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草药蒲公英实验报告

中草药蒲公英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蒲公英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2. 探究蒲公英的提取方法及其对癌细胞抑制作用;3. 评估蒲公英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二、实验材料1. 蒲公英(干燥全草);2. 乙醇、甲醇、水等溶剂;3. MTT细胞增殖实验试剂;4. 肝细胞、肾细胞等实验动物细胞;5. 细胞培养箱、显微镜、离心机等实验设备。

三、实验方法1. 蒲公英提取液制备将干燥的蒲公英全草用粉碎机粉碎,过筛后得到粉末。

分别用乙醇、甲醇、水等溶剂对蒲公英粉末进行提取,得到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液。

2. MTT细胞增殖实验将肝细胞、肾细胞等实验动物细胞接种于96孔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的溶剂。

在培养箱中孵育一定时间后,加入MTT试剂,继续孵育。

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增殖率。

3. 蒲公英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蒲公英提取液,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溶剂。

检测两组动物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蒲公英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保护作用。

四、实验结果1. 蒲公英提取液制备采用不同溶剂提取蒲公英,结果显示,蒲公英乙醇提取液和甲醇提取液对癌细胞抑制作用较强。

2. MTT细胞增殖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液对肝细胞、肾细胞等实验动物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3. 蒲公英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液对肝脏、肾脏等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实验动物肝功能、肾功能指标的异常变化。

五、讨论1. 蒲公英作为一味常见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液对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肝脏、肾脏保护作用。

2. 蒲公英提取液对癌细胞的作用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1)蒲公英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2)蒲公英提取液可以诱导癌细胞凋亡;(3)蒲公英提取液可以调节细胞周期,使癌细胞停留在G0/G1期,抑制细胞增殖。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蒲公英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1.化学成分。

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果胶等。

2.药理作用。

蒲公英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副伤寒甲、白色念珠球菌、牛型布氏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蒲公英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菌、羊毛样小芽孢癣菌、石膏样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均有抑菌作用。

蒲公英生物碱对入型结核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T0f-CFr)有抗肿瘤作用,对肿瘤细胞的迟延型过敏反应(TDHR),在ddy-Ehrl1ch(同种肿瘤)系和C3H-MM45(同系肿瘤)系中,T0f-CFr 后期给药其足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

在ADMC系中,
T0f-CFr与已知能激活巨噬细胞的糖原相比,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蒲公英水煎剂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减轻大鼠胃黏膜损害,使溃疡发生率和溃疡指数明显下降。

对大鼠幽门结扎性胃溃疡和无水乙醇损伤大鼠胃黏膜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蒲公英能使麻醉大鼠的胆汁分泌量增加40%以上,切除胆囊后重复试验结果亦同,提示为肝脏的直接作用所致。

对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有显著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的作用。

蒲公英制剂低浓度时
直接兴奋离体蛙心,而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

体外评价29种中药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体外评价29种中药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体外评价29种中药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韩立芬;宋善敏;邓伟;甘梦兰;王仁凤;杨再昌【摘要】结核病是迄今为止最难控制的传染病之一,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中药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来源之一,且在我国储存量大。

本试验选取29种中草药,分别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和牛分枝杆菌BCG菌株进行活性筛选,发现14种中草药具有抗结核杆菌作用,其中9种中草药与异烟肼和利福平存在协同抗菌作用,首次发现三角条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

研究结果为发现新型抗结核杆菌分子骨架奠定了基础。

【期刊名称】《药物化学》【年(卷),期】2017(005)003【总页数】6页(P39-44)【关键词】结核杆菌;中草药;活性筛选【作者】韩立芬;宋善敏;邓伟;甘梦兰;王仁凤;杨再昌【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1]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1]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1]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1]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1]贵州大学药学院,贵州贵阳【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仅次于艾滋病的世界第二大致命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以肺结核为主,但结核杆菌几乎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引起疾病,被称为白色瘟疫。

肺结核病人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发烧、盗汗和体重减轻等,感染者如果抵抗力下降或出现耐药时,可导致病情恶化,呼吸极为困难,最终死于肺咯血。

根据WHO的统计分析,全世界约1/3的人口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具有高患病率、高耐药率、高感染率、低递降率、青壮年结核病患病和死亡比例高、农村疫情高于城市等流行特点[1]。

