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程连体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合肥某工程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合肥某工程建筑连体结构设计

2019年第7期图3连廊立面结构图图2连廊结构平面布置图合肥某工程建筑连体结构设计马霖摘要:连体结构是在一定的高度上用连廊将两个塔楼相连形成的一种结构形式。

合肥某公司新建总部大楼项目在第3、4层处设8.4m 高连廊相连。

通过对两端塔楼结构特点的分析决定采用弱连接的钢桁架连廊结构形式。

介绍了设计中连体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和相关设计要点;需对楼盖结构进行舒适度要求的分析验算,不满足时需采用TMD 阻尼器进行减震设计。

关键词:连体结构钢桁架支座调谐质量阻尼器1工程概况某公司新建总部大楼项目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经开区核心区,项目建设内容含办公、社区中心及配套设施。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约1.3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93万平方米。

全部建筑由两栋高层和一座裙房组成,其中两栋高层之间采用连廊相连。

项目建筑立面图如图1所示。

2结构形式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g ,场地类别为域类,主要结构为标准设防类,抗震等级为三级(高层塔楼框架柱为二级)。

较高塔楼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较矮塔楼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裙房采用钢框架结构,连廊采用钢桁架结构,梁均采用焊接H 型钢梁,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地上部分裙房与塔楼之间设缝分开,两栋塔楼之间在3~4层处采用钢桁架连廊连接。

3连体结构概述/原则连体结构通常有桁架式、悬臂式、吊梁式或托梁式。

某高层连体结构抗震设计及其弹塑性时程分析。

根据与两侧塔楼连接刚度不同可分为强连接与弱连接。

其中强连接体需要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两侧单体的变形和内力,而弱连接体可通过滑动支座将两侧传递来的水平力释放掉。

对于两侧塔楼刚度、体型或层数相差较大时,宜选用弱连接。

4本工程连体结构选择本工程西侧塔楼高度为93.3米,采用钢管混凝土-钢支撑结构形式;东侧塔楼高度为47.1米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形式。

两侧塔楼高度相差近一半,结构形式也不同,因此适合采用弱连接体相连。

连廊跨度为30.6米,宽度24.3米,两侧主楼在相应位置设柱侧钢牛腿,西侧采用滑动支座与主楼牛腿相连,东侧采用固定铰支座与主楼牛腿相连,连廊结构平、立面布置。

某高层双塔连体抗震超限结构设计

某高层双塔连体抗震超限结构设计

某高层双塔连体抗震超限结构设计摘要:高层双塔连体结构受力比一般多塔结构更为复杂,本文结合某高层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超限设计,对性能化目标选择、连体设计细节、结构抗震加强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双塔连体;柔性连接;连体选型1 前言双塔连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两类,弱连接方式的连体一端与结构铰接另一端为滑动支座或两端均为滑动支座,两塔楼结构独立工作,连体结构受力较小,两端滑动连接的连体在地震作用下与两塔楼相对振动较大,支座设计特别关键。

强连接方式的连体结构包含多层楼盖,连体结构刚度足够大,能将主体结构连接为整体,协调受力和变形。

2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综合办公类公共建筑,两栋办公塔楼,部分配套商业展览及裙房办公,项目考虑为该片区提供办公及商业配套,完善城市功能。

总建筑面积124951.41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05454.46,地下建筑面积19496.95,建筑总高度为97.5m,两栋塔楼层高均为3.9米,平面对称,高度相同,平面尺寸41米X30米,为对称双塔结构。

19~20层两个塔楼在长边中间中心通过钢结构连廊连接,连体跨度40米,宽度8.6米,高度7.8米,连接三层楼面。

工程效果图如图1所示图1该工程建筑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值,Ⅱ类取0.35s。

基本风压0.3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塔楼结构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与连体相连的框架柱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3 结构设计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核心筒布置在结构平面中心。

该连体跨度较大,相对塔楼刚度较弱,采用刚接无法协调两塔共同作用,综合比较采用柔性连接,连体宽度较小,两端支座放置在两个框架柱伸出的牛腿支座上,为了增加结构可靠度,连体通过4个支座与下部每个塔楼相连。

由于连体跨度达到40米,为了减轻结构重量,减小地震作用,连体采用钢构架结构,通过两榀桁架与主体框架柱连接,两榀桁架之间通过楼面形成整体,与桁架相连接的框架与内部核心筒墙体形成一片完整的框架,增加结构整体刚度。

某带连体高层结构设计

某带连体高层结构设计

类别为Ⅱ类, 设计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特征周期 0. 35 s。地面粗糙
2 度类别 B 类, 基本风压按 100 年一遇的风压取值: 0. 35 kN / m 。
2. 2
基础及地下部分
基础采用桩基础, 桩径 800 mm, 中柱下一般布置 5 桩承台, 承
3. 2
巨型悬臂梁与牛腿设计
台厚度 1. 3 m, 边柱下一般布置 4 桩承台, 承台厚度 1. 4 m, 均采用 C35 混凝土。 两栋办公楼地下连为一体, 地下室结构层高 4. 95 m, 地下室 底板兼做防水板, 厚度 400 mm, 地下室下土层多为填土, 设计时不 考虑承台间土的承载力 。
[1 ]
图 3 牛腿平面布置图 ( 单位:mm)
, 弱连接一般有铰接, 滑动连接, 强连接结构大多
牛腿设置在 h = 3. 1 m 高的巨型梁上, 梁宽 600 mm, 根据计算 需要, 确定牛腿高度后, 为了保证连接体两侧的两栋办公楼在 11 层 连体部分的主梁设计成变截面主梁, 以降低巨 的建筑标高相同, 型梁高度, 主梁跨度 13. 95 m, 见图 4 。 因为连体两侧的结构由橡胶支座隔离, 项目位于低烈度设防 水平方向剪力较小, 相互间传递的内力主要是竖向力, 首先进 区, 行单栋分离计算, 计算采用 Satwe 软件。 人社局办公楼橡胶支座 支承点采用短斜撑模拟, 即支座处仅有竖向约束, 类似摇摆柱支 斜撑底部刚接。人社局计算得到三个支承点的竖向反力标准 承,
孙兆民( 1977- ) , 男, 高级工程师,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通过连接体将两栋或多栋楼进行刚性连接 。 如图 2 所示, 从平面 由于两办公楼结 图上看林业局办公楼与人社局办公楼垂直布置, 构形式相同, 质量与刚度接近, 如果独立分开, 则自振周期类似, 但是考虑到是林业局的短方向与人社局长方向相连, 在地震作用 下, 两栋办公楼不能够做到协同振动, 如果采用强连接, 则两栋办 公楼会因不同的振动模态而产生较大的相互作用 。 因此, 本项目 连体采用弱连接。

