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ppt
![一氧化碳中毒ppt](https://img.taocdn.com/s3/m/473d539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11.png)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REPORTING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与病理生理 • 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与治疗 • 一氧化碳中毒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宣传与教育
目录
PART 01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REPORTING
中度中毒
除轻度症状加重外,还可能出现意识 模糊、口唇樱桃红色、呼吸困难等。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患者接触史、症状和体征,结合 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可做出诊断 。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和中毒症状 相鉴别,如脑卒中、癫痫等。
PART 02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与病 理生理
REPORTING
病因
乏力
意识障碍
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 肌肉酸痛等症状,这是由于毒素影响神经 系统所致。
一氧化碳中毒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障 碍、昏迷等症状,这是由于脑部缺氧严重 所致。
长期后遗症
01
02
03
04
记忆力下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 可能会引起记忆力下降、反应
迟钝等症状。
智力障碍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 可能会引起智力障碍、学习能
。
脱离中毒环境
将患者迅速移至通风良 好处,解开衣领,保持
呼吸道通畅。
氧疗
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 以加速一氧化碳排出。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症状,采取相 应的对症治疗措施,如 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
等。
治疗方案
轻度中毒
吸入新鲜空气,或进行氧疗,一 般可自行缓解。
中度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5f5fea96f78a6529657d5344.png)
4
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 (1)轻度中毒:血液中CoHb 浓度10 --
30 % 病人能发生头痛头晕、无力、眼花、 恶心呕吐,心悸,此时脱离中毒环境, 吸入新鲜空气 ,症状很快消失。原有冠 心病的患者可出现心绞痛。
(2)清醒后有 2-60d 的“假愈期”。 (3)有临床表现中任何一条表现。
12
治疗
治疗原则: 脱离中毒环境,纠正缺O2,防治脑
水肿,改善脑组织代谢,防治并发症 和后发症。
13
(1)纠正缺氧: ① 吸氧:鼻导管吸氧,鼻塞式吸氧,面罩吸氧,经面罩持
续气道正压吸氧。 ② 高压氧治疗。 ③ 其他方法:换血,血液光量子疗法,红细 胞交换疗法。
态出现呼吸衰竭,肺水肿,心梗,脑 梗,心律失常,休克,肾衰,出现压 迫性肌肉坏死,皮肤出现红斑,水泡 (横纹肌溶解症)。
7
临床表现
2 .迟发性脑病:临床上,急性一氧化
碳气体中毒昏迷病人清醒后,经历一 段假愈期(时间不完全相同大部分1-2 周时间)突然发生一系列精神神经症 状,称为迟发性脑病或后发症。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
概述
一氧化碳,化学式CO,无色无味气体, 人体吸入气体中一氧化碳含量超过0.01%, 即有急性中毒危险。
2
病因
1 生产性中毒:炼焦、炼钢、炼铁、 矿井放炮排放的废气,如防护不周或 通风不良,以及煤气管道漏露 。
2 生活性中毒:生活中使用煤气炉 或燃气热水器,通风不良,北方燃煤 炉烟囱堵塞,逸出的一氧化碳含量可 达30%.
