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文化

合集下载

宜昌家乡的风俗

宜昌家乡的风俗

宜昌家乡的风俗宜昌家乡的风俗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这里仅从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即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记述。

服饰民俗:民国初年,宜昌同全国各地一样,光头、平头、圆头,继而西式分头、大背头一一出现。

男人喜欢戴帽,帽寓“貌”意。

城里男子多着大襟长衫、便裤,以长袍马褂为礼服;服色不外青、白、蓝、灰四种。

鞋袜均为家庭自制,以布鞋、布袜为主。

女人发式较讲究。

小女孩梳冲天炮,未婚少女梳独辫、蓄刘海、系红绳;已婚女子挽发髻、插银簪(根据家境或玉或铜或骨)。

民初女子仍着清装,配以布裙或绣裙。

后来则流行大襟衣、旗袍。

青年妇女喜爱阴丹士林布。

童装的式样为对襟小褂、开裆裤、肚兜、抱裙、涎兜、幔巾,戴虎头帽,穿虎头鞋。

土家族传统服饰系以家织白布染成青灰布制作,男女都是大袖口、大裤脚。

男女均以包头帕为头饰,俗称“蛮头帕子”,宽尺余,长数尺乃至丈余不等。

解放初期仍以中式服装为主。

自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又趋向多元。

尤其是发式,可以染、烫、剪、剃,染金发、黄发、红发。

梳爆炸式、嬉皮士,剃光头。

饮食民俗:宜昌在长江两岸,饮食仍是南方特点。

一般以大米为主,辅以麦面、玉米(俗称包谷)、红薯、土豆(俗称洋芋)等杂粮。

宜昌菜肴的味道偏辣,而兼有酸、甜、苦、辛诸味,咸淡适中,制作上擅长熏、烫、蒸、炸、炒、凉、生。

日常餐中以素菜为主,荤菜为辅。

城区家庭一般不自做早餐,习惯到餐馆“过早”。

早点以馒头、包子、油条、油饼、油香、京果条、蒸饺、豆浆、稀饭、醪糟为主。

宜昌特色小吃有豆皮、豆饼、顶顶糕、凉虾、磁瓦子、醪糟汤圆、醪糟鸡蛋、炸汤圆、炸萝卜饺子、炸花卷、馓子、蜘蛛蛋、卤鸭脖、卤鸭头、卤鸡蛋、棒棒鸡、炕土豆、炕红薯等。

饮茶、饮酒习俗:宜昌的名茶有水浕司茶、佷山茶、玉泉寺仙人掌茶、鹿苑茶、宜红茶等。

改革开放以来,又新推出如峡州碧峰、邓村绿茶、采花毛尖、萧氏茶、阮大妈茶、向师傅茶、虎狮龙芽、政存绿茶等新品牌名茶。

近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对外交流增多,饮茶风气有所改变。

我的家乡古韵悠长的宜昌

我的家乡古韵悠长的宜昌

我的家乡古韵悠长的宜昌宜昌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宜昌的古韵悠长,让人如同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宜昌的历史底蕴宜昌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

在那个时代,宜昌作为战略要地被赋予了重要的地位。

当时的宜昌是靠近长江的唐朝边境,战略位置得天独厚,这也使得宜昌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宜昌的文化传承宜昌的文化传承丰富多样,主要有汉族文化、土家族文化和三峡文化等。

这些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宜昌独特的文化风貌。

它的丰富性体现在宜昌的传统戏剧、音乐、舞蹈、美食等方面。

1. 传统戏剧:宜昌的传统戏剧形式包括巫剧、坠子、走马戏等,这些戏剧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故事情节吸引了无数观众。

2. 音乐舞蹈:宜昌的音乐舞蹈也有独特的风格,其中土家族的歌舞表演最为著名。

土家族的舞蹈以热情洋溢的舞姿和欢快的音乐为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美食文化:宜昌的美食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融合了湖北菜、巴菜等多种特色菜系,口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著名的湖北菜馆、巴菜馆等在宜昌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三、宜昌的自然景观除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宜昌还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

这里有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秀美的夷陵之水和神秘的仙女山等。

这些自然景观使得宜昌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

1.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宜昌最为知名的景点之一。

其雄伟的峡谷、奇特的峰峦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游览三峡还可以体验顺流而下、漂流等刺激的水上活动。

2. 夷陵之水:夷陵之水是宜昌的一处美丽景观,其清澈见底的水质和碧绿的湖面让人赏心悦目。

在这里,游客可以坐船游览,欣赏湖光山色,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3. 仙女山:仙女山是宜昌的一座山脉,也是宜昌最富有神秘色彩的地方之一。

这里悬崖峭壁、奇石异形、瀑布飞溅,给人一种脱离尘世的感觉。

四、宜昌的时代新貌尽管宜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但它也紧跟时代的步伐,展现出现代化的一面。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宜昌,古名夷陵“彝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雍正年间改称“宜昌”,意寓“宜于昌盛”,是一个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城。

