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育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育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科学教育摘要:科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门自然学科,其核心在于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落实,小学科学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完善与优化,对教学内容持续进行丰富,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并增强其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知识应用水平得以提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背景;小学科学;策略建议;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属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各方面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更可以达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提升的目的,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利用课外延伸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更需要注重将课本上的有关科学知识逐步向课外进行延伸。

大自然奥秘无穷,蕴含着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单单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增强其对科学知识探究与学习的兴趣。

在常规教学的过程中,科学老师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对实验教学的范围进行拓宽,将实验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简单、容易操作且选材方便的小实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进行培养,同时可以提升学生参与科学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知识的魅力。

如:探究植物每天所需要的水分和光照,调查小区用电情况,观察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等。

此外,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老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达到对自身的科学知识进行拓展的目的。

二、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在任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于提升教学效率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新课标的出台,是对以往教育理念的一次突破和创新。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将小学科学教学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从新课标理念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体地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新课标的理念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探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总结规律,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课标提倡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相互协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1.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的科学是指贴近学生生活的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通过这些现象和原理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光、热等自然现象的规律和原理。

2.自然界的奥秘。

自然界的奥秘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对这些现象和规律的探究,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奥秘。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学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本文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科学素养;实施策略一、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重要性、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内涵1.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概念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

2. 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特征(1)实践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手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

(2)探究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综合性: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知识融入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科学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 促进学科整合小学科学实践教学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小学科学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实践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实践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展开讨论。

通过探讨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以及研究背景,引出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

在分析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方法创新、资源利用和评价体系构建。

结论部分探讨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引领小学科学教学进入更加科学、高效的新阶段。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发展、挑战、应对策略。

1. 引言1.1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和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导致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退。

而新课标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新课标理念还提倡跨学科和跨学科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综合应用和交叉学科的学习。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更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一是促进科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有利于教师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推动科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二是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注重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新课标的实施,学生将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三是促进科学教学的国际化。

新课标倡导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第一部分:问题分析与研究背景一、问题提出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教学方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为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二、研究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学教育,明确提出要加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育部印发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性意见,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

2. 社会需求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3. 学生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对科学知识充满兴趣。

科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政策和学生发展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1. 分析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2. 探讨国家政策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学的要求,为改进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3. 结合学生发展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优化等方面。

4. 分析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为推广和应用提供实证依据。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小学科学教学现状,为提出改进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六、研究意义1. 理论意义:本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我国小学科学教学理论体系,为科学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0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小学科学教学更新策略一、实验材料的更新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教学的基础,也是开展好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关键。

平时教学中的实验材料有些来自学校实验室、有些来自社会市场,有些来自学生家庭,但也有一些材料在自己周围很难找到,这时我们往往可以求助于网络。

一些网站通常可以为我们找寻到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材料。

比如,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教材中有关于“养蚕”的单元,但由于社会的演变、时代的发展,在当地已经很难找到养蚕所需的材料了,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淘宝等购物网站,你会发现包括蚕种、桑叶等的养蚕材料应有尽有,甚至连帮蚕蚁移动身体的鹅毛都能够买到,这为我们的养蚕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学生们对这项探究活动也是兴致勃勃的。

当然,在科学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在市场上难以寻觅,我们同样可以求助购物网站,还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产品,像烧杯、标本、显微镜等。

这时网络上的顾客还会成为你的购物指导,因为通常在他们购买后都会留下相应评价和晒单,为你的购物提供参考。

二、教学资源的更新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丰富的探究性课程资源的支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凸显出来,网络课程资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

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

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网络环境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内容。

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通过课程的整合形成巨大的资源库,它储有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用好用活这些宝贵的资源,才能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并且学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论文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目的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要求,其实创新潜能是人人都具有的,只是如何把它开发出来。

科学课应以实验作为切入点进行探索性的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

但是,怎样的探究活动才是有价值的,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

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

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科学课的学科特点就是实验教学。

而科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发展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所从事的学习活动,其本质就是让学生“动手做”。

因此,实验应当突出实践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有一节三年级的科学课,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液体的相同和不同。

讲台两侧摆满了各种实验材料。

有食用油、水、牛奶、蜂蜜、蜡光纸、小烧杯、玻璃片、木板、塑料小天平等。

学生开始试验之前,老师提出的问题是:食用油、水、牛奶、蜂蜜有什么不同?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很多看法,比如:颜色、透明度、味道、稀稠程度、喝下去的感觉、用途等等。

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接下来,就让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一下子蜂拥到讲台上领取材料,想领什么材料就领什么材料。

学生顿时忙开了,课堂上很热闹。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通用3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篇一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拓展了教学模式。

