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穴―――滋阴降火在足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涌泉穴―――滋阴降火在足底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咽痛,不可内食……刺足下中央之
脉”―――《内经素问·缪刺论篇》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内经灵枢·本输》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一个功能极其广泛的重要脏器。中医学认为肾脏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藏精,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被称之“封藏之本”。二是主持人体的水液代谢,又有“水脏”之称。三是主纳气,为“气之根”。明朝随着命门学说的兴起,肾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进一步重视。因为肾内存在着肾阴、肾阳,为五脏六腑阴阳的根本,故肾又有“阴阳之本”、“先天之本”之称。生理情况下,肾阴、肾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机体的阴阳平衡。当这一平衡遭到破坏后,就会出现肾阴、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肾阳虚的表现是面色苍白或黧黑,腰膝酸冷,四肢发凉,精神疲倦,浑身乏力;男人阳痿早泄,女人不孕,性欲减退;大便不成形或小便次数多、量多,夜尿多,舌淡苔白,五更泻等。肾阴虚的表现是面色发红,腰膝酸软而痛,眩晕耳鸣,牙齿松动,头发脱落;男子遗精早泄,女子经少或闭经;失眠健忘,口干咽干,内心烦躁,动则汗出,午后颧红,形体消瘦,小便色黄量少,舌红少苔或无苔。
不久前,我在门诊时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女,45岁,反复咽喉疼痛伴有异物感1年余。1年前确诊为慢性咽炎,多在劳累过度或
食用辛辣之物后发作,曾服用多种抗菌药和清热解毒药均无效,注意休息和饮食后缓解。近日因劳累过度,咽痛再次发,伴有异物感,吐之不出。症见咽部微红不肿,有滤泡,自觉畏寒怕冷,平时手足冰凉,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予以悬灸涌泉穴,以自觉温热为度,30分钟后这位老师的咽痛缓解,异物感减轻,又治疗5天,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
这位老师的慢性咽炎就是由于肾阳虚。虽然咽喉疼痛,但是她的咽部微红但不肿,加上平时有手足不温,畏寒怕冷的阳虚症状,所以属于肾阳虚所致。她的咽喉疼痛是由于阳虚,阴阳不能相互依附、互根互用,致使无根之虚火上浮,造成上热下寒。正如江苏名医干祖望所言:“(慢性咽炎)真正属阴虚者,十无二三。”治疗这样的慢性咽炎,只需引火归原即可。所以用悬灸涌泉穴引火下行,使疾病得以痊愈。
我还曾经接诊过一位阿姨,因为老伴车祸突然去世,入睡困难近10月,伴有心悸、怔忡。口服抗抑郁药睡眠时间2小时左右,严重时彻夜不眠,五心烦热,记忆力严重下降,大便干结。因为睡眠困难,血压升高,经常烦躁,焦急,兴趣减少,有轻生的念头。舌质红,苔少微黄,脉弦细数。根据这个阿姨的症状不难给出诊断:失眠。考虑到该病是由于思念和悲伤过度,导致心血耗伤,神无所依,心肾不交所致,于是让实习的学生帮助艾灸手心的劳宫穴和脚心的涌泉穴,目的在于交通心肾。艾灸半小时后阿姨竟然安然入睡。治疗结束后,叮嘱阿姨回家后自己艾灸这两个穴位。一周过后,阿姨睡眠的症状明显好转,经过一个半月治疗后,失眠基本痊愈,现睡眠时间能达6小时,
精神饱满。(注:劳宫穴在手心,是心包经的穴位,握拳屈中指时,中指尖所按住的部位就是劳宫穴。)中医认为,肾,属水脏,水在下;心,属火脏,火在上。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能温暖肾水,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上济于心,能滋养心阴,制约心阳,使心阳不亢。一旦这种情况发生改变,就会出现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肾水亏了,心火就相对地旺盛起来。火一旦蒸腾起来,水就不能够遏制它,这时就会出现虚火上炎的情况,表现为多梦、思虑、容易心烦,阿姨的失眠就是这种情况引起的。更严重的就会出现五心烦热。所谓五心,是指手心、足心、心口。五心烦热是指这五个位置出现发热的情况,在夜晚比较明显,是典型的肾阴虚的表现。此时,就需要交通心肾,艾灸涌泉和劳宫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那么涌泉穴在哪里?为何有如此的神效呢?