是三国时期夷陵之战主战场,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的宜昌,拥有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等百余处水电枢纽工程;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也都在宜昌,宜昌是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湖北唯一)、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湖北唯一)、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前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辖五区三市五县,区域面积2.16 万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宜昌城区人口,共159.80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24.80万人,流动人口约35万人;居住人口以汉族、土家族等民族为主。

宜昌市总人口约399(2008)万。

全市经济及综合实力仅次于省会武汉,是名副其实的“湖北省第二大经济体”及“湖北省综合实力第二强城市”。

是全国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城迈进。

宜昌境内拥有国家级AAAAA级景区一处,国家级AAAA级景区10处,分别为: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宜昌九畹溪风景区、清江画廊度假风景区,其总量目前居湖北省首位。

国家3A 级景区13处,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全市已开放的旅游点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长江三峡画廊及三峡水利工程坝址中堡岛、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

长江三峡四百里画廊在1985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1年又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热点。

宜昌地域文化巴楚文化

宜昌地域文化巴楚文化

宜昌地域文化——巴楚文化杨行正(市群艺馆)大约从两周之际起,包括宜昌地城在内的峡江地带就成为巴楚交错地段了。

所谓巴楚交错地段,就是巴人与楚人错居杂处、巴文化与楚文化交流混融的地段。

它的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从古到今一直以峡江地带为主干。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表明,宜昌地域内的清江(古称夷水)是巴人起源和早期活动的重要区域,而沮漳河流域是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清江、沮漳,为长江出峡后紧挨着的两大支流,以长江为纽带相衔接。

周代以前,巴人、楚人各据一隅,两种文化属于彼此独立无涉的发展状况,巴国、楚国于立国之初也依然如此。

这两个民族在各自的国土上创造的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巴文化和楚文化此时基本上还没有发生交汇和碰撞。

到了东周时代,春秋到战国中期,随着巴、楚两国开疆拓土,两国的境界尤其是楚国的境界迅速扩展以至互为接壤,成了真正的近邻。

巴为楚之西邻,楚为巴之东邻,就在这巴楚两国的交接之域便演出了一幕幕巴楚征战结盟、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历史话剧。

巴文化、楚文化就在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交汇激荡融合而形成一种具有共同特征的混融性区域文化即“巴楚文化”。

巴楚文化的面貌,最初是巴自为巴,楚自为楚,不见其文化之互动,这主要是秦汉以前的考古学文化,即原生形态的民族性文化;进而是巴中有楚,楚中有巴,彼此有互动而非杂交,这主要是魏晋以后的历史性兼地域性文化,即它已不完全是民族性文化的次生形态的文化;最后,发展至今,便呈现出粗看似为非巴非楚,细想实为亦巴亦楚,巴文化与楚文化在互动中杂交,其杂交的文化事象大量存在于民俗之中而绽开奇花,结出异果。

总而言之,巴楚文化,作为从古到今存在于巴楚交界地区的人类学文化,是最能反映、体现、代表宜昌地域文化的面貌与特色的了。

根据现有资料,巴楚文化内涵,暂时可以说有如下六个要素。

其一,以虎钮镦于、巴楚兵器、巴楚编钟为主要标志的青铜冶铸工艺。

这里尤其要提到的是四川涪陵小田溪所出土的一套青铜编钟,不仅青铜钟15件,1件为巴式,14`件为楚式,是巴楚共存,而且钟架的建造亦如此,木质笋虚为楚钟所常见,青铜笋套以浮雕巴虎装饰,悬钟插销又以楚器常见类似饕餮形的云纹兽首为饰。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

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宜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文素材摘抄】宜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它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有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哦!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吧?里面写的很多故事就发生在宜昌这个地方。

每年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宜昌,参加一种叫做"土家族打棍阵"的表演。

这是土家族人民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里面有打曲棍球、舞蹈、杂技等精彩内容,场面相当热闹。

大家穿着土家族的盛装,配上鲜艳的面具,个个都英勇无畏的样子,跳起舞来可帅气了!除了土家族打棍阵,宜昌还有非常漂亮的蜡染,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哦。

首先要把棉布浸泡在蜡水里,然后用蜡笔在上面勾勒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接下来,要把布料浸泡在染料里,蜡画的部分就不会被染色。

最后,把蜡除去,就能看到绚丽多彩的图案了。

宜昌的蜡染作品,图案别具一格,色彩明快大方,非常漂亮!再说宜昌的竹编吧,竹编也是宜昌非常有名的手工艺品。

篮筐、茶盘、花篮等日常用品,都可以用竹子编制而成。

宜昌人对编制竹器十分讲究,他们能把看似简单的竹条,变成各种精巧别致的竹器。

有的作品上还镶嵌着贝壳、金属等装饰品,相当漂亮。

不但实用,而且还能当摆设欣赏。

我最喜欢的是宜昌的木版年画,色彩绚烂,构图生动有趣。

木版年画可以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这些年画题材内容丰富多彩,有的画了生动的人物场景,有的画了栩栩如生的动物,还有的画了漂亮的花鸟虫鱼。

