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利用现状

合集下载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土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它不仅关系到人民生产生活,也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之间的平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1. 土地面积有限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却拥有相对较少的耕地面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总面积约为1.8亿公顷,占总面积比例仅为18%左右。

这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

2. 土地利用不均衡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后,城市建设所需土地增多,导致农村耕地减少;同时,在不同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退化和水源枯竭等问题。

3. 土壤污染严重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土地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统计,我国土壤受到污染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万公顷,其中严重污染面积达到了2.5万公顷。

这些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4. 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仍然存在着传统的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方法。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造成破坏,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三、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管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是提升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2. 推行可持续农业推行可持续农业是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

可以通过采用有机耕作方式、合理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应该建立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大对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

同时,也要加强科研力量,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调查和分析报告三篇土地资源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一)现状1.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我国土地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

国土面积在世界上居第三位,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除一部分处于寒温带(约占1.2%)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约占26.7%)外,其余土地的水热条件尚比较好。

但是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多、平地少且分布不均匀,山地、丘陵、高原的面积约为633·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为326.3万平方千米,占34%。

以海拔高度计,超过1000米的土地占国土面积的58%;超过500米的占国土面积的75%。

全球陆地平均海拔高度约800米,而中国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525米。

山地面积如此之大,成为扩展农业用地的巨大障碍。

我国的人均耕地少,人均耕地面积直接关系到主要农产品的占有量。

据统计,我国现有人均耕地和主要农产品,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从历史发展上看,中国人口过多和耕地资源不足,始终是传统社会生产力矛盾的焦点,这个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人口与耕地的比例关系上。

在战国时期,在当时生产力的水平之下,人均12.5亩耕地是维持生计的临界点;到了唐代中国人均耕地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点为17.88亩;而后一直下降,到了清代“康乾”盛世时期,人均耕地已下降至1774年的3.7亩;到1850年人均耕地又降至2.95亩。

1949年,我国人均耕地仅为2.7亩。

50年代中期,我国耕地面积扩大到16.8亿亩,达到历史上的新高峰,而后又下降,与此同时,总人口却迅速增长,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到1987年为1.33亩,为历史上的最低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地力差异较大。

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别,东南部地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其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而生物生产量却占全国的90%,拥有全国95%以上的人口,并且集中了我国90%以上的耕地、林地和产肉量。

而西北部地区受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缺水,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6%,年生物生产量还不到全国生物量的10%,生产能力低。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分析报告一、引言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的一种方式,是农业、工矿、交通运输、旅游和城市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以求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

二、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概述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指土地利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演化。

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用地面积的减少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劳动力的向城市流动,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和城市用地,导致农用地面积的减少。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农用地面积减少了约10%,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计。

2.城市用地的扩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主要体现在新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城市用地面积增加了约20%,城市化对土地利用造成了较大影响。

3.工矿用地的增加近年来,为了满足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需求,大量农用地被转为工矿用地,导致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

根据数据,过去十年间,我国工矿用地面积增加了约15%,给环境和生态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4.林地和草地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林地和草地的面积有所增加。

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我国林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了约5%和10%,但仍存在一些地区的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原因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根据研究和调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化的推进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建设住房、工业区和商业区等,导致农用地被转为城市用地,土地利用现状发生变化。

2.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渐衰退,大规模农业生产成为主流,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用于农业生产,导致农用地面积减少。

3.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为了满足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土地被拿来建设工矿用地,导致农业用地减少,工矿用地增加。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状与趋势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状与趋势

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状与趋势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地。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命脉,而土地利用与规划则是土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现状和趋势。

一、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是指把土地按照一定的需求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过程。

现代土地利用造成了极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大量的工地和城市扩张导致了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森林砍伐,严重危害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农地和草原的过度利用也导致了生态环境的质量下降。

行业中的共同关注点是采用新兴的应对方案来管理可持续用地。

二、土地规划现状土地规划是一种制定土地发展和利用的行政管理行为,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各种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方案的过程。

土地的规划有限、不可再生等特征使得土地规划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现实情况下,土地规划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土地规划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相应的土地规划体系极其薄弱,规划能力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其次,土地规划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制定和实施难度很高。

三、土地利用与规划的趋势近年来,各国政府逐渐意识到合理利用和规划土地的重要性,开始不断调整和加强土地规划的工作。

目前,土地利用与规划的趋势存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口规模变化的影响。

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国际知名大城市与地产基础资源走向稀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基础设施的增加与完善,也使得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规划更为复杂。

