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物联网生态鱼塘

8
方案介绍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组成,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等传感器,用于实时监 测鱼塘环境参数
网络层:由物联网平台和通信网络组成,将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处理 和分析
应用层:基于云平台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提供各种智能化应用,包括养殖管理、 销售管理、数据分析等
9
技术特点
10
技术特点
智能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鱼塘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根据 不同品种的鱼类调节最佳生长环境
提高养殖效益:通过智能化管理,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和质量
保障产品质量: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鱼类生长中的问题,保障产 品质量和安全
易于管理: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管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鱼塘环境和鱼类生长情 况,方便快捷
17
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物联网生态鱼塘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智能渔业养殖系统。在未来的发展 中,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社会环境。同时,也需 要关注数据安全、技术升级和维护、用户培训、兼容性和能耗等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和可持续性
-
THE END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中国人民大学
物联网生态鱼塘
XXX:XXX
XXX:XXX
2
物联网生态鱼塘
背景介绍
目录
方案介绍
技术特点
应用场景
总结评价
注意事项
3
物联网生态鱼塘
物联网生态鱼塘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鱼塘系统,它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鱼 塘,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鱼类产品
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

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摘要】本文介绍了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
首先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入手,说明了研究的重要性和目标。
接着对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现状进行分析,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渔业养殖中的应用。
然后详细讨论了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的设计,包括关键技术和方法。
最后对技术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强调了创新方案的价值。
通过总结与展望,揭示了未来发展方向,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提出了针对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的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将为渔业养殖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关键技术、方法、应用前景、总结、展望、发展方向、价值。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致力于探讨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首先需要了解其研究背景。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传统的渔业养殖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且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来优化和改进渔业养殖的模式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
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包括水质监测困难、养殖环境无法实时监控等。
传统的养殖方式往往过度依赖人工管理,造成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
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养殖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通过研究背景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则为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方式,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促进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创新方案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升养殖效率:传统的渔业养殖方式存在着生产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水质、饵料等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从而提高养殖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from励图高科)

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From智慧海洋领航者励图高科渔业物联网技术目前已延伸到渔业行业各个环节:水产养殖管理、水产品质量溯源、水产品供应链、水产品加工、海洋渔业资源监控、海洋环境监测、渔港监管、渔船活动信息收集、渔具辅助设备等。
1.水产养殖管理。
在水产养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水体温度、pH 值、溶解氧、盐度、浊度、氨氮、COD 和BOD等对水产品生长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水质参数及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进而为水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团队开发的集约化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溶解氧、pH 值、氨氮等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的监测和智能调控,并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开展了应用示范(图1),广东也是示范省之一。
2.农产品安全溯源。
能够利用RFID 技术快速反应、追本溯源,确定农产品质量问题所在。
由于“多宝鱼”、“瘦肉精猪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开始采用条码、IC卡和RFID 等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一些单位开始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技术和架构方法并部分实现了集成应用。
如杨信廷等将RFID 技术与传感器技术有效结合,对水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追踪。
3.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
在水产品供应链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式的信息技术手段,物联网不仅能提高水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作业效率与质量,还集成了供应链中各环节主体的生产运作信息,包括水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以及经销商之间的信息,实现了无缝衔接,提高了每个个体对供应链整体即时信息的可见度,有效地控制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提升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
