 。如何 大 力发 展乡 村休 闲文 化 产
别 是 以旅 游 业 、 娱乐业 、 服 务业 和文 化 产 业 为 龙头 形 成 的经 济 形 态 和产 业 系 统 , 一 般包 括 国家 公 园 、
文 化产 业 可 持续 发 展现 状 ,探 索 乡村 休 闲文化 产 业 可持 续 发 展对 策 .对 于建 构 乡村 休 闲文 化产 业 发 展体 系 、推进 城 乡一 体 化 建设 具 有重 要 的 理论 意 义与 实践 价值 。
的“ 民俗 风 情 型 ” ; 利用 农 民 自家庭 院 、 自己生 产 的 农 产 品及 周 围的 田园风 光 、 自然 景 点 , 以低 廉 的 价 格 吸引 游客 前 来娱 乐 购 物等 形 成 的 “ 农 家 乐 综 合 型” ; 以古 村 镇 宅 院建 筑 为 吸 引 物 , 以民俗设 施 、 民
生 根本 性 变化 。 服务 性 消 费支 出 比重 全 面上 升 , 文

浅析我国城乡产业一体化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浅析我国城乡产业一体化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建议

在 着 千丝 万缕 的联 系。农 业是人 类赖 以 生存 的前提 ,没有农 业提 供
人 类 生活 的必 需品 ,那 么一切 工 业化 都 只能纸 上谈 兵 工 业化 对 乡
村 的影 响 同样也 是 非 常 巨大的 ,工业 化 的发展 要 求 乡村提供 更多的
关政 策和 措施 ,鼓 励 、支 持 、引导 本 国的 金融机 构 介入 碳 交易 ,并 廉 价 劳动 力 、工业 原料 。但 是城 市和 乡村 为 了寻 求 自身的 发展 ,必 且完 善 、规 范碳 金融 管 理机 制 ,促进碳 金 融和碳 交 易 的协 同发展 。 然 会形 成 对资 源 、资金 和人 才的 争夺 ,从 而表 现 出城 乡之 间的 一种 () 3积极 拓展 C M所 涉领 域 D 对 立和 竞 争 。本 文先分 析我 国城 乡产 业 关 系的现状 、主要 问题 ,再
1目前 乡村产 业发 展现 状 我 国现 在继 续 进行 的工 业化 ,不是 传统 的 、狭 义 的工业 化 ,这
里开 设相 关专 业或 者 由权威 培 训机 构培 训 ;其 次应鼓 励 人 才 “ 引进 种 工业 化大 体是 指 制造 业发 展及 其 在 国民经 济 中 比重提 高 的过程 。
随 着人 类社 会 经济 的 不断 发展 ,人们 越来 越 发现 不论 是实施 偏
中国 的发 展 离不 开 良好 的 、和 谐 的 国 际环 境 ,C DM给 中国提 重 城市 的政 策还 是 扶持 农村 的发展 战 略 ,都会 遇到 一 系列 的实 际 问 供 了一个 在 解决 气候 变化 过程 中不断 发展 自身 的宝 贵 的机会 ,因此 题 。 比如农 村地 区的 问题 表现 为诸 如 小农 户与 大市 场 ,小规 模经 营 为C M建立 一 个 和谐 的 国际 法律 环 境 对于 中国 乃 至其 他 发 展 中 国 D 家 都十分 必 要。 而对 于 中国而 言 ,应根 据 《 定 书 》的相 关规 定 , 议 制定 针对 议定 书 的排放 标准 及 限 制额度 的 法律 制度 ,并根 据 《 议定 书 》规定 的履 行机 制 ,就具 体 实践 清洁 发展 机 制 的操 作 问题 ,企 业 之 间合作 细则等 法律 规 则进 行细化 和 完善 。

城乡“共生式”发展研究

城乡“共生式”发展研究

城乡“共生式”发展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越来越紧密,城乡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乡“共生式”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

这种发展模式旨在实现城乡之间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城市和农村的发展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城市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农村地区则发展相对滞后,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

这种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共生式发展的概念和特点城乡“共生式”发展是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城市和农村不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单元,而是相互、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

具体而言,共生式发展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相互依存:城市和农村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相互依存,城乡之间建立起一种互助共赢的关系。

共同发展:城市和农村在发展规划上相互衔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通过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共生式”发展的必要性城乡均衡发展:城乡“共生式”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通过优化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同时也能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促进城乡产业升级:城乡“共生式”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产业的互补与融合,提升产业链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增强经济发展的竞争力。

