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膜控制释放技术

合集下载

药物控释膜的名词解释

药物控释膜的名词解释

药物控释膜的名词解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药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药物给药方式往往不能满足特定需要,比如过快的释放速度或者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性给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药物控释膜概念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药物控释膜进行详细解释。

药物控释膜是一种利用膜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的技术。

它是将药物包裹在特定的材料中,通过控制材料的特性来调整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持续时间。

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药物持续给药,避免频繁的用药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首先,我们来探讨药物控释膜的材料选择。

药物控释膜的材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①生物相容性高,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或毒性反应;②稳定性好,能够在体内保持相对较长时间的完整性;③可控制释放速度,能够根据需要自由调节药物释放速度;④物理性能良好,能够保护药物并防止外界环境的干扰。

常用的药物控释膜材料包括合成聚合物、天然聚合物和复合材料等。

合成聚合物包括聚乳酸(PLA)、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聚己内酯(PCL)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够满足药物释放的需求。

天然聚合物包括明胶、海藻酸钠等,它们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在药物控释中也经常使用。

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进行组合,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聚乳酸-明胶、PLGA-海藻酸钠等。

其次,药物控释膜的制备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浸涂法、溶胶-凝胶法、共混法和物理交联法等。

浸涂法是将药物和材料溶液混合后,将基材浸入溶液中,然后将药物控释材料沉积在基材表面,制备出药物控释膜。

溶胶-凝胶法是将药物和材料制备成溶胶,通过蒸发、冷冻或化学反应等方式使材料凝胶化,形成药物控释膜。

共混法是将药物和材料混合均匀,然后通过热压、溶剂挥发等方式形成控释膜。

物理交联法是利用物理性质进行交联,例如水热法、辐射交联法等。

最后,我们来探讨药物控释膜的应用。

药物控释膜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药物控释膜可以被用于植入体内,慢慢释放化疗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

缓释和控释PPT课件

缓释和控释PPT课件
常用的脉冲释放技术包括时控脉冲控释和pH脉冲控释。时控脉冲控释是根据生理周期或疾病发作时间,在特定时间点快速释 放药物。pH脉冲控释则是通过药物在不同pH值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溶解度和扩散速率,实现在特定pH值环境下药物的快速 释放。
智能释放技术
智能释放技术是指通过外部刺激或体内环境 变化来控制药物的释放,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效果。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根据患者的个 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实现药物的个性评价
评估药物对靶点的作用效果,包括体 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药代动力学评价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过程,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 度和药效持续时间。
毒理学评价
对药物进行安全性和毒性的评估,包 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致畸性和致 突变性等。
生产质量控制
确保药物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法规和 标准,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4 缓释和控释药物的设计与 制备
药物选择与配方优化
药物选择
根据治疗需求选择具有适宜药效 的药物,考虑药物的理化性质、 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
配方优化
通过调整药物与辅料的比例、选 择适宜的载体材料等手段,提高 药物的稳定性、降低不良反应,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药物释放机制与模型
药物释放机制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过程,包括扩 散、溶蚀、渗透等机制,以实现药物 的缓慢释放。
缓释和控释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缓释和控释药物概述 • 缓释技术 • 控释技术 • 缓释和控释药物的设计与制备 • 缓释和控释药物的评价与审批 • 未来展望与挑战
01 缓释和控释药物概述
定义与特点
降低服药后副作用和不良影响。
定义:缓释和控释药物是指药物在体内 以缓慢、恒定的速度释放,以达到长时 间的治疗效果。

膜蒸馏-膜萃取-控制释放-膜乳化课件

膜蒸馏-膜萃取-控制释放-膜乳化课件
度。
控制释放的应用
口服药物
眼部给药
控制释放技术可以用于制备缓控释口服制 剂,如缓释片、控释胶囊等,以延长药物 作用时间,减少服药次数和剂量。
控制释放技术可以用于制备眼用药物传递 系统,如眼用凝胶、植入式隐形眼镜等, 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和眼部治疗。
皮肤给药
肺部给药
控制释放技术可以用于制备经皮给药系统 ,如贴片、乳膏等,以实现药物的缓慢释 放和皮肤治疗。
膜乳化的应用
食品工业
膜乳化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 奶制品、饮料、调味品等产品的 制造,可以提高产品的口感、稳
定性及延长保质期。
制药工业
在制药工业中,膜乳化可用于制备 微乳液、脂质体、纳米药物等,以 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
日化工业
在日化工业中,膜乳化可用于制备 乳液状化妆品、洗涤剂、润肤露等 产品,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使用效 果。
THANKS
感谢观看
膜乳优点,可以制备出粒径小、稳定性高的乳液产 品。同时,膜乳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小乳液的粒径,提高其稳定性,从而改善 产品的性能。
缺点
膜乳化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选择合适的膜材料和孔径,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 果。此外,膜乳化过程中需要对乳液进行不断的搅拌和循环,以保持其稳定性 。
在医药领域中,膜萃取可用于分离和 提纯生物活性物质、抗生素等,提高 药物的纯度和收率。
膜萃取的优缺点
01
膜萃取的优点包括高效、低能耗 、低成本、操作简便等,同时能 够实现常温下操作,适用于热敏 性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02
膜萃取的缺点主要包括膜污染和 堵塞问题,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可 能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和较长的 启动时间。
缺点
膜蒸馏技术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来维持温度差和浓度差,且半透 膜的制造成本较高,需要定期更 换和维护。