它将过去传统的、静态的、封闭的课堂变成了现代的、动态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使科学课堂更形象生动,更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为此,我就网络环境下小学科学教学谈一点个人的想法。

一、巧用电教,化难为易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景,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再比如《地球的公转和自转》等一系列天文知识课文,《食物链》等表现多种生物类课文,都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观看,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

二、提高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学生兴趣不大,而网络环境中的科学课堂生动、形象、直观,学生兴趣浓厚。

如教学《昆虫》一课,在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训练学生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哪些是昆虫。

这时可以在电脑上出示“送昆虫回家”的题目,让学生以游戏的形式“拖拽”昆虫到相应的栏里,学生既引发了兴趣,又强化了知识。

三、丰富资源,深化探究《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论文

略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 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 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 在科学这门课程中原有的基础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因此, 只有进行课程改革, 才能满足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需求。

对广大的科学教师来说必须摆脱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

把握总体方向, 借鉴国内外在科学这门课程中成功的教育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特色。

因此,科学课程改革能否成功, 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中心地位, 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 只是将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 学生很少动脑、动手去发现知识, 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要适应新课程教学, 必须对科学新课本充分理解, 诚心接受, 热情投入, 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 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 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 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以真正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真正把以前的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学习向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转变。

可见, 在科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才会有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和全员, 全程的参与。

这样, 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落实到实处, 才会外显为他们听课专注, 发言踊跃, 才会体现师生之间信息广为传递, 情感互为交融, 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才会生动活泼, 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科学这门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 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 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 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 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

在科学这门课程中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 甚至被迫学习, 根本体会不到在科学中学习的乐趣。

最新小学科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教学_通用版-word文档

最新小学科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教学_通用版-word文档

小学科学论文-新课程下的小学科学教学通用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不仅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且也是时代和民族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的运用能力。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1.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小学生年纪小,理性思考能力弱,学习的进步主要是在激发兴趣的前提下完成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各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对科学产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努力学习,攀登科学知识的高峰。

青霉素的发明者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曾深有感触地说:"我唯一的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

"的确,观察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发现事物本质,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并且要让学生产生兴趣,饶有兴趣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既要观察事物的表象,有哪些部分组成,有什么表现等,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明白事物的本质属性,在观察中保持全面性、精确性和敏锐性的特点,尽力让观察变得更科学。

如教学"常见的植物"这一段时,教师可以设置活动,让学生看、闻、摸、听,测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就能明白"观察"和"看"有什么不同,什么样的行为是"观察","看"有哪些行为表现等。

学生调动全身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进行全身心地感受和体验,就能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

然后就是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怎么记录呢?常用的有很多种方法,包括文字记录、图画描绘、采集标本等,同时,学生可以自己用语言和形象的肢体语言对植物的外观和属性进行描述。

小学科学教育论文(5篇)

小学科学教育论文(5篇)

小学科学教育论文(5篇)学校科学教育论文(5篇)学校科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但是,我们也发觉“校本教育科研”领域中的“浮躁”、“跟从”、“虚空”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明显。

或许是由于受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吧,中学校教科研自身的价值及广阔老师教科研活动的价值趋向方面都消失了明显的“偏差”。

因而学校教科研工作失去本有的严厉与“安静”,表现出科研缺少针对性、制造性、操作性和广泛的群众参加性,直接影响了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进展。

中学校校本教育科讨论竟该如何定位?如何使学校校本教育科研更趋“实在、管用、有效”,使之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和进展发挥应有的、正确的引领和促进功效?这必需引起广阔实践工的正视和反思,也需要我们缜密思索并仔细解决。

一、在启动和组织“校本教育科研”的动机上,必需淡化“功利”学校启动和组织教育科研必需先端正并明确目的。

中学校校教科研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学校教育进展或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以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代表性的三个特征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也就是说中学校的课题讨论必需从身教育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来选“题”,从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找“题”,从胜利的教育教学阅历中命“题”,从老师自身课堂实践的冲突冲突中定“题”。

只有这样,老师在科研实践中才能渐进生成先进的教育思想,形成精湛的教学艺术。

这才会使中学校教科研布满生气与活力,并在符合“科学性”与“方法论”的前提下学校的科研氛围日趋深厚。

事实上,目前学校教育处于一个的确需要实践工讨论的阶段。

有好多实践性的问题应当说大家都了解,但却都不知道怎样去解决。

比如择校问题,同学早熟“交友”、盲目追随偶像、考试,还有同学进展性评价方面的问题等。

但中学校校又不同于特地的教科研部门,广阔老师更不同于专业教科研工作,不行能也不应当要求走专业化讨论的路子。

但是老师却有自己的“别一天地”,有自己教科研的独具优势——丰富多采、生动活泼的学校生活,富有共性的成百上千同学,以及由此所构成的绚丽多姿、目不暇接的教育风景,还有那年复一年常见常新、活生生的教育教学实践及活动,以及由此积淀并内化的丰富而厚实的阅历体会和感受体验。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新课程标准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探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的全面展开,对小学科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