2.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提出更高要求。

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增加了城市空间要求和功能的多样化程度,推动城市和城市设置更强的需求以推动的土地使用要求。

3. 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由于土地利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是深远而长期的,各国政府开始重视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开发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与规划方案。

4. 创新手段的应用。

基于3D建模技术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能够对土地规划提供更好的空间理解。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土地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

我国是一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国家,但是土地利用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我国土地利用的现状1.农地占比过高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占据了相当大的土地面积。

以2017年为例,我国永久农田土地面积为1.53亿公顷,占用了全国土地面积的17.89%。

而这一比例还不包括城乡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其他用地。

由此可见,我国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是农地占比过高,其它用地比例不足。

2.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比如农业用地耕作强度不足、林地保护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此外,开发利用存在着以浪费方式占用土地的不良情况,许多土地被用于住宅楼盘的开发,但是这些楼盘并不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甚至成为了土地浪费的例证。

3.土地过度开发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一些地区为了容纳人口增长,大量开发新区、新城。

但开发过程中有时忽视了土地生态保护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导致大量土地的过度开发,许多土地各种资源都严重不足。

二、我国土地利用的未来发展趋势1. 鼓励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护好农地和生态环境。

具体来说,政府应该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向上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范围和密度,改变城市化规模扩张的现状。

2.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保护和管理国土资源是未来我国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国土面积已经不能再继续扩大,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开发利用的科学规划等方式。

3.促进土地的多种使用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土地利用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明确利用土地资源的多样化。

应该在城市化建设中加强工业用地的建设,加强生态用地的保护、划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等。

4.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初步设想可以通过推进高效、农业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等方式加以实现。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

耕地利用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总结一、引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耕地利用面临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耕地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二、现状分析1. 耕地面积逐渐减少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的不断占用,我国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的2.5亿亩减少到目前的2.1亿亩,这对粮食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2. 耕地质量下降过度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措施导致了大量土地的质量下降。

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农药残留和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不仅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还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优化措施1. 加强耕地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力度,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耕地的管理和监管。

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加强耕地立法,严禁将耕地用于非农业用途。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布耕地面积和质量的监测结果,提高社会公众对耕地保护的关注度。

2. 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精准施肥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利用效率。

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3. 实施耕地轮作制度建立健全耕地轮作制度,遵循不同地区和不同耕地类型的轮作规律。

通过轮作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持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土壤的退化。

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耕地特点,推动多种农业方式的融合发展,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4.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减少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空间。

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和休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5.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村的土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

中国统计年鉴2024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

中国统计年鉴2024分地区土地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了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

这份年鉴是一份官方发布的关于中国国家统计数据的重要参考资料,旨在提供详细的统计数据和分析,以评估土地利用状况,并为农业、农村发展和城市规划等提供参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2024年的土地利用情况数据显示,中国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园地和其他用地。

首先是耕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耕地面积总计为1.35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13.6%。

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是耕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5.2%、21.4%和17.6%。

而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耕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5%和5.2%。

此外,从耕地的分布类型来看,农田面积占比最大,达到了99.1%,而盐碱地和其他土地的面积则占比较小。

其次是林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林地总面积为2.18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21.9%。

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林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的26.1%、19.6%和11.3%。

而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林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林地面积的 4.2%和5.7%。

此外,在林地的分布类型中,森林占比最大,达到了77.6%,而杂木林和竹林的面积较小。

第三是草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草地总面积为3.16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31.8%。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是草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9.8%、16.6%和12.9%。

而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的草地面积最小,仅分别占全国草地面积的 1.3%和4.2%。

此外,草地的分布类型中,草地草原占比最大,达到了84.3%,而其它类型的草地面积较小。

第四是园地的利用情况。

2024年,中国的园地总面积为0.36亿公顷,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3.6%。

华南地区、华东地区和西南地区是园地面积最大的三个地区,分别占全国园地面积的28.5%、22.3%和18.1%。

新时代下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新时代下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展望

新时代下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展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土地利用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土地利用的现状及未来展望,并提出相关销售策略。

一、土地利用的现状1. 城市化进程加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土地利用面临巨大压力。

城市扩张导致农田和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2. 农业现代化发展: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效益,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在必行。

