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婚姻法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婚姻法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然而,婚姻关系中常常出现各种问题。
为了维护夫妻双方的权益,保障婚姻的和谐与稳定,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本文将就婚姻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论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夫妻共同财产问题在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的财产问题往往是一个热点。
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产归属问题: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所获得的财产,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归属。
然而,很多夫妻对于财产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
在这种情况下,解决方案可以是通过公证或法院介入,明确财产的来源,确立夫妻共同财产的份额。
2. 财产分割问题:在离婚时,夫妻之间的财产应该如何进行分割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根据婚姻法规定,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应当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割。
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双方可能存在分歧。
此时,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分割问题,保障双方的权益。
二、夫妻感情矛盾问题婚姻关系中,夫妻感情矛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暴力问题:家庭暴力是夫妻关系中一种严重的矛盾表现。
婚姻法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禁止家庭暴力。
如果遭受家庭暴力,受害方可以通过立案、申请保护令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2. 婚姻沟通问题:夫妻之间的沟通不畅,也是导致夫妻感情矛盾的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夫妻学校、心理咨询等形式,提高沟通的能力,增加彼此的理解与包容。
三、夫妻权益保障问题在婚姻关系中,保障夫妻双方的权益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婚前财产保护问题:婚前财产的保护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婚姻前财产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签订婚前财产协议、公证等方式进行保护。
2. 子女抚养问题:在夫妻离婚后,子女的抚养问题往往是一个争议焦点。
根据婚姻法规定,双方应共同负担子女的抚养责任。
在解决子女抚养问题时,应以子女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确定抚养和教育责任。
现行婚姻法不足及民法典立法对策研究

现行婚姻法不足及民法典立法对策研究前言婚姻法是保障婚姻家庭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法律,它规范了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内容,维护了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现行婚姻法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一些问题逐渐浮现出来。
为此,我将从现行婚姻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民法典的立法对策两个方面,对现行婚姻法不足及民法典立法对策进行探讨。
现行婚姻法存在的问题婚姻登记制度不完善随着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认识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婚姻登记”作为自己婚姻的形式,但现行婚姻法对婚姻登记制度的规定并不充分。
目前,婚姻登记制度由地方政府负责实施,因此各地的婚姻登记标准和流程也存在差异。
婚姻财产制度存在漏洞婚姻财产制度是婚姻法规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婚姻家庭中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但现行婚姻法中对于婚姻财产制度的规定并不完善,存在着诸多漏洞。
比如,在婚姻结束时分割夫妻财产时,某些财产可能存在归属不清的问题。
婚姻家庭纠纷解决方式单一现行婚姻法规定了诉讼和调解两种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方式,但它们各自存在着不足。
目前,通过诉讼解决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调解方式的效力也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民法典的立法对策为了解决现行婚姻法存在的问题,民法典提出了诸多立法对策。
完善婚姻登记制度民法典规定,婚姻登记方式可以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并明确了婚姻登记的具体标准和流程。
此外,还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婚姻登记规范化工作的宣传和力度,推行婚姻登记制度的普及性和便捷性。
完善婚姻财产制度为了保障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民法典规定了婚姻中存在的所有财产均为共同财产,具体包括婚前已有财产和婚后增加的财产。
此外,法律还规定,在婚姻结束时分割财产,应该以原则“谁的财产谁分”,并且各种财产的归属应该明确清晰。
完善婚姻家庭纠纷解决方式为了让夫妻离婚过程更加顺利,民法典规定了“离婚公证摆脱诉讼”的新方式,即夫妻双方可以在任何一家公证机关办理离婚公证,公证书件可直接作为办理婚姻登记手续的证明材料。
法律毕业论文现行婚姻法不足及民法典立法对策研究

法律毕业论文现行婚姻法不足及民法典立法对策研究婚姻关系是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法的完善对于维护家庭稳定、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行婚姻法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而民法典的出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思路。
一、现行婚姻法存在的不足(一)夫妻财产制度不够完善现行婚姻法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界定不够清晰明确。
在一些复杂的财产形式,如股权、知识产权收益等方面,规定较为笼统,导致在实际财产分割时容易产生争议。
此外,对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形式和效力规定不够具体,难以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二)离婚制度有待优化离婚标准方面,“感情破裂”这一标准在实践中较难认定,缺乏具体的衡量指标,使得离婚诉讼过程往往漫长而复杂。
离婚财产分割原则不够细致,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夫妻一方因照顾家庭而牺牲职业发展导致经济能力较弱的情况,缺乏充分的保护和补偿机制。
(三)对家庭暴力的规制不足现行婚姻法对于家庭暴力的定义和范围较为狭窄,仅局限于身体暴力,对精神暴力等其他形式的暴力行为缺乏明确规定。
在处理家庭暴力案件时,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受害者的权益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
(四)对夫妻忠实义务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婚姻法中规定夫妻应当互相忠实,但对于违反忠实义务的法律后果和救济途径没有具体规定,导致这一原则性规定在实践中难以落实。
二、民法典中针对婚姻法不足的立法对策(一)完善夫妻财产制度民法典明确了夫妻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对各类财产形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规定。
