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勘误表
精品67.建筑规范大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正6行
;
。
224
图G.0.1(d)
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
倒10行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点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节点处相同
167
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
设防烈度由本表
168
正8行
γRE
γRE
169
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
与标准值
188
正11、12、14、20行外侧柱、Fra bibliotek上部柱外侧
193
正11行
1/16;当
1/16,当
194
倒10行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的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5行
对暗柱,分别···;对端柱
对暗柱、端柱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页
行
误
正
49
倒8行公式(7.3.2-1)
57
正4行
2r2
2r1
85
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到阴影边实线
138
倒2行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14行、19行
h
h0
143
倒12行
149
倒4行
0.8
0.08
156
倒3行
或斜向吊筋
或斜向吊筋(图10.7.12)
《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
▼拆除构件法:按一定规则拆除主要受力构件,验算
结构体系中的剩余部分的承载能力。
21
结构抗倒塌设计
◆结构防连续倒塌验算应考虑倒塌冲击引起的动 力系数,并根据倒塌的具体情况确定荷载效应。 材料强度可取标准值或平均值,并应考虑动力 作用下材料强化。
对下列情况的既有结构应进行相应的设计 延长使用年限; 加固、改造,消除安全隐患; 改变用途或使用环境; 改建、扩建; 受损后的修复。
24
既有结构再设计
◆既有结构的设计原则
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进行检测和可靠性评估,确定 相应的设计参数; 应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结构继续使用的年限。 承载能力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宜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 必要时可对使用功能作相应的调整。
第三类:“层增大系数法”或“整体增大系数法”。
第一类方法:较全面合理;第二、三类方法:基本等效
4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
▼问题:按“层增大系数法”或“整体增大系数法”计算后, 是否需考虑 效应?(一些软件二者均考虑) P
现行方法: l0 法仅适用于有侧移框架结构,其他结构中的柱 如何考虑?
16
表7.1.2-1 构件受力特征系数
cr
类 型
钢筋混凝土构件 1.9 (2.1) 2.4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1.5 — 受弯、偏心受压 偏心受拉
轴心受拉
2.7
2.2
注:将系数 cr 由原来的2.1降低到1.9; 将标准组合改为准永久组合。 裂缝宽度约减小30%,可适应高强钢筋的应用。
17
▼解决方法:两种二阶效应分开考虑
新混规勘误表
更正
备注
应为 “TcN=1/2*TcrN” 应为“Astl ” 应标注在括号外 应为 Mk 改为“钢筋端弯钩”更合适 应为“,与原规范相同。” 应为“其中 Vu0” 应为“M-0.4Nz=0” 应为“代换了 HPB235 ” 应为“混凝土项乘以 0.6” 应为“跨高比”
缺了数字 1/2 应为受扭纵筋面积 公式错误 这样才与正文相同
错误 由下第 10 行中的“取用;” 由上第 12 行公式中前两项“TcN=TcrN ” 由下第 4 行公式根号中“As1” 由下第 11 行公式中 Wt 的位置 由上第 8、9 行中的 Ms 由上第 15 行中的“筋端弯钩” 由上第 2 行中的“。与原规范相同。” 由上第 11 行中的“其 Vu0” 由上第 14 行中的公式“M-0.4Hz=0” 由下第 8 行中的“代换的 HPB235” 由上第 7 行中的“混凝土项和轴力项乘以 0.6” 由上第 2 行、第 3 行中的“高跨比” 应为“取用”
前面的句号应为逗号
公式中符号错误
轴力项从数值上看是乘以 0.8
北京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
内部学习资料
