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课改沐浴在人文的阳光下

合集下载

新课改条件下对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新课改条件下对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论文]

新课改条件下对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探讨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新时期的语文教育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构建新的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应为人的全面发展设置平台,使人的思维和技术在语文设置的“平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

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性内容的教育之必要性时代呼唤教育改革,教育改革要求从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这种硬管理所带来的弊端。

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学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人生。

试想一个思想端正、意志坚强,有着高级审美趣味的学生又怎会每天无所事事惹事生非呢?因此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语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素养,成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

二、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内涵的解析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可以包含下面两层含义:一是语文教育的内容具有人文性。

语文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丰富的思想性,还包括了明确的情感意向性以及美感性。

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可以包括哲学原理、自然事理、社会伦理、人生理想、民族意识、思想方法、良好习惯,等等,而且语文教材中凝聚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亲情、友情、爱情、爱国之情、正义感、理智感等)和个性心理品质(如兴趣、动机、意志、性格、气质等),语文教材还集结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和实用文章,从中可以欣赏到人性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等。

二是语文教学方法具有人文性。

语文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对立的两极,而是呈现出交融的趋势,教师必须积极的调动自身的思想感情才能调动学生,使学生真正理解教材,所以语文教学较之其他学科更看重的是感悟和想象。

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人文教育

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人文教育

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人文教育【摘要】在新课改逐步实施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培养现代化社会综合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从几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人文的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关怀;新课改;人文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实现对人的全面关怀,主要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基础,是实现人文精神的重要实践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一种社会教育行为,是全面育德、育人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尤其具备人文关怀的深刻内涵。

在新课改逐步实施的新形势下,加强对初中生的人文关怀,始终将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纳入人文关怀的领域进行研究,通过各种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来净化学生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而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良好思想品德,尤其对于培养现代化社会综合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就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教育提出了如下策略:一、逐渐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师作为实施人文教育的主导因素,决定了其在加强人文精神方面的关键性作用。

教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倾向、道德修养等基本素养都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和榜样。

因此,要想有效地加强对于初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就需要逐渐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构建一支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教师为人师表除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需要注重自身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等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教师凭借自身较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人文素养,有效结合语文教材内容深层挖掘人文精神内涵,通过自身积极的言传身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教材中的正确理论,又促使学生领悟实际生活的真谛,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净化,促进理想境界的提升,最终利于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深层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具有人文精神的教育素材,如果学习语文只是单纯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内容,而对于教材内容不进行深刻的领悟和反思,就达不到丰富内心情感和提高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的人文诉求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的人文诉求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的人文诉求摘要: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决定于教师思想观点的先进,文化底蕴的丰厚,专业知识的广博。

教师也应该对新课程理念辨证地理解。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因此提升语文教师的全面素质,最根本的意义在于提高教学系统对教学疾病的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这是预防、抵抗教学疾病的重要内因。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人文性;教师与学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97-02一、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育现状1.重工具轻人文。

当前小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失衡。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人文性方面比较弱化,比较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师们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知识训练较扎实,但轻视德育思想教育。

2.重训练轻感悟。

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味地追求训练,而忽视了对语文教育本质的思考。

所以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

近些年来,语文的人文化逐渐减少,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低造成的。

教师的人文素养水平低造成了语文课堂缺乏人文精神。

但很多语文教师,尤其是大批的农村语文教师尚不具备驾驭新课程的能力,面对新课程感到彷徨,无所适从。

有很多老师发出感叹,语文难教,对于实施新课程无所适从,导致语文的人文性无法影响到小学生。

更有部分老师管理者存在行而上学倾向,特别对一些“新颖”、“流行”的提法不加分析的推崇、效仿,并影响到自己的教学实践。

有些老师过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师的作用;过度强调阅读的拓展,淡化了文本语言的解读等。

语文不仅是工具更是一门人文科学。

语文课文和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但我们广大的教师包括家长普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的实用而忽视了价值观道德人文伦理方面的内容。