膜科学与技术1

膜科学与技术1
研究生强化课程
膜科学与技术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授课教师:王 志 工作单位:天津大学化工学概念和特征
回答三个问题
• 膜是什仅么?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 膜的功用是什么?如何实现膜的功用? • 膜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和特征是什么?
19
膜技术的优点
• 能耗通常较低 • 易与其它(分离) 过程结合(集成过程)
• 可在温和仅条供件下学实习现分参离考,请勿侵权
• 易于放大 • 膜的性能可以调节
20
膜技术的缺点
• 浓差极化和膜污染

膜寿命有限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 不少情况下选择性较低
• 放大因子基本是线性的
21
膜技术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
3
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4
1.2 膜的功用
膜的应用十分广泛,可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
• 物质的分仅离供与纯学化习; 参考,请勿侵权
• 物质的检测; • 物质的控制释放; • 反应的控制与强化。
5
1.3 膜的分类
1. 按膜材料:
高分子膜
无机膜仅供学习参考,请勿侵权
2. 按制膜工艺:
核孔膜 相转化膜 动力形成膜
6. 按仅处理供的学物质习: 参考,请勿侵权
液体分离膜 , 气体分离膜
7. 按是否带电:
荷电膜, 中性膜
10
1.4 膜过程定义与一般特征
• 膜过程是组分在某种推动
推动力
力的作用仅下供,学在由习膜参隔开考,请勿侵权
的两相之间的传递。




2 1

缓释制剂的原理

缓释制剂的原理

缓释制剂的原理缓释制剂是一种通过延长或调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从而保持药物在治疗有效的血药浓度范围内的药物制剂。

它可以提供长效治疗,减少用药次数,并降低使用缓释制剂时的剂量波动。

缓释制剂的原理主要有三种:物理控释、化学控释和生物控释。

物理控释是通过改变药物制剂中药物的物理性质,如药物的粒径、表面积和制剂的微观形态等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常见的物理控释技术包括溶解控释、扩散控释和膜控释。

其中,溶解控释是指将药物以溶解态存在于制剂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以溶解的形式逐渐释放。

扩散控释是通过药物在固体制剂中的扩散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药物经过固体制剂中的孔隙、裂缝等途径扩散,达到控制药物释放的效果。

膜控释是将药物包裹在一层或多层薄膜中,通过膜的渗透性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化学控释是通过在药物制剂中加入可以调控药物释放速率的化学物质,如聚合物、交联剂等,来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其中,聚合物控释是最常见的一种化学控释技术。

聚合物可以通过调控聚合物的交联程度、结构和功能单体等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例如,聚乙烯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可以通过改变其分子量和交联度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生物控释是指通过在药物制剂中加入可以延缓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物质,如多孔载体、脂质体等,来实现对药物的控制释放。

多孔载体控释是一种通过将药物制剂包裹在多孔载体中,利用载体本身的特性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

载体的多孔性可以调整药物与多孔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

脂质体控释是一种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通过脂质体的结构和特性来调控药物的释放速率。

值得一提的是,缓释制剂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药物的性质、疾病的特点以及患者的需要。

药物的性质包括溶解度、分子量、pKa值等,疾病的特点包括病程、病情的稳定性等,患者的需要包括用药频率、治疗依从性等。

根据药物的特点和需要,可以选择合适的控释技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一、前言膜控型缓释制剂是一种在药学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制剂,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达到持续、稳定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从膜控型缓释制剂的定义、分类、组成以及释药原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膜控型缓释制剂的定义膜控型缓释制剂是指通过将药物包裹在一层或多层薄膜中,使其在一定时间内以预定速率逐渐释放,从而达到持续治疗效果的一种制剂。

三、膜控型缓释制剂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包裹材料和包裹方式,膜控型缓释制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聚合物基质型:将药物均匀地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并通过调节聚合物结构和孔径大小等因素来实现缓慢释放。

2. 聚合物涂层型:将药物涂覆在聚合物表面,形成一个保护性屏障,防止水分子进入,从而控制药物释放速率。

3. 脂质体型: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中,通过调节脂质体的结构和组成来实现缓慢释放。

4. 纤维素酯型:将药物包裹在纤维素酯中,通过调节纤维素酯的分子量和结构等因素来实现缓慢释放。

四、膜控型缓释制剂的组成1. 药物:膜控型缓释制剂的核心部分,其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着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2. 包裹材料:用于包裹药物的材料,通常为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甲酯等。

3. 助剂:用于改善制剂性能或调节药物释放速率的辅助材料,如防腐剂、增塑剂等。

五、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1. 扩散控制型扩散控制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膜控型缓释机制。

其原理是药物从内部扩散到薄膜表面,然后通过薄膜孔隙向外扩散。

药物的扩散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分子大小、包裹材料孔径大小、温度、湿度等。

2. 溶解控制型溶解控制型是指药物在包裹材料中的溶解速率决定了其释放速率。

其原理是当药物释放到包裹材料中时,药物分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物,从而导致药物分子无法向外扩散,只能通过溶解来释放。

3. 反应控制型反应控制型是指药物与包裹材料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药物缓慢地释放出来。

其原理是将一种或多种化学试剂加入到包裹材料中,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得药物缓慢地释放出来。