序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位置 第 314 页 第 317 页 第 317 页 第 318 页 第 333 页 第 340 页 第 348 页 第 361 页 第 361 页 第 362 页 第 385 页 第 409 页北Biblioteka 迈达斯技术有限公司内部学习资料
新混规(GB 50010-2010)勘误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位置 第 58 页 第 99 页 第 112 页 第 121 页 第 162 页 第 168 页 第 215 页 第 215 页 第 215 页 第 215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7 页 第 219 页 第 220 页 错误 图 6.3.8 中“αsAs+αpAp ” 表格 7.2.4 中第 5 项中的"rL/r" 续表 9.1.2 中的“悬臂长度 1200mm” 9.2.12 条中“未在压区锚固” 表 11.1.3 的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界中"<24" 公式 11.3.4 中等号“=” 公式 C.3.1-2、C.3.1-3、C.3.1-5 中下角标为“a” 公式 C.3.1-3 中"Sa < S < Sr" 公式 C.3.1-4 中"τ = ft,r " 由下第 3 行公式中“lu ” C.4.2 公式中 L3 公式的第一项中的“ft,r ” C.4.2 公式中 L4 公式中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母 表 C.4.2-1 上的第 2 行“由公式(C.2.5-7)确定” 表 C.4.2-1 的标题中“抗拉强度” 表 C.4.2-1 中的“f3/fc,r” 表 C.4.2-2 的标题中“抗拉强度” 图 C.4.3-1 的竖轴名称“σ1/fc,r” 图 C.4.3-2 的竖轴名称“σ1/fc,r” 更正 应为“σsAs+σpAp” 应为 “r1/r” 应为“悬臂长度不大于 1200mm” 应为“未在受压区锚固” 应为 “≤24” 应为小于等于“<=” 应为下角标“u” 应为“Su < S <= Sr” 应为“τ = τr ” 应为“τu ” 应为“fc,r ” 符号应对调 应为“由公式(C.2.6-7)确定” 应为“抗拉、抗压强度” 应为“f1/fc,r” 应为“抗压强度” 应为“f1/fc,r” 应为“f1/fc,r”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需要进一步确认 缺了等号,下角标也错 右侧符号错误 符号错误 符号 t 应为 c 原文为 alpha 原文为小写的 L,应为阿拉伯数字 1 该勘误不确定,需要进一步确认。 旧规范原文正确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高度分界中缺少了等于 24m 的情况 备注
2010砼规勘误表
Mk
38 361 第 4 段中: M − 0.4Hz = 0
M − 0.4Nz = 0
39
362
9.7.6 条文说明第 2 行中:代换的 HPB235 钢筋
代换了 HPB235 钢筋
40
385
11.4.7 条文说明中第 4 行:混凝土项 和轴压力项乘以 0.6
混凝土项乘以 0.6
41
409
附录 G 第 1 段第 1 行、第 2 行中:高 跨高比 跨比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勘误表
序 页码
原文错误
号
1
前言 第二段第 1 行第六行:符号基本设计 符号、基本设计规定 4 规定
目次
2
倒数 11 行:Nodes
11
3 12 表 3.4.5 注 3 二 a 级
二a类
正确内容 Joints
4
26
表
4.2.6-2
注
1:
ρf sv
ρ pf
b
b + 5hf′
考
虑
虑
6
46
公式
6.2.17-5:
f
′
yp
f
′
py
7 51 倒 12 行:矩设计值为按
弯矩设计值,为按
8
58 图 6.3.8 中: αs As + αp Ap
σ s As + σ p Ap
备注 全表 5.2.4 见附件一 原文为 alpha
9 99 表 7.2.4 第 5 项中: rl / r
f2 / ft,r
27 217 表 C.4.2-1 中: f1 ft,r
28 217 表 C.4.2-2 表名中:抗拉强度 29 217 表 C.4.2-2 表中:所有数据前“-”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1引用标准名录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总则21.0.1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1.0.3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原则制定。
