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司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相关控制研究
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及相关控制研究引言: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通过采取各种手段来调整报表中的收入、支出和其他项目,以达到其期望的盈余水平的行为。
这种行为既有可能会对公司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
本文将探讨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有效控制盈余管理所需的相关措施。
一、盈余管理对公司绩效的积极影响1. 稳定投资者预期: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实现稳定的盈余水平,从而增强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投资者通常看重公司的盈利能力,并将其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公司可以避免盈余的大幅波动,使投资者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公司未来的业绩。
2. 牵引业绩增长:盈余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公司业绩的增长。
通过合理的财务操作,公司可以通过将收入提前或者推迟到适当的时机,来实现盈余的增加。
这种操作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波动,从而增加公司的盈余水平,并为进一步扩大业务提供资金支持。
3. 税收规划:盈余管理可以帮助公司进行有效的税收规划,减少税务负担。
通过合理调整公司的盈余,可以降低公司应纳税额,提高税后利润。
这对于提升公司绩效以及增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盈余管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1. 信任危机:若公司过度进行盈余管理,甚至采取不当行为来操纵盈余数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信任危机。
当市场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时,投资者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信息产生质疑,降低公司的声誉和信用度。
2. 风险诱发: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风险产生重大影响。
当公司为了达到预期的盈余水平而进行操纵时,可能会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无法准确评估公司的风险水平。
这样的操作可能会使得公司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并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3. 资本市场反应:盈余管理的不当行为可能会被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所察觉,并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公司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从而影响公司的绩效和市场地位。
财务管理的盈余管理
财务管理的盈余管理盈余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负责管理企业在盈利后产生的结余资金。
它的目标是最大化资产者的财富,同时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获得盈利后,对剩余资金的管理。
它包括决定是否将盈余分配给股东或留存为公司自有资本,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金以创造更大的财务回报。
盈余管理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资本结构管理、股利政策制定、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等方面。
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可以平衡投资、分红和留存的需求,实现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二、盈余管理的重要性1. 最大化股东利益:盈余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为股东创造最大的财富。
通过合理的盈余分配政策和资本运用,企业可以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提高股东的满意度,进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2. 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平衡短期回报和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
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确保企业在满足当期经营需求的同时,为未来的扩张和发展留存足够的资金储备。
3. 提升财务稳定性:盈余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盈余分配策略,企业可以平衡资金来源和运用,减少财务风险和经营压力,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盈余管理的实施方法1. 资本结构管理:盈余管理的第一步是确定企业的资本结构,即确定资本的比例、种类和来源。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平衡利润分配和资本回报的关系。
2. 股利政策制定: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股利政策。
股利政策应该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发展需求,同时兼顾股东的期望和利益。
通过合理的股利政策,可以平衡分红与留存的需求,实现财务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3. 投资决策和资本预算:盈余管理涉及到投资决策和资金运用。
企业应该通过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来选择最具回报的投资项目,确保将盈余有效地投入到能够创造更大财务回报的领域。
4. 盈余留存和再投资:合理的盈余管理应该考虑将一部分盈余留存为企业自有资本,用于未来的发展和扩张。
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摘要】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对盈余数字做出调整以影响企业利润和经营绩效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金融领域中备受争议,因为它可能误导投资者、影响企业治理、并带来许多风险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行为对投资者和企业治理的影响,探讨了其常见手段及监管法律规范,并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趋势。
文章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企业透明度和诚信度,构建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商业环境。
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需谨慎行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确保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定义、意义、研究背景、投资者、企业治理、常见手段、监管、法律规范、风险、挑战、必要性、未来发展趋势、应对策略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定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指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数据进行操纵和调整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档案来实现,旨在使企业的盈余数据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的呈现。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通常包括正常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两种形式。
正常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基于合理的商业考虑对盈余数据进行调整,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而盈余操纵则是指企业出于追求短期利益或误导投资者等目的对盈余数据进行人为调整,以达到虚假或夸大企业盈余的目的。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合法的,但过度的盈余操纵可能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社会形象,甚至引发财务丑闻和法律诉讼。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应该谨慎合理,遵循法律法规,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
