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学名俗名对照表

合集下载

了解一下几种鸣虫的学名

了解一下几种鸣虫的学名

了解一下几种鸣虫的学名蛐蛐儿学名蟋蟀这个大家应该不陌生素色杆蟋螽纺织娘(学名:Mecopoda elongata)是纺织娘科纺织娘属的一种中型螽斯,重要的鸣虫之一暗褐蝈螽又名“吱拉子”,属直翅目螽斯科。

外形与优雅蝈螽相似,但比其小。

翅膀超长,超过身体。

雌性略大于雄性,雌雄体色稍有不同。

叫声没有优雅蝈螽动听,因此价值不高。

该虫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尤其是北方居多。

食性为杂食肉食性,以小型昆虫及植物为食。

优雅蝈螽(学名:Gampsocleis gratiosa)又称蝈蝈,即普通意义上的“蝈蝈”,全国北方各地都很常见。

属于直翅目螽斯科,其翅短,鸣声清脆响亮。

体色分绿色和褐色两种,身形硕大,雌性较雄性更为粗壮。

夏天市场上经常售卖此种,深受百姓欢迎。

优雅蝈蝈,这名字厉害了笨棘颈螽(学名:Deracantha onos)又称懒螽、北方硕螽、山老虎、山草驴,马粪包,是直翅目硕螽科的一种昆虫。

笨棘颈螽出现于7-9月,体型硕大,雌性略大于雄性;体色棕红色。

性情凶猛。

笨棘颈螽为杂食肉食性昆虫,主食小型昆虫及各种植物,对植物有一定危害。

虎甲蛉蟋又名黑胫草蟋蟀(台湾)是直翅目、蛉蟋科节肢动物动物。

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成虫全年可见,生活在平地至低海拔山区,栖息于农田或向阳的林缘、山路草丛。

双带拟蛉蟋,又名金铃子、金蛉、蛣蛉,属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鸣虫。

因其身体闪亮如金,鸣叫的声音清脆,犹如金属铃子的响声,故被饲养者称为“金蛉子”。

灰黄蛉蟋中文名小黄蛉蟋俗名别名: 小黄蛉、苏州黄蛉、麦杆黄蛉、白金蟋、黄金蛉。

品种细分为:苏州小黄蛉、宜兴小黄蛉、冲山小黄蛉、横荡小黄蛉。

黄脸油葫芦别名油葫芦、北京油葫芦、天津黑虫、麦田褐蟋蟀台湾拟长蟋蟀属貌蟋科又名台湾树蟋锤须奥蟋又名山仙子,是玩家们对这种蛉虫的称呼。

也有人称它为蛉魁。

魁者,首也。

现在年轻一代的鸣虫客多不熟悉它。

它就是锤须奥蟋Ornebius fuscicerci。

锤须奥蟋是癞蟋科Mogoplistidae奥蟋属Ornebius Guerin的成员。

蛉类与虱类

蛉类与虱类

蛉有黄蛉、金蛉、墨蛉、竹蛉和金钟,蛉子的主产地在安徽的黄山.白蛉、竹蛉、蚁蛉、小黄蛉、蝎蛉、墨蛉、油蛉、大黄蛉、鱼蛉、齿蛉、螟蛉1、白蛉俗称“白蛉子”。

昆虫纲,双翅目,白蛉科。

体形似蚊,但较小。

黄白色或浅灰色。

表面有许多长毛。

雄虫吸食植物液汁;雌虫吸人、畜血液,传播黑热病、白蛉热等。

2、蚁蛉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膨大。

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

幼虫后足开掘式。

大多数种类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猎物,或在地面追逐猎物。

有些种类通过陷阱捕获猎物,幼虫隐藏在漏斗状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它昆虫,所以幼虫称蚁狮。

幼虫行动是倒退着走,故又叫“倒退虫”,可入中药。

我国常见的有蚁蛉、中华东蚁蛉等。

中华东蚁蛉 Euroleon sinicus Nar'as英文名:antlionfly属于脉翅目Neuroptera 蚁蛉科Myrmeleontidae。

体长24-32毫米;前翅长25-34毫米,后翅长23-32毫米。

是大型的脉翅目昆虫。

体翅狭长,脉蜜如网,形状有点象蜻蜓目的艳娘和豆娘类,但静止时四翅并不平展也不合竖于背上,而是前翅覆盖于后翅上,左右靠近夹持腹部呈屋脊状。

蚁蛉的幼虫叫蚁狮,体粗状,腹背隆起,身上多毛,上颚发达,长而弯且内侧有齿。

在砂土地做漏斗状穴,埋藏于穴底只露出头端,等待有小虫落入夹住食之。

分布:华北、东北、西北;蒙古小黄蛉又名小黄蛉蟋、麦秆黄蛉、苏州黄蛉、白金蟋、属直翅目蟋蟀科的小昆虫,由于它全身黄色,体形比大黄蛉小,因而得小黄蛉之名。

此小昆虫外观娇小玲珑,体形细窄,体长仅0.6~0.7厘米,通体金黄色或麦秆色,有光泽,形同一粒小的黄金瓜子。

随着虫龄增长,体色也逐渐加深,光泽随之消失。

小黄蛉头部近于圆形,前胸及背板却近方形,全身密被细毛。

雌虫前翅短,不到达腹部末端,后翅通常退化。

雄性前翅较狭长,将近到达腹部末端,半透明,上面有不规则的棕色斑点。

浅谈中国三大类鸣虫与文化

浅谈中国三大类鸣虫与文化

浅谈中国三大类鸣虫与文化鸣虫是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我国三大传统鸣虫是蝉类,蟋蟀类和螽斯(蝈蝈)类。

昆虫的鸣叫不是由口腔通过声带振动产生声音。

而是通过身体某器官的振动或器官之间摩擦发声。

膜翅目的蜂类,双翅目的蚊蝇类是由于飞行时翅膀的振动而嗡嗡作响。

同翅目的蝉类是靠生在腹部的鼓膜振动而发声。

直翅目的鸣虫几乎全是借助器官之间的摩擦而发声,蝗虫类的鸣虫绝大多数是由后腿与前翅的摩擦而发声,蟋蟀类或螽斯类鸣虫是由前后翅的相互摩擦发声。

中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对三大鸣虫都有描述,在《豳风七月》中记载“五月鸣蜩”,即农历五月蝉开始鸣叫。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即是说,五月螽斯弹腿叫,六月纺织娘振翅,七月蟋蟀在田野,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口,十月钻进我床下。

