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3) 近 20 年间,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 定的影响,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 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 年后的第一个 10年,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 转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
目录
第二节
2.1 中国LUCC概况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3 LUCC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
目录
1 通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2.1 中国LUCC概况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 中国的土地覆被与土地利用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LUCC的环境影响
2.3 LUCC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目前确定的研究重点:
① 土地覆盖变化状况的评估 ② 全球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建模与预测
③ 全球、区域和局地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不 同驱动力之间的联系 ④ 数据开发活动与数据信息系统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科学计划》提出了三个重点领域, 同时又是LUCC的三个主要研究途径:
1.2 基本概念
• 土地利用变化:一种利用方式向另一种利用方式转变;
利用范围、强度的变化。
• 土地覆被变化
– 质变:覆被类型转换(毁林开荒、毁田筑路) – 量变:覆盖类型内在属性的渐变过程(土地质量退化、土 地生产潜力降低)
1.2 基本概念
目录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LUCC的环境影响
(4)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① 全球三分之一——二分之一的陆地表面,已经被人类活 动所改变 ② 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变成斑块,有的实际上已经消失 ③ 大量遗传学上的独立种群已经消失
CONTENTS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LUCC的环境影响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2.1 中国LUCC概况
中国土地利用分布不均,东西部各类土地利用比例差 距很大。东部地区耕地、园地、林地、工矿、居住地 及交通用地比例大,而西部地区多草场、荒漠、戈壁、 冰川等难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决定了东、西 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目录
第二节
2.1 中国LUCC概况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 20 世纪末 10 年与 21 世纪初 10 年相比,中国土 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特征。 主要表现为黄淮海地区、东南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 地区和四川盆地城镇工矿用地呈现明显的加速扩张态 势;北方地区耕地开垦重心由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 转向西北绿洲农业区;东北地区旱作耕地持续转变为 水田;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南部、黄土高原和西南山地 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初显。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自1993年国际科学联合会与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成立了土 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核心项目计划委员会以后,一些积极参与全 球环境变化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纷纷跟进,启动了各自的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研究项目: (1)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
IIASA于1995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 的3年期项目。旨在分析1900年到1990年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环境效应,并预测在全球环 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的背景下,该区域 未来50年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趋势。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 与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科学问题 ② 与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发展战略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研究计划以五个中心问题为导向
① ② ③ ④ 近三百年来人类利用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 人类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土地利用变化在今后50年如何影响土地覆盖 人类和生物物理的直接驱动力对特定类型土 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⑤ 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与土地利 用与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
目录
第二节
2.1 中国LUCC概况
2.1 中国LUCC概况
中国的土地覆被类型 ① 自然植被:热带雨林、针叶林、高山草原、草本沼泽 ② 农业植被:果园、经济林、经济作物 ③ 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戈壁、冰川、湖泊 影响中国植被经向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大气水分,随距海远近 湿度变化在中国北部华北、东北到新疆依次为森林—草原— 荒漠三个带
土地利用变化机制的个例比较研究 (利用土地的原因、利用土地的目标、利用对覆被的影响) 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的直接观测与诊断模型 (遥感图像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建立模型) 区域和全球综合模型 (建立宏观尺度的动力学模型,推测土地覆被变化趋势)
CONTENTS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3)美国 •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委员会(USOC,RP)将土地覆被变化与气候变 化、臭氧层的损耗一起列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领域。与欧洲空 间署等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了高分辨率雷达监测土地覆被变化和季 节性植被状况项目。1996年重点开展北美洲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 利用遥感方法分析北美自1970年以来的土地覆被空间变化。
Leabharlann Baidu
1.4 LUCC的环境影响
(2)土壤环境效应
LUCC对土壤的环境效应累积为土壤质量、土壤 生产力的下降,主要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土壤退化,主 要包括土壤侵蚀(水蚀、风蚀)、土壤化学退化(土 壤污染、盐碱化、水浸、酸化等)、土壤物理退化 如土壤紧实等。
1.4 LUCC的环境影响
1土壤环境。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如森林的砍伐、 矿区开采、陡坡开垦以及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侵 蚀和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 失) 2土壤养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对养分的滞留和 转化的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土地空间组合,进 而影响了土壤养分的迁移规律。 3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与地表植被群 落的生产力和多样性呈正相关,并随着植被群落 存在的年限而增加。