例如,明确了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知识产权收益归夫妻共同所有,除非知识产权的权利仅归一方所有。
同时,完善了夫妻财产约定制度,规定夫妻对财产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明确了约定的效力,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愿。
(二)优化离婚制度民法典明确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冲动离婚的情况发生。
对于离婚标准,进一步细化了“感情破裂”的情形,增加了相关的参考因素,使离婚判断更具可操作性。
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法庭之上。
这些案件涉及的问题五花八门,案情复杂,给当事人的心理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有必要深入分析其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1. 纷繁复杂: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涉及的问题多种多样,如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家庭暴力等,案情错综复杂,往往牵扯到多方利益。
2. 情感复杂:在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当事人之间往往存在着深厚的感情纠葛,有的是爱恨交织,有的是情感失衡,这给案件的解决带来了困难。
3. 心理伤害: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创伤,尤其是子女,他们往往成为最受伤害的一方,在家庭变故中经历痛苦和困惑。
二、对策1. 加强调解:在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时,需要加强调解工作,尽量避免案件进入司法程序,通过调解、调查等方式解决纠纷,减少当事人的伤害。
2. 引入专业化人才:面对纷繁复杂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法院需要引入更多的专业化人才,如心理专家、社工人员等,为案件的解决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3. 完善法律法规:针对当前存在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特点,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家庭暴力、财产分割等问题的法律监管,提高司法处理效率和公正性。
4. 健全辅助机制:除了司法程序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辅助机制,如家庭咨询服务、心理疏导等,帮助当事人及时化解纠纷,减少案件的发生。
5. 强化教育宣传:通过加强婚姻家庭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对法律的意识和遵守意识,减少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复杂多样,解决起来也需要综合性的对策。
只有加强调解工作、引入专业化人才、完善法律法规、健全辅助机制、强化教育宣传等多方面的相关措施,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文共837字】。
浅谈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问题

浅谈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问题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观念、婚姻观念和家庭生活模式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婚姻家庭案件种类繁多,案件复杂,纠纷多,审理难度大。
因此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本文讨论了新形势下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关键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解决机制前言: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是我国法院审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婚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质,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到当事人深层次的情感问题,因此应积极探讨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问题,包括证据收集难度、调解与判决的选择、家庭暴力问题、抚养子女等。
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此类案件,是当前我国民事诉讼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存在的问题1. 缺乏有效的解决方式对于一些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现行法律体系中的解决方式并不太适用,即使是法院判决了,但也无法解决纠纷的根本问题。
因此,当事人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避免纠纷,比如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等,从而有效地解决纠纷。
2. 法律知识不足在许多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审判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因为他们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便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然而,由于大多数人缺乏足够的法律知识,在面对自己的家庭问题时,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此,审判者必须认真审查案件的证据和事实,以确保其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定。
3. 证据不足在某些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由于当事人无法提供有效的证据,使案件的审理变得非常困难。
其次,由于当事人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足够的证据,这使得他们很难确定真实情况,从而可能造成错误的判断。
4. 社会舆论引导在一些重大案件中,由于社会媒体的热议或者对于某些人的支持或反对,判断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公正性较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是因为这类案件涉及到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公众的看法往往会受到媒体报道或舆论压力的影响,这也会导致案件审判过程中出现不同的结果,从而影响到案件本身的公正性。
婚姻家庭法中的女性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婚姻家庭法中的女性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婚姻家庭法是国家法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对于保护婚姻家庭中的各方权益起着关键的作用。
其中,女性权益保护是一项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婚姻家庭法中的女性权益保护问题展开研究。
一、法律框架中的女性权益婚姻家庭法中的女性权益保护首先体现在法律框架的构建上。
在我国现行婚姻家庭法中,明确规定了禁止重婚和婚内外家暴行为,以及男女个人权益的平等原则。
这些法律规定为保护女性婚姻权益和个人尊严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二、财产权益保护在婚姻家庭法中,财产权益保护是女性关注的重点。
传统上,男性在婚姻家庭中更多地享有经济支配权。
然而,根据现行法律,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分割原则被确立,确保了女性在财产分割中的合理权益。
同时,离婚时,法律也规定了对女性的经济赡养义务,以保障女性在离婚后的生活稳定。