大规模农业生产需要大面积的土地,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使得农业面临着土地利用不足的问题。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浪费使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和管理成为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土地利用的展望1.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利用高效农业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作物产量。

2.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实现城市和农村的有机衔接。

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收入增加。

3.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建立健全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管,保护好耕地、林地和草地等重要生态功能区。

三、销售策略1. 提供科技支持:作为销售人员,应提供先进的农业科技支持,帮助农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和智能化设备,帮助农民提高产量和收益。

2. 提供规划咨询:销售人员可以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的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布局。

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规划建议,帮助客户实现最大化的土地利用效益。

3. 推广生态保护理念:销售人员可以积极推广生态保护理念,提倡可持续发展。

通过向客户传递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客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用地的情况。

农业用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等。

在我国,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优质耕地被占用,导致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同时,部分耕地存在质量下降的问题,如土壤肥力不足、水土流失等,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并加大对耕地质量提升的投入,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和土壤改良措施。

园地主要用于种植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

在一些地区,园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种植结构不合理,部分品种市场竞争力不足,以及在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因此,需要优化园地的种植结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现园地的可持续发展。

林地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水土流失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林地面积有所增加。

但一些地区仍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用林地等现象,导致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对林业的投入,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是当前林地保护和利用的重要任务。

牧草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在一些草原地区,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草原退化、沙化现象较为严重。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合理控制载畜量,推广科学的放牧方式,加强草原的建设和管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建设用地的情况。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在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也出现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市盲目扩张等问题。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分析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农村土地利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是农田的利用情况。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耕地面积在不断减少,但农田的利用效率在提高。

其次是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用于建设农家乐、农产品加工厂等农村产业,继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农村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农村土地除了用于农业生产外,还可以用于建设农村新村庄、发展乡村旅游等,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二、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利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农田减少和农村土地流失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农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

同时,土地交易市场的不规范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不到位,也导致了农村土地流失问题的存在。

其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低效率问题。

由于农村土地利用方式过于单一,农田的利用效率并不高,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

再次是农村土地利用的不合理问题。

在农村土地利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重复建设和浪费现象,没有实现土地的最佳利用。

三、农村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随着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利用将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是农村土地多功能利用趋势。

农村土地将不仅用于农业生产,还将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旅游等多个方面,实现土地的综合利用。

其次是农村土地集约利用趋势。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村土地将更多地用于现代农业生产,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再次是农村土地保护与管理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保护与管理,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最后是农村土地规划与调控趋势。

政府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调控,实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四、农村土地利用的对策与措施为了解决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中国土地利用

中国土地利用

中国土地利用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维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中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利用现状1.农业用地中国的农业用地占比较大的比例,但由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部分农田被转为工业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农业用地面积减少。

此外,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也对农田利用带来了挑战。

2.工业用地中国的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沿海经济带。

由于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农田被转为工业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的同时也引发了土地生态环境的问题。

3.城市建设用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

然而,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土地闲置、低效利用等问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大量农田的转变。

4.生态保护用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设立了大量的生态保护用地,如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等。

但在实际运行中,因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力和人为破坏等原因,这些生态保护用地的效果有限。

二、土地利用问题1.土地资源浪费农田被转为工业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导致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也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2.生态环境破坏大量的土地被转变为工业用地或城市建设用地,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土地开发过程中的乱占、乱采、乱建等问题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3.土地利用效率低下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农田的产量低下、城市建设用地闲置等都导致了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

三、解决方案1.加强土地整治通过加强土地整治工作,改善农田质量,提高农田产量。

对于农田的复垦、治理,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等工作需得到加强。

2.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减少对农田面积的依赖。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精细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率。

3.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防止土地的闲置和低效利用。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

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展望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作为生命之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资源利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在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滥用过度等问题在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

1.农业土地利用现状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土地的利用情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粮食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业用地也存在不合理利用和乱占乱卖的现象。

耕地占比不足18%,使得中国的耕地资源面临不同程度的利用和保护难题。

此外,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同时也导致了农业用地的减少和质量下降。

2.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城市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面积的扩大,给城市土地的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城市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用地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导致土地粉碎化现象严重;二是城市周边的非建设用地被非法占用,造成生态破坏。

3.资源型土地利用现状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型土地,包括林地、荒地、水域和矿区等。