这是现在教学的失败。

3.重结果轻过程。

现在的小学教育普遍只是重视学生的分数,重视教育的量的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性的灌溉。

社会也是只是单纯追求结果,从而导致价值观的扭曲,信仰的畸形。

扬起人文风帆创建阳光课堂

扬起人文风帆创建阳光课堂
刀 光剑 影 , 远 去 了鼓 角 铮 鸣 , 眼前 飞扬 着 一 个个 鲜 活 的面 容 … …岁月 啊 , 你 带 不走 那 一 串 串熟悉 的 姓
现, 无不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针对 林
这 些蕴 涵着 丰 富情感 的语言 文字 ,教 师要 善 于 “ 披 琪 文人 情 ” , 通 过语言 文字 让学 生徜 徉于课 文 的意境 , 以陶冶 学生 的情 操 ,丰富 学生 的情感 体验 。教师充 满 激情 的导语 和 深情 并茂 的范读 ,能把学 生带 人 意

说: “ 谢谢 你 ,司马 光 。谢 谢你 救 了我 ,你 刚才 叫我 不要爬 假山, 我就是 不听 , 今后 我再也 不敢 了 ( 懂得 了安 全 陛 ) 。 ” ( 懂得 遇事 不要 慌张 ) 。 ”有 的说 : “ 司 马光 ,你 真行 !以后
前不 久听 了某 老师上 的 《 晏 子使楚 》一 课 。她 以 “ 规 圆矩 方 导入 新课 , 让 晏 子 的形象 越 来越 清
重而 厚实 的人 文气息 里接 受 熏陶 ,让课 堂充 满人 文
灿烂 的 阳光 ,以此影 响学 生 的心灵 和 品德 ,为学 生 的人 生打上 人文 精神 的底色 。
阅读教 学作 为语 文教 学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应在
的国王 的女儿 ,就是公 主 。 他 又历尽 千辛 万 苦帮 她
教学过程中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在
今 天 大力倡 导人 文教 育 的背景 下 ,处于 新课 改前 沿
的小 学语 文教 师 必须 清醒 地认 识 到 : 引导 学 生在 凝
境 ,但更 重要 的是学 生对语 言 文字 的理解 和 感悟 。

教 师 的引导 起着 至关 重要 的作 用 。如课 文 《 妈妈 的 帐单 》 ,教 师先 以 一首 非 常感 人 的歌 曲 《 烛 光 里 的

让英语课堂沐浴“人文”光辉

让英语课堂沐浴“人文”光辉

让英语课堂沐浴“人文”光辉[摘要]人文精神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应用观念。

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主动“质疑”。

本文将英语教学与人本教学有机结合,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影响及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文;教师;质疑一、问题的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开发思维能力的过程。

因而,英语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过程。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而现今的英语教学重视学科内容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实践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教师给学生解决消化一个个问题,而学生的探究意识、质疑意识也在“没有问题”之中逐渐消退。

因此,英语教师要转变观念,结合新课程标准。

以人本主义教学思想来开展英语教学,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为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探究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为响应教育改革提供理论的依据和实践的操作方法,也为社会培养新型英语人才,营造一个有利于解放、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本文就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质疑习惯的影响略作探讨,并通过分析这些因素从而得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相关措施。

二、问题提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1.理论依据所谓“质疑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意识,进而乐于提出问题和积极回答问题;由此达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质疑习惯同步发展,质疑意识与质疑能力亦日趋成熟。

2.现实基础根据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英语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注重知识传授转向更注重学生发展,由注重教师“教”转向更注重学生“学”,由注重结果转向更注重过程。

课改增添校园美景

课改增添校园美景

课改增添校园美景带者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给我们学校带来了巨大变化。

内强素质:努力办“人民满意,家长放心,社会称心,孩子舒心”的教育。

外树形象:着力打造校园环境,让校园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家园,孩子生活的乐园。

