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合集下载

记忆 心理学 记忆法

记忆 心理学 记忆法
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 ②记忆容量无限:5万-10万组块或1015bits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
④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
21
• 舌尖现象(TOT):知道长像、 特点,叫不出人名字,为什 么?
(编码检索时,出现形码和意
码,出不来音码。) • 为何用词造句利于记忆单词? (精细加工—意码)
22
长时记忆扭曲现象
• 并不总是公正的证人 ——冤案的发生
研究
23
催眠技術在犯罪偵查上之運用
• 催眠在恢復記憶擷取人類潛意識資訊上之價 值,以模擬犯罪現場影片為實驗材料,並以 自願受試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催眠前給予 受試者充分時間回想影片內容,據以回答實 驗設定的題目;然後在催眠中亦詢問受試者 相同的測驗題目,紀錄其答案,每一正確答 案均賦予分數,分析比較受試者催眠前後恢 復記憶之差異。
开始
3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概念: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 取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 •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 保持:把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 程。 • 再认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 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 在面前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10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反响回路
– 概念: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 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 特点: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 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 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作用: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普心第六章

普心第六章

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记忆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或者说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三个环节)。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2. 记忆的作用❶记忆与其它认识过程密切联系人们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学习和思维,都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

❷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没有记忆,我们的心理活动永远停留在婴儿的水平。

”记忆联接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没有记忆,就没有现代的人类文明。

它避免了不必要的探索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个体提取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补充资料:内隐记忆简介是近30多年来形成的新的记忆研究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有人(Warrington & Weiskrantz,1974)发现遗忘病人虽然不能回忆刚学过的词,但利用一些特殊的测验任务却发现这些词仍对病人的测验成绩有影响。

……,这表明,被试存在着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

其特点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记忆,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确确实实地在特定的作业中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内隐记忆,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二)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的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也叫事实记忆。

2.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也叫技能记忆。

(三)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与个人亲身经历分不开,不够稳定,也不够准确。

2.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也叫词语逻辑记忆。

与特定的时间、地点无关,比较稳定。

(四)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记忆的三个阶段或三个系统)1. 感觉记忆(0.25—4秒)2. 短时记忆(5秒—1分钟)3.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三、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记忆结构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记忆的神经机制

记忆的神经机制

记忆的神经机制毛永军 邬爱武 汤慈美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院神经内科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人类记忆存在多重记忆系统,Tulving (1995)把人类记忆划分为五大记忆系统。

各类记忆涉及的脑结构和神经机制不完全相同,不同脑结构损害可能影响某些记忆功能,而有些记忆功能可以是正常的。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特别是临床电生理、SPECT 及PET 研究,为理解记忆的神经机制积累了有益的资料,本文对各类记忆的神经机制作一复习,以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 短时记忆海马被切除的病人,虽对新近经历过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但短时记忆正常。

丘脑病变时也可见到类似的情况,病人有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而即刻回忆是正常的。

这些资料提示边缘系统并非是短时记忆的重要结构。

Pera ni 等人的PET 研究资料表明,新皮质的一些区域与短时记忆相关,如左额、颞及顶区与数字广度有关,左侧裂周区与词语的短时记忆有关,而右半球后部与空间性短时记忆有关[1]。

Beg leiter 等证明了一个视觉记忆电位(VM P),潜伏期在170~240m s 之间,他们认为该电位是人的视觉短时记忆的标志,它源于颞下皮质[2]。

另有研究认为,与短时记忆密切相关的认知电位P300可能标志着新皮质模板匹配系统(neoco rtical tem-plate matching system )的活动[3]。

这些资料支持短时记忆过程发生新皮质。

一般认为P 300可能起源于内侧颞叶,海马等结构的损害对P300并无影响。

最近有PET 的资料提示边缘间脑结构也参与短时记忆。

Grasby 等在正常被试进行低广度(subspan)听语作业时,用PET 显示了除左、右颞上回活动增加外,双侧丘脑、右海马旁回、小脑及左前扣带回也有活动[4]。

因此,短时记忆主要与新皮质有关,但也不能除外边缘间脑结构的参与。

2 情节记忆边缘间脑结构的一些损害所导致的顺行性遗忘多属于情节记忆障碍的范畴。

来自于PET 的研究资料表明,双侧海马、丘脑、扣带回、额前叶和基底部等与情节记忆有关。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Posner的实验支持。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似乎是随记忆材料而相应 变化的。

