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蟑饵剂研究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蟑饵剂研发进展

姚志牛1高业成2

(1.南通功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南通 226406

(2.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蟑螂是多种病原体携带者和过敏与哮喘的重要诱发因子,也是卫生害虫防治的重要目标。早期蟑螂防治大量采用触杀药剂滞留喷洒,在防治蟑螂同时可能引起室内化学农药污染。颗粒毒饵、胶饵、膏剂等胃毒饵剂利用蟑螂主动取食行为定点施药,效率高、对环境影响小,逐渐成为蟑螂防治的主要手段。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统计,截至2008年9月在中国有效登记、标称可以灭蟑螂的卫生杀虫剂品种274个,其中饵剂品种64个(有效成分12种),占灭蟑品种的23.4%。灭蟑饵剂市场的快速扩展也带来了产品剂型设计欠佳、质量不稳、施用不科学等问题。2008年因到期未续展而失效的54个灭蟑螂卫生杀虫剂品种中,饵剂有24个,占44.4%,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本文拟对灭蟑饵剂研发进行综述,总结灭蟑饵剂研发进展。

1.胃毒灭蟑新化合物研究

作为饵剂杀虫有效成分的胃毒化合物除需要满足卫生杀虫剂一般标准外,尚需对蟑螂无驱避性、中毒症状缓和、有适当的潜伏期、可以克服日益严重的杀虫剂抗性等条件。近年来筛选的灭蟑饵剂用新化合物有多氟脲(Noviflumuron)、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茚虫威(indoxacarb)、氟虫脲(flufenoxuron)等,此类新化合物共同特点是杀虫机制与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等神经毒剂不同,多为昆虫生长调节因子(IGR)。

多氟脲属于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benzoylphenyl ureas),由陶氏农业科学研发,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因子,可以抑制昆虫几丁质合成,因而扰乱昆虫蜕皮和胚胎发育。蟑螂若虫取食多氟脲后在蜕皮前或过程中死亡,成虫取食多氟脲后不能产出具有生殖能力的卵而导致种群消亡。以0.001-0.5%剂量有选择实验喂食实验室和野生品系的德国小蠊,分别在11天和19天达到90%的杀灭率。室内1╳1m2模拟现场实验,分别用多氟脲饵剂攻毒时间2、4、7周,各处理组均在7周后达到99.3%的防治效果,而对照密度上升了89.0%。在模拟厨房对多种虫龄的实验室敏感德国小蠊种群实验中,施放0.05%的多氟脲饵剂,首先导致大量的

蟑螂若虫死亡。处理8周后,蟑螂密度下降了96.8%,空白对照蟑螂密度上升了506.5%。阳性对照采用0.01%的氟虫氰胶饵处理,在4周后达到100%的防治效果。多氟脲饵剂还适合处理低密度的德国小蠊,巩固蟑螂防治成果。

氰氟虫腙是巴斯夫公司2004年在美国登记用于农业害虫防治的缩氨基脲类(semicarbazone)化合物,是一种昆虫钠离子通道阻断剂。以饵剂防治阿根廷蚁等家蚂蚁、白蚁、红火蚁的数据已经报道,0.063%氰氟虫腙饵剂现场防治红火蚁效果与0.73%付蚁腙饵剂防治效果7天后趋同,均达到满意灭效。有信息披露氰氟虫腙可以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但是具体数据尚未公开。

茚虫威是杜邦公司开发的噁二嗪类杀虫剂,以钠通道为主要靶标,对神经元nAchRs及GABA受体等具有多重作用的新型农药,兼具触杀和胃毒作用。对德国

为0.68d,7d陈化的胶饵与新鲜小蠊有选择药效实验0.25%的茚虫威胶饵的LT

50

胶饵灭效无显著差别。驱避实验显示茚虫威胶饵对德国小蠊无驱避作用,适合作为灭蟑饵剂的杀虫有效成分,但是茚虫威不能有效防治对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的德国小蠊品系。0.25%茚虫威胶饵现场实验3天灭效为74%,14天防治效果超过95%。有报道茚虫威胶饵对产生驱避行为的德国小蠊3天可以达到100%的灭效,而阳性对照氟虫氰胶饵7天灭效仅为5%。