在深化课改和打造卓越课堂的同时,我们怀着激动和喜悦,带着憧憬和期待,实践再实践,培训再培训。

通过和专家们近距离的接触,聆听他们对中国教育的思考,对课程改革的探索,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叫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真切地感受到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

深刻领会了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育是课堂的精髓;探究式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

总之,应用新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把课堂真正交给孩子,让课堂开端激趣、中间香溢、尾意无穷。

我校在课程改革中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校园环境的转变校园文化建设,亦策善能的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们学校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从外观环境----花草树木,文化墙壁;到室内装点:走道文化,办公室文化,教师文化等焕然一新,真正让环境育人。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新课改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教师由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教学过程的策划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方法的选择者、学生学法的指导者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到不 良风气的影响 , 正像一 颗小 树苗如果没有细心 的培 育 , 很可 能会成 为无用的歪树 , 所以小 学阶段是一个学生能否发展成才 的
的参与 , 教学相长就是体 现在 师生共 同完成一节课 , 由原有的“ 教 与学” 变为 “ 导与学” 。由原来关 注学生 “ 听没听懂 ” 变为关注 自身 是否 “ 表达 清楚 ” 从 而使教 师 的“ 域 ” 主动 接近学 生的 “ , 视 去 视 域” 并帮助学生拓 宽视域 , , 使学生超 出 自身 的局限 , 获得一种“ 远 视” 使小学教师能根新 时期教育工作的特点与需要, , 帮助学生设 计 正确 的学 习轨 迹, 在学识 、 使其 观念 、 德诸方 面得到 全面发 道
丰厚思 想 , 用传 统美德 教育 , 利 把人 文素 质教 育融人 到教材 中
去。通过情境再现 、 故事讲述 、 换位思考等途径 , 点拨学生 。比如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我不是最 弱小 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 , 尺
活生生的有 血有 肉有感情 的生命体 , 而不 仅仅 是知识的接受器 , 激发他们的一种生命体验及人文感受 , 活体教育” 即“ 。
比如重要考试来临时 , 在学 校内设置零考场 , 把学困生集 中在这
里, 随便 发份试卷 。他们 的成绩 不会 计入全班 总成绩 中 , 他们实 际上就是“ 在的无 ” 存 。这种不公平 的对 待严 重挫伤学困生 的学
习积极性 , 造成 了他们 自暴 自弃 , 甚至中途辍学 。此外 , 多教师 很
拨, 因为教学过程也 是个相互理解 的过程 , 需要学 生的主动积极
义真理 ; 安定 中长大 的孩子 , 将来必能信任 自己 、 信任他人 ; 友善
中长大的孩子, 将来必能对世界多 一份关怀 ; 祥和 中长 大的孩子, 将来必 能有平和的心境 ” 。这其实是指小学生正处在身心 的逐步

浅谈新课改思想政治课凸显人文精神的原因及措施

浅谈新课改思想政治课凸显人文精神的原因及措施

浅谈新课改思想政治课凸显人文精神的原因及措施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国已全面实施,这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

迄今,针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具有学科特点的问题也初现端倪。

笔者认为,就思想政治课而言,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彰显人文关怀来应对各种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人文精神1 建立人文精神的政治课堂的原因新课程改革大发展的今天,教师们的观念和行为逐渐发生了很大变化。

可是长期以来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就是在德、智、体、美教育中只注重智育,缺乏人文内涵的校本教育,致使很多学生社会道德感低下,使许多学生认识结构单一,对社会道德、伦理、文化教育等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协作意识。

特别是在以高考为指挥棒和风向标的教学行为、人才选拔的衡量标准下,开始出现教师的教学和部分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功利主义倾向。

