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小说阅读--基础知识
2018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总结)pp课件
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 D ⑴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 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
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 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
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 F ⑴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
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
作意图 ⑶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
例:为了爱国战争宁愿放弃心爱的学术的爱国青年……
13
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 情节
环境 主题
通过这个人,衬托、反衬或者补充了主要人物。
这个人可能是全文的线索(穿针引线)或者是 整个事件的见证者(增加真实感)。﹙祥林嫂﹚ 这个人的某种行为推动某一情节发展或者带来 什么样的结局。
﹙桃红—卖绒线的在作品中是一个重要人物,作者安排这一人 物的意图﹚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 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9
位于开头:
结构上的作用: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情
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奠定
环境
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 的思想性格。
联系主题
12
第三步:归类合并,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 分点作答 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概括 分析 分析 概括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总括句(人物身份)。 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 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2018届高考语文-小说环境复习(最全)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 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 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 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 不住悲凉起来了。 ……第二日清早晨我到了我家的门口了。 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 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几房的本家大 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鲁迅《故乡》
特别提示: 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 景物特点” 和“ 景物描写的特 点” 的区别,后者是考查的“ 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
环境特点常用术语:生机盎然、宁静祥
雄浑壮阔、萧条冷寂、低沉压抑、阴冷悲凉、凄
凉冷清……
和、清新明丽、轻松和谐、绚丽多彩、庄严肃静、
实战演练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 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 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 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 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 ;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 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 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 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 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 …… ──鲁迅《孔乙已》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 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 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 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 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 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 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 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 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 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 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 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 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 2018年高考江苏卷:小哥儿俩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小说精讲精炼:小哥儿俩导语凌叔华是“五四”以后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文坛三才女”。
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收在短篇小说集《小哥儿俩》一书中。
此书近年出过多种版本,是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被誉为“现代儿童文学史上一个被遗忘的高峰”。
书里都是从小孩子的角度写的故事,关注的也是旧时小孩子的生活和趣事,很值得推荐给今天的小读者们。
本篇《小哥儿俩》是书中的一则短篇。
从人物塑造上,小说着力刻画了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大乖和二乖;从情节安排上,小说围绕“小哥俩”展开故事情节;从主题上看,以儿童作为写作的素材,表达了对童真童趣的欣赏,对儿童成长的关注。
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小哥儿俩作者凌叔华>>>以人物为标题,文字简洁,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
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开篇从环境角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清明节,孩子们放假了;第二句用比拟的手法写自然环境:“表同情”“爬”等词语赋予太阳人的情感,把阳光写活了。
这舒适和暖的自然环境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
从情节上看,学校放假的情况和“小棉袍”的特写镜头,都与小哥儿俩密切相关,为下文小哥儿俩的出场做了铺垫。
从人物上看,和谐温馨的环境与小哥儿俩善良率真的性格相互映衬。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
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
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情节的开端:小哥儿俩欢喜七叔叔带来的八哥。
小哥儿俩的出场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从神态、动作两个方面刻画了小哥儿俩率真活泼的形象。
2016-2018年小说高考考查过的知识点梳理
2016年
卷
《战争》
【美】
迈尔尼
小说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鉴赏人物形象。
小说以“电话”为枢中某一物象的作用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8分)
考查梳理情节,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6.结合全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探究作品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7年
卷
《天嚣》
(赵长天)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鉴赏小说的结构艺术。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鉴赏情节:结尾的艺术效果。