然而,这些资源型土地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为破坏和资源消耗往往远远快于自然生态的恢复和再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破坏。

二、土地资源利用前景展望1.科技手段赋能土地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可以为土地利用提供可能性和创新思路。

例如,卫星影像技术可以用于农业作物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生物技术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新的扩张空间,带来了生态农业的新资源;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设计。

2.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例如,应当严格限制非法占用耕地、严格管控地上地下空间资源;加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和后期环境管理,降低其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资源型土地的利用上大力推进绿色矿业和绿色林业。

3.土地流转市场化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机制,培育土地流转市场,可以带动土地资源的优化调配,增强土地利用效率。

例如,可以实行土地流转税收政策,建立公开透明的流转市场,吸引土地经营者参与。

4.绿色生态化利用绿色生态化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环境功能和生态效益,是未来土地利用的重点。

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

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这使得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效率成为了重要议题。

其次,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已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和更新。

不同层次的行政区划有着不同的土地利用要求,从国家到省级层面主要体现战略性和指导性,地市级层面则更注重政策性,而县乡级层面则更强调实施性,需要确定不同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

最后,土地利用研究的发展态势正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尺度的研究工作,以期提出更符合实际的土地利用区划方案。

总的来说,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呈现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寻求平衡的特点,以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稀缺的问题。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一、现状问题1. 国土资源丧失与破坏•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导致大量农田面积转为建设用地,农用地丧失严重。

•工业化进程中过度开采和污染土地,使得大片土地变得荒芜,无法利用。

2. 耕地资源减少•由于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需要,大量耕地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村集约化程度低,农田用地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益偏低。

•城市建设领域存在大量的闲置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4. 土地利用不平衡•土地利用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资源过度利用,而一些地区资源利用程度较低。

二、提升对策1. 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不必要的土地消耗,减少土地破坏和丧失。

•加强土地整治,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增加耕地面积。

•完善土地使用权制度,加强土地流转管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产量。

•增加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投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覆盖率和农机农艺水平。

3. 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促进城乡土地利用平衡,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加强城市用地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避免过分扩张和无序发展。

•支持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活用地布局优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推动绿色土地利用•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减少土地污染和生态破坏。

•鼓励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城市规划,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

•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保护土地生态功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总结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十分严峻,但通过加强土地保护和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施土地利用平衡政策以及推动绿色土地利用,我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土地资源的宝贵性和有限性,加强自身的土地资源意识,积极参与到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来,为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农村土地资源是中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其利用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下面将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中国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呈现出一些特点。

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部分农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效率逐渐提高。

其次,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多样化,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保障了农村多元化发展需求。

另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逐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明显增加。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浪费性、集约性不高等。

问题分析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一些地方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浪费问题。

其次,土地资源利用的科技水平不高,导致农田生产效率低下。

再次,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土地无法循环利用、土地资源开发方式过于粗放等。

此外,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信息化、生态化。

首先,多元化发展是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向,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其次,信息化将成为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新动力,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更加精准地配置土地资源。

再次,生态化是未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必然选择,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体而言,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继续关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朝着多元化、信息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共同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长期发展。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

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论述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及提升对策序号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

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成为了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

本文将围绕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的对策。

序号二:现状问题2.1 土地资源浪费目前,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存在着明显的浪费现象。

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住宅、写字楼、工厂等非农业用途。

另农业生产中存在大量的低效用地,土地闲置或荒芜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问题导致了土地利用的不平衡,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

2.2 土地资源流失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发展的推进,土地资源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部分地区因为过度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不合理的开发模式,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资源流失。

也有一些地方存在着乱占乱用土地的现象,加剧了土地资源利用的不规范性。

2.3 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了过度开发利用,而一些贫困地区的土地资源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这种不均衡的现象,不仅加剧了地区间的差距,也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益。

序号三:提升对策3.1 推行土地综合利用规划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应该加强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的制定和执行。

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的用途和分配,可以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

应该注重保护和优化农业用地,减少农地的流失并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2 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为了防止土地资源的滥用和过度开发,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这包括完善土地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及加强土地执法和监管力度。

只有通过严格的管理,才能保护好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促进其可持续利用。

3.3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有效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之一。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精选】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精选】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大面积的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碱化不断发展,还有分布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城镇附近的大片土地遭到固体废物和污水的污染。