尤其在过年的时候,人们都会购买各种漂亮的年画,贴在门窗上,据说这样可以辟邪纳福哦。

宜昌的非遗实在太丰富多彩了,让我大开眼界。

我最想学习打曲棍球和蜡染制作。

等长大了,一定要带着家人朋友来欣赏宜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篇2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作文题目:"宜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在家里请教了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他们给了我很多有趣的素材,我就把这些素材摘抄下来,作为写作文时的参考。

我的家乡悠久的宜昌

我的家乡悠久的宜昌

我的家乡悠久的宜昌宜昌位于中国湖北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城市。

它坐落在长江中游地区,被誉为“三峡之首”和“大别山腹地”。

下面将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美食三个方面介绍我家乡宜昌。

历史文化方面,宜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早在三国时期,宜昌就是东吴的巩固要塞,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

宜昌还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传说楚国的创始人熊通就是在宜昌王籍山封尧的地方建立楚国。

宜昌还有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的故居和纪念馆,如唐代文学家陆游的故居、明代文人杨凝式的故居等,这些地方都保留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自然风光方面,宜昌是一座山水之城。

它位于大别山脉和长江之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宜昌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三峡了,它包括白帝城、瞿塘峡和巫峡等景点,以壮丽的峡谷景观和奇特的峰石而闻名于世。

除了三峡,宜昌还有其他众多的自然景观,如宜昌东山国家森林公园、夷陵古镇等,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美食方面,宜昌拥有丰富的湖北菜系。

湖北菜以其鲜美、咸鲜相宜而闻名于世。

宜昌的美食文化与湖北菜紧密相连,其中代表性的菜品有宜昌熏鱼、葛仙米线、宜昌烧腊等。

宜昌的熏鱼是一道传统名菜,选用当地特产的长江鱼类,经过精心的腌制和熏制而成,入口鲜嫩多汁,香气扑鼻,令人回味无穷。

总的来说,我家乡宜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美味的湖北美食。

无论是文化古迹还是自然景观,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来到宜昌,欣赏它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体验真正的宜昌魅力。

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0项)

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0项)
13
●长阳吹打乐
长阳县民保中心
14
●兴山围鼓
兴山县文化馆
15
⊙杨林堂鼓
秭归县文化馆
16
★长阳山歌
长阳县民保中心
17
★远安呜音
远安县文化馆
18
★五峰打溜子
五峰县文化馆
传统舞蹈(3项)
19
★土家族撒叶儿嗬
★长阳县民保中心、●五峰县文化馆
20
●兴山地花鼓
兴山县文化馆
21
⊙秭归建东花鼓子
秭归县文化馆
传统戏剧(1项)
2
⊙当阳民间吹打乐
当阳市文化馆
3
⊙樟村坪巫音
宜昌市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统舞蹈(1项)
4
⊙西陵莲响舞
宜昌市西陵区文化馆
传统戏剧(1项)
5
⊙兴山踩堂戏
兴山县文化馆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项)
6
⊙六个头“上大人”
宜昌市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统美术(1项)
7
⊙长阳民间绘画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中心
传统技艺(6项)
8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
湖北长盛川青砖茶研究所
9
⊙枝江酒酿造技艺
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10
⊙栾师傅手工制茶技艺
宜昌市夷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1
⊙宜红茶制作技艺
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12
⊙棕编技艺
宜昌市伍家岗区文化馆
13
⊙九畹丝绵茶制作技艺
秭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传统医药(2项)
22
●远安花鼓戏
远安县文化馆
曲艺(2项)

宜昌的风俗作文500字

宜昌的风俗作文500字

宜昌的风俗作文500字
首先,宜昌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宜昌的美食以脍鲁为主,以渝菜、川菜、湖
北菜为辅。

这里有许多美食值得一试,比如宜昌米酒、焦圈、豆皮、四季豆腐皮、竹荪烧
鹌鹑、烂牛肉等等。

宜昌人民不仅讲究吃,而且注重吃的礼仪,尤其是在节日和重大场合,宴席上,主人席坐东,客人席坐西,宴席开始前,主人要向来宾敬酒、敬茶,并对来宾表
示热烈欢迎。

其次,宜昌的节日文化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宜昌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
阳节等。

在春节期间,宜昌的乡村会举办大型的庙会,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游玩观赏传统
的文化表演,品尝各种地方特色美食。

而在端午节,人们会划龙舟、插艾叶、吃粽子,祈
福平安健康。

在中秋节,人们会赏月、吃月饼,与家人团聚、共享团圆之夜。

在重阳节,
人们会登高望远、观赏菊花、喝菊花酒,以示庆贺长寿。

宜昌的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民俗
风情,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故乡情怀。