城乡“共生式”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加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古今中外,有多少科学有、发明家、医学家凭着自己的勤奋,取得巨大的成就。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四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1在党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的大背景下,xx村作为xx乡最大的一个村,是乡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如何抓住机遇快速发展、赢得先机,是xx村"两委"班子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xx村基本情况1、人口状况xx村共有10个社,642户,2517口人。

2、产业状况(1)种植业:主要以大麦、小麦为主;(2)养殖业:主要以牛、羊为主;(3)劳务产业:主要在建筑、运输、服务等行业,务工地主要在金川、河西堡、xx;(4)其他产业:有一家砖厂,一家沙料厂,一家面粉厂。

3、社会状况(1)社会基本状况:约有80%的人口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为老人、儿童;(2)村民收入状况:xx年人均收入约5000元左右,其中:70%为务工收入,30%为种植、养殖收入;(3)党组织状况:设有:1个党支部,下设6个党小组。

共有59名党员,其中:男56名,女3名。

4、资源状况(1)耕地资源共有耕地面积为6635亩,人均拥有耕地面积约为2.6亩。

耕地质量较好。

(2)劳动力资源以16岁至55岁为正常劳动力,占总人口的75%计算,再考虑一些特殊因素,约有1800余人的农业富余劳动力。

这些农业富余劳动力中掌握一定技术的以10%计算,就约有200人的技术型劳动力。

二、xx村"swot"分析在了解了xx村基本状况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做一个简单的"swot"分析,将这些基本状况系统化、逻辑化,为我们思考xx村的发展提供系统的依据。

1、s(优势)(1)交通便利。

距离县城约30分钟的车程,且在各社都通有乡村公路。

各社村民居住地、耕地都比较集中。

(2)耕地质量较好。

土层较厚,较肥沃,且耕地都比较平坦,易于机械化耕作。

(3)劳动力资源丰富。

和谐社会视野下湖北省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下湖北省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径 从 根 本 上 来 说 。 城 乡产 业 一体 化 是 和 谐 社 会 的发 展 目标 . 应 该 在 和 谐 理 念 的 指 引 下 追 求 全 面 的城 乡 经 济、 社会统一 . 在 融合 中 实现 一 体化 。 关键词 : 和谐社会 ; 城 乡产 业 一 体 化 : 统 筹 发展 : 湖 北 省 中 图分 类 号 : F 3 2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4 3 9 — 8 1 1 4 ( 2 0 1 3 ) 1 3 He n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 n i m a l H u s b a n d r y a n d E c o n o my ,Z h e n g z h o u 4 5 0 0 4 5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v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a n d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Ke y wo r d s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i n t e ra g t i o n o f u r b a n a n d ur r a l i n d u s t r y ;i n t e g r a t e d d e v e l o p me n t ;Hu b e i p r o v i n c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t h e d r i v i n g f o r c e f o r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e x i s t i n g i s s u e s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u r b a n a n d r ur a l i n d u s t r y i n Hu b e i p r o v i n c e w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e n t p a t h wa s i n d i c a t e d .O v e r a l l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u r b a n a n d r u r a l i n d u s t y i r s t h e g o a l o f h a mo r n i o u s s o c i a 1 . Un d e r t h e g u i d a n c e o f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h a mo r n y , i t wa s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t h e

多元利益主体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多元利益主体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

多元利益主体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摘要】在政治分权和经济市场化的推动下,空间利益主体的日渐多元化使得城市一体化发展成为一项涉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个体等多方的集体行动。

本文首先从分析多元利益主体对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诉求分析入手,发现在政府、市场与公众之间存在矛盾与同一的关系;进而,通过嘉峪关酒泉一体化和江阴靖江一体化两个案例,展开对政府主导型和市场推动两种模式研究;最后,从转变规划编制思路、法定规划体系创新、探索合理规划管理方式和完善公众参与三方面,讨论了在多元利益诉求下城市一体化发展中的规划作为。

1.引言近年来,在我国空间毗邻、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行政区的城市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增多,包括广佛、西咸、太榆、乌昌、郑汴、沈抚一体化1等,由此催生了一系列城市一体化发展规划。

按照Friedman(1966)的理论,当区域进入到各城市彼此交融的阶段,空间一体化(spatial integration)将成为区域空间结构发展的主要特征,彼此各异的空间实体之间将产生频繁、密切、多元交互式的作用。