高层建筑混凝土连体结构设计的分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连体结构设计的分析
为办公用房 。其中 C塔楼 为 1 ,总 高度 5 .m,与两 层裙楼 通 9层 86
过伸缩缝相连 ;A、B塔 楼为 1 8层 ,两 栋 塔楼 顶 部两 层 ( 三层 楼
板 )相连 ,总高度 6 . m,A、B塔 楼 与两 层裙 房间 通过钢 结构 连 44 廊相连 ,连廊与塔楼间设置伸缩缝 。由于建筑 功能 的要求 ,本工 程 A 、B塔楼采用框架 一 力墙连 体结 构 ,底 部局部 大空 间转 换剪 力 剪 墙结构 ,转换 层在第 3层顶 面。 由于 同时采用 了两种 复杂结构 ,且 结构体 形较复杂 , 本工程按超限高层 结构进行 了送 审。该地 区地 故
8~2
2 结构整体设计及计算 结果
2 1 结构计 算单元的确定 . 由于本工程 主体 分为 A 、B 、c三栋 高 层塔楼及一栋两层 的裙楼 ,所有塔 楼之间 由地下室 顶板相连 ,考虑 地下室墙体较多 ,地下 室顶 板 ( 5 30 m) 厚度 较 厚 ,整体 刚 2 0~ 0 r a 度较大 ,故将上部结构 的计算嵌 固点 设在 ± .0 0 0 0处 ,计算 单元 分 成三个部分 ,即 C栋和两层 的裙楼 各为一个计算单元 ,A楼 和 B楼
措施 :
( )框支 柱 、框支梁 、剪力墙底 部加强部 位的抗震 等级提 高一 1
4 5 灯笼广场具有 中华 民俗特 色 的灯 笼 ,烘托 出喜 庆气 氛 ,是 市 .
民欢庆节 日的首选场所。 4 6 赣文 化民俗景观区 ,江西 各大名胜古 迹 的微缩 景观尽收眼底 , .
大量的安放在道路交 汇处及 人 口。
7 户 外 家具 概 念
根据户外家具 、公用设施 、 具系统 的实用性 与舒适性 , 达 灯 为 到风格 的统一性 ,本设计是特 别针 对红谷滩新 区临 江岸线景观作 出 的系列 性设计。突出设 汁的设 施包括座 椅 、废 品箱 、庭院灯 、 坪 草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论文摘要: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时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科学合理的设计连体结构,确保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在面对地震灾害时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引言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指除开裙楼外,高层建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塔楼之间存在带有连接体的建筑结构。

在高层建筑结构中,连体结构部分是较为薄弱的,因此对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增加了难度。

由于高层建筑在遭受地震灾害时,容易对地震区的连体高层造成严重破坏,因此需要加强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的安全性。

二.工程概况某建筑工程建筑面积为52000㎡,项目占地面积约25000㎡,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A楼和B楼由同一主楼组成,主楼的高度为16层,主楼10层以下为相互独立的建筑结构,在11层和15层之间设置一连体结构,连通A楼和B楼。

在连体部分中,将11层作为可用建筑空间,其余楼层均为架构部分。

在A楼和B楼之间设置连通的地下室。

三.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设计1.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基本原则(1)计算数据分析按照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对高层建筑的复杂体型进行分析,需要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至少需要采用两个具有不同力学模型的三维空间软件对整体内力位移进行数据计算;由于高层建筑连体结构的体型具有特殊性,连体部位的承受力非常复杂,因此需要采用有限元模型对结构整体进行建模分析,并采用弹性盖楼对连体部分进行分析计算。

2)在计算结构抗震系数时,需要考虑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设置振型数高于15,计算振型数要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得小于总质量的90%。

3)需要采用弹性时,要采用程分析法补充进行计算。

4)需要采用弹塑性动力或静力分析方法对薄弱层弹塑性变形进行验算。

2. 结构选型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由于各独立部分存在相同或相近的体型、刚度或平面,抗震设计为7度或8度时,刚度和层数差别较大的建筑,不适合简单采用强连接方式。

浅议连体结构设计问题

浅议连体结构设计问题

浅议连体结构设计问题发布时间:2022-01-11T06:31:13.388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8期作者:殷明霞[导读]身份证号码:61042419790819xxxx 高级工程师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形式,因连廊上良好的视觉体验、空中交通以及共享空间功能,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

连体结构是指两个塔楼或多个塔楼由设置在一定高度处的连接体(又称连廊)相连而组成的建筑物。

连体结构不仅需要协调连接其两侧塔楼的受力和变形,还要考虑连体本身由于双塔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扭转作用。

连体结构与塔楼的连接节点构造复杂、连体结构自身结构形式要求较高,故而需要采用不同的分析计算软件,才能保证整体结构体系的可靠度和连体结构的舒适度。

一、连接体分类:1.根据连接体自身强度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强连接的连接体本身刚度较大。