首先表现在水土流失愈益严重。

据粗略估计,建国之初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6万平方公里,到90年代初扩展到180万平方公里,几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6。

平均每年增加流失面积500~600万亩。

全国受水土流失危害的耕地超过6亿亩,相当于耕地总面积的1/3。

据估计,全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约占世界总流失量600亿吨的1/12,其中注入海洋的泥沙量约20亿吨,亦占世界陆地每年入海泥沙总量240亿吨的1/12。

比较肥沃的表土及其所含大量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均随之流失。

情况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上游,其次是北方石山区、华南红壤丘陵区和东北黑土区。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占高原总面积的70%,每年土壤侵蚀量高达16.3亿吨,其中在侵蚀最严重的沟壑区的侵蚀模数可达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吨。

近十多年来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情况有所缓和。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在50年代为36万平方公里,到80年代扩展达7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1%,创年侵蚀量达30亿吨的惊人记录。

所以益趋严重的原因,一是开垦陡坡,二是超量伐木,三是过度放牧,四是大型基本建设缺乏水保措施。

现已引起注意,加强了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的营建。

其次是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中国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人类史前早已存在的沙漠化土地约占12万平方公里,近50年来形成的现代沙漠化土地有5万平方公里,还有潜在沙化危险的土地约16万平方公里。

若和沙漠、戈壁合计,则有153.3万平方公里,占到全国土地面积的15.9%。

至今,沙漠化危害在继续发展之中,50~70年代沙漠化土地每年平均扩大1560平方公里,到了80年代增加到每年2100平方公里。

在西北、华北和东北11个省区有5900万亩耕地和7395万亩草场经常处在沙漠化威胁之下。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利用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包括各类土地的分布、面积、用途以及利用程度等,为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首先,我们来看看耕地的利用现状。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资源。

在我国,耕地面积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

部分地区存在耕地质量下降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板结、肥力降低。

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一些优质耕地被占用,这对粮食生产构成了一定威胁。

此外,耕地的碎片化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小块分散的耕地不利于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

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当前土地利用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

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扩张、低效利用的情况,比如一些工业园区建设过于粗放,土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同时,城市内部也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比例不协调,影响了城市的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林地在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部分地区由于乱砍滥伐、非法侵占等原因,导致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此外,一些地方在林地开发利用中缺乏科学规划,未能充分发挥林地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草地的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使得草地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地沙化加剧。

同时,草地的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也对草地生态造成了破坏。

在一些地区,草地的保护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挑战。

水域的利用情况同样值得关注。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

一些河流、湖泊由于过度取水和污水排放,水域面积缩小,水质恶化,生态功能受损。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方案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合理利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不仅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可持续利用的需求。

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土地资源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其利用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目前,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资源匮乏目前,中国的土地资源总面积约为9600万平方千米,人均耕地占有面积不到0.09公顷,是全球最少的之一。

同时由于森林、草地、荒漠等非耕地正逐渐减少,这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愈发紧张。

2、土地资源利用质量下降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这导致我国农地占有量急剧减少,并且由于内部土地利用结构和模式存在不合理,导致土地资源的利用质量不断下降。

同时,农业基本设施建设和土地治理承担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加速了土地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

3、土地资源交易混乱在过去的数十年间,随着土地集约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农村土地的交易制度和规范逐渐完善。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非法交易机构和地方腐败现象越来越严峻,土地资源的交易变得不透明,存在大量的黑市交易和低价抛售现象。

