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极内功破译之――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韩氏八极小架
养生 功法 , 同时参 照各种版本 的 《 五禽 戏》《 、 易筋 经 》 《 和 八段锦 》 以及 中国
各种传统健身 养生术 综合而成 。用法
一
起式直腰挺拔立, 畅通顺遂巧调息。托腮状, 视右前方( ) l 目 图4 。 心平意和头清醒, 气注丹田静化一。 j 要领: 顶肘要充分体现沉坠、 十字、 悟空 问路( 也称作揖式 ) { 缠丝三大劲, 发劲暴烈, 合一, 拳步 顶肘 动作说明: 两手掌分别向 向 后、 侧、1 要吐 时 气开声。
有助形成协 调 身抱 气 , 刚柔相 济 , 内外兼 修 , 讲究 开 食物的消化。气沉丹 田, 做到上虚下实 , 使呼吸加深 , 血 合封闭 ,吞 吐沉浮 。其要领是 头顶项 的呼吸 ,
用法 : 当我 主动进攻 时 , 可直接上
身体 重 心下移 , 这便 于克 , 步 用双拳顶撞敌人 的心胸部。 当敌人 竖, 含胸拔背 , 沉肩 坠肘 , 吊裆敛 臀 , 趾 液循环增 强 , 服老弱病 残者容 易发 生的 头重脚 轻 的 用左拳 或右 拳向我头部打来时 ,我则 抓膝扣 , 腰 活胯 , 目平 视 , 吸顺 松 双 呼 现象 。 用双拳 同时双挑防开敌手 ,再顺 势进 畅, 讲究松静 自然 , 勤渐进 。其打法 功 是 以气 催力 , 以声 助势 , 以动 打动 , 以 硬打硬 , 讲究挨膀挤靠 , 崩撼突疾 。 笔者注 :本套八极 小架 由动作说 明、 领 、 要 健身 作 用 、 用法 和技 击歌诀 五部分 阐析 ,旨在让广 大八极拳 爱好 者 比较全 面地认识 、 领会和学 习。动作
说 明和要领 部分 由韩振江先生 ( 韩会 步顶其下 巴。
技 击 歌 诀
悟空问路双手躬 , 打结合破直捅。 顾 挑顶劲 力肩背 主 , 刚猛暴烈惩顽凶。
破译外家八极拳小架与古传易筋经的关系
破译外家八极拳小架与古传易筋经的关系3、八极小架的练法由上可知,八极门人都把八极小架作为本门的筑基功夫,极其重视。
传统八极小架的练法采用”一步一桩”的形式进行,或称为“蹲小架”、“耗架子”,内养精气血,外壮筋骨皮。
另外,笔者恩师霍文学先生在《霍氏八极拳谱?调养功》中说:“八极拳属内外兼修,意形具备,既可强身健体,又有很强的技击性。
习练八极技艺要内外坚实,心神震定,通过正确的姿势,使外形运动、呼吸、意识恰当地结合起来,以便于疏通经络,促进真气的运行,加强调息的效果,以后天之气换得先天之气,达到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的作用,从而增强拳术的习练效果。
具体到调养功,则有丹田功法和数息功法。
丹田功法是运用意念将气引导到丹田处,口里默念穴位,这样气血的流动随着意念沿任督两脉循行到丹田部位,每循行一圈为一次”。
数息功法是站好桩后,以鼻作为出入之门,先使脉气沉静,气息直达小腹丹田处,由一数至五数或由一数至十数,可根据自己实际而定其数,但不宜太多,通过数息,达到丹田自身开合,调养身心的目的”。
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广州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先生在《武学探真》中阐述了八极拳小架的传统练法:“……更重要的是,八极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架子是泛言一切架势,具体来讲就是指八极小架。
小架动作不多,但结构极其严谨,练的时候要求必须做到沉着稳健,不急不躁,一手一势交待得清清楚楚,需要含着力量耐着性子慢慢'拉’,把力量运足了,式子做周正了,气调顺畅了,从头到尾,气完力足,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一种身心两益的训练。
但最重要的莫过于一个'静’字。
”台湾刘云樵先生说:“小八极为八极拳中的小架子,是本门入门的第一套拳法,它在八极拳所有的套路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因为一切有关八极拳功法修炼的基础,全都从这套小架开始下手。
在练习的过程中,每一式、每一动都要求架势低沉缓慢,每一式必须经过八次呼吸的反复修炼,就是默数八次的呼吸,功力将会逐渐扎实稳健,而后在每一式的训练中呼吸次数与时间将会逐步增加。
《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易筋经》全文及讲解“易筋经相传天竺和尚达摩为传真经,只身东来,一路扬经颂法,后落迹于少林寺。
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
《洗髓经》为内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
《易筋经》为外修之书,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然而现代考古资料证明,《易筋经》,实为明末天台紫凝道人所创,原系道家导引之术,与佛教实无干系。
易筋经功法简介“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
《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先练一年左右内功:达到内壮后,方可练《易筋经》,进而再练《洗髓经》。
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约三年左右才能大功告成。
由于整个练功过程长,按原法修炼者不多,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有功法有所不同,派生出多种样式。
而流传较广的是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明天启四年《易筋经》的伪李靖序中曾对“易筋”书名的命名和取意有所交待。
北宋景德年间(1004—1007)道原所撰的讲述佛教禅宗传法谱系的《景德传灯录》中的达摩传有一段达摩与诸弟子的对答,达摩对诸弟子的答语,评价为“得吾皮”、“得吾肉”或“得吾骨”,只有对慧可的评价最高,说是“得吾髓”。
所谓得皮、得肉、得骨、得髓都是一种“譬喻”,并非实指,不过是比喻对其禅法的领悟程度。
这篇伪李靖序从达摩说二祖慧可“得吾髓”这句话衍生出达摩把《洗髓经》传给慧可之论,并且强调说并非“漫语”。
至于“易筋”,此序强调“筋”对“连络周身,通行血气”的重要性。
在《易筋经》正文《总论》中,交待“易”是“变化”的意思,“筋”指人身的经络;认为人之身有内有外,“洗髓”能“清其内”,“易筋”是“坚其外”,“洗髓”、“易筋”之后,就可以体证佛道,得享高寿了。
实际上,“易筋”之名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
如有学者指出,在宋代张君房所撰的道教类书《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罗疃八极拳,是八极祖师“神枪”吴钟的再传弟子李大忠、张克明(有“罗疃双雄”之誉)在孟村“老架子”的基础上完善升华而成的,他们开创了八极拳独特的沉坠劲、十字劲、缠丝劲等劲道,使八极拳更加突出了崩、撼、突、击、挨、傍、挤、靠等技击特点,将八极拳动如绷弓、发如炸雷、刚猛暴烈、势险节短、攻守兼备、刚柔相济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区别“孟村老架子”,罗疃八极亦称“罗疃硬架子”。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此套八极小架拳势古朴,发力饱满,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乃八极拳入门必修之功课,亦八极拳毕生之功课。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一、预备势(无极势)侧身站立,两脚并拢,双臂自然下垂,两手掌心朝内,贴于大腿部,目平视前方(图1)。