首先,体现在课堂上,教师的“不放心”和“细心周到”使得学生成为忠实的“听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三者得不到统一,政治课难以发挥其德育功能。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课划重点、圈范围、猜题押题,学生背书、背考点甚至背题,只为为了得到高分数,深陷题海不能自拔,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知识的魅力,生活的美好;甚至有些老师教学方式简单粗暴,使得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侵害,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的人文关怀。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重视学生的关注与需求、交流与合作,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与快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努力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人文性政治课堂,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 建立人文精神的政治课堂的措施首先,学会尊重,是打造人文关怀课堂的密钥尊重权利。

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引导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对话,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表自已独特见解,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议新课改背景下高校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作者:王治国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为高校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本文分析了传统高校语文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为综合教育的培养铺平道路。

关键词:新课改高校语文课堂教学高校语文是普通高等院校为学生开设的一门教育课程,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也是一门陶冶学生情操的学科,能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很强的情感性。

当前,很多高校都加大了对高校语文教学的重视度,把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看待,让学生沐浴在语文教学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一、高校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一)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

在高校教学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前提。

学生在理解并且逐渐接受一个事物的时候必然离不开语文方面的知识。

比如,当我们要解一道数学题,在审题的时候离不开语文,证明的时候也离不开语文,答题的时候更离不开语文。

作为高校学生,必须要学好语文,在这个基础上去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

语文素养也是一个人知识与素质的重要体现。

就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来看,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但是,如果学生在面试的时候,能够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这样必然能受到面试人员的青睐。

(二)符合新时期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在当前形势下,把高校语文教学放在时代发展要求的前提下考察,才能更加明确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的紧迫性。

江泽民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自主创新能力,单纯地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来发展,这样就避免不了落后的状态。

所以,要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新时期对综合性人才的要求。

语文教育关系着高校学生乃至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开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让人文精神的阳光照亮学生心灵的天空

让人文精神的阳光照亮学生心灵的天空
维普资讯
心 的 让 文 神 I 照 学 灵 天 人 精 的] 亮 生 空 1 日 光
口楚雄州第一 中学 余 靖
我国 《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 准》 的人文精神显得空洞 无骨 , 没有人文 个公 民都应该 把 自己的命运 与国家
指 出 : 中思 想政 治课 “ 高 要重视 高 中 精神 的科学精神显得 盲 目苍 白, 二者 盛衰和 民族兴亡紧密联 系在一起 , 努 学生在 心理 、 智力 、 能等方 面的发 相辅 相成 , 体 相得益 彰 , 同推 动着人 力捍卫 国家的主权 和领土完整 , 共 自觉
维普资讯
和培育 以爱 国主义为核 心的 民族 精 动力 。” 信息时代人 才资源是最珍贵 枯 荣。 野火烧 不尽 , 春风吹又生” 的诗
神,增强学生的民族 自尊心 、自信 的资源 ,社会 的发展 取决 于人 的发 句 ;为 了说明人类 社会 是变 化发展
2 口和资源环境教育。 . 人 联合 国 种追求 、 凸现人文 。为 了说 明人 的认识 是一种开拓。 所以, 注重开发 发展 ,
早 已向世人 敲响警钟 , l 2 世纪人类面 人 的智慧和潜能 , 断发 掘人的创造 是变化发展的, 不 我从《 三国演义》 的诗
临资源枯竭 、 能源危机 、 口 人 膨胀 、 环 精神 , 把重视人 自 的发展与社会 和 词“ 身 苍天如圆盖, 大地似棋局” “ ,天圆
该着重凸现以下几方面的人文精神 为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设 提供 了强大
的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 。所 以 , 政治 1国家主权和 民族精神教育。爱 课要与时俱进 , . 高扬和平与发展 主旋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贯穿于 教 育 。
高举 民族 精神 的旗帜 , 力弘扬 大 每一 律 , 鸟之双冀, 车之双轮。没有科学精神 国主义是学 校永恒 的教育 主题。 云南教育 - 继续教育 2 0 ・2 0 6 1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人文追求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人文追求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人文追求摘要:新课改要求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要以整合知识与弘扬人文精神为基点,以人为本,追求“人道结合”,引导学生认真感受语言的内涵,品味感受,结合“人道结合”的人文教育,全力提升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培养素质;人道结合新修订的教学大纲要求现代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提高对学习的思想认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文化品位和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人文追求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教育是对人的教育。