实验操作教学是小学科学的灵魂,在新课程标视域下,应该重视科学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亲自参加科学实验活动,动手做科学,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文主要探讨义务教育学科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实验课程,从而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程;科学实验;实践小学科学课程是基于实验的重要学科,教师需要精心构建教学设计,将实验教学作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活动中去,只有学生们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了科学实验才能有助于提升实验效果。

通过科学实验,有助于小学生对科学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有锻炼孩子的发散思维、动脑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科学实验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不好静,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课堂的设置,在设计教学实验的时候,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给学生设计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适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操作科学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比如在学习小学科学有趣的磁铁这一门科学课程时,老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们每人准备几块磁铁,并在磁铁的两边,一面标注蓝色,一面标上红色,让学生动手操作看能不能用磁铁连成一条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可以发现,红色的北极和红色的北极是相同的极,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只有红色的北极和蓝色的南极才能在一起。

红色的北极和红色的北极就会相排斥,不会在一起,不同的红色的北极和蓝色的南极才会紧紧的吸在一起。

因此通过实验,学生就可以得出同级相斥,异性相吸的结论。

通过设计有趣教学情境,学生自己进行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产生科学兴趣,从而爱上科学。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观察中来。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解决方案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XXX单位:XXX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注重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论文范文(三篇)第一篇:观察与实验: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旨在介绍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

重要性观察与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方法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与实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变化的过程;- 使用简单的实验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寻找答案。

探索生活周围的变化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探索生活周围的各种变化现象,例如:- 温度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变化,学生可以了解温度对物体的影响;- 植物生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需求和生长规律;- 物体的运动: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学生可以了解速度、方向和力等概念。

结论观察与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对生活周围变化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篇:环境保护:从小事做起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亟待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论文旨在介绍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

重要性环境保护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可持续发展。

通过环境保护教育,学生能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并研究如何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

从小事做起在小学三年级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垃圾分类:教导学生将垃圾分类,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节约用水: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水惯,避免浪费水资源;- 种树造林:组织学生参与种植树木的活动,增加绿化面积。

结论环境保护教育应当贯穿于小学科学教学的方方面面。

通过从小事做起,学生能够逐渐培养起环保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

小学科学课教学论文第一部分:问题背景与目标设定一、问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科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科学课作为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科学课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小学科学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二、目标设定1. 分析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2. 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效果;3.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实际,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四、研究内容1. 分析我国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2. 探讨影响小学科学课教学效果的因素,如教师素质、教学资源、学生兴趣等;3. 提出优化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策略,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具体措施;4. 分析典型案例,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5.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五、预期成果1. 明确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2. 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果;3. 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4.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第二部分: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分析一、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目标:小学科学课教学目标过于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技能培养。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缺乏实践操作环节,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机会。

此外,教学手段单一,缺乏创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展开讨论,首先介绍了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

接着分析了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和资源支持等方面。

结合未来发展和启示,展望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的方向和趋势。

文章通过对新课标理念的解读,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更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的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学,理念,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资源支持,未来发展,启示。

1. 引言1.1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概述新课标理念的提出,对小学科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等核心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教育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新课标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通过情境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科学教学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发展。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小学科学教学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新课标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影响新课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思考、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这样的要求对小学科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设计更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

新课标要求小学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篇第一篇:探索性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小学科学课程的改革,探索性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正逐渐受到重视。

本论文将探讨探索性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应用策略。

首先,探索性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本论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探索性实验案例,在课堂上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研究积极性。

最后,本论文将提出一些教师在实施探索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第二篇: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对于他们全面发展和未来的科学研究非常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首先,通过开展实践性的小组活动和项目研究,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其次,本论文将介绍一些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相关的科学实践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对科学知识的联系和应用。

最后,本论文将提出一些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第三篇: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策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本论文将探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

首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其次,本论文将介绍一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如合作研究和问题解决研究模式,以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态度和创新能力。

最后,本论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虚拟实验室,提升小学科学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以上为《小学科学教学论文3篇》的提纲,供参考。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精选22篇)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篇1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丰富的、复杂的课堂生成现象出现在老师眼前。

面对生成,该怎么办?笔者以为,“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生成,以生成为教学资源,不断创新,把师生的互动引向深入,让课堂上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一、面对生成:准备好了吗面对生成,教师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合适的反应,长不过几分钟,短不足十几秒。