薄膜包衣技术概述

薄膜包衣技术概述

薄膜包衣技术概述
薄膜包衣技术的原理包括两个方面:物理包衣和化学包衣。

物理包衣
主要是通过形成一层封闭的薄膜,阻隔药物与外界环境的接触,从而改善
药物的稳定性。

化学包衣则通过在药物表面生成一层可溶解或不可溶解的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1.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薄膜可以防止药物与光、湿度、氧气等外界环
境的接触,从而减少药物的分解和氧化,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2.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通过调整薄膜的特性,可以控制药物的释放
速率,实现缓释或控释的效果,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改善药物的口感:薄膜包衣可以改善药物的口感,降低药物的苦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保护药物免受湿度和光照的影响:薄膜可以起到屏障的作用,阻止
湿气和光线对药物的影响,保持药物的品质和效力。

薄膜包衣技术的步骤主要包括选材、制备薄膜、包衣、干燥和包衣效
果的评价等。

选材是薄膜包衣技术的关键步骤,需要选择适合的包膜材料,如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制备薄膜可以采用溶液包衣、熔融包衣、挤压包衣等方法。

在包衣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浓度、包膜速度等参数,以获得满意的包衣效果。

干燥是为了去除溶剂或水分,使薄膜干燥均匀,
不影响药物质量。

最后,需要对包衣效果进行评价,检测包膜的均匀性、
厚度、溶解速度等指标。

总的来说,薄膜包衣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制药工艺,可以改善药物的稳
定性、控制释放速率、改善口感等方面。

它不仅在药物制剂中有着广泛的
应用,还在其他领域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如食品、农药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薄膜包衣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利用纳米技术实现药物局部控制释放

利用纳米技术实现药物局部控制释放

利用纳米技术实现药物局部控制释放近年来,纳米药物便慢慢成为药物领域里的新宠儿。

相比普通药物,纳米药物不仅可以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药效,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释放来解决一些常规药物存在的负面影响。

对于某些需要在体内完全释放的药物,如肿瘤药物,局部控制释放就显得相当必要。

因此,利用纳米技术实现药物局部控制释放也成为了药物学领域里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一、什么是纳米药物简单来说,纳米药物就是由一些纳米级粒子组成的药物,这些纳米粒子往往比细胞更小,我们把这些粒子称为“纳米药物载体”。

纳米药物与普通药物相比较,其具有体外稳定性强,肝排泄率低,药效高,针对性强等优点。

这是因为它们具有较高的表面积、较小的粒径分布、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等生物学特性。

另外,纳米药物还可通过表面修饰、内部载体设计改变其生物学特性,这种特性的改变对其药效和生物代谢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利用纳米技术实现药物局部控制释放的原理药物进入人体后,它们会遇到很多限制和阻抗,其中最主要的是生物屏障和生理分布。

如果药物不能快速地进入目标组织并释放到细胞间隙,其药效会受到影响。

纳米技术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结构和性质,提高药物的水溶性以及增强药物的穿透性,从而使药物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释放到病变组织。

同时,纳米技术还可以利用精确的物理性质,让药物在特定的时间和位置完成释放。

局部控制释放是一种可靠、保守的药物实施途径。

所谓局部,就是指这些药物可以只作用于所需要的区域,不会对身体的其他组织产生影响。

这种释放方式实现的主要原理是,将药物包装在能够感应人体环境的纳米粒子膜内,当纳米粒子膜接触到病变部位时,药物便会释放。

具体来说,药物可以通过自身的化学性质,如 pH 值或酶等外部刺激来控制其释放。

因此,利用纳米技术实现局部控制释放的药物,不仅可以释放更为准确,更可以减轻常规药物存在的负面影响。

三、纳米技术在药物局部控制释放的应用1、利用生物分子控制药物释放生物分子一直是控制药物释放的热门方向之一。

意可贴原理

意可贴原理

意可贴原理意可贴是一种新型医疗贴剂,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它是利用纳米技术以及先进的制药技术,将药物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制成的一种贴剂。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药物透皮吸收的方式,将药物分子透过皮肤层层深入到达病灶的目的。

1. 透皮吸收原理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外质量。

皮肤的一层层细胞构成了皮肤层。

其中,最外面的角质层是皮肤的主要屏障,它可以有效阻止水和其他物质从体内流出,防止外层的细菌和污染物进入体内。

因此,药物的剂量需要足够高才能穿过这种バ垢假α抑屏障层达到病变部位。

意可贴中的药物分子会通过透皮吸收的方式穿过角质层进入皮肤层。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药物必须能够被皮肤所接受,并到达血液循环系统,才能实现其治疗目的。

透过皮肤层的药物必须具有足够小的分子尺寸,以便能够被皮肤吸收。

同时,药物分子必须是脂溶性,这样才能够透过皮肤细胞膜。

2. 纳米技术的应用意可贴中的药物分子经过细致的加工处理后,被精细地分散在微小的纳米颗粒中。

这些纳米颗粒具有比传统剂型更高的表面积和表面能量。

由于颗粒具有越来越小的尺寸,药物的相对表面积就越大,这提高了药物的活性,增加了撞击皮肤时的粘附性,使得药物更容易穿过角质层并到达血液循环中。

此外,纳米颗粒具有出色的渗透性和黏附性。

当药物颗粒被应用到皮肤上时,它们会黏附在皮肤表面上,同时也会穿过角质层、汗腺和毛囊,到达深层皮肤。

这意味着,意可贴中的药物分子可以始终保持在病灶处,不会被对流和运动带走,从而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控制释放技术意可贴中的药物分子不会在一次性应用中完全释放,而是逐渐释放。