《大雅蕩》将蝉分为大蝉(蚱蝉)的蜩和小蝉(蟪蛄)的螗,“如蜩如螗”。

《诗经》中还有《蟋蟀篇》和《螽斯篇》。

蝉主要分为两种,较大的蝉,古称蜩,别名鸣蜩,鸣蝉,秋蝉,知了等,雄虫体长而宽大,长4,4-4,8厘米。

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地发出尖锐的声音。

较小的蝉叫蟪蛄,古称也叫螗,又名知了。

体长2,5厘米,黄绿色,有黑色条纹,翅膀有黑斑。

从早到晚,鸣声作“哧哧”叫声,叫声不如蚱蝉大,响亮。

比较脆弱。

它可分为黄色蟪蛄和绿色蟪蛄等。

蝉是中国第一鸣虫,古代文人对蝉的描述非常多,《庄子达生》中有“痀偻承蜩”的故事,讲述一个驼背老人高超的捕蝉技术训练。

《吴越春秋》有“螳螂捕蝉,志在有利。

不知黄雀在后啄之”的记载。

更是许多诗歌描述的对象。

如南朝梁代的王籍《入若耶溪》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唐朝著名三首咏蝉诗有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咏蝉》。

此外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宋朝柳永词《雨霖铃》的“寒蝉凄切”都是千古名句。

蟋蟀类昆虫,包括大型的油葫芦,中等的斗蟋蟀和体型小的蛉子,多生活在阴暗潮湿地方。

鸣虫玩赏见种类知多少?

鸣虫玩赏见种类知多少?

鸣虫玩赏见种类知多少?马上就要进入冬季了,鸣虫最火热的季节就要来了,每年冬天鸣虫市场上各种品种的鸣虫都知道多少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鸣虫现在我们能购买到的鸣虫都是直翅目Orthoptera→螽亚目Ensifera→螽斯总科Tettigonioidea、蟋蟀总科 Grylloidea的昆虫。

螽斯总科 Tettigonioidea1.蝈蝈,某些地区亦称蚰子,学名优雅蝈螽(Gampsocleis gratiosa),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尤以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出产为佳,由于蝈蝈饲养相对简单,鸣叫声音洪亮悦耳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喜爱,可以说,很多人爱上鸣虫都是从一只蝈蝈开始的。

2.扎嘴、吉儿、姐儿,学名鼓翅鸣螽(Uvarovites chinensis),分布在我国山东和东北地区,体型偏小且娟秀,翅薄呈半透明,翅脉清晰可风,叫声:甲、甲、甲。

吉儿、姐儿皆肖其鸣叫声音而取。

3.寰螽、土蝈,学名大寰螽(Atlanticus magnificus),为近年来新兴的鸣虫种类,主要产自南方,大寰螽较为罕有,未能人工繁殖,市面多为野捕个体。

模式产地--浙江天目山。

4.宽纺、络丝娘,古名络伟、莎鸡,学名日本纺织娘(Mecopoda niponensis)。

这种鸣虫我国分布很广,以东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广西分布最多。

该纺织娘的特点是腹枝宽大,鸣声抑扬顿挫,高低交错循环,每次可连续反复鸣叫几是分钟,鸣声高亢而洪亮。

因其翅较宽,故被名为“宽翅纺织娘”;又因其在日本也有分布,且被日本人最先著录,所以学名就叫“日本纺织娘”。

这种纺织娘又有绿翅和褐翅2种,都喜欢生活在阴凉的灌木丛中和林荫下的草丛中,拉拉藤中,喜阴暗,忌强光。

它行动较迟缓,但一旦受到惊动,就会立即向前或旁边跳跃。

5.窄纺、正纺、飞纺、络纬、纺纱婆,学名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

纺织娘在中国分布很广,以东南部沿海各省如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广东、上海、新疆、河南、湖北、西安、四川、广州、广西分布最多,同时,亚洲许多其他国家亦有广泛分布。

蟋蟀、蝗虫、螽斯、蝼蛄、蚱蜢、蝈蝈到底谁是谁?

蟋蟀、蝗虫、螽斯、蝼蛄、蚱蜢、蝈蝈到底谁是谁?

蟋蟀、蝗虫、螽斯、蝼蛄、蚱蜢、蝈蝈到底谁是谁?(来源:原创:恋野君恋野物语)炎炎夏日,在昆虫世界里除了“烦人精”——知了会唱单调的小曲外,还有蝈蝈、蚂蚱、蟋蟀等等歌唱小能手。

各种直翅目昆虫不过这些直翅目的鸣虫们,简直像一群孪生兄弟,要想将它们分出个甲、乙、丙、丁来还真叫人“脑壳疼”。

爱虫的你怎会不想像喊朋友一样,亲切地叫出它的名字呢?今天恋野君就来讲讲如何区分这群“孪生兄弟”!全文太长不看版:1. 蟋蟀、螽斯、蝗虫为中文俗名,而蝈蝈、蚱蜢、蚂蚱则为坊间俗称。

蟋蟀和螽斯是通称。

2. 蚱和蜢不是一种昆虫,是两个科,蚱总科和蜢总科。

3. 俗称的“蚱蜢”是多种蝗类昆虫的统称,上海地区多指的是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

4. 快速辨别螽斯、蟋蟀、蝗虫、蝼蛄的方法看四点:触角长短、体色、尾须、前足,具体辨别方法如下↓↓↓:知识提要1. 称呼太多,傻傻分不清蝈蝈、蟋蟀、蚱蜢这些都是直翅目的昆虫,体长一般在4~115毫米间不等,前翅狭长、革质,停息时覆盖在体背,称为覆翅;后翅膜质,停息时呈折扇状纵褶于前翅下,翅脉多平直。

有些种类的翅退化成鳞片状,有的前翅较宽,雄性在肘—臀脉区特化成发音构造,两前翅相互摩擦发音。

直翅目下分螽亚目和蝗亚目,其中蟋蟀、螽斯、蝗虫均可视为中文俗名,而蝈蝈、蚱蜢、蚂蚱则为坊间俗称。

接下来小编将具体来辨析它们2. 蚱蜢、蚂蚱与蝗虫蝗虫即蝗亚目,俗称“蚂蚱”,包括了蚱总科(T 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锥头蝗总科(Pyrgomorphidae)三类。