1.2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合理地管理其盈余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和竞争力。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财务报表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
盈余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吸引投资者和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融资便利性。
盈余管理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负,合法避税,提高企业的盈余能力和税收回报率。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核准资本、纳税、利润分配等方面的法定要求之外,通过利用某些减税或税收异议争端、高估或低估资产、利用资本金进行财务工程及其它手段等来控制企业的利润分配或减免相关的财务成本,从而达到盈利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方法。
企业盈余管理的原因:
1.战略考虑: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战略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企业利益。
2.纳税减免:企业通过合理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税负,提高纳税效益,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3.股东利益:企业盈余管理可以促进企业股东的利益最大化,从而提高企业的股价,吸引更多投资者。
4.提高经营效率: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提高经营效率,实现“以利益为导向”,从而增加盈利。
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1.加强内部管理:企业需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从而保证企业盈余管理不会影响信息披露和行为规范。
2.合规经营: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照规定进行企业监管和监督,保证企业利润的真实和合法性。
3.透明度管理:企业要加强对外信息的披露,使公司的财务状况对外界更为透明,从而使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更加信任企业的经营状况。
4.加强外部监管:企业需要加强外部监管,保证企业的盈余管理不会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从而保障社会公众的利益。
总之,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但企业必须合法合规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准确,提高企业的透明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盈利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
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前沿研究综述盈余管理是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有意地调整收益或费用来影响期末盈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管理层的目标、市场预期或其他激励、奖励机制。
本文将对盈余管理的原因、动机及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并着重介绍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一、盈余管理的原因1. 税务考虑: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减少税负,合法降低利润。
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机和数额,企业可以在特定时间段内实现纳税责任的最小化。
2. 资金约束:企业在面临资金短缺时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提高贷款融资的可能性。
通过调整账面利润、资产价值和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改善自身的信用状况,从而更容易获得外部融资。
3. 经营业绩操纵:盈余管理可能是管理层为了满足市场预期或提高公司股价而进行的行为。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包括延迟公布负面消息、提前确认收入或推迟确认费用等。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1. 管理层报酬:盈余管理可以使管理层的绩效看起来更好,进而实现薪酬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的最大化。
管理层通常与公司的财务指标和业绩绩效挂钩,因此他们有动机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这些指标。
2. 市场反应:盈余管理可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
管理层可能会利用盈余管理来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期,从而引起市场的反应,进而影响股票价格。
这种操纵行为可能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产生市场效应。
三、盈余管理的测度方法1. 离群值分析:通过分析公司盈余数据的离群值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离群值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公司有意地扭曲了财务报告的数据。
2. 偏度和峰度分析:通过计算盈余数据的偏度和峰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偏度和峰度的异常程度可能表明财务报告中存在不正常的调整。
3. 福利变化分析:通过分析企业主要利益相关方的福利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利益相关方在公司盈余变动时可能会出现不正常的变化。
四、前沿研究的进展与发展趋势1. 基于人工智能的盈余管理识别: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盈余管理识别提供了新的方法。
试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未来前景的最佳( 内幕 ) 信息 , 报告盈余能代表公司管理人员对持 续盈余能力 的最佳估计 , 市场将会意识 到这一点 , 股价也会很快对
这一内幕信息做 出反应 , 投资者也会对公司充满信心 。 第 四, 为了奖金而进行盈余管理 。 也有一些上市公 司的管理人 员 , 了实现其奖金 目标 , 为 而对净 利润进行盈余管理。 如果本期净 利润偏低 , 当期管理人员确实无法获得奖金 时, 管理人员就会有动 机进一步降低利润 , 而使 自己在未来 年度获得奖金的机会增加 。 从 希利 ( el,9 5 对盈余管 理的动机进行 了研 究 , H a 18) y 发现在进行盈 余管理前 , 管理人员拥有关于公司净利 润的内部信息, 而外部利益 集团 , 包括董事会本身可能都无法 准确 了解公司利润 , 以管理人 所 员就会乘机操纵净利润 ,以使其在公司薪酬合 同中规定 的奖金最
的 目标的手段。 从财务报告角度看 , 管理人员通过盈 余管理影响公 司股票价值 。 有些管理人员会适度利用盈余 管理 , 也有些管理人员 会滥用盈余 管理 , 不论 出于何种原 因, 管理人员很明显对净利润存
在浓厚兴趣。 于会计人员而言 , 对 了解 盈 余 管 理 是 很 重 要 的 , 为 因
需要来选择相应 的会计政策 , 进行会计处理 , 使得企业以合法手段 调节利润成 为可能, 并且它是在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
盈余管理是一种长期行为 , 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 内, 盈余管理 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盈余 ,但会影响实际盈余在不 同会计期
间 的 反 映和 分 布 。 关 联 方 的资 产 重 组交 易方 面 , 结 果 也 只 是 改 在 其
、
上 市公 司盈 余 管 理 内 涵
《公司盈余管理》课件
盈余管理是合法、合规的,旨在提供 更为准确、相关和可靠的财务信息, 帮助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 者做出更好的决策。
盈余管理的目的
01
02
03
满足市场预期
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来满足 投资者、分析师和市场的 预期,以维持或提升公司 的股价和声誉。
达到财务目标
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来达 到公司的财务目标,如提 高利润、降低亏损或平滑 收益等。
3
司法判例的积累