制造商利用控制释放技术,使药物颗粒膜逐渐分解,从而让药物分子逐渐透皮吸收。

这种控制释放技术可以确保药物分子稳定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有效。

此外,控制释放还可以防止治疗过程中药物大剂量副作用的发生,从而提高了病患的舒适度和治疗的安全性。

总结:意可贴的原理是通过透皮吸收的方式,让药物分子穿过角质层进入深层皮肤并达到病变部位。

药理学中的控制药物释放技术

药理学中的控制药物释放技术

药理学中的控制药物释放技术药物的释放与吸收速度、药物效果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药理学中的控制药物释放技术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

随着科技的发展,控制药物释放技术已经涵盖了许多方面,并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本文将对常见的药物释放技术进行概述。

1. 改变药物的物化性质药物的物化性质与其吸收速度、生物利用度等密切相关。

因此,通过改变药物的物化性质能够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1.1 化学修饰化学修饰是将药物结构中的特定基团进行改变,从而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以控制释放。

比如,通过在药物分子中引入羟基、甲基等基团,可以大大提高其水溶性,从而促进其在体内的吸收。

此外,也有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药物的空间结构以及氧化还原性质来实现控制释放。

1.2 包埋技术包埋技术是将药物包裹在载体中,并通过控制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使药物从载体中缓慢释放。

常见的载体有脂态、水态和聚合物三种。

例如,聚乳酸酯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载体,可以通过控制其分子量、晶相等方式实现药物的缓慢释放。

2. 制备控制释放药物的制剂形式药物的制剂形式也是影响其释放速度的重要因素。

通过改变药物的制剂形式来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也是常用的途径之一。

2.1 慢释(SR)制剂SR制剂是将药物制成长效制剂,从而延长药效时间。

SR制剂的主要特点是其释放速度较慢,且药量相对稳定,常见有SR片、SR胶囊、SR注射剂等。

SR制剂的释放速度的实现方式主要有:缓释控制释放、膜控制释放以及流出控制释放等。

2.2 进口控制释放(GI)制剂GI制剂是将药物包裹在磨粉剂或者在胶囊或片剂的外层进行涂覆,只能在肠道内释放药物。

制剂的GI性能受制剂的配方、制备工艺、胶囊涂层和胃肠pH等多个因素影响。

3. 靶向控制释放技术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靶标位置(例如肿瘤组织)不同,因此需要实现针对性的靶向治疗。

靶向控制释放技术主要包括:靶向载体系统、靶向修饰系统、靶向控制释放系统和靶向转运系统。

3.1 靶向载体系统由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内因性过氧化物酶分解多数嵌入肿瘤组织的高分子分解物,因此可以将药物与高分子包裹起来,制成凝胶等载体来实现药物的针对性释放。

膜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引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高科技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减轻病人的痛苦。

而膜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膜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并将其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人工肝脏膜技术、血液透析和药物释放膜技术。

一、人工肝脏膜技术人工肝脏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肝脏替代治疗方法,它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通过模拟肝脏的生理功能,对患者的体内毒素进行过滤和吸附,从而达到治疗肝病的目的。

人工肝脏膜技术具有快速、高效、低风险等优势,适用于急性肝衰竭、重型肝病等患者。

目前,市场上的人工肝脏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生物反应器的人工肝脏,另一种是基于膜技术的人工肝脏。

与生物反应器相比,基于膜技术的人工肝脏更加简单易用且治疗效果更好。

其原理是通过膜技术将循环血液通过人工肝脏的表面,使可溶性毒素等物质被过滤和吸附,并将清洁的血液重复循环回到体内。

在人工肝脏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纳米技术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应用,其性能和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血液透析技术血液透析技术作为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滤器对血液进行过滤和净化,从而达到治疗和控制血液中其它物质的目的。

普通血液透析器主要是通过空气泵控制透析液的流量和质量,完成对血液的净化。

而膜技术的血液透析器不仅能过滤掉血液中可溶性毒素,还可以清除蛋白质、肽类物质、尿素等非可溶性物质,具有更好的透析效果和更高的治疗效率。

血液透析的膜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低通量膜技术,另一种是高通量膜技术。

其中,低通量膜技术还可以分为普通膜和高效膜两种,其区别主要在于孔径大小和分子筛选系数的大小。

高通量膜技术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较高的分子筛选系数,能够相对迅速地去除体内过多的流体,但其对蛋白质等物质的清除速度较慢,透析效果也不如低通量膜技术。

因此,在具体的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三、药物释放膜技术药物释放膜技术是一种将药物制成膜状,通过膜技术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时间的技术。