比如层数较多的连廊,一般可采用刚性连接。

因其自身承载变形的能力较强,有利于协调各单体塔楼受力和变形。

弱连接的连接体本身刚度较弱,比如单层连体、室外空中走廊,或宽度方向有向内收缩仅有部分宽度用于连接塔体。

对单体塔楼的地震动力等效应影响较小,可将塔楼与连体结构分开设计。

以滑动支座为例,北京当代万国城北区工程,为多塔楼大跨度连体结构,由7座空中连廊将8幢塔楼首尾相连而成。

采用多塔楼滑动连体设计方法,提高了连体和塔楼抗震安全性。

2.根据连体结构形式分为:钢桁架结构、悬索结构、预应力结构及型钢混凝土结构等。

根据经济性和使用净空等因素进行选择。

二、连体结构的设计原则1. 连体结构要控制扭转。

当地震或风力作用时,结构除产生平动变形外,还将会产生扭转变形,扭转效应随两塔楼不对称性的增加而加剧。

即便对于对称双塔连体,因连接体楼板变形,两塔除有同向的平动外,还有可能产生两塔楼的相向运动。

实际工程中,因地震在不同塔楼间的震动差异存在,两塔楼相向运动的振动形态极有可能发生响应,此时连体受力很不利。

连体结构的性能与工程设计

连体结构的性能与工程设计

计算方法
结论:
(1)本工程为大跨高位 连体结构,属B级高度超 限高层建筑,针对超限内 容,对关键构件及连接体 楼板采取加强措施。
E(2)对结构采用多种计
算软件进行弹性、弹塑性 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 构所有指标均满足相关规 范要求,多遇地震时能保 证各构件处于弹性阶段; 中震时竖向构件处于抗剪 弹性、抗弯不屈服,受剪 截面满足中震不屈服;罕 遇地震时关键构件满足抗 剪弹性、抗弯不屈服,薄 弱部位层间变形满足规范 要求,结构能够实现预期 的抗震性能目标C。
计算方法
风荷载作用
连体结构高层建筑的风荷载作用计算原则上按规范相关条文执行,但因连体结构体型
E 较特殊,关于其风荷载作用取值需引起注意。 《高规》规定:当多栋密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宜考虑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 效应。一般可将单栋建筑的体形系数μs乘以相互干扰增大系数μβ。该系数可参考类似条 件的试验资料确定,必要时宜通过风洞试验确定。另外,《高规》规定:立面开洞或连 体建筑宜采用风洞试验确定建筑物的风荷载。
成都环球金融中心项目,位于成都市,总建筑面积28.4万m2,其 中地上22.0万m2,地下6.4万m2,地面以上由47层双塔连体建筑及 5层裙房(设缝与塔楼脱开)组成,建筑高度198.1m,结构高度 197.92m。两栋塔楼为斜向布置,两塔楼最近点距离约33.9m。连 接体位于建筑楼层44层楼面至屋面范围,呈下窄上宽、外立面为空 间曲面的形状,双塔楼与连接体形成一个巨型门形建筑。建筑楼层 44层(连接体最下层)。
关于邻近建筑相互干扰问题,曾有学者进行专门研究,并指出,如果邻近的建筑为比 计算分析的建筑矮得多的建筑,则即使靠的很近受影响的只是所分析建筑的下部,对整 个结构分析不致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邻近建筑与所分析的建筑接近同一高度,应 考虑建筑物对缝荷载体形系数的影响。除去相互干扰增大系数外,对连体结构,连体部 位结构的风荷载分布也比较复杂,如有条件,该部位附近的体型系数宜通过风洞试验确 定。

建筑结构设计中连体结构定义的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连体结构定义的分析

建筑结构设计中连体结构定义的分析摘要:随着国内对建筑方案审美水准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很多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逐渐不再“中规中矩”,向着形体独特、构型元素丰富的方向发展,出现了诸多高低错落的建筑单体,构成了较为复杂的建筑结构体系。

为规避结构超限带来的问题,本文从建筑设计中常用到的连廊所形成的连体结构展开分析。

关键词:连廊,连体结构,相互影响绪论:连体结构中的连接体,有通过多层楼板、桁架体系、顶盖围合为一体的箱形结构,也有仅有桥面、截面高度远小于自身宽度的板式结构。

连体结构因连接体、两侧不同建筑结构的质量、刚度、约束情况差异较大,其受力比一般单体结构复杂许多。

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也是尽可能规避连廊导致的结构不规则项,如通过设置落地柱与抗震缝将连廊脱开,或采用两栋建筑各自悬挑一端拼接为连廊等措施来避免连体问题,但是,受建筑高度、建筑间距等实际条件影响,部分项目仍避免不了在两栋建筑单体之间进行连廊架设。

以笔者工作经历,不同地区对连体结构的认定有宽有严,比如两栋体型较大的建筑,中间仅通过一座钢结构连廊连接,采用一端铰接一端滑动的支座,假定连廊宽度逐渐缩小,最后仅剩一根钢梁连系于两栋建筑之间,因连接体与主体结构刚度、质量过于悬殊,此时仍将结构体系定义为连体显然并不合理。

1.1连体结构定义的分析根据规范相关条文及条文说明,除裙楼以外,两个或两个以上塔楼之间带有连接体的结构为连体结构,并没有对连接体进行明确定义。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0.5.4、10.5.5条文说明表述:“连体结构的连接部位受力复杂,连体部分的跨度一般也较大,采用刚性连接的结构分析和构造上更容易把握,因此推荐采用刚性连接的连体形式。

刚性连接体既要承受很大的竖向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又要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协调两侧结构的变形,……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分析后,也可采用滑动连接方式”[1]。

通过理解,连接体应是能显著影响两端结构,具有协调两侧结构变形的能力。

湖北某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连体结构,柱下独立基础).doc

湖北某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连体结构,柱下独立基础).doc

湖北某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连体结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特点主控楼、通讯楼为连体结构,基础形式为柱下独立基础(设地梁),埋深-2.5m主控楼一层半,通讯楼一层。