通过司法判例的积累,逐步明确盈余管理的法律 边界,为未来法律法规的完善提供参考。
THANKS
感谢观看
案例三:某创业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总结词
通过过度乐观估计收入、少计费用等手段,实现盈余管理。
详细描述
该创业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和获得融资,过度乐观估计收入和少计费用等手段,实现盈余管理。这种 行为虽然短期内提高了公司的估值和融资能力,但长期来看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稳定性造成了负 面影响。
06
公司盈余管理的未来展望
案例二:某跨国公司盈余管理案例
总结词
利用国际会计准则差异、转移定价等手段,实现盈余管理。
详细描述
该跨国公司利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和转移定价等手段,实现了盈余管理。通过在海外子公司和关联方之间进行 不公允的交易,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国家,从而达到降低税负和提升盈利的目的。但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税收法 规,也损害了公司的声誉和长期利益。
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退市,可能会 通过盈余管理来维持其上市资格。
契约动机
债务契约动机
在签订债务合同时,债权人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限制,公司 为了避免违约风险,可能会进行盈余管理。
管理层薪酬契约动机
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管理层可能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自己的薪 酬。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1. 导言企业盈余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财务手段,一直备受关注。
企业盈余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合理调整会计方法和做出一些决策,以达到管理者的特定目标。
然而,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却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问题。
本文将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进行探讨,并指出其中影响因素。
2. 利润与企业盈余管理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盈余管理往往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紧密相关。
企业希望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公司的利润水平,以满足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然而,企业盈余管理并非只有正面影响。
不当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信誉下降,股东利益受损,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权衡利润和风险之间的关系,确保合法性和合规性。
3. 股东利益与企业盈余管理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利益直接与企业盈余管理相关。
企业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估计、压缩费用等手段,改变股东权益的分配情况。
一方面,股东希望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手段增加股东权益,提高股票价格。
另一方面,股东也担心企业过度盈余管理导致财务报表失真,降低交易效率。
因此,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并确保信息透明和公正。
与股东的合理期望相一致的盈余管理,有助于增强股东信心,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企业形象与企业盈余管理企业形象是企业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来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从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利润分配、突出企业发展前景等方式,吸引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企业过度盈余管理可能导致企业形象受损,失去投资者信任。
所以企业应该遵守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原则,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只有通过合法和规范的盈余管理,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5. 监管环境与企业盈余管理监管环境在企业盈余管理中起到重要的约束作用。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一、引言盈余管理是指公司通过调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会计核算方法等手段来影响盈余水平,以达到管理者或股东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員工技湾剣通公司管理人员常常会利用盈余管理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认知,提升公司的股价,或者获得更多的股东收益。
盈余管理的滥用会对公司的财务健康和经营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如何有效防范和规范盈余管理行为,成为上市公司治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当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以期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1. 盈余管理手段多样化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常常会利用多种手段来调节盈余水平。
比如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来调节其利润水平,增加或减少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等项的计提水平,以及通过业务的收入和费用确认时点的选择等手段来实现盈余管理的目的。
盈余管理还可能利用资产减值测试、收入确认、费用确认等方面的会计估计来将盈余调控到预期水平。
2. 盈余管理的不当行为频发在具体的实践中,一些上市公司滥用盈余管理手段来虚增或者压低盈余水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当行为既可能是出于管理者的个人利益,以牺牲公司整体利益为代价,在特定时间点上获得暂时的盈余增长,从而提升公司的股价或者获得其他利益;也可能是出于迎合投资者预期,避免股价下跌,稳定投资者信心;还可能是出于规避税负,避免因公司盈余增加所带来的更高的纳税负担。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可能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3. 盈余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方面,当前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导致公司内部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机制不够严格,很多时候盈余管理行为都是由公司管理层决策,缺乏独立、客观的监管和制衡;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机构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管不力,很多时候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一直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2024年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范文
《企业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化,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需要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
商誉减值,作为会计领域的一项重要处理事项,常常是企业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行为的领域之一。
企业商誉减值与企业经营成果和投资者决策密切相关,研究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在商誉减值中如何运用盈余管理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潜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二、企业商誉及商誉减值概述商誉,指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的无形资产,代表着企业对外形象的优劣以及公众的认可程度。