【要领】全身自然放松,挺拔中正,思想安静,念念在拳。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二、上步双按掌接上势,左脚向前上步,右脚随即跟进与左脚并步,屈膝半蹲,同时双手手心朝下、虎口相对在小腹前环抱下按,目视前方(图2)。
【要领】止步并步与双掌下按要协调一致。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三、作揖势接上势,两脚不动,双掌上举至胸前握拳,两拳拳心相贴,拳眼朝上,向前平伸,目视前方(图3)。
【要领】动作柔和,拳微下点。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四、怀抱婴儿接上势,右脚向前上步震脚碾闯,左脚跟进成马步,同时右臂屈肘、拳心朝前往右顶肘,左手自然屈肘、拳心朝下、拳眼朝内置于左胸前,目视右方(图4)。
【要领】上步碾闯与右肘发力顶肘须协调一致,发力时要以腰催力,力达右肘,左手与右肘在发力瞬间要对拉争衡。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五、金龙合口接上势,马步不动,右拳收于胸前,拳心朝下,左臂外旋使拳心朝上,与右拳拳心相对抱于左胸前,目视前方(图5)。
【要领】两拳环抱时要腰往左拧,整体同动。
罗疃八极拳八级小架六、二郎捆柴1.接上势,马步不动,两拳变掌,右掌由上自右向下抄抱于小腹前,掌心朝上,左掌同时由下自左向上环抱于胸前,掌心朝下,两掌心遥遥相对,如抱球状,目视前方(图6)。
霍氏八极拳内功和易筋经
霍氏八极拳内功和易筋经从八极拳自立门户开始,一般把八极拳先师吴钟尊为一世。
吴钟是山东海丰县人,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就投身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
以后去过山西五台山,拜当家的老禅师座前受业,学习练气与养气之法。
三年后返回山东海丰县老家,把练气与养气之法融合在拳法之中。
习武者,如不懂气功之法就练不出上乘的武功,也称不上武术家。
霍氏八极拳内功,主要行“三经”练法:即《易筋经》、《易髓经》、《易骨经》。
此“三经”在八极门中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更谈不到会练此“三经”了。
霍家所练的“三经”,特别是《达摩老机易筋经》是神枪李书文所传,据传说是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后将气功与武功融为一体而创造的。
“三经”是以运用气为主,也就是气功之法。
夫气,以心为体,以气为用。
气有练气与养气之分,二者虽同出一源,但有虚实动静及有形无形之别。
养气之学,以道为归宿,以义为宗法;练气之学,以运使为效,以呼吸为功,以柔而刚为主旨。
拳法有:“极柔软而后极坚刚。
”故练气以刚而柔为极致。
《易筋经》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山胎禀而受之。
其筋者,有筋弛者,有筋挛者,有筋磨者,有筋弱者,有筋壮者,有筋舒者,有筋劲者,有筋和者,有筋宏者,种种不一,悉由胎禀。
若其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人道!故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此则练气之说,所以有补于武术也。
壮内以助其外,筋既绵泥可成钻石。
然此等功夫,非细故也。
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火候(用功分量程度)年岁,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微验。
《易筋经》之运掌之法,即于运使之中,隐寓练气之法。
内功言说有二:一日养气,二日练气。
养者,涵养培养之意;练者,锻炼运使之意。
一近于精神力面,一近于体魄方面,孟子所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者。
”此养气之说。
《易筋经》云,守中(气)绝妄(念)而已,其言曰:“守中者,专于积气也。
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胸怀之间,即名曰巾,惟此中乃存气之地。
”守中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勾其鼻息,缄其门气,逸其身劳,镇其意驰。
易筋经修炼的八大要旨(上)
易筋经修炼的八大要旨(上)易筋经是中华武术气功的上乘功夫,当今世传约有100多个版本,其中以少林寺秘传的《易筋洗髓经》、清代潘蔚整理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和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健身气功易筋经》影响最广。
此3个版本虽然动作有所区别、修炼难度不一,但都以12势为基本动作,即由韦驮献杵(3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势、工尾势12势组成。
为了让该功弘扬光大,造福大众,本人将祖传的修炼易筋经八大要旨公开,以飨有缘之同道。
一、“气”是练好易筋经的核心要素“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易筋经将练功分为三个层次,即练筋、练膜和练气。
练筋必须练膜,练膜必须练气。
修炼内气,是练好易筋经的关键环节,是其核心要素。
正如《易筋经》原文指出:“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
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
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
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
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文中又云:“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
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
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
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
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