在以往的教育中,人们不知不觉中放弃了教育的育人的责任,消解了教育的本质。

人的教育被后置了,对知识的教育和专业化的教育被大大强化了。

在我国教育课程与教学实践中,主流的教育概念往往目中无“人”,有时无视教育的对象——人的存在,于是就呈现出“见物不见人”的本末倒置现象。

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

很多学生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于是致使学习乏味,在学习和成长中产生被冷落的感觉,使学习和成长的信心逐渐下降和消失。

在成长中,心情压抑,没有精神,在学习中,课堂气氛非常沉闷。

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凸现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把促进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人文追求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新教改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进一步强调语文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通过文学作品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

这要求我们对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的教育价值要进行全新的认识和重新定位,这也要求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文追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层面。

新课改的宗旨,就是要求我们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必须以知识的教学整合与人文精神的教学弘扬为出发点,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要把工作的目标,由教书转变为育人,要努力把学生当做一个社会中的人来进行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和语文教学充满人性,充满人情,讲究人道,要追求人道结合。

努力打造充满活力语文高效课堂

努力打造充满活力语文高效课堂

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语文高效课堂【摘要】新课程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如何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从四个方面深入探索了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方法策略,对有效激活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大突破。

【关键词】创设情境预习丰富教学手段精讲精析新课改强调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老师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方法的影响,很多语文老师还是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这样既压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微笑、赞美、鼓励、竞争的潺潺流水,去冲刷那古板刻板死板的一潭死水的课堂。

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学习,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效率才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

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我在教学《故乡》这一课时,提到闰土的时候,我通过闰土童年和中年的变化,童年的闰土说话脱口而出,滔滔不绝,活泼机智,而到了中年说话吞吞吐吐,文中“我”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非常难。

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

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于是我这样问学生:“你们看一下,闰土为什么说话吞吞吐吐的,童年的那个闰土去哪里了?是不是岁月流逝的痕迹?”同学们谈到了闰土与鲁迅的阶级等级观念,接着就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造成闰土从“少年英雄”变成“木偶人”的原因,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这一句话“多子、饥荒、苛税、兵、官、绅”。

新课改下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新课改下人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 文 学 即人 学 ” , 高 尔 基 的 这 句 名 言 道 出 了 文 学 与 人 之 间 密 不 可 分 的 关 系 。语 文 教 材选 编 的 大量 文学 作 品都 是 极 具 人 文 性 和 艺 术 性 的 佳 作 。学 生 通 过 这 些 作 品 的 浸 染 , 受其形象 的影响 , 日积 月 累 , 自然 能提 升 自身 的人 文 素 养 。月 色 下 的荷 塘 , 故 都 的
秋, 这些让“ 经纶世务者窥 谷忘返” 的 自然 景 观 ; “ 转 轴 拨 弦 三 两 声, 未 成 曲调 先 有 情 ” , 这些余音绕梁 , 激起 心潮 的 动 人 旋 律 ; “ 执 手相看泪 眼, 竟无语凝 噎” 的缠绵爱 情 ; 这 些 具 有 丰 富 人 文 内 涵 的语 文 素 材 对 于 学 生 的 情 感 、 态度 、 价 值 观 的影 响 必 然 是 广 泛 而 深 刻 的 。《 荷塘月色 》 中的“ 曲 曲折 折 的荷 塘 上 面 , 弥 望 的是 田 田 的叶 子 。叶 子 出水 很 高 , 像 亭 亭 的舞 女 的裙 。层 层 的 叶 子 中 间 , 零 星 地 点 缀 着 些 白花 , 有 袅娜 地 开 着 的 , 有羞涩地打着 朵儿的 。 ”
养得到整体提高。
关 内容 的 赏 析 , 把 人 文 教 育 渗 透 到 语 言 文 字 的分 析 中 。 语 文教 材 中有 着 丰富 的人 文 资 源 , 有 浪漫的爱情故事 , 有 动 人 的传 说 , 有精妙的哲理 , 有振奋人 心壮举 , 有 气 壮 山 河 的 壮 美 诗篇 , 这 些 给 我 们 提 供 了在 课 堂 上 实 施 人 文 教 育 的 可 能 。 如 何 利用这些资源 , 提 升学 生 的人文 素养 , 是 值 得 每 个 语 文 教 师 深