这里请读者注意,在分类学上,蚱与蜢具有形态差异,因此分为两科。

蚱总科(Tetrigoidea)又称菱蝗总科。

蚱科昆虫前胸背板特别发达,向后延伸至腹末,末端尖,呈菱形,故名菱蝗。

它们的前翅退化成鳞片状;后翅发达,无发音器和听器。

台湾棒角蚱, Rhopalotettix taiwanensis而蜢总科(Eumastacoidea)是一类较罕见而又较原始的小型昆虫,其中有些还被认为是第三纪残遗下来的幸存种类。

鸣虫——精选推荐

鸣虫——精选推荐

中國鳴蟲、蟋蟀文化史話(初稿)懵懂(唐朝以前)中國對鳴蟲觀察最早的文字記載源於西元前11—6世紀的《詩經》和西元前5-2世紀的《爾雅》。

據此可知,中國對昆蟲鳴叫聲的欣賞至少也已經有2000餘年的悠久歷史。

事實上,中國人對鳴蟲的認識遠早於此,在新石器時代出土的甲骨文(非商朝的甲骨文)中得到證明:甲骨文中的夏字形似“蟬”,而秋字形似“蟋蟀”。

這說明遠古時代的人們是通過某些指示生物來感知季節變化的,現代物候學所研究的對像也正是這些。

在《詩經》的《國風-幽-七月》篇中,就對昆蟲出現的時令、節氣、習性及棲息場所都作了非常詳細的描寫:“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這裏所說的斯螽、莎雞、蟋蟀,都是鳴蟲。

稍後一點的戰國時期,楚國大詞人屈原的《楚辭》中,亦有鳴蟲的一席之地,也是見於文字記載最早的詠鳴蟲的詩詞。

嘗試(唐朝)在唐朝以前,人們更多的是欣賞鳴蟲優美動聽、令人生情的鳴叫。

那麽從唐朝開始,就已經有“先驅”嘗試著將他們飼養在各種籠器內,以便隨時隨地聆聽其獨特的韻律。

《開元天寶遺事》,(西元742—759年)記載:“每到秋時,宮中妃妾輩皆以小金籠捉蟋蟀,閉於籠中,置之枕函畔,夜聽其聲,庶民之家皆效之。

”由此可見,以鳴蟲爲寵物飼養起始于唐朝宮女中。

作爲一種精神生活極度匱乏之餘的慰籍,這也是不難理解的。

這一源自皇宮之中的幽雅愛好,很快便流入民間,並在中日頻繁的文化交流中傳到了一衣帶水的日本,一直流傳至今。

在諸多鳴蟲中,蟋蟀以其能鳴善鬥的天性脱颖而出,並爲後世所大力發掘其潛力,被譽爲:“天下第一蟲”。

發展(宋朝—明朝)鬥蟋的發展,同宋朝的“蟋蟀宰相”賈似道的巨大貢獻密不可分。

雖然在政治上他是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宋朝最終走向滅亡的始作俑者;而在蟋蟀的歷史中,他卻是一代宗師,第一個把蟋蟀作出文章的人:第一個文章是他對蟋蟀的熱衷間接導致最後宋朝的風雨飄零,“文章”不可謂不大,影響不可謂不廣;第二個文章是他匯總歷代蟋蟀迷們的經驗和體會,編著了一步集哲學、文學和科學爲一體的《促織經》。

中国鸣虫简介(一)有图

中国鸣虫简介(一)有图

中国鸣虫简介(一)有图本帖最后由突破于 2011-10-19 15:31 编辑中国鸣虫简介(一)鸣虫种类较多,如蟋蟀、油葫芦、蝈蝈、竹蛉(学名树蟋)黑金钟、绿金钟﹑扎嘴儿、金铃子。

前三种有三大虫之称,自然环境下,秋虫的寿命一般不过四个月,最晚活不过十二月底。

而京城春节前后鸣虫市场上出售的冬虫,是“虫儿把式”在暖洞子里“份”出来的。

如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这种有钱有闲阶层的稀罕物,也被普通百姓所喜爱。

三大虫之首的蟋蟀,又名促织、中华斗蟋、北京俗名蛐蛐。

它是秋天鸣虫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属阴虫,喜阴暗,在田野、庄稼地和洞穴生活。

此昆虫的雄虫即爱鸣又好斗,自古以来,我国人民都以观其打斗来获取乐趣,因而又被称其为“斗蟋”和“将军”。

此虫饲养者最多,市场最大因此独占熬头。

被誉为“天下第一虫”。

蛐蛐全身呈褐色,有很长的触角。

后足大,善于跳跃。

雄虫体长20~25毫米,有2根尾须,俗称“二尾(读音yir“乙儿”)儿”。

雌虫在2根尾须中间还有一个产卵管,俗称“三尾儿”蟋蟀头顶漆黑且有反光,上有橙黄色纵纹。

雄虫前肢长达腹端,大多数个体无后翅,也有少数雄虫有后翅,并能飞翔。

雄虫发音镜略呈长方形,鸣声洪亮。

音节匀称,略有施音。

发音时,两个前翅竖立起来,因摩擦而发出“吱吱吱吱”的声音,能连续鸣叫不已。

此虫不仅会叫出悦耳的声音,而且有好斗的习性,因而被人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一种玩赏虫,屡斗屡胜的蟋蟀常可被炒至极高的价值。

中国蟋蟀按产地来分,总的可分为北虫与南虫两大部分。

北虫主要是以山东、河北二省产的蟋蟀为主,著名产地有山东宁津,宁阳,长青,乐陵等地,河北的保定,蓟县等地。

北京是中国蟋蟀文化发源地之一,在明清时代还产有好品种,五,六十年代北京的西山,十三陵,苏家坨等地都出好虫,在内成的故宫、北海、天坛,护城河也能捉住七八厘的大虫,白牙青、白牙紫、垂青一线飞蛛、铁弹子都是北京知名的蟋蟀品种。

但受现今城市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建筑工程,人口的稠密等因素,蟋蟀数量减少,品种也严重退化。

「东北动物的嘎咕名」㈡只有东北人才认识,你能知道几个?

「东北动物的嘎咕名」㈡只有东北人才认识,你能知道几个?