氟虫脲是陶氏农业科学较早研发的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可以抑制几丁质的合成,使昆虫不能正常蜕皮或变态而死亡,也是该公司著名的白蚁防治产品

为0.82ppm,Sentricon®的杀虫有效成分。氟虫脲对5龄德国小蠊若虫的口服LC

50

有现场实验证实氟虫脲与乙酰甲胺磷复配饵剂可以有效防治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

2.微生物病原体应用于灭蟑饵剂研究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作为生物防治因子对宿主昆虫有较高的致病性,对非靶动物安全,不污染环境,生产方式环保,施用方式与化学农药方式类似,尤其是能在害虫种群中形成流行病而长期控制害虫密度等优点,正显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昆虫致病微生物以经口感染为主,兼具体表侵入功能,适合作为灭蟑饵剂杀蟑有效成分。

细小病毒科浓核病毒亚科的病毒仅感染昆虫,目前已经从德国小蠊、黑胸大蠊体内分离到德国小蠊浓核病毒(BgDNV)和黑胸大蠊浓核病毒(PfDNV),均

完成了基因组测序。黑胸大蠊浓核病毒有选择实验在1╳104病毒/克剂量下,对为13.5d,模拟现场实验30天可以达到100%的死亡率。由于蟑黑胸大蠊的LT

50

螂病毒在环境中稳定、对蟑螂口服感染力和病死率高,并可以借助生物工程技术增强其毒力,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寄生于蟑螂的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等虫生真菌具有杀虫谱较广、触杀兼胃毒等特点,蟑螂群聚习性又有利于孢子感染,因此适合在灭蟑饵剂中应用。将一株球孢白僵菌分别以孢子直接接种、饵剂、水剂喷洒三种方式处理美洲大蠊,评价该菌株毒力。在一个月内分别达到了100%,67-100%和17-75%的杀灭效果,证明真菌可以作为饵剂的有效成

为1.4╳分应用。采用腹部接种的方式给德国小蠊感染一株绿僵菌,显示其LD

50

107孢子/ml,相当于56,000孢子/蟑螂。在4.2╳109孢子/ml剂量下,该株绿僵

为5.3d。感染绿僵菌后,雌性德国小蠊产出卵荚数目菌对德国小蠊的触杀LT

50

减少46-49%,卵荚成活率降低48-85%,若虫孵化数目减少22-35%。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是一种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细菌杀虫剂,具有灭效高、不污染环境、生产原料和有效成分均为易降解的天然产物,可与低毒化学农药复配等特点。由于Bt杀虫有效成分是一种稳定、无驱避性的杀虫晶体蛋白,适合作为灭蟑饵剂的有效成分。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两项发明专利涉及到采用Bt防治蟑螂,预计相关的研发将深入进行。

3. 灭蟑饵剂相关专利综述

灭蟑饵剂起效立足于蟑螂主动觅食,需要诱食性好,因此剂型设计特别重要。好的饵剂剂型不仅可以提高蟑螂取食量,而且可以适应多种环境施用、延长药效、克服蟑螂对饵剂的驱避行为。

与蟑螂直接相关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截至2008年9月合计60项,涉及饵剂的有25项,占41.7%。此类申请中,关于诱食剂的申请5个,其余为剂型专利申请。申请的剂型设计有一部分缺乏实用价值,例如有3个专利申请的饵剂处方杀虫有效成分包括拟除虫菊酯类。由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蟑螂具有驱赶作用,显然不适合作为胃毒饵剂的有效成分。

诱食剂的专利申请基本是家庭厨房中调味品的组合,包括蜂蜜、蔗糖、香油、土豆粉等。一项在中国申报的诱食剂国际专利强调了饵剂中的蛋白质组份,饵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