17
一氧化碳中毒_方式_理论说明
![一氧化碳中毒_方式_理论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5d7060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5e.png)
一氧化碳中毒方式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安全问题,它主要由吸入一氧化碳气体、饮入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液体或皮肤吸收一氧化碳引起。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许多工业过程和家庭环境中都存在。
人们对于一氧化碳的中毒途径、机制以及后果了解不足,因此本文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介绍一下引言部分要讲述的内容;其次,列出文章的目录结构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组成部分;然后,在正文部分详细探讨一氧化碳中毒的方式;接着,进行理论说明,包括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机制分析、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解析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后果及对策探讨;最后给出结论并总结全文。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详细理论说明,以增加公众对于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分析一氧化碳的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对血红蛋白、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影响,能够使读者更加明确一氧化碳中毒的致命危害。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策略和应对措施,用以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并降低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的风险。
2. 正文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一氧化碳中毒的方式以及理论解释。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且无臭的气体。
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并且与血红蛋白结合,影响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正常功能。
一旦大量吸入或摄入,人体会迅速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3. 一氧化碳中毒的方式3.1 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导致中毒最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方式是通过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气体。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封闭环境中,如密闭房间、车库或燃烧不完全的煤炉等地方。
当人们暴露在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环境中时,他们会迅速吸收一氧化碳并将其输送到血液中。
3.2 饮入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液体导致中毒除了吸入外,饮入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液体也可能导致中毒。
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一氧化碳溶解于液体中,人们不小心饮用这些含有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液体。
一氧化碳中毒鉴定标准
![一氧化碳中毒鉴定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c199e4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3d.png)
一氧化碳中毒鉴定标准
一氧化碳中毒的鉴定标准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
1. 症状与体征:一氧化碳中毒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乏力、迷糊、意识模糊等。
体征方面,可出现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脉搏快或不规则、呼吸急促等。
2. 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浓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
合形成COHb,一氧化碳中毒时COHb浓度升高。
一般认为COHb浓度在5%以下为正常范围,5-10%为轻度中毒,10-20%为中度中毒,20%以上为重度中毒。
3. 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羟基丁酸(lactate)浓度:一氧
化碳中毒会导致氧气传递受阻,从而降低血氧饱和度,增加羟基丁酸浓度。
4. 环境检测:通过测量一氧化碳的浓度来判定是否存在一氧化碳中毒的环境。
需要注意的是,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并不一定完全一致,且严重程度与一氧化碳浓度不一定成正比。
因此,除了上述鉴定标准,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估和判断。
一旦存在一氧化碳中毒的疑似,应尽快就医并寻求相应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06ee7fe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c0.png)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及预防措施一氧化碳中毒概述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
一氧化碳中毒是人体吸入了过多的一氧化碳,导致人体中毒的一种现象。
由于一氧化碳在吸入后被血液吸收,与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影响氧气向身体的各个部位供应,从而导致人体出现一定的损害。
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以下特点:•症状类似感冒。