三、保护妇女家暴受害者婚姻家庭法对于保护妇女家暴受害者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护。
根据法律规定,家庭暴力是禁止的,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可以寻求法律救助。
法律规定了对家暴受害妇女的保护令,以确保她们的人身安全。
同时,通过建立庇护所和法律援助机构,提供适当的援助和保护,进一步加强了对妇女的支持。
四、离婚权益保障离婚是婚姻家庭法中的重要环节,女性在离婚中也享有特定的权益保障。
在现行法律下,婚姻的解除通常需要依法进行,法律规定了离婚的合法程序。
此外,对于女性在离婚后的生活保障,法律规定了物质支援、子女抚养权等问题,确保女性在离婚后的生活得到合理安排。
五、保护未成年女性权益在婚姻家庭法中,保护未成年女性权益是一个重要方面。
法律规定了强制婚姻的禁止,保护未成年女性免受早婚现象的侵害。
同时,对于未成年女性的监护权和抚养权问题,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其身心健康和权益的全面保护。
六、教育、就业和社会地位的保护婚姻家庭法中,也关注女性在教育、就业和社会地位方面的保护。
法律规定了男女平等的就业权利,禁止性别歧视。
婚姻法实践中的法律困境与对策探讨

婚姻法实践中的法律困境与对策探讨近年来,婚姻法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法律困境,这些问题不仅对当事人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本文将就婚姻法实践中的法律困境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首先,其中一个法律困境是家庭暴力问题。
尽管我国的婚姻法法律框架中明确规定了家庭暴力的禁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很多受害者由于缺乏发现和报告家庭暴力的勇气,导致大量的案件无法得到及时处理。
另一方面,一些家庭暴力施暴者常常使用心理或经济手段威胁受害者,以维持他们对家庭暴力行为的控制。
这给了执行机关很大的难度。
为了应对这一法律困境,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公众对家庭暴力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受害者识别家庭暴力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建立多元化的服务机构和途径,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保护。
在法律层面上,应设立举证倒置的规定,减轻受害者为揭露家庭暴力行为所承受的压力。
其次,另一个法律困境是离婚财产分割问题。
虽然我国的婚姻法对离婚财产的分割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判决不公平的情况。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财产多样化和复杂化,导致财产分割变得更加困难。
另一方面,一些卑劣行为的配偶可能采取各种手段逃避财产分割的责任,对另一方造成了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法律困境,我们需要加强法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财产分割相关法律知识的理解和适用能力。
此外,应该完善财产查控制度,确保离婚财产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双方不公平的分割结果。
同时,可以考虑建立更加灵活的财产分割机制,将婚姻法规定的财产分割原则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公平和合理的财产分割。
最后,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婚姻法实践中的法律困境,我们还需要面对的是抚养权和探视权的问题。
尽管婚姻法中对抚养权和探视权做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尤其是在离异夫妻的争议中,可能会出现对孩子抚养权的争夺。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

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学校: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系别:工商管理系班级:普高10法律事务班姓名:热嘿拉.哈布萨克学号:2010110481指导老师:纪晶日期:2013年4月11日目录一.关于身份权的特性与亲属权……………………………………………… ( 1 ) 1.1身份权的特征及身份法律关系对内,对外的法律效力………………… ( 2 ) 1.2对亲属权作为身份权的特性的实际分析………………………………… ( 2 ) 1.3具有身份权双重属性的尚未确定为法定权利的亲属合法权益………… ( 4 ) 二.关于生育权的保护………………………………………………………… ( 4 ) 三.关于婚后若干所得的归属……………………………………………… ( 5 ) 四.关于婚姻无效诉权.……………………………………………………… ( 5 ) 4.1以重婚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及基层组织……( 5 ) 4.2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当事人的近亲属………( 5 ) 4.3以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逾为由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为与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亲属……………………………………( 5 )五.关于夫妻及离婚时的居住权…………………………………………… ( 5 ) 5.1国内外夫妻或家庭住房制度评价……………………………………… ( 6 ) 5.2完善夫妻离婚后居住权问题的立法构想………………………………… ( 6 ) 六.关于姘居者的共同侵权责任……………………………………………… ( 6 ) 七.小结……………………………………………………………………… ( 6 ) 参考文献…………………………………………………………………………( 7 ) 结束语…………………………………………………………………………… ( 8 )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与民法典对策摘要: 婚姻法修订后,仍存在不少漏洞,有关部门和一些学者作了很多解释,但有一些解释偏离了法律本意。
婚姻法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解决婚姻法律问题的对策
完善法律条款
加强司法实践是 解决问题的有效 途径,需要加强 对家庭暴力等问 题的打击力度, 提高司法公正性 和效率性。
解决婚姻法律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
要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面
的参与和配合
添加标题
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婚姻法律问题需要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各方 面的参与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开展广泛的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 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开展广泛的法律 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的法律 意识和法律素养
加强法律制度的 完善和执行力度, 确保法律的公正 性和权威性
建立完善的法律 援助机制,为弱 势群体提供法律 援助和支持
加强国际合作, 借鉴国际经验, 不断完善我国的 婚姻法律体系
提高法律意识: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婚姻法律的认识和理 解,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有 效执行
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婚 姻行为
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执法水 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完善执法程序,确保执法公正、 透明
建立执法监督机制,确保法律的 有效执行
婚姻法律存在的 问题包括但不限 于夫妻财产分配 不公、离婚程序 繁琐、家庭暴力 等。
针对这些问题, 需要采取多种措 施加以解决,包 括完善相关法律 法规、加强司法 实践、提高公众 法律意识等。
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婚姻家庭纠纷案件逐渐增多。