主控楼为框架结构,两跨,每跨六米,柱距3.9米。

电缆夹层2.7米,现浇梁,第二层5米,12米跨钢屋架,3榀,下设水平支撑,预制大型屋面板。

通讯楼砖混结构,240砖墙,墙下条基,一层3.6m,屋面为全现浇结构。

外墙贴白色面砖,内墙刷防火涂料,会议室、门厅、主控室、观察平台、楼梯、厕所贴地砖,门厅、休闲平台、会议室轻钢龙骨石膏板吊顶。

综合楼为单层砖混结构,高度4.6m,条形基础,基底埋深-2.6m,0.000m以下墙体采用MU7.5红砖,M5.0水泥砂浆砌筑,0.000m以上墙体采用MU7.5红砖,M5.0混合砂浆砌筑,-0.06m处设20厚水泥砂浆掺5%防水剂作为防潮层。

屋面板为预应力空心板和预制平板两种,门厅屋面板为现浇板(6600mm6600mm)。

建筑平面尺寸22800mm16200mm,设有材料库、宿舍、门厅、汽车库、餐厅、厨房、厕所。

汽车库、材料库地面为水泥砂浆地面,其他部分为地砖地面;外墙采用白色面砖,部分贴仿清水砖墙面砖;卫生间、餐厅、厨房内墙面采用白色瓷砖,其余墙面及所有顶棚均为1:3水泥砂浆刷乳胶漆;屋面为二布三胶防水层,水泥膨胀珍珠岩保温层,地砖面层。

220KV屋外配电装置基础部分包括主变进线构架、出线构架基础、隔离开关支架基础、电压互感器支架基础、避雷器支架基础、接地器支架基础、断路器支架基础等,基础形式除出线构架斜撑基础为独立基础外均为杯型基础,局部回填区架构及设备基础为连体杯型基础,基础置于第二层粘土上,局部回填区基础下超挖部分用C10毛石混凝土从砂垫层垫至设计地面标高。

主变进、出线构架及设备支架采用C40混凝土环形杆,顶部预埋铁件,钢梁水平连接。

详情请下载附件:湖北某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连体结构,柱下独立基础)。

某高层办公楼型钢砼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某高层办公楼型钢砼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某高层办公楼型钢砼连体结构设计摘要:本工程通过设置抗震缝形成由两个塔楼和高位大跨连廊组成的高层连体结构。

连接体两端采用刚性连接,楼盖为型钢梁加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

连接体位置高,跨度较大,且两端塔楼层高与连体结构不同,同时因塔楼与连体采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材料,给结构设计带来挑战。

设计采取多种抗震技术措施,详细分析了连体结构的受力性能。

关键词:连体结构;高层建筑;型钢混凝土;抗震设计中图分类号:tu97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为两栋高层商业办公楼。

建筑面积7.5万m2,地下1层,地上16层,结构高度为59.9m,宽度18.6m,高宽比3.22。

通过合理设置2条抗震缝,将本工程分为两个塔楼和一个高层连体结构,本文仅对高层连体结构进行分析。

连体结构左端塔楼1层层高5.5m,2~3层层高4.5m,4层以上层高均为3.6m。

连体结构右端塔楼1层层高5.0m,2~3层层高4.2m,4层以上层高均为3.5m。

在标高40.9m~59.9m处通过连接体形成连体结构,设计为3层楼面和一层屋面,层高分别为7.2m、7.3m、4.5m。

连接体两端与塔楼刚性连接,采用型钢梁加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盖,跨度为23.7m。

二、主要设计参数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抗震设防列别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地震影响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采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max=0.04,建筑场地土类别为ⅲ类,特征周期tg=0.45,周期折减系数取0.75,结构阻尼比为0.05,仅对连接体钢结构部分计算时,结构阻尼比取0.04。

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连接体及与连接体相邻的结构构件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基本风压为wo=0.35kn/m2,体型系数为1.3,地面粗糙度按c类考虑。

某连体结构弱连接设计

某连体结构弱连接设计

某连体结构弱连接设计摘要:为提高结构抗震设计的可靠性,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连体结构宜采用强连接形式。

随着建筑功能的发展、建筑造型的高要求以及结构计算软件功能日益强大,近年来复杂连接结构越来越盛行。

部分建筑由于连接体两侧塔楼的结构布置在体量与地震动力特性上差异较大,连接体采用弱连接形式不失为一种解决方案。

本文简单介绍了一超限高层弱连接连接体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超限高层;弱连接;铅芯橡胶支座1 工程概况某酒店工程,总建筑面积约为9.3万方,地上建筑部分由东南侧24层酒店塔楼(裙房3层)、北侧11层商务塔楼组成。

其中屋面标高为99.45米,商务塔楼屋面标高为57.00米;酒店部分11层楼面~13层楼面、商务楼部分10层楼面~11与12层楼面之间通过钢结构连接体连接(连接体跨度为25.30米),为超限高层。

以下为本工程效果图。

项目位于江苏兴化,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加速度值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Ⅳ类,特征周期Tg为0.75s。

2 结构体系本工程综合考虑建筑功能,两塔楼抗侧力体系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楼板为现浇楼板。

两塔楼在标高46.55米与54.05米间形成通高连体。

由于两塔楼层高、功能相差较大,且长方向互相垂直,连接部位均为两塔楼的角部,初步判断两塔楼结构动力特性差异较大,因此连接体采用钢结构弱连接形式。

为减小连接体部分对两塔楼动力特性的影响,通高连接体部分底、顶层与两塔楼连接部位分别采用铅芯橡胶支座+黏滞阻尼器形成弱连接。

连接体底、顶层均采用钢梁+钢筋桁架楼承板的,平面内均设水平支撑。

为保证连接体部分的整体性,两侧边均设竖杆进行加强。

施工过程中首先安装上、下层钢梁,后安装竖杆。

与连接体相连的塔楼框架柱为关键传力构件,设置为型钢混凝土柱。

两塔楼在连接体附近增加剪力墙的数量与墙厚,增强结构的抗侧与抗扭刚度。

为了控制连接体部分自身重量以及减少竖向地震力,在满足规范及楼板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连接体楼层楼承板厚度取120mm。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与分析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与分析

高层建筑连体结构设计与分析一、工程概况中国博兴CBD项目金融商务大厦,位于山东省博兴县,为集商业、办公、公寓、酒店等多功能为一身商业综合体,总建筑面积18万m2。