仔细审视现实的科学课堂,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教师面对课堂生成的情况,或手足无措,或茫然不知。

案例1:《空气中有什么》一课教学片断。

师出示两支蜡烛,点燃,再出示一大一小两个玻璃瓶,问:如果在这两支蜡烛上分别罩上这样两个玻璃瓶,请大家猜一猜,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生:玻璃瓶中的蜡烛会熄灭,小瓶中的蜡烛先熄灭,大瓶中的蜡烛后熄灭。

因为小瓶中的空气少,大瓶中的空气多。

师:到底会是怎样呢?让我们看实验吧!(教师做演示实验)师:实验结果很清楚,罩上小瓶子的那根蜡烛先熄灭,罩上大瓶子的那根蜡烛后熄灭。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生1:小瓶内空气少,所以先烧完,大瓶内空气多,所以后烧完。

生2:燃烧需要氧气,小瓶内氧气少,所以蜡烛先熄灭,大瓶内氧气多,所以蜡烛熄灭得晚一些。

师:也就是说,同学们都认为燃烧需要空气。

那么瓶中的空气是不是全部被烧掉了呢?瓶中到底还有没有空气呢?接下来,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个问题。

案例1 中,生1 和生2 两位同学的发言是有差异的,这反映了两位同学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

小学科学新课标论文

小学科学新课标论文

小学科学新课标论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其课程标准的更新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科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以及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塑造。

首先,新课标明确了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即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这不仅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包括对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

其次,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将科学知识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

每个领域都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命周期”、“地球的构造”等,旨在通过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

再次,新课标强调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探索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新课标也提倡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此外,新课标还注重科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学习方式。

最后,新课标在评价方式上也进行了创新。

它提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表现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新课标在目标、内容、方法、技术应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旨在构建一个更加科学、高效、有趣的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践行小学科学新课标论文

践行小学科学新课标论文

践行小学科学新课标论文
践行小学科学新课标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和原理。

在践行小学科学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以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

首先,教师应该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这些活动应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概念。

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来寻找答案。

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资源,如视频、动画和在线互动工具,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这可能包括提供额外的辅导、调整学习材料的难度,或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

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时,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这可能包括参加专业培训、阅读最新的教育研究文献,以及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经验。

总之,践行小学科学新课标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科学的热爱,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教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在科学这门课程中原有的基础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教学
发展的需要。

因此,只有进行课程改革,才能满足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需求。

对广大的科学教师来说必须摆脱传统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去思考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

把握总体方向,借鉴国内外在科学这门课程中成功的教育经验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特色。

因此,科学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科学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与现代教学相适应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中心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只是将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学生很少动脑、动手去发现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必须对科学新课本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中进一步转变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认真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以真正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真正把以前的以考试为唯一目的的应试教育学习向以提高学生素质
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转变。

可见,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会有他们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和全员,全程的参与。

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落实到实处,才会
外显为他们听课专注,发言踊跃,才会体现师生之间信息广为传递,情感互为交融,在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才会生动活泼,从而收到理想的效果。

科学这门课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是通过老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而这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从而形成一种盲目崇拜书本和老师的思想。

在科学这门课程中这种学习方法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甚至被迫学习,根本体会不到在科学中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科学中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进行预习——认真听讲——进行练习——认真背诵,这种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法,不仅缺少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也难以升华所学知识,个性得不到张扬,以致我们培养了大批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者,却没有诺贝尔获奖者。

第三,在现行考试制度下,许多学生只注重死板地读书,力争在考试中获得一个高分,往往忽视了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许多学生高分低能。

有的学生甚至只把自己的视野局限于学校和教科书,对世界的发展,社会的变革都缺乏必要的了解。

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中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不能培养学生动脑创新能力等。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方式也必须进行改变。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实施,在科学的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反映
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和需要。

因此,我们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更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科学的教学,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思考的教育观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逐步把教为主转化为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科学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索、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

在科学教学的课堂中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自由发表意见,老师要热爱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

并且要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每一位科学教师在头脑中树立这样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科学传统的课堂教育理念。

只有与时代相符合的教育理念才能促进科学教育与时俱进,满足人们对教育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

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

科学教师不仅要精通科学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科学这门课程思维方式及发展脉络,了解与科学这门课程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是教育质量的保证,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一代代高素质的建设人才,而这些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经过良好教育,有丰富的学识,高度的责任心的教师队伍。

“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科学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科学的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去学习,其基本特征如下:自主性学习,也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如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一定想法自己说……;合作性学习,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交互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导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通过实验、实践,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验证原理或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总之,科学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科学教师应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教学为学生服务的”宗旨,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等等,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发展,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为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