我的语文课改生活

我的语文课改生活

我的语文课改生活我是一名八年级的学生,现就读于我们县一所初中。

自从七年级入学以来,班主任老师就告诉我们现在学校正在搞课改实验,学生的在校时间会缩短,作业量会减少,但是这并不是不重视学习,而是要想办法把学习搞得更好。

她还说要我们积极与任课老师配合,主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当时,这些话对于刚刚跨入中学大门的我来说,听起来是模模糊糊,心中半信半疑。

而今,我的课改生活已将近两年了。

回顾这一路的课改生活,我可以用迷茫,希望,热情,收获这四个词来概括。

刚入学,老师就在排座位时把我们分成了四个同学一个小组,小组活动时,前排的同学向后转,对应的四个同学结成一个小组,四个小组又结合成一个大组。

刚分小组时,同学们很兴奋,因为我们将要接触一种全新的、以学生合作讨论为主的学习模式。

那时,我们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向往。

然而,接下来的学习生活却不尽如人意。

由于我们早已习惯独来独往的学习方式,再加上开学之初彼此之间又不熟悉,所以课改之初,我们虽说分了小组,但我们并没有形成学习上的互相讨论、互相帮助的现象。

依旧是“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

后来,时间长了,大家都熟悉了,可是同学们的学习程度也拉开了。

我的学习程度属于中等,性格内向,胆子小,不敢发言,不会辩论。

我当时总感觉这样的小组合作始终是优等生的天下。

中下等学习程度的学生很多都有这种体会。

那时的我,学习上很消极,班级活动也很不积极,并且对老师的这种方法很不赞同。

有了这样的心理,当然,我的学习状态就很不好,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就出现了。

我不知道怎样利用课余时间,课外阅读等这样的事总是想了但没去做,也不知道怎样预习新课,不知道上课自学这一环节时该怎样学。

我自己觉得已被别人抛得远远的,迷茫,困惑占据了我的内心世界。

后来,班主任老师发现了我在小组活动时总是不积极参与,并且课前预习和课外阅读总是不完成。

她就在课余时间指导我怎样预习新课,教我怎样使用工具书和给我推荐一些课外书籍并指导我阅读。

让语文课堂沐浴在人文的阳光下

让语文课堂沐浴在人文的阳光下

让语文课堂沐浴在人文的阳光下发布时间:2021-04-25T09:38:13.757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36期作者:王秀梅[导读] 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王秀梅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第二实验中学251400摘要: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关键词:合作学习、拓展思维、独特体验、人文关怀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模式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语文课堂,在师生互动中,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学生已经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们的思维能充分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去想、去创造。

在改革的浪潮中,我认为,教师不能被表面的热情所迷惑,应清醒地牢记“工具性和人文性地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

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让学生学会什么?应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交际能力”,更应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

我们应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一倡导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能激活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成功感,而不仅仅是个人。

《大雁归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十四课)是一篇自读课文,通过这篇文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大雁的有关知识,激发爱鸟的情感。

课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开展了一个关于大雁的知识竞赛活动,我们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

