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天然药毒物与毒品 法医毒理学共138页文档
第六章 一般毒性3.6
44
(六) 观察时间和周期
测定外源化学物的 LD50(LC50) ,一般要 求计算实验动物接触化学物之后两周 (14天)内的总死亡数 对于一些速死性化学物求其 LD50(LC50) 也可仅计算24小时的死亡率
45
四、急性毒性分级和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主要目的之一是对化学物的急 性毒性进行分级,评价化学物的急性毒性强 弱,用于比较其急性毒性大小。 WHO于2003年公布《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 标签制度》( GHS ), 2005 年修订, 2008 年 GHS将全面实施。 GHS 对急性毒性分级以 LD50/LC50 值为依据 划分。
在观察期间应注意观察其体重变化。
这有助于了解受试化学物所致的中毒 效应是短暂的或较长期的效应
43
4.病理检查和其它指标观察
应当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凡中毒死亡动物应及时解剖做病理学检查,
检查器官有无充血、出血、水肿或其它改变, 并对有变化的脏器作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存活动物于观察期结束后应做病理学检查
24
3.性别
急性毒性试验所用的动物应当是雌、雄
各半
如果在研究中发现待测化学物对雌、雄
动物的毒性大小有明显差异时,应分别 求出雌性与雄性动物各自的LD50值
如果试验是为致畸试验作剂量准备,也
可仅做雌性动物的LD50试验
25
4.实验动物分组和数量
在利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化学物LD50时,
实验设计中对动物数的要求不同
狗
5~15 2~5 5~15 3~10
40
0.1~0.2 0.2~0.5 0.2~0.5 0.2~0.5 0.1~0.5 1~2 0.5~1 1~5 0.5~2
法医毒理学
遵义医学院附院 余舰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概 述
一、毒理学及法医毒理学的概念 毒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 物对生物体损伤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综 合性学科。 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泛指自然界存在 着或人工合成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 质。 生物体(Living organism)包括人、动物、 植物以及各种其他生物。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节 毒物与中毒
一、毒物与中毒的概念 (一)毒物(poison,toxicant)
毒物(poison)是指在日常接触条件下, 以较小剂量进人机体后,能与生物体之 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 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损害 的化学物质。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
(二)毒物的毒作用机制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生物转化
或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毒动学是研究机体对毒物的作用。毒效学是研究
毒物对机体的作用。
大部分外源性化学物经过代谢,毒性降低,易于 排泄,此为解毒反应,称为代谢解毒。但有的外 源性化学物经过代谢其反应活性反而高于原型, 其代谢物与细胞的DNA、RNA、蛋白质和脂质反 应,就会造成细胞毒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 影响,经过生物转化其毒性增强的现象称为代谢 活化。
效应器官可以是靶器官,也可以不是靶器 官。例如番木鳖碱中毒可引起抽搐和惊厥, 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器官是肌肉。
某个特定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的原因可 能有:①该器官的血液供应关系;②特殊 的酶或生化途径的存在;③器官的功能和 在体内的解剖位置;④对特异性损伤的易 感性;⑤对损伤的修复能力;⑥具有特殊 的摄人系统;⑦代谢毒物的能力和活化/ 解毒系统的平衡;⑧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 分子结合等。
《药物毒理学》课件
药物剂量和个体差异:药物 剂量和个体差异可能导致毒 性反应不同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代谢 和排泄可能导致毒性反应不 同
药物耐药性:长期使用药物 可能导致耐药性,需要不断 更新药物和治疗方案