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练筋不练膜,而膜无所主;练膜不练筋,而膜无所依;练筋、练膜而不练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练气而不练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络。
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此篇言易筋以练膜为先,练膜以练气为主。
”少林《洗髓经·无始钟气篇第一》也指出:“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
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
八极拳简介
八极拳简介拳谚有云:“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
”事实上,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如今的八极拳已经发展成为仅次于太极拳的中国第二大传统武术。
何为八极拳八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重要的一支,属北方拳种。
据了解,“八极”本是古地理概念,以“天地之间,九洲八极”为正解。
“八极”者,阴阳至极、至远、至深、至广也,意为发劲可达四面八方极远之处。
相关学者表示,与神秘悠远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是八极拳等传统武术之所以传奇的基础。
据吉林大学武术学院副教授李廷奎介绍,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核心。
六大开,即顶、抱、单、提、胯、缠;八大招,即人体的头、肩、肘、手、胯、膝、足、尾等八个部位。
八极拳讲究近身短打、硬打硬开、以打为开,所以也称“开门八极拳”。
八极拳拳术套路包括金刚八式、六大开、大架小架、应手拳等,器械包括六合枪、夜战刀、纯阳剑、行者棍等,功力训练包括劈卦、易筋经、潭腿、滑竿子等。
其中“金刚八式”、“易筋经”等很多项目是中华武术中传奇性最浓厚的,即使是不懂武术的人也都知道。
比起蕴含中国深厚传统文化哲理的太极拳,八极拳更多的是具备一种民俗化的人文气质。
太极拳讲究修身养性,一招一式气定神闲,渗透着东方文化的含蓄内敛;八极拳则强调强身健体,举手投足凌厉生猛,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坚韧性格。
两种传统武术流派饱经历史洗礼发展至今,可谓刚柔并济、相得益彰,在民间更是影响深远。
纵横武林的八极拳关于八极拳的溯源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颇具争议的问题,而每一种说法的传奇色彩都非常浓。
其中,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清雍正年间,河北沧州孟村习武之人吴钟,因机缘巧合,受业于自号为“癞”和“癖”的两个云游道人。
其后,吴钟凭借道人所传武功,三进三出少林寺,寺中众多暗器无一伤其毫发,自此始成民间第一位八极拳高手。
其后数百年,八极拳门下的传奇人物也屡见不鲜。
例如“神枪”李书文、中南海保镖李健梧、台湾“大内八极总帅”刘云樵、“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等。
《易筋经》与八极拳哼哈二气数息法真传
《易筋经》与八极拳哼哈二气数息法真传《易筋經》與八極拳哼哈二氣數息法真傳八極拳創立者吳鍾壽至九十餘歲,其傳人吳藻亦是高壽,本文提到的羅峻山、譚吉堂亦是高壽。
為什麼習練剛猛暴烈的八極拳可壽至耄耄之年,當您讀罷此文後,恐怕就會找到答案了。
八極拳有著與眾不同的練用技法,既有外家拳的功,又有內家拳的氣。
根據筆者習練八極拳近四十年的心得體會,認為關鍵就是八極拳在習練過程中運用了易筋經的內養功,以補拳法剛猛暴烈的消耗。
並以哼哈二氣為要旨,站樁數息,以意領氣,使氣貫周身。
這兩者可以說是相輔相成,氣由丹田發,以鼻出為哼,以口出為哈,曰哼哈二氣。
一哼一哈,動如急風暴雨,靜似紮根之樹。
動中有靜,靜中含動。
表面看簡樸易學,但其內涵卻奧妙無窮。
如果不知其理,不明其理,即使苦練多年也是功力只有明其道,悟其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持之以恆,便可水到渠成,這時功力、技藝之層次進展迅速,達到功進一寸,技長一尺,周身之力似有伸弛膨脹之感,又有拔山舉鼎之力,筆者的師傅羅峻山先生,一生把八極拳的哼哈二氣數息法作為健身、強身的養生之道,年至九十耳不聾,眼不花,壽至99歲無疾而終,為八極拳門有史以來最高壽者。
筆者現在的老師譚吉堂,人稱「譚快手」,84歲時,功力仍不減當年。
八極拳雖為武林矚目,但由於某些傳人的保守,使不少習練者難以掌握八極拳精義。
這些所謂名師在傳拳授藝上,傳表不傳里,授外不授內,只傳授哼哈二氣的自然呼吸數息法,而決不傳授具有易筋經中的前為陰、後為陽,氣從丹田出動以哼哈二氣為要旨的氣沉下盤,意守丹田,以意引氣、行氣,而使真元之氣貫運周身的數息法。
即使傳也是表面現象,很難涉及真傳功法,實為可悲!難怪習練了多年的八極拳者對其精義仍一無所知。
為打破這種保守和故神其技的陋習,筆者今將早在上世紀60年代時從先師羅峻山先生處學的具有易筋經理論的八極拳哼哈二氣數息法的心得體會、注意事項並結合本門拳法資料,首次批露出來。
何為八極拳哼哈二氣八極拳術分上、中、下三盤,又分內四極、外四極,合為八極。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_18
最古“八极小架”套路及技巧[标签:来源]由于最古“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故又称“十六式”。
《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混沌无极,无极动则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分八卦,内批四朗宽拳一套。
冲天炮、闭地肘、合手者六合也,批六大开拳一套,六合枪、六合刀也。
跪膝者,南北二极也。
摞手者天转也。
腰步盼前顾后也。
八极者无极归原也”。
八极小架(老架子共分五段,各代表五重涵意)。
第一段动作名称:1、两仪顶肘;2、狮子张口;3、霸王开工;4、丹凤朝阳。
此段动作与“易”理相互对应。
作“两仪顶肘”的开始动作是:“半步双撞”,此动作是“报门户”亦称“开门式”(报八极门户,让旁观者,不言而喻:这是“练八极”的),也反映了八极拳源于满清时代,因为它有满族的“掸尘”之礼。
“吴”字篆书投影是“两仪顶肘”的“造型”。
“狮子张口”、“霸王开弓”、“丹凤朝阳”乃是“两仪顶肘”的形象变化,内在定型还是“两仪”。
第二段动作名称:5、冲天炮;6、闭地肘;7、合子手(然后恢复两仪顶肘)。
“冲天炮”是“两仪顶肘”利用“击步”移位,形成进攻型的“两仪”展开变化;“闭地肘”是“两仪顶肘”盘提拖拉步(也称后滑步)移位而形成防守型动作的“两仪”展开变化;“合子手”是乾(天)坤(地)相生相克、攻防兼用的“两仪顶肘”变化为“天、地、人”相合共存。
这三种类型的“两仪顶肘”变化必须计究六合。
何为六合?有“内六合”“外六合”“内外六合”之分。
“内六合”:意与血、血与气、气与力;“外六合”: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胯;“内外六合”:意觉(心)、听觉、视觉、嗅觉、尝觉、触觉相合。
又批六大开拳一套,以体会“六大开”六力合一“理论”,而且刀枪等器械也是如此原理。
拳械一理、拳枪一理,是八极门的创举。
第三段动作名称:8、揣裆;9、托枪式;10、挖眉;11、跳山;12、跪膝;13、拥肘。