以冷链运输控制为例:通过实现对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光照等环境的智能控制,从而降低货损率。
在车厢中安置车厢控制单元TCU,采用ZigBee技术实现车厢内部传感器与RFID采集数据的传输,并将其传递给车头控制单元OBU,而在OBU中装有全球定位系统、基于RFID/NFC的司机身份验证系统、ZigBee 模块和其他管理功能模块,它将采集到的TCU数据、监测到的车辆速度、位置、转速等信息以及RFID扫描的司机识别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分布式数据采集逻辑单元处理,构建起水产品冷链在途运输的无线传感网络,最终实现监控中心对车辆的在途运输实时智能监控,保持运输过程的低温等环境,有效降低水产品的在途货损率,如图2所示。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水产养殖行业。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养殖户实现智能管理、提高养殖效益、降低成本,进而推动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智能设备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各种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的应用可以帮助养殖户实现对水质、水温、溶解氧等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传感器和设备可以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养殖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随时随地监测养殖环境的各项指标,并进行远程控制。
这极大地方便了养殖户管理养殖环境,提高了养殖效益。
二、精准养殖和预警系统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养殖生产的精准化管理和预警系统中。
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产养殖的水质、水量、水温等多个指标,系统可以根据养殖情况自动调节养殖环境,保持最适宜的生长条件。
系统可以根据数据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疾病、气象灾害等情况,并及时向养殖户发出预警,帮助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损失。
三、养殖管理的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还可以实现养殖管理的智能化。
通过智能摄像头监控养殖场的实时情况,帮助养殖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通过智能投喂设备进行智能投喂,根据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等因素进行智能控制,减少浪费,提高投喂效率;通过RFID技术对养殖动物进行标识和追踪,帮助养殖户实现对养殖动物的精准管理和跟踪。
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持,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养殖户了解养殖环境的变化和养殖动物的生长情况,进而为养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养殖户可以通过数据分析,调整养殖策略,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数据分析,也可以为养殖户提供智能化的养殖管理建议,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养殖场。
五、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水产养殖行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物联网技术,养殖户可以实现与饲料、兽药、包装材料等供应商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帮助养殖户更好地管理供应商和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作为新兴技术领域,物联网技术不仅在工业制造、智慧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在水产养殖中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随着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它将逐步渗透到水产养殖各个环节中,从而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减少水质污染、提高食品安全保障等方面发挥极大作用。
一、智能水质监测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水质监测系统实时测量关键指标,如水温、pH值、溶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殖环境,增强生产安全性和效益。
该系统可以设置预警指标,如当水质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告,提醒养殖场主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养殖损失。
二、智能饲喂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打造智能饲喂系统,实现对饵料投喂的自动化控制。
系统可以根据鱼类的需求情况及不同生长期的需要,调整饵料的种类和用量,避免浪费和低效,同时实现一定的环保目标。
通过系统实时采集和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同时也加强了对水产养殖生产的监控和管控,保证了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水产养殖产品“全过程可追溯”。
通过全程监控生产过程,包括养殖环境监测、饲料管理、疾病防治等,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实现自动数据采集、自动记录信息、自动提供查询结果等全方位高效溯源信息服务。
该系统可以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状况,对于国家实现食品安全保障和品牌建设有很大的帮助。
四、智能种苗选育系统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水产养殖的种苗选育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种苗生存率和生长情况,比较各个品种的差异,从而选择出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优质种苗。
同时,将过去的经验存储在数据中心,更好地为未来提供选择优质种苗的依据。
这些技术手段有助于让养殖企业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提高养殖品质和养殖效益。
五、智能运输管理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水产养殖产品运输环节中贡献更多可能性。
在物流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温湿度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以及环境参数的实时调节等功能,从而实现运输过程中的实时管控和信息收集,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
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案

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案农业物联网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和监控的一种应用模式。
水产养殖是农业物联网的一个重要领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水产养殖环境、水质、饲料和鱼类情况等进行实时监测,提高水产养殖效益和生产水平。
一、水产养殖环境监测方案1. 温度监测:通过在养殖池或养殖区域布设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温度变化,可以根据温度数据调整养殖环境,保持最适宜的水温,提高鱼类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2. 溶氧监测: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对鱼类生长至关重要,可以设置溶氧传感器,监测养殖水体中的溶氧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养殖水体缺氧问题。
3. 水质监测:通过布设水质传感器,监测水体中的PH值、浊度、盐度等指标,实时了解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及时调整养殖环境,防止水质污染,提高养殖效益。