莫雷的实验 (1986)
2.短时记忆的容量

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chunk)作为单 位来测量。

所谓组块(chunking)是指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 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单一代码的过程。

(二)感觉记忆的特点和规律


感觉记忆在瞬时间能储存大量的信息。进入感受 器的信息几乎都被储存。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视觉信息约在1 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秒钟内衰退。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 物理特征编码。
感觉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由于模式识别而被传送 到短时记忆中,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


2.激素和记忆



近来的研究表明,机体内部的一些激素 (hormone)分泌能够促进其记忆的保持。 麦科夫(Mcgaugh,1983),高德(Gold, 1984) 的研究证明,一定剂量的皮质类固醇、后叶加压 素和肾上腺素等会影响记忆的保持。 为什么?这是因为某些激素能使大脑更好地注意 当前的输入信息,从而加强了记忆的保持。
第六章 记忆和表象

Outline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 内隐记忆

第一节 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memoery)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 再现(回忆和再认)。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 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评价:

目前关于暂时神经联系接通机制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神经元水平上和分子水平上探讨。 有一种假说把暂时神经联系的接通看成是在 这条神经通路上的突触发生了某种解剖的或 生化的变化 。但这种假设机制尚缺少明确的 证据。 还没有揭露出痕迹是怎样产生的、脑神经细 胞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

心理学记忆

心理学记忆

精选课件
39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人类的遗忘
遗忘(forgetting):就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 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精选课件
40
第三节 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遗忘的种类
暂时性遗忘:是对记忆过的材料一时不能再认和回忆,但 在适当条件下还可以恢复。
永久性遗忘:是指不经过重新学习,记忆过的材料永远不 能回忆或再认。
精选课件
29
六.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 定位论
–人物:布洛卡、鲁利亚、麦克高夫 –观点:
• ①布: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记忆 也不例外。
• ②鲁: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损伤时,病人的短 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对材料的叙述凌乱而不连贯。
• ③麦:人脑左半球言语运动区受损伤,将造成言语记忆的 缺陷,能记住别人的面貌,但记不住单词。
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是以体验过的 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word-logical memory):是以 概念极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
精选课件
7
四.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对信息的编码方式及贮存时间划分:
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是指当感觉刺激 停止作用后头脑中仍能保持瞬间映象的记忆。
精选课件
12
–局部报告法:按4个一排,一共三排的方式 呈现12个英文字母50ms,其中每排字母都和 一种声音相联系(高音、中音、低音)。要 求被试在字母呈现后,根据声音信号对一排 的字母作出报告。→能报告的项目数平均为 9个。→感觉记忆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暂。
–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 道相同。

第六讲 记忆(1)

第六讲 记忆(1)
(三)记忆的SPI理论 人有多个记忆系统。各个记忆系统是由多个执
行特定功能的记忆模块构成的。
理论假定:
①系统编码是串行的;
②存储是并行的; ③提取是独立的。
二、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
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便产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整合论 (美)心理学家拉胥里
记忆是整个脑皮层活动的结果,不是皮层上某
个特殊部位的机能。 实验: 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大脑皮层破坏 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一、记忆的脑学说
(二)定位说
(法)医生布洛卡
记忆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 责的。
一、记忆的脑学说
内隐记忆: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 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 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 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 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这幅画有什么问题?
(四)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 短的时间(0.25-2秒)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
记忆由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环节构成。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 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 的过程。
二、记忆的作用
记忆联结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是人们学 习、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失去记忆,人 的心理会出现断层,人将永远面临一个陌生的世界。 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根源,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
(二)记忆是一个过程
1、编码: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笔记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和注意1.意识的概念和性质2.意识的不同状态3.注意的概念和性质4.注意的生理机制5.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意识概述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美国心理学家克拉茨基(Klatzky,1984)曾将意识分为三种类型:1.当时当地的体验2.认识性意识3.个人的记忆模式法伯(Farber,1995)等从三个方面区分了不同的意识概念及其特征:1.觉知2.高级的心理官能3.一种心理状态二意识的特性和局限三什么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将意识和无意识过程加以区别可以追溯到笛卡尔(Descarts,1596-1650)。