另外,宜昌的婚丧嫁娶等风俗文化也有其独特的传统。

宜昌人喜欢结婚时选定良辰吉日,
举行隆重的婚礼。

在婚礼上,会穿着盛装,举行丰富多彩的仪式,包括迎亲、拜堂、举行
宴席等,以示喜庆。

至于丧葬习俗,宜昌人讲究尊重生命、尊重逝者,会举办隆重的丧葬
仪式,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悼念。

总的来说,宜昌的风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充满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
到古老的习俗和现代的生活方式相互融合的独特魅力。

希望各位有机会可以来宜昌亲身感
受一下这里的风俗文化,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宜昌的戏曲文化

宜昌的戏曲文化

宜昌的戏曲文化宜昌的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

下面就让yjbys店铺带着大家去领略一下宜昌的戏曲吧!●远安花鼓戏远安花鼓戏流行于远安境内及周边地区,其前身俗称花鼓子,即起源于清同治年间,距今约有150多年的历史。

远安花鼓戏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有传统“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集念、唱、做、打为一体。

二是唱腔丰富优美。

主腔分为陶腔、汉腔、南腔和四平等四种,彩腔是曲牌体,一般一个戏一个曲牌,曲牌名就是戏名。

三是生活气息浓郁。

常在庙会节庆、婚丧嫁娶、祝寿打喜等红白喜事场合演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生命力。

●建东花鼓戏建东花鼓戏是流传于秭归县一带的乡间小戏,民俗简称“灯班戏”,起源与三峡地区传统节庆时的“玩灯”习俗有关。

建东花鼓戏唱腔独特,大体分为正腔和小调两部分。

正腔从皮影戏中借用而来,小调来源于地花鼓。

是农民劳作之余特别喜爱的社戏,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出现最早且分布广泛的'古老民间戏种,采用灯光照射镂空和染彩的半透光兽皮(多用牛皮、驴皮)形成投影,配以人声唱腔、说白和锣鼓伴奏进行表演,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

宜昌辖区内的夷陵、秭归、远安、长阳、点军等地曾盛行皮影戏,皮影戏艺人大多农忙务农,农闲从艺,受众主要为山区农民。

皮影戏的音乐有九腔十八板,唱腔以“傩愿腔”和“走马腔”两大腔系为主,同时吸收地方小调,根据剧情人物情绪变化而演唱不同的腔调,充分体现了皮影戏的地方风格。

●扇子戏扇子戏因以扇子为主要表演道具而得名,流行于当阳、枝江一带。

扇子戏两人一班,均为男性,一人多角,说唱兼有,不化妆,不穿戴“行头”,只要“两把扇子几根线,楠管傢业(打击乐器)和画片”便能演出。

其唱腔为曲牌连缀体,部分具有板腔体特点,也有单曲体结构的曲目。

戏曲也许并不受广大青年的喜爱,可却透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它是一个地方的特色,一代人的记忆和一群游子们的念想。

湖北宜昌的风土人情

湖北宜昌的风土人情

湖北宜昌的风⼟⼈情民俗⽂化历史悠久的宜昌,是古代巴⽂化的摇篮、楚⽂化的发祥地。

这⾥是伟⼤的爱国诗⼈、世界⽂化名⼈——屈原以及民族友屈原好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

这⽚神奇的⼟地,记录了⽆数古往今来的历史名⼈。

古城周围⼭川形胜天下称奇,历朝历代三⼗多位赫赫有名的⽂学家、诗⼈、学者先后来过宜昌。

他们⽆不陶醉于此,留连于斯。

⾃唐宋以来,这⾥因地理位置偏远,⼜成为朝廷作安置处罚官史的地⽅,遭贬⽽来的有朝中正直⼤⾂和⼀些不明不⽩被贬谪的⽂⼈学⼠。

他们各⾃的经历和苦吟⽽出的⽆数诗⽂,⼜给这⾥留下⼀部值得研究的“古代贬官⽂化史”。

南朝齐梁间思想家、《神灭论》的作者范缜,仕齐任宜都(宜昌古称)太守。

在任期间,⼀⽅⾯废淫祀,教民破除迷信⿁神;⼀⽅⾯⿎励民众勤于农事,安居乐业。

政绩斐然,为民称颂。

1600年前,东晋⼈袁崧在这⾥考察⼭川形貌,写下了对古代⽂坛颇有影响的《宜都记》,被现代学者钱钟书推崇备⾄,称之为我国最早独⽴成篇的⼭⽔记。

⾄唐代,⼤诗⼈李⽩成长于四川,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还是三次历三峡之险,⽽且纵情吟唱三峡之美。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巫⼭夹青天,巴⽔流若兹”、“朝辞⽩帝彩云间,千⾥江陵⼀⽇还”等等,都是脍炙⼈⼝的佳句。