这些案件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需要合适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当前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特点1. 复杂性: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涉及的问题多种多样,如财产分割、抚养权纠纷、暴力家庭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法律、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因此案件的处理相对来说较为复杂。
2. 多样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变化,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例如,同性婚姻、家庭暴力等新问题也逐渐涌现出来。
处理这些多样化的案件需要寻找个案资源,包括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
3. 持续性:婚姻家庭纠纷往往不是一时的冲突,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处理这类案件要考虑到长期的维护机制,不能只是片面解决矛盾,而是要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长期解决方案。
二、针对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对策1. 法律救济:对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法律救济是重要的对策之一。
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完善婚姻家庭纠纷的解决机制,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服务,帮助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
2. 心理疏导: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创伤。
因此,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是必要的。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支持,让当事人能够理性地面对问题,化解矛盾。
3. 家庭教育和宣传: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发生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变化有关。
因此,加强家庭教育的力度,提高家庭成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对预防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支持:对于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中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尤为重要。
建立相应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为受害者提供援助和支持,保护其权益,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5. 提升职业素养:对于处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的相关工作人员,提升其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是重要的。
通过培训和专业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婚姻家庭纠纷的理解和解决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当事人。
我国无效婚姻法律制度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无效婚姻法律制度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国无效婚姻法律制度问题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婚姻是社会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婚姻,人们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创造家庭,繁衍后代。
然而,婚姻也可能出现问题。
例如,婚姻双方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维持婚姻关系,或者他们可能没有真正的意愿,或者他们可能没有达到法律规定的结婚标准等等。
在这些情况下,婚姻就可能是无效的。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婚姻法律制度,明确了什么是有效婚姻和什么是无效婚姻。
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
例如,什么是婚姻无效的标准?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宣布婚姻无效?当婚姻被宣布无效后,如何保护被侵犯到的利益?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婚姻无效是一个社会热点话题,研究我国无效婚姻法律制度的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首先,这可以为完善我国的婚姻法律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次,这可以为保护婚姻当事人的权益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最后,这也可以提高全社会对婚姻法律制度的认识和关注度,进一步提升法治社会的建设。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深入分析我国无效婚姻法律制度的问题,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本研究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无效婚姻法律制度的概念和标准。
本部分将分析我国婚姻法律制度对无效婚姻的定义和标准。
具体而言,我们将研究哪些情况下可以宣布婚姻无效、宣布婚姻无效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进行宣布无效婚姻的流程等问题。
2. 无效婚姻造成的问题。
本部分将研究无效婚姻对当事人和儿童等相关利益人的影响。
具体而言,我们将讨论宣布婚姻无效带来的权益损失、抚养和财产分配等问题,并探讨如何保护相关利益人的利益。
3. 完善我国无效婚姻法律制度的对策。
本部分将提出建立完善无效婚姻法律制度的对策,并提出相关的法律建议。
具体而言,我们将研究如何加强无效婚姻的司法解决、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何提高相关行政机构的管理水平等问题。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进行:1. 文献研究法:对于国内外有关无效婚姻的相关文献和法规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新动态。
基层家庭婚姻纠纷矛盾调解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

基层家庭婚姻纠纷矛盾调解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对策建议在基层家庭婚姻纠纷的调解过程中,确实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像是遇上了“晴天霹雳”。
大家都知道,家庭琐事纷纷扰扰,多少夫妻为了点小事就吵得不可开交,真是让人感慨“无事生非”。
而调解人就像是那位出现在你生活中的“和事佬”,可是也真是心累啊。
沟通问题是个大坑,双方情绪一上来,话都说不清楚。
你一说“你就这样”,对方立马炸毛,“我哪里这样了!”这时候,调解人只好在旁边拉架,真是想笑又想哭。
个人情绪的处理也是个大挑战,很多时候,调解人感觉自己像是在当心理医生。
你想,夫妻俩一见面,脾气上来,简直是火星撞地球。
调解人就得小心翼翼,得让他们冷静下来,有时候还得用点幽默来缓和气氛。
“哎呀,难道你们是去参加摔跤比赛吗?”这种时候,调解人真的是费尽心思。
有的调解人甚至得先跟一方“套近乎”,聊聊天,搞搞关系,才能让他们稍微放下戒备。
再说,文化差异也真的是个“头痛的事情”。
不同的家庭背景,价值观、生活习惯都不同,这可不是随便聊聊就能解决的。
比如,一个家庭特别注重传统,另一方却崇尚自由,那调解人就得像个平衡木上的杂技演员,时刻保持平衡。
说得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有时候你还得当心理侦探,深挖背后的原因,才能找到症结所在。