刚开始时,患者会出现头痛、乏力、虚弱、头晕等感冒类的症状,但这种感觉并不会很强烈,一般人不容易注意到。
•神经系统问题。
当人体暴露于一定长度的一氧化碳中后,高浓度的一氧化碳抑制大脑发生炎症反应的能力。
一些明显的神经系统问题可能会出现,例如昏迷、意识模糊等。
•注意力不集中。
当人体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时,可能会产生失去注意力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些危险事件的发生。
•肌肉疼痛。
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这可能是因为人体出现缺氧、乏氧的现象。
•心脏病。
在一些情况下,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导致心脏病,这是因为氧气向心脏供应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出现疾病。
•急性中毒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一氧化碳中毒症状中,可能会出现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呼吸困难综合症等症状。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措施由于一氧化碳是由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因此以下是一些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燃气或煤气器具要定期检查修理,如有问题及时更换。
•尽量避免在密闭的空间中使用燃气或煤气器具,如热水器、燃气炉、壁炉等。
•安装一氧化碳检测器。
一氧化碳检测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及时警示人们。
•定期检查车辆尾气排放。
如果尾气中出现一氧化碳,可能会对行人造成影响,所以要定期检查车辆尾气排放浓度。
•保持室内通风。
如果家中安装了燃气器具,建议保持厨房通风,不要长时间在房间内封闭。
总结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它可能对人的生命造成危害。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方法主要包括排除燃烧不完全的因素,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4cd02d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21.png)
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呼 吸新鲜空气,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案例描述
某车主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未开启空调而长时间开窗通 风,由于车辆密集和车速较快,导致一氧化碳吸入过多, 引发中毒事件。
03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和救治
预防措施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在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场所,如厨房、车库等, 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并报警。
避免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燃气设备
不要在密闭的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燃气灶等设 备,以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定期检查报警器
定期检查一氧化碳报警器是否正常工作,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
热水器安装不规范
安装燃气热水器时若不按照规 范操作,如未安装烟囱、排气 口等,易导致一氧化碳泄漏。
汽车尾气排放
01
02
03
发动机故障
汽车发动机故障,如气缸 压力不足、点火不正时等 ,会导致燃烧不完全,产 生大量一氧化碳。
燃油质量差
使用质量差的燃油,会导 致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 一氧化碳。
行驶状况不良
通风换气
在使用燃气设备时,要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排除 一氧化碳气体。
现场急救措施
01
02
03
04
尽快离开现场
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时,尽 快将患者带离现场,避免继续 吸入一氧化碳。
吸氧
给予患者吸氧治疗,以加速一 氧化碳的排出。
心肺复苏如果心跳、呼吸停止,应立Fra bibliotek 进行心肺复苏。
拨打急救电话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拨打急救电话。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64f6e5187cd184254b3535f2.png)
>50%(内 科学:4060%)
崇德
中毒后迟发脑病的表现
意识障碍恢复后,经过2~60天, “假愈期” 再次出 现一系列神经、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精神意识障碍:呈痴呆木僵、谵妄状态或去大脑皮层状态 ;
锥体外系神经障碍:出现帕金森氏综合征的表现;表情淡 漠、肌张力增强、静止震颤、前冲步态。 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脑电图检查:可发现中度及高度异常,可见弥漫性 低波幅慢波,与缺氧性脑病进展相平行。
头部 CT 检查:可发现脑部有病理性密度减低区。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诊断原则 根据吸入较高浓度一氧化碳的接触史和急 性发生的中枢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结 合血中碳氧血红蛋白(HbCO)及时测定的结 果,现场卫生学调查及空气中一氧化碳浓 度测定资料,并排除其他病因后,可诊断 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福 建 省 晋 江 市 医 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晋江分院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急诊科 吴争晓
一氧化碳中毒
1 2 3 4 5 6 7 概念 发病机制 病理变化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概念
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 碳(CO) CO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气体比 重0.967。 吸入过量的 CO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一氧 化碳中毒。