2.1 中国LUCC概况
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比例
• 中国长期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土地利用特点,这是由我国的自然条件、经济、 历史状况所决定的,也是人类活动影响及人类生存需要的反映。中国主要的 土地利用类型包括: ① 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 ② 园地,包括茶园、果园、热带作物种植地 ③ 林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和薪炭林等 ④ 草场,包括草原和草山草坡,草原又分为草甸草原、干旱草原及荒漠草原 ⑤ 水体和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滩涂和沼泽 ⑥ 未利用土地,包括沙漠、冰川与 永久积雪、戈壁、盐壳和裸地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3) 近 20 年间,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 定的影响,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 变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 年后的第一个 10年, 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 转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
2.3 LUCC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① 土地资源的短缺和退化。 ② 土地资源多功能性的特点。 ③ 土地利用与其它自然资源利用的密切关系。 ④ 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丧失。 这些因素决定了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LUCC仍将是可持 续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
1.4 LUCC的环境影响
1.4 LUCC的环境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地表及其覆盖的植被决定着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配.土地表面性质发生 变化时引起能量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研究表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大气的影响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由于化石燃料燃烧以及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等人类活动使得大气中温 室气体(CO2、CH4等)的含量增多,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全球气候变暖而 且变幅加大。 二是由于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即由于地表反射率、粗糙度、植被叶面积以及植被 覆盖比例的变化引起温度、湿度、风速以及降水发生变化,由此引起局地与区 域气候变化。
• 2、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 面的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可以说是 自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在这方面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综合研究,已成为两大学科领域众多学者的共识。
1.1 背景及意义
• 隶属于―国际科学联合会‖的IGBP和隶属于―国际社 会科学联合会‖的IHDP希望以此为突破口,推动 全球问题的综合研究。 • 1995年共同拟定发表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 化科学研究计划》,并将其列为核心项目之一。 掀起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不同尺度专题研 究的序幕。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4)日本 • 日本国立科学院全球环境研究中心提出了“为全球环境保护的土 地利用研究”,该项目着眼于亚太地区可持续的土地利用.第一 阶段主要目标 是预测2025年和2050年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状况(包括耕地、林地、城市用地及荒漠化土地)及土地第一性生产 力的时空变化。
目录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2 基本概念
•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照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 采取一系列生物与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活动。 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包含 着人类利用土地的目的和意图,是一种人类活动。 •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 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水体、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 房屋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 尺度上变化。是一种覆盖状况。 • 土地利用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土地覆盖侧重与土地的自 然属性。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2)联合国环境署(UNEP) • UNEP亚太地区环境评价计划于1994年启动了土地覆被评价和模 拟”(LCAM)项目,旨在调查东南亚地区土地覆被的现状和变化, 确定这种变化的热点地区。该项目采用美国宇航局高分辨率雷达 影像进行区域土地覆被制图和监测,目前已完成了对孟加拉、柬 埔寨、老挝、缅甸、尼泊尔和越南等国两个时段(1985—1986和 1992—1993)的土地覆被调查工作,下一步工作将拓展到斯里兰卡、 巴基斯坦、中国、印度及伊朗等国。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目录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1 背景及意义 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领域逐渐 加强了对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
IGBP:全球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IHDP: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
1.1 背景及意义
• 原因: • 1、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重要 地位。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改变地球陆地表 面的覆被状况,其环境影响不只局限于当地,而远至于全球。而土地覆 被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和适应能力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根据刘纪远等发表的论文: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 对中国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总结和简单介绍,以下为论文中所讲到的 三个主要结论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1)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 差异。 • “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 移动”是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 • “扩展提速,东部为重心,向中西部蔓延”是城乡建设用地变化 的基本特征; • “林地前减后增,荒漠前增后减,草地持续减少”是非人工土地 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
1.4 LUCC的环境影响
(3)水环境效应
LUCC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质、水量以及区域水循环的影 响上: 水体污染。城镇化、工业和农业发展改变地表和地下径流,水环境 污染严重。 水资源短缺。90年代来,黄河年年断流,而且断流时间增长,地下水 的开采造成山东莱州湾地区海水入侵。 水循环影响。不同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类型对降水的截留、阻挡、 蒸腾及下渗作用不同,进而改变区域水循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