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在药物的选择压力下,结核杆菌出现耐药菌株,中国有四分之一的活动型结核病人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而耐多药结核(MDR-TB)和广泛耐药结核(XDR-TB)的出现给结核病的防控和治疗带来严峻挑战[2]。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进展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进展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关键词】蒲公英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核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0-02蒲公英(dandelion)始载于《唐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草地、田间、河岸、荒地、庭园等处。

它不仅使用部位广泛(包括花、叶、茎、根),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

近年来发现其有较好的抗结核及抗肿瘤效果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药材之一。

1 中药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

1.1 凌云等[1]用红外光谱法对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

1.2 姚巍等[2]对蒲公英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ms, 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青蒿亭、槲皮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其余5个分别为咖啡酸、七叶内酯、豆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酯。

1.3 凌云等[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了5种蒲公英的6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中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和k,而肺结核患者头发中锌、铁含量明显比健康人低。

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

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

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草,生长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北半球。

它以其黄色的花朵和白色的羽毛状飞行种子而闻名。

蒲公英不仅是美丽的花朵,还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本文将对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价值进行探讨。

一、蒲公英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蒲公英根、茎、叶、花都可以提取药用成分,其中以根和叶提取物最为常用。

蒲公英根和叶中主要含有以下化学成分:1.倍半萜类化合物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包括贝母皂苷、酮蒲公英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等作用。

同时,它们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2.多糖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这些多糖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

同时,它们还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肝脏的代谢功能。

3.苦味成分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苦味成分,包括苦味酸、黄酮类、环醚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的作用。

同时,它们还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从而调节脂肪代谢。

4.有机酸蒲公英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

这些有机酸具有促进肝脏代谢、降低尿液酸度、促进钙的吸收等作用。

二、蒲公英提取物的药用价值1.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蒲公英中的多糖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从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2.抗氧化蒲公英中的多糖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3.抗炎和抗菌蒲公英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和多糖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炎症和感染。

4.促进肝脏代谢蒲公英中的多糖和有机酸可以促进肝脏代谢,调节脂肪代谢,降低血脂,预防和治疗肝病。

5.增强免疫力蒲公英中的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综上所述,蒲公英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

未来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从而更好地利用蒲公英提取物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1 抗肿瘤作用 蒲 公英水提液有抗肿瘤作用 ,有一定 . 3 的抗 突变作用 ,且 其活性与给药 时间有一 定关系 ,可安 全用 于临床 肿瘤治疗[ 】 4。 ' 5
22 复方制剂 的应用 . 221 妇科 疾病 有人 18  ̄19 年 接诊 乳痈患者 10 . . 95 96 3 例 ,采用复方蒲公英糊剂 治疗取得满 意效果[ I 。赵兰青 综合 蒲公英 配合其 他药味的应用治疗妇科疾病【 。 】 引
21 反 复尿路感 染 患者有反复尿路感染史 6年余, .. 3 既往基 本每月 皆有复发 ,深 以为苦 。嘱每天用新 鲜蒲公 英 2 0 ,煎水服 ,治疗 5 5g d后 ,临床症状 消失,至今未
发 【。
1 抑菌作用 蒲 公英对金 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 . 1
菌有较 强的杀菌作用 ,对肺炎双球菌 、脑膜 炎球 菌 、白 喉杆菌 、绿脓杆菌 、变 形杆菌 、痢疾杆菌 、伤 寒杆菌等 亦有 一定的杀菌作用 。其 提取液在一定浓度 下,可抑制 结核 菌,杀死钩端螺旋 体,抑制一些真菌 ,且对 耐药菌 种 也有抑制作用 。蒲公英、黄芩 、乌梅 、黄柏、黄芪等 8种 中草药组成的 4种中草药配伍对大肠杆菌 、副伤寒 沙 门 氏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有较 好的抑菌作 用 ,适 合进一步研 究其抑菌有效成分及 医学临床 应用研 究[。蒲公英冲剂 可治疗 幽门螺旋杆菌【。 1 】 2 ] 1 抗 内毒素作用 在蒲公英提取液 中,加入 内毒素 , . 2 相互 作用 后 ,测 得 内毒素 的活性 降低 ,其 减 毒倍数 为
有抗菌、抗内毒素、健胃、利胆、通乳、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等方面药理活性,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炎症、便秘、胃痛、痈肿、高血脂、
肿瘤 及前 列 腺类 疾病 。结 论 d i 03 6 ̄i n17 —792 1.2 4 o:1.99 .s. 22 7 . I . 1 s 6 0 20