崇德 精医 博爱 奉献
急性中毒的表现
中毒程度 轻度中毒 神经系统 血COHb浓度 治疗反应 表现 轻~中度 10%~20%
症状很快消失(
吸人新鲜空气或氧疗 )
中度中毒
浅昏迷
对光反射和角 膜反射迟钝
30%~40%
一氧化碳中毒课件
![一氧化碳中毒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c91bd9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8.png)
急救措施与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解 开衣领,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
VS
注意事项
在急救过程中,应避免对患者进行口对口 人工呼吸,以免将更多的一氧化碳吹入患 者体内。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如有需要,及时就医。
04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安全使用煤炉与燃气设备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接触一氧化碳的时间、浓度、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 检查结果,如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可对一氧化碳中 毒程度进行评估。
治疗方案与原则
治疗方案
根据中毒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包括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对症 治疗等。
治疗原则
以尽快将患者脱离中毒环境,改善缺 氧状态,预防并发症为主。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乏力、意识障碍等,严重者 可能出现昏迷或死亡。
预防措施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检测一氧化碳浓度, 确保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个人防护用品。
特性
一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主 要来源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如汽车 尾气、煤炉、燃气热水器等。
常见原因与环境
常见原因
汽车尾气排放、家庭燃气设备泄 漏、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等。
环境
室内、室外、交通工具内等封闭 或半封闭的环境中,存在燃料不 完全燃烧的情况时,容易发生一 氧化碳中毒。
中毒的症状与后果
确保煤炉和燃气设备 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 方,远离易燃物品。
定期检查煤炉和燃气 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 性能,确保无泄漏。
使用煤炉和燃气设备 时,应保持门窗开启 ,避免形成密闭空间 。
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在使用煤炉、燃气热水器等设 备时,应确保室内通风良好, 避免形成一氧化碳聚集。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免费
![一氧化碳中毒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b7c903a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cb.png)
汇报人:XXX
202X-12-31
CONTENTS
•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机制 • 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与防护 • 一氧化碳中毒的案例分析 • 一氧化碳中毒的社会与法律责
任
01
一氧化碳中毒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过多 的一氧化碳气体,导致组织缺氧 和中毒症状。
诊断标准
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症状。
治疗方法与药物
治疗方法
吸氧、高压氧治疗、药物治疗等。
常用药物
抗氧化剂、营养脑神经药物、抗炎药物等。
急救措施与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立即将患者移至透风处,给予吸氧, 并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避免在密闭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燃气热 水器、炭火炉等,定期检查燃气装备 是否漏气。
。
症状表现
头痛、恶心、呕吐、乏力 、眩晕、意识模糊等。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透风,定期检查 煤炉装备,确保烟囱通畅 ,避免在密闭环境中长时
间使用煤炉。
工作场所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01
02
03
案例描写
某工厂在生产进程中产生 大量一氧化碳气体,由于 透风不良,导致工人一氧 化碳中毒。
症状表现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 。
危害
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能导致 慢性中毒,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 统健康。
02
一氧化碳中毒的病理机制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高于 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因此会占 据血红蛋白的空间,导致氧气无法与 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16ac1e33ad51f01dc381f1b1.png)
精选可编辑ppt
13
高压氧舱治疗是通过将人体置于一个高于一个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100%的氧来治疗
疾病。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心脑血管疾病、煤气中毒、脑外伤、骨折术后、植皮
术后,皮肤坏死、糖尿病、突发性耳聋等。与普通吸氧相比,高压氧的力度更大,
效果更好,能够直接利用氧量解决缺氧问题,高压氧还具有抗菌等效果。
应尽快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可与呋塞米联合或交替使用。也可适量补 充促进脑细胞代谢等药物。