在小组合作必答题中,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摘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理念,准确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课堂,让学生真正在历史学习中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革命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光辉诗史,是中国革命的写照和再现,如果历史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有效地应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地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学历史课革命诗词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不打自垮。

人文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解决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加强人文课程教学、实行文理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作为中学历史课的教学,在普及和借鉴人类历史文明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历史课程的教师,更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其重要性,充分挖掘和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以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立志成才.因此中学历史课具有较强的人文教育作用,应加强开拓。

革命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光辉诗史,是中国革命的写照和再现,如果历史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中有效地应用,就会收到意想不到地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全面提升。

本文就此谈点看法:第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革命诗词伴随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进程,与之紧密相连,很多诗词不但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本来面目,而且具有很深刻的美学教育意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灵活运用,会起到引经据典、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同时加深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些重大事件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感到历史课的趣味无穷。

语文新课标2023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语文新课标2023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

语文新课标2023学习心得体会(精选6篇)语文新课标2023学习心得体会篇1带着新课程改革浓浓的春意,沐浴创新教育缕缕阳光,花季的雨露和园丁的微笑一齐映进我的视野。

新课程改革让我体会到了教学的生命过程。

——题记一、以“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

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二、以“学”为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

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人文管理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校人文管理
学 校 的 领 导 者 应 发 挥 服 务作 用 。 在 一 所 学 校 中 , 校 长
人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其次 , 要不 断地 学 习政 策 法 规 , 增 强 政 治 敏锐 性 . 通 过 对 国家 相 关 政 策 法 规 的学 习和 比
照, 从 中 发 现 学 校 存 在 的 问题 . 然 后 不 断 完 善 相 关 规 章, 明确 在 管 理 中 哪 些 事 情 该 做 , 哪 些事 情 先 做 , 哪 些 事 情 可 以缓 做 , 由 此 来 制 定 学 校 发 展 目标 和 寻 求 新 的 发展空 间。 其次 , 关 注 时事 , 从 多 种媒 体 传 播 的相 关 信
的前提 , 我 在 工 作 中建 立 谈 话 制 度 , 通 过 正 式 和 非 正
式场合 。 寻求合适的时间 , 根 据 不 同教 师 的性 格 , 通 过 交 流了解教师 的工作情况 , 兴趣 爱好 , 特 别 是 当 教 师
息 中 发 现 问题 , 汲取教训 , 这 有 利 于扬 长 避短 . 未 雨 绸
要 以学 校 为 本 . 学 校 要 以人 为 本 , 学 校 管 理 要 体 现 人
文 关 怀 。 人 是 有感 情 的 , 而 感 情 在 人 的工 作 和生 活 中
缪, 如安 全 方 面 的报 道 就 应 引起 高 度 警 惕 , 以 防 止 类 似 影 响学 校 发 展 的安 全 事 故 再 发 生 。
【 关
课 程 改革 ; 学校 管理 ; 人文关怀 键 词 】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 , 学 校 管 理 不再 局 限 于 规
章制度 , 更 多注 重 以人 为 本 。 用 人 文 精 神 管理 学 校 , 把 建章立制的“ 硬” 管理同人文精神的“ 软” 管理相结合 , 实 现 学 校 管 理 的 科 学化 和 人 文化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新课改沐浴在人文的阳光下
发表时间:2012-05-18T16:21:06.56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6月总第57期供稿作者:闫瑞丽
[导读] 学习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时,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品质。

◆闫瑞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吉文中学16546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语文新课堂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应当使他们有怎样的收获?我想,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更应当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让课堂充满人文灿烂的阳光,以此影响学生的心灵和品德,为学生的人生打上人文精神的底色。

一、倡导合作学习,体现团队精神
在语文课堂上,倡导合作学习,能激活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在合作中体验到团队成功感,而不仅仅是个人。

《马的世界》是一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有关马的知识,搜集古今中外有关马的故事、谚语、俗语、诗句。