第九章 控制释放技术及缓释剂PPT课件

第九章 控制释放技术及缓释剂PPT课件
(1)界面聚合法-微胶囊特性的控制 C.搅拌速度应先快,形成囊后减慢速度; D.保持干燥、隔绝空气。 E.反应酸碱度和温度根据具体要求来调节。
15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微胶囊剂
(1)界面聚合法-优点 加工方法简单,反应时间短,可连续生产,可 以制得活性物质含量很高的微胶囊剂,所得微 胶囊的囊壁渗透性较好,颗粒直径可以通过搅 拌强度或加以表面活性剂来调节,易于操作。
囊核为活性成分,囊皮大多为无害高分子化合 物。
8
第二节 微胶囊剂
(二)制造方法 1.物理法 (1)锅式涂层法 (2)空气悬浮涂层法 (3)喷雾干燥涂层法 (4)静电定向沉积法 (5)多孔离心挤压法
9
第二节 微胶囊剂
2.物理化学法 囊核物质分散于囊皮材料的聚合物溶液中,用
降温、盐析、异性溶剂、异性聚合物等诱发相互 作用等方法,使之发生相变,让囊皮物质在囊核 物质上吸着、扩展,然后用加温、交联或脱溶等 技术而分散成无数独立微囊。
第九章 控制释放技术及缓释剂
1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1.控制释放技术: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 为害特点,考虑到农药的传统加工剂型、施用 方法及环境条件对农药的利用率、防治效果、 安全性及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通过加工技 术使农药有效成分按必需的剂量和特定的时间 内,持续稳定地释放,以达到经济、有效、安 全的控制有害生物的目的。
26
第三节 其他物理型缓释剂
(二)吸附性制品 即将药剂吸附于无机、有机或天然吸附性载体中, 以此作为贮存体,然后涂以控制性外膜。 吸附性载体:氧化铝、膨润土、沸石等 外膜:烯烃类高分子聚合物蜡类物质等。 制作方法:包膜法、浸渍法
27
第三节 其他物理型缓释剂
四、均一体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农药均匀地分散或溶 解于高分子聚合物或弹性基质(橡胶)中,形 成固溶体、凝胶体和分散体,然后按使用的需 要加工成型。 方法:热成型法、冷成型法

药物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

药物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

药物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一、前言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控释技术日益成为药物制剂研究的热点领域。

药物控释技术是指将药物从制剂中控制性地释放出来,使其在人体内保持一定时间的有效浓度,发挥最佳疗效,同时避免药物浓度的快速变化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本文将对药物控释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二、概述药物控释技术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数十年之久。

在这些年里,药物控释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进展。

药物控释技术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点: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药物的释放量以及释放时间。

根据药物控释的不同方式,药物控释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控制释放速率的控释技术:利用不同的材料包裹药物,避免在人体消化道中迅速释放。

2. 控制释放量的控释技术:通过控制药物量的释放来控制其浓度,如舌下给药。

3. 控制释放时间的控释技术:通过改变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规律来控制药物释放的时间,如防走AIDS药物。

三、研究进展1. 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将会在适当的时间内分解为引起人体排泄物,目前已有多种生物可降解材料在药物控释技术中被应用,如聚乳酸酯、聚酯酰胺、聚氧乙烯等。

2. 开发新型载体:在药物控释技术中,载体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新型载体的设计涉及制剂的药物疗效、制造成本、制剂稳定性等方面。

近年来,微生物载体、纳米载体等新型载体的开发正在蓬勃发展。

3. 应用于肿瘤治疗:药物控释技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肿瘤治疗药物的控释,既可以减少剂量而避免药物毒性对人体的损害,同时也不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4. 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治疗:针对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新型控释技术正逐步应用于治疗这些疾病。

利用药物控释技术,药物的释放可以被精确地控制,以保证药物疗效最大化并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四、应用前景药物控释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控释技术投入到制剂研发中。

例如,由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向肿瘤细胞传递药物的控释技术将会成为制剂研究的重点领域。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膜控型缓释制剂是药物控释技术的一种重要应用形式,它通过特定的膜结构和控制性能,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缓慢、稳定释放。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技术。

一、膜控型缓释制剂的基本原理1. 膜控型缓释制剂的组成膜控型缓释制剂一般由药物、膜材料和辅助成分组成。

其中,膜材料是关键因素之一,它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决定了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机制。

2. 薄膜结构膜控型缓释制剂的薄膜结构通常由一个或多个功能层组成,包括药物释放层、控制膜层和辅助层。

药物释放层负责储存和释放药物,控制膜层起到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作用,而辅助层可以对膜结构进行保护和增强。

3. 释放机制膜控型缓释制剂的释放机制可以分为扩散控制、溶解控制和复合控制三种。

扩散控制是指药物通过控制膜层的扩散来实现释放,溶解控制是指药物通过膜层的溶解来实现释放,而复合控制则是综合考虑扩散和溶解两种机制。

二、膜控型缓释制剂的优势与应用1. 优势膜控型缓释制剂具有以下优势:- 能够实现精确的药物释放速率调控,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性。

- 减少药物的频繁给药次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改善疗效。

- 适用于多种不同的药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应用领域膜控型缓释制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慢性疾病治疗: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 肿瘤治疗: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提高治疗效果。

- 动物免疫注射:实现长效免疫效果。

- 农药和化肥:实现长效释放,提高农作物产量。

三、对膜控型缓释制剂的进一步思考1. 趋势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膜控型缓释制剂在药物控释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不断拓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新型膜材料的研发、控释机制的优化和多功能膜的设计等方面。

2. 挑战与解决方案尽管膜控型缓释制剂具有许多优势,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膜材料的选择和设计需要更加精确和可靠,控释机制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药物控释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药物控释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药物控释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药物控释技术是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指的是将药物按照特定的方式控制释放,达到控制药物作用时间、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药物控释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从常见的缓释片、控释胶囊到新型的纳米粒子、聚合物材料都有应用。

本文将从药物控释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带领读者了解药物控释技术的知识。

一、药物控释技术的原理药物控释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药物释放速度、时间、位置等因素,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

根据控释方式的不同,药物控释技术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普通控释:这种控释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达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效果。

例如,我们常见的缓释片就是采用普通控释技术的。

2、靶向控释:这种控释技术的原理是,通过药物对靶向细胞或组织的选择性附着或利用特定的受体和药物相结合,实现药物的有针对性靶向释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毒性。