2016年
卷
《锄》
(李锐)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结合全文简析。(6分)
探究标题的寓意
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十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简要分析。(6分)
分析社会环境的作用。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2018年
卷
《有声电影》
(老舍)
5.请结合二姐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概括情节,梳理人物心态变化。
6.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2018年
卷
《微纪元》
新编文档-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共63张PPT)-精品文档
(二)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1、情节方面: 总领全文,交代背景,引起下文……内容, 为下文……情节做铺垫或埋伏笔。 (描写抒情:渲染氛围,奠定感情基调) 2、人物方面: 突出……的人物形象; 3、主题方面: 点明……的主题,揭示……的主旨; 4、读者方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
注意事项:
1. 分析人物形象时,做到客观不拔高。 2. 立足原文概括,不无中生有。 3. 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以偏概全。 4. 答案要点要齐全,不漏答。 5. 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不杂乱无序。
人称选用的效果作用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 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 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 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常见的设问方式】 ⑴.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 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主要人物其他设问方式】 ⑵.小说中塑造某某人物对小说主题有 何作用? ⑶.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 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⑷.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 值。
解题方法
从三个方面考虑主要人物的作用
题干若问“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就需 “××的性格特点:①……②……”。(分条作答)人 物形象题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灵活作答,没有 一成不变的模式。
题型二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常见设问方式】 ⑴.作者主要用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 XXX这一形象?请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⑵.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⑶.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赏析。
【次要人物其他设问方式】 ⑴本文的主人公为×××,那么另一人 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⑵小说中哪一个是主要人物?哪一个是 次要人物?为什么? ⑶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和主要人物是什么 关系?对塑造主要人物有什么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常考点整理
【小说考情分析】1.选文特点:选文以中国现当代小说为主,适度选用外国小说,直接选用原作或对原作进行删改,或从长篇作品中抽取片段;题材凸显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彰显以美育人的功能。
随着新高考命题的反套路化要求,所选小说越来越反格式化,表现形式呈现新的特征:淡化情节,叙述平淡,“散文化倾向”的文体特征。
2.命题特点:试题命制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感受”“品味”和“领悟”能力。
命题人立足小说要素,更多关注对环境、形象、主题和表达技巧的考查,题型分值发生变化,但考查点稳定,仍是围绕人物、环境、情节、主题来命题,手法及语言也是常考点。
一、选择题1.“2”个命题角度:(1)内容理解类(即写了什么);(2)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类(即怎么写的)。
2.“7”大设误方式:(1)错解文意(曲解文意):理解失当、武断绝对、无中生有;(2)错析艺术特色:错误概括艺术特点,弄错特点对象,错析效果;(3)错析思想情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脱离文意任意阐发;(4)错析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失当,评价错误,作用分析不当;(5)错析语言:对文或人的语言特点、含义、作用理解、判定或解说不当;(6)错析情节:概括情节失当,分析情节作用错误,分析情节技巧错误;(7)错析环境:概括环境特点失当,或分析环境作用错误,赏析环境描写手法不当。
二、主观题(一)叙述特征题命题设问方式举例:(2021·新高考Ⅰ卷)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2018·课标全国Ⅰ卷)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小说以xxx为叙事承担者,以xxx为叙事视角,有何效果?小说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织来展开叙述,有何表达效果?小说在叙事上呈现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的特点,有何效果?小说采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1.小说的叙述角度①叙述视角A.根据叙述者对于故事的了解程度,可以分为有限视角(角色叙述者、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全知叙述者、零视角);B.根据故事讲述者身份,可以分为旁观者视角和亲历者视角;C.根据时空角度,可以分为回忆视角(历史与现实交织)和空间转换的视角。
2018届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专题复习(通用版)语文课件PPT
二、小说的主题 1.主题是小说的灵魂 小说的主题是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 来的,贯穿一部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主题的深刻程度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 说的主题。 2.小说主题的常见表现形式 (1)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 美及假恶丑。 (2)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之中。 (3)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形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4)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阅读提示
①交代了具体 的见面地点。 ②“注意玻璃” 这四个字值得 注意。“玻璃” 照应题目,贯穿 始终。 ③动作描写,体 现了人物怎样 的性格?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 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 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 说:“我不走德巴街。”④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 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⑤
3.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 (1)环境描写的分类。 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①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 等的描写。 ②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 等的描写。 (2)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描写的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 令和地点;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 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或象征社会环境,深化 作品主题。 ②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 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揭 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必背答题理论知识课件