中药蒲公英功效与作用

中药蒲公英功效与作用

中药蒲公英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 ECHO11 病毒细胞病变.蒲公英醇提取物 31mg/kg 能杀死钩端螺旋体.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2、保肝利胆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用蒲公英煎剂灌胃或用蒲公英注射液注射,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能显著缓解四氯化碳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学改变.有报道指出,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蒲公英液灌胃能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3、抗胃溃疡作用蒲公英煎剂给大鼠灌胃对应激性溃疡有显著保护作用;对无水乙醇所引起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亦有显著保护作用;并能明显对抗幽门结扎大鼠胃溃疡的形成.当蒲公英与党参、川芎配伍时有协同抗胃溃疡的效果,三者构成复方抗溃疡作用更强.有报道指出,此复方抗胃溃疡与胃黏膜损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胃组织内源性PGE2含量有关.4、对免疫功能的作用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并有给药时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点,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20隔日给药有明显作用.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显著增强小鼠抗体依赖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5、其他作用有报道认为,蒲公英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其机制可能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有关.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中药蒲公英的药用价值:蒲公英又称尿床草,为菊科植物蒲公英 Toraxacum mongolicum Hand. Mazz.、碱地蒲公英 To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蒲公英对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对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对肝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摘要:蒲公英是药食两用的全草类植物,全国各地均有野生,对人体有多种治疗作用,本文着重收集整理了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两个方面的资料,总结蒲公英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蒲公英肝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

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

”古人又云:“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

其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和利湿通淋等。

其主要含蒲公英甾醇、萜醇、蒲公英素、以及黄酮、皂苷、胆碱、菊糖等成分。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多种杆菌,如: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及绿脓杆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真菌、病毒有抑制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保护胃粘膜、止痛、保肝利胆等作用[1-2]。

本文主要阐述蒲公英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1.临床研究1.1陈寿山[3]用蒲公英配伍虎杖、茵陈蒿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450例。

肝功能检查各项均有不同程度异常,病原学检查以HAV阳性为主,另有HBsAg阳性103例,HCV阳性3例。

重者,2剂/日,煎服,结果:315例痊愈,85例显效,38例好转。

总有效率97.3%。

蒲公英重用30克,诸药配伍对急性黄疸型肝炎HAV阳性患者有确切疗效。

HsBAg阳性者有5例转阴性;HCV阳性者,易复发。

1.2朱定勇[4]以蒲公英、虎杖、金钱草等各30g治疗3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度湿热内蕴型患者,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降低TBil、ALT,升高Alb,能改善主要临床症状,恢复肝功能。

1.3王心好[5]在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中,以加味茵陈蒿汤加入蒲公英(30g)组与不加蒲公英组进行对照,不加入蒲公英组,一般在服药后20~25天,黄疸消退;加入蒲公英组,黄疸消退可缩短为15~20天。

曾治一例细菌性肝脓肿病人西医予抗生素等联合治疗月余,体温仍在38℃左右,而用五味消毒饮合柴胡疏肝散加减,重用蒲公英,服药20剂,热退食增,腹胀、肝区疼痛消失而愈。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蒲公英,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植物,自古以来就在中医药学中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蒲公英的药理作用逐渐得到了更为深入的揭示。

本文旨在综述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蒲公英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首先将对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进行简要介绍,为后续的药理作用研究奠定基础。

接着,本文将重点综述蒲公英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利胆等方面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对近年来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本文还将对蒲公英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全面展示蒲公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挖掘其药用价值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蒲公英,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化学成分复杂且多样。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分析方法的不断创新,蒲公英的化学成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蒲公英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如蒲公英苷、蒲公英素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蒲公英还富含多糖类成分,如蒲公英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等生物活性。

除了上述成分外,蒲公英中还含有挥发油、有机酸、甾醇、氨基酸等多种化学成分。

挥发油是蒲公英香气的主要来源,其中包含了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如蒲公英醇、蒲公英酮等。

有机酸如咖啡酸、绿原酸等,则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甾醇类成分如β-谷甾醇,对调节血脂、抗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蒲公英中含有的多种氨基酸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蒲公英的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深入研究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对于进一步开发利用蒲公英的药用价值,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蒲公英的药理作用蒲公英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在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蒲公英药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药用研究进展