4.对症治疗
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预 防肺部感染;高热抽搐者,选用人工冬眠法(体温控制早32℃-34℃),配合 局部降温;呼吸障碍者使用呼吸兴奋剂;纠正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和水电解 质代谢失衡;防治迟发型脑病。
③ 锥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
④ 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精选可编辑ppt
8
病情判断
• 1.病情的严重程度 当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提示 病情危重:
① 维持昏迷抽搐达8小时以上。
② PaO2低于4.8KPa,PaCO2>6.66KPa。
上,可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困难、烦躁、瞻望、浅昏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可迟钝、腱反射减弱,脉快、多汗,皮肤黏膜、口唇 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积极治疗后可恢复正常,且无明显并发症和后遗 症。
• 重度:发现时间过晚,吸入煤气过多,或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的一氧化碳,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常在50%以上,病人呈现深度昏迷,各种反射消失,抽 搐、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增强,甚至脑水肿伴惊厥、休克、心律失常等危及生 命。病死率高患者清醒后多有并发症。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6215a0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5.png)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由于不完全燃烧有机物质而产生的。
一氧化碳的毒性非常强,它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血液无法携带足够的氧气,从而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毒,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一氧化碳中毒案例。
某天,一家三口租住在一个小区的公寓里。
这一天,他们使用了一个煤气热水器来洗澡,但由于煤气热水器的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无法及时排出,最终导致了一氧化碳中毒。
当他们感到头晕、乏力、恶心、呕吐时,他们才意识到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紧急求助医生。
医生对这一家人进行了检查,发现他们的血液中一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高,已经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经过抢救,他们最终幸运地脱离了生命危险。
但是,这次意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急性中毒,而且它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用品的安全性,尤其是一些燃气设备,如煤气热水器、燃气灶等。
这些设备在使用时应该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一氧化碳聚集。
其次,我们应该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一旦检测到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就会发出警报,及时提醒我们采取措施。
最后,一旦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我们应该立即撤离现场,并及时就医。
除了家庭用品,一氧化碳中毒还可能发生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等。
在这些场合,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
总之,一氧化碳中毒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急性中毒,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用品的安全性,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并且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时及时就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一氧化碳中毒宣讲
![一氧化碳中毒宣讲](https://img.taocdn.com/s3/m/6a37299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6.png)
一氧化8碳.中CO毒Hb宣>讲50%
12/20
二、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经治疗意识恢复后2-60d假愈期,出现以下表现之一。 1.精神意识障碍:痴呆,谵妄,去大皮质状态。 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震颤麻痹综合征。 3.锥体系神经损害:偏瘫,病理反射(+),尿失禁。 4.大脑皮质局灶性功效障碍: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
二、产生: 1.工业: (1)高炉煤气和发生炉含CO 30-35%; (2)水煤气含CO 30-40%; (3)炼钢,炼焦,烧窟炉门、窟门关闭不严逸出CO; (4)煤气管道漏气。
一氧化碳中毒宣讲
3/20
2.在室内试车,火车经过隧道 空气中CO到达有害浓度。
3.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炮烟中,CO含量30-60%。 4.煤矿瓦斯爆炸大量CO。 5.化学工业合成NH3,甲醇,丙酮时接触CO。
一氧化碳中毒宣讲
11/20
(三)重度中毒: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
1.意识全部丧失,强刺激无反应,
偶有深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存在。
2.脑水肿:惊厥,呼吸抑制。
3.休克与严重心肌损害。
4.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
5.脑局灶性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
6.皮肤:大水疱和红肿。
7.坏死肌肉肌球蛋白肾小球坏死和肾功衰竭。