3、多重控释: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方式下,将药物释放出来,让药物的治疗效果覆盖更多且更长的时间。

例如,一些长效性胰岛素制剂即属于多重控释技术。

药物控释技术成败的关键在于一些基本参数的把控:药物的溶解度、渗透性、稳定性、毒性等等,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药物控释的效果。

同时,药物控释技术还存在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即药物与控释介质的相互作用和扩散,这个过程具体可分为传质过程和限制性解聚过程。

二、药物控释技术的应用药物控释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通过药物控释技术,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开处药物治疗方案,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基因组信息、药物储存的湿度、温度等多维度考虑。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药物控释技术的应用:1、缓释片和胶囊:这是最常见的药物控释技术,具有释放时间长,对患者便利、不会造成过度依赖等特点。

这种药物控释技术主要针对氨糖、止痛剂和避孕药等较为普遍的药品,以及高血压、糖尿病和肿瘤等常见疾病。

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药物控制释放研究及应用
收稿日期 !!""!#$"#!% 作 者 简 介 ! 郑 巧 东 "#$%&’# $" 女 " 浙 江 东 阳 人 " 杭 州 职 业 技 术 学院 "讲师 "学士 " 从事专业课程教学与研究工作 %
!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
药物控制释放按药物释放机理可分扩散控制释 放体系 & 化学控制释放体系 " 溶剂渗透控制释放体系 " 药物脉冲释放体系等 %
!"
浙江化工 !""#$%#&’(%)*
!"#$
有温敏性的丙烯酸和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纳米凝胶 !并 且研究了凝胶对左旋葡萄糖的控制释放8+Q:"
溶剂渗透控制释放体系是运用半透膜的渗透原 理 工 作 !可 溶 性 药 物 被 包 裹 在 聚 合 物 基 材 中 !放 入 环 境介质后 ! 外界溶剂经渗透进入后形成 饱 和溶 液 ! 然 后饱和溶液在与环境介质之间的渗透压差作用下向 外释放 " 这种体系可以恒速释放药物 ! 释 放速 率只 与 药物的溶解度有关 " 用于此种体系的聚合物要有一定 的渗透性 # 强度和刚度 " 纤维素及其衍 生 物是 这种 体 系的理想材料 " 另外 ! 利用溶剂渗透使聚合物溶胀也能达到释放 药物的目的 " 药物通常被溶解或分散在聚 合物 当中 ! 开始时并无药物扩散溶剂渗透到聚合物中使 其溶 胀 !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至环境温度下 ! 因而化学 链松驰 ! 这样药物就可以释放出来 " 此体系 需要 能溶 胀 #但 不 能 溶 解 的 玻 璃 态 聚 合 物 !常 用 半 结 晶 或 轻 度 交联的聚合物 ! 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甲基丙 烯酸 甲 酯的共聚物 !"#$ 共聚物 !交联 %#$ 等 "

药学中的药物缓释和控释技术

药学中的药物缓释和控释技术

体内外评价方法及标准
体外评价方法
利用溶出度试验、释放度试验等体外评价方法,模拟药物在体内的释放过程, 预测其体内行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药物的释放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体内评价方法
采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等体内评价方法,观察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生物利用度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表现。结合体外评价结果,对制剂的缓控释性 能进行综合评价。
的释放速度。
药物控释原理
02
通过特定的制剂设计,如微囊、微球、脂质体等,控制药物在
体内的分布和释放行为。
作用机制
03
药物缓释和控释技术能够减少给药次数、降低血药浓度波动、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患者顺应性。
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慢性病治疗、镇痛、抗炎、抗肿瘤、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多个领域。
日期:
药学中的药物缓释和控释技术
演讲人:
目录
• 药物缓释与控释技术概述 • 药物缓释技术 • 药物控释技术 • 缓控释制剂设计与评价 • 新型缓控释材料研究与应用 • 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药物缓释与控释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药物缓释技术
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使药物 在机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 物作用时间的技术。
市场前景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对药物缓释和控释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前景广 阔。未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药物缓释和控释技术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和应用。
02
药物缓释技术
骨架型缓释技术
亲水凝胶骨架
遇水膨胀后形成凝胶屏障控制药物释放。
蜡质类骨架
通过调节骨架中蜡的含量以控制药物释放。
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水凝胶

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控释机制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控释机制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控释机制研究药物制剂的发展是现代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合理的药物控释机制,确保药物在体内的持续释放,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控释机制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药物控释的概念药物控释是指通过调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和时间,使其在目标组织或靶点具有持续的疗效。

传统的药物剂型往往不能满足长时间的治疗需求,因此研究药物控释机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常见的药物控释机制1. 离子交换控释离子交换控释是指通过药物与环境中离子交换,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常见的例子是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通过吸附药物并与离子交换,调控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率。

2. 膜控释膜控释是指在药物制剂中引入半透膜或多孔膜,通过膜的孔径大小和特性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常见的膜控释技术有微胶囊、乳胶颗粒等。

3. 溶解控释溶解控释是指药物制剂在体液中的溶解速率决定了药物的释放速率。

通过调整药物制剂的溶解性,可以实现药物的控释效果。

4. 反应控释反应控释是指药物控释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决定了药物的释放速率。

常见的反应控释技术有酶促反应、酸碱反应等。

5. 磁场控释磁场控释是指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调控药物微粒或纳米粒子的聚集状态,从而实现药物的控制释放。