纲目» 等古籍中均有记载ꎮ 蒲公英苦甘寒ꎬ归肝胃
要有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和胃ꎬ泻火”
[5]
ꎬ并且« 本草经疏» « 本草新编» « 本草
合物为蒲公英种属萜类的主要成分ꎬ其中三萜类主
ꎮ 现
3 - 乙酰伪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酯、羽扇豆醇
质 [7 - 10] :黄酮类物质、多糖、萜类、酚类化合物、蒲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1 Febꎬ 30(5)
563
蒲公英药用研究进展
陈瑞军1 ꎬ王秋元1 ꎬ喇孝瑾1 ꎬ李继安1 ꎬ梁贵廷2 ꎬ曹慧娟1 ꎬ王瑶瑶1 ꎬ张 敏1
物具有抗氧化、保护大脑片区作用ꎮ Hagymasi 等 [44]
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ꎮ 徐澜等
[27]
AST 活性和 SOD、MDA、NO、GSH - Px、TNF - α 的改
蒽酮 - 浓硫酸法测得根部多糖占蒲公英根干重的
1 6 其他成分 国内研究发现蒲公英中成分还有
胶、氨基酸、脂肪酸、生物碱等ꎮ
成分起主要作用ꎮ 董长颖等 [33] 通过动物实验证明
蒲公英甾醇是一种具有较好抗炎效果的三萜类物
公英根、叶、花 3 种器官中分别含有多糖而且发现蒲
公英叶与花中的多糖抗氧化性优于根部ꎮ
通过多种动物模型证实了蒲公英
2 5 降糖、降脂作用 赵秀等 [52] 研究证明蒲公英
黄酮是蒲公英的主要抗炎成分ꎬ且抗炎效果与剂量
蒙古蒲公英素 B [18] ꎮ 其中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
二经ꎬ具有清热解毒、散结、利尿活血等功效

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孟 然,薛志忠,鲁雪林,等.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9):36-4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09.006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孟 然,薛志忠,鲁雪林,王秀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唐山市植物耐盐研究重点研究试验室,河北唐山063200) 摘要: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蒲公英在我国传统食用和药用方面的应用已有几千年历史。

它不但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而且药用价值极高,全草可入药,其茎叶、花和根中都含有多种功效成分,如酚酸类、黄酮类、多糖类、萜类及甾醇类化合物等,有抗癌、抗氧化、降血糖、抗血栓、免疫调节等多重药理作用,同时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炎、消肿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咽痛、疔疮肿毒、湿热黄疸和热淋涩痛等症状。

随着人工栽培蒲公英的日益增多,其开发利用前景更加广阔,化学成分、活性物质、药用价值不断被发掘与研究。

根据近几年国内外研究报道,现综述蒲公英的主要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其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蒲公英;功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84.1;R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9-0036-07收稿日期:2020-06-19基金项目:河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编号:19826902D);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课题(编号:2019-1-6-1)。

作者简介:孟 然(1993—),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耐盐功能植物加工研究。

E-mail:yoki_meng@163.com。

通信作者:王秀萍,研究员,主要从事耐盐功能植物栽培与利用研究。

E-mail:bhswxp@163.com。

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别称婆婆丁,系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产于北半球温带至亚热带地区,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均有分布[1]。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研究进展

R esearch P rogress of Taraxacum M ongolicum Hand.Mazz.Xiao Zhi-hua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ChinaEmail:xzh.0517@Abstract:The various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which comprise p igments,triterpenes,plant sterols,sesquiterpene lactones,flavonoids,phenolic acids,coumarins,fatty acids,volatile oils and other ingredients,are introduced.The various pharmacological actions,which cover antibacterial,anti-cancer,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anti-allergic,resisting high blood glucose and anti-thrombosis,are expounded.Keywords: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Chemical Constituent;Pharmacological Action蒲公英的研究进展肖智华广东工业大学,广州,中国,510006Email:xzh.0517@摘要:本文介绍了蒲公英的各类化学成分,包括色素类、三萜类、植物甾醇类、倍半萜内酯类、黄酮类、酚酸类、香豆素类、脂肪酸类、挥发油类和其他成分;以及各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过敏、抗高血糖和抗血栓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蒲公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1引言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蒲公草、尿床草、西洋蒲公英、婆婆丁、黄花地丁等。