「东北动物的嘎咕名」㈡只有东北人才认识,你能知道几个?暑假一到,那就是我们东北孩子最欢乐的时光。

整天拿着蚂蛉网子,满世界的去疯。

那真是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是我们的快乐源泉。

什么胡铁,蚂蛉,刀楞,花大姐,扁担钓,水牛,磕头虫,蛐蛐,嘎牙子,鲫瓜子,蛤蟆骨都等等,都是孩子们的快乐源泉,但南方人看到这些东北动物的嘎咕名就是一脸懵逼,没几个能认识的。

今天就说说,「东北动物的嘎咕名」【昆虫篇】①【蚂蛉】【蚂蛉mā ling】学名:蜻蜓,益虫。

'蚂蛉'是源于满语发音,就是蜻蜓的意思。

上面图片的蚂蛉东北叫做大老黄,蚂蛉在东北有好几个品种:大老黄,大青,二楞子,红辣椒,还有一种小小的微缩版的蚂蛉,沈阳地区叫“烟袋锅子”。

红辣椒“红辣椒”尾部的颜色特别鲜艳,通红通红的,贼好看。

二楞子这个我们叫“二楞子”,也叫二青。

烟袋锅子这个就是微缩版的蚂蛉,沈阳地区叫它“烟袋锅子”,地区不同还有很多种叫法,“烟袋锅子”停留的时候翅膀是合拢收起的,你注意到了吗?大青大青颜色非常好看,数量不多。

在所有的昆虫中,蜻蜓的复眼最大,鼓鼓地突出在头部的两侧,占了头部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由28000个小眼面组成。

蜻蜓的视力是很发达的,能在飞行中捕捉小昆虫。

“蜻蜓点水”是蜻蜓将卵产在水中的生物学特征。

②【胡铁】【胡铁hú tiě】学名:蝴蝶。

就知道好看,东北小孩没几个能叫上各个胡铁品种的名字,统移胡铁。

上学才从书本上知道,小胡铁到一定时候会排卵,会变成虫,然后成蛹,又变成蝴蝶,这就是胡铁的四季蝶生。

③【刀楞】刀螂【刀楞dāo leng】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

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

刀螂也算是名虫吧,关于刀螂的成语就不少,如螳螂奋臂、螳螂拒辙、以螳当车一,螳臂当车,螳螂扑蝉等。

著名的螳螂拳,原型就是螳螂。

④【扑拉蛾子】【扑拉蛾子pū la é zi】会飞的蛾子。

虫

(1)蚂蚱,又称蚱蜢、蝗虫、草螟。

种类繁多。

短翅善鸣者即蝈蝈;通体碧绿者为螽斯;长翅善飞者为飞蝗(蝈蝈)(螽斯)(中华蚂蚱)(飞蝗)(2)蛞蝓,俗称鼻涕虫(3)蛴螬,别名白土蚕、核桃虫。

金龟子之幼虫也。

(蛴螬)(金龟子)(4)蝼蛄,又称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蝼蛄)(5)马陆,体长者俗称千足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短者即滚山虫(滚山球马陆)(6)蟋蟀,又称蛐蛐儿、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

蟋蟀雌虫尾部中间有一根很长的针状产卵器,不会鸣叫;雄虫尾部没有针状产卵器,会鸣、善斗。

(雄蟋蟀)(雌蟋蟀)(7)纺织娘,又称正纺、络纱娘、纺纱婆、飞纺、窄翅,古名络伟、莎鸡,体色有紫红、淡绿、深绿、枯黄等。

紫红的比较少见,属珍贵品种,俗称“红娘”或“红纱娘”;淡绿色的称“翠纱娘”;深绿色的称“绿纱娘”或“绿娘”;枯黄色的称“黄纱婆”或“黄婆”。

体型上有宽翅、短翅之分,宽翅纺织娘的特点是腹枝宽大,鸣声抑扬顿挫,高低交错循环,每次可连续反复鸣叫几是分钟,鸣声高亢而洪亮。

宽翅纺织娘因其体形比较肥大,一般很少飞翔。

人们捕捉以供玩赏以及市场上出售的大多是这种。

窄翅纺织娘的学名为“长翅纺织娘”,江、浙一带人们又称其为“纺娟娘”。

它鸣声较为短促,音量较低,其鸣叫声先是“遮、遮、遮”接着又转为“沙沙沙”,每次鸣叫5~6分钟即停止。

因其鸣声不够响亮,也不悦耳,所以其玩赏价值也大大低于前者。

(宽翅纺纱娘)(窄翅纺纱娘)(8)天牛,别名牛角虫、八角儿。

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

桑天牛成虫体黑褐色,密生暗黄色细绒毛;触角鞭状;第1、2节黑色,其余各节灰白色,端部黑色;鞘翅基部密生黑瘤突。

星天牛体长26~37mm,体色为亮黑色;前胸背板左右各有一枚白点;翅鞘散生许多白点,白点大小个体差异颇大。

云斑天牛成虫体长约50毫米左右,体黑色密布浅灰色绒毛。

前胸背板中央有个近肾形黄白色斑,两侧有刺突。

蛐蛐、蝈蝈、油葫芦三大鸣虫各具特色

蛐蛐、蝈蝈、油葫芦三大鸣虫各具特色

蛐蛐、蝈蝈、油葫芦三大鸣虫各具特色鸣虫,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昆虫,种类较多,也很杂。