一氧化碳中毒宣讲
4/20
6.生活中: (1)每日吸烟一包[COHb]5-6%; 吸烟环境中生活8h,相当于吸5支烟; (2)煤炉产生气体中CO含量6-30%; (3)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 烟囱堵塞,漏气,倒风; (4)失火现场空气中CO 10%。
一氧化碳中毒宣讲
5/20
发病机制
主要引发组织缺氧;吸入后85%CO+HbCOHb(稳定) 一、引发缺氧原因
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https://img.taocdn.com/s3/m/3414f12f580216fc700afdae.png)
Carbon Monoxide
五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马新华
定义
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在生产和生活 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通过 呼吸道进入机体内引起中毒。一氧化碳与人体 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致使机体各 组织尤其脑组织缺氧,而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 征
发病原因
脑水肿24-48小时达高峰,利尿脱水用甘露醇、高 渗葡萄糖、速尿、地塞米松。
防治脑水肿:
促进脑细胞代谢:
静脉滴注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如辅酶A、 ATP、细胞色素。深昏迷者可予苏醒剂,可用纳 洛酮。
治疗感染,控制高热:
血培养选择广谱抗生素 高热者可物理降温至32℃,降温寒战及惊厥可冬 眠。
辅助检查
血液COHb测定 头颅CT :可在高压氧治疗后行 脑CT检查,观察脑水肿情况。 脑电图 心电图 血液生化检查 血、尿常规
诊断要点
有与毒气接触史
轻者头痛、乏力,重者出现意识障碍。皮 肤粘膜呈樱桃红色为重要特征 碳氧血红蛋白定性测定阳性及头颅CT检查 示相应的异常表现
治疗原则
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昏迷者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气管切开; 鼻饲营养; 严密观察苏醒患者病情变化,防止并发症。
经抢救苏醒
密切观察2周,加 强护理,预防迟
后,应卧床休息,
发性脑病的发生。
护理要点
(1)病情观察: ① 观察瞳孔大小,出入液量,液体滴数,防止脑水肿 ② 观察呼吸和体温变化,呼吸节律不规则 ,及时通知医 生,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及时清除呼吸分泌物,持续高热 时以头部降温为主的冬眠疗法。 ③ 观察心脏节律的变化,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早处理. (2)氧气吸入的护理:采用高浓度面罩给氧,或鼻导管吸氧 (流量8-10L分) (3)重症病人及早采用高压氧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277bc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4.png)
一氧化碳中毒应急措施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人体吸入一氧化碳气体后,造成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的状况。
应急措施如下:
1. 立即将中毒者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的地方,远离一氧化碳源。
2. 尽快打开窗户、门等通风设备,增加室内的新鲜空气流动。
3. 如果中毒者意识清醒,可以让其深呼吸新鲜空气,以帮助身体排出一氧化碳。
4. 如中毒者意识不清或无法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并在等待急救的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术。
5. 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尽量提供氧气给中毒者进行吸入,以增加氧气供应。
6. 如果中毒者出现痉挛、抽搐等症状,应保护其头部、四肢,防止受伤,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进行治疗。
7. 在紧急情况下,如无法转移中毒者,应呼叫救援人员进行救援,切勿擅自冒险进入危险环境。
最重要的是,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是最有效和关键的措施,要确保室内通风设备正常运行,不使用煤炭、木炭等高一氧化碳释放源,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不在密闭环境中使用燃气
炉具等。
特别是在冬季取暖时,要注意室内和家庭的通风,并及时排除一氧化碳泄露的可能性。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预案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4b301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c.png)
一、背景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一氧化碳,导致机体缺氧,出现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昏迷、死亡。
为有效预防和应对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机构1.成立一氧化碳急性中毒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2.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勘查、人员疏散、伤员救治等工作。
(2)医疗救治组:负责伤员救治、转运、后续治疗等工作。
(3)宣传引导组:负责宣传教育、舆情监控、信息发布等工作。
(4)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保障、现场警戒、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处置措施1.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工作组迅速到位。
2.现场处置组:(1)立即切断一氧化碳来源,排除隐患。
(2)迅速疏散周边人员,确保安全。
(3)对伤员进行初步判断,如有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3.医疗救治组:(1)对伤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吸氧、保暖、维持呼吸道通畅等。
(2)根据伤情,及时转运伤员至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密切关注伤员病情变化,做好后续治疗工作。