本规范是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素混凝土结构plain concrete structure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引用标准名录1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8 《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 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2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了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2 规范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1 总则31.0.1 为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保证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1.0.3 本规范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及《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的原则制定。
本规范是对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4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混凝土结构concrete structure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
2.1.2 素混凝土结构plain concrete structure无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的混凝土结构。
A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学习版)
25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基本思想
构件与连接的最低强度
结构在初始局部破坏后为达到新的稳定平衡而发生内力重分 布, 可能导致框架梁的弯矩反向, 甚至在极限状态下形成悬链线效 应。 这种内力需求在通常的结构设计当中是不予考虑的, 而一旦 出现这种内力需求, 构件或连接往往因为强度过低而发生破坏, 从 而导致连续性破坏的扩展甚至倒塌。 为此, 有必要保证构件和连接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最低强度, 使得结构各部分能在极限状态下“抱成一团”。
24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基本思想
★提高结构抵抗连续性倒塌的能力应着眼于结构的整体性能或 者说鲁棒性, 即最低强度、冗余特性和延性等能力特征, 一般
可通过拉结力设计、备用荷载路径分析及良好的构造要求等方
法实现;
★不同结构体系的整体抵抗连续性倒塌能力各异, 应分别考察各 类结构体系发生连续性倒塌的机理和能力特征。 [鲁棒性( Robustness) 是系统控制理论中的重要术语, 指系统抵抗外部环境
11
3.1.5 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准《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 的规定。 混凝土结构中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宜与整个结构的 安全等级相同。对其中部分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可根据其重 要程度适当调整。对于结构中重要构件和关键传力部位,宜适
当提高其安全等级。
19
【说明】结构设计时通过设置结构缝将结构分割为若干相对独 立的单元。结构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构造缝、连 续倒塌的分割缝等。不同类型的结构缝是为消除下列不利因素 的影响: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引起的胀缩变形;基础不均匀 沉降;刚度及质量突变;局部应力集中;结构防震;防止连续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简介(2011
2006年世界 2006年世界 粗钢产量 12.442亿吨 12.442亿吨 2006年中国 2006年中国 粗钢产量突 破4亿吨 (4.2102亿吨 亿吨) (4.2102亿吨)
中国---中国---世界(除中国) 世界(除中国)
中国建筑钢结 构 及用钢消费现 状
中国钢材消费特点: 中国钢材消费特点:建筑用钢 比例高。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 比例高。2005年中国建筑用钢 消费1.73亿吨, 1.73亿吨 消费1.73亿吨,占钢材消费 50.5%。 50.5%。
中国建筑用钢中:城镇房屋用钢占建筑用钢76%。 中国建筑用钢中:城镇房屋用钢占建筑用钢76%。其中城镇 76% 住宅2005年消费6090万吨,占建筑用钢35% 2005年消费6090万吨 35%。 住宅2005年消费6090万吨,占建筑用钢35%。
建筑用钢 房屋建筑 农村房屋 城镇住宅
城镇非住宅 房屋
土木 工程
450 000
千吨
世界主要产钢国粗钢产量变化
6 德国 9 意大利 8 乌克兰 10 巴西 7 印度 5 韩国
1 中国 , 418 782
400 000
350 000
4 俄罗斯
300 000
3 美国 1 中国
250 000
2 日本
200 000
150 000
2 日本 , 116 219 3 美国 , 98 480
7. 8.