地上由A、B、C、D四栋高层塔楼组成,其中A、B栋塔楼地上27层,地下二层,建筑总高度119.12m,结构总高度99.72m。

地下2层层高3.6m,地下1层层高5.5m,1、2层层高4.8m,3层层高4.2m,标准层层高3.58m。

因建筑功能需要于A、B座塔楼之间设置造型连廊,造型连廊采用钢结构。

造型连廊的结构尺寸为25(长)x7.5(宽)x55(高),分别与塔楼12、15、18、21、24、27相连,设置位置较高,最低处位于12层(42.440m),最高处位于27层(96.140m)。

建筑效果图见图1。

本文将以A、B栋塔楼进行分析。

图1 建筑立面效果图图2 桁架立面布置图二、结构方案1.结构体系。

A、B两栋塔楼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由外周框架与核心筒组成双重抗侧力体系。

充分利用刚性核心筒的阻尼、质量特性及周边抗弯框架以抵抗动态风荷载和消散地震能量,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外框架柱按相应比例承担了部分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A、B两栋塔楼柱网为对称关系,核心筒为平移关系,两栋塔楼主要构件竖向构件的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完全一致。

核心筒外墙底部厚度500mm,5层及以上外墙厚度400mm;内墙厚度300mm、250mm、200mm三种,且5层及以上较底部有适当收减。

主要框架柱截面尺寸:南北两侧从1000x1200逐层收进到1000x700;东西两侧及角柱从1100x1200逐层收进到1000x1000;支撑钢连廊的框架柱截面尺寸最小为1100x1100,并设置钢骨以提高柱的延性。

2.连接体结构布置。

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结构,结合工程的自身特点,本工程连接体整体的刚度较弱,无法将两侧塔楼连接为整体协调受力、变形,故连接体采用弱连接方式与两侧塔楼相连。

广州科学城某办公楼连体结构设计

广州科学城某办公楼连体结构设计

)区域 之 间 没有 楼 板 连 系 。 面 为 接 近 6 m 2 m 的长 方 形 , 南 3 4
平 面 , 北 角为 2 m 2 m 的 正 方形 平 面 , 北 角 为 9 9 的 东 7 7 西 m m
正 方 形 平 面 。十 一 层 和 十 二 层 屋 面 在 这 三 个 区 域 之 间设 楼 板 ( 图三 阴影 部 分 )连 成 一 个 6 m 6 m 的正 方形 大 平 面 。 其 详 , 3 3
本工程位 于抗 震设防烈度 为 7度( .0 的地 区, 01 g) 设计分
组 为第 一 组 , 筑 场地 为 l类 。由 于 本 结构 属 于 框架 剪 力墙 结 建 l 构 。 建筑 高 度 为 4 m, 因此 本 工 程 框 架 抗 震 等 级 主 要 为三 73
级 , 力 墙抗 震 等级 为 二级 。 剪
广 州科 学城 某 办公 楼 连体 结构 设 计
李 东强
摘 要 : 过 对 广 州科 学 城 某 办公 楼连 体 结 构设 计 的介 绍 , 通 阐 述 了连 体 结 构 以及 大跨 度 铜 桁 架 结 构 的 设 计 方 法 ,供 类 似
5O 。 至 九层 楼面 层 高 41 . 二 m m。 十 层 层 高 49 其 中带 一 个 .m, 21 的 夹 层 。十 一 层 连体 层 层 高 为 46 m .m。


g n0 0 9 00 0 9加 0 9 D 00
E 即 0

g0 a0 gB o0 g0 O0




r———~




善 a
9∞ 0
9 0 O0

某工程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某工程连体结构设计论文

论某工程连体结构设计摘要: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结构体系。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带有悬挑以及连体结构的高层建筑结构,保证其在地震下具有足够的安全度,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分析结果,就结构设提出相应的设计及处理措施,必要时从体系上予以调整,从构造上加强,以满足工程抗震设防的要求。

关键词:连体结构 ; 设计方法abstract:the high-rise building joint structure is a very complicated structure system.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designed with cantilever and joint structur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guarantee the earthquake has enough safety and safeguard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security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resolve problem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set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measures and, when necessary, from system to adjust on, from the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o meet engineering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demand.keywords: joint structure; design method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连体结构设计原则⑴计算分析。

连体结构设计控制指标

连体结构设计控制指标

连体结构设计控制指标
1.设计图的数据合理性能够满足建筑要求
(1)数据计算应该采用多个力学模型的计算软件来计算;连体是一个复杂的建筑结构,内部结构多样又特殊,承受多部位压力所以必须用现有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对其连接关键点部位要采用弹性楼盖来计算分析。

(2)连体设计还要考虑抗震能力,抗震系数是我们要计算的数据,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所不同,但都要在正常范围内。

对于平扭耦联结构的振型应该大于等于15,而对于多塔楼的振型数大于等于楼层数的9倍,同时要保证振型质量大于总质量的90%必要时还需使用至少两种结构计算软件对连体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以满足相关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一般情况下,关键构件,对与连体结构相连的塔楼,需满足小震弹性、中震抗剪弹性(正截面不屈服)、大震满足抗剪截面要求;而对连体结构,则需满足小震弹性、中震弹性、大震抗剪弹性(正截面不屈服)。

2.构型合理性能够满足于建筑要求
两个有连体结构的高层建筑物应该有相同的外形,同样的材质和刚度,这样两个建筑物的稳定性才能保持一致。

而有的高层建筑为了方便会修建连体结构,连体结构不宜采用普通的模式,要根据建筑结构的弹性动、静力分析结果进行包络设计,使连体结构满足相应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连体结构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的问题,选用轻质高强材料,减轻自身重量,可设计成钢结构。

