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联系,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辩证:是将望、闻、问、切等诊法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发展阶段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最后概况、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或病。

论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司外揣内:是通过观察外的表象,以揣测分析其内在变化的方法,又称“以表知里”。

恒动观念:恒动,即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中医学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因此,摒弃一成不变、静止、僵化的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病证,病因不同,用同一种方法治疗。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病证,病因不同,各用不同的方法治疗。

疠气:又称疫气、毒气等,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传染性强、一气一病的特点。

气化:泛指气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

精气:也称之为“精”,精气是肉眼无法看到的极精极微的精粹物质。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

阴阳偏盛:盛,即亢奋,过盛之意。包括阴偏盛和阳偏盛。指阴或阳的一方偏于于亢奋,此时的病理状态以邪气盛,正气未伤为特征,临床将此类证候称之为实证。阴盛即为寒实证,阳盛即为热实证。

阴阳偏衰:衰,即低落,不足之意。包括阴偏衰和阳偏衰。指阴或阳的某一方低于正常水平,此时的病理状态以正气虚弱为特征,临床也将此类证候称之为虚证。阴衰即阴虚,指机体阴液不足,无力制约阳热而出现虚热之象,素称“阴虚则内热;阳衰,即阳虚,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功能低下,不能制约阴寒出现虚寒之象,素称“阳虚则外寒”

阴阳互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失调而出现的病理变化。阴阳之间本来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一方亏虚或功能减退,不能资助另一方或促进另一方的化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虚衰或功能减退。如体内的阳气虚弱到一定程度,无力化生阴液,出现阴液亏虚,,谓之阳损及阴;或体内的阴液亏虚到一定程度,不能滋养阳气,导致阳气也虚,谓之阴损及阳。

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是阴阳偏盛的治疗原则。多指病变为阴或阳的一方偏盛,但尚未损及正气,此为实证,当损其有余。

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阴或阳的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即虚证,应补其不足。

阴病治阳:指阳虚不能制阴,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方法。

阳病治阴:指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治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方法。

五行制化:制,制约。克制的意思;化,生化、变化的意思。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属于五行相生与相克关系的正常联系。

相乘:乘,即乘虚侵袭。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其次序与相克相同,即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抑木扶土:又称疏肝健脾法、平肝和胃法和调理肝脾法。指通过抑肝、平肝以健脾治疗肝旺脾虚的方法。

母病及子: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子脏。

子病及母:指病变由子脏波及母脏。

滋水涵木法: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指通过滋肾阴以养肝阴的方法。

相侮: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是指五行之间异常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反侮。其次序与相克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五脏、六腑、奇恒之腑。

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肺主肃降:是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清肃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会通过百脉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然后再将富含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

肾不纳气:肾主纳气的功能减退,摄纳无权,而出现呼吸表浅、动则气喘、呼多吸少等病理表现,称为肾不纳气。

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泌别清浊:泌,即分泌;别,即分别;清,指水谷精微和津液;浊,指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泌别清浊,是指小肠将经过胃的初步笑话后的食糜,分为清浊两部分。清者由小肠吸收;浊者下送大肠,剩余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渗入膀胱。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

腐熟:是指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变成食糜。

奇恒之腑:其形态似腑,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其功能似脏,贮藏精气。奇恒之腑不同于五脏和六腑,故称之。

气:作为一个医学概念,是指人体之气。人体之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元气:又名“原气”“真气”,由肾中所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是人体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宗气: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从饮食物中所化生的水谷之精气相互结合而成,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

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

卫气:是行于脉外而具有防御作用的气,主要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由水谷精微中的剽悍滑利部分所化生。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由于精与血同源互化,肾精充盈,则肝有所养,血有所充;肝藏血充盛,则肾有所藏,精有所资。故称肝肾同源,亦称精血同源。

孤府:是指三焦。三焦,作为部分划分,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位。部位之三焦,包括上至头下至足的整个人体,因其大而五脏六腑之中无一与之匹配,故称之为“孤府”。

中精之府:是指胆。胆汁来源于肝,由肝之精气所化生,贮存于胆。胆汁为清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故称胆为“中精之府”,又称“清净之府”、“中清之府”。

汗为心之液:是指心与汗液的生成和排泄关系密切。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又称“血汗同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