蒲公英中有效抗癌成分物质分析

蒲公英中有效抗癌成分物质分析

蒲公英中有效抗癌成分物质分析摘要:乳腺癌分为微管A型、微管B型、HER2因子过表达型和基底样型4种细胞亚型;微管A、B 型乳腺癌主要采用内分泌疗法,HER2 因子过表达型乳腺癌采用靶向疗法,基底样型乳腺癌则以化学治疗为主,其他疗法为辅的方式。

蒲公英药材中蒲公英多糖、蒲公英萜醇、木犀草素、羽扇豆醇、β-谷甾醇、α-亚麻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脂肪酸棕榈酸等活性成分具有抗乳腺癌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阻滞乳腺癌细胞分裂周期、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及氧化应激反应、抑制乳腺癌细胞能量代谢等。

目前,蒲公英活性成分抗乳腺癌的研究大部分还处于基础试验阶段,其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蒲公英;乳腺癌;活性成分;凋亡;作用机制1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现研究发现,蒲公英活性成分在乳腺癌的治疗方面体现出了良好的前景,蒲公英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物均对乳腺癌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蒲公英治疗乳腺癌的活性成分主要为蒲公英多糖、蒲公英萜醇、木犀草素、羽扇豆醇、β-谷甾醇、α-亚麻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脂肪酸棕榈酸等。

1.1 蒲公英萜醇、木犀草素及羽扇豆醇章雪等发现大鼠灌胃给予蒲公英水提物后,大鼠尿液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蒲公英水提物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蒲公英萜醇、木犀草素和羽扇豆醇为有效活性物质,且羽扇豆醇和木犀草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蒲公英萜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1.2 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及饱和脂肪酸棕榈酸Zhang X 等研究发现,蒲公英不同极性溶剂的提取液对人乳腺癌 MCF-7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差异性,蒲公英水提物和醇提物的作用浓度为200 μg/m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30.71%、43.75%;氯仿部位提取液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当氯仿部位作用浓度为200 μg/mL时,其抑制率可达62.59%,采用GC-MS法对氯仿部位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含有硬脂酸(1.64%)、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6.93%)、饱和脂肪酸棕榈酸(10.30%)等;但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部位的提取液对人乳腺癌MCF-7 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蒲公英现代研究特点的探讨

蒲公英现代研究特点的探讨

龙源期刊网 蒲公英现代研究特点的探讨作者:柳嘉树来源:《教育界·上旬》2018年第11期【摘要】科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蒲公英在抗血压、降低血糖、血脂等方面都有神奇的功效,所以科学家就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技术的分析。

文章就蒲公英现代研究特点进行了一次科学的探讨。

【关键词】蒲公英;现代研究;特点分析一、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一)蒲公英的化学成分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菊科蒲公英属植物的干燥地上部分,在民间常常被称为婆婆丁等,在中国古典医术上就有对其的详细介绍,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解火、利尿通淋的功效。

蒲公英为什么这么好呢?因为其具有以下这些成分。

1.三萜类。

从1930年起,一些三萜类的化合物就由蒲公英的根部分离出来了。

萜类物质除了具有生理调控功能之外,还与生物体的防御功能有关。

因此,萜类物质在植物的生态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由于萜類具有这样生态平衡的作用,因而成为非常重要的医药成分。

例如,目前最重要的抗癌物质Taxol就是由太平洋紫衫合成的萜类物质。

2.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效果,如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脂和胆固醇,降低血糖,舒张血管,改善血管通透性,以及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等。

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抑菌的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机能,促进机体健康,对动物激素的调节也有作用。

3.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芳香气味,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还可以平肝利胆,松弛皮肤。

4.植物甾醇类。

植物甾醇类化学物质可以通过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以用于预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类的疾病,对治疗溃疡、皮肤鳞癌、宫颈癌等有明显的效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还可以作为动物生长剂的原料。

5.多糖类成分。

多糖类是蒲公英里非常有效的成分之一,它主要体现在每一位女性都梦寐以求的延缓老化——在抗氧化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

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研究进展

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研究进展闫丽丽(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辽宁本溪117004)摘要:在查阅、收集国内蒲公英中总黄酮取纯化工艺、生物活性文献基础上,综述近年来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纯化工艺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开展蒲公英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总黄酮;蒲公英;提取纯化;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R9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1-0066-02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等功效,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

近年来,国内在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大量研究。

在查阅收集文献的基础上,综述近几年来蒲公英中总黄酮的提取纯化、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方法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临界CO 2萃取法等。