4. 光照监测:光照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有重要影响,可以利用光照传感器监测养殖区域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根据数据调整光照条件,提高水产养殖效果。
5. 风速监测:风速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以设置风速传感器,监测养殖现场的风速情况,及时调整养殖区域的风景防护设施,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1. 视频监控:通过安装摄像头,可以实现对养殖池或养殖区域的实时监控,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查看摄像头画面,及时了解养殖现场情况,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2. 智能投喂: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饲料投喂的自动化管理,根据鱼类的生长状态和饲料需求,设置相应的投喂方案,自动投放合适的饲料,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3. 告警系统: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溶氧传感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关键参数,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送告警信息给农民,及时处理问题,避免鱼类损失。
4. 数据分析:通过采集和分析养殖数据,可以了解水产养殖的各项指标,比如鱼类的食欲、生长速度等,从而根据数据结果进行养殖环境调整和饲料管理,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概述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发展应用

概述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发展应用对于水产养殖而言,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在鱼塘、鱼笼等养殖场所布置传感器,实时地监测水质、水温、PH值、溶氧量等水质指标,同时还能够监测鱼群的活动情况、饲料消耗情况、生长情况等信息,在这些信息被感知和采集之后,通过物联网技术,这些数据能够实现远程传输,以及实现对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分析,从而帮助养殖户更好地掌握养殖环境和养殖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调整,以提高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通过物联网技术,我们还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我们可以实现对水温、水质等环境参数的自动监测和控制,比如当水质出现异常时,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自动报警、自动通风、自动排水等措施,从而保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适宜性,确保养殖的顺利进行。
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帮助养殖户实现养殖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养殖户不仅可以实时地掌握鱼塘、鱼笼等养殖设施的运行状态,还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实现对养殖过程的远程监控和管理,甚至可以远程操控养殖设施的运行,这无疑为养殖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养殖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发展现状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
众多水产养殖企业和科研单位纷纷开始尝试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提高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
在国内,一些知名的水产养殖企业已经开始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养殖生产中,通过在养殖场所布设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实现实时监测、自动控制和远程管理,从而提高了养殖效益和管理水平。
一些科研单位也在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推动着这一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这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并为这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可以预见,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将会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水产养殖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水产养殖生产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近年来,水产养殖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产养殖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现代化的养殖方式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降低管理成本,进一步推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因此,本文将阐述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一、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生产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
该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水质监测、饵料投喂、氧气供应、环境控制、视频监控等功能,能够实时监测水体温度、氧化还原电位、水质指标等重要信息,进而制定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案,确保水产养殖每个环节都得到有效控制。
二、智能管理系统的技术实现方案1.传感器网络的建设智能管理系统的核心在于传感器的应用。
水产养殖场使用大量的传感器设备,包括水温、PH值、氧气、氨氮等传感器。
通过传感器数据的收集,能够监测环境变化和动物健康情况,为水产养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应用,实时收集水质监测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方便养殖场管理者实时查询监测数据。
同时,传感器网络还能实现自主调节控制,如自动调节饵料投喂量,根据鱼类尺寸、数量等信息确定投喂饵料的精准度和频率。
2.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实现对水温、饵料、氧气的自动控制,减轻饲养员的工作量,降低人工误操作的发生率。
通过关联多种物联网设备,比如通过调节加热器、冷却器和水泵的运行,保持水质平衡和水温稳定。
同时,控制系统还具备异常预警指令功能,一旦水质指标异常,系统将自动发送异常预警提示信息给养殖管理人员,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成本。
3.云计算平台的构建养殖场智能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分析和处理都需要在云端完成。
借助云计算平台,可实现对大量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率。
平台可以包含多位养殖管理者,同一时间可以支持多个用户同时接入,提高数据共享的效率。
渔业科技创新探索渔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案例

渔业科技创新探索渔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案例渔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面对资源枯竭、环境变化和水产品安全等问题,传统的渔业发展模式已显露出许多短板。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渔业科技创新成为提升渔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渔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案例,展示了渔业科技创新的潜力和成果。