药物安全性评估:需要建立 完善的药物安全性评估体系, 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实验结果:观察药物对实 验对象的影响,包括生理、 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变化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的 毒性和副作用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 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药物毒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 急性毒性:评价药物在短时间内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慢性毒性:评价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 • 遗传毒性:评价药物对遗传物质和生殖细胞的影响 • 致癌性:评价药物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 生殖毒性:评价药物对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后代健康的影响 • 免疫毒性:评价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神经毒性:评价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心血管毒性:评价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呼吸毒性:评价药物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 肝毒性:评价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 肾毒性:评价药物对肾脏的影响 • 皮肤毒性:评价药物对皮肤的影响 • 眼毒性:评价药物对眼睛的影响 • 胃肠道毒性:评价药物对胃肠道的影响 • 骨骼毒性:评价药物对骨骼的影响 • 内分泌毒性:评价药物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代谢毒性:评价药物对代谢系统的影响
YOUR LOGO
药物毒理学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法医毒理学ppt(可编辑)
法医毒理学ppt(可编辑)法医毒理学遵义医学院附院余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毒理学及法医毒理学的概念毒理学toxicology 是一门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伤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综合性学科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 泛指自然界存在着或人工合成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生物体Living organism 包括人动物植物以及各种其他生物法医毒理学forensic toxicology 是主要应用毒理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自杀他杀和意外或灾害事故引起中毒的一门学科药物滥用环境污染和医源性药物中毒等涉及个体或群体人身伤亡的也常是其研究的内容法医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法医毒物的性状中毒原因毒理作用中毒量和致死量中毒血浓度和致死血浓度中毒所致病变毒物化验检材采取保存送检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的法医学鉴定等法医毒理学除着重揭露以毒物作为暴力手段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为侦破和审理中毒案件提供线索和证据外同时也能给临床医学实践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还能对有关职能部门的毒物管理和中毒防治问题提出建议和咨询并有助于有关毒物管理和中毒防范的立法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毒鼠强铊中毒二法医毒理学与其它毒理学分支学科的关系法医毒理学与环境毒理学食品毒理学工业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细胞毒理学免疫毒理学及遗传毒理学等一样同属毒理学的分支学科它在工作中需要广泛应用毒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但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又有别于基础毒理学及其它分支学科三法医毒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一法医毒理学的任务1 (确定是否发生了中毒2 (确定何种毒物引起中毒3 (确定进入体内毒物的量并判断是否足以引起中毒或死亡4 (分析毒物进入机体的时间途径和形式5 (推断中毒或中毒死亡方式鉴定人员必须进行下列工作 1 中毒的案情调查2 中毒的现场勘查 3 中毒者的检验4 结合毒物分析的结果综合进行评价或说明并最终作出是否中毒或中毒死亡的结论二法医毒理学的研究方法法医毒理学研究方法包括法医病理学检查和法医毒物分析化学检查目前尚无满意化学分析方法或对其主要毒性成分还不清楚的毒物尤其是有毒中草药中毒时也可采用动物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比观察中毒动物与实际中毒案例的症状体液生物化学和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来进行鉴定四法医毒理学的发展简史及趋势一法医毒理学的发展简史案例1 案例2 二法医毒理学的发展趋势1 毒物种类的急速增加2 常见毒物中毒致死血浓度的确定3 药物滥用和吸毒4 酒精中毒与犯罪交通事故的关系二法医毒理学的发展趋势5 有毒动植物中毒的鉴定6 环境污染及其引起的公害7 毒理病理学研究的新探索8 法医昆虫毒理学的研究9 医源性药物中毒第一章绪论第二节毒物与中毒一毒物与中毒的概念一毒物poison