当企业经营情况变化,或相关资产组的可回收价值下降时,需要对其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而盈余管理,即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其对经济交易的性质和报告时间等选择的权力来改变财务报告的会计数字的行为。
商誉减值与企业盈余管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三、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一)盈余管理的动机企业进行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源于多种动机。
首先,为了满足某些财务指标的预期,如避免亏损或达到盈利预期,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商誉减值来调整盈余。
其次,企业可能出于维持股价稳定、满足资本市场要求等目的进行盈余管理。
此外,企业高管为了个人业绩或声誉也可能进行相应的盈余管理行为。
(二)盈余管理的方式企业在商誉减值中运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企业可能通过调整商誉减值的计提时间、金额或频率来影响盈余。
此外,企业还可能通过调整相关资产组的可回收价值估计、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三)影响因素影响企业在商誉减值中运用盈余管理的因素包括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高管薪酬制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如会计准则的制定与执行、市场监管等。
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企业在商誉减值中的盈余管理行为。
四、问题与挑战(一)会计准则的模糊性会计准则的模糊性为企业进行商誉减值的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以追求更高的利润表现。
尽管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吸引投资者,但过度和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往往导致信息不对称、诈骗行为、甚至产生系统性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财务报表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财务状况,一些上市公司通过虚构营业收入或缩小负债规模等手段,虚假地塑造公司财务健康状况。
这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也对市场秩序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同时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其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个别公司会通过优化财务报告、隐瞒公司风险等手段来控制信息流动,使得内部人员可以更早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外部投资者则处于劣势地位。
要解决这一问题,监管部门应建立更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披露信息的监管,确保及时、公正、全面的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第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投资者信任危机。
当投资者意识到公司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时,他们往往会对公司失去信心,导致投资者抛售股票,进而影响市场稳定。
为了恢复投资者信任,上市公司应通过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力度,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透明度和披露标准也要得到进一步提高。
最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对金融稳定产生潜在风险。
过度盈余管理有可能掩盖公司风险,给投资者带来误导,进而扩大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为了防范这种潜在风险,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共同努力来解决。
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建立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加大对违规公司的处罚力度。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利用各种手段来管理自己的盈余,从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一种行为。
盈余管理不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反映企业真实的经济状况和盈利水平,而是指企业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来操纵财务报表信息,从而影响公司的股价、业绩考核、投资者的决策等方面,以谋取自身的利益。
盈余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以及信息透明度受到损害,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上市公司应当认真对待盈余管理问题,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盈余管理主要表现在公司利润的操纵上,常见的手段包括收入确认的时机操纵、费用资产化、资产减值准备的操纵等。
收入确认的时机操纵是指公司通过延迟或加速收入的确认时间,以便在特定的会计期间呈现出不真实的盈余。
费用资产化是指公司将应当在当期确认的费用资产化,以降低当期费用,从而提高当期盈余。
资产减值准备的操纵是指公司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以提高当期的盈余水平。
这些手段使得公司的财务报表呈现出不真实的盈余,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真实经营状况产生不正确的判断。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产生负面影响。
当公司通过盈余管理手段提高当期盈余水平时,投资者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产生不正确的判断,从而导致公司股价被高估。
当真实的经营状况被揭露出来时,公司股价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
盈余管理也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业绩考核和激励机制。
如果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业绩目标而进行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公司的激励机制失真,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防范和解决盈余管理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内部控制。
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
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公司应当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减少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对盈余的处理和管理。
盈余管理既可能是合法合规的,也可能是不当的甚至是违法的。
盈余管理对于公司股东、投资者、监管机构、以及整个市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方法,来调节公司的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如合理运用会计政策选择权以及进行合理的盈余调整;也可以通过不当手段进行,如操纵财务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盈余管理涉及到收入确认、费用计提、资产减值和财务报表披露等方面,是财务报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盈余管理的形式1. 收入确认: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来调节盈余水平。
在销售合同中存在可变现条件的情况下,管理层可以通过调整确认收入的时间点来实现盈余管理。
2. 费用计提:管理层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计提费用来影响盈余水平。
延迟计提预计负债,提高当期盈余。
3. 资产减值:管理层可以通过操纵资产减值准备来影响盈余。
过度提高或减少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节盈余水平。
4. 财务报表披露:管理层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和披露方式来影响盈余水平。