一、水产养殖技术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案例1. 温度控制技术:水产养殖过程中,水温对于养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传统的温度控制方法往往难以精确调节,容易导致养殖效果不佳。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应用允许养殖户远程监测和控制水温,提高了温控的准确性和效率,帮助养殖户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智能饲料喂养技术:传统养殖中,饲料的投喂通常无法完全满足动物的需求,并且存在浪费的问题。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技术的智能饲料喂养系统可以根据动物的需求和实时的环境条件,精确计量和投喂饲料。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还减少了资源浪费,更环保可持续。
二、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技术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案例1. 高精度遥感技术:海洋渔业资源的准确评估和监测对于保护和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高精度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的温度、色素、气溶胶等数据,对海洋中的浮游动植物分布进行准确掌握。
这在海洋渔业资源评估、捕捞量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海洋渔业资源数据庞大且复杂,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成为保护海洋资源的关键。
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能够从大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分析渔业资源的分布规律、迁徙路径等,为科学制定捕捞政策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产品安全监测技术的科技创新和应用案例1. 智能传感器技术:水产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渔业发展面临的难题。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产养殖环境的温度、pH 值、氧气含量和污染物浓度等指标,一旦超出安全范围,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养殖户及时采取措施。
物联网知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养殖中的应用案例

物联网知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养殖中的应用案例农业养殖一直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农民提升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具体介绍几个典型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养殖中的应用案例。
一、智能养殖智能养殖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养殖环境进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养殖方式。
典型案例是水产养殖,其在养殖场建设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能够控制水质、水温、光照等因素,协调生态平衡,提高水产品产量和品质。
水族馆也采用了智能养殖技术,能够通过网络远程监测,实现智能控制,确保鱼类健康成长。
二、智能饲喂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智能饲喂,大幅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典型案例是猪、鸡、鱼等的智能喂养系统,在前期进行标记化管理、运用物联网技术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如动物体重、食量、喂养时间等信息。
通过AI智能分析,制定了合理的饲喂方案,自动控制饲喂仪器,实现科学的精准喂养。
三、远程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将传感器、控制器、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建立起来,对现场的气象、土壤水分、温湿度等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及时预警,提高生产效率。
典型案例是大型农田、果园、温室,产地溯源等的监测系统。
通过网络、手机等终端设备,可以远程监测和控制设备的开关,调整环境条件,使得作物的生长发展符合要求。
四、智能养殖空气净化养殖场经常会出现各种异味或者异气,影响养殖者的健康,还影响了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凭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养殖场可以使用智能养殖空气净化器,将异味或异气过滤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家禽、家畜等养殖。
总之,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养殖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给养殖业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等。
面对未来的挑战,农业养殖业将需要不断迭代和转型,创新和优化,引入更多的物联网技术,以实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产品的品质监管和涨现能力,最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物联网感知应用的绿色水产养殖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

基于物联网感知应用的绿色水产养殖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在水产养殖行业中,物联网感知应用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基于物联网感知应用的绿色水产养殖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当前水产养殖行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病害防治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物联网感知应用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质、环境温度、光照等关键参数,为养殖户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科学合理地调整养殖策略,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养殖。
物联网感知应用技术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水平,通过将各种传感器、控制器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对养殖过程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减少人工干预,降低劳动力成本。
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养殖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方便养殖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提高养殖效益。
基于物联网感知应用的绿色水产养殖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还可以促进水产养殖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这一平台还可以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有助于实现对水产养殖行业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基于物联网感知应用的绿色水产养殖一体化管理平台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该平台的研究和开发,有望为水产养殖行业带来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低的环境影响和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绿色水产养殖的概念和发展现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食品安全需求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绿色水产养殖应运而生。