三、药物控释机制研究的意义药物控释机制的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副作用以及提高患者依从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药物控释可以使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保持在有效治疗范围内,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通过调控药物的控释速率,可以实现药物在特定时间内持续释放,保持药物的治疗效果。

其次,药物控释可以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某些药物在高剂量下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而通过控释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峰值浓度,进而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最后,药物控释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许多药物的使用需要多次给药,而通过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可以减少患者的用药频次,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便利性。

综上所述,药物制剂中的药物控释机制研究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副作用以及提高患者依从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优化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优化

制药工程中的药物递送系统设计与优化药物递送系统在制药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设计和优化药物递送系统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制药工程中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优化方法。

一、药物递送系统的概述药物递送系统是指将药物输送到目标组织或器官的技术和方法。

它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调整给药途径、控制释放速率等方式来实现药物的递送。

在制药工程中,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是固体制剂、液体制剂或者乳剂等。

二、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原则1. 目标导向性药物递送系统的设计应该以患者的治疗需求为出发点。

根据药物的作用靶点和递送的特性,确定适当的给药途径和递送系统。

2. 药物稳定性药物在递送系统中需要保持其稳定性,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

递送系统应该提供足够的保护措施,确保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害。

3. 控制释放速率药物递送系统应该能够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和时间。

通过合适的材料选择和适当的递送系统设计,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或者定时释放,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生物相容性递送系统中使用的材料和药物本身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通过对药物和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测试和评估,选择适合的材料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三、药物递送系统的优化方法1. 新材料的研发制药工程中的药物递送系统需要长期与生物体接触,因此对材料的选择和优化至关重要。

研发新型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的材料,可以降低药物递送系统对人体的损害。

2. 控制释放技术的改进控制释放技术是优化药物递送系统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控制释放技术包括溶解控制、扩散控制、膜控制和反应控制等。

通过改进控制释放技术,可以实现药物在体内的持续释放或者定时释放,提高药物的疗效和缓解副作用。

3. 药物递送系统的仿真与模拟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模拟技术,可以对药物递送系统进行精确的预测和分析。