公元725年,李⽩离蜀出峡,曾在夷陵(宜昌古称)⼩住。

住了多久?《郢门(即荆门)秋怀》⼀诗说:“郢门⼀为客,巴⽉三成弦”已作了回答。

他的诗句“⼭随平野尽,江⼊⼤荒流”,可说是历史上最先对江⽔出峡、险夷交替景象的⽣动描绘。

除了李⽩,杜甫与三峡更有⼀段诗缘。

他在夔州⼀住就将近两年,写出了《⽩帝城最⾼楼》、《⼋阵图》、《咏怀古迹》、《登⾼》、《秋兴》等诗作400余⾸,可算是创作上的⼤丰收,他在夔州居住过的地⽅,曾建有杜公祠,遗址尚存。

公元768年春,杜甫离夔州东下,抵峡州(宜昌古称)后受到地⽅官的热情款待,并在下牢溪畔的津亭,为他设宴洗尘。

他写了《春夜峡州⽥待御长史津亭留宴》⼀诗以记其事。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宜昌是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的一座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以下将就宜昌的山水、人文、历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宜昌地处长江中游,四面环山,有“山城”之称。

境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宜昌三峡、宜昌十里画廊等自然景观,以及宜昌大别山、宜昌华山、宜昌神农山等山峦。

这些山峰、峡谷、溶洞等在宜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其中,宜昌三峡是宜昌的标志性景点,被誉为“天下美景一奇”。

这里有奇山怪石、险峡深潭,水天一色,景色十分壮观。

宜昌还有著名的宜昌小三峡,这里狭窄陡峭的峡谷和清澈见底的水质,使得整个景区变得神秘而美丽。

此外,宜昌还拥有众多的湖泊、瀑布等自然景观,如宜昌西陵峡景区、宜昌龙洞湖、宜昌好花红等,每年吸引数以百万计的游客。

宜昌的人文特色也很丰富多样。

宜昌市区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宜昌古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宜昌古县衙建筑群,这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县衙建筑群,包括正房、前后左右厅楼、公廨、仪门、戏楼等建筑,体现了清代传统官府建筑的风格和特色。

此外,宜昌还有众多的民俗文化,如宜昌龙舟文化、宜昌楚剧、宜昌锣鼓文化等。

每逢端午节,宜昌市区便会举行盛大的龙舟赛事,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赛体验。

宜昌的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早在3000多年前,宜昌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宜昌历史上有着多个朝代的治理,在这些历史时期,宜昌留下了不少历史遗迹。

例如宜昌古墓群,这是一处墓地遗址,被誉为"中国第一大墓群",墓葬数量众多,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

此外,宜昌还有著名的楚国遗址,如宜昌钟鼓楼、宜昌古战场遗址等。

这些遗址和古迹见证了宜昌悠久的历史,也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宜昌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宜昌市区拥有大片的森林资源,是中国的森林城市之一、宜昌市区还有各种动物和植物的保护区,如宜昌大别山自然保护区、宜昌华山自然保护区等。

宜昌市31项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昌市31项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昌市31项入选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6日省政府公布98项,宜昌市共计16项)
湖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5月27日省政府公布72项(66项+6项扩展)
(宜昌市共计8项)
湖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11日省政府公布90项(76项+14项扩展)
(宜昌市共计7项)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10月22日省政府公布82项(56项+26项扩展)
(宜昌共计7项)
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7月27日省政府公布63项(35项+28项扩展)
宜昌市共计5项。

宜昌文化-专业文档

宜昌文化-专业文档

宜昌文化宜昌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宜昌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的详细介绍。

一、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宜昌位于湖北省,地处长江上游,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古以来,宜昌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区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宜昌地区的人类文明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二、宜昌文化的特点1.多元性:宜昌位于长江流域,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这里的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具有多元性的特点。

2.包容性:宜昌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它不仅保留了本地文化的精髓,还融合了外来文化的优点,使得宜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创新性:宜昌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宜昌人民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发扬本土文化的优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风格。

4.教育性:宜昌文化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例如,宜昌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都是对后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

5.艺术性:宜昌文化蕴含着深刻的艺术性。

这里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歌曲、舞蹈、戏剧等,它们都是对当地人民生活、情感和审美的反映。

6.民俗性:宜昌地区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独特的习俗和活动,这些习俗和活动反映了宜昌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7.红色文化:宜昌还是中国红色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里的红色文化对于中国革命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宜昌文化的表现形式1.传统手工艺:宜昌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土家族的绣花鞋、苗族的银饰等,这些都是宜昌文化的瑰宝。

2.民间艺术:宜昌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如夷陵版画、枝江民间吹打乐等,它们都是宜昌文化的代表。

3.地方戏曲:宜昌地区有着丰富的戏曲文化,如枝江花鼓戏、远安花鼓戏等,这些戏曲形式是宜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饮食文化:宜昌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如秭归的脐橙、远安的鸣凤柚等都是当地的特色美食。

宜昌文化调研报告

宜昌文化调研报告

宜昌文化调研报告宜昌位于中国湖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次文化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宜昌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以及宜昌人民的文化习俗。

首先,宜昌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宜昌是明代文学家艾茂才的故乡,也是汉代名将伍子胥的出生地。