吴杰等通过试验获得的乙醇提取蒲公英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0(g /mL),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2h,黄酮得率为6.84%。

杨春瑜等采用乙醇回流法提取蒲公英中总黄酮,得到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75℃,黄酮得率10.10%。

李华峰等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蒲公英花粉末中的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0、乙醇浓度75%、超声功率100W、55℃的条件下超声提取30min,总黄酮与总酚酸成分的提取较为完全。

杨兵等比较微波萃取、索氏提取和超声波提取3种方法的蒲公英总黄酮类物质提取效率,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法的最优条件为微波温度70℃、乙醇浓度70%、加热时间5min。

周伟等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CO 2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90min,乙醇流速3mL /min,总黄酮萃取率1.68%。

2蒲公英总黄酮的纯化方法目前,蒲公英中总黄酮提取液纯化的方法有大孔树脂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层析耦合、聚酰胺柱色谱、硅胶柱层析等,其中大孔树脂较为常用。

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蒲公英的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蒲公英,作为一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的草本植物,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用作食品和草药,而且在医药领域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蒲公英研究的深入,其功效成分与药理作用逐渐揭示,为蒲公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蒲公英的主要功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对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我们将首先介绍蒲公英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分类、分布及传统应用;然后重点综述蒲公英的主要功效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酚酸类等;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成分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保肝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我们将对蒲公英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其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二、蒲公英的主要功效成分蒲公英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功效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酚酸类、多糖类以及其他化合物。

这些成分在蒲公英中发挥着重要的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的益处。

黄酮类化合物是蒲公英中最具代表性的功效成分之一。

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体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损害,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发生。

三萜类化合物也是蒲公英中的重要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

这些化合物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对多种感染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蒲公英中还含有丰富的酚酸类化合物,如咖啡酸、绿原酸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保护心血管健康、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上述成分外,蒲公英还含有多糖类化合物,如蒲公英多糖等。

这些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的益处。

蒲公英中还含有一些其他化合物,如胆碱、维生素C、矿物质等。

这些化合物也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成分多样,包括黄酮类、三萜类、酚酸类、多糖类以及其他化合物。

这些成分共同发挥着蒲公英的药理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显著的益处。

蒲公英的药理实验研究报告

蒲公英的药理实验研究报告

蒲公英的药理实验研究报告
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植物,被广泛应用于传统中药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蒲公英的药理效应。

本文就蒲公英的药理实验研究进行总结。

首先,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性。

研究发现,蒲公英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和多酚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证明,蒲公英提取物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其次,蒲公英具有抗炎性。

多项实验表明,蒲公英提取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实验结果显示,蒲公英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此外,蒲公英还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

研究发现,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血糖和血脂水平,具有明显的降糖、降脂作用。

实验数据显示,蒲公英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此外,蒲公英还能抑制脂肪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最后,蒲公英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多项实验表明,蒲公英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实验证明,蒲公英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综上所述,蒲公英具有抗氧化、抗炎、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然而,目前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还较少,尚
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具体药理机制和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能够挖掘出更多蒲公英的潜在药理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蒲公英有效成分抗结核的研究进展作者:常琳陆军叶松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关键词】蒲公英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核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0-02蒲公英(Dandelion)始载于《唐本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分布于北半球,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道旁、草地、田间、河岸、荒地、庭园等处。

它不仅使用部位广泛(包括花、叶、茎、根),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它性平味甘微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及催乳作用,对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

近年来发现其有较好的抗结核及抗肿瘤效果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已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三类药材之一。

1 中药蒲公英的化学成分含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

1.1 凌云等[1]用红外光谱法对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首次从蒲公英属植物中分得伪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

1.2 姚巍等[2]对蒲公英进行了系统分离,从中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MS, 2D-NMR等现代波谱技术进行了结构鉴定,其中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青蒿亭、槲皮素、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其余5个分别为咖啡酸、七叶内酯、豆甾醇、蒲公英甾醇乙酯。

1.3 凌云等[3]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了5种蒲公英的6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蒲公英中12种元素含量较高,其中有Cu、Zn、Fe、Mn、Mo5种必需微量元素;蒲公英中还含有大量的Na和K,而肺结核患者头发中锌、铁含量明显比健康人低。