选择更为保守的会计政策可以减少盈余波动。
三、盈余管理的影响1. 对公司股东和投资者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公司盈余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决策。
如果盈余管理采用不当手段,可能导致公司股价受到负面影响,损害股东利益。
2.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盈余管理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损害市场秩序和投资者利益,因此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处罚和制裁。
3. 对整个市场的影响:大规模的盈余管理可能导致市场不稳定,影响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
四、应对盈余管理的措施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管控。
2.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质量: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要求、规范财务报告编制,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减少盈余管理的空间。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财务报表中操纵利润、资产和负债的行为。
盈余管理可以分为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不当的盈余管理,其中合理的盈余管理是指上市公司在合法、诚信的基础上对盈余进行调节和管理,以符合经营活动的需求,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不当的盈余管理则是指以欺骗性手段改变财务报表,虚报盈余情况,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造成不良影响。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盈余平滑盈余平滑是指上市公司为了提高盈余的稳定性,通过将盈余在不同期间进行调节,使得盈余的变动幅度减小,降低盈余波动性,既可以防止过高或过低的盈余对公司的股价产生不必要的影响,又可以使公司的盈利能力更加稳健。
盈余平滑的手段主要包括利用盈余储备和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调节,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以及通过盈余调整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等。
二、成本资产化成本资产化是指上市公司以较长时间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和费用,从而降低当期盈余开支,提高盈余水平。
成本资产化的手段主要包括延长资产折旧年限、提高资产原值、推迟资产成本资本化时间等。
三、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指上市公司通过改变收入的确认时间、范围和金额,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收入操纵的手段主要包括将未来期间的收入提前确认、将损失资产收入视为正常收入、以及通过关联交易、内部交易等方式增加或减少公司的实际收入等。
五、资产减值调整资产减值调整是指上市公司通过对资产减值进行调整,从而转移损失,改变盈余情况。
资产减值调整的手段主要包括恶化经济环境下的资产减值预提、针对特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调整等。
六、虚假交易虚假交易是指上市公司通过虚构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从而改变财务报表的实际情况。
虚假交易的手段主要包括通过假冒或虚构交易对象进行交易,通过假账、虚账等手段进行转移盈余等。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既有合理、合法的盈余管理手段,也存在不当的盈余管理手段。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浅谈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摘要】企业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其动机多样。
本文从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价值、满足股东利益、激励管理层和影响资本市场等角度来探讨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企业盈余管理可以通过一些合理的手段来规避税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
满足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也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
盈余管理的做法也会影响资本市场的运作和投资者的决策。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是多样的,但需要在合理范围内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不当行为。
【关键词】企业盈余管理、动机、税务风险、企业价值、股东利益、管理层激励、资本市场、多样、合理规范1. 引言1.1 企业盈余管理的概念企业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对企业盈余进行调整和变化,以达到特定的目标和利益。
盈余管理的核心是通过调整会计数据,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从而对外界传递特定的信息和信号。
企业盈余管理通常包括盈余的增强和减小两个方面,旨在控制企业盈余的幅度和走势,以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需求和利益。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盈余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可以实现盈余的提高、风险的规避、股东利益的满足等多重目标。
盈余管理也面临着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等风险和挑战。
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注意合法合规,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企业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和目标,通过调整和控制企业盈余,从而影响外界对企业的认知和评价。
企业盈余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密切相关,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研究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和影响,对于深入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2 盈余管理的影响盈余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
盈余管理会对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产生不利影响,因为虚假的盈余数据会导致投资决策出现误差,影响企业的价值评估和信用评级。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
对盈余管理运用的利弊分析盈余管理是指公司在报告期内采取各种手段来提高或控制盈余水平。
盈余管理通常是为了满足公司在市场上的需求,提高公司的股价、增加自身的财务实力等目的。
盈余管理的利弊对公司和投资者都有重要影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盈余管理的利弊进行分析。
首先,盈余管理对公司来说有以下几个利益:1.满足市场预期:市场通常对公司的盈余有一定的预期值,如果公司盈余超出市场预期,可能会引发过高的股价波动。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预期来控制自己的盈余,尽量避免市场出现不确定性。
2.提高融资能力:盈余是公司融资的重要依据之一,良好的盈余水平可以提高公司的融资能力,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盈余管理,公司可以在融资时展示出更好的盈余表现,从而增加融资的成功率。
3.调剂税负: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和规模,使公司的盈余在税务上得到最大化的优惠。
这有助于减少公司的税负,提高企业的资金回报率。
然而,盈余管理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1.信任问题:盈余管理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怀疑,对公司的透明度和诚信度产生质疑。
如果投资者无法信任公司的财务报告,可能会对公司的股价和市场地位产生负面影响。
2.风险隐患:盈余管理常常需要在合法和非法之间取得一个平衡点,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违法法律法规。
如果被监管机构发现公司的盈余管理存在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起诉等风险。