无意识是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常见的无意识现象有以下几种:1.无意识知觉2.无意识行为3.由脑损伤造成的无意识现象四生物节律与意识状态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一)睡眠及其特征(二)睡眠过程对睡眠进行科学研究,始于德国神经生理学家伯格(Hans Berger)对脑电波(brain wave)的研究。

(三)失眠情景性失眠(situation insomnia )假性失眠(benign insomnia)失律性失眠(arrhythmic insomnia) 药物性失眠(medicinal insomnia)窒息性失眠(sleep apnea)二梦(一)梦的概念和事实(二)梦的理论1.梦的精神分析的观点: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2.梦的实验心理学观点⑴连续性假说(continuity hypothesis)。

⑵大脑的随机活动体验说。

⑶认知功能说。

专栏5-5并非与梦有关的睡眠现象1、梦游(sleep walking)——梦游被称为睡中行走显得更为合适。

梦游者多为儿童。

2、梦话(sleep talking)——是指睡眠中说话的现象。

梦话也与做梦无关。

因为几乎所有的梦话也都是在沉睡阶段发生的,而沉睡阶段不会做梦。

因此,“梦话”称为“睡话”才名符其实。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06章记忆
➢ 习惯化和敏感化
习惯化
敏感化
坎德尔用海兔证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 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 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一般持续 数分钟到数小时。“短期记忆”的机制是由于离子通道受影响, 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由此,导致神经突触释放更多 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反射加强。
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信息贮 存过程中突触效应增强的客观电生理指标
➢ 突触前神经元受到短时间的快速重复刺激后,在突触 后神经元快速形成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突触后兴奋电位 的增强,表现为潜伏期缩短、幅度增高、斜率加大。
在海马的脑片上给Schaffer侧支单个的脉冲刺激,在 CA1神经元上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然后给 Schaffer侧支强直刺激(50-100个100HZ的电脉冲), 再用单个脉冲刺激时,引起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比强 直刺激前大的多。这种增强现象可持续数小时或几天。 这种增强的现象称为长时程增强。
➢ 按照内容和加工方式等又可以划分为多重记忆系 统。
➢ 二者如何整合?
Tulving(1995): SPI模型——将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两种分
类方法进行了整合。
➢ SPI分别指序列(serial)、平行(parallel)和独立(independent)。 ➢ 首先,信息的编码是序列进行的,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可以成为其
➢ 当外界刺激作用环路的某一部 分时,回路便产生神经冲动。 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 即停止,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 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反响回路可能是短时记忆的生 理基础。
白鼠跳台实验 (Jarcik 等):反响 回路可能存在

普通心理学记忆

普通心理学记忆

case: H.M缺少将短时记忆转到长时记忆
的能力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2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神经元的电活动不仅会引起神经元突触 结构的改变, 而且会导致神经细胞内部的生 物化学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核糖核酸及某些 特异性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
(一)核糖核酸
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 结构来承担的, 海登等人把大分子看做是信 息的“存储所”, 认为RNA(核糖核酸)和 DNA(脱氧核糖核酸)是记所化学分子载体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3
第六章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 二、感觉记忆 三、短时记忆 四、长时记忆 五、遗忘
2024/7/29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三节 三个记忆系统 第四节 内瘾记忆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什么是记忆 2、记忆的种类 3.记忆过程
第六章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1、记忆的定义: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存储、 提取)。
2.记忆的种类: 按其内容可分为:
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人们认为反
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P213白鼠
2024/7/29
普通心理学
10
第六章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突触结构:
作为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 经元突触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 由特异的神经冲动导致的。由于涉及到结 构的改变,因此其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 要不断的巩固。这种突触变化一旦发生, 记忆痕迹就会深刻地存储在大脑中。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对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进行说明。

例如,当谈起长城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说明长城的修建过程,从功能的角度谈到长城所起的作用,也可以从建筑风格的角度讨论长城的结构,甚至可以从化学分析的角度研究长城上砖石的化学成分。

人们对记忆的研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心理学家从整体行为的水平将记忆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并对其加工过程和结构进行研究;而神经心理学家则从分析的角度对记忆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