绿色水产养殖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水产养殖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新型养殖模式。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它已经开始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也包括水产养殖行业。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水产养殖业实现智能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养殖环境,从而提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 智能化监控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水产养殖场实现智能化监控,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收集水质、温度、氧气含量等数据,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的变化。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云平台汇总分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设备随时随地查看养殖场的情况。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减少了人为疏忽造成的损失。
2. 自动化喂食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定时、定量的喂食对于鱼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传统的喂食方式往往需要人工参与,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以保证精准度。
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喂食,根据鱼类的种类、数量和生长状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和算法,精准控制喂食的时间和量,确保鱼类得到充分的营养,提高养殖效率。
3. 智能化环境控制水产养殖的生态环境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养殖场实现智能化环境控制,通过自动控制设备和系统来调节水质、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为鱼类提供一个更加适宜的生长环境。
温度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温的变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节水温,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提高鱼类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4.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物联网技术收集的海量数据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
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预测鱼类生长的趋势和规律,制定更加科学的养殖计划;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识别养殖过程中的隐患和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全面的成本管控,优化养殖过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 追溯与溯源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养殖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记录,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通过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或RFID标签,追溯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了解产品的来源、养殖过程、生长环境等信息,提高产品的可溯源性和可信度,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案

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案农业物联网(Agriculture Internet of Things,Agri-IoT)是指将各种传感器、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数据采集、信息传输、分析处理和智能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产养殖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实现对水产品生产全程的监测管理和智能控制。
下面是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案:1. 水质监测与管理:利用水质传感器采集水中溶解氧、温度、PH值等关键指标的数据,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至农户或农场管理者的手机或电脑上,并结合农药与饲料投放记录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进行水质分析,实现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
2. 养殖环境监测与控制:利用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养殖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指标,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传输,帮助养殖户实时了解养殖环境的状况,并及时进行环境调控和控制设备的操作,提高养殖效果和产量。
3. 养殖设备智能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将饲料投放机、鱼苗水温调节器等养殖设备与物联网平台相连接,实现对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智能控制,根据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的结果进行饲料投放和水温调节等操作,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4. 养殖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通过将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养殖环境数据、水质数据、饲料投喂数据、生长情况数据等)进行采集、记录和分析,建立养殖指标模型和数据分析模型,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为农户或农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措施,提高养殖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养殖过程追溯与品质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如饲料来源、鱼苗源头、养殖环境监测数据等)进行记录和上传至物联网平台,建立起完整的养殖过程追溯体系,实现对养殖产品品质的管理和追踪,提供给消费者可信赖的产品。
农业物联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方案包括水质监测与管理、养殖环境监测与控制、养殖设备智能控制、养殖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以及养殖过程追溯与品质管理等,可以帮助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户和农场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和优化措施。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1.水质监测水质是影响水产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质好坏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及存活率。
物联网技术可以安装在船只、阀门、水箱、水泵等设备上,实时监测水质参数,如温度、PH值、溶氧量、氨氮等等,通过数据分析模型,确定鱼类适宜的生长环境。