蟋蟀、蝈蝈、油葫芦并称中国“三大鸣虫”。

蟋蟀具有顽强无敌、勇决胜负的武士风采,被誉为“天下第一虫”;人们喜欢把蝈蝈关在小笼子里,听它的叫声;油葫芦则是天才的歌手。

古时候,怀中揣着一个做工考究的葫芦,里面有只好油葫芦,往往是高贵身份的象征。

天下第一虫蟋蟀蟋蟀俗称蛐蛐,属直翅目、蟋蟀科。

古时候也叫促织,号称“天下第一虫”。

蟋蟀是昆虫中的田间歌手,由于它们的鸣声婉转动听,惹人喜爱,属于昆虫纲中的直翅目蟋蟀科。

蟋蟀不但善鸣,而且更喜斗,故有雄鸡斗蟋蟀的故事流传至今。

中国斗蟋按产地来分,总的可分为北虫与南虫两大部分。

北虫主要是以山东、河北二省产的蟋蟀为主,北方其他省产的也可算北虫,但不出名。

南虫主要是指江、浙两省及上海、安徽等地产的蟋蟀,广东沿海各省产虫亦属于南虫之列。

不知疲倦的蝈蝈蝈蝈属直翅目、螽斯科。

唱歌不知疲倦,人们不仅爱听它的歌声,还把它捉来关在用高粱篾儿编的小笼中,挂在凉台或葡萄架下,观赏它那翠绿的衣冠以及用前足梳头洗脸的滑稽动作。

蝈蝈在我国分布很广,在平原、农田、草地、丘陵、荒坡、山区、草丛、矮林、灌木丛均有生长。

按产地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部分,北蝈蝈优于南蝈蝈。

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燕蝈蝈)、冀蝈蝈(易蝈蝈)、晋蝈蝈、鲁蝈蝈。

生长在我国南方各省的蝈蝈统称为南蝈蝈。

西南四川成都等地蝈蝈个头较小、鸣声也小而尖。

天才歌手油葫芦油葫芦属直翅目、蟋蟀科,但个头比蟋蟀大,所以有时也俗称为大蟋蟀。

在中国三大鸣虫中,叫得最好、讲究最多的当属油葫芦。

油葫芦是天才歌手。

它这个名字相传是因古代装水、装酒、装药、装油多用葫芦。

而此虫鸣叫之声好像油从葫芦中倾注而出的声音,再加上虫全身油光锃亮,故而得名“油葫芦”。

鸣虫杂谈看惯了京津的蝈蝈,再来看看上海都有哪些鸣虫吧!

鸣虫杂谈看惯了京津的蝈蝈,再来看看上海都有哪些鸣虫吧!

鸣⾍杂谈看惯了京津的蝈蝈,再来看看上海都有哪些鸣⾍吧!除了京津以外,上海绝对算得上南⽅的“鸣⾍中⼼”。

下⾯就让我们看看在上海的公园、野外,常见的灌丛类鸣⾍都有哪些吧。

双带⾦蛉蟋 Svistella bifasciata俗称⾦铃⼦,曾归为拟蛉蟋属,现已转⼊⾦铃蟋属。

是上海公园⾥最常见且受追捧的⼀种本⼟鸣⾍。

喜爬在冬青、⼋⾓⾦盘等植物上鸣叫,可⽤细⽵筒或枯叶卷对其进⾏诱集。

雄性识别特征:⼩型蟋蟀,体长约7mm,体⾦黄⾊带⿊斑。

鸣声识别:鸣声为连续清脆的“滴滴滴”声。

凯纳奥蟋 Ornebius kanetataki俗称⽯蛉,栖息于灌⽊上,常群居在⼋⾓⾦盘等植物的枯叶形成的叶卷之内。

雄性识别特征:⼩型蟋蟀,体长约10mm,新⾍体表具银⾊鳞⽚,⽼熟后掉落。

前胸背板红褐⾊,后缘⽩⾊,翅短,红⾊。

鸣声识别:鸣声为清脆⽽间断明显的“滴”声。

青树蟋 Oecanthus euryelytra俗称青⽵蛉,栖息于茂密的草丛或灌丛中。

雄性青树蟋常喜欢躲在树叶夹⾓的后⽅鸣叫,借以扩⼤⾃⼰⾳量。

雄性识别特征:体中型,体长约20mm,体浅绿⾊⾄浅黄⾊。

鸣声识别:青树蟋鸣声与迷卡⽃蟋相似,但节奏较为缓慢且为略沉闷的“句,句”声。

云斑⾦蟋 Xenogryllus marmoratus俗称⾦琵琶或宝塔蛉,是⼀种你经常听得到叫声却不“常见”的鸣⾍。

云斑⾦蟋栖息于及其茂密的灌⽊丛或草丛低矮处,因为它们夜间鸣叫时躲藏在草丛的较深处,所以极难被观察到。

雄性识别特征:体中型,头⾄前翅末约23mm,体较扁平,黄褐⾊。

鸣声识别:鸣声为清脆的“叮滴铃”声,单段停歇后往复。

⽇本纺织娘 Mecopoda niponensis华东地区分布有2种常见的纺织娘,分别为⽇本纺织娘(⼜称宽翅纺织娘)和纺织娘(⼜称窄翅纺织娘)Mecopoda elongata。

两种在民间皆称其俗名为纺织娘,此外⽇本纺织娘在鸣⾍市场也会被称为肥纱婆。

其栖息在农⽥或灌丛中,雄性在夜间会爬⾄低矮灌⽊上鸣叫求偶。

蟋蟀的别名叫什么

蟋蟀的别名叫什么

蟋蟀的别名叫什么
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

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蟋蟀的别名叫什么
蟋蟀属于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

蟋蟀天性好斗,生活在野草、农田、土地、瓦砾或者篱笆之间,雄蟋蟀好斗,遇到同性时必须分出个胜负才罢休。

蟋蟀还被称为夜鸣虫,因为它常常在夜晚名叫,也叫将军虫、秋虫、斗鸡等,全世界已知的蟋蟀总共有4649种,包括50个化石种。

蟋蟀可作药用
蟋蟀也是中药名,为蟋蟀可动物蟋蟀的成虫,全国都有分布,蟋蟀的整个成虫都是入药部分,味辛、咸,性温,主要用于治疗癃闭,水肿,腹水,小儿遗尿。

中国三大鸣虫

中国三大鸣虫

中国三大鸣虫
蟋蟀,无脊椎动物,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

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促织、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

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在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蝈蝈是昆虫纲,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鸣虫的通称,个子较大,外形和蝗虫相像,身体草绿色,触角细长。

雄虫的前翅互相摩擦,能发出“括括括”的声音,清脆响亮。

喜欢吃瓜果、豆类等,人们用小竹笼饲养观赏。

作为欣赏娱乐昆虫在中国已有悠久历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就有几百年编笼捕蝈蝈的历史。

蝈蝈的别名很多,如哥哥、蛞蛞。

蝈蝈在中国分布很广,与蟋蟀、油葫芦被称为三大鸣虫。

蝈蝈的食物主要是豆类、菜叶、蚂蚱等。

公蝈蝈叫声洪亮,深受广大鸣虫爱好者的喜爱。

油葫芦属是常见的蟋蟀类群,对农作物具一定危害,一些种类还是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

油葫芦又名结缕黄、油壶鲁,由于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像油从葫芦里倾注出来的声音,还因为它的成虫爱吃各种油脂植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

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

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发一个比较全的各类鸣虫系统的介绍!仅供新手参考!(资安徽黄蛉蟋 , 苏维埃重挽马 ,概述中国斗蟋按产地来分,总的可分为北虫与南虫两大部分。