toxicant 毒物poison 是指在日常接触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人机体后能与生物体之间发生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损害的化学物质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所有物质都是毒物没有物质不是毒物唯一的区别是它们的剂量The dose makes thepoison 世上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二中毒poisoning intoxication 机体由于毒物的作用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遭受损害而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因中毒而导致的死亡称中毒死death from poisoning 鉴别或区分自然疾病和中毒十分重要许多智能化犯罪手段中用小剂量多次投毒或胃肠外途径投毒是较常用的手段二毒物的分类一混合分类法主要是按毒物的毒作用方式来源和用途进行分类 1 腐蚀性毒物 2 金属毒物 3 脑脊髓功能障碍性毒物4 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一混合分类法 5 农药 6杀鼠剂 7 有毒动物 8 有毒植物 9 细菌和真菌毒素二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1 挥发性毒物2 非挥发性毒物3 金属毒物4 阴离子毒物5 其它毒物三按毒物的毒理作用分类 1 腐蚀性毒物 2 实质性毒物 3 酶系统毒物 4 血液毒 5 神经毒四按毒物的应用范围分类 1 工业性毒物 2 农业性毒物农药 3 环境污染物 4 食用化学物和食品毒素 5 日用品及嗜好品 6 药物和医疗用品 7 生物毒素 8 军事毒物 9 放射性元素三我国法医毒物种类的特点农药最多见其中绝大多数为有机磷农药其次为一氧化碳再以后依次为催眠镇静安定药杀鼠剂氰化物有毒动植物金属毒物等四毒物的毒作用一毒物毒性反应效应的类型 1 局部和全身毒性效应 2 速发性和迟发性毒性效应 3 致敏和自体免疫反应 4 特异质反应 5 可逆性与不可逆性毒性效应 6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二毒物的毒作用机制吸收Absorption 分布distribution 生物转化或代谢metabolism 排泄excretion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毒动学是研究机体对毒物的作用毒效学是研究毒物对机体的作用大部分外源性化学物经过代谢毒性降低易于排泄此为解毒反应称为代谢解毒但有的外源性化学物经过代谢其反应活性反而高于原型其代谢物与细胞的DNA RNA 蛋白质和脂质反应就会造成细胞毒性致癌致突变和致畸等影响经过生物转化其毒性增强的现象称为代谢活化终毒物ultimate toxicant 是指毒物可直接与内源性靶分子反应并造成机体损害时的化学形态终毒物有三种情况一是外源性化学物本身就是终毒物如腐蚀性酸碱重金属离子氰化物一氧化碳蛇毒等二是外源性化学物本身相对无毒性经过体内代谢活化后毒性增强转为终毒物三是外源性化学物经过某种代谢过程激发了内源性毒物的产生如氧自由基爆发脂质过氧化物大量蓄积等终毒物的类型有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物三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效应器官毒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或组织就称为该毒物的靶器官target organ 靶组织target tissue 肾脏是镉的靶器官脑是甲基汞的靶器官出现毒性效应的器官称为效应器官效应器官可以是靶器官也可以不是靶器官例如番木鳖碱中毒可引起抽搐和惊厥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效应器官是肌肉某个特定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的原因可能有?该器官的血液供应关系?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的存在?器官的功能和在体内的解剖位置?对特异性损伤的易感性?对损伤的修复能力?具有特殊的摄人系统?代谢毒物的能力和活化,解毒系统的平衡?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等四影响毒物毒作用的因素1 (毒物本身的因素1 进人体内的毒物量2 毒物的理化特性3 毒物的相互作用?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增毒作用拮抗作用4 毒物在环境中的相互作用2(机体的因素1 年龄2 体重3 性别4 健康状态5 营养状况6 习惯性或耐受性7 过敏性8 体内蓄积五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1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 一般指24 小时内生物机体一次或多次摄入或接触毒物导致的中毒在法医鉴定实践中所遇到的中毒案件无论是自杀他杀或意外灾害绝大多数是急性中毒常因毒物一次大量进入机体而发生其中毒死亡亦快其死因多为生命器官的急性机能障碍2(慢性中毒chronic poisoning 通常指少量多次接触或摄入毒物在3个月以上而导致的中毒在法医工作实践中很少见多为职业中毒但药物滥用包括吸毒和环境污染所致中毒多表现为慢性中毒今后将会成为法医鉴定的重要对象之一慢性中毒很少单纯因中毒而死亡除非在慢性中毒的基础上发生急性中毒但慢性中毒者可因器官组织长期受累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和机能障碍导致残废或因继发疾病而死亡3(亚急性中毒subacute