此段复作“两仪顶肘”,又有新的“两仪”造型变化,“揣裆、托枪、挖眉、跳山”而落地,“跪膝”起而转身“拥肘”。
八极小架
22.转身推掌挂塔
①右转体成左仆步,左手变拳回落于左侧腰际,右手掌收至胸前转体横扫,反转变拳拉至右侧腰际,拳心朝上;左手变掌向前平推出,变右弓步,目视左掌(图22-1)。
2.拉弓式
两手握拳,屈体下蹲;右脚向前迈一步,左脚前行成左虚步,全脚掌踏地;左臂不动,右手拉至腰际,拳眼均朝上,目视前方(图2)。
3.定阳针
左脚前移屈蹲,右脚跟提成丁步(图3-1),迈右脚震脚踏地,双足前滑成马步;左手抽拉至左侧腰际,右手平击出,拳眼均朝上,目视右手(图3-2)。
20.绕步穿袖
落右脚,右摆头,走外弧线,跟提四步;提左脚。右转体,左手掌于右手臂上侧向上穿出,掌心朝后,右掌落于右侧腰际,掌心朝上;右转身摆头,目视右侧(图20)。
21.通背式
①前落左脚成右仆步,右手变拳置于右侧腰际,右手立掌置于胸前,目视左侧(图21-1)。
②左转体,左掌由右脚上侧平扫至左侧变勾,右手前拥推出成左弓步,目视左后侧(图21-2)。
要点:拉弓、定阳针两个动作,意如拉弓射箭,拉弓时应突出一个含劲,定阳针要突出迅捷,体现八极拳瞬间发力的特征,要力透八方极远。右足的运动形式成拖泥步,落点时跺、碾、闯三劲并发。
4.两仪式
右小臂收回,拳心朝上,落于右肩窝上侧,左手屈提至乳下侧,拳心朝下,目视右侧(图4)。
要点:两仪式是八极拳小架代表动作之一,过去人们说的八极拳门的蹲架子(桩功),主要指这个动作。拳诀曰:“头顶蓝天,脚踏清泉,怀抱婴儿,两肘靠山”,就是对这个动作的典型论述。头顶脚实,十趾抓地,是为了将身体纵向拉直,不偏不倚;怀抱婴儿肘靠山是为了内空外实不丢不顶。两手形成托天盖地之势,意与阴阳相合。练习此动作时,必须认真揣摩,方能得其真谛。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
霍氏八极的八大功一个拳种的功法,均包括内功和外功,发力练习也可以称为功法。
而本节所讲的主要是操身功法。
何为操身?操身在就是徒手或利用器械,采用专门的方法对自身的专项能力进行超出先天所具备条件而进行的加强性练习。
这些练习有的是各个门派都必须练习的,如发力、抗击能力等;有的是特点突出拳种为了使自己的技术更有杀伤力而练习的专项功法,比如鹰爪门的指力、南拳的桥手等等。
这个专门功法必须与某个拳种的技术特点相对应,换一句话说就是“没有这个专项训练,这个拳种的某些技术就不能够实用或者说用了但效果不好”。
八极拳的特点,决定了桩功的重要、贴身靠撞能力的重要、双臂缠带能力的重要和沾衣发力能力的重要,因此,八极门的许多功法都是为了加强这一能力而设计和训练。
霍氏八极拳的主要操身功法可以概括为八个字:弓(弹力弓)、把(竹把子)、球(黄泥球)、板(木掌板),桩(活树桩)、包(布砂包)、衣(铁坎肩)、气(气口)。
一弓。
弓,顾名思义就是象发射箭的弓一样,是练习外撑功夫的,可以增加进攻时的突破能力和沾衣发力的穿透能力。
弓有两种练法:一是练上肢,二是练整体。
就练习上肢的功夫而言,弓的最现代的替代品就是拉力器。
它的制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是个弓就行。
但拉力器比弓差的地方是:拉力器只有前后的力,而没有折拉手腕的力。
如果弓是较长的,则对于手腕稳固性的练习是拉力器所不能代替的。
将弓套在身上,还能练一些撩击和劈砸的技术,这也是拉力器不能承担的。
弓的弹力要因人而异,因人的体力和功力而异,循序渐进。
弓的练法是:攻击之手抓弓背、另一手抓弓弦,两手同时发力到位并挺住。
手在抓时要先松擎,发力时再抓紧,这是原则(图223、224)。
练习时要左右互换,发力之手的方向也不应该固定在一个位置和方向上。
如果是练习肘的发力,弓的里侧则应该是凹形的,有利于肘的支撑。
就练习整体之功而言,弓就不单纯是弓,而是要借助桩。
具体方法是:将一圆木松埋于地下,圆木木身要包上比较厚实的棉絮(用布裹好)。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
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内功心法全文易筋经,是一本强身健体的武术经典,其中包含了古传内功易筋经十二势。
这十二势是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方法来锻炼身体的内在力量,从而达到练气、强体、健身的效果。
下面将为大家一一介绍易筋经内功心法的全文。
第一势:势必高勾引人势必高勾引人,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一式。
这一势通过高举双臂向上拉伸躯干,同时深吸一口气,将气息集中在腹部。
这个动作有助于打通气血循环,并增强背部和手臂的力量。
第二势:产长使大器产长使大器,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二式。
这一势需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弯腰向前伸展双臂,尽力触碰脚尖。
这个动作能够拉伸腰部和背部的肌肉,增强骨骼的灵活性,同时还能够调整呼吸,增加肺活量。
第三势:凡感窑洞乃通凡感窑洞乃通,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三式。
这一势需抱肘微曲,双腿膝稍屈,然后屈腰精通向前,同时深吸一口气,将臀部的力量集中,向下施力。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臀部和腿部的力量,提升下半身的灵活性。
第四势:番种今肅大难番种今肃大难,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四式。
这一势需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双臂向两侧分开,手心向上,同时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调整身体的平衡,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并提升专注力。
第五势:立世大势恒殊立世大势恒殊,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五式。
这一势需双脚并拢,身体挺直,然后双手置于胸前,十指互扣。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和背部的力量,改善体姿,增强气血循环。
第六势:罕慢一世根堅罕慢一世根堅,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六式。
这一势需双腿分开与肩同宽,然后屈膝下蹲,尽量使大腿和小腿呈90度的弯曲。
这个动作能够强化腿部肌肉,增加腿部的力量和耐力。
第七势:完如老實气元完如老實气元,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七式。
这一势需屈膝下蹲,一手放在胸前,一手置于腰间,同时眼睛注视前方。
这个动作能够增强腿部和腰部的力量,调整呼吸,平衡体内能量。
第八势:炯炯二目恒鑒炯炯二目恒鑒,是易筋经十二势中的第八式。
八极拳与养生
/s/blog_4fac3f970100ei43.html李会宁的博客八极拳与科学健身(2009-08-16 11:39:08)因为工作忙的原因,好长时间没有看望师父了,昨天晚上忙里偷闲到八极武馆,跟师父一聊不知不觉就到了十二点。
师父让我针对当前人们的健康状况,将祖传《八极拳秘谱》中的健康养生部分整理归纳一下,写一本《八极拳与科学健身》的书,因为很多来武馆学拳的人都是亚健康状态,他们学拳的目的都是为了练好身体,祛除各种疾病。