可以说我国广大高度城镇化地区已进入空间一体化时代,与此同时,在政治分权和经济市场化的推动下,空间利益主体的日渐多元化则使一体化发展进程成为一项涉及政府、市场与社会个体等多方的集体行动,并使一体化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当前学术界对一体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往往集中于政府主导下的城市一体化发展研究(邢铭,2007;尤勇,2010;王玉,2011),在此背景下展开基于多元利益诉求下的城市一体化发展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2.多元利益主体对于一体化发展的诉求分析2.1分权化体制下政府对于一体化发展的诉求“1978年以来的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质就是在行政分权化(administrative decentralization)的框架下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接轨,通过权力下放即行政分权推行经济自由化和市场化”(钱颖一、W eingast,1996)。

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研究

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研究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两者密不可分,互为因果。

乡村振兴是指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以及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指在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促使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产业发展、人口流动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相互融合和互动,从而推动全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实现均衡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过度集中了资源、人口和资金,而农村地区却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农业生产手段和稳定的就业机会。

因此,乡村振兴的任务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村生产能力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使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与城市相当或更高水平的收入和生活品质。

而城乡一体化发展则是要在促进城市化的同时,推动城市与农村间资源和人口要素的有序流动,实现城乡间的均衡发展。

只有实现了均衡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距和问题。

其次,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推动了农业现代化。

作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一直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农业模式的推广应用,农业在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供给。

与此同时,城乡一体化发展也通过加强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完善、推进现代农业技术在农村的应用等方式,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全面推进。

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着中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再者,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共同构建了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

良好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保障民生、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动力研究

i n e v i t a b l e t r e n d o f ur r l a s o c i l a e c o n o my d e v e l o p me n t . b u t a l s o t l l e e f e c i t v e or f m t o b u i l d a h a r mo n i O U S s o c i e t y a n d r e a l i z e r u r l a we l l — o f s o c i e y.Re t s e a r c h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i f s c a l c a p a c i t y , p i l o t e x p e ie r n c e a n d f a r me s w r i l l a l e he t ma i n p o w e r o f he t n e w yp t e r u r l a c o mmu n i y t
2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支撑力 强 有力 且持续 的资金支持和 不 断完善 的政 策保 障是 5 0年代 中期 , 美国学者 G . A . 希莱里在分析 、 比较 一些社 区 新型农村社 区建设 的有效支撑力。我 国 2 0 1 2年经济 总量 涵 义的概述 的研 究中发现多数学者认为地域 、 共 同的纽带 约 5 2万亿元 , 跃居世界第二位 。财政收入 l 1 . 7万亿元 , 用 以及社会 交往是 构成社 区概 念必不可少的要素。可见 , 社 于“ 三农” 的投入达到 4 . 4 7万亿元 , 年均增 长 2 3 %。近年来 三农 ” 的财政投入 , 为新型农村社 区建 设 区 的概 述涉及 到地理要素 、 经济要 素、 社 会要素 以及社会 我国不断加大对 “ 河南省经济保持平稳较 心理要 素等 方面 , 它通指 生活在 同一地理 区域 内, 具有共 提供 了强大 的经济后盾。近几 年 , 快增长。2 0 1 2年河 南省经 济总量稳居全 国第 五位 , 生产 总 同意识、 共 同利 益和共 同特征 且相互联 系的社会 群体 。 值 2 9 8 1 0 . 1 4亿元 , 同 比增长 1 O . 1 %, 经济增速高 出全 国2 - 3 新型农村社 区是指在统筹 城乡发展 、 推 进城 乡一体化 总收入达 3 2 8 2 . 8亿元 , 的背景下 , 为整合社会 资源、 促进农村 全面发 展 , 在 科学规 个百分点。财政 收入也平稳增 长 , 同 比增长 1 5 . 1 %。河南省持续 、 快速增长 的经济和 财政 收 划、 合理 布局、 统一要求 、 广泛参 与、 稳步推进 的基 础上 , 通 过村 庄合并、 集 约发展 的方式 , 运用新 的建 设方式和 标准 , \ 入 为农村各项基 础设施 建设提供 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 有利 组 建 而 成 的新 的农 民生 产 生 活 共 同体 。 于 形成推 动农村基础 设施建 设的投资引导机 制 , 成为河南 省开展 新型农村 社区建设的根 本保证。近年来 , 国务院进 1 新 型农 村社区建设的压力