poisoning 指介于急性与慢性中毒之间的中毒在法医工作实践中较少见多为蓄积中毒以意外多见但要警惕有的犯罪分子采用小剂量多次投毒的方式此时可表现为亚急性中毒中毒症状一般较轻但迁延时间较长死亡也较慢病程迁延的中毒也见于急性中毒抢救治疗不彻底时六毒物的毒性及其分级七毒物的中毒量中毒浓度致死量和致死血浓度一毒物的中毒量中毒浓度与致死量致死浓度凡能使机体发生中毒症状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量toxic dose 或中毒浓度toxic concentration 凡能致机体中毒死亡的毒物的最小剂量或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量lethal dose 或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半数致死量LD50 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中毒死亡的剂量绝对致死量LD100 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中毒死亡的最低剂量最小致死量minimum lethal dose MLD 指能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个别中毒死亡的最小剂量最大耐受剂量mammal tolerance dose MTD 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二毒物的中毒和致死血浓度引起中毒反应的血中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血浓度toxic blood level 引起中毒死亡的血中的最低浓度则称为该毒物的致死血浓度lethal blood level 八毒物在体内的转运转化及其法医学意义一毒物的吸收和分布1 毒物的吸收1 经消化道吸收2 经呼吸道吸收3 经皮肤或腔孔粘膜吸收4 经注射吸收2 毒物的分布肝中含量较高的为有机磷杀虫脒巴比妥类敌鼠钠盐砷汞等金属肾中为巴比妥类氟乙酰胺敌鼠钠盐杀虫脒砷汞铅等重金属脑中为巴比妥类和非巴比妥类催眠镇静安定药麻醉剂等肺中为甲醇氰化物有机磷农药等脂肪组织中为杀虫脒有机氯农药等骨骼毛发中为铅钡砷等金属类二毒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1 氧化oxidation 是最常见和有效的一种解毒方式2 还原reduction 多。
法医毒物分析
法医毒物分析第⼀节毒物与中毒1、毒物分析:法医毒物分析是以分析化学尤其是现代仪器分析技术为基础,以能损害⽣命正常活动的毒物为对象并对其进⾏定性和定量判定,从⽽服务于国家法制建设的⼀门应⽤性学科。
2、毒物(toxicant):凡是对机体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损害⽣命正常活动,引发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乃⾄造成死亡的物质称之为毒物。
3、毒物的来源:⾃然界植物、动物、矿物、菌类⼈⼯合成⼯业产品、副产物、废弃物(不包含微⽣物和⽣物体产⽣的毒素)。
4、中毒:⽣物体受到⼀定量的毒物作⽤⽽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为中毒(poisoning),由毒物所产⽣的中毒反应称为毒性作⽤。
5、毒性作⽤条件(1)毒物的成分(2)起作⽤的剂量安全剂量中毒量致死量中毒量:毒物引起个体中毒并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造成死亡的剂量称为致死量(LD)某⼀毒物能引起某种动物的群体全部死亡的最⼩剂量成为全数致死量(LD10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量(LD50)(3)作⽤途径与⽅式摄⼊途径吸收和分布特性给药的浓度和速度(4)受作⽤的⽣物体同⽣物体的种属有关(5)个体因素年龄、性别、体重、健康状态、⾝体素质以及⽣活习性6、毒品(drug, illicit drug)毒品是属于法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法律规定要受严格管制的⼀些药毒物。
《中华⼈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中规定,毒品是指鸦⽚、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形成瘾癖的⿇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毒品定义的三要素⾮法性(法律属性)、危害性(社会属性)、成瘾性(⾃然属性)7、药物滥⽤是指⾮医疗⽬的、不正常的连续⼤量使⽤有依赖性(dependence)药物。
8、毒物的分类分类原则依据毒物的理化性质、毒理作⽤、⽤途以及来源进⾏分类常见种类⽓体毒物 CO H2S (中毒速度最快)挥发性毒物CN- C3HOH C2H5OH合成药毒物巴⽐妥类吩噻嗪类(临床药物最多)天然药毒物乌头类颠茄类(⽣物碱最多)⾦属毒物砷/汞/钡/铬/铊/铅(最难排出体外)农药⿏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毒⿏强(中毒案例较多)⽔溶性毒物强酸/强碱/NO2-9、分析⽅法:形态学⽅法、毒理学⽅法、免疫分析法、理化分析法、仪器分析法10、法医毒物分析的基本任务:是对各种检材中有关毒物进⾏分析鉴定,判明有⽆毒物、何种毒物、多少毒物以及毒物与事件的关系等,为澄清当事⼈在事件中是否负有法律责任提供依据,为涉及中毒案件提供侦破线索和证据。
天然药毒物2011
麻为其典型中毒症状,有提示检验方向的意义。
表6-1: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的取代基及部分生物碱的毒性
表6-2:一些乌头属中草药的主要毒性成分及毒性