4.宣传引导组:(1)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相关信息。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密切关注舆情,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5.后勤保障组:(1)做好现场警戒,确保现场秩序。
(2)保障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供应。
(3)协助医疗救治组做好伤员转运工作。
四、后期处置1.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进行原因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3.对受灾群众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4.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脑震荡。
三、脑膜炎。
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五、其他中毒引起的昏迷。
治
疗
一、纠正缺氧:吸氧COHb的解离增加CO的排出 1.吸入新鲜空气,CO由COHb释放半量需要4h。
吸入含 5%CO2 的氧气可加速 COHb 解离,增加 CO 的排出。 2.吸入纯氧----30-40min。
3.吸入3个大气压纯氧-20min。 4.高压氧舱治疗: 提高PaO2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5.呼吸停止:人工呼吸。 6.危重病人:血浆置换。
二、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神经精神后发症)
经治疗意识恢复后2-60d假愈期,出现下列表现之一。
1.精神意识障碍:痴呆,谵妄,去大皮质状态。
2.锥体外系神经障碍:震颤麻痹综合征。
3.锥体系神经损害:偏瘫,病理反射(+),尿失禁。 4.大脑皮质局灶性功能障碍:失语,失明.继发性癫痫。
实验室检查
一、血液COHb测定
五、防治并发症和后发症
1.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防止褥疮。
2.注意营养-鼻饲。
3.苏醒后:休息观察2W-防治NS和心脏后发症的发生。
预
1.轻度:无并发症;
后
2.中毒:一般无并发症; 3.重度:20%并发症。
预
防
我国规定车间空气中CO最高容许浓度30mg/m3
ª õ Ñ ¼ Ñ Ð Ì º Ö Ñ Ò ª © £ %£ °¨ °× ì µ º
ªÒ Ñ ºÖ Ð HbCO%Ó ë¿ Õø ÆÖ Ð COÅ ¨È ¶º ͽ Ó´ ¥Ê ±ä ¼ Ĺ µ ×Ï µ 150 100 50 0 0 5 10 ±ä Ê ¼£ ¨h£ © 15 0.01%CO 0.05%CO 0.1%CO 0.5%CO 1%CO
二、缺氧程度 1.COHb/Hb有关。
2.COHb%与空气中的CO%和接触时间有关。
三、CO中毒时体内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脑、心
1.脑内小血管迅速麻痹扩张。
2.ATP消尽钠泉失灵C外钠进C内水肿。
3.缺氧血管内皮肿胀。
4.缺氧代酸血管通透性↑脑C间质水肿。
5.缺氧微循环障碍血栓、坏死、脱髓鞘。
四肢无力,恶心,呕吐。 2.原有冠心病者心绞痛。 3.血液COHb>10%。
(二)中度中毒:浅昏迷 1.疼痛刺激有反应, 对光反射及角膜反射迟钝, 腱反射减弱。 2.R,BP,P可有改变。 3.COHb>30%。 4.治疗后无明显并发症。
(三)重度中毒: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 1.意识全部丧失,强刺激无反应, 偶有深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存在。 2.脑水肿:惊厥,呼吸抑制。 3.休克与严重心肌损害。 4.肺水肿,上消化道出血。 5.脑局灶性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体征。 6.皮肤:大水疱和红肿。 7.坏死肌肉肌球蛋白肾小球坏死和肾功衰竭。 8.COHb>50%
因
3.空气中12.5%时,有爆炸的危险。 二、产生: 1.工业: (1)高炉煤气和发生炉含CO 30-35%;
(2)水煤气含CO 30-40%;
(3)炼钢,炼焦,烧窟炉门、窟门关闭不严逸出CO; (4)煤气管道漏气。
2.在室内试车,火车通过隧道 空气中CO达到有害浓度。 3. 矿井打眼放炮产生的炮烟中 ,CO 含量 30-60% 。
4.煤矿瓦斯爆炸大量CO。
5.化学工业合成NH3,甲醇,丙酮时接触CO。
6.生活中: (1)每日吸烟一包[COHb]5-6%; 吸烟环境中生活8h,相当于吸5支烟; (2)煤炉产生的气体中CO含量6-30%; (3)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 烟囱堵塞,漏气,倒风; (4)失火现场空气中CO 10%。
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
一、血色:急中毒24h内死亡者樱桃红色。 二、各脏器:充血,水肿,点状出血。 1.苍白球软化; 2.大脑皮质坏死; 3.小脑C变性;
4.大脑半球白质脱髓鞘;
5.心肌缺血性损害或内膜下多发性梗塞。
临床表现
一、急性中毒:症状与COHb%,
中毒前健康情况密切关系。
(一)轻度中毒:
1.头痛,头晕,嗜睡,意识模糊,
发病机制
主要引起组织缺氧;吸入后85%CO+HbCOHb(稳定) 一、引起缺氧的原因 1.CO与Hb亲和力:O2与Hb亲和力>240:1; 吸少量CO产生大量COHb。 2.COHb不易解离-O2Hb解离速度的1/3600。 3.COHb使O2Hb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给组织。 4.CO与肌球蛋白结合,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1.加减法:病人血1-2滴+蒸馏水3-4ml+10%氢氧化钠1-2滴;
正常-绿色;COHb>50%-保持淡红色不变。 2.分光镜检查法:血数滴+H2O10ml分光镜的吸收带。 二、脑电图:弥漫型低波幅慢波-缺氧性脑病进展相平行。 三、头部CT:病理性密度减低区。
诊断和鉴别诊断 接触史+ 临床表现 初步诊断+COHb%+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 一、脑血管意外。
二、防治脑水肿:重度24-48h达到高峰;
1.20%甘露醇ivd2-3d;
2.速尿;50%糖;ATP,激素;
3.抽搐-安定。
三、治疗感染和控制高热 1.抗菌素:光谱-根据咽拭子、血、尿培养。 2.高热:降温-体温32℃(体温1℃脑耗氧3%)。 3.降温过程中寒战,体温下降困难-冬眠。
四、促进脑细胞代谢 能量合剂:ATP+COA+细胞色素C+维生素C。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概 述
在生产和生活中,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 CO。如不注意煤气管道的密闭和环境的通风等预 防措施,吸入过量CO后发生急性CO中毒.是较为常 见的生活性中毒和职业性中毒。
病
一、CO理化性质: 1.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2.比重:0.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