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方便钢筋密集构件 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方便钢筋密集构件 施工,并与国外规范一致); 施工,并与国外规范一致); 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P 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P -∆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 方法及增大系数的简化考虑方法;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 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腹筋作用项); (腹筋作用项); 补充了拉、弯、剪、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 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_宣讲教材
4/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1.2 修订原则
规范的修订总原则为“补充、完善、提高、不作大 的改动”。
按照上述原则,补充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与结构防 连续倒塌的原则等内容,将规范从以构件设计为主适当 扩展到整体结构的设计要求;贯彻落实 “四节一环 保”、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
16/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3)试设计总结
1. 修订规范与原规范比较,混凝土用量无明显变化,在钢筋等级 不变情况下,钢筋用量稍有波动,但基本持平。
2. 受弯构件(梁)因计算公式修改,裂缝宽度控制大幅度减少 (10~40%),受力纵筋用量明显减少,可达10%左右。
7.与国外规范一致,方便钢筋密集构件施工,提出了并筋(钢筋 束)的配筋方式、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8.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增大系 数的简化考虑方法;
9.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 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
10.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式,调整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 数,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板、梁、柱、墙的有关构造要求。 19.补充了双向受剪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抗震设计相关
规定。 20.调整了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增加了四级抗震等级
的轴压比要求。
11/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勘误表
目录中“交通工程”改为“交通安全设施”,页码需重排第4页第5章“5.4.1.1 井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时”,改为“5.4.1.1 井基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第7章第29页“7.2.1.2 水泥强度、物理性能和化学成份”应为“成分”表7.3.2,渗水系数中“ml”应为“mL”;厚度代表值“设计值的-5%”、“设计值的-8%”,合格值“设计值的-10%”、“设计值的-15%”;总段高程为“±15”、“±20”;中线偏位增加其他等级公路“30”;表注2中“极值”应为“合格值”第31页“7.3.3 外观鉴定”被误删了。
第32、33页表7.4.2、表7.5.2中“沥青总用量(kg/m2)”,施工规范为“沥青用量”;标准为“±0.5%”。
根据施工规范,表7.4.2、7.5.2纵段高程为“±20”,第41页表7.14.2直顺度为“10”第34页“7.6.1.1 土的性能”应为“土质”,7.8.1.1相同第41页表7.13.2固体体积率,底基层,高速、一级公路应为代表值“85”、极值“82”。
第139-140页开始第11章“交通安全设施”所有实测项目表中“检查方法和频率”栏内方法后的逗号改为冒号第142页表11.5.2 “核子密度仪现场检查”删掉“核子密度仪”第161页附录E.0.1中“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生28d”改为“在标准养生条件下养生至28d”,E.0.2中的“每喷射50-100”,改为“每喷射50~100”第176页 3.2.1中的“一方面与现行《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保持一致”,改为“一方面与新《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保持一致”第177页 3.2.3中的“《公路工程竣工验收》”改为“《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公式1中删除“施工”二字第180页 4.2.2 实测项目修订中第(5)项增加一句“根据新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调整”第188页7.3.2 实测项目第(1)项中的“JTG F30”,应为“JTG F40”,“任选两个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控制”改为“可选择1个或2个标准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5/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淘汰低强材料,采用高强高性能材料,提高资源的 利用效率;