我整理的养生秘籍谈到武术养生,通常情况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太极拳和气功,其功法理论早已为海内外所熟知。
可是说到八极拳与养生的话题,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只有八极门内部极少数人深谙养生健身长寿之道,并视此为毕生之追求目标。
俗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大凡八极高手,除了战场上阵亡或是被仇家陷害外,均享高寿。
著名拳家如丁发祥、张四成、吴钟、赵荣林、郝鸿昌、何福生、张文广等皆在九十岁以上,黄四海八十五岁,马凤图八十五岁,强瑞清八十六岁,霍庆云八十二岁,丁玉林八十二岁,韩洁泉八十六岁,刘云樵八十二岁,李赞臣八十四岁,王化舜七十九岁,张克明七十六岁,马贤达七十七岁(仍健在),李书文七十二岁,王中泉七十三岁,李贵章七十三岁,李良臣七十二岁,王锡庆七十三岁,李元智七十岁,民间长寿的八极拳师则更多。
因为八极拳曾作为原南京中央国术馆的必修高级科目,所有的在馆学员几乎全部会练八极拳,高寿多的也是不胜枚举(可以翻阅《中国武术人名大辞典》和《中央国术馆史》)。
那么,修炼八极拳使人长寿是否存在科学的依据呢?它的健身原理又是什么呢?下面笔者就从养生的基本知识谈起。
所谓养生,又叫养生保健、健身、长寿之法、健康之道,就是根据生命活动发展的规律,采取保护生命、保养身体、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的方法、手段而进行的自我保健方法。
"养"是手段、过程,"生"是目的、结果。
易筋经原文
易筋经原文导言易筋经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它是一本具有深厚哲学思想的武术典籍。
易筋经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战技巧,为后世武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
本文将为您带来《易筋经》的原文,通过Markdown文本格式展示,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经典之作。
易筋经原文易筋经十二篇易筋第一易筋经云:“人能练成一招之力,能得虎狼之灵。
”乃是言破身土,才能脱胎换骨,万物回春。
习武者应先明白此理。
易筋第二易筋经云:“人若转关节气脉,祛煞强身。
”此言之意即是通过练习气功,驱散体内煞气,增强身体素质。
诸位习武者务必勤于练习。
易筋第三易筋经云:“练功不只练筋骨,还需修炼心境。
”提醒习武者,培养健康的心态同样重要,只有身心合一,才能练出异于常人的武技。
易筋第四易筋经云:“诸般攻击技巧,皆需经过反复练习与打磨,方能使得出奇制胜。
”无论是何种技巧,只有通过刻苦训练,才能将其发挥到极致。
易筋第五易筋经云:“习武需遵循招式的本质,以有即无,以无即有。
”强调习武要灵活运用招式,准确把握时机,相机而动,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易筋第六易筋经云:“气机运转,心中无物。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调和体内气机的流动,使身心合一,达到无我境界。
易筋第七易筋经云:“习武者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只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才能在习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达到无上之境。
易筋第八易筋经云:“待练习返璞归真,达到天人合一。
”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脱胎换骨,达到身心合一的境地。
易筋第九易筋经云:“花开见花,花落见花。
”意思是说,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领悟武学的奥秘,达到无招无敌的境地。
易筋第十易筋经云:“习武需修心,修心需习武。
”习武者要修身养性,修炼内外兼修,方能在武学上达到精深境界。
易筋第十一易筋经云:“天地人齐,万物无敌。
”天地之道融于武术,武者则能掌控一切,自成无敌。
易筋第十二易节经云:“质朴无机,乃是练武者的天赋。
”自然朴素无华的内心,才能使一位武者真正体悟武学的真谛,达到极高的境界。
八极拳小架(全)
八极拳小架(全)八极拳小架是八极拳系中的一套主要套路,它短小精悍、刚劲有力、暴烈突然、技击实用,深受拳家之喜爱。
一、八极拳小架歌诀(拳谱)八极小架属真传,此技上身敌难犯;抱年请示礼当先,马步侧打顺步赶;怀抱婴儿两仪式,金龙合口两拳剪;朝阳金拳猛力打,虚步探掌横向砍;马步栽拳裆前护,转身翻砸试金拳;马步侧打搓脚上,怀抱婴儿肘外翻;霸王托天掌向上,双龙出洞撞胸前;双虎挡道裆前护,弓步冲拳似闪电;虚步上勾击下巴,马步侧推三掌连;跪步推掌探爪式,弓步勾拳托打拳;马步撑掌一条鞭,跪步架打击裆前;金丝大缠索臂上,马步切掌击肋间;撩掌小缠切折腕,弓步冲拳似闪电;马步侧推力达掌,金丝大缠臂绕翻;弓步冲拳转身打,马步侧推妙无边;搂手推掌防打摔,桂踏推掌立跌翻;马步顶肘胸膛击,收势还原庭中站。
二、八极拳小架套路图解1.起势(1)预备势两脚并拢,脚尖均向前,两腿并立,身体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指均向下。
目视前方。
(图1)(2)并步平举接上式,两手握拳,两臂伸直向前、向上直臂平举,拳面向前,拳心相对,两拳间距与肩同宽。
目视前方。
(图2)(3)双臂上举接上式,动作不停两臂伸直继续向上举于头上方,拳面向上,拳心相对。
目视前方。
(图3)(4)两臂后屈接上式,动作不停,两臂继续向后、向下屈臂,两拳成掌,搭于两后肩上,拇指侧向上,掌心均向外,掌指均向后。
目视前方。
(图4)(5)两臂外分接上式,动作不停,两掌向前抽于两腋前时,两掌外分成侧平举状,两掌成掌指均向外,掌心均向后。
目视前方。
(图5)(6)抱拳之礼接上式,动作不停,右掌成拳,两臂同时屈臂里收于胸前,再由胸前向前直臂推出,右拳拳眼向下,拳面向左;左掌立掌抚于右拳面上,成抱拳礼状。
目视前方。
(图6)要领:动作要协调、连贯、圆活。
2.马步侧打(1)上步收拳左脚前上一步,右脚跟进于左脚内侧,前脚掌着地,同时右拳屈臂收抱于右腰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
目视前方。
(图7)(2)马步侧冲右脚前上一步,上体左转,成为马步;同时左手成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向上,拳眼向外;右拳从腰间向右侧直臂冲出,拳眼向上,拳面向右,高与肩平。
八极拳小架讲解
八极拳小架讲解八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著名的拳术之一,被视为中国武术中的“拳王”。
它源于明朝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发展到清朝时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理论体系,具有内家功夫的特点。
八极拳分为大架和小架两种,小架比大架更加灵活,适合炫酷的表演和实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讲解八极拳小架的基本步法和招式。