3.长期影响:盈余管理通常是短期内的措施,过度的盈余管理可能会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副作用。
过分强调短期盈余可能会导致公司在战略和长远发展方面的资源配置失衡,影响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盈余管理既有利益也有弊端。
对于公司来说,盈余管理可以满足市场预期、提高融资能力和调剂税负等,但也会面临信任问题、风险隐患和长期影响等挑战。
因此,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需要权衡利弊,遵守合规原则,注重长期发展和企业形象的建立。
对投资者来说,应该对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保持警惕,关注公司的财务透明度和诚信度,不仅仅关注短期盈余表现,更要重视公司的长期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
盈余管理手段及对策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公司对于盈余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达到最大化股东权益的目的。
在盈余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运用各种手段和对策来保障盈余的稳定增长和合理分配,以及防止盈余被滥用或浪费。
本文将从盈余管理手段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话题。
一、盈余管理手段1. 股利政策股利政策是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股东收益和公司的稳定性。
企业可以通过调整股利政策来实现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当增加现金股利或进行股息红利再投资计划,以提高股东收益和公司的财务实力;盈余不足时,则可以减少股利分配以保证公司的运营资金。
2. 固定资产投资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盈余的增值,而固定资产投资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盈余投资于固定资产,来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盈余的合理增长。
3. 现金管理盈余管理还包括对现金的合理管理和利用,企业可以通过现金管理来保持盈余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企业可以建立现金规模和运营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盈余过多导致现金积压,也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进行现金调剂,以保障企业正常经营。
4. 偿还债务盈余管理还包括对债务的管理,企业可以通过盈余偿还债务来降低财务风险和减少财务成本。
盈余较多时,可以适时偿还债务以减轻财务负担,提高信用等级,盈余不足时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补充流动资金,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
1. 设立盈余管理制度企业应制定完善的盈余管理制度,明确盈余分配和利用的原则、决策程序和责任主体,以提高盈余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盈余管理制度应依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盈余规模来确定,确保盈余合理分配和利用。
2. 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内部控制是盈余管理的重要对策,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于盈余的监督和管理。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盈余滥用和浪费,提高盈余的使用效率和合理性。
3.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加强对盈余的审计监督,确保盈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doc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研究及治理建议论文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研究中,盈余管理问题一直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
盈余管理通常来说是公司管理层出于自身利益,选择性的采用有利于自身规划的财务及非财务手段,改变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趋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监管机构对市公司信息披露工标准性不断增强,以及广阔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使用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根据上市公司所处的不同时期,盈余管理的动机也是不同的。
(一) IPO上市的动机在目前阶段下,公司融资活动偏好于股权性融资,为了满足自身开展所需资金的需要,大多数公司把IPO作为解决资金问题的第一选择。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方法》的相关规定,在主板上市的上市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按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方法》的相关规定,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盈利标准为: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
中国证监会根据申请在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公司规模及行业性质不同,对盈利性及成长性分别提出了要求。
但无论是在主板还是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否上市及募集资金规模的大小,获利能力均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企业进行IPO申报时,需要提供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的根本财务资料。
因此,为了获得上市资格,特别是申请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型企业,在盈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
经过粉饰的盈余不仅有助于公司获得股票发行上市的资格,还可以提升企业的股票定价水平,以最大限度从证券市场筹集到资金。
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与动机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与动机分析引言公司盈余是公司财务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对于股东和投资者来说,能够获得稳定的、可预测的盈余是他们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公司盈余会存在波动和变化。
为了满足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某些公司可能会采取一些手段来管理和调整盈余。
本文将介绍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法和动机,并对其影响进行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手法1. 收入确认的管理收入确认是公司盈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公司对于销售收入的确认时机和金额的判断。
公司可以通过推迟收入确认、提前收入确认或调整收入金额等手段来影响盈余的表现。
2. 费用的管理公司可以通过延迟费用的确认、提前确认费用或调整费用金额等方式来管理盈余。
比如,一些公司可能会将某些费用资本化,以延长其摊销期,从而在短期内减少费用的冲击。
3. 资产减值的管理资产减值是公司在盈余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果公司认为某项资产的价值已经大幅下降或存在未来可能的净损失,可以通过减少该资产的账面价值来减少相关的净损失,从而保持盈余的稳定。
4. 库存管理公司的库存水平对于盈余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库存的水平,公司可以影响盈余的大小和波动。
如果公司预计销售低于预期,可能会采取减少库存的措施,以减少库存减值的影响。
5. 关联交易的管理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包括关联公司、关联股东等。
公司可以通过关联交易来调整盈余。
比如,公司可能与关联公司进行内部交易,以实现盈余的转移和调整。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1. 市场预期和股价影响公司盈余对于市场的预期和股价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公司可能希望通过管理盈余来满足市场对于盈余的预期,以保持股价的稳定或提高股价水平。
2. 税务影响盈余管理可以对公司的税务影响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公司可能通过管理盈余来减少税务负担,以增加公司的净利润和市值。