二、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方案面对上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保护和有效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实现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可持续发展方案:1、加强国土规划和土地保护建立完善的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的区划和土地利用计划,合理划分耕地、林地、草地等用地分布,并加强对国土开发利用的管理和监管,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促进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借助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加强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动,在保留传统文化、生产方式和建筑风格等的前提下,促进乡村经济的创新与发展,使农村重新成为人们追求更高品质生活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土地利用现状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东南面临太平洋,上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全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地区差异很大;人口众多, 经济基础差,科学技术落后,这些都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多种类型,其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 盆地占19%,平原占12%.山地多,平地少,这对发展林业, 牧业和开展多种经营有利,而对发展农业(耕作业)受到一定限制.第二,气候类型多样.由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热带三大热量带.由于热量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北方以旱地农业,一年一熟和二年三熟为主;南方以水田农业,一年二熟和三熟为主;由东向西横跨湿润,半湿润, 半干旱,干旱四个气候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东部以农业, 林业为主和西部以牧业及绿洲农业为主的两大区域.第三,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南方土壤以红壤, 黄壤和水稻土为主,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雨林;北方土壤以绵土, 潮土,褐土,棕壤,黑土为主,天然植被为温带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西北土壤以栗钙土,棕钙土,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草原,草甸,荒漠. 青藏高原土壤以高山草甸土,草原土和漠土为主,天然植被为高山草原, 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土壤和植被的差异,影响着土地的性质, 肥力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方向.第四,我国人口多,密度大,但地区分布不均衡. 东南沿海及四川盆地人口稠密,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交通,文化,经济比较发达,水力, 机械化程度较高,土地利用率较高.西北地区及青藏高原人口稀少, 农业发展历史较晚,交通,文化,经济,技术条件落后,土地利用水平较低, 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我国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点:①土地开发历史悠久,开发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发展潜力大. 找国土地开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已开发利用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3.95%,剩余未开发利用部分多属难利用土地.已开发土地中,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2/3,林地森林覆盖率低,草地产草量少. 可见,我国土地开发利用潜力较大.③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土地利用类型复杂多样.我国土地资源面积大,种类多,为多种开发利用提供了条件.主要用地类型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条件,又分为水田和旱地.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4.2%,人均耕地1.6亩;有林地约占16.8%,人均林地仅1.89亩;草地面积约占28%,人均草地3.1亩.④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显著.从结构上看:东,南部以耕地,林地, 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中部农牧交错地带以耕地,草地为主; 西北部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从利用程度上看:东,南部农业历史悠久, 土地利用率较高,中部土地利用率较低,西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率低; 从地形分布上看:平原及盆地以耕地,水域,非农建设用地为主,丘陵, 岗地区以耕地,林地为主,山地以林地,草地为主.蒙新高原, 青藏高原以草地和难利用土地为主.现将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分述如下:1.水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4,其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北部,东从台湾省, 西到新疆的伊犁河谷和喀什地区.从地势低洼的沼泽地到海拔2700多米的云贵高原都有水田分布. 其中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南最为集中,约占全国水出总面积的92%, 其余地区水田面积很小,分布零散.在南方地区,又以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等地水田集中连片, 水网密布,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加上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裕, 耕地经营集约化程度高,农业生产发达,土地利用率高,是我国重要的粮,棉, 油生产基地.东南丘陵,华南及台湾省等地水田主要分布在丘陵, 山间盆地及沿海平原地区,灌溉条件较好,耕地经营较集约,土地利用水平较高, 粮食产量水平较高,农业生产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 西南云贵高原地区水田主要分布在河谷,盆地及丘陵区,水田质量差, 有相当比重的水田为"雷响田",缺乏水源保证,加上劳力少,耕地经营较粗放, 土地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欠发达.2.旱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4,其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和水田相反,旱地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约占全国旱地总面积的85%.其中,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最为集中,约占全国旱地总面积的60%,其次是黄土高原,宁夏,内蒙古及西北地区的山前冲积平原, 河套平原及绿洲,呈树枝状或带状分布,面积约占全国的25%.