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宜昌曾是战争的前线,受到了许多文化的熏陶。

在宜昌的传统文化中,融合了汉文化、楚文化等多元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例如,在宜昌的建筑中,可以看到典型的楚汉建筑风格,如斗拱、椽画等。

在宜昌的饮食文化中,也有许多独特的传统菜肴,如宜昌豆皮、三峡鲈鱼等,这些传统的美食代表了宜昌人民的口味和生活方式。

其次,宜昌的现代文化蓬勃发展。

宜昌是一座经济、科技发展迅速的城市,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到此地工作和生活。

宜昌也是湖北省的文化中心之一,有许多艺术团体、文化机构和艺术家在这里活跃。

例如,宜昌歌舞团是一支享誉国内外的舞蹈团队,他们的舞蹈作品充满创意和艺术感,深受观众喜爱。

此外,宜昌还有许多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

最后,宜昌人民的文化习俗丰富多样。

宜昌是湖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有土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

因此宜昌人民的文化习俗也具有特色。

例如,土家族的苗龙节是宜昌人民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龙舞、歌舞等庆祝活动。

此外,宜昌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舞龙、放鞭炮、赛龙船等,这些活动举办地如节日和庆典等特殊场合,以此寓意着吉祥和繁荣。

总之,宜昌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

宜昌人民的文化习俗也体现出多元化和民族特色。

这次文化调研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宜昌的文化魅力,也让我对宜昌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

宜昌的文化不仅仅是它的传统,更是它的现代,它是宜昌人民在不断发展中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自信的体现。

家乡的文化产业

家乡的文化产业

家乡的文化产业------宜昌宜昌文化是一座尚待开发的“金矿”。

首先是,宜昌文化底蕴深厚,巴楚文化、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和现代工程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宜昌四大历史文化名人“屈原、王昭君、欧阳修、王守敬.为宜昌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近年来,我市还涌现出一部部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湖北文学奖、屈原文学奖、骏马奖,直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批优秀的民间艺人得到发掘保护,200多支文艺队伍十分活跃,2000多个文化中心户将文明之火播洒宜昌城乡。

宜昌文化事业的繁荣,为文化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是,旅游文化产业,长阳围绕土家文化开发出毕兹卡民俗文化村、奇石文化村等一系列旅游景点;点军车溪农耕文化游.秭归屈原文化游、兴山昭君文化游、当阳关公文化游等,都是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水电、建材、化工、食品医药、电子信息5大传统一直是宜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宜昌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加强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突破性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六大农业特色产业:以柑橘为特色的水果产业、以草食动物为特色的蓄牧产业、以库区特种养殖为特色的水产业、以无公害反季节为特色的蔬菜产业、以优质绿茶为特色的茶叶产业、以乌红天麻为特色的中药材产业。

六大工业优势产业:以发电和输配电为特色的水电产业、以绿色健康食品为特色的食品产业、以磷化工为特色的化学产业、生物工程及新医药产业、以新型建材为特色的建材产业、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测产业。

五大服务区域中心:世界水电旅游中心、区域性交通中心、区域性信息中心、区域性商务心和区域性科教文化中心。

五大出口基地:以船舶及零部件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以五钠为主的磷化工产品出口基地;以棉纱棉布为主的纺织出口基地;以活性酵母和水果罐头为主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以化成箔为主的电子元器件出口基地。

这些都是宜昌现有的文化产业,在我看来文化产业总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宜昌文化产业虽然已初具规模,但还是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文化产业还没有形成龙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文化品牌。

湖北宜昌当阳历史文化调研

湖北宜昌当阳历史文化调研

湖北宜昌当阳历史文化调研一、湖北历史文化典故湖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交汇之地。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历史文化典故。

湖北主要文化:1.楚文化楚文化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在其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辉煌文明成果。

楚文化是湖北文化之根,包含了“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合精神。

楚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楚墓,其中最著名的是襄王墓和太子墓。

襄王墓是楚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是中国古代墓葬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墓葬,被誉为“楚文化的丰碑”。

太子墓则是楚文化的又一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墓葬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墓葬,被誉为“楚文化的瑰宝”。

2.三国文化三国文化是湖北文化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国时期,蜀汉、魏国和东吴三个政权在湖北境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其中最著名的是荆州城,它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重要城池,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战役地点之一。

此外,还有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他的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3.汉文化汉文化是湖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汉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汉阳陵,它是中国古代墓葬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墓葬,被誉为“汉文化的瑰宝”。

此外,还有汉江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汉江文化的代表性建筑是汉江大桥,它是中国现代桥梁建筑的代表之一。

4.文学艺术湖北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学艺术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是楚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此外,还有湖北曲艺,它是中国曲艺的重要流派之一,被誉为“中国曲艺的代表之一”。

湖北其它地域文化:1、炎帝神农文化炎帝神农文化标志着中华文明从渔猎时代向农耕时代的过渡,以神农架林区最具代表。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宜昌自然历史文化特色