连体主要结构可以
考虑采用空间刚架、析架,提高建筑刚度和协调能力,以及结构变形能力。

某复杂高空连体结构的施工方案设计与应用

某复杂高空连体结构的施工方案设计与应用
檐 口高 度 为 6 6 . 4 5 m。


“ 创新大厦” 是一个复杂 的高空连体结构 , 其连体部分位于 建筑 的 l 2 层~ 1 6层 ( 1 6层 即为屋 顶 ) 。连体 部位 由两部分组
成, 一是混凝土悬挑部分 , 二是钢结构连体部分 , 其水平投影情
图 4 操作平台示意图
4 逖


。 。
盥。 l ! ! I宝 士 圭 r — 一 . ‘
( ) ≥ 4 4 6 0 图 3 三角架 H J 一 1 、 HJ 一 2的平立面图
创新大道与望江西路交叉 E l 东北角。 该工程 由深圳市建筑设 计 研究 总院有限公 司设计 , 建设单位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 科技实业发展公司。本工程地 上 1 5层 , 地下 l 层, 框架剪力墙
中图分类号: T U3 9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 1 0 0 7 — 7 3 5 9 ( 2 0 1 3 ) 0 1 — 0 1 3 4 一 O 2
1 概

图1 “ 创新大厦” 工程
高空连体结构是复杂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的一种 , 它一般指 两幢或 几幢高层 建筑之问 由架空连接体相互连接 , 以满足建筑 造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 近年来 ,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 高空连体 结构 的应 用越来越多 , “ 吉 隆坡 双子塔” 、 “ 上海证券大 厦” 、 “ 苏 结 州东 方之 门” 以及“ 央视新 总部大楼 ” 都是典 型的高 空连体 结 构 构 。高空连体结构建筑作 为一种新 的建筑形式 , 由于其宏大及 设 极具通透感 的建筑造型 , 以及其空 中连廊能够解决高层建筑间 计 方便 两邻近高层建筑 间的穿越 , 而备受 建筑 师的 研 的防火疏散 , 究 青 睐。 与 该 类结构体系 的特点是连体 部位处于高空 , 跨度 大 , 连体 应 结构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或 钢结 构 , 部分工程亦为钢骨混凝 用 土结构 。连体部位施工往往属于超高空悬 空作业 , 施工工艺复 杂, 施工难度大, 安全要求高。因此 , 高支模施工方案与高空 吊

某空中连体塔楼结构设计

某空中连体塔楼结构设计
A bsr c : n t spa e ,t ec i e o t deOn pic tu t r r ga s h fe t fAliu e— e e sr t r n te s imi t a t I hi p r h hoc fAhiu e- e e sr c u e p o r m ,t ee fcso ttdeOn pic tucu e o h e s c
c mbia in o v rl n o a o o n to fo e ala d l c lc mpua in,t e r s l h wst a es c rs o s l no e o iu d rt ic m sa e t tte tto h e uts o h ts imi e p n ewi tb bvo sun e hecr u tnc ha h l vb ain c F e g e mo t y t o h te sr curlly ro h ttde One pe e sr ctr u Os imi c in.Thee oe i o r i r to u v o s s ohl hrug h tu t a a e ft e Al u i ・ ic t u u e d e t es c a to r fr n l we
rs o s ftewh l t cue ad te srcua aue sw l a o s cin pa so es p o n on r rsne . ya e p neo oe s u tr n h t trlme s rsa el scn t t ln ft u p sigjitae pee td B h r u u r o h
a dlw poe tc s,i q i esbea dc n po ierfrn efrsmi rpoe t. n o rjc o t s ut fa il n a rvd eee c o i l rjcs e a Ke wo d : l td n ・ic t cue ii—on t cuetp ee t n rmetb t cue te rs ;vbainmo e y r s A tu eO epeesr tr ;rgdji ;s u tr y eslci ;fa — es tr ;s lt s irt d i u r o u u r e u o

某连体复杂高层结构设计

某连体复杂高层结构设计

某连体复杂高层结构设计【摘要】本工程由两栋高度相同、体型相当的塔体组成的高位连体复杂高层建筑,塔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连接体采用钢桁架结构。

主要介绍本结构的结构布置与计算分析方法。

【关键词】连体复杂高层钢桁架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总建筑面积10.4万m2,其中地下3.7万m2,地上6.7万m2,总高度99.45m。

工程地下二层,局部为商业,其余为车库、人防地下室及设备用房。

地上分为主楼及裙楼,其中裙楼三层主要为商业、娱乐、餐饮等,屋面标高15.4m。

主楼为两塔楼,从二十四层至天面层两塔楼连成一体,形成连体结构,屋面标高99.45m,主要为酒店和办公楼。

建筑效果图如图1。

地下室不设缝,通过伸缩后浇带解决超长混凝土收缩问题,各单体建筑在地面以上通过设缝分成独立的单体,以满足伸缩、变形及抗震的要求。

群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连体部分采用钢结构。

该工程结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为0.35s;风荷载按100年重现期的基本风压取值,并考虑连体结构风力相互干扰的群体效应,增大系数取1.15,风压为0.76kn/ 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主楼抗震等级为二级,连体部分为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

2 基础及地下室设计根据地质勘查报告,下部基岩为泥质粉砂岩,岩面距地下室底板底面约10.0m,岩石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为14mpa。

经多方案比较,选用人工挖孔灌注桩。

柱下采用一柱一桩,剪力墙筒体下采用群桩基础,桩身强度c35。

桩身直径为1.2~2.2m,扩底直径为1.8~3.0m。

各独立承台间用800mm厚的底板连成一体。

裙楼基础由于柱轴力较小,采用天然筏板基础以强风化岩层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700kpa,局部布置抗拔钻孔桩解决结构上浮的问题。

(如图1图2)3 上部结构设计主楼由两个塔楼组成,a塔平面尺寸为40.5mx19.0m,b塔平面尺寸为40.65mx19.0m。

连体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连体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连体结构设计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连体结构设计方法,阐述了连体结构设计时采用的各种抗震措施、连接体结构的结构设计等要点,总结出此类结构设计时的建议性小结。