2023年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2023年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4篇)

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一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整合城乡资源相互融合,使城乡居民共享和发展成果的过程,建立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大民政顺应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摒除了传统的民政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机制来统筹、整合各种资源,共同解决民生问题,以适应社会建设大发展的需求。

二、北京市推进民政服务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分析开放以来的民政工作,已经非常重视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城乡差别近些年有所减少,但距离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标,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具体表现在:(1)北京城乡二元结构下“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传统观念正在不断转变经过充分实践,我们认识到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实现和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靠城乡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依赖来共同完成的,特别是在当前北京郊区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的情况下,要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对郊区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支持。

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市发展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首都的现代化”,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上来。

(2)认识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不是要消灭乡村,而是城乡共同繁荣警惕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旗号下城市新的扩张和对乡村新的掠夺。

在制定北京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相关政策时,必须要突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工业论工业、就城市论城市的固有模式,应以城乡统筹考虑,做到城乡协调发展。

(3)首都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首都农村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正如《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的那样:“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探索研究——以唐山市为例


国 内外对 城 乡一体 化 发展 模 式 的研 究
1国外对城乡—体化 发展模式的研究 .
涌现 了多种城 乡一体化发 展模式 ,如苏州 、成都 、上海等模
J 、 I 、 I 关于消 灭城 乡差 别 、消 灭工农差 别 、实现 “ 乡融合 ” 式。苏I城乡一体化模式是 典型 的以工业化 、城镇化为主导 , 城 的思想 ,最早是 由恩格斯首次提 出来的 。恩格斯 、斯大林是 以经济增长为动力 ,以体制 机制创新为支撑的城 乡一体化发 从消灭城 乡差别的角度来看待和研究城乡一体化的。 展模式。成都城乡一体化模 式具有典型的政府主导和推动特 英国学者霍华德 ,他提 出 “ 田园城市 ”的设 想 ,即用城 征 ,其运行机制是 以政府 为主导 ,自上而下地推进城 乡一体 国际化大都市 ”经济实 乡一体的社会结构取代城 乡分 离的社会结构形态 。美国城市 化进程 。上海城 乡一体 化模式依托 “ 城 理论家芒福德从城市化发展 的角度 ,提出城 乡区域一体发展 体 ,选择的 “ 乡统筹 规划”模式 ,即城市和 乡村 的双 向发
城 市 人 口 主 要 是 富 裕 阶 层 ,他 们 带 着 资 本 、技 术 和 购 买 力 均 衡 快 速 发 展 ,为 推 进 城 乡 一 体 化 奠 定 了 坚 实 的物 质 基 础 。
到 乡村和城 市远 郊 区定居 ,带 动了 城郊 及 中小城镇 按 现代 就唐 山区域而言 ,经济条件和发 展水平不同 ,目前还没有形 化标 准迅速 发展 起来 ,促 使 乡村和 城郊 实现 了城镇 化 和现 成统一 的一个 固定模式 ,按照实现城 乡等值化发展 目标 ,唐 代化 ,传统 观念 上的农 村不 复 存在 ,城 乡差 别不 大 ,实现 山市探索了五种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已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

在这一进程中,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关键问题。

城乡一体化并非简单地将城市和乡村进行物理上的连接,而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高质量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意味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束缚,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经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动力。

在农村地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融合是实现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

例如,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此外,要加强城乡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农村产业升级。

社会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要加强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教育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医疗方面,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和衔接,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在社保方面,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低保、特困救助等制度,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文化是城乡一体化的灵魂。

要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研究

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研究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

城乡一体化和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本文对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对海淀区城乡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逐步实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域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研究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城乡一体化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产业结构的演化;反之,产业发展也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本文对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对海淀区城乡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逐步实现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全域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城乡一体化与产业发展的关系1、城乡一体化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合理布局角度出发,城乡一体化是现代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联系日益增强的客观要求,是指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各农业专业户发展,推动生产经营模式从传统种养单一型向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向发展。

2、产业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影响产业发展是实现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的关键环节,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产业发展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动力。

没有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城乡经济的融合,也就没有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基础和持续动力。

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是吸纳城乡就业和实现农民身份转变的有效载体。

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实现农民收入与社会收入的同步增长。

二、海淀区城乡产业发展现状1、产业结构发生变化2011年海淀区第一产业收入1.6亿元,第二产业收入412.9亿元,第三产业收入2765.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