(三) 检材及检材处理
1. 检材种类:
除常用检材外,还应注意收集:①具有形态特征的物质;②医生所 开处方或患者自寻偏方;③可能相关的乌头对照品。
2. 检材处理注意事项
① 检材应及时置于冰箱冷冻保存,防止…; ② 通常在弱碱性条件下用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提取,也可用高氯酸 沉淀蛋白后用固相小柱萃取; ③ 提取前调pH时最好使用氨水调至弱碱性,不宜使用…,然后立即 用有机溶剂萃取和浓缩,整个提取过程中,不宜过多和过久地接触 水及酸碱,也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加热浓缩。
(四) 检验方法 1. 形态学鉴定
【适用检材】具有一定形态的检材
2. 动物试验(青蛙毒性试验)
【适用检材】一些复杂的中药液、中药粉
【阳性症状】特殊痉挛症状
(四) 检验方法 3. 微量化学反应
【适用检材】体外检材预试和筛查。
4. TLC法
【适用检材】
含量较高的体外检材。
【色谱条件】 硅胶G板,弱碱性展开剂
紫外吸收主要来自结构中的莨菪酸部分。
呈现“山”字形苯环B带弱吸收。
阿托品在酸性水溶液和乙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均为 252nm、258nm和264nm,其他几种颠茄生物碱的吸 收光谱也都与之相似。
(四) 检验方法 4. 微量化学反应
【适用检材】药物制剂、剩余药液、 注射器等成分较简单且含量较高的 体外检材,用少量溶剂溶解或清洗 容器后。
士的宁入体后吸收迅速,排泄缓慢,消除半衰期为10-12h,
在活体内可逐渐被氧化消失,但在尸体中可经久不变。
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h 内多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产 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和外观改 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实验动物接触化学物的方式或途径不同, “一次”的含义也有所不同 经口和注射接触,“一次”是指在瞬间将 受试化学物输入实验动物体内 经呼吸道吸入与经皮肤接触,“一次” 是 指在一个特定的期间内实验动物持续地 接触受试化学物的过程
为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选择观察 指标的依据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的要点 总体原则
实验动物
染毒途径
染毒剂量
观察周期
观察指标的选择、计算方法和评价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 主要原则
急性毒性反应与人近似 易于饲养、操作方便
繁殖力较强,数量较大
试验周期
化 学 毒 物 的 LD50 ( LC50 ) 的测定一般要求计算实验动物 接触受试物后 14 天内的总死亡
数。
(五) 毒性作用观察
全面观察动物的各种反应和 变化,仔细分析实验动物在染毒 后出现的中毒表现、剂量效应、 时间分布。观察记录的内容:
(五) 毒性作用观察
中毒体征及发生过程 死亡情况和时间分布 体重
间限制。
动式吸入染毒装置的组成
染毒柜 机械通风系统 配气系统
动式吸入染毒设备
38
动式吸入染毒方式分类
动式吸入接触(动式染毒) 面罩接触(面罩吸入染毒)
动式吸入染毒优缺点
优点:受试物浓度和氧分压较稳定 缺点:设备要求高,消耗受试物量
很大,操作比较复杂,费时费工
价格较低,易于获得
实验动物的物种和品系
法医毒理学 ppt课件
1. 按毒物的理化学性质分类
(4)阴离子毒物: 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 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 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 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2. 混合分类: 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
(1)腐蚀性毒物: 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 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 等 。 (2 )毁坏性毒物: 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 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化合物。
(5)神经毒: 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 如醇类、麻醉 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 等。 三. 毒物的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四. 中毒症状
第二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
一.案情调查 二.检材的收集与处理 三.毒物的分析 四.结果的判断
第三节 常见毒物的中毒
一. 酒精中毒 二. 安定类毒物中毒 三. 有毒植物中毒