位、性情等;3.暗示命运
会基础
1.暗示推动情节发展;2.做铺 1.揭示影响人物行动的
垫、制造悬念;3.作为线索4. 因素
首尾环境描写,首尾呼应
2.预示人物或喜或悲的 命运
主题 1.揭示主题 方面 2.深化主旨
1.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2.凸显小说主题
具体场景作用
场景 位置
作用分析
开头 给全篇“定调”。或者定下情感基调,或者定下叙述基调, 使得叙述更舒缓自然,顺理成章。
描写人物的方法及其作用
:
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情
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
正面描写不借助于人和媒介物的烘托,直接刻画。侧面描写借助于对媒介物的描 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
二、情节
小说情节作用
①
,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
,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
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
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符合
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留下“空白”让读者想象,进行 艺术再创造,也引人寻思。
三、环境
(1)
——故事产生的时代背景(显示时代特
线索作用
1.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2.结构清楚,情节集中 3.揭示主题,表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4.使行文富于变化
第一人称
叙述亲切自然,拉近与读者的距 离,便于直抒胸臆,能自由地表 达思想情感,给读者以真实生动 之感,读起来有真实感和亲切感。
第二人称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真实感,抒 情自由灵活,便与感情交流,容 易感染读者。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小说
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小说一、(2018年全国课标卷1)(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在她身上弥漫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小说阅读新闻阅读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之小说阅读新闻阅读附答案(一)(2018·全国卷Ⅰ·T4~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5分)赵一曼女士阿成伪满时期的哈尔滨市立医院,如今仍是医院。
后来得知赵一曼女士曾在这里住过院,我便翻阅了她的一些资料。
赵一曼女士,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
在她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
在任何地方,你都能看出她有别于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中,那儿能够听到来自坡镇的钟声。
冬夜里,钟声会传得很远很远。
钟声里,抗联的兵士在森林里烤火、烤野味儿,或者唱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单独一间病房,由警察昼夜看守。
白色的小柜上有一个玻璃花瓶,里面插着丁香花。
赵一曼女士喜欢丁香花。
这束丁香花,是女护士韩勇义折来摆放在那里的。
听说,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她是在山区中了日军的子弹后被捕的。
滨江省警务厅的大野泰治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问,始终没有得到有价值的回答,他觉得很没面子。
大野泰治在向上司呈送的审讯报告上写道:赵一曼是中国共产党珠河县委委员,在该党工作上有与赵尚志同等的权力。
她是北满共产党的重要干部,通过对此人的严厉审讯,有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年初,赵一曼女士以假名“王氏”被送到医院监禁治疗。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日逃走的。
夜里,看守董宪勋在他叔叔的协助下,将赵一曼抬出医院的后门。
一辆雇好的出租车已等在那里。
几个人上了车,车立刻就开走了。
出租车开到文庙屠宰场的后面,韩勇义早就等候在那里,扶着赵一曼女士上了雇好的轿子,大家立刻向宾县方向逃去。
赵一曼女士住院期间,发现警士董宪勋似乎可以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她觉得有把握去试一试。
她躺在病床上,和蔼地问董警士:“董先生,您一个月的薪俸是多少?”董警士显得有些忸怩,“十多块钱吧……”赵一曼女士遗憾地笑了,说:“真没有想到,薪俸会这样少。
2018高考小说阅读复习总结(最新)
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精思选可。编辑ppt
8
特殊情节的作用:
1、小说开头作用
(1)设疑(悬念)式开头。这类开头,主要是提出疑问,
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
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
下去。作用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精选可编辑ppt
1
1、人物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小
C、细节描写
说 三
2、情节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要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素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
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
把握小说的主题。
④结合作者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
论世。
⑤根据作者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⑥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⑦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精选可编辑ppt
13
命题角度三:标题
精选可编辑ppt
【知识储备】词语作用
1.形象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 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 的作用。
2.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 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
3.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 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
2018小说阅读
小说阅读知识点梳理一、小说文体及三要素小说是指与散文、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
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除了抓住这三要素之外还要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揣摩人物形象:(一)命题形式1、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形象)特征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4、判定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二)人称选用的作用第一人称: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小说的可信度、真实感。
小说中“我”的作用:①叙述真实亲切;②起线索作用;③便于抒发感情或发表看法,突出主旨;④衬托或突出人物;⑤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⑥;使叙述、议论或描写、抒情转换自如。
第二人称:第二人称“你”,可能是读者、文章中的人物、拟人化的景物等。
①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拉近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亲切感;②便于作者和所表达的对象进行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表达感情。
(三)人物描写的方法(修辞手法、对比)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对话、独白)、行动、肖像、心理活动(内心独白、梦境描写、幻觉描写)、神态、细节描写等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侧面烘托:正衬、反衬(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四)分析人物形象技法:1、找文中直接评价人物的词句2、通过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3、通过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4、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5、参考创作背景(五)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