北虫首要是以山东、河北二省产的蟋蟀(zuozuo)为主,南方其余省产的也可算北虫,但不知名。

南虫首要是指江、浙两省及上海、安徽等地产的蟋蟀(zuozuo),广东沿海各省产虫亦属于南虫之列。

孜孜不倦的蝈蝈蝈蝈唱歌孜孜不倦。

人们不只爱听它的歌声,还把它捉来关在用高粱篾儿编的小笼中,挂在凉台或葡萄架下,抚玩它那葱绿的衣冠以及用前足梳头洗脸的风趣举措。

蝈蝈在我国散布很广。

在平原、农田、草地、丘陵、荒坡、山区、草丛、矮林、灌木丛均有发展。

按产地分类可分为北蝈蝈与南蝈蝈两大部分,北蝈蝈优于南蝈蝈。

北蝈蝈又分为京蝈蝈(燕蝈蝈)、冀蝈蝈(易蝈蝈)、晋蝈蝈、鲁蝈蝈。

发展在我国南边各省的蝈蝈统称为南蝈蝈。

东北四川成都等地蝈蝈个头较小、鸣声也小而尖。

天赋歌手油葫芦鸣虫,指能鸣叫发声的一类虫豸,品种较多,也很杂。

蟋蟀、蝈蝈、油葫芦并称中国"三大鸣虫"。

蟋蟀存在固执无敌、勇决输赢的军人风度,被誉为"天下第一虫";人们喜好把蝈蝈关在小笼子里,听它的啼声;油葫芦则是天赋的歌手。

古时候,怀中揣着一个唱工讲求的葫芦,外面有只好油葫芦,往往是崇高身份的意味。

天下第一虫蟋蟀蟋蟀俗称蛐蛐,古时候也叫促织,号称"天下第一虫"。

蟋蟀是虫豸中的田间歌手,因为它们的鸣声婉转动听,引人爱好,属于虫豸纲中的直翅目蟋蟀科。

蟋蟀不单善鸣,并且更喜斗,故有雄鸡斗蟋蟀的故事传播至今。

各类鸣虫形状特点油葫芦别名结缕黄,因为其全身油光锃亮,就象刚从油瓶中捞出似的,又因其鸣声好象油从葫芦里倾泻进去的声响,还由于它的成虫爱吃各类油脂动物,如花生、大豆、芝麻等,所以得"油葫芦"之名。

此虫属直翅目蟋蟀科。

树灌栖、草栖、地栖类鸣虫分别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

树灌栖、草栖、地栖类鸣虫分别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

树灌栖、草栖、地栖类鸣虫分别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鸣虫按照栖息地的不同,可分为树灌栖、草栖及地栖三类。

每一类鸣虫分别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本文为您一一讲述。

一、树灌栖类鸣虫日常栖息在树木及灌木丛等较为高大的植物上的鸣虫。

主要包括中华树蟋、云斑金蟋、优雅蝈螽等。

1、中华树蟋(俗称竹蛉):长什么样?体嫩绿色或黄绿色,口器前伸。

前胸背板狭长,前窄后宽。

前翅扁平,无色透明,翅端宽圆,不能完全盖住腹端,后翅超出前翅。

唱什么歌?声如“嚁、嚁、嚁、嚁……”(音dí)鸣声低沉、响亮,节奏缓慢呈周期性变化。

树蟋与斗蟋的鸣声有些相似,但它节奏明显要慢些,而且声音不来自地面,而是来自灌木丛上方。

栖息于灌木及瓜豆等棚架作物植株上,喜夜间鸣叫。

22、云斑金蟋(俗称金琵琶、宝塔蛉):长什么样?体中等偏大,全身黄褐色或灰褐色,头部背面和前胸背板上各具一褐色纵条纹,前翅淡黄褐色,后翅长于前翅;雌虫比雄虫窄,体色也较深;产卵器细长微向上弯曲。

栖息在灌木上和高大的树木上,喜夜间活动。

唱什么歌?声如“庆——庆乐铃,庆——庆乐铃,庆——庆乐铃”,云斑金蟋鸣叫四声一循环,好似弹拨琵琶的美声,声音清脆、嘹亮,声调颇高,喜晚上鸣叫。

33、日本纺织娘:长什么样?体中等偏大,全身黄褐色或灰褐色,头部背面和前胸背板上各具一褐色纵条纹,前翅淡黄褐色,后翅长于前翅;雌虫比雄虫窄,体色也较深;产卵器细长微向上弯曲。

栖息在灌木上和高大的树木上,喜夜间活动。

唱什么歌?声如“庆——庆乐铃,庆——庆乐铃,庆——庆乐铃”,云斑金蟋鸣叫四声一循环,好似弹拨琵琶的美声,声音清脆、嘹亮,声调颇高,喜晚上鸣叫。

44、优雅蝈螽(俗称蝈蝈):长什么样?体中等偏大,全身黄褐色或灰褐色,头部背面和前胸背板上各具一褐色纵条纹,前翅淡黄褐色,后翅长于前翅;雌虫比雄虫窄,体色也较深;产卵器细长微向上弯曲。

栖息在灌木上和高大的树木上,喜夜间活动。

唱什么歌?声如“庆——庆乐铃,庆——庆乐铃,庆——庆乐铃”,云斑金蟋鸣叫四声一循环,好似弹拨琵琶的美声,声音清脆、嘹亮,声调颇高,喜晚上鸣叫。

优雅蝈螽---夏天的使者

优雅蝈螽---夏天的使者

优雅蝈螽---夏天的使者去过台湾的人都游览过台北故宫,也知道台北故宫有三件镇馆之宝,一毛公鼎,二翠玉白菜,三东坡肉。

翠玉白菜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料,绿色的部分雕成菜叶,白色部分雕成菜帮,看上去是鲜活欲滴。

在翠玉白菜上有两只虫,一只蝗虫,一只螽斯虫。

它是清代光绪皇帝瑾妃的陪嫁之物,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娘的纯洁,但是白菜叶片上停留两只虫又是作何用意呢?原来螽斯虫代表了多子多孙的意思。

图:翠玉白菜优雅蝈螽(学名:Gampsocleis gratiosa)又称蝈蝈,即普通意义上的“蝈蝈”别名:如蹩踪聒聒、螽斯、螽斯儿、油子、油葫芦(河南漯河与平顶山交界处,苏北徐州地区)、叫应(北京西部张家口至山西)、土喳子(四川南充)、蚤蚂(四川达州、四川渠县)、土狗子(湖南衡阳)、乖子(鲁北地区);短翅鸣螽,由此可以看出,这类昆虫在我国分布极广。