此外,找国南方, 尤其是西南地区也有旱地呈串珠状分布,面积约占全国的15%3.森林中国有林地面积约24亿亩,森林覆盖率只有16.8%.森林面积小,分布不均衡,其中比较集中成片的有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西藏东南部地区;其次是西南地区的川西,滇西北地区.此外,新疆的天山地段,甘肃的白龙江流域,秦岭大巴山,湖北的神农架,东南丘陵地区,海南南部及台湾中部等地也有较集中的森林分布, 其余地区森林面积小而分散. 从森林林种构成来看:东北及藏东南林区基本为用材林,是我国两个最大的天然用材林基地;华北及胶东, 辽东两大半岛山地丘陵区以经济林为主,盛产温带果品; 西南山区及秦巴山地区以用材林为主,经济林占有一定比重;东南丘陵区以经济林和用材林为主, 经济林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同亚热带经济林产品及果品生产基地;华南, 滇南山地丘陵区以经济林为主.热带经济林资源丰富,是我国橡胶, 胡椒及热带果品的主产区.4.防护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黄土高原及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东北平原及华北平原区以农田防护林为主,东北平原西部,长城沿线, 河西走廊及新疆部分地区有大面积的人工防风固沙林, 称之"三北"防护林地区.5.草原和草地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总面积约40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8%.天然草地包括草原草地和草山草坡. 草原草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部和西部,以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西藏等省(区)面积最大,分布最广,集中连片.内蒙古东部为草甸草原,牧草茂盛,是我国最好的草原牧区.内蒙古中部为于草原,草质较好, 是我国重要牧区之一.甘肃,新疆及青海西北部为荒漠草原,草质差, 载畜量低.青藏高原为高山草原和高寒荒漠,草质差,季节不平衡,利用率低.长城沿线,黄土高原和西南西部山区为农牧交错地带,草地质量尚好, 畜牧业在大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牧争地矛盾尖锐,草地滥垦, 草原退化严重.草山草坡主要分布在南方山区,面积较大,与林地交错分布, 牧草生长茂盛,质量较好,但目前尚未充分利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农区草地比重小,而且分布零散, 但利用率较高.人工改良草地主要分布在水土条件较好的草原牧区和半农半牧区, 面积较小,但产草量较高.6.冰川和永久积雪总面积约0.9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63%.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区.全国冰雪储水量约5万亿立方米,每年可提供约540 亿立方米水量补给河川,是西北干旱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7.裸岩和石砾地面积约15.55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0.9%,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青藏高原,华北,西南及东南部山区局部地区亦有分布.8.高寒荒漠总面积约2.3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主要分布在昆仑山以南,青藏公路以西, 新藏公路以东,北纬33"以北的地区.高寒荒漠区,地势高,气温低,土壤瘠薄,基本上没有种植活动,植被极稀疏矮小,覆盖度<5%,常成垫状,具有抗寒冷,干旱和强风的特性.只有局部山间盆地生长较高的牧草, 可以放牧耐高寒的牦牛,藏系绵羊和山羊.9.沙漠全国沙漠面积约9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3%.主要分布在西北,内蒙古和东北的西部. 其中面积比较大的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10.戈壁全国戈壁面积约8.4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8%.主要分布在内蒙占西北部, 青海西部和新疆地区,其中尤以新疆东北部和内蒙古西北部最为集中.11.湖泊我国湖泊较多,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约有2800多个,湖泊总面积约1.07亿亩,总贮水量约7000亿立方米.湖泊遍布全国,其中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形成全国两大湖群.当前, 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尤其在北方半农半牧区,黄土高原区以及南方山区, 由于农林牧用地安排不当,争地矛盾较为突出;②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较低.耕地中中, 低产面积大,包括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红壤低产地,坡耕地等; 林地中有林地比重小,尚有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及沙荒地未充分利用; 牧草地质量较差,载畜量低;③土地破坏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尤以黄土高原地区更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8.66%.西北地区由于滥垦,过牧,草场退化,沙化严重;④土地管理不善,非农业建设用地盲目扩大,加剧了人地矛盾.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在土地评价的基础上,按土地的适宜性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②保护森林,建设草原, 大力植树种草,扩大林草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牧业发展;③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大力改造中低产田, 有计划地开垦宜农荒地.涝地làodì[waterlogged lowland] 地势低下易被水淹的田地。

也叫“涝洼地”盐碱化土壤PH变啦!盐渍化重变浓度!中国土壤资源丰富、类型繁多,世界罕见。

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12系列。

红壤系列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土壤资源,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下强富铝化酸性土壤,在中国分布面积较小。

海南岛砖红壤的分析资料表明:风化度很高,粘粒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以下同)低于1.5,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三水铝矿、高岭石和赤铁矿,阳离子交换量很少,盐基高度不饱和。

燥红土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下形成的土壤,分布于海南岛的西南部和云南南部红水河河谷等地,土壤富铝化程度较低,土体或具石灰性反应。

赤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具有红壤和砖红壤某些性质的过渡性土壤。

红壤和黄壤均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生成的富铝化酸性土壤,前者分布在干湿季变化明显的地区,淀积层呈红棕色或桔红色,剖面下部有网纹和铁锰结核,二氧化硅/氧化铝比值为1.9~2.2,粘土矿物含有高岭石、水云母和三水铝矿;后者分布在多云雾,水湿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川、黔两省为主,以土层潮湿、剖面中部形成黄色或蜡黄色淀积层为其特征,粘土矿物含有较多的针铁矿和褐铁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