是全国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国著名的旅游名城迈进。

宜昌境内拥有国家级AAAAA级景区一处,国家级AAAA级景区10处,分别为:宜昌市柴埠溪峡谷风景区、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名胜区、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长江三峡工程坛子岭旅游区、三峡石牌要塞旅游区、宜昌市三游洞风景区、三峡大瀑布风景区、宜昌九畹溪风景区、清江画廊度假风景区,其总量目前居湖北省首位。

国家3A 级景区13处,是不折不扣的旅游名城。

全市已开放的旅游点350多处,享有盛誉的有100多处,长江三峡画廊及三峡水利工程坝址中堡岛、葛洲坝水利枢纽为全国旅游热线,世界著名。

长江三峡四百里画廊在1985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1991年又荣登“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榜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已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热点。

三峡之一的西陵峡,位于本市境内,其奇峡险滩,令人叹为观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称。

这里还有历史悠久的巴人遗址和三国古战场遗址,被誉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天下四绝”之一的当阳玉泉寺,清江小三峡,兴山高岚风光及其栩栩如生的卧佛,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乡,千姿百态的五峰、远安天然溶洞群,著名的三游洞、金狮洞、白马洞、龙泉洞、长生洞、燕子洞等迷宫奇观,风采各异美不胜收,神秘的原始森林等,众多的山水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宏伟的葛洲坝工程、隔河岩水电工程交相辉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矿产资源数不胜数宜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宜昌境内探明的矿物有53种,占全国已知矿的1/3,占湖北省的45%。

主要矿产有磷、铁、煤、锰、铬、铅、汞、金、银、铜、锌、硅、石膏、石墨、石英砂、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等。

各种矿产地1044处,其中,工业矿床462处,大型矿床14处。

磷矿是全国六大矿区之一,储量在11亿吨以上,是全国第三大矿区,占湖北省的50%;已探明铁矿储量约10亿吨以上;锰矿储量达1167万吨以上;硅石储量达3499万吨;银钒矿储量639万吨;石灰石矿储量在8亿吨以上;石墨矿储量在7万吨以上;汞矿储量37万吨以上;铬铁矿储量3万吨;蛇纹石储量1亿吨以上;石膏矿储量达2440万吨以上;煤矿储藏量5亿吨;黑色金属矿主要分布在市境南部;贵金属矿分布较广而且含量高,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石墨矿探明综合储量1552万立方米,是中南地区唯一的磷片石墨矿,矿石品位全国第一,储量全国第三;石膏储量近1亿吨,是湖北省仅有的雪花型矿;石灰岩储量3.7亿吨,花岗岩石材储量1100万立方米,远景储量达12亿立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市位于中国湖北省的西部,长江三峡西陵峡的东口,地处长江上、中游的分界处,简称宜,总面积约为2.16 万平方公里。

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便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与世。

宜昌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修筑了城堡,并作为当时楚国的西部要塞,是一个有着27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古城。

宜昌古名夷陵或彝陵,因为“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而得名,后于清朝雍正年间改称为“宜昌”,有着“宜于昌盛”的寓意。

宜昌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的主战场,中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都是在这里。

如今,宜昌作为“世界水电之都”,“中国动力之肺”,拥有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葛洲坝水利枢纽等上百处水电枢纽工程。

宜昌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整合,要以宜昌独具特色的文化为核心,打造具有水电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综合开发地域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民俗有机结合,形成特色文化旅游项目。

如秭归的屈原文化、兴山的昭君文化、当阳的三国文化、长阳的巴山文化、宜都青林寺的谜语文化等,都是可挖掘的文化资源。

将三峡文化渗入宜昌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围绕吃、住、行、游、娱等环节,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链。

利用城市雕塑、街道命名、节日庆典、饮食文化、歌舞演艺、文化夜生活等各种形式加强城市文化氛围。

【传统戏剧】
楚剧旧时称为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等,在中国清朝
道光年间,由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黄陂和孝感一带地区的传统表演形式以及民间说唱等融合,进而发展形成的一个独立的地方性声腔剧种,至今已逾百余年的历史,其于1926年正式命名为楚剧,至今仍广为流传与湖北省宜昌等地。

楚剧至今仍保留的剧目约有五百多个,其中最为有名的包括《秦雪梅吊孝》、《银屏公主》、《赶斋》、《杀狗惊妻》等近几十个。

表演形式充分体现出鄂东一带的地方文化特色。

【巴楚文化】
古代巴文化的摇篮、楚文化的发祥地(巴楚文化之乡)。

这里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以及民族友好的使者——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

这片神奇的土地,记录了无数古往今来的历史名人。

古城周围山川形胜天下称奇,历朝历代三十多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诗人、学者先后来过宜昌。