清朝之前的人们就有人养蝈蝈当宠物。

故流传下来老北京人(京师人)喜欢呼为'蝈蝈儿’,南人(长江以南)谓之'叫哥哥’,中原人称之'油子’...等图:优雅蝈螽体长约35-40mm,体形粗壮,中等偏大。

雄性后翅较短,前翅退化,靠摩擦翅膀上的发生器鸣叫以吸引雌性;雌性翅膀退化,仅有翅芽,有较长的产卵管。

体色通常为草绿或褐绿色。

头大,前胸背板宽大,似马鞍形,侧板下缘和后缘镶以白边。

前翅较短,仅到达腹部一半,翅端宽圆;后翅极小,呈翅芽状。

早现的虫体色一般较绿,晚现的虫体色一般较暗,但不绝对。

也有向阳坡的虫体褐色,背阳坡的虫体绿色之说。

冬季市场上出售的大都是人工孵育的,有些特别翠绿,有光泽,称"翠蝈"、"绿蝈",有些体色带白,称"糙白"、"白蝈",有些体色紫红如锈,称"铁蝈",秋天出的称"秋蝈",冬天出的则称"冬蝈";亦有以产地来称谓的,如"北蝈"、"南蝈"、"鲁蝈"、"燕蝈"、"晋蝈"等。

墨蛉外貌描写

墨蛉外貌描写

墨蛉外貌描写俗名别名:乌蛉、墨蛉、蚁蛉、油蛉、黑牡丹英文名:Ohmschi & Matsumura拉丁学名:Homoeoxopha lycoides身高身长:5-7mm体重:48-70g寿命:9-11年体态特征:全身墨黑发亮,前胸、背板赤黑色而得墨蛉雅号。

体态娇小苗条,通体呈亮黑色。

头小,前胸背板梯形,前狭后宽,与头部之间形成一明显“颈部”,整体形如一只大黑蚂蚁,因此又被称为“蚁蛉”。

前翅半透明,狭长,略超过腹部末端,翅面有4个块状深色斑纹。

后足股节外侧常具一深褐色条纹;三对足均为淡色。

尾须细长,色较体色淡。

它的头胸节略带褐红色,体态小巧秀美,体表色泽亮丽,鸣声别有韵味,被人们誉为“鸣虫黑牡丹”。

习性:不爱阳光,喜欢略带湿润而较阴凉的环境。

赤胸墨蛉蟋1年发生2代,第1代成虫出现在6-7月间,有时6月中下旬即可听到它动人的鸣叫声,但大多数要到 7 月的上中旬才放声齐鸣。

这种第一代出现的墨蛉成虫称为夏墨蛉。

第二代墨蛉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陆续羽化为成虫,且不久以后就开始鸣叫,这代墨蛉常被饲养者精心照料让其越冬,所以被称作冬墨蛉。

但由于其真正羽化成成虫的时间是秋季.因此也可称它为秋墨蛉。

历史起源:大约在数万年前,盲鱼的祖先被水流带到了只有很少光线或完全没有光线的地下洞穴内,随着漫长的岁月流逝,它的眼睛因无用武之地而退化,变成了今天的盲鱼。

对于一般动物来说,没有眼睛简直是不能生活的,但盲鱼的眼睛虽然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却能够依靠其它器官的特殊感觉来进行正常的生活。

它是一种游速很快的鱼,能够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不会在游动撞上水草、石块或其它的鱼。

也就是说,眼睛的退化并没有给它的生活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

叫声:喜在傍晚和夜间鸣叫,在多云天气的白天也叫,声如“滴、滴、滴、滴(Di)……”,声调有抑扬变化,时而有小的变化,鸣叫时间长,每次可延续60分钟之久。

食性:以植物鲜嫩的茎叶为食。

护理:赤胸墨蛉蟋由于其性情和善,可以和其他同种和不同种的鸣虫同养。

史上最全鸣虫集锦

史上最全鸣虫集锦

史上最全鸣虫集锦.1色较浅的紫蛉色较深的紫蛉乌金长飞翅的大黄蛉鸣叫的大黄蛉中黄蛉,比大黄蛉小一些,每年5月就出成虫了所以又俗称“5月蛉”灰黄蛉蟋,俗称小黄蛉,身体比较纤细双带拟蛉蟋,俗称金蛉子,看着它,让我想起了中国的水墨画野生金蛉子鸣叫的金蛉子中华树蟋,俗称青竹蛉长瓣树蟋,俗称紫竹蛉,低沉的鸣声好似木鱼声熟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区别,新手的话有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肚子,紫竹蛉肚子上有一条黑紫色的线条斑角树蟋,俗称银哨,此虫比较少见,叫声像吹哨子一样。

不同于青、紫竹蛉,它的脚上有吸盘,可以在玻璃上自由爬行日本钟蟋,俗称马蛉,从外表看好象很“丑陋”,但是叫声绝对是一流的马蛉的叫声会变化,下面贴2种云斑金蟋,俗称金琵琶、宝塔蛉鸣叫梨片蟋,俗称绿金钟(连口)、天蛉鸣叫尾铗片蟋,俗称绿金钟(单口它与连口金钟的区别要看PP 黑足墨蛉蟋,俗称墨蛉、蚁蛉鸣叫赤胸墨蛉蟋,俗称红蚁蛉(身体比黑足墨蛉短、粗,仔细看大腿颜色也不同,叫声也有很大的差异)凯纳奥蟋,俗称石蛉,小小的翅膀,长长的尾须,扁扁的身体黄角灰针蟋,俗称寒蛉刻点铁蟋,俗称铁弹子、罄蛉迷卡斗蟋,俗称蛐蛐,用来斗的就是它,人工繁殖的俗称白虫黑夜里的独奏东方特蟋,俗称青蛉、银钟儿(是不是很像蛐蛐啊,哈哈~)黄脸油葫芦这是是野生的普通种这是天津的份房人工培育的,俗称黑虫,很黑吧,野生的可没这么黑……鸣叫,像把油灌进葫芦里的声音,故此得名多伊棺头蟋,俗称棺材头幽雅蝈螽,俗称蝈蝈,这种也算是家喻户晓了吧鼓翅鸣螽,俗称姐儿、吉儿、扎嘴日本纺织娘,俗称宽纺,叫声震耳欲聋……悦鸣草螽,是我最喜欢的草螽小时候的样子.。