因此认为较高的锌含量可能对抗肺结核患者由于锌的降低致机体免疫器官萎缩、免疫细胞受抑制、免疫应答减弱、白细胞杀菌能力下降等的治疗有所帮助。

1.4 张凡等[4]认为蒲公英叶提取物的成分随着提取溶剂和提取温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在25℃、35℃、45℃、55℃和65℃这五个温度下,二氯甲烷共可提取出60种不同的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1-叔丁基-3-(1-甲基环乙-己基)-2-氮丙啶酮、2-噻吩醋酸-2-十三烷、9-甲基十九烷。

乙酸乙酯共可提取出57种物质,含量较高的物质有甲氧基乙酸-2-十四烷酯、2-噻吩醋酸-2-十三烷、三甘醇单十二醚。

蒲公英叶提取物成分中烷类、酸类和酯类物质种类较多。

二氯甲烷所提取的蒲公英叶成分中酯类、酸类和醛类物质种类比乙酸乙酯所提取的多。

二氯甲烷所提取的蒲公英叶成分中烷类和醇类物质种类比乙酸乙酯所提取的少。

二氯甲烷所提取的蒲公英叶成分种类中醚类和胺类物质种类与乙酸乙酯所提取的同样多。

65℃时二氯甲烷所提取蒲公英叶成分种类数最多,其中烷类物质和醇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55℃时乙酸乙酯所提取蒲公英叶成分种类数最多,其中胺类物质和烷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

1.5 袁瑾等[5]研究发现蒲公英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有7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谷氨酸质量分数最高。

还含有Vc、Vb2和胡萝卜素,其中Vb2质量分数较高。

另外,蒲公英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在水分、灰分、粗纤维、粗脂肪、粗蛋白和总糖的质量分数中,总糖质量分数较高。

1.6 吴艳玲等[6]以取自淋巴瘤患者的培养细胞Raji细胞为指示细胞,并以TPA诱发EBV-EA (EBV 早期抗原)的抑制效果为指标进行了初级筛选。

结果显示:蒲公英根的主要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萜醇及蒲公英甾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醋酸蒲公英甾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体内探讨这些化合物的抗促癌作用,以DM-BA为起始剂,TPA为促发剂,进行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抑制试验。

结果表明蒲公英根含有的主要三萜化合物,对小鼠皮肤二阶段致癌有显著的抗促癌作用[7]。

2 蒲公英抗结核菌的作用机制研究2.1 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证明,蒲公英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

蒲公英水煎剂(1:80)能延缓 ECHO11病毒细胞病变。

蒲公英醇提取物31mg/k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

水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将蒲公英、青蒿水浸液过滤后以1∶200浓度分别制成改良罗氏中药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经灭菌后分别接种结核菌混悬液,结果对照培养基中结核菌生长良好,而中药培养基无结核菌生长。

2.2 通过对微量元素分析后,认为结核患者头发中微量元素Zn、Fe、Mn含量明显比正常人低,蒲公英中较高的Zn、Fe、Mn含量对抗了由于Zn降低导致的肌体免疫细胞抑制,因而减弱了对结核感染的易感性[18],从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护了人体免受侵害。

2.3 蒲公英煎剂在体外能显著提高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

蒲公英多糖能显著增强艾氏癌及MM46肿瘤细胞抗原所致小鼠脚垫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并有给药时间越往后越有效的特点,即于抗原刺激后的第11~20日给药或2~20隔日给药有明显作用。

蒲公英多糖腹腔注射能显著增强小鼠抗体依赖性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3 蒲公英种类及临床应用蒲公英属植物种类众多,全世界约有近1000种之多,我国目前已经发现分布有75种以上,而且近年还不断有新的植物出现[8]。

蒲公英具有丰富的VitA和Vit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另外叶子还有改善湿疹、舒缓皮肤炎、关节不适的净血功效,根则具有消炎作用,可以治疗胆结石、风湿,花朵煎成药汁可以去除去雀斑,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

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草纲目》有句云:“蒲公英嫩苗可食,生食治感染性疾病尤佳。

”《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等历代医学专著均给以高度评价。

蒲公英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

各地普遍开展了对蒲公英的临床研究。

而且都取得了相当的成果。

如俞红等开展了对小鼠免疫功能的研究[9],庞竹林等开展了对小鼠骨髓嗜多细胞的研究[10]。

赵玉珍等开展了蒲公英对家兔离体肠管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11] 。

黄萍等开展了蒲公英对大鼠血浆中PG1、TXA等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12]。

纪贤凯等对蒲公英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疗效进行了报道[13]。

而临床应用方面的报道则更多。

如对胃及十二指肠等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和防治[14-23]、妇科临床应用、防治肝炎、防治肿瘤以及预防和防治呼吸道疾病等其他方面。