保证建筑结构的防灾能力,适当提高安全储备; 扩展结构分析的内容; 加强构造与连接的措施,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固性; 完善了耐久性设计内容,适当提高结构设计耐久 性,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与国外规范一致,方便钢筋密集构件施工,提出了并筋(钢筋 束)的配筋方式、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计方法。
8.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增大系 数的简化考虑方法;
9.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 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
10.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计算公式,调整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箍筋抗力项的系 数,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一、修订概况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 修订的背景和原则
1.1. 修订过程
2007年2月成立修订组,2007年2月~2008年7月资料收集整理
19/342
Professor Tiecheng Wang and Guyi Kang
Tianjin University
1.6 审查意见
《规范》(送审稿)较全面反映了我国近年来混凝土 结构研究与应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在以下方面对 原规范做了重要的修订和改进: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勘误表
49
倒8行公式
(7.3.2-1)
1
A
^sso
A
^sso
57
正4行
2r2
2门
85
图7.7.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到阴影边实线
138
倒2行
应向上弯折
可向上弯折
142
14行、19行
h
h0
143
倒12行
fAshh
fy^h0
Sy
fAshh
h0
Sy
149
上一层剪力墙
196
正4-5行
对暗柱,分别•…;对端柱
对暗柱、端柱
196
正6行
。
224
图G.0.1(d)
下部第2条横线上的竖线 与竖线2未对齐
与竖线2对齐
333
倒10行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节点 处相同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层端 节点处相同
倒4行
0.8
0.08
156
倒3行
或斜向吊筋
或斜向吊筋(图10.7.12)
167
表11.1.4注1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
设防烈度由本表
168
正8行
丫RE
YRE
169
倒5行
与强度标准值
与标准值
188
正11、12、14、
20行
外侧柱、梁上部
柱外侧
193
正11行
1/16;当
1/16,当
194
倒10行
上一层的墙肢,剪力墙的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检测鉴定需要注意的问题
章节组成
1~3 总则;术语、符号;基本计算规定 总则;术语、符号; 4 材料 5 结构分析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7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 8 构造规定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一般规定,损失值计算,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一般规定,损失值计算, 构造规定) 构造规定) 11 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设计 附录A~K(10个 附录A~K(10个)
9
修订6 修订6:加强预应力设计
为加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将预应力单列章节集中表述。 为加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将预应力单列章节集中表述。 根据近年商品混凝土收缩、徐变增大的特点, 根据近年商品混凝土收缩、徐变增大的特点,调整收缩徐变的预应力损 失计算。 失计算。 增补无粘结预应力的内容。 增补无粘结预应力的内容。它与施加预应力的混凝土之间没有粘结力, 可以永久地相对滑动,预应力全部由两端的锚具传递。适用于跨度大于6 可以永久地相对滑动,预应力全部由两端的锚具传递。适用于跨度大于6 米的平板。单向板常用跨度为6 米,跨高比约为45。对跨度在7 12米, 米的平板。单向板常用跨度为6~9米,跨高比约为45。对跨度在7~12米, 活荷载在5KN/m↑2以下楼盖,可采用双向平板或带有宽扁梁的板双向平 活荷载在5KN/m↑2以下楼盖,可采用双向平板或带有宽扁梁的板双向平 板的垮高比约为40~45,带柱帽和托板的平板、密肋板或梁支承的双向 板的垮高比约为40~45,带柱帽和托板的平板、密肋板或梁支承的双向 板,适用于建造更大跨度或活荷载较大的楼盖。 完善预应力的配筋构造:锚固端局压-防裂; 完善预应力的配筋构造:锚固端局压-防裂;外漏金属件的耐久性防护要 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10 50010-