(3)功能障碍性毒物: 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如 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木鳖碱、阿托品、 异烟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 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 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除虫菊酯类、 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矮壮素、灭幼脲、 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溴甲烷、化森锌等。
3. 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 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 如强 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 如砷、 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 物等。 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 如有机磷农药、氰化
(4)血液毒: 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 亚 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卫生毒理学――第六章 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卫生毒理学――第六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最长到14天)内所发生的毒性效应,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s)是基础毒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①测试和求出化学毒物对一种或几种实验动物的致死量(以LD50表示)以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②并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了解急性毒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提供化学毒物的急性中毒资料、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③探求化学毒物急性毒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中毒特征。
④为亚慢性、慢性毒性作用试验的研究及其他毒理试验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⑤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常用参数最常用的是半数致死量(LD50)和急性毒作用带(Zac)。
Zac值的大小可反映急性阈剂量距离LD50的宽窄,即表示引起实验动物的死亡剂量与最低毒作用剂量之间剂量范围的宽窄。
zac值越大、表明化学物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小,反之表明引起急性死亡的危险性越大。
实验方法的要点(一)实验动物[原则]:①急性毒性试验要求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应表现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实验动物。
②动物易于获得③品系纯化④价格较低和易于饲养等条件。
1.实验动物的种属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化学物的反应可能有很大的差别,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包括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实际工作中啮齿类多选用小鼠和大鼠,有些试验也可选用豚鼠或家兔,非啮齿类一般选用狗或猴。
一般来说,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优先考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人毒性试验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则优先考虑大鼠。
2.实验动物的年龄急性试验动物不宜过老或过幼,通常要求选择刚成年动物进行实验,而且须是未曾交配和受孕的动物。
由于小动物年龄与体重相关.一般用体重表示。
第六章中毒 第一节 概 述一、毒物和中毒的概念 毒物(poison
6、如疑为医源性药物中毒,应了解有无错用药物或用 药过量,有无误信民间流传单方、偏方服用有毒的中草 药情况。 7、如为急性职业中毒,特别是多人同时发生,且有较 高死亡率,其危害影响较大。应会同有关部门查明中毒 原因,澄清事故的性质及责任。
8、了解中毒者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在中毒死亡事件发 生前后死者亲属有无反常表现,以及有无其他因果关系。 三、中毒案例的现场勘查
3、酶系毒:抑制特异酶系的毒物, 如有机磷、氰化物等。 4、血液毒: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 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以及某些蛇毒。 5、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毒物, 如醇类、麻醉药及催眠药。 (二)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毒物, 如氰化物、醇类、有机磷。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 分为酸性、碱性和两性毒物三类。如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物: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 如砷、汞、钡、铬、锌等。