【关键词】连体结构;抗震措施;节点设计中图分类号: u452.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概述某大厦由伸缩缝分成两栋建筑,为7度设防的混凝土剪力墙双塔结构,高度82米,在63米以上部位用钢结构连接体与双塔错层相连。

连接体部分采用钢结构,最下部为6米高的钢桁架,钢桁架结构上部为3层钢框架结构,层高3.9米,连接体的跨度为32米。

结构总长度86.3,宽度14.8米,横向结构的高宽比为5.4。

结构地下2层,地面上28层,双塔的结构基本相同,底层有个别墙体转换。

本工程的特点是高位大跨的错层连体,连体部位位置较高,跨度较大,且连体结构部分因两侧塔楼与中间连体结构层高不同,有局部错层,同时因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连体部位为钢结构,为两种不同材料类型的结构,因此该工程属于复杂体型结构。

二、结构体系的选择本工程根据建筑布置,抗侧力体系采用剪力墙结构。

连体结构两侧的两道横向剪力墙采用带端柱(型钢柱)的剪力墙,从底到顶层墙厚均为400㎜,电梯井部分的分隔墙厚200㎜,其余剪力墙厚度为350~250㎜。

在连接体部位下部布置三榀钢桁架承托连接体,转换桁架的高度为6米,占用两个楼层的高度,其中,下弦选用方钢管□700×500×40×40,上弦选用方钢管□600×500×40×40,v形斜腹杆选用焊接h型钢h450×500×40×40,竖杆选用方钢管□450×450×30×30。

另外,在连体结构的顶层,屋面钢梁选用方钢管,截面为□600×500×40×40。

连接体采用钢结构,连接体与两侧塔楼连接采用刚接,具体通过桁架上、下弦及屋面钢梁与两侧的剪力墙端柱内型钢连接来实现刚性连接。

某工程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某工程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

某工程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是一种将整个钢结构一次性提升至设计高度的施工方法。

相比传统的分段提升施工方法,连体提升施工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工序少、质量可控等优势。

下面将重点介绍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的流程和细节。

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流程如下:1.梁柱节点的焊接:首先,按照设计要求,在工作现场进行梁柱节点的焊接工作。

这是整个提升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保证节点的强度和稳定性。

2.结构件的临时加固:为了给整体提升施工创造条件,需要对结构件进行临时加固。

一般采用大型钢管或钢丝绳等进行加固,以确保整体提升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整体提升:在完成梁柱节点焊接和结构件临时加固后,使用专业的起重设备进行整体提升。

提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提升速度和升高高度,确保结构件的平稳提升。

4.提升定位:当结构件提升到预定高度后,需要进行准确定位,以便进行后续工作。

通常采用水平仪等工具对结构件进行调整,尽量使其与设计要求完全一致。

5.结构件固定:在结构件提升到预定位置后,需要对其进行固定。

固定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使用焊接、螺栓连接、钢丝绳等,具体选择根据结构件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决定。

6.清理整理:整体提升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整理,确保施工现场的整洁和有序。

以上是连体钢结构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的一般流程,下面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关键细节。

整体提升的关键环节是梁柱节点的焊接。

梁柱节点是钢结构中的重要连接部位,需要选择适当的焊接方法和材料,确保节点的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焊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焊接温度和焊接速度,避免焊接引起的变形和裂缝。

结构件的临时加固是为了保证整体提升施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加固材料需要选择适当的强度和韧性,以抵抗提升过程中的振动和压力。