就像老话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问题是长期积累的。
此外,法律知识的匮乏也是个障碍,调解人常常面临“知识短板”。
许多夫妻不太懂法律,闹到一起,非要把事情闹大,结果变成了“无头苍蝇”,真是看得人着急。
调解人可不能让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得提前给他们讲讲法律常识,免得双方最后都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个时候,调解人的角色就像个知识传播者,得让大家明白,合法合理才是王道。
资源的缺乏也是个问题,基层调解往往缺少资金和专业支持。
很多调解人都是“兼职”角色,平常工作也忙,调解婚姻纠纷时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真想给每对夫妻提供一对一的专业咨询,可现实中往往就是人手不够,顾不上。
婚姻家庭问题的矛盾化趋势及治理对策

婚姻家庭问题的矛盾化趋势及治理对策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当今社会,婚姻家庭问题不断出现,矛盾不断加剧。
这些问题包括家庭暴力、婚姻诈骗、离婚率上升等多种。
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化,也暴露了我们在婚姻家庭问题方面的治理不足。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保护社会和家庭的稳定。
一、婚姻家庭问题的矛盾化趋势在当今社会,婚姻家庭问题的矛盾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婚姻家庭问题日益复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家庭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婚姻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但是,现实往往与期望相差甚远,导致夫妻之间产生矛盾。
此外,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女性地位的提高,都使得婚姻家庭问题更加复杂。
2. 家庭暴力和婚姻诈骗的增多家庭暴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近年来,由于社会矛盾加剧,家庭暴力事件不断增加。
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婚姻诈骗。
这两种问题都给婚姻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 离婚率上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自由的追求被重视,伴随而来的是离婚率的上升。
无论是因为性格不合、外遇、金钱问题等,离婚都会对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而随着离婚率的上升,问题也不断增多。
二、婚姻家庭问题的治理对策面对日益严重的婚姻家庭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对策。
以下是针对婚姻家庭问题的治理对策:1. 普及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培养健康家庭的基础,应该得到重视和普及。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婚姻家庭的意义。
同时,还需要加强夫妻关系的沟通,及早解决分歧,避免出现婚姻矛盾。
2. 加强婚姻调解婚姻调解是解决夫妻之间矛盾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婚姻家庭问题当中,对于一些诉求不强烈、双方仍有和解可能的矛盾,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和人工调解解决。
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夫妻化解矛盾。
3. 严格打击家庭暴力和婚姻诈骗针对家庭暴力和婚姻诈骗问题,政府应该加强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为明确的司法程序。
婚姻法修订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

婚姻法修订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建议近年来,婚姻法的修订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在婚姻法修订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保障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首先,婚姻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对婚姻财产的处理。
婚姻财产的分配问题一直备受争议,特别是在离婚时。
目前的婚姻法规定,个人财产、婚前财产和赠与财产不属于婚姻共同财产。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个人财产和婚前财产由于缺乏明确的界定而被纳入婚姻共同财产,导致离婚时财产分配不公平。
因此,婚姻法修订应当进一步明确个人财产和婚前财产的范围,确保离婚时的财产分配公正合理。
其次,婚姻法修订中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
目前的婚姻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由夫妻双方按照各自经济状况和财产状况分担,但没有明确具体操作方法。
这导致在夫妻离婚时,共同债务的负担不公平,一方可能会承担过多的债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婚姻法应明确规定夫妻共同债务的分担方式和标准,确保离婚时的债务分担公平合理。
此外,婚姻法修订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对家庭暴力的处罚力度不足。
目前,家庭暴力的处理主要依靠刑法等其他法律规定,婚姻法对此问题的规定较为模糊。
然而,在婚姻关系中,由于亲密关系和家庭隐私,家庭暴力往往更加隐蔽,对受害者造成极大伤害。
因此,婚姻法修订应加强对家庭暴力的规定,明确严格的处罚力度和保护受害者的措施,为受害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最后,婚姻法修订中还应特别关注同性婚姻的合法化问题。
当前,随着社会对多元性取向的理解和尊重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法律层面上承认同性婚姻的合法性。
然而,我国的婚姻法仍未对同性婚姻作出明确的规定。
这导致同性伴侣在享受婚姻权益、财产继承和子女抚养等方面存在种种困难。
因此,婚姻法修订应充分尊重多元性取向,明确同性婚姻的合法性,并为同性伴侣提供合理的法律保护。
为解决以上问题,婚姻法的修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加强对个人财产和婚前财产的界定,确保财产分配的公平合理。
建议书如何解决婚姻家庭法律问题

建议书如何解决婚姻家庭法律问题婚姻家庭法律问题是在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涉及到许多国民的日常生活和幸福感。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向您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婚姻家庭法律宣传教育建议加强对婚姻家庭法律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通过开展婚姻家庭法律知识讲座、发布相关宣传材料、举办法律咨询活动等形式,普及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遵守法律规定,预防和化解家庭纠纷。
二、建立家庭法律援助体系建议建立健全家庭法律援助制度,确保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及时解决。
建立家庭法律援助中心,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包括法律咨询、代理诉讼等。
通过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免费法律援助,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享受到法律保护的权益。
三、加强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建议加强婚姻家庭调解工作,促进家庭纠纷的和谐解决。
成立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解工作,帮助夫妻解决婚姻矛盾,化解家庭纠纷。