基本步法1. 七星步七星步是八极拳小架中的基本步法之一,是表现八极拳特有的旋转、转移、蓄势等功法的步伐。
它要求身体要有极强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具体操作如下:从马步开始,先将左脚顺时针旋转90度,然后向前迈一步,左脚脚跟着地,脚尖微抬;接着左膝弯曲,将左肩向右转,然后将右脚迈出,右脚脚尖着地,双手向下护胸,形成一个立正的姿势。
在这个动作中,需要维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同时注意脚跟和膝盖的灵活性。
2. 独立步独立步是八极拳小架中的又一基本步法。
它可以锻炼跨步和腰部的协调性,有助于运用内力。
具体操作如下:3. 转身步转身步是八极拳小架中用于快速转移身位的基本步法。
具体操作如下:从马步开始,将身体持续向左侧转移,同时左脚向左移动,重心放到左脚上。
然后,将右脚迈出,脚尖着地,同时将身体向右侧转移,整个身体的方向也向右转变。
基本招式1. 单鞭从右独立步开始,双手向前伸直,并将重心放到右脚上。
然后,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同时左手慢慢向下转移,右手向后伸直,以右手作为顶点,左手作为尺。
在这个动作中,身体要向前倾斜,丹田要收缩,脊柱要舒展。
2. 大红大红是八极拳小架中的一种进攻技术,可以用来攻击对方的头部、面部等要害部位。
具体操作如下:从右独立步开始,右手向后挥动,同时左脚迈出一步,左膝向前弯曲。
接下来,右脚向右侧迈出,脚尖着地,同时左手从后向前挥动,狠狠地击向对方的头部。
3. 翻手以上介绍的,仅是八极拳小架中的基本步法和招式,想要学好八极拳小架,还需要多看视频,多做练习。
体验八极小架的内涵
天下功夫精论52一、学小架八极拳是一种刚强而带十字劲的拳法。
前辈云:练拳容易得劲难,最难的是出味儿。
要想练出八极拳的味道(或叫风格),就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
第一步,要掌握八极拳的基本手形和步形。
手形有三种,即拳、掌、勾。
步形除马步、弓步、虚步、仆步、歇步五大步形外,还有并(齐)步、坐步、跪步、提步、丁字步、四六步(半马步)、麒麟步(骑龙步)等八极拳特色步形。
第二步,要学习八极小架动作的运动轨迹,先人称之“画道”。
“道”既是动作也是招法,套路是招法的组合,只有动作准确才能为以后的拆招做准备。
第三步,要弄清楚小架在运动中的手法、步法、腿法。
手法可以用吴秀峰先生总结的八种农具的名称来概括,即锤、瓦、斧、杆、刺、叉、锛、镰。
步法有闯碾步、拖拉步、盘提步、跟提步等。
腿法有搓提、弹腿、侧蹬、三挣提、扁踹等。
第四步,要明白六种力,即顶、抱、掸、提、挎、缠。
力向外为顶,向内为抱,向上为提,抽击为掸,外横为挎,内横为缠。
在练习和实用时,六种力中的二三种力常配合使用。
明白了六种力,练习发力时就能知其所以然。
二、蹲小架传统八极小架的练法采用“一步一桩”的形式进行,或称为“蹲小架”“耗架子”,内养精气血,外壮筋骨皮。
霍文学先生说:蹲小架通常有两种练法,一种是动作缓慢,不放劲,力求姿势准确,以中平或低架为主。
老师纠正动作时,要求气沉丹田,沉肩垂肘。
另一种是要求动作沉稳、迅速、敏捷,而且要放劲,达到力与气合,动作有力,干净利落。
老师纠正动作时,同时要对每个动作的间隔时间进行掌握。
此种练法要求学生动作准确、精神集中,可以单练也可集体练习。
蹲小架入门之后多采用第二种方法,既要明白动作要领,又要掌握发力技巧,达到气与力合。
八极拳讲究六合,其中气与力合是很关键的。
两种练法都要求定式,定式就是桩功。
它能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因此定式时的姿势一定要准确。
定式的要领有“正、松、撑、裹、送”五字诀,现分述如下。
“正”主要指身正,即头乃至整个脊椎中正,老人们讲“低头猫腰,学艺不高”就是这个道理;“松”是各个门派都要求的,松而不懈是指既要放松又要维持姿势的架构,完全不着力就是懈;“撑”和“裹”是一对矛盾,在松的前提下,意念中头、肩、肘、手、腰、膝、胯、脚各部位力向外指,又向里裹,撑裹的力量相等,但不能真用力;“送”是指每个动作都要送肩,由肩把臂推出去,如“献胯”这一动作,就是扭腰送左肩,左手臂尽量往前伸。
八极小架与易筋经
八极小架与易筋经八极小架和易筋经,作为武术中的两种经典养生功法,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价值。
它们在帮助身体强健、提升气质、塑造精神层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特点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对八极小架和易筋经进行探讨。
一、历史八极小架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武术,被誉为“北方太极”。
它起初是作为一种太极拳变体而发展起来的,通过练习模拟动物的动作,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极小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一门独立的武术功法。
易筋经则是源于古代佛教寺庙的修行经验,是一种通过舒缓和有针对性的智能运动来调整内脏和肌肉的锻炼方法。
易筋经不仅强调了身体锻炼,更注重了内心的冥想和呼吸调控,通过此种方式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进一步提升身体健康和精神层面。
二、特点八极小架注重身体的动态平衡和柔韧性,通过特定的动作和呼吸配合,可以让练习者的身体更加灵活,获得更好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
它还融入了一些拳法的技巧,如踢腿、打拳等,使整个练习过程更加多样化。
易筋经则更注重肌肉的放松和舒展。
通过深度舒缓的伸展动作,能够有效缓解身体的僵硬和酸痛,改善关节灵活性和身体的柔韧性。
同时,易筋经还包含许多内科的特定动作,可以促进内脏器官的运行和血液循环,有效提升身体机能。
三、实践效果八极小架的练习对于改善人们的身体素质有着明显的效果。
它可以调整身体的姿势,改善身体曲线和姿态,使得身体看起来更加匀称、优雅。
此外,八极小架还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的代谢和免疫系统,让人更加健康和自信。
与八极小架相比,易筋经更注重内心的修炼和调养。
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的练习,可以平静思绪,增加专注力,缓解压力和焦虑。
易筋经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注意力和增加心理韧性也有很好的效果。
它对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的现代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综上所述,八极小架和易筋经作为养生功法在传统武术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们通过身体的锻炼和内心的修炼,对于提升身体素质、改善健康状况和增强内心力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易筋经图解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易筋经图解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易筋经图解《易筋经》全名《达摩易筋经》,共十二式,故又称《达摩易筋经十二式》或《易筋经十二式》。