短时记忆出现明显的障碍,他们对自己的记忆没有信心,对材料的叙述零乱而不连贯,有时甚至漏掉部分有意义的内容。

另外,网状激活系统对记忆也有重要的作用。

它能保证记忆所要求的最佳皮层紧张度或充分的觉醒状态。

这是进行选择性记忆和痕迹保持的重要条件。

麦克高夫等人(McGaugh & Herz, 1972) 在实验中还发现,让猴子注视实验者和两个容器,并把食物放在其中的一个容器中,相隔一定时间之后,才允许猴子去取食物。

结果发现,已破坏前额区的猴子,不能摄取食物,只要延缓时间超过几秒钟,它们的选择性反应就发生混乱。

用人进行的研究还表明,人脑左半球言语运动区受损伤,将造成言语记忆的缺陷,病人能记住别人的面貌,但记不住单词。

相反,右额叶受损伤后,非语言刺激的记忆发生困难,而对言语记忆的影响却不大。

临床观察还发现,当额叶受到严重损伤时,病人会表现出缺乏计划的能力,不能形成牢固的行为动机,也不能进行有目的的回忆。

记忆还和颞叶的某些部位有关。

(三) SPI理论由于相继发现了各种记忆现象,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多重记忆的观念。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Tulving, 1995; Squire, 1992) 提出了SPI 理论来解释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SPI 是串行(serial)、并行(parallcl) 和独立(independent) 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三个词集中说明了多重记忆系统之间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 记忆

普通心理学 记忆
② 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 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更为夸张和突出
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信息的动态变化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 格外关注:记忆恢复,即学习某种材料后间隔一段时间所测量搭配 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高。这种现象在儿童中较为 普遍,随着年龄的成长,会逐渐消失。
(二)长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方法
声像记忆长
听觉
于图像记忆
视觉
图像记 忆大于 声像记 忆
时间 容量
短时记忆 注意
分类 储存
转换
感觉
记忆 短
内涵
一般 概念 作用 分类 系统
主要 方式
听 觉
次 要
编码
短时 记忆

1分钟
视觉
提取
神经 机制
影响因素
觉醒
储 存遗

长时记忆 编码
组块
加工 深度
简单
复述 忘 压抑
衰退
遗 忘
储 提存 取
过程
整合论
第五节 长时记忆(LTM)
编码 储存 提取
一、编码
(一)编码方式
1、按语义类别编码 2、按语言的特点为中介进行编码 3、主观组织
(二)影响编码的因素
1、意识状态 2、加工深度
二、长时记忆的存储
(一)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变化:随时间而逐渐下降 2、质的变化:① 内容简略和概况,不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
③ 压抑说
④ 提取失败
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消失的,之所以 会发生遗忘,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提取线索。
第六节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概念
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影响。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记忆的生物基础和神经机制

记忆的生物基础和神经机制

记忆的生物基础和神经机制记忆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让我们能够回忆过去的经历、学习新知识和规划未来的行动。

然而,记忆的生物基础和神经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过程,需要多个脑区和分子机制的相互作用。

在大脑中,记忆主要由海马体、杏仁核、顶叶皮层和大脑中部的海马旁中央部分等多个脑区协同工作来实现。

首先,信息首先会被感知系统收集到大脑的感觉皮层。

然后,这些信息通过神经信号传递到海马体,这个特殊的脑区在记忆的编码和存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马体会将这些信息存储为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式。

接下来,这些信息可能会经过多次重复激活,以加强相关的记忆并改善保持和检索的能力。

此外,杏仁核也在情感记忆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接收到与情绪相关的信息,并与海马体相互作用,以加强相关的记忆。

顶叶皮层则起到将信息编码成用户可以理解和利用的形式的作用。

最后,在大脑中部的海马旁中央部分,记忆的持久存储得以实现。

记忆的神经机制与突触连接的变化密切相关。

突触连接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在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短时记忆主要是由于突触的增强和降低而产生的,这被称为突触可塑性。

学习和训练可以增强突触连接,从而加强和改善记忆。

长时记忆则需要新的突触连接的合成和生长,这需要蛋白质的合成和信号传递的参与。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起到了承载和转导神经信号的重要角色。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在记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多巴胺参与了奖励和动机方面的记忆,去甲肾上腺素则与情绪有关的记忆有关,乙酰胆碱则与学习和记忆的各个方面都密切相关。

衰老、疾病和创伤等因素都会对记忆产生影响。

例如,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与记忆和认知功能丧失有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这一疾病主要由大脑中突触的破坏和脑区萎缩引起。