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学习版)
6
【说明】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以及二维、三维非杆系 混凝土结构构件,通常需要考虑非线性、弹塑性分析方法进行承 载力校核、验算。根据不同的设计状况(如持久、短暂、地震、 偶然等)和不同的性能设计目标,承载力极限状态往往会采用不 同的组合,但通常会采用基本组合、地震组合或偶然组合,因此 结构和构件的抗力计算也要相应采用不同的材料强度取值。例 如,对于荷载偶然组合的效应,材料强度通常取用平均值或实测 值; 对于预估的罕遇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材料强度可以根据抗震性 能设计目标取用标准值等。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就是要考察构件 的内力或应力是否超过材料的强度取值。
B.0.1 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及筒体结构 中,当采用增大系数法近似计算结构因侧移产生的二阶效应
(P 效应)时,应对未考虑 P 效应的一阶弹性分析所得的
柱、墙肢端弯矩和梁端弯矩以及层间位移分别按式(B.0.1-1)和 式(B.0.1-2)乘以增大系数 :
M Mns s Ms
有关构件的抗震承载力计算(验算),见本规范第11章的相关规定。
3
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6.1.2 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性分析方法得到 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根据主拉应力设计值的合力在配 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区域确定钢筋布 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当混凝土处于受压状态时,可 考虑受压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受压钢筋的配置应符合构造 要求。
s1
14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P -- 效应的增大系数法
规范0010-2010
2.结构设计极限状态分为两类——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1.3) a.承载力极限状态中,为结构安全计,增加了结构 防连续倒塌的内容。
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中为提高使用质量,增加了舒 适度的要求。
4. 结构上作用效应的原则(3.1.4)
(1)直接作用、地震作用、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构件 及预制构件,现浇构件均沿用原02规范的规定; (2)新规范增加了非荷载间接作用包括温度变化、混 凝土收缩、徐变、强迫位移、环境引起材料性能退化等 造成的影响。设计时应根据有关标准、工程特点及具体 情况分析作用效应,采用经验性的构造措施进行定性设 计; (3)对于爆炸、撞击、罕遇自然灾害等偶然作用及非 常特殊作用,应根据有关标准或由实际条件和要求确 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二、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规范给出22个专用术语。
(1)结构缝 structural joint 为实现结构功能而主动设置用以分割混凝土结构或构件的间隔。 (2)混凝土保护层 concrete cover 构件中钢筋外缘至构件表面的混凝土层,简称保护层。
2.2 符号
新规范基本上沿用 02 规范的符号,增加了以下符号: (1)δgt :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 土结构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 标准中 Agt 。用于控制受力钢筋的延性(极 限应变εsu )。 (2)Φ:钢筋直径符号(不表示钢筋牌号)。 (3)HRB500: 强度级别为 500N/mm2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 (4)HRB400E: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抗震热轧带肋钢筋。 (5)HRBF500: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 (6)RRB400: 强度级别为 400N/mm2的余热处理带肋钢筋。 (7) ηns 、 ηs :偏心受压构件的二阶效应,其效应的增大系数(偏心距、 弯矩等),对构件 ( p -δ������ ) 由“ηns ”表示;对结构 ( P -∆) 由“ηs ”表示。
A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2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拉结构件法 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
拉结设计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假定如下:
可考虑双向梁的拉结贡献,如对图E.2.2a的中柱拆除时,两 可考虑双向梁的拉结贡献,如对图E.2.2a的中柱拆除时,两 个方向的梁均可考虑拉结贡献;而对于图E.2.2b边柱拆除时, 个方向的梁均可考虑拉结贡献;而对于图E.2.2b边柱拆除时, 偏于安全只考虑纵向梁的拉结贡献;图E.2.2c角柱拆除时, 偏于安全只考虑纵向梁的拉结贡献;图E.2.2c角柱拆除时, 则偏于安全只考虑一根梁的拉结贡献 则偏于安全只考虑一根梁的拉结贡献。当竖向构件支撑的 只考虑一根梁的拉结贡献。当竖向构件支撑的 水平构件多于两个方向时,可偏于安全的仅考虑两个方向 水平构件多于两个方向时,可偏于安全的仅考虑两个方向 水平构件所提供的拉结强度。 水平构件所提供的拉结强度。 粱端的塑性铰应具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梁应具有足够的抗 剪承载力。