作用:1、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2、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另:烘托气氛,丰富作品内容。
(六)如何判定小说的主人公1、是不是作者着力刻画,用墨最多的人物2、是不是与情节联系紧密的人物3、是不是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人物三、情节(一)情节构思特点(1)小说开头特点:A.悬念法---------作用:1.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例如《赌王吉姆的幸运数字》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两年,综合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理解和分析,2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
具体特点如下:
(1) 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 “ 三要素 ”(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 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
中选择2 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
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
色的细枝末节。 作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没有细节描写,就没 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侧面描写 即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 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 写的对象的特征。这种描写方法不仅是对正面描写 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其立体感的
Ⅰ.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
一、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
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
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
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
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
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
(2)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
(3)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社会的思考。
做小说阅读题并不困难。总共就是那么几种题型,多做 题,多总结,形成自己的答题模板,做题时就依据题目往里面 套。多做几篇就会有所感觉了。 那么阅读题究竟怎么“读”呢? 第一遍,略读,确定主旨。这一遍不需要深入到字句,主要 目的是把握文章的主旨,可以先弄清每一段的大意,然后归 纳总结。第二遍,精读。这一遍要找出与答案相关的句子, 一般是议论句、抒情句,画线标出。第三遍,审题后细读。 这一遍要确定答案所在的位置,依据画线语句综合回答。
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 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②欧·亨利式: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
1.情节的结构 (1)基本模式
情节基本的组织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
景,在开头加上“序幕”;有时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
(2)特殊模式
①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不是
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
4 涉 5
4选1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形 象、主题、等) 布局谋篇的好处
及
考 点
6
结尾的艺术效果
人称
语言赏析
1.从试题形式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往年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
4道题。命题方式是1道综合选择题和3道简答题,17
年为1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
2.从考题考点上看,高考小说阅读有何特点?
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织在一起。
作用: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 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6)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 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
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中表现对象的富有特
第三、巧赏析。考查意义、作用、效果等的题目本质 上都是赏析题,解答时要从结构、手法、情感主旨三方 面考虑。首先,结构上,如作为线索贯串全文、设置悬念、 开篇点题、铺垫伏笔、承上启下、呼应开头、总结全 文、卒章显志等等;其次,手法上,要掌握常见手法的作用 或效果,如比喻、拟人、对比、衬托、象征、抑扬结合 等;再次,情感主旨上,要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的是作者的情 感还是文中人物的情感,以及某些文章所寄托的对读者 的期盼、希望、警示、告诫等。
(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 状态等。 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 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 性格等。
(4)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
(5)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
重要手段。侧面描写主要有环境烘托、人发人们丰
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 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 具有代表性。简而言之,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
写等方法。
1.正面描写 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 (肖像)、语言、动作、神 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 特征。具体有以下几种:
(1)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包
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仪态、风
度、习惯性特点等。
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 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二、2017全国考查情况:
高考试卷 2017年 1卷 选文体裁 中国小说 《天嚣》(赵长天) 2017年 2卷 中国散文 2017年3卷 中国小说
《窗子以外》(林徽因)《我们的裁缝店》(李 娟) 4选1选择题 4选1选择题 (内容、人物、主题等)(理解内容、主题、人 物形象等) 意象(窗子)含义 句子含义
对于答案的整理, 是这样的: 第一、还原。对于考查内容类的题目,解题时要注意是 结合某一句段还是结合全文,要注意对原文的引用。而 对于赏析句子类的题目,要注意这些句子所用的比喻、 比拟、象征等等各类手法,也要先还原,明确把什么比喻 成什么,把什么比拟成什么,或者什么象征了什么等等。 第二、拆原文。先圈出题干中的关键字词,然后回到 原文找出与这些关键词有关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也 会用到某些修辞手法或者抒情、议论之类,因此要将这 些句子拆分重组,形成自己的语言来作答。
(2)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
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 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 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 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 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