1、毒物是否作为药用进入机体? 2、毒物有无可能在死后进入尸体? 3、尸体组织的腐败产物可混淆毒物化验结果。 4、毒物分析操作是否正确?仪器、试剂是否纯净?盛 装检材的容器有无污染? 5、某些金属元素,如砷、汞、铅等,在正常人体组织 中也含有微量。 如毒物化验结果为阴性,则需考虑下述几种可能: 1、收集检材是否及时?所取检材种类是否合适齐全? 2、毒物因尸体腐败而分解消失。 3、毒物因加入防腐剂而被破坏。 4、某些毒物目前尚无适当的毒物检验方法。 5、毒物化验的技术操作是否正确?选用的化验方法是 否灵敏?
2)急性型:常有头部沉重,前额发紧,继而发 生严重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及共 济失调。 3)慢性型 4、尸检所见 血液呈樱红色,各脏器也为樱红色,肌肉的樱 红色更明显,尤其是胸大肌。 如果迁延数日死亡,病变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 肌最为严重。脑血管扩张充血、水肿,可出现多 发性细小出血点及局灶性出血,常在双侧苍白球 形成对称性软化灶。左心室乳头肌顶端易发生坏 死。
法医毒理学
法医毒理学基本概念:法医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应用毒理学、法医病理学、毒物分析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中毒死亡案件的发生发展规律。
毒物:a.广义上的毒物:指进入体内后,通过物理学、化学或生物学的作用,使机体的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和/或功能发生障碍的任何物质。
b.狭义上的毒物:即法医学上通常所说的毒物,指以较小剂量进入体内后,通过化学或物理化学作用,导致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和/或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的物质。
3.中毒:指由于毒物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代谢、功能和/或形态结构产生损害而呈现的疾病状态。
根据接触毒物的量和时间上的差异,中毒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三种。
4.毒物毒作用的靶器官、靶组织:指毒物选择性损害的生物体器官、组织和效应器。
5.毒物蓄积库:将毒物浓度或含量最高的器官或组织叫做该毒物的蓄积库或储存库。
6.毒物死后再分布:指毒物在尸体内浓度的改变过程。
特别是指在心血中毒物浓度的变化。
由于死亡与尸检的时间间隔,所测得的毒物浓度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死亡当时血液或器官内毒物的浓度。
7.急性中毒:指在短时间内(通常在24小时内),大量毒物进入体内后,引起生物体出现中毒症状或导致中毒死亡。
亚急性中毒:通常指生物体因摄入较大剂量或多次摄入小剂量毒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在2~30天)内,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
慢性中毒:通常指微量毒物或少量相对毒性较低的毒物进入生物体后,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潜伏期,才引起生物体中毒、蓄积中毒或中毒死亡。
8.毒物的中毒血浓度:能引起中毒反应的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中毒血浓度。
毒物的致死血浓度:引起中毒死亡时毒物在血中的最低浓度,称为该毒物的致死血浓度(通常用mg/L来表示)。
9.毒物的相加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等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叠加毒性。
毒物的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的联合作用大于各自单独作用之和,呈现1+1>2或1+1+1>3的毒性。
法医毒理学第六章
法医毒理学第六章法医毒理学第六章名词解释: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中毒:毒物无论经何种途径或方式侵入机体而直接妨碍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从而造成缺氧,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甚至死亡,称为呼吸功能障碍性毒物中毒。
选择题:(红色标记为正确答题)1氰化物经何种途径侵入机体A呼吸道B消化道C皮肤D以上答题均是E以上答案均不是2氢化物的最主要的毒性靶器官是A脑B肾C心脏D肝E肺3氰化物的口服最小致死量A0.9mg/kgB0.8 mg/kg C0.7 mg/kgD0.6 mg/kgE0.5 mg/kg4CO中毒后一般多少小时难检出A6小时B7小时C8小时D9小时E9小时5CO中毒最有价值的检材A脑B血液C心脏D肾E肺论述题一试述氰化物中毒的临床症状1前驱期吸入者有眼,咽喉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
口服者则口腔,咽喉有麻木和烧灼,流涎,呕吐。
尚有头昏,头痛,耳鸣,乏力及大便紧迫感等。
2呼吸困难期前驱期后出现胸闷,心悸,呼吸困难,胸部紧迫感等症状。