2.饲料管理智能饲料机是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水产养殖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智能饲料机可以根据鱼类的种类、品种及生长阶段设定饲料种类和饲喂量,并可以通过手机端远程控制,实现智能化的饲养管理。
3.病虫害监测害虫、疾病是水产养殖的一个严重问题。
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渔民可以通过远程监测,及时发现害虫、疾病问题,并通过相应的处理手段进行防治。
4.智能化养殖管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养殖户实现智能化养殖管理。
通过物联网技术安装在水产养殖设备上,实现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分析,从而确定最佳的养殖方式、饲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提高鱼类的生长率和养殖效益。
1.提高养殖效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发现饲料浪费、病虫害、水化病等问题,从而减少损失和浪费,并提高养殖效益。
2.降低养殖成本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养殖户减少耗能、减少浪费,降低了养殖成本,并且通过智能化养殖管理,可以有效的节省管理人员成本和时间。
3.优化鱼类生长环境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质、室温等数据,从而为鱼类营造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鱼类的生长率。
4.促进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养殖效益和品质,从而推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并且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养殖产业的结合,提高了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并促进了现代化生态渔业的建设。
物联网技术未来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不断向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将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推动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养殖效益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设计与开发一、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发展,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传统的水产养殖所面临的问题,如水质、养殖环境、生产效率等,都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设计与开发。
二、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的概述智能水产养殖系统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对水产养殖过程的全面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监测水质、水位、氧气含量、温度等多个参数,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三、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的架构设计1.物联网传感器节点物联网传感器节点是智能水产养殖系统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变化转化为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
常用的物联网传感器节点有温度传感器、水质传感器、氧气含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等。
2.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是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心,负责存储和分析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
服务器可以通过各种算法,如人工智能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3.手机APP或者网站智能水产养殖系统需要一个微信小程序或者APP来让用户查看各项参数变化,掌握养殖情况以及得到系统的指引和建议。
一般用户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APP远程操控智能养殖系统,控制灌溉、通风、配合饲料和其他养殖生产环节。
四、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的工作流程1.数据采集智能水产养殖系统中的传感器节点采集水质、水位、温度、氧气含量等参数变化数据,并将其发送至云端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分析。
2.数据处理和分析云端服务器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各种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制定最佳的水产养殖方案,优化养殖环境,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
3.结果展示云端服务器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者APP形式向用户展示。
用户可通过这些结果了解养殖情况,得到指引和建议,及时调整产量和质量。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设计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已经渐渐地走进了各个行业。
水产养殖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但是它存在着一些问题。
比如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也会影响到水产养殖的质量和产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设计。
一、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概述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是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水产养殖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它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水质、气温、水温等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进行预测和调控,从而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产量。
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的设计需要运用到许多物联网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测量水温、溶氧量、酸碱度等指标,实现对水产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
将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可以为农民和有关企业提供稳定的数据来源。
2. 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将计算机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应用能力等以服务的形式对外提供的一种计算模式,具有高效、弹性、低成本、易扩展等优点。
在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中,云计算可以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存放起来,便于提供数据服务。
3. 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将海量数据进行高效的分析处理,从而为养殖业提供辅助决策的数据支持。
分析氮磷浓度、水温、溶氧量、酸碱度等因素对生长产量的影响等,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 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中完成智能决策,优化运营和监测效率。
可以使用这些技术来开发一些水产养殖行业的应用程序。
例如,分析鱼体型、湖泊等数据得出的养殖方案,可以帮助提高养殖策略的准确性。