《易筋经十二式》是少林气功的组成部分之一,为李靖等根据《景德传灯录》脱胎取名,后世托名为达摩祖师所传,来源经不起推敲,但功法内容颇具价值,常练能疏通筋络、调理阴阳,振神健体、祛病延年。
现国家以将《易筋经十二式》为蓝本的《易筋经》编入四大健身气功教材。
1、韦驮献杵第一式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敛,心诚貌亦恭。
自然呼吸。
两足开立,成八字形,中距五寸;两腿伸直、挺膝;身胸挺直(头顶百会穴与裆下的长强穴成一条直线);两臂、掌自然下垂于体侧;两目平视,定心凝神;然后两手同时缓缓上抬,屈肘于胸前(膻中穴外)合掌。
定式后静立一分钟。
2、韦参献杵第二式接上式;自然呼吸,两掌从胸前向体侧平开,手心朝上,成双臂一字状;同时两足后跟翘起,脚尖着地,两目瞪睛平视;心平气合。
式定约静立半分钟(图2)。
3、韦参献杵第三式接上式;逆呼吸,两掌分别上抬,至双臂成U字状时,双肘微弯,掌心朝上,尽力上托;同时咬齿,舌抵上腭,气布胸际。
式定后约静止半分钟(图3)。
4、摘星换斗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单吸不呼法,两脚后跟落地,全脚掌着地。
左掌回收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扭项,目视右掌。
式定后要气布胸际,深长鼻吸自由鼻呼,约静立半分钟(图4)。
左式:左右手势互换,右掌下落于背后,掌心朝下,尽力下按,同时左掌自体后擎天而起,扭颈,目视左掌。
式定后用逆呼吸单吸不呼法,约静立半分钟(图4)。
5、倒拽九牛尾式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脚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掌从体后向体前变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于面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极拳是我国的著名拳种之一,目前海内外武林人士大都认为八极拳为只会练“硬”的外家拳。
可是八极门圈内人士却都是以“内外兼修”的方法获得超常的功力,并驰骋享誉于中外武坛。
据笔者所知,历代八极前辈所练的内功一般都从八极小架入手,通过练形、练精、练气、练神达到易筋、易骨、易脉、易髓的目的,这与众所周知的易筋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多年的研究和体悟,笔者认为“八极小架就是易筋经的变异”,二者在功理、功法和效果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下面笔者就运用一些论据论述这一观点,不确切之处还请各界方家批评指正!一、关于易筋经1、什么是易筋经首先,翻开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武术与养生》一书,书中讲道:“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导引强身法,练内名洗髓,练外名易筋。
《易筋经》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印度高僧所著。
但也有学者考证,《易筋经》为明朝天启年间紫凝道人搜集医、释、道流行的养生导引术及汉代东方朔的洗髓、伐毛健身法,并在宋代‘八段锦’的健身理论等基础上编辑而成的。
另外,清朝初期手抄本尚有海岱游人于大元中统元年(1260年)所作之序。
综合诸序,初步判断《易筋经》在宋元以前已广为流传于少林寺内众僧之中,罕有外传。
明清以来,其法才广为人知,日益流传,而且演变成了数个流派。
人们常把易筋经分为动式和静式(指坐式八段锦)。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辑并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中说:“易筋经原自我国古代导引术,历史悠久。
据考证导引是由原始社会的‘巫舞’发展而来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已为养生家所必习。
……在易筋经的流传中,少林寺僧侣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朝至隋唐以来,和尚们借此活动筋骨,习武健身。
……明代气功家梅颠道人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
因此,易筋经本为秦汉仙道的导引术,被少林寺僧改编于唐宋年间至明代开始流传于社会,应该没有疑义。
”在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易筋经最初是由古代道家(道士)所创,后流传于少林寺佛家弟子中,而非达摩所创;二是易筋经不但具有养生的价值,还有技击的价值。
2、易筋经的功理康戈武先生《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载:《易筋经》白天台紫凝道人创编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先后有多种版本出现,并逐步形成了了自己的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易筋经《总论》、《内壮论》、《内壮神勇》、《外壮神勇八段锦》、《十二式图》等。
易筋经从理论上总结提出了“内壮”和“外壮”相统一的观点,也就是内功和外功均衡修炼。
修炼的目的是“以血气之躯,易为金石之体”(《总论》)。
所谓金石之体,即“有形之身”、“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内壮外强、内坚外勇之体(《内壮论》)。
《易筋经》确立的这种强身与技击统一,而以强身为基础的锻炼观,正是武术气功的宗旨。
《易筋经》的修炼原则是“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
所谓“无形”指人体内在的“精气神”;所谓“有形”指人体外形的“筋骨皮”(见《膜论》)。
炼“有形”与炼“无形”相互辅佐,就是武林中常讲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易筋经》确立的这种内外兼修观,正是武术气功的锻炼原则。
《易筋经》将练功的全过程分为“内壮”和“外壮”两个锻炼阶段,并规定了先内后外的程序。
《易筋经?外壮神力八段锦》认为:“内壮即得骨力坚凝,然后可以引达于外。
盖以其内有根基,由中达外方为有本之学。
”“内壮”阶段又依次分为“凝固”、“充周”、“畅达”三个步骤。
所谓凝固,是通过守中锻炼,将全身内气凝聚腹内而不外溢。
所谓充周,指积气充满任、督二脉。
所谓畅达,是之内气能够随意畅行。
“外壮”阶段依次可分为外导、假力、实操三步。
所谓外导,是将内壮锻炼所获得内气引达于四肢。
所谓假力,指凭空作势,进行推、拉、举、按重物般的术式锻炼。
所谓实操,指借助绿豆袋、沙袋、热水、大树、巨石等磨练皮肤和增长实际攻击力。
此外,不论练内壮还是练外壮,都要遵循柔拍和捶打用力“初行功时,以轻为主”,“渐次加重”;对身体的刺激程度要由浅渐深,髓“渐次加力”而“震入于内”(《易筋经?行功轻重法?用功浅深法》)。