4 展望结核病的重新流行使人类健康再次面临严重威胁,其发病率由9/10万/年到110-165/10万/年。

城市人口,异常团体(监狱,难民营),营养不良是常见危险因素,并且约10%的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作为单一的传染源,结核病是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与传统的一线抗痨药物相比,中药治疗结核具有费用低廉、毒副反应少、多靶点等优点,中药单方和复方在治疗结核病中收到了理想的临床效果,对治疗结核病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蒲公英不仅具有多方面的药用价值.而且在食品、保健品等行业也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和极高的开发价值一而且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具备较好的开发条件.可大力开展对该类植物的深度开发利用[24]。

近年来,国外一些地区已开始发展蒲公英产业,如蒲公英咖啡、茶、饮料,蒲公英花粉和蒲公英酱[25]。

目前开发新的蒲公英保健产品,仍应是我国有关方面研究的重点。

蒲公英及其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不仅增添了蔬菜的品种,还能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更可作为出口产品,跻身国际市场。

因此有必要对蒲公英进行深入研究,针对蒲公英的有效成分和活性部位不明确问题,着重进行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的筛选,为蒲公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为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结核病药物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1] 凌云,徐扬,郑俊华. 蒲公英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草药, 1998 ,29(4):479-480.[2] 姚巍,林文艳,周长新,等. 蒙古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0):926-929[3] 凌云,鲍燕燕,洪菁,等. 中药蒲公英微量元素分析[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8,15(2):126-127.[4] 赵玉华,孟凡欢,马文颜,等.气质联用技术对蒲公英叶成分的分析研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0,6(1):22-25[5] 袁瑾,钟华,姚宗仁等. 野生植物蒲公英营养成分的研究,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28(2):22-23[6] 吴艳玲,朴惠善.蒲公英的药理研究进展.时珍国医国药,2004,15(8):519-520[7] 增田和夫. 蒲公英属植物中三餐化合物的抗促癌活性[J ].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 ,20(4):62-63[8] 葛学军,林有润,翟太彤,等.中国蒲盛英属植物的初步整理. 植物研究, 1998 ,18(4):377-397[9] 俞红,车锦兰. 蒲公荚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7 ,22(2):137-139[10] 鹿竹林,朱玉珲,李相虎,等.蒲公英水煎液对小鼠骨矗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吉林中医药,1996,(4):42-44[11] 赵玉珍,粟坤. 蒲公莞与白屈菜合用对兔离体肠管的作用.佳本斯医学院学报1997 ,20(1): 6-8[12] 黄萍,王建华,劳邵贤. 苦竞参、蒲公英、川芎及其配伍对大鼠血浆中PG12,TXA2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4 ,11(3):147-149[13] 纪贤凯,谢如华. 蒲公英冲剂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 ,8(1):17[14] 吴兴和. 重用蒲公英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糜烂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7,38(9):537-538[15] 冯玉活. 蒲公英治疗急慢性胃炎[J].中医杂志,1992 ,33(6):7[16] 国明俊. 蒲公英在萎鳍性胃炎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1992 ,33(6):5-6[17] 王兴华. 利用蒲公英治疗胃肠道疾病[J].中医杂志,1992 ,33(6): 4-5[18] 刘兴武. 蒲公英用于溃疡和炎症[J].中医杂志,1992 ,33(6):6-7[19] 俞凡先. 蒲公英治胃痛一得[J],中医杂志,1992 ,33(6):5[20] 郭兴. 蒲公英治疗胃脘痛[J].中医杂志,1992 ,33(5):7-8[21] 黄萍,王建华,劳邵贤,等. 党参、川芎、蒲公英及其配对太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2 ,9(1):41-44[22] 李玲,谈斐. 蒲公英、白术对家兔离体胃、十二指肠肌的动力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1998,6(2):107-l08[23] 马凤友. 蒲公英冲剂治疗漓化性溃疡[J].中医药学报,1991 ,(1),4l-42[24] 易思荣,黄娅. 蒲公英属植物的研究概况.时珍国医国药,2002 ,l3(2):108-111[25] 肖玫,杨进,曹玉华,等. 蒲公英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 ,4-5作者简介:常琳(1978-),女,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在职研究生,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工作,主治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