三、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的技术架构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的技术构架,主要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云平台、应用与终端设备等模块。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产养殖业也不例外。
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水产养殖业提高养殖效率、监测水质、实现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1.智能化监控系统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智能化监控系统。
通过在养殖池、鱼塘、渔场等地点安装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水温、水质、溶解氧、光照等关键指标。
养殖场主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监控这些数据,并及时调整养殖环境,确保水产的健康成长。
2.智能喂食系统传统的水产养殖中,喂食往往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
而有了物联网技术,智能喂食系统可以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饥饿程度,自动进行喂食,而且还能根据水质情况对投饵量进行自动调整,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
3.智能养殖环境控制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智能化控制。
通过自动控制光照、温度、通风等因素,调节养殖环境,提供最适合鱼类生长的条件。
这不仅可以提高养殖效率,还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减少养殖风险。
4.智能监控和报警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建立智能监控和报警系统,监测养殖环境中的异常情况,如水质异常、鱼类生长异常、设备故障等。
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及时发出警报,养殖场主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损失的发生。
二、物联网技术对水产养殖业的影响1.提高养殖效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养殖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养殖场主可以更精准地掌控养殖环境,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加养殖产量。
2.降低养殖成本智能化监控系统和智能喂食系统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
节约了人力物力,节约了饲料和能源等成本,提高了养殖场的盈利能力。
3.减少养殖风险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养殖场主及时发现并处理养殖环境中的异常情况,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设计

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设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水产养殖管理系统正逐渐成为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的养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进而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品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物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
一、设计原则1. 数据采集: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需要采集养殖环境中的各种数据,如水质、水温、光照、氧气含量、饲料投放量等。
采集的数据需要准确、可靠,并且实时传输到系统中进行处理和分析。
2.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及时发现养殖环境中的问题,如水质异常、饲料消耗过多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产生养殖损失。
3. 远程监控:系统应该具备远程监控能力,运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远程查看养殖环境的实时数据和监控视频,实时了解养殖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
4. 自动化控制:通过智能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对养殖环境的自动化控制。
比如,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自动调节水温、饲料投放量等,提高养殖品质和产量。
二、关键技术1. 传感器技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对水质、水温、光照、氧气含量等参数进行实时准确的采集。
传感器可以选择常见的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溶解氧传感器等。
2. 网络技术: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本地服务器进行处理和存储。
可以使用无线传输技术如Wi-Fi、蓝牙或者GSM网络,保证数据实时传输并具备一定的安全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可以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预测养殖环境中可能发生的问题。
4. 自动化控制技术:根据养殖的需求和特点,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实现对养殖环境的自动化控制。
如根据水质自动调节水温,根据鱼的生长阶段自动调整饲料投放量等。
三、应用场景1. 污水处理:智能水产养殖管理系统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水质参数,调控废水处理设施,保持池塘水质的稳定性和优良性,减少水质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技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xxxx图高科
一、物联网技术概述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目前较普遍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随着渔业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在渔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逐渐紧密结合,形成了渔业物联网。
渔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包括:
1.信息感知技术。
它是整个渔业物联网链条上最基础的环节。
主要涉及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GPS技术等。
传感器技术在水产养殖业中常用于测定水体溶解氧、酸碱度、氨氮、电导率和浊度等参数。
RFID技术即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该技术在水产品质量追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GPS技术基于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具备进行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和高效益等显著特点。
GPS技术运用到渔业中,利用其实时三维定位和精确定时功能,可以对养殖情况、产品流向、产量等进行实时描述和跟踪。
在现有信息感知技术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研发基于EPC的物联网,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全球统一的物品编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相信该技术将很快应用于渔业生产。
2.信息传输技术。
它是渔业信息传输的必然路径。
目前运用最广泛的是无线传感网络( WSN ),是以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
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的传感器节点组成,负责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观察者。
如ZigBee技术是基于I