此外,创伤性脑损伤和神经传导障碍等也会对记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改善和增强记忆功能,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

首先,良好的睡眠对记忆的重塑和巩固至关重要。

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记忆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情景性记忆:
指有关个人生活经历上的记忆 又称自传式记忆 需依赖评价、比较和推理等获得 很难用逻辑或公式表达
第十一页,课件共有68页
语义性记忆
指个体对周围世界中一切事物的认识,特别是对代表事物的抽象 符号意义的了解
文字意义的储存是其主体,文字或符号均代表某种意义, 个体经信息处理学到文字符号与意义的关系后,再遇该文 字符号时,不需重新学习,即知其义
第三十八页,课件共有68页
2.LTP形成的突触机制
高频强直刺激→突触前神经末梢 (CA3区锥体细胞轴突)释放谷氨酸 →与CA1 区锥体细胞的树突上的NMDA受体和非NMDA受 体结合→大量非NMDA 受体通道开放→膜对 Na+、K+通透性↑→引起快速去极化→NMDA受 体通道内Mg2+移开→Ca2+内流↑→使电压门控 性Ca2+通道开放,诱发胞内Ca2+释放 →胞内 [Ca2+]↑→激活细胞内Ca2+依赖性的蛋白激酶 →诱导产生LTP→突触 后神经元的树突棘释 放逆行信使→弥散至突触前末梢内→维持突 触前膜递质的释放→维持LTP
闪光灯效应:指震撼性的事件容易记忆,其震撼性就想闪光灯一样,不 仅让人对该事件记忆深刻,连带的对于当时自己的生活细节也历历在 目。
莱斯托夫效应:指学习材料中最为特殊的事件,容易记忆.
注意 熟悉度 新奇度
重要性
第十六页,课件共有68页
思考题
概念:
工作记忆 陈述性记忆(外显记忆) 非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
含有两个能与钙离子结合的部位,称为效应臂,与钙 离子结合会引起S100分子变构,暴露出两个疏水基, 从而使其吸引附近的效应蛋白,并与之结合,形成具 有生物活性的S100效应蛋白复合体

06普心第六章【彭聃龄主编】

06普心第六章【彭聃龄主编】

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记忆1.定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或者说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回忆和再认)三个基本过程 (三个环节)。

识记和保持是“记”的过程,回忆和再认是“忆”的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

2. 记忆的作用❶记忆与其它认识过程密切联系人们的一切活动,从简单的感知,到复杂的学习和思维,都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

❷记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没有记忆,我们的心理活动永远停留在婴儿的水平。

”记忆联接着心理活动的过去和现在没有记忆,就没有现代的人类文明。

它避免了不必要的探索过程。

二、记忆的分类(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的状态下,个体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2.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个体提取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补充资料:内隐记忆简介是近30多年来形成的新的记忆研究领域。

20世纪60年代,有人(Warrington & Weiskrantz,1974)发现遗忘病人虽然不能回忆刚学过的词,但利用一些特殊的测验任务却发现这些词仍对病人的测验成绩有影响。

……,这表明,被试存在着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

其特点是,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种记忆,也没有有意识地去提取它,但它却确确实实地在特定的作业中表现出来了。

这就是内隐记忆,即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

(二)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1.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的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也叫事实记忆。

2.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也叫技能记忆。

(三)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1.情景记忆: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与个人亲身经历分不开,不够稳定,也不够准确。

2.语义记忆: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也叫词语逻辑记忆。

《普通心理学》1-6章期中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1-6章期中复习题

• 1 什么是记忆?它包括哪些阶段? • 2 简述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
点以及它们的关系。
• 3 遗忘进程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 4 简述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 5 记忆按其内容可分为哪些? • 6程序性记忆?
• 艾宾浩斯在他的实验中,用无意义音节作 为材料,采用节省法测量遗忘,得到了以 下结果。结合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作用: 可以扩大记忆的容量,提高记忆的效率
短时记忆的存储和遗忘
1 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 复述 机械复述与精细复述
2 短时记忆遗忘的进程: 没有复述的情况下最多保持15-30秒
3 短时记忆遗忘的原因: 主要由于干扰信息引起
4 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 完全系列扫描
第五节 长时记忆
• 什么是长时记忆 • 长时记忆的编码 •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 长时记忆中信息的遗忘
• 马赫带可以用 ( )来解释。 A.明暗对比 B.侧抑制 C.视觉感受野 D.视敏度
• 人的味觉有( )四种。 • A.酸、甜、苦、辣 B.酸、甜、苦、咸 • C.酸、辣、苦、酥 D.麻、辣、酸、甜
• 根据负后像原理,在注视任何一种颜色后, 你会在白色背景上看到一个( )
• A.相同颜色 B.相反颜色
第六节 内隐记忆
• 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
一、内隐记忆的一般概念
• 内隐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无意识影响,这 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 识到,又称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 外显记忆:
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有意识的影 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也可 称为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 A.复述