加固材料应安全可靠地固定在结构件上,以免在提升过程中脱落或松动。

整体提升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提升速度和升高高度,以确保结构件提升过程的平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连接体部分受力复杂, 是结构的关键部位。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 连接体要协调两侧结构的变形, 承受较大的平面内力。另外, 由于连接体跨度较大, 除竖向荷载外,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
3) 连接体与两侧结构的支座连接是连体结构设 计的另一关键问题, 具体的连接方式有刚性连接、铰 接和滑动连接, 不同的连接方式有不同的受力特点, 对主体结构受力也有不同的影响。
Abstract: T his paper is about the desig ning o f a s double- tow er co nnected structure, indicat es some key po int s of double- tow er connected str ucture designing, such as tor sion effect, co nnecting str ucture and end- suppor t of connecting structur e1 Some designing ideas and enhancing measure ar e intro duced in this pa per, fo r ex ample, the connecting st ruct ur e is designed fo r elastic per for mance and end suppor t o f connect ing st ructur e is designed fo r no n- yielding per for mance in ear thquake of seismic for tificat ion intensit y, the slab of connecting str ucture is enhanced by steel plate, the steel structure ex tends into the main structur e for a frame span1 Keywords: do uble- tow er connected st ructur e; steel t russ; per for mance- based desig n
震加速度时程曲线最大值为 18 cm/ s2 , 二者比值为 49/ 18= 21 72。计算得的地震内力与其他荷载进行 组合, 分项系数按规范取值, 但不再进行内力调整。 构件承载力校核时材料强度取设计值。
图 2 是桁架平面布置图, 图 3 是桁架立面图和 杆件编号。对各种荷载组合下桁架构件应力比进行 计算, 边桁架 T R1 和中桁架他 T R2 的构件应力比 和荷载工况见表 6、表 7。应力比最大的构件是端跨 受压斜腹杆, 其中边桁架的 T R1 该构件最大应力比 为 01 73, 设计工况为中震弹性工况, 中桁架 T R2 的 最大应力比为 01 88, 荷载工况为竖向荷载工况。此 结构充分说明连体结构扭转效应明显, 边桁架由于 位于结构周边, 地震作用产生的内力较大, 而中桁架 由于工程所在地设防裂度较低为 6 度, 竖向荷载是 结构设计的控制工况。
图 1 建筑剖面
连体两侧的单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连
Indust rial Const ruct ion V ol1 40, Supplement, 2010
体采用钢结构。沿连体的北侧、中向和南侧分别布 置 3 榀纵向桁架传递竖向荷载。主体结构在连体相 交处各设 3 根型钢混凝土柱作为桁架的支座。为配 合建筑立面要求, 桁架不设竖腹杆, 仅设斜腹杆和 3 个楼层标高处的水平弦杆。为保证连体结构向两侧 结构传力连续, 桁架两端单体各一跨柱距内沿桁架 方向采用型钢混凝土结构, 型钢混凝土结构一直延 伸至基础。桁架腹杆和上下弦杆均采用焊接 H 型 钢。在保证承载力的前提下, 为方便施工和简化节 点构造, H 型钢的强轴均位于桁架平面外。
关键词: 连体结构; 钢桁架; 性能设计
DESIGN OF A DOUBLE-TOWER CONNECTED STRUCTURE
Liu zhibin ( East China A rchitecture Desig n& Research Institut e1 Co1 , L td, Shang ha
01 45
01 44
01 73
01 39
01 47
01 51
表 7 中桁架 TR2 杆件应力比
杆件号 竖向荷载
X R1
X R2
X B1
1概 况 本工程位于 东南沿 海某市, 地 下 2 层, 地 上 5
层, 地下室为车库, 地上部分为 商业娱乐及航 模展 示。本建筑 1 层~ 3 层由 2 个独 立的单体结构 组 成, 2 个单 体 的大 小 分别 为 281 1 m @ 371 4 m 和 281 1 m @ 221 9 m 。从 4 层楼面开始到屋面, 每层通 过一个跨度为 391 3 m 、宽度为 281 1 m 的连体连接 在一起, 连体共 2 层高, 跨越 4 层和 5 层。连体结构 由 3 榀桁架组成, 桁架高度为 2 个层高, 桁架之间由 楼面钢梁和组合楼板连接。图 1 为整体结构的典型 纵剖面。
3 连体结构设计原则和采取的措施 根据上述连体结构的特点及本工程的 具体情
况, 采用以下方法和措施对本连体结构进行设计。 31 1 加强各单体和整体结构的抗扭刚度
在建筑许可的前提下, 结构布置使各单体的自 振周期和楼层抗侧刚度尽可能相近, 加强结构周边 构件, 减小整体结构的扭转效应。结构整体计算时, 采用 两 种 程 序 进 行 比 较, 其 中 以 中 国 建 研 院 的 SA T WE 作为 主要 计 算程 序, 以 美国 CSI 公 司 的 ET ABS 校核 SA T WE 计算结果。
某工程连体结构设计
刘志斌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2)
摘 要: 介绍了一五层强连体结构的设计过程, 指出 连体结构设计时需注意的问题, 如连体结构扭转效应 大、连接体和连接体支座是设计的关键点等。同时介绍了本结 构设计中 的思路和采 取的加强 措施, 对 地震作 用效应, 连接体和连接体支座分别采取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 的不同性 能目标, 并采取了 连接体楼 板采用钢 板加强、连体钢结构向主体结构内延伸一跨的加强措施。
( 650 @ 400 @ 30 @ 40)
XR 3
600 @ 400 @ 16 @ 20
注: 括号内数值适用于桁架 TR2。
钢材等级 Q 345B Q 445B Q 146B
Q 246B
Q 346B
表 6 边桁架 TR1 构件应力比
杆件号 小震 @ 11 5 中震弹性
X R1
X R2
X B1
X B2
楼层号 SATWE ET A BS
F01 F02 F03 F04 F05 41 89 41 52 31 80 21 58 11 33 41 81 41 44 31 72 21 55 11 29
31 3 连接体设计 对于桁架连接体, 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计算其水
平地震作用在各桁架构件中产生的内力, 并按其包 络值进行构件承载力校核。 31 31 1 小震内力放大 11 5 倍
表 3 楼层地震剪力( @ 103 kN) - X 向
楼层号 SATWE ET A BS
F01 F02 F03 F04 F05 41 17 31 87 31 36 21 52 11 44 31 85 31 60 31 15 21 38 11 34
表 4 楼层地震剪力( @ 103 kN) - Y 向
工业建筑 2010 年第 40 卷增刊 239
征周期为 01 45 s。5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为 01 5 kN/ m2。
2 连体结构设计特点 根据文献[ 1- 2] , 连体结构设计有以下特点: 1) 较其他结构, 当风和地震作用时, 连体结构扭
转振动变形较大, 扭转效应明显, 且随两塔的不对称 性的增加而加剧, 在设计时需特别引起重视, 各单体 之间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性。
表 2 结构整体抗侧刚度
楼层号
F 05 F 04 F 03 F 02 F 01
楼层抗侧刚度 与上层刚度比
K i/ ( k N # m - 1) 11 30 @ 107
K i/ K i+ 1
61 49 @ 106
01 50
11 07 @ 106
01 16
81 67 @ 105
01 81
91 01 @ 105
4 层楼面以上由于连接体的存在, 整体 结构沿 连接体方向( Y ) 向在 4 层楼面上下出现刚度突变,
24 0
表 2 是整体结构各楼层抗 侧刚度。从 表中可以看 出, 连体以下 3 层结构的抗侧刚度均小于其上 3 层 平均抗侧刚度的 80% , 均属于 规范所述的薄弱层, 计算时, 对该 3 层的水平地震剪力均放大 11 15 倍。
表 1 结构自振周期
周期 SAT WE
T1 ET ABS SAT WE
T2 ET ABS SAT WE
T3 ET ABS
单体 1 11 50 11 39 11 36 11 32 11 23 11 13
单体 2 11 56 11 52 11 45 11 46 11 32 11 25
整体 11 53 11 53 11 33 11 31 11 28 11 28
本结构体系由于连体上下结构刚度和承载力突 变较多, 在连体结构下部若干层形成薄弱层, 属于竖 向不规则结构。
本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 设计基本 加速度为 01 05 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水平地震 影响系数最大值为 01 04。场地类别为 Ó 类, 场地特
作 者: 刘志斌, 男, 1975 年出生, 工程师。 E - m ail: l iu_zhib in 1975@ yahoo1 com1 cn 收稿日期: 2010- 02- 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