老北京四大鸣虫

老北京四大鸣虫

老北京四大鸣虫北京人爱玩儿是出了名儿的,琴棋书画四大雅,花鸟鱼虫四大玩儿,合在一起呢,这话应该怎么说?说玩意儿有点儿不合适,花鸟鱼虫还凑合,琴棋书画很高雅的东西,如果您不以它为职业,算休闲,那也算玩儿,但是说玩意儿还是有点儿不太合适,应该说是老北京人的八大爱好吧!老话儿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shai)。

真是爱好什么的都有,然而这琴棋书画、花鸟鱼都好理解,虫儿是什么呢?不是毛毛虫、豆青虫这类的虫,那玩意儿大肉虫子,看着怪膈应的,谁养它呀?虫儿指的是草虫儿、也叫鸣虫儿,就是草稞儿里蹦的、那些个爱出声儿(出声儿不一定拿嘴叫)的虫儿,比如蝈蝈、蛐蛐、油葫芦等。

国画大师齐白石就喜欢画草虫,画的那是相当好,价格当然也是相当贵,一幅画里有没有草虫儿,价格差很多。

国人将草虫儿作为宠物养着,起码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比如宋朝历史上就有人工畜热养蝈蝈的记载。

到明朝,养蝈蝈、斗蛐蛐已经比较普遍,明朝不是还出过一个“蛐蛐儿皇帝”呢吗?几十年前有个动画片儿,相信稍微上点儿岁数的朋友小时候都看过,片名好像就叫《蛐蛐》吧?说的是皇帝爱斗蛐蛐儿,让百姓抓蛐蛐上贡,结果有个小孩儿把父亲好不容易逮到的蛐蛐儿弄死了,一害怕跳井自杀了。

小孩儿死后变成了蛐蛐儿,不但战胜了所有对手,还惩罚了沉迷于斗蛐蛐的人。

这个动画片就是根据明朝的事迹改变的,应该是出自蒲松龄的《促织》。

其实这部动画片对现在也有现实教育意义,因为前两年还听说有人将斗蛐蛐作为赌博手段,据说赌注还不小。

这就是个玩意儿,养着玩儿还行,斗蛐蛐作为娱乐项目也没问题,但是指着它“发家致富”就不应该了(当然养蛐蛐、卖蛐蛐挣钱发家致富还是提倡的)。

原本对于全国来讲,养草虫儿的也不止北京,但是一般将蛐蛐、蝈蝈儿、油葫芦合称为三大鸣虫儿,而北京多了一个金蛉子,所以老北京叫四大鸣虫儿。

这四大鸣虫儿里只有蝈蝈儿属于螽(zhōng)斯科,蛐蛐儿、油葫芦、金蛉子都是蟋蟀科,其中又以金蛉子体积最小。

金蛉子又叫金蛉或唧蛉子,北京话爱加儿音,所以也叫金蛉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鸣虫俗名正名对照表(2006)作者:许翰祯
1.白虫,蛐蛐,中国斗蟋:迷卡斗蟋
2.白和尚,猴头蟋蟀:长颚斗蟋
3. 青竹蛉:中华树蟋
4. 紫竹蛉:长瓣树蟋
5. 银哨竹蛉:树蟋或真树蟋
6. 金钟儿,马铃:日本钟蟋
7. 金琵琶,宝塔蛉:云斑金蟋
8. 天蛉,绿金钟:梨片蟋
9. 单口天蛉:尾铗片蟋
10. 大黄蛉:安徽黄蛉蟋
11. 山仙子:锤须奥蟋
12. 石蛉:凯纳奥蟋
13. 裸背石蛉:双斑奥蟋
14. 黑翅石蛉:褐奥蟋
15. 小黄蛉:小黄蛉蟋
16. 墨蛉:赤胸墨蛉蟋
17. 黒脚油蛉:黒足墨蛉蟋
18. 金蛉子:双带拟蛉蟋
19. 草蛉:斑翅双针蟋
20. 花蛉:斑腿针蟋
21. 寒蛉:黄须双针蟋
22. 油葫芦,北京油葫芦:黄脸油葫芦
23. 竹蟋,蛮凶头:南方油葫芦
24. 画镜,黄金蛐蛐:双斑蟋
25. 飞亭:姬蟋
26. 灶鸡:短翅灶蟋
27. 棺材头:多伊棺头蟋
29. 小棺头,扁头:石首棺头蟋
30. 地蛉:利特音蟋
31. 云南红头地蛉,红牡丹:小音蟋
32. 山地蛉:黄足音蟋
33. 铁弹子,罄蛉:刻点铁蟋
34. 草狗,跳郎:中华纤蟋
35. 大土狗,土梆子:花生大蟋
36. 青蛉:东方特蟋
螽斯类:
1. 蝈蝈,蚰子:优雅蝈螽
2. 支拉子:暗褐蝈螽
3. 叫蚂蚱:乌苏里蝈螽
3. 绿山郎:中华螽斯
5. 姐儿,扎嘴:鼓翅鸣螽
6. 土蝈:中华寰螽
7. 短翅鸣螽,褐蚰子:中华尤螽
8. 山老虎:懒螽
9. 宽纺,肥络纬,肥纱婆:日本纺织娘
10. 正纺,络纬,纺纱婆,飞纺,窄翅:纺织娘
11. 梅雨虫雅虫:日本条螽
12. 织布娘,小娘子. 织布童子:素色似织螽,日本似织螽
13. 尖头鬼:苍白优草螽
14. 钝头鬼:疑钩额螽
15. 黒腿钝头鬼:黒胫钩额螽
16. 平音尖头草鬼:鼻优草螽
17. 黄牙竹妖,黄牙山妖:拟矛螽
18. 红牙山妖,红牙鬼头刀:奇卡拟矛螽
19. 花脸鬼:日本尖顶螽
20. 黑脸鬼:黑面光额螽
今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的蒋澈博士,福建农林大学的吴义秋老师,南京的邹德敬老师,成都罗溢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重新修订了新的对照表. 增加了不少种类。

也查阅了很多相关资料,终于基本收集全面了我国数十种鸣虫的地方俗名和中文正名的对照,这样大家查看起来就一目了然,十分便利。

也算是本人为中国数十万鸣虫及虫文化爱好者略尽一份绵薄之力。

同时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的鼎力协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