3. 债务和信用评级盈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债务和信用评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摘要】公司盈余管理在当今商业环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和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司盈余管理的运作机制。
本文还将讨论公司盈余管理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研究的方向。
总结文章,强调公司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发展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关注和研究该领域。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提升盈余管理水平,推动公司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司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公司治理结构、动因分析、手段分析、公司经营、发展、重要性、研究方向。
1. 引言1.1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公司盈余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盈余管理可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投资决策。
良好的盈余管理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信任度。
2. 经营绩效评价:盈余是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盈余管理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或利用会计漏洞来操纵盈余,从而达到管理层的激励和绩效评价的目的。
了解和控制盈余管理对准确评估企业绩效至关重要。
3. 风险管理:盈余管理不当可能导致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或触发法律风险,对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其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经营绩效评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对企业的发展和市场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并分析其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深入分析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探讨内部控制制度、市场竞争压力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从而揭示盈余管理的根本原因;对盈余管理的手段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可能采取的盈余管理策略和方法;通过对公司盈余管理动因和手段的综合分析,探讨其对公司经营和发展的重要性,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公司盈余管理孙红梅(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北京 100000)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西方许多国家曾出现过的盈余管理问题,不可避免的也出现在我国。
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其终极目的在于获取私人利益,具体目的为筹资、避税、获取政治资本以及规避债务契约约束等。
盈余管理有诸多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完善会计规范、加强审计监控和加大监管力度等进行防范。
本文除分析了盈余管理的涵义外,还讨论了盈余管理的特征、存在原因、方法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基本特征;治理对策 【引言】在学术界,盈余管理是一个有20年历史的研究话题,作为财务揭示的热点话题,受到中外会计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基本理论正日渐成熟、日趋完善。
在研究时我们必须弄清楚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盈余管理的涵义在会计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盈余管理定义,按照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的定义,盈余管理实际上就是旨在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而另一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在G APP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
随着人们对盈余管理认识和研究的深入,盈余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概念,根据研究分析,我们认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个定义的几方面值得讨论。
第一,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实施职业判断的方式多种多样。
例如,为了对大量的未来经济事项,诸如长期资产的预期寿命和残值、递延税款、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进行估计,都需要职业判断。
为了报告同一经济业务,管理当局也必须在被允许的会计方法之间(诸如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存货成本计价的后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作出选择。
管理当局必须在确认期间费用或递延支出(诸如研究与开发费用、广告费和维修费用)之间进行选择。
最后,他们必须决定如何规划公司交易,例如,可通过规划公司合并使之符合权益入股法或收买法,通过规划租赁契约将租赁负债在表内列示或表外披露,通过规划股权投资以避免或编制合并报表。
需要指出的第二点是,定义认为盈余管理的目标是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
如果管理当局认为利益关系人无法发现其盈余管理行为时,则会发生盈余管理。
如果管理当局掌握了外部利益关系人根本无法掌握的信息,以致盈余管理不可能被外界所识破,因而会发生盈余管理。
再者,利益关系人可能会预期(并容忍)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对盈余管理基本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把握盈余管理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根据以上定义,结合理论界对该问题的探讨,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包括:1.从一个足够长的时段(最长也就是企业的整个生命期)来看,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
换句话说,盈余管理影响的是8会计数据尤其是会计中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
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都是典型的盈余管理手段。
2.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不难发现,在盈余管理的每一幕“戏剧”中唱主角的无非是公司的经理、部门经理和董事会。
无论是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方法的运用和会计估计的变动、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还是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最终的决定权都在他们手中。
当然会计人员也加入其中,但应看作是配角。
在这里,可以明确企业管理当局对盈余管理应当承担的责任。
3.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
此外,时间特别是时点的选择也是盈余管理的对象之一。
在研究盈余管理时,我们必须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的观念。
公认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等属于盈余管理的空间因素;会计方法的运用时点和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则可看作是盈余管理的时间因素。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盈余管理是在G AAP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因此盈余管理的最终对象还是会计数据本身。
人们所说的盈余管理,最终也就是在会计数据上作文章。
4.盈余管理的受益者是企业管理者,有时也照顾某些股东的利益,但受害者通常是政府,如少交税款或拖延税款的缴纳。
