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网络流行语综述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国内网络流行语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并广为流传,成为网络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从网络流行语的性质与特点、生成与引导、发展趋势、网络流行语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学者在网络流行语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进一步深化网络流行语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青年亚文化;研究综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崭新而富有特色的网络流行语应运而生。对此,学者们予以极大关注,对网络流行语的性质与特点、生成与引导、发展趋势、网络流行语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就此做一综述。

一、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性质与特点研究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性质,学界目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尚未有统一的观点。部分学者将网络流行语与网络语言相等同。劲松、麒珂(2000)认为,网络语言就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流行语,是一种流行范围和使用人数都有限的流行语,但这种流行语并不代表语言的发展趋势。[1]也有学者指出,由于网络语言鲜明的个性及其有着稳定的语言社团,网络语言表现出方言的基本性质,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2]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反映的是社会心理的变化。[3]王钢化(2002)在《汉英在网络上的变异及其原因》中则分别从时间纬度、空间纬度和相关纬度(事物在与之相关的范围内发展变化的区间)详细分析

了网络语言不是语言变化,而只是语言在网络这个虚拟社区里的变异。[4]但更多的学者认为,网络语言并不等同于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不仅具有网络语言的一般特征,同时更具备“流行”这一主要特点。武月锋、王川(2011)认为网络流行语的本质属性在于“流行”,是一种由特定事件激发,持续时间较短的语言表达形式。

[5]李蔚然(2004)将网络语言分为广义与狭义:广义的网络语言既包括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网络专业术语,也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上用于交际的自然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专指后者。[6]根据网络流行语所具有的流行特点,可以认为网络流行语是狭义网络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于网络流行语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领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李秉震(2009)从语言学角度把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概括为“奢化”和“简化”,并提出由于网络的交互方式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和即时性,网络语言的语用效度被降低了,因此产生了新的语言模式。这种新的语言模式使得网络流行语与正规语言在表达方式上产生差异的同时并未失去其基本的表意功能,正是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奢化”和“简化”的特性使得人们在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时候可以表现出更具有个人或族群倾向性的主观态度。[7] 季安锋(2008)则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网络流行语具有求趣、求新、从众、追求自由和宣泄情感等基本特点。[8]胡侠(2010)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具有有趣生动、方便快捷、新潮时尚的特点,但同时也指出了网络流行语具有不规范性,这种不规范性使得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难以捕捉准确的信息,也难以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语言与大学生交流,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9]

此外,还有学者从建构化、功利化、功能化、批判化四个不同的思维路径分别审视了网络流行语的特征。[10]他们认为在建构化思维模式下,网络流行语的主要特点是内容的创新性和使用的主动性,网民通过自身的需求而构建起新的语言结构,这种结构无疑更能反映网民的需求;在功利化思维模式下网络流行语具有便捷性、口语化和娱乐性的特点,在这种思维模式下网络流行语被认为是一种类似于契约的交流形式,交流的双方通过约定的特殊模式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式突破了传统语言的交流范式,使得交流更加直接;在功能化的思维模式下网络流行语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系统,在此系统中功能化的网络流行语可以准确的表达人们所需表达的语义,但这个系统的功能却很难与系统外的语言进行交流,从这点来看,网络流行语具有其特殊的封闭性;在批判化思维中作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摆布和利用,表现出随意性、低俗性和表面性,从而失去其优势并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生成与引导研究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生成,许多学者从语言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借助模因论理论来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生成原因。勒孚作(2011)在《从模因论视角解读强势网络流行语“杯具”的语义生成与变异》中,从对网络流行词“杯具”的分析入手,解释

了模因论在网络流行语生成中所起的作用。他指出“一个词之所以能指谓一类对象,是因为这类对象的基本属性被概括为一组语义特征而组成了该词的义位。新义位在原义位的基础上派生出来,而这派生义位恰恰是流行语的语义生成阶段,这样的语义模因可能是短暂存在,也可能稳定下来成为词语的新义,从而使一个词语演变成流行语。”[11]武月锋、王川(2011)则从社会学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造成的“缺场”感和网络开放性引起的“在场”效应共同作用之下而产生的。[5]肖胜伟(2008)认为网络流行语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领导权危机”,在此情况下主流话语力量被削弱,从而为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空间。[12]黄海波(2011)在《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规范问题探析》中则将网络流行语产生的原因归纳为社会文化背景、社会心理基础和语言自身属性等三个方面,并分别加以论述。[13]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引导研究,学者的主要观点有:从语言规范着手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引导,规范其语音、文字、语法和词汇等(黄海波 2011);[13]王旭、李香平认为应该顺应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规律,不必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强行地规范和制约。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和其他语言文化一样都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网络流行语今后将会在社会上更大范围内流行并将对规范语言和语言规范产生更大的影响。[14]杜晓、郑小琼(2010)则认为政府和决策部门应该重视这些网络流行语所反映出的公众焦虑,并通过切实解决网络流行语所反映的民意来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引导。作者指出

网络流行语大量涌现,不仅描绘出人们的权利焦虑,而且流露出公众对关乎公共利益真相的渴求,有关部门应该认真落实对待网络流行语中折射出的网络民意,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化解社会矛盾。

[15]张敏(2011)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现象的困境实质是技术的异化,他指出技术发展使人异化成为片面的人,同时也使人异化成为技术的附属物,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和广泛使用的当下人们很难脱离网络技术本身而引导其影响力的发展方向,只能以网络技术自身的优势去引导网络的健康发展,推动技术的合理应用,才能有效消解网络流行语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16]另外李敏芳指出提升网络流行语受众的媒介素养是应对网络流行语低俗化

影响的良方。作者认为网络流行语受众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媒介素养,才能真正摆脱被动接收媒介信息的状态,才能从相关社会背景,以及媒介内部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融会贯通的解读,才能更好地对网络流行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7]

三、关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研究

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趋势研究,汪磊(2007)通过考察分析近年来网民对网络上热门网络流行语的投票评选结果发现网上与

网下、不同媒体间的语言传播形成了互动,相互渗透,词语的意义或者形式并非仅仅源自虚拟的网络媒体,而有一些是来源于现实的语言生活或其它媒体,网络流行语正逐步走向非网络化。他指出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网民心态的日益成熟,以网络词语为显性特征的网络语言总体上将趋向日常通用语言传播的常态。[18]危艳丽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