对可能出现的意外荷载和作用有所估计 居民楼:燃气爆炸可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居民楼:燃气爆炸可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化工厂:易燃易爆危险品、 化工厂:易燃易爆危险品、化工反应装置可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设置整体性加强构件或设结构缝 局部构件破坏后,控制由此引起的破坏范围。 局部构件破坏后,控制由此引起的破坏范围。可设置整体型加 强构件或设置结构缝,对整个结构进行分区。 强构件或设置结构缝,对整个结构进行分区。一旦发生局部构件 破坏,可将破坏控制在一个分区内,防止连续倒塌的蔓延。 破坏,可将破坏控制在一个分区内,防止连续倒塌的蔓延。整体 型加强构件是结构中的关键构件,其安全储备应高于一般构件。 型加强构件是结构中的关键构件,其安全储备应高于一般构件。 增加结构的冗余度, 增加结构的冗余度,使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备用荷载传递路径 采用合理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增加结构的冗余度, 采用合理的结构方案和结构布置,增加结构的冗余度,形成具 有多个和多向荷载传递路径传力的结构体系, 有多个和多向荷载传递路径传力的结构体系,可避免存在引发连 续性倒塌的薄弱部位。可通过拆除构件法判定结构是否具有备用 续性倒塌的薄弱部位。可通过拆除构件法判定结构是否具有备用 荷载传递路径
高规勘误表
1.本规程较原规程已适当提高安全度5~10%(其余新规范、新规程亦然)2.第3.2.3条中的D类地面粗糙度慎用!3.第3.2.7条中的相互干扰增大系数约为1.1~1.3。
4.根据第3.3.1条第2款规定,6度高层也要算地震作用。
5.第3.3.2条规定会使截面较原规程增加。
6.7度建筑要用100年,计算时大约可取7.5度。
7.第3.3.13条规定为剪重比的限值。
8.第3.3.16条(强制性条文)只是原则规定结构自重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应予折减,但具体数值在第3.3.17条并不强制。
对于剪力墙结构,开间、进深大时才折减,短肢墙也可折减。
9.根据第4.1.3条规定,单跨框架不允许做。
10.注意楼盖的重要性(各章均有体现)。
11.建设部部长令中已没有关于最大高宽比的超限审查。
12.第4.3.6条规定的楼板在任一方向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5m已近危险。
13.第4.4节中违反其中一条,即为不规则结构,要专家审查。
14.第4.4.2条规定主要是限制下部刚度比上部小。
15.第4.4.6条限制外挑主要是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实际上7度时竖向地震的影响已是比较大了。
16.第4.5.2条限制砼不高于C40,主要是考虑高于C40时易开裂。
17.第4.6.3条注意取层间最大位移,而不是质心位移。
18.第4.6.3条第2款规定1/500,主要是考虑下层位移引起的上层无害位移。
19.表4.8.2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
20.对特一级的要求大多在第4.9.2条规定了,另外在第11章中对特一级框支梁有规定,还有在第10.2.14条也有特一级的规定。
21.第5.1.4条中的薄壁杆系是指墙高/厚大于5。
22.第5.1.9条施工过程的模拟理论上应分析n个结构(从1层到n层),但现有计算软件值计算一个n层的结构,荷载分层添加。
23.第5.2.1条无地震作用时折减系数为1.0。
24.第5.2.4条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4。
25.第5.3.4条计算出不变形区域(刚域)可减小支座负弯矩。
2017装修施工技术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勘误表
2r2 横行只到点划线边 应向上弯折 h
Ash h0 Sy
0.8 或斜向吊筋
0.08 或斜向吊筋(图 10.7.12)
167 表 11.1.4 注 1 168 169 188 193 194 正8行 倒5行 正 11、 12、 14、 20 行 正 11 行 倒 10 行
பைடு நூலகம்
与竖线 2 对齐 顶层中间节点和中间 层端节点处相同
333
倒 10 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勘误表 页 49 57 85 138 142 143 149 156 行 倒 8 行公式 (7.3.2-1) 正4行 图 7.7.2 倒2行 14 行、19 行 倒 12 行 倒4行 倒3行
f yv
误
' Asso
正
Asso
2r1 应到阴影边实线 可向上弯折 h0
设防烈度直接由本表 γ RE 与强度标准值 外侧柱、梁上部 1/16;当 上一层的墙肢, 剪力墙 的 对暗柱,分别· · · ;对 端柱 ;
设防烈度由本表 γ
RE
与标准值 柱外侧 1/16,当 上一层剪力墙
196 196
正 4-5 行 正6行
对暗柱、端柱 。
224
图 G.0.1(d)
下部第 2 条横线上的竖 线与竖线 2 未对齐 锚固做法与顶层中间 节点处相同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修订内容介绍及学习
1.2 主要修订技术要点