同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夫妻双方缓解压力,增进夫妻感情,维护家庭稳定。
四、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建议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婚姻家庭权益。
对于性别歧视、家庭暴力等现象,加大法律制裁力度,为受害人提供更多的保护措施。
同时,制定更加明确的离婚程序和财产分割规定,避免产生二次伤害和纠纷。
五、加强对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研究建议加强对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的研究,及时调整和完善法律规定。
制定与时俱进的婚姻家庭法律政策,关注性别平等、家庭关系和谐发展等当代社会问题。
通过法学研究机构、高校等渠道,开展深入研究,为婚姻家庭法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综上所述,为了解决婚姻家庭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建立家庭法律援助体系、加强婚姻家庭调解工作、完善婚姻家庭法律制度以及加强对该问题的研究。
只有通过综合手段的有机结合,我们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婚姻家庭法律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婚姻法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婚姻法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涉及到人们的家庭和个人利益。
然而,在婚姻关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与冲突。
本文将就婚姻法中的常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婚姻登记问题及解决方案婚姻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手续,但有时会出现以下问题:1.1 虚假登记有些人为了获得某些利益或规避法律约束,选择虚假登记。
例如,为了获取他人的身份证明文件或违规享受福利。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强化婚姻登记的真实性审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
1.2 未满法定婚龄登记根据《婚姻法》规定,男性和女性分别在22周岁和20周岁可以合法结婚。
然而,一些未达到法定婚龄的人未成年就擅自结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教育,有效防止早婚现象的发生。
二、财产分割问题及解决方案在婚姻关系破裂、离婚后,财产分割是很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2.1 财产认定在财产分割过程中,夫妻双方常常会产生争议,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为了加强财产认定的公正性与公平性,需要设立专门的调解机构,由专业人员对财产进行评估与认定,确保夫妻双方的权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2.2 财产转移与隐藏一方可能会将财产转移给他人或进行隐匿,以逃避财产分割责任。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条文,明确财产转移和隐藏行为的法律后果,并提供相应的惩罚措施。
同时,应加强司法部门的监督,确保执行力度。
三、家庭暴力问题及解决方案家庭暴力是一种违法行为,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
以下是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3.1 不同阶段的预防家庭暴力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模式,包括心理暴力、言语侮辱等。
预防家庭暴力需要从立法、宣传、教育和培训等多个层面入手,提高公众对家庭暴力的认知和意识。
3.2 受害者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需要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支持。
应设立相关机构和热线,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医疗服务与心理支持,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和权益。
农村婚姻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大全)

农村婚姻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大全)第一篇:农村婚姻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婚姻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我国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婚姻问题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和重视的社会问题。
农村的健康和谐发展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破解“三农”难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的婚姻登记工作对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农村建设、家庭幸福和农村的稳定有着重要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因此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农村婚姻登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改进农村婚姻登记工作的对策方法。
关键词:农村婚姻登记工作;问题;对策一、农村婚姻登记工作现状前言国家提出了新农村建设,农村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农村地区的婚姻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现象,因为它关系到农村的和谐稳定,家庭幸福与幸福的关系。
表面上的婚姻是一种个人行为,比如结不婚,跟谁结婚是个人的决定,但在本质上它也有很强的社会性。
婚姻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系列的社会功能,最重要的是生育,养育子女的功能,才能实现人的生产和再生产。
国家机关制定和实施婚姻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实施婚姻法律法规对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婚姻指导、规范和监督和处置,以符合社会需要的婚姻制度和婚姻秩序。
二、农村婚姻登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办法》实施以来,婚姻登记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婚姻登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当前突出的问题是:(一)农村婚姻登记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较低现行《婚姻登记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的婚姻登记管理人员,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进行业务培训,经考试合格,发给婚姻登记管理员证书。
这表明对工作人员素质规范执法是有严格要求的。
但实践中,不少地区,特别是乡镇一级,无人专司其职,多为文书或内勤兼任。
这些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杂、业务素质低,执法水平不高,且变动较大。
另外,民政部门和民政部门、村干部档案部门不联网,婚姻状况数据不能通过网络查询,只能通过婚姻注册处的个人经验判断,这样可以很容易犯错误,让不法分子利用,破坏国家的婚姻管理制度,侵害了其他公民的婚姻家庭和家庭的权利。
婚姻登记瑕疵的审查困境及思考

婚姻登记瑕疵的审查困境及思考婚姻登记是夫妻关系合法地位的确认程序,对于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生活中,婚姻登记中可能存在一些瑕疵,包括但不限于证件不完整、程序不规范、证人不符合规定等。
这些瑕疵可能会导致婚姻关系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法律纠纷和困境。