《易筋经》确立的这种内壮即熟,再练外壮,循序渐进的增大锻炼负荷的练功方法,正是武术气功普遍遵循的锻炼程序。
3、易筋经的练法江西省南昌中医学院李良根先生在《少林易筋经》中阐述了易筋经的锻炼要领:一是动作准确,势正招圆;二是呼吸自然,意念集中;三是动静结合,快慢转换;四是刚柔并用,虚实相兼。
行功时每一个姿势每一个小动作都不能有丝毫马虎,一定要圆活而不僵滞,同时动作要紧密配合呼吸,采用逆腹式呼吸法,气息长的人动作速度就慢一点,柔一点,气息短的人动作速度就快一点,刚一点,一呼一吸为一息,每个姿势都包含着若干个“息”的运行。
总的姿势动作要求以静为主,以动为辅,动作静方能意念做到集中,意念活动一般指的是“数息”,其法即默数鼻端之呼吸次数,初练时数三十息,逐渐增加,至百数为止。
“数息”时精神要专注,不可有丝毫的外驰,使内气随任督二脉流转至丹田凝聚而不散,并时时催动内力,使内劲保持不退,越练越坚。
康戈武先生也在《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中对清朝同治十三年刻本《易筋经》的练法作了介绍,在松静自然、敛神静心的基础上“平心静气,缓缓地呼吸二十一次,每呼气时,以意体会动作的气感和力感”。
二、关于八极小架1、对八极小架的思考1989年笔者在河北省廊坊市工业学院上学,得识罗瞳八极拳名家、原中央国术馆一等教官韩化臣的再传弟子苏亚军先生,当时我们是同学。
亚军那时十八九岁,虽然年轻,可他的八极功夫已经相当深厚了,因为他从七岁就跟随原中央国术馆教授班学员、黄埔军校教官赵荣林先生学习八极拳了。
说起学拳,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笔者从小喜欢书法,当时在全校组织的书法比赛中,笔者荣获特等奖。
而在同年元旦联欢晚会上,亚军出了一个节目,就是打了一套八极拳。
当时我们两人都成了全校的“名人”,相互敬佩。
于是就凑在一起商量换艺,笔者向亚军学习八极拳,亚军向笔者学习书法,学拳的时间定在晚上,学书法的时间定在中午,这样二人都学得很认真,教得也都很认真。
当然笔者先学的就是八极小架,亚军教拳很严(练习前还要练两趟弹腿),每天一个动作,如果这一动作做不好,就不允许学下一个动作,亚军说师父就是这样教他的。
这样一套只有二十几个动作的小架练下来整整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后来又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会了大架和对接。
现在回想起来,练的时候采取的是“一步一桩”的方法,站累了才能换下一式。
当时也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练,只是觉得腿上有劲了,饭量增加了,头脑清醒了。
1991年,笔者又在廊坊市万庄镇结识了王忠泉(与李书文是师兄弟)的再传弟子付广池先生。
付先生曾在部队担任过武术教官,当时他在我们学校附近开办了“飞龙武馆”,付先生请我为他的武馆书写了牌匾(现在仍悬挂着),他的弟子很多,有部队战士,有武警战士,有高校学生,还有各县的武术爱好者。
付先生教笔者八极拳也是从小架开始,并为笔者拆了拳,讲了用法,记得那时他对我讲,八极属于武当门的下三门,是典型的内家拳,当时我也没往心里去。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一直没有放弃练功。
后来又跟沙国政先生的弟子李云祥老师学习了杨式低架太极拳,就想,为什么太极拳就是一种编排套路,而八极拳却有小架和大架之分呢?而且,小架和大架的练法又截然不同,为什么大架不“蹲”不“耗”呢?八极门都知道,吴钟时代八极拳只有小架、大架和对接,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呢?这几个问题长期困扰着我,直到2000年笔者拜霍文学先生为师,得先生教诲,才了解了八极拳的理论知识,霍老师有一套内功易筋经套路。
这才对八极小架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认识,才知道每一个武术门派都将桩功视为培元养气、炼神求劲的的法宝,谁得到了真传都不会轻易传人。
随着武术理论知识面的进一步拓宽,笔者发现在传统的武术套路中,没有一种象八极小架这样练,很是独特,在霍老师传授数息、运气之法后,才真正领悟了八极小架的内涵,将其与易筋经联系起来。
2、八极小架的功理内涵据清末民初的《罗疃八极拳谱》云:八极小架乃八极拳之精华也,定势极为重要,乃八极拳之基本也。
讲究内三合、外三合,要以意行气,以气促力,内外相合,身心相印,内外上下完整一气,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又似停。
练好小架是获得“将健身与技击融为一炉”的精妙真谛至关重要的途径。
讲究阴阳顿挫,气力贯通,内以练气,可独善其身;外以练硬而壮筋骨。
“神枪”李书文在讲八极小架时明确指出:“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也,初学者务从小架开始,然后再练八极拳。
小架练习要发六合劲,要以意领气,以气引力,气力相辅,一极动百极相应。
”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武术院副院长王世泉先生在《八极拳珍传》一书中讲:“八极拳属内家拳法之一,须内外兼修,凡行内功,多借外辅,由内达外,内壮而外坚,故习练八极拳者,必先懂得意、气、力的结合,要以意领气,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全身上下,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动中犹静,静中犹动”。
安徽省蚌埠市八极拳研究会的马琳璋先生讲:“八极小架是八极拳的基础拳,又是八极拳的桩功,历来被八极门前辈视为蹲功、练拳、搏击的重要训练手段,是练习八极拳武功必不可少的课程。
”3、八极小架的练法由上可知,八极门人都把八极小架作为本门的筑基功夫,极其重视。
传统八极小架的练法采用”一步一桩”的形式进行,或称为“蹲小架”、“耗架子”,内养精气血,外壮筋骨皮。
另外,笔者恩师霍文学先生在《霍氏八极拳谱?调养功》中说:“八极拳属内外兼修,意形具备,既可强身健体,又有很强的技击性。
习练八极技艺要内外坚实,心神震定,通过正确的姿势,使外形运动、呼吸、意识恰当地结合起来,以便于疏通经络,促进真气的运行,加强调息的效果,以后天之气换得先天之气,达到凝神固精、调血理气、坚实内外的作用,从而增强拳术的习练效果。
具体到调养功,则有丹田功法和数息功法。
丹田功法是运用意念将气引导到丹田处,口里默念穴位,这样气血的流动随着意念沿任督两脉循行到丹田部位,每循行一圈为一次”。
数息功法是站好桩后,以鼻作为出入之门,先使脉气沉静,气息直达小腹丹田处,由一数至五数或由一数至十数,可根据自己实际而定其数,但不宜太多,通过数息,达到丹田自身开合,调养身心的目的”。
中国武术学会委员、广州暨南大学教授马明达先生在《武学探真》中阐述了八极拳小架的传统练法:“……更重要的是,八极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架子是泛言一切架势,具体来讲就是指八极小架。
小架动作不多,但结构极其严谨,练的时候要求必须做到沉着稳健,不急不躁,一手一势交待得清清楚楚,需要含着力量耐着性子慢慢‘拉’,把力量运足了,式子做周正了,气调顺畅了,从头到尾,气完力足,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练,一种身心两益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