他们无不陶醉于此,留连于斯。

自唐宋以来,这里因地理位置偏远,又成为朝廷作安置处罚官史的地方,遭贬而来的有朝中正直大臣和一些不明不白被贬谪的文人学士。

他们各自的经历和苦吟而出的无数诗文,又给这里留下一部值得研究的“古代贬官文化史”。

屈原南朝齐梁间思想家、《神灭论》的作者范缜,仕齐任宜都(宜昌古称)太守。

在任期间,一方面废淫祀,教民破除迷信鬼神;一方面鼓励民众勤于农事,安居乐业。

政绩斐然,为民称颂。

【传统艺术】
宜昌丝竹又被称为“细乐”,代表了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精髓。


昌丝竹的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其发展传承至今已经大约两百年。

北宋时期,时任夷陵县令的欧阳修,描述当地的民风民俗为“腊市鱼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著名的文学家苏轼也曾写下“庙前行人拜且舞,击鼓吹箫屠白羊”的诗句。

根据清朝《东湖县志》中的记载,宜昌的传统风俗为“元宵张灯,鼓乐笙箫,遍游街市”。

枝江民间吹打乐是一种由打击乐器、丝弦乐器以及唢呐等组合在一起演奏的民间器乐表演形式。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实用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演奏风俗。

这种吹打乐被广泛应用于当地民间的婚丧嫁娶以及各种庆典、劳动和节庆活动中演奏,同时会配合舞蹈等传统民间艺术形式。

【地质文化】
造成“地质名片”,西陵峡的地层剖面,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
【大禹治水】
赤壁之战和火烧连营在三国演义中几乎齐名,赤壁市对赤壁之战的文化历史挖掘做得很成功,而宜昌对火烧连营的挖掘不够。

河南的大禹塑像非常有名,已成当地一个重要旅游景点,而宜昌关于大禹治水的素材不少,却未得到足够开发。

【战争文化】
由于宜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从古至今一直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关公、诸葛亮三国文化。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中宜昌人民均作出了独特贡献,“宜昌大撤退”、“石牌保卫战”及“公祭张自忠”都发生在宜昌,可在此集中展现战争文化。

【民族文化】
清江巴王洞有“原计原味”山歌、南曲、撒尔合(跳丧)表演;武落钟离山有“土家民俗歌舞”剧团;日月山庄有“巴人舞、土家服饰”表演;清江仙人寨有“山歌、巴山舞”表演队;夷陵区“三峡人家”有“采茶舞、峡江民歌”表演;三峡古兵寨有“巫术”表演;三游洞有“巴楚乐宫”歌舞组合;峡口风景区有“欧阳修游夷陵”诗咏节目;龙泉洞有“民族歌舞”串舞;兴昭君村有“昭君别乡”歌舞;当阳关陵有“杀故事”;秭归泗溪有“民间吹打乐、峡江号子”表演;宜都古潮音洞有“谜歌对唱”;柴埠溪有“山歌、笑话”段子……土家族薅草锣鼓、祭祀、山歌、民间小调、打夯、踏高跷、巴山舞、皮影戏以及人民公社“忠字舞”等艺术
【茶文化】
唐代“茶圣”陆羽在此留下足迹。

宜昌的当阳、长阳、远安、秭归、宜都、夷陵区(特别是邓村)等地,也出产茶叶,主要为:春眉茶、峡州翠绿茶、茉莉春尖茶、宜红工夫茶、鹿苑茶、仙人掌茶、峡州碧绿、邓村绿茶、丝棉茸茶等。

【饮食文化】
1将滨江公园建成宜昌文化展示的长廊,滨江公园内至今有屈原塑像,可围绕屈原展现宜昌的巴楚文化。

以天然塔为中心将兴建天然塔文物景区,可在此建三峡特色民居、屈原陈列馆为主体,辅以民俗风格,真实反映“三峡文化”主题。

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宜昌为通商口岸,亚细亚石油公司在宜昌建立油栈及油栈码头,是中国西部“洋油”中转站,至今仍保留部分遗迹遗物,这些历史遗迹都可用来大做文章。

位于夷陵长江大桥桥头的世界和平公园,可以将古代和平使者王昭君和近代中日文化交流使者杨守敬移植到公园附近,丰富和平公园内涵。

可在适当地点建一座以水电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
2入选,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质公园,,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地球演化史画卷,但至今却“养在深山人未识”。

政协副主席景学镇建议建一个融科普、观赏于一体的“恐龙及龙化石博物馆”,并打。

“文化是旅游之魂!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造城市文化魅力,无庸置疑地要深入发掘文化资源。


7宜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诸如屈原、郭璞、王昭君、欧阳修、杨守敬等伟人、学者、名人、文人、诗人、美人。

然而,昔日胜景今安在,故人遗址何处寻?
宜昌的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门类齐全,山、水、洞、林、草、花、石,既有古遗址、古文化,又有现代文明、当代文化。

形成了多条“精品线”,“特色线”。

“长江三峡、三峡工程和屈原故里”三大世界级品牌。

“两坝一峡”之间的“百里画廊”,屈原,是世界古代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是中国古代历史造就的文化奇才。

屈原故里的文化遗存,是世界游人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

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三峡工程的人文景观、屈原故里的文化巨匠,为宜昌旅游成为“中国顶极、世界精品”的创造了先决条件,也是宜昌旅游走向世界的最大卖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