收益者的利益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有的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如经理人员分红的增加,有的是间接的利益如职位晋升、股价飙升。
有的是立竿见影的,有的则要潜伏很长的时期。
三、盈余管理存在的原因盈余管理行为虽然是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范围内,但是在多数人的心目中,盈余管理行为是一种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它毕竟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且股东在与经理人员订立契约时,已经估计到了经理人员会进行盈余管理,那么为什么股东还会允许其存在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其他契约的推动在构成企业的契约关系中,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签定的契约称为债务契约。
在订立债务契约时,债权人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防止企业经理层采取损害其利益的行为,如增加举债的规模,将借款用于风险较高的项目,发放大量现金股利等,往往会在契约中订立一些保护性的限制条款时,对一些重要的财务比率进行限定。
企业为了获得债权人的贷款,在其财务报告数字违反或将要违反契约规定的限制性条款时,便会通过盈余管理来降低违约风险。
这时,企业经理层的努力与股东的目标是相一致的,而且经理层具有信息优势,能够更好地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因此,对于股东来说,需要经理层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盈余管理的正面作用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企业经理人员向外部传递内部信息的工具之一。
相对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而言,公司经理层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内部信息,对于有利的内部信息,公司经理层愿意传递给股东,这时他们会主动采取盈余管理行为,调整盈余,以向股东传递有用的价值信号,使会计盈余信息更能反映公司的市场价值。
另一方面,由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使得股东与经理层之间的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全性和刚性。
有效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经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可以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刚性。
降低契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四、盈余管理的方法盈余管理主要是一项会计行为,但其手段并不只局限于会计方法。
归纳起来,有以下六种:1.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
会计政策的变更是最常见也是最原始的盈余管理方法。
一般的说,由于企业及其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各不相同,对有些业务的处理,会计准则给了企业管理者一定的变通机会(如对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再加上我国的会计准则并未给企业政策的“再选择”设定太高的“门槛”,能让企业获取额外的收益。
这种高收益、低成本的机制驱使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
2.利用应计项目的管理。
现行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产生了很多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增利润,相反亦然。
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加,应计项目的确认将具有更大的弹性,从而给盈余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利用对交易事项时点的确认。
企业可以通过提前确认营业收入,推迟确认本期费用来提高当9期盈余;反之推迟确认收入,提前确认费用以降低当期盈余。
通过改变交易时间和创造交易来操纵利润,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颇受企业经理人员的青睐,而且新的更加有效的方法正不断出现。
4.利用关联交易。
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控制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盈余管理的空间。
企业与关联方之间采用高于或低于正常交易价格进行交易,以达到提高或减少企业收入的目的。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或是将企业的一部分抽出来加以改制,因此,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或子公司有着唇齿相依、千丝万缕的关系,再加上资源的稀缺,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5.利用资产重组,以达到美化报表的目的。
企业为了“美化”当期的业绩,可能进行一些有盈余的一次性业务。
一次性冲销就是在会计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损失和费用在本期予以确认,以求在后续年度内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
如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将暂停或停止其上市资格,上市公司可在会计法规和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在某年作巨额冲销,然后在后续年度连续盈利的盈余管理策略。
6.虚构交易或虚增资产。
如在年度末虚构未发生的销售、退货交易,利用资产评估虚增资产等。
五、盈余管理的影响对于盈余管理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科学地评价,要明确一个界限,盈余管理与会计造假有区别:前者是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后者则超出了准则和制度许可的范围。
因此,盈余管理是一个中性概念,掌握盈余管理的技巧是财务经理水平的体现;会计造假是贬义概念,使用会计造假的手法是财务经理道德败坏的体现。
如前文所述,从某种程度上说,盈余管理有其积极的作用:首先,根据契约论,在收益“硬约束”的条件下,在未来不确定的情况下,给予管理者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可以降低契约成本,还可以使管理者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应,进一步激励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较好地克服合同的不完备性和固定性,保护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其次,由于管理者掌握了大量的内部信息,若要以报告的形式把这些复杂且专业化强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代价很高,盈余管理则能通过“利润均衡化”手段传递企业原本无法传递的内部信息,从而有助于减少因资本市场激烈波动对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影响。
虽然盈余管理有上述积极作用,但如大量地使用盈余管理的会计方法,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首先,降低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可靠性,对会计信息按照其管理目标的需要进行“加工、改造”,使所反映的企业业绩同企业经营实际相脱节,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值得怀疑,对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失去有用性;其次,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盈余管理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管理者甚至是企业的利益,但如果盈余管理行为一直得不到约束和监督,会形成一种不良行为定式,即通过盈余管理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创新努力而获取高额利润且极大损害了资本提供者的利益,如果这种现象在社会上蔓延且成为常态,会导致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失灵,不仅使管理者预期的目标难以实现,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给企业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最后,由于盈余管理主要来自管理者的经济利益驱动,而其经济利益与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的利益存在不一致性,因此,在很多情况下,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