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4官场送礼陋习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场送礼陋习浅析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尚往来,几千年来无论官方还是民间,一直延续着,形成了一种持久的传统习俗。但在传统农业社会,这种风气表现的较为淳朴,着重在于精神往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利益多元化的发展,逢年过节之“礼尚往来”,渐渐地有些变味。官员之间的送礼,更是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可以说,无处不送礼,无时不送礼,无事不送礼,无人不送礼。送礼原因也多种多样,为感谢领导的重视、支持和提携,因为没有被批评;因为被领导表扬了;因为在研究干部人选时没有提反对意见;特别是在一些重要节日或领导干部的重大日子,比如春节、中秋节。个人重大日子,比如老人的祝寿、住院、去世、三周年;孩子的出生、升学、参军、就业、结婚、生子等等。这种送礼恶习,毒害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破坏了党和群众的关系。本文拟对官场送礼做以浅析。
一、官场往来,双方为难
时下送礼之风蔓延,难以遏制。有人甚至认为是一种常态,不值得大惊小怪。有的部门的设臵,岗位的设臵,就是专门为了送礼。送礼的目的,是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为自己、为单位、为部门、为他人谋取各种利益。比如,有的为单位、部门、地方利益的送礼:成果鉴定、评估验收、专项审批等等。
这些送礼还有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为了单位事业的发展。有些送礼则纯粹是官员的私事。他们只要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群众、下属有的正当理由办的事情,只要和利益沾边,有人就硬要拖延不办,非要等到有人送礼,才给予办理。不分级别高低,有的甚至没有行政级别,只要财务经过自己手中配臵,手中有点权力,都要打点。
实际上,人情送礼在国外也有。在许多国家,应邀去家里做客,被邀请者不会空手去,但一般都是备个很简单精致的小礼品,礼轻情意重,礼太重反而没有情意了。但在我国,官场送礼都有自己的特有目的,是一种很庸俗的丑行。实际上,官场的送礼是送收双方都很为难的事情,也是许多下属与领导共同的痛苦。这实在是礼仪初创者匪夷所思的问题。
从送礼的目的来看,可以把送礼者分为怀有正当目的和怀有不良目的两类。对于怀有不正当目的的人来说,给官员送礼是其公关与攻关的绝好机会,特别是年关送礼。收礼官员巴不得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一年365日,天天都过年该有多好啊!但是,他们也在担心,一次两次的收礼可能影响不大,如果日积月累,常年累月这么收礼,一旦纪检监察部门查出来,他很难分清这种收礼和受贿的区别,弄不好会身败名裂,沦落为阶下囚。
另一方面,不能否认,官员也是人,确有些送礼纯粹是处于人之常情,送礼是其美好情感的表达,并无丝毫的瑕疵与杂念。但是由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后者也往往会担心自己的
美行被误解。对他们而言,要寻找一个表达自己对亲朋好友的感激与感谢的机会也不易。好不容易等到了年节,又被那些不良分子给玷污了。自己美好的送礼行为也许会被误解为行贿。高尚被误解为低俗,这对于高尚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侮辱与伤害,甚至还可能衍生出耻辱感。
从官员的个人品质来看,官员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送礼的感受也不一样。道德水准低的官员不惜以权弄法,平时都会以权谋私,到了年关,甚至也许更期望在年节的掩护下,更好地收受礼物,中饱私囊。年关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敛财机会的到来。但他们在内心却总是忐忑不安,时间长了总是提心吊胆,对纪委、检察院的电话或通知极为敏感,甚至听到有这些单位电话打来,就胆战心惊,过着一种心惊肉跳的日子。他们实际上也处于为难的境地。
对于较为廉洁的官员来说,年节是他们重温亲情与友情的机会,但是送礼也可能是一场不大不小的考验。他们既希望年关带来友谊与亲情,又害怕年节的到来。没有了年关,他们就没有了是否接待年节送礼者的痛苦。却之不恭,受之有愧的心态,是其他人所难以体悟的,廉洁的领导无不为之而头疼。
从上下级关系来看,送礼和收礼也是一个难题。对下属而言,有的本来并不想送礼,但耳闻目睹许多同事都去给领导送礼了,如果自己不去,多少总觉得有些另类;如果自己去了,总觉得有些别扭。去吧,违反自己的本意;不去吧,又担心领导给自己小鞋穿。社会上早就有趣语调侃说有的领导“不知道
谁送礼,但知道谁没有送礼。”而对于上级领导来说,收礼的心理一点也不比送礼的下属轻松。下级说要趁节日来看看自己,欢迎吧,有故意收受礼物的嫌疑;拒绝吧,又有不给面子,脱离群众的嫌疑。下属送来礼物,不收,不给面子——不识抬举;收下又总觉得不舒服——拿人手软啊,而且还冒着收受贿赂之大不韪。其实,对于优秀的领导来说,收受这种礼物,只能是心理负担。将廉洁者收受亲属、朋友、上下级完全出于情感而送来的礼物视为受贿,简直可以说是对他们的污蔑。然而谁又能完全分清其中的高洁与庸俗?
二、送礼收礼,危害甚大
官场送礼的实质往往是借“人情往来”之名行贿赂之实,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每至元旦前后、春节前后,中秋佳节前后,送礼者都要排成长队,穿梭在上级权力部门,对此情况,针对干部年节送礼之风,中纪委、地方纪委都发出通知,各地也纷纷采取形式各异的廉政举措,要求党政官员廉洁自律,严禁各种形式的收钱敛财行为,但送礼之风为何屡禁不绝?
送礼收礼,在客观上造成了两种情况:一方面,年节时期,为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给领导干部送礼提供了一个“好进门,好说话,好出手”的时机,可以避免平时容易碰壁的尴尬。有了友情、亲情、乡情的掩护,易于通过送礼达到行贿或感情投资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不廉洁的干部,利用年节钻法律的空子敛财,混淆了送礼和贿赂的界限。贿赂是通过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才叫贿赂,而年关送礼具有很强的模
糊性,它将构成贿赂犯罪的“受礼”和“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两个要件,在时空上错开了。表层的“人情往来”掩盖了实质的敛财和权钱交易行为。
年节送礼是党内不正之风的一种反映,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权钱交易,孤立地看每个送礼者和受礼者,似乎金额并不多,即使被曝光,一般也达不到要作为行贿受贿罪查处的标准。但这是可以积少成多的。一个送礼者可能向很多人送礼,而某些掌握实权的部门特别是个人,可以先后收受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送礼,一年达到几十万,几百万,一点都不奇怪。
实际上,年节送礼对党风、社会风气的毒化作用非常大。它把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上下级的关系变成一种权与钱,权与物的交换关系。而关系的庸俗化,同时造成了对一些坚持原则的人的孤立。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党性,就很难坚持自己的操守。有的干部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就会不自觉地跟着走。
简言之,官场送礼陋习,败坏了党风政风:自下而上逐级送礼,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削弱了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送礼使党和政府耗费了公共资源:礼金的来源,大部分是公款。有的是单位在做预算时,已经把这一部分算进去。有的是临时挪用办公经费,事后让财务设法弄到票据冲账。也毁灭了官员前途:长期的收礼,助长了官僚习气。使官员脱离群众,养成了凡事都要收礼,不收礼不办事的病态心理。收礼也加重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