普通心理学课件3 第二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 记忆

普通心理学课件3 第二篇 信息加工—意识和注意 记忆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第五章意识和注意第一节意识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意识(consciousness)(一)意识是一种觉知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二)意识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对身心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三)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清醒、警觉、觉察、注意✧二、什么是无意识(unconsciousness)又称潜意识,个体不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一)无意识行为:✹习惯动作、自动化动作(二)对刺激的无意识:✹对影响自己的事件尚未觉察到✹单词补全实验✹They threw stones toward the bank yesterday.(三)盲视:✹由于脑损伤引起的对刺激的无意识✧三、意识的局限性及能动性局限性✹对适宜刺激的意识✹很难同时容纳更多东西能动性✹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在的刺激✧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生物节律:人体生理与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体力劳动者的体温及其他生理指标达到一天的最高时,工作效率最高。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影响松果体活动。

✹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有镇静作用,增加疲劳感,促进睡眠。

✹白天抑制、黑暗增加褪黑素的分泌。

✹盲人的生物节律与太阳不同步,可用褪黑素调节。

✹季节性情感障碍第二节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一、睡眠与梦✧(一)睡眠✧1、睡眠及其阶段✧不同睡眠状态下的脑电特征✹清醒和警觉状态:β波✹安静和休息状态:α波✹睡眠状态: 波从清醒到睡眠脑电变化规律:从高频低幅向低频高幅过渡睡眠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浅睡眠,10分钟,β波转向α波✹第二阶段:出现“睡眠锭”,20分钟,难唤醒✹第三阶段:出现∆波,40分钟,已进入睡眠✹第四阶段:深度睡眠,20分钟,∆波,肌肉放松,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

前半夜多于后半夜。

✹快速眼动期(做梦):开始5-10分钟,类似β波,快速眼球运动,心律血压不规则,呼吸急促,肌肉松软。

最后一次达1小时✧2、睡眠的功能恢复理论:休息、休整和恢复✹大多数人可以减少到5小时生态学理论:避免消耗能量,避免伤害✧3、失眠(二)梦1、关于梦的解释(1)精神分析:潜意识过程的显示(2)生理学的观点: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认知系统对随机活动的解释和赋义。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一、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授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二、教学目的与目标“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本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

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教学要求“普通心理学”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教学核心,重点在于介绍心理学关于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和人的心理活动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同时也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的心理学专业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大纲依据本教学大纲编制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专业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2、依据于本课程的性质、特点,以及教育部“心理学理科人才基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要求。

3、依据于本课程的教材。

4、依据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本科新生学科知识的特点和能力特点。

5、依据于国外同类教材和课程改革的手段与技术。

五、教学原则1、注重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基本原理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强调学科前沿发展的原则;4、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5、动手操作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整合论
1、代表人物
拉胥里 2、记忆的保存不依赖于大脑皮层的精细结构 定位,而是整个大脑皮层的机能。
(三)SPI理论
1、代表人物:Tulving (1995)、Squire (1990) 2、各种记忆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serial,S), 存储是并行的(paallel,,P)提取是独立的 (independent,I)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定位说 (二)整合论 (三)SPI理论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反响回路 (二)触突结构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一) 核糖核酸 (二)激素
一、记忆的脑学说
(一)定位说 1、代表人物 布洛卡 潘菲尔德 鲁利亚 2、脑的机能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 的,记忆当然也不例外。
三、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一)
核糖核酸说 (二)激素/分子说 Nhomakorabea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一)反响回路
1、反响回路:只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下组织之
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人们认为神经 环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2、白鼠跳台实验
(二)触突结构

1、人类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包含着神经元突触
的持久性改变,这种变化往往是特异的神经冲动 导致的。 2、分组白鼠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