本文将围绕婚姻登记瑕疵的审查困境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 司法审查困难婚姻登记瑕疵的审查难度主要体现在司法审查环节。
一方面,司法机关需要审查大量的婚姻登记案件,工作量大、审查难度大。
婚姻登记中的瑕疵种类繁多,审查标准模糊不清,使得司法机关在审查过程中难以把握标准和程序。
2. 法律适用不确定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对于婚姻登记瑕疵的处理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法律适用不确定。
当婚姻登记瑕疵出现时,各地法院和司法机构的处理标准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司法裁判标准。
3. 法律责任不明确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对于婚姻登记瑕疵导致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使得当事人在面对婚姻登记瑕疵时无法清楚地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这为当事人在司法救济和维权方面带来了诸多困难。
二、婚姻登记瑕疵的思考1. 完善法律法规解决婚姻登记瑕疵审查困境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当修订相关法律条文,明确规定婚姻登记中各类瑕疵的认定标准和处理程序,明确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和司法救济途径,为司法机关提供明确的审查标准和裁判基准。
2. 规范婚姻登记程序针对婚姻登记中的瑕疵问题,应当从源头上加强对婚姻登记程序的规范和管理。
应当建立健全的婚姻登记管理制度,加强对婚姻登记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规范婚姻登记程序,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登记申请严格予以审查和拒绝。
3. 健全司法审查机制应当建立健全的司法审查机制,加强对婚姻登记案件的审查和裁判。
应当加强司法机关的工作力量和技术装备,提高对婚姻登记瑕疵的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规范司法裁判程序,提高司法裁判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姻法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亲属法体系的完善为视角李洪祥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 王春莹• 2012-06-30 10:38:48 来源:《当代法学》2012年第2期关键词:体系化婚姻法亲属法结构内容提要:从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问世至今,新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已走过60载,其历史功绩毋庸置疑,然而由于社会发展及其本身的局限性,其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
从亲属法体系完善的视角,指出现行法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科学性、体系性和前瞻性的体系结构,并列出应予研究和完善的十个问题。
从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顶着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的光环登上历史舞台,到年第二部婚姻法问世,再到2001年和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两次司法解释,新中国婚姻家庭制度已走过60载,其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起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时至今日,由于社会发展及法律本身的局限性等种种原因,婚姻法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即是从完善亲属法体系的视角对其进行的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体系化视角看现行婚姻法的不足现行婚姻法,即1980年婚姻法(经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修正),是在195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时婚姻家庭制度的发展和司法实践需求制定的。
经过十年历史浩劫,民主法治遭到很大破坏,法律虚无主义也曾一度盛行,婚姻家庭法领域也不例外,建国初期彻底废除的一些封建陋习也借机死灰复燃,1980年婚姻法正是诞生于这种历史背景之下,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重心也开始从改革婚姻家庭制度转移到稳定婚姻家庭关系、保障和发展婚姻家庭制度建设上来,[1]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为我国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构建基本的体系框架。
该法颁行后,为婚姻家庭法领域注入了一股清新的力量,施行之初,各部门通力合作,深入贯彻执行,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破坏的婚姻家庭法制渐渐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总体来讲该法的颁行还是比较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婚姻家庭法领域的现实需要,保护了公民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2]其历史功绩毋庸置疑。
趁改革开放之际,本是1980年婚姻法实现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完善的绝佳机会,但是由于当时需要拨乱反正的政治大背景,立法者更多地倾向于关注如何恢复被破坏的婚姻家庭法律关系,进而对不完善的法律体系进行补充修改,而法律本身所应具有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
而且,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立法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指导思想由“粗放型”原则转变为“细密型”规范;立法重心由人身关系移转到财产关系;利益衡量由对共同利益的关注向个体利益倾斜;立法基调也从强调管制发展到尊重私权、注重保护公民的自由和自治权利;价值追求也从形式平等向实质平等过渡。
而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的变革正是婚姻家庭制度嬗变的基础与前兆。
[3]鉴于上述种种变化,2001年和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曾两次对1980年《婚姻法》作出司法解释,实际上是对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正和补充,但是由于法律体系化本身存在严重的硬性缺失等原因,面对层出不穷的婚姻家庭问题,其依然突显出其力不从心的一面。
具体而言,现行婚姻法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从名称上讲,有名不副实之嫌。
1950年,以新中国第一部基本法的身份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采取的便是“婚姻法”的称谓,这在1980年又被延续。
其实此称谓是否合适的讨论一直都存在,但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经习惯了“婚姻法”之名,所以直到现在依然使用。
但习惯并不代表正确,而且也不应该以习惯的理由阻止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如果一直固步自封,习惯着这种并不合理的习惯,那么婚姻法的发展也将一直受到阻碍,法律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性将继续被忽视。
正确的做法就是科学理性地分析到底该采用何种称谓,然后确定下来,让理论和实务界都去习惯正确的规则,而不是一再沿用错误的习惯。
从逻辑层面看,一个合适的法律名称应该与其自身所包容和限定的词源内涵、该名称所代表的法律规范确认和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定范围及其内在联系、以及归属于该名称下的法律规范体系的结构外延(即它实际涵盖的现有内容)相一致。
[4]而婚姻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婚姻法专指调整婚姻关系的法律,其内容不涉及夫妻以外的其他家庭成员,而广义的婚姻法所调整的对象不以婚姻关系为限,还包括基于婚姻关系而产生的家庭关系。