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的设计原则; 2.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的规定; 3.修改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设计的有关规定; 4.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设计要求; 5.修订了环境等级划分,完善了耐久性设计;适当调整 了钢筋保护层厚度;
6.淘汰了235MPa级低强钢筋,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 7. 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等效直径的概念及设 计方法。 8.对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效应),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增 大系 数的简化考虑方法; 9.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 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要求; 10.统一了一般受弯构件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梁的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计算公式;
6、补充、完善构件斜截面受剪、冲切、拉弯剪扭复合受力等 的 承载力计算。 7、修改、完善正常使用状态验算,调整裂缝宽度及挠度计算, 增加舒适度要求。 8、改进钢筋保护层、锚固、连接、最小配筋率及各类构件连 接 构造措施的有关内容。 9、补充、完善并集中表达预应力构件设计的有关内容,包括 无 粘结预应力。 10、加强与抗震规范的协调,补充、完善结构抗震的有关内容。 11、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实现与相关标准及土木工程其它专业 规范的合理分工、协调。
8.对于荷载、内力不大,由最小配筋率确定截面配筋 的情况,采用更高强的500MPa钢筋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中高强的400MPa级钢筋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力钢 筋。 9.板柱结构在限制高度24m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措施 后,可以满足抗震的基本要求。在钢筋等级不变的 情况下用钢量增加10~15%,但采用高强钢筋后, 可以持平或减少。这种结构形式作为车库、商场、 仓储等结构有一定的优势。 10.综上所述,修订规范的工程适用性较好。在适当提 高安全储备、抗灾能力、耐久性能的情况下,通过 技术进步和采用高强材料等措施,有效地落实了节 材、减耗、环保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
表5.2.4:表中情况3
3
按翼缘高度 考虑
3
按翼缘高度 考虑
—
—
全表5.2.4见附件一
4
46
公式6.2.17-5中:
5
58
图6.3.8中:
6
99
表7.2.4项次5中:
下角标为阿拉伯数字1
7
116
第12行中:第8.3.3条的规定采取有效的锚固措施;
第8.3.3条的规定;
采取有效的锚固措施
8
162
表11.1.3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行中:<24
≤24
共有两处
9
168
公式(11.3.4)中: =
≤
等号改为小于等于号
10
181
第10行中:框支层
框支柱
11
186
第10行中:应接墙肢截面
应按墙肢截面
12
199
倒数第9行中:第11.4.17条
第11.4.16条
13
215
公式(C.3.1-2)中:
14
215
21
217
公式(C.4.2)对 的说明中:由公式(C.2.5-7)确定。
由公式(C.2.6-7)确定。
22
217
表C.4.2-1表名中:抗拉强度
抗拉、抗压强度
23
217
表C.4.2-1中:
24
217
表C.4.2-1中:
25
217
表C.4.2-2表名中: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
26
217
图C.4.2的坐标轴名称中,所有的绝对值符号取消。
公式(C.3.1-3):
15
215
公式(C.3.1-4)中:
16
215
公式(C3.1-5):
17
215
倒数第3行中:
18
216
倒数第6行中: ——混凝土多轴强度,
——混凝土多轴强度代表值,
19
217
公式(C.4.2) :
第一项分母角标用c
20
217
公式(C.4.2) :
第一项分母角标用c,第二项分母角标用t
27
217
表C.4.2-2中的所有数据前删除“-”
28
218
表C.4.2-3中的所有数据前加“-”
29
219
图C.4.3-1的纵轴名:
30
219
C.4.3第3款中:5倍
3倍
31
220
图C.4.3-2的纵轴名:
32
317
第12行公式中:
33
317
倒数第4行公式中:
应为受扭纵筋面积
34
318
6.4.14~6.4.16条文说明第2段公式中:
独立梁
肋形梁(板)
1
按计算跨度 考虑
2
按梁(肋)净距 考虑
—
3
按翼缘高度 考虑
—
—
应标注在括号外
35
333
公式(10)和第9行中:
36
361
第4段中:
符号错误
37
385
11.4.7条文说明中第4行:混凝土项和轴压力项乘以0.6,
混凝土项乘以0.6,
轴压力项从数值上是乘以0.8
38
409
附录G第1段第1行、第2行中:高跨比
跨高比
共有3处
附件一:
情况
T形、I形截面
倒L形截面
肋形梁(板)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勘误表
本规范第1次印刷后,读者陆续反馈了书中的问题,经与主编单位逐一核实,形成本勘误表,请购买第1次印刷的读者下载使用。所有勘误已在第2次印刷时更正,具体印次可在本书版权页查询。
序号
页码
原文错误
正确内容
备注
1
12
表3.4.5注3中:二a级
二a类
2
26
表4.2.6-2注1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