涌泉最早见于《灵枢•本输》,该穴位于足心,为足少阴肾经的穴位,足少阴肾经的脉气由此而出,……贯脊属肾,络膀胱,上……循喉咙,挟舌本。所以《灵枢·本输》言:“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居于足心,具体如何找准呢?取穴的方法是:从足趾的第二、三趾趾缝间开始到足跟划一条直线,这条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即为涌泉穴。另外一种简易取穴的方法是做卷足动作的时候,脚心上三分之一的地方会出现一个“人”字形的沟,这个“人”字沟的顶点就是涌泉穴。因为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足少阴肾经向上联系肾、膀胱、以及喉咙和舌,所以就可以用
涌泉穴治疗咽喉以及言语障碍方面的疾病,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道理。因为涌泉穴所在的肾经联络着肾脏,所以就能够调节肾的阴阳失衡,如肾阳虚、肾阴虚等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刺激涌泉穴,能使局部神经末稍的敏感性大大增强,使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得到调节,增加局部的血液循环使腿脚运动灵活,有助于醒脑提神加强记忆。
由于涌泉在人体的最下部,居于脚心的位置,所以在刺激的方式上,艾灸或者其它无创伤性的方法更为常用。当然,也可以进行针刺,但是由于足底的角质层比较厚,针刺的时候非常疼痛,所以更多的时候用于急救昏迷等神志不清醒的病人。作为保健穴位,我认为艾灸和按摩或者足底敷药的方法更为方便,也更为大家所接受。艾灸涌泉的方法,最常用的是艾条温和灸。方法是每晚睡前洗脚后,将艾条点燃,距离涌泉穴大约两指左右宽的距离施灸,让局部有温热感,皮肤出现红润为止,每次灸治20分钟,每日1次,连续灸10天为1疗程,然后休息2~3天,再继续进行下一疗程。灸涌泉穴可以治疗脚跟疼痛、腿脚无力,也可以治疗失眠。大家如果能配合热水泡足10分钟后再灸,效果更佳。艾灸涌泉穴还能使患高血压的朋友的收缩压有不同程度下降,对辅助降低血压也有很大的好处。在《扁鹊心书》中有记载:“治脚气肿痛,或腿沉重少力,灸涌泉穴五十壮。”可见,古时候的人们已经懂得应用艾灸涌泉穴进行自我保健了。
除了艾灸的方法之外,足底按摩也为大家熟悉。按摩足底的方法主要有擦法和搓法。擦涌泉的方法是取晚上以温水洗脚后取坐位,以
左右拇指的指腹分别摩擦两足之涌泉穴各100次,随后再各掐揉该穴半分钟。搓脚心的方法是将双手搓热,用大鱼肚(大鱼际)或者小鱼肚(小鱼际)摩擦左右涌泉穴各100次。在应用足底按摩方面,不得不提到一位大文豪苏东坡。他在《苏东坡文集》中就留有这样的记载:福建广东地区很多人染有瘴气(疟疾),有个武将却多年安然无恙,面色红润,腰腿轻快,后来人们发现,他每日五更起坐,两足相对,搓摩涌泉穴无数次,直到汗出。之后,很多人仿效此法,不仅很少得病,而且有多年痼疾的人也不治而愈。苏东坡不但给大家留下了当时人们应用涌泉穴防病保健的历史记载,而且更为可贵的是身体力行亲自实践。苏东坡的“涌泉明目法”为后人所熟知。苏东坡有一好友,法名佛印。有一天,东坡到佛印的寺庙里谈天说地,酌酒吟诗,不觉已过半夜,由于入城已晚,便索性下榻寺里歇宿。晚上苏东坡脱去衣帽鞋袜,上床闭目盘膝而坐,先用右手擦摩左脚心,接着又换左手擦右脚心。睡在对面床上的佛印见状,便作打油诗道:“学士打禅坐,默念阿弥陀,想随观音去,家中有老婆,奈何!”苏东坡充耳不闻,半晌,按摩完脚心,才张开双目,笑答道:“东坡擦脚心,并非随观音,只为明双目,世事看分明。”苏东坡所擦脚心,就是涌泉穴的所在。前面说过,涌泉和肾相通,肾藏精,肝藏血,肝肾同源,所以擦足心涌泉就达到了滋补肝肾,健脑明目的作用。在苏东坡所著的《养生记》里,他把擦涌泉穴视为养生之要术。
应用药物外敷涌泉穴也是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的方法。如在明朝龚廷贤所写的《万病回春》和清代赵学敏的《串雅》中都就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