通过建立递送系统的数学模型,可以优化药物的递送方案,降低实验成本和时间,提高系统设计的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
w w w
Xu Tw
膜控制释放
在肥料工业中的应用
w
w
w
w
聚合物包膜:用高分子材料在化肥颗粒上包一层薄膜, 这种膜有微孔以控制氧分的释放,聚合物可采用各种树 脂、纤维素、塑料橡胶等; 无机物包膜:如用硫磺包裹尿素,先将尿素颗粒预热至 65-70°C,移入转动罐内,加入熔融的硫磺,在粒肥表 面即可形成一层硫磺薄膜; 肥料包裹肥料:这是最理想的控制方式,利用此法可获 得多元复合肥,可同时供给农作物多种营养,而又不会 引入其他聚合物或无机物载体破坏土壤的结构; 其他:化肥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制成性能更稳定的肥 料,尿素中添加尿酶抑制剂抑制尿素的分解等。
w
w
肥料包裹肥料、农药包裹农药或肥料包 裹农药的体系;
智能性高分子材料和智能释放体系。
Xu Tw 膜控制释放
Xu Tw
膜控制释放
A novel thermo-responsively controlled devices
O/W emulsion Amide monomer Plasma-graft
Refs:.Baker, R. W, Lonsdale, H. K., 1974. Controlled release of biologically active agents, Plenum Press, New York, 15.;Nakano M. J Membr. Sci, 1979, 5:355-369; Farrell S and Sirkar K K.. J Membrane Sci, 1997, 130:265-274
Xu T W, et.al. Chin J. Chem. Eng., 1996,4(3):271-277
2 -b nt
Ft =
Xu Tw
Vr b n cos b n +K a sin b n =0
2Vr Lt C s LmCd
å
n =1
¥
cos b ) n (1 -e b n (Vr b n cos b n +(Vr +K a ) sin b n)
Xu Tw 膜控制释放
建模时考虑的参数
体系的几何因素,如膜厚、表面积、几何 形状等; w 膜材料和溶质的理化性质,如分配系数、 扩散系数、溶解度等; w 膜的结构和形态参数,如空隙率、曲折因 子、膜内添加剂等; w 环境介质的条件如性质,如无限渗阱、累 积渗阱、有限渗阱等
w
Xu Tw 膜控制释放
影响混和药膜体系释放过程的因素
w
微胶囊: 是农 药 可 控释放的主要 剂型 。微胶囊将农 药或其他物质 包 裹 在一 个很薄 的聚合物材 料 中 , 其大小 一 般 在 5-200mm 中 , 囊 壁仅 几微 米 厚, 农 药 可 渗透释放。 微胶囊 化的 方法 ,如 界 面 聚 合、原位聚合、相分离、熔化分散、囊心交换等; 塑料层压 : 将农 药与聚乙烯或聚 氯乙烯混合 压制 成农用薄 膜,覆 盖 在 农 作物 上缓慢 释放 出农 药,或 将农药 包封 在塑 料中,通过表 面的微孔释放; 吸收混合:农药与化肥、黏土或其他无机物混合成粒; 种子包衣法 : 农 药与化肥 和某些水溶 性聚合物包 裹 在种子 上,逐 渐释放; 高分子载体 :通过活性基团使农药连接在高分子链上,如2,4-二 氯苯氧基醋酸通过酯键与乙烯基相连,达到控制释放目的 。
•Christensen等 :稳态,不同的基材和介质浓度(基材浓度只 与时间有关,与距离无关), Cd<Cs ;
J.Pharm Pharmacol, 1980, 32, 580-582
•Lu等:准稳态,基材浓度与距离无关, Cd<Cs及Cd>Cs ;
J Controlled Release, 1992, 18, 171-178
Xu Tw 膜控制释放
其他应用
如膜控释香料用于室内芳香、食品添加 剂、化妆品等; w 防污涂料膜用于船舶防污; w 防鼠涂料膜用于保护飞机场、铁路、工 厂等单位的计算机设备附属电缆等; w 气体控释技术。
w
Xu Tw
膜控制释放
控制释放技术的优先研究课题
w w w w
恒速释放体系:速率屏障膜、设置膜内初始浓 度分布、改变几何形状、涂层体系; 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 廉价的且易降解的载体; 离体释放和生体释放研究;
透 皮 眼用 宫腔
植入
膜剂
不溶性、蚀解性 骨架
膜控制释放
Xu Tw
在农药中的应用
可防止农药挥发、分解、流失,延长药 效,提高防治效果; w 减少施药次数和施药量,省工、省时、省 钱; w 减少对农作物和哺乳动物的危害; w 将农药对 环境污染的程度降低到最大限度
w
Xu Tw
膜控制释放
农药缓释方式
Xu Tw 膜控制释放
释放动力学研究水平
Qt =
混 合 药 膜 型 稳 态
D m C s (2 C d
- C s )t
Higuchi T. J Pharm Sci ,1961, 50: 874-875
Qt =
e D a C a (2 C d - e C a )t t
Higuchi T. J Pharm Sci, 1963, 52: 1145-1149
ungrafted low grafted high grafted
0.001
0.0001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Temperature, 0C
Xu Tw
Reversible thermo-responsive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P NaCl [*1e+8, mm/s]
Xu Tw
a a a Qt = [2 r e (1 e ) C e C ][(1 e ) D C + D e d d s a m s a C a ]t
Xu T.W. et.al., Inter. J. Pharm. Sci., 1998,170(2):139-149
膜控制释放
2e Ca Qt = erf (a )
2 -- K a cos b n =0
膜控制释放
Xu T.W. et.al., Chin J Pharm Sci, 1999, 8(4), 207-211
存储混合型释放系统 •Flynn等 :准稳态,涂层药膜;
J Pharm Sci, 1974, 63, 479-510
混 合 药 膜 型 非 稳 态
Da t p
Siegel R A, et al. J. Controlled release, 1990, 14:153
p exp(a2 ) erf (a ) = C a /( C d -C a )
Ft =
å
n =1
¥
2 ) V r sin b n (1 -e b Vrb V r +K a ) cos b n (n sin b n +( n)
3×2×2×3×2×3=216
Xu Tw
膜控制释放
在医药中的应用
给药途径 口服 剂型 类别 药物 氯丙嗪、茶碱茶碱、吲哚美 辛美沙芬等 氢化可的松、硝酸甘油、硝 酸异山梨酯、东莨菪碱等 氯霉素、利福平等 催产素、孕激素、杀虫剂、 抗生素黄体酮、甲地孕酮、 左旋 18-甲基炔诺酮、b -雌 二醇等 5-氟尿嘧啶环磷酰胺 片剂、散剂、 微囊、包衣、涂 膜剂 层孔道、亲水骨 架 膜剂 不溶或亲水凝胶 骨架 膜剂、涂层 蚀解性骨架、不 膜 溶性膜复合 膜剂、棒剂 T 或环型 蚀解性、不溶性 骨架
Xu Tw 膜控制释放
Xu Tw
膜控制释放
扩散型控制体系的分类
释放动力学研究水平
R t = dQ t /dt = D m K aC a /Lm
存 储 器 型
R t = dQt /dt = Dm K a D K S C 0 exp (- m a t ) Lm LmV
1
2 3
2 De S Ft =1 -exp (t) LmVm
•作者:非稳态,Cd<Cs及Cd>Cs, 基材涂层厚度比,扩散系 数比的影响。
INT J PHARM 2000,197, 23-34; PROG NAT SCI 2000,10 754-763; PROG NAT SCI 2000,10 831-836; Chin J. Chem. Eng. ,1997,5(2):159-168
Xu Tw
膜控制释放
膜控制释放技术
Xu Tw
膜控制释放
控 制 释 放 给 药 方 式
传 统 的 周 期 性 给 药 方 式
控制释放体系分类
w w
w w
扩散控制系统:药物和基材进行物理结合,释放 过程由药物在基材内的扩散速率控制。 化学控制系统:药物和基材间以化学键结合,通 过聚合物侧基的水解、生物降解、或腐蚀速率 控制药物的释放。 溶剂活化系统:通过溶剂的渗透或溶胀速率控 制药物的释放。 功能性调控系统:药物的释放由一些外加信号 如PH 、离子强度、温度、磁铁、超声波和电 磁辐射等控制。
Gates:Shrunken High graft yield
T>LCST
T<LCST
Gates:Hydrifilic
Gates:hydrophobic
Xu Tw
膜控制释放
Release of NaCl from PNIPAM-gMicrocapsules
P NaCl[*1e+8 mm/s] 20
NIPAM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olyamide core shell Poly (N-isopropylacrylamide)
Porous substrate
Low graft yiel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