[5]我国婚姻法即采其广义定义,但家庭关系的产生不仅限于婚姻关系,还可基于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因此即使广义的婚姻法也无法涵盖我国现行婚姻法的内容,但这并不是说“婚姻家庭法”就是合适的名称,因为对于超出婚姻家庭之外的亲属制度仍是其无法涵盖的。
而古代罗马私法中所采用的“亲属法”称谓不仅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且还便于与国际接轨——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都采用亲属编的称谓。
其次,概括性、原则性强是1980年婚姻法的一大优势和特点。
在“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想指导下,整部《婚姻法》从形式到内容都是提纲契领式的,适应了当时拨乱反正的政治大背景,抽象、笼统、原则便成为《婚姻法》的典型特征。
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年的优势很可能就成为今天发展的桎梏。
正如上文所述,立法思想已发生重大变化,粗放型原则已不再符合现代社会法制化及法律自身价值的要求,法条表述的高度概括性也悖离了法律规范性、明确性和具体性的内在意旨,这种宽泛的纲领性幅度造成了大量的立法空白,现实中出现的许多婚姻家庭问题找不到与之相对接的法律制度,使法律失去了作为社会关系和个体行为指南的严谨地位。
过于笼统和抽象造成的模糊性,使得法律规范极具伸缩性,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很难落实到空洞的法条表述上,可操作性极差。
而且部分制度仅适用于立法当时的社会条件,社会的发展使得其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还有一些制度没有集中到同一个范畴内规定,而是分散于不同的章节,既缺乏统一整合性,又没有清晰的层次把握。
这难免有重复、繁琐之嫌,运用中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在实践中往往容易造成公民的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义务不能履行,法律秩序的约束机制流于法条形式,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效果,结果只能是徒有其文,不见其实。
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一部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制度性和体系性的法律注定无法做到与时俱进,因此为缺失的制度预设新的轨道、细化法律条文便是其正确的前进方向。
再次,法律渊源的多元多层化造成婚姻家庭领域法律规定的分散化结构态势。
除了《婚姻法》以外,诸如《继承法》、《收养法》、《民法通则》、《母婴保健法》等法律,《婚姻登记条例》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等中都有对婚姻家庭制度的相关规定,这种分散化的规定虽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但难免会有冗杂、体系化不完善的缺陷,而且在适用上也容易造成混乱,以及由于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层级的规定,带来不必要的效力体系的衡量,这都与法律的稳定性与统一性背道而驰。
而且这也将《婚姻法》推到了一个被超越、被分解、被替代的衰微和让位的尴尬境地。
正是由于《婚姻法》的体系化不够完善、内容不够完整,才给了婚姻家庭制度法律渊源多元多层化带来了可乘之机。
风雨六十载的生命历程决定了今天亲属法的走向:一部体系化的亲属法既要肩负起整合、重构、完善、发展的新生历史命运,又要为亲属法向民法典归位奠定基础,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选择和历史产物,也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方向和趋势之所在。
总之,无论是现行婚姻法内部自身的不足,还是其在婚姻家庭制度中的尴尬地位,反观其种种力不从心,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和体系性,因此以完善亲属法体系为研究进路,或许可以为上述问题找到其完满的解决方案。
二、从体系化视角看亲属法的结构现行婚姻法共分为总则、结婚、家庭关系、离婚、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和附则六章,正如上文所述,这种体系或许在立法当时还是可以适应我国国情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原本适宜现行婚姻法生长的土壤也随之而变,修改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任何一部法律的修改都是一项严谨慎密的科学活动,更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已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映照现实、预期未来的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
《亲属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就进一步决定了对现行《婚姻法》修改的关注度。
在2001年婚姻法修改之际的《婚姻家庭法试拟稿》和《婚姻家庭法专家建议稿》中提出的体系结构为总则、亲属、结婚、夫妻、离婚、父母子女、收养、监护、扶养、法律责任、附则(包括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和区际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等十一章。
[6]也有学者认为,亲属法的体系架构应为通则、亲属、结婚、夫妻、离婚、父母子女、收养、扶养等八章。
[7]本文以为采总则、亲属、结婚、夫妻、分居与离婚、父母子女、收养、监护、扶养、附则(包括涉外婚姻家庭关系和区际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适用)等十章的规定更为妥当。
其一,在民法典创制目标的指引下,我国的民法学研究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阶段,而民法典不仅是新中国几代民法学人的梦想,更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佳选择。
[8]在这以和谐为时代要求的大环境下,亲属法的体系也受到很大影响,不同位阶的制度也该有其适当的归属。
对于收养制度,我国现行《婚姻法》仅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
而具体制度如收养关系成立、效力和解除等则以《收养法》为单行法的方式作出详细规定。
但是收养制度作为亲属关系的一种法律拟制,也是家庭关系产生的一种方式,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和现实生活中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本身就属于亲属法,回归到《亲属法》的体系之下也是理所当然。
对于监护制度,我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进行规定的,其在第二章公民(自然人)中设专节用四个条文作出的原则性规定,即规定了监护人的设立、监护人的职责和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利的法律责任等内容。
民法通则中以民法基本法的形式对监护制度作出了规定,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婚姻法的缺憾,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人身和财产利益的保护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
除此之外,还有《收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和《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司法解释中也对监护制度的相关问题作出了进一步的规定。
但正如上文所述,这既造成了《亲属法》体系和法律位阶的混乱,又使得法律渊源多元多层化带来的弊病难以解决。
因此,监护制度由民法典作总体规定、亲属法作具体规定似乎是更合适的归位。
现行婚姻法将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单列一章,以第43-49条共七个条文的方式对其作出了规定。
如明确规定了在婚姻家庭领域中出现家庭暴力或虐待行为时受害人的救济请求权和社会救治责任与渠道;又如在因一方过错违法行为而导致的离婚案件中,引入民事责任制度,赋予无过错方民事损害赔偿请求权;再如对于在离婚中经常发生的侵犯夫妻共同财产权的行为,规定了民事处理的方式,纳入了民事制裁范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