EEE802.15.4标准的关于无线组网、安全和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被广泛应用在无线传感网络的组建中,如水环境监测、水产养殖和产品质量追溯等。
其次,基于Android等移动手机平台系统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等功能的信息传输技术开发,将使得针对多控制节点的远程控制更为方便快捷。
3.信息处理技术。
它是实施渔业自动化控制的技术基础,主要涉及云计算、GIS、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技术。
其中云计算( Cloud Computing)是指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
GIS主要用于空间信息数据库和进行空间信息的地理统计处理、图形转换与表达等,为分析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决策方案。
专家系统( Expert System,简称ES),指运用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通过推理来模拟通常由人类专家才能解决的各种复杂的、具体的问题,达到与专家具有同等解决问题能力的计算机智能程序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辅助决策者通过数据、模型和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智能控制技术( Intelligent Control Technology,简称ICT),是控制理论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用于解决那些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
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即智能信息获取的形式化方法、海量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先进的人-机交互技术与系统,即声音、视频、图形、图像及文字处理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与流媒体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即给物体赋予智能,以实现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互相沟通和对话,如准确的定位和跟踪目标等;智能信号处理,即信息特征识别和数据融合技术。
二、渔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渔业物联网技术目前已延伸到渔业行业各个环节:
水产养殖管理、水产品质量溯源、水产品供应链、水产品加工、海洋渔业资源监控、海洋环境监测、渔港监管、渔船活动信息收集、渔具辅助设备等。
1.水产养殖管理。
在水产养殖方面,传感器可以用于水体温度、pH值、溶解氧、盐度、浊度、氨氮、COD和BOD等对水产品生长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水质参数及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进而为水质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团队开发的集约化水产养殖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溶解氧、pH值、氨氮等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的监测和智能调控,并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开展了应用示范(图1),广东也是示范省之一。
2.农产品安全溯源。
能够利用RFID技术快速反应、追本溯源,确定农产品质量问题所在。
由于“多宝鱼”、“瘦肉精猪肉”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已开始采用条码、IC卡和RFID等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一些单位开始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基于物联网的可追溯技术和架构方法并部分实现了集成应用。
如杨信廷等将RFID技术与传感器技术有效结合,对水产品供应链中的物流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与追踪。
3.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品供应链。
在水产品供应链中引入物联网技术,作为新式的信息技术手段,物联网不仅能提高水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作业效率与质量,还集成了供应链中各环节主体的生产运作信息,包括水产品生产者、加工企业以及经销商之间的信息,实现了无缝衔接,提高了每个个体对供应链整体即时信息的可见度,有效地控制了供应链中的信息流,提升了供应链管理的柔性。
以冷链运输控制为例:
通过实现对水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光照等环境的智能控制,从而降低货损率。
在车厢中安置车厢控制单元TCU,采用ZigBee技术实现车厢内部传感器与RFID采集数据的传输,并将其传递给车头控制单元OBU,而在OBU中装有全球定位系统、基于RFID/NFC的司机身份验证系统、ZigBee模块和其他管理功能模块,它将采集到的TCU数据、监测到的车辆速度、位置、转速等信息以及RFID扫描的司机识别信息通过互联网传递给分布式数据采集逻辑单元处理,构建起水产品冷链在途运输的无线传感网络,最终实现监控中心对车辆的在途运输实时智能监控,保持运输过程的低温等环境,有效降低水产品的在途货损率,如图2所示。
4.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是原材料入库环节,从生产基地运送到加工厂的活体水产品外包装上贴有RFID电子标签,标签中记录了当前批次的生长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加工厂检测人员通过扫描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对水产品进行筛选和分类,记录原材料检测结果和入库信息,并将读取到的信息传递到生产管理系统中。
二是在加工过程中,RFID系统能够实现对整条生产线的自动识别和跟踪,及时获得产品数量、传送路线、质量水平等与生产工艺直接相关的数据,从而确保整个生产计划的顺利进行。
三是当水产品加工完毕后,将会对产品进行冷藏。
冷藏间的货架上将贴有RFID/EPC标签,水产品成品入库时将会扫描托盘上的RFID/EPC标签,系统将找出对应的货架位置进行存放,在冷藏间还装配数个温度传感器,物联网系统可多点定时采集冷藏间的温度,如果温度超出设定安全范围将自动报警信息。
当需要查找产品时,只要在系统中输入产品的名称或条码信息,就可以很快通过物联网生产管理系统找到货物存放的位置,方便货物出库。
5.海洋渔业资源监测。
在沿海大陆架水域,寒、暖流交汇水域,利用物联网技术部署环境参数传感器、实时图像采集系统、与海事通讯卫星、远洋监测船、遥感航空器、全自动海洋监测站共同组成立体数据传输网络,通过检测海洋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含量、浮游生物种类等环境数据,处理后得出渔业生物生长状况资料,为渔业决策部门提供实时海洋渔业资源状况信息。
6.海洋环境监测。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水面积广阔。
受监测活动区域范围、海上交通和人力的限制,海洋环境监测检测很难做到全面、及时、详尽。
物联网以微波通讯和卫星通讯为数据传输介质,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数据通过卫星实时传输,以传感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建立自动海洋环境监测站,在海洋监测船无法到达或不能长期驻留地区对周围环境进行24h 不间断监测并实时传输数据。
实时反馈污染性质、污染物种类、污染状况、污染来源等一系列信息,提供环境预警信息,为治理和改善海洋环境污染、应对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有效保护渔业资源提供帮助。
7.渔港监管。
通过射频识别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渔港设施监管系统等技术关联,实现复杂渔港信息的实时交换和定位跟踪、监控和智能管理。
利
用互联网,整合冷冻仓储电子化管理系统和渔船生产信息管理系统,为渔港管理提供各类监管和生产信息。
8.渔船活动信息收集。
渔船是渔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渔船信息的收集主要采用渔船身份识别传感、渔船载重传感、GPS定位、视频采集等技术。
通过渔船装备内嵌式智能芯片,传感器识别和记录渔船类型、载重吨位、牌号、所属公司等相关信息,方便渔业管理部门和货主监管、查询。
载重传感器识别和记录渔船的渔获量,及时为港口冷冻加工、运输提供相关信息。
9.渔具辅助设备物联网。
渔具辅助设备泛指渔业生产活动中为提高捕捞效率而为渔具配置的仪器、仪表等辅助设备,其中主要是鱼情探测设备。
在捕捞区域部署水下传感器、水下雷达、水下视频采集设备等监控鱼类活动,实时向渔船发送鱼群规模、鱼群种类、鱼群活动范围数据,为选择捕捞地点、捕捞时机、捕捞方式提供数据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