课堂上,我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班中开展了一个关于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我们设立了小组合作必答题和写作题,在小组合作必答题中有“第一发言人答不完整,其他人可以补充;答题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合作愉快加十分”,在写作题中有“合作完成,一人表述”的规则,突出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学们在读课文、看读多媒体信息资料时,听的听,记的记,写的写,说的说,分工明确,纪录翔实。

竞赛时,学生们兴趣盎然,未能参加答题的同学对推选的代表给予了情感上的支持,有的说:“你一定能读好,我们是你坚强的后盾!”有的说:“有我们的支持,你大胆地表现吧!”有的说:“我们组必胜!”竞赛过程中,我始终不对他们进行个体评价,只评价团体成绩,告诉他们只有集体的胜利者,没有个体的失败者,用团体之间的竞争,促进个体之间的合作。

这不仅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对马有了全方位多信息的认识,而且使他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拓宽思维空间, 提高创新能力
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脱俗、不断进入新的领域和境界,是“人文精神”的突出的标志之一。

新课程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地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空间,提高创新能力。

在一堂语文活动课上,一位学生朗诵了一首台湾省小姑娘张金妹写的小诗《梦》:“梦像一条小鱼,来回地游着,想去捉它,它已经溜走了;梦像一朵白云,来回飘着,想去摘它,它已经被风吹走了。

”听完后,台下的小朋友全都高兴地拍起手来。

老师抓住这个契机,说:“这首诗的作者才8岁!你瞧,她把梦写得多有趣呀!你们敢和她比一比吗?”学生的眼睛霎时亮起了来,灵感的火花被激发出来了:
“梦像一个魔术师,你想要什么,他就给你什么。


“梦像一片雪花,你想去捧捧它,亲亲它,它已经在你的手心里融化了。


……
真可谓精彩纷呈。

“有没有跟他们都不一样的?”老师按捺住心头的激动,还想让他们把思路再拓宽些。

这时,一位习惯于逆向思维的男孩缓缓站了起来,他说:“我想说噩梦。

噩梦像一枚定时炸弹,你想把它丢远一点,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就是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世界的认识,当我们帮他们冲破思维定势,拓宽思维空间后,他们纷纷展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见识,创新能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三、珍视独特体验,享受审美情趣
在熟读课文《竹影》之后,我在教学中另辟蹊径,利用绘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让学生用彩笔将各自体会到的美丽的竹影画下来。

孩子们群情振奋,开始紧张而投入地作画。

20多分钟后,学生陆续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杰作分组交流、欣赏,并推选了组内最出色的几幅。

作品虽然简单稚嫩,但本文中自己感受到的特点、神韵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画中。

后来,教师又请几位小画家走上讲台,为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们俨然人人是小老师,有的从课文中找到自己作画的依据,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段文字;有的把整篇课文作为自己作品的解说词;还有的进行了大胆的想象,……从读文理解,到作画悟情,再到析画赏美,学生运用自己独到的审美观,还原课文的内涵和意境,缩短了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从而感受到了作者眼中“美”,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享受到了审美的乐趣。

四、召唤人文意识,渗透人文关怀
学习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时,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品质。

诗人总能把心头的乌云摆脱开,因为他热爱生活,憧憬未来,坚信光明必将赶走黑暗。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中缺乏克服困难的品质,遇到困难易退缩或走向极端,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那么,在学习这首诗后,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列举一些你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说说你是怎样克服的,在以后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怎样面对。

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把握,实现了教学由浅显向纵深推进,由此引发学生情感的释放、生命的涌动。

这不是简单的问题的提出,而是教师对学生潜在的人文意识的召唤,由此,人文熏陶和感染也变得深入、彻底而刻骨铭心。

同样的教学契机,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情景和效果。

透过上述教学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以自己的人文素养,召唤学生的人文意识,将人文关怀渗透在课堂上,是多么的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