体检见皮肤,粘膜呈鲜红色,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律不齐及传导阻滞,瞳孔先缩小后扩大,并有眼球突出及恐怖面容。
神态由冷漠转入昏迷。
3痉挛期大小便失禁,大汗淋漓,体温下降,强直性惊厥4麻痹期感觉和各种反射均消失,呼吸浅而慢,最终因呼吸麻痹死亡。
二试述CO中毒大脑白质的变化1血管周围的神经纤维髓鞘脱失2广泛弥漫的神经纤维受损。
髓鞘和轴索的破坏,以脑室系统周围病变显著,可延及额叶,颞叶或枕极,加以胼胝体白质受累,在脑的冠状切面上常形成蝴蝶状的脱髓鞘分布3融合或不融合的脱髓鞘斑片。
斑片呈海绵状结构,髓鞘脱失的纤维中轴索相对保持完整,斑片中心可见泡沫细胞,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第三节亚硝酸盐中毒一选择题1.对亚硝酸盐毒性作用机制描述正确的是( C )A 使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影响氧含量的供给从而导致机体缺氧。
B 作用于呼吸酶,使生物氧化过程发生障碍从而导致机体缺氧。
C 将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影响氧的携带和释放导致机体缺氧。
食品毒理学第6章 ppt课件
固定剂量法:
①先求出LD50,
②选取相同条件的40只动物,分为两组(染毒组 和对照组),每组至少20只,雌雄各半。
③试验组在1/20~l/5 LD50的范围内选定一个 剂量,每日以固定剂量、定时和相同途径进行 染毒,试验期间观察记录每组动物死亡数。
④当试验组累积发生一半动物死亡即可终止试验。 ⑤计算累积总接触剂量[LD50(n)],根据公式计算
禁食时要保障饮水。
6
①尽量选择对化学毒物的代谢和毒效应表现 与人的反应尽可能一致的实验动物;
②易于饲养管理、试验操作方便的动物; ③繁殖生育力较强、数量较大能够保障供应; ④价格较低,易于获得。
7
①实验动物的物种和品系 首选哺乳动物,大小鼠最为常用。 大鼠:Spragur-Dawley(SD),Wistar 小鼠:昆明种,NIH,ICR
②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 ③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④为慢性毒理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
依据。 ⑤为受试物毒性机制研究和将研究结果外推到人提
供依据。
29
(1)实验动物的选择 ②①性物别种、和年品龄系和动物数 两一种般性要别求,选雌择雄两各种半实;验动物: 初啮断齿乳类动(物大,鼠大:鼠Wi6s~ta8r和周S龄D,)体重80~100g; 大非鼠啮每齿组类不(少犬于:2B0e只ag,le犬犬、)猴每组不少于6只。 ③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等级和饲养环境 亚慢性毒性试验要求大鼠应使用清洁级及以上 等级,并饲养在屏障环境内进行试验。
3. 为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以及其他毒理试验 提供接触剂量和观察指标选择的依据。
4. 为毒理学机制研究提供线索。
5
三、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1.实验动物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确证
(1)检材处理:
适于尿、血液、组织(匀浆) 游离吗啡、O6-乙酰吗啡检测 调节pH8.7,添加内标(如乙基吗啡) 二氯甲烷:异丙醇(9:1)提取 可酸反提净化(必要时) 挥干有机溶剂 衍生化(丙酰化、硅烷化等) 总吗啡、O6-乙酰吗啡检测 需在提取前水解。 若检测吗啡,可酸水解; 若检测O6-乙酰吗啡,需酶解,不能采取乙酰化衍生法
第一节 形态学检验
天然药毒物案例,其体外检材往往都 保留有原植物的部分形态特征。针对天然 药毒物检材的这一特点,可应用形态学方 法对天然药毒物进行检验。
第一节 形态学检验方法
1.外观性状鉴别: 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折断
面,气和味。 2.显微形态鉴别:
通过对组织结构、细胞形态、细胞后含物等 某些特征进行鉴别。细胞后含物是细胞中的非 生命物质,是新陈代谢的积累物。后含物:营 养物、代谢后废物可见形状(淀粉);溶解状 态无形物(生物碱,甙类,鞣质)形态和成分 是观察的重点(特征性)。
吗啡、海洛因,紫转灰紫;可待因,蓝绿
3)亚硒酸-浓硫酸(Mecke试剂)反应
吗啡、海洛因显深绿色 可待因显蓝绿色 罂粟碱显暗蓝色
(3)薄层色谱法 灵敏度较低,仅适用于体外检材 改良碘化铋钾显色
(4)高效液相色谱法
固定相:C18最普遍,氰柱分离效果较好
色谱条件:YWG-C18柱(4 6mm×250mm);流动 相为甲醇 :水(3:7),内含0.5%三乙胺,用冰醋酸调 pH=6.8;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 30℃
(5)气相色谱法
检测对象:吗啡、可待因、那可汀、蒂巴因 、罂粟碱
色谱柱: OV-17(12m×0.53mm) 载气:氮气,流速 2ml/min; 柱温:起始温度 150℃(1min)
→10℃/min→200℃→20℃/min→270℃(6min) 进样口温度 260℃ 检测器温度 280℃ 。 检测器:FID或NPD。
(3)海洛因外观性状
常见非法贩卖形态: 粉末、压成长方块状,一般用塑料薄膜热封,外
350g、面通常用黄色不透明的胶带纸缠绕,有250g 等不同规格包装。零散毒品交易中的海洛因,一般用 方形或长方形白纸包装,每包0.1g到1构性质和检材处理
吗 啡:两性,只能在弱碱性(pH8.5-9.3)从水溶液游离 析出,不溶于氯仿,溶于氯仿-醇的混合溶剂;盐 酸盐溶于水,不溶于氯仿
可待因:不具两性,溶于氯仿、乙醚、乙醇等有机溶剂 海洛因:溶于氯仿,盐酸盐易溶于氯仿,碱水解成单乙酰
吗啡和吗啡,镇痛作用是吗啡的4-8倍 那可汀、蒂巴因 、罂粟碱:碱性,盐酸盐易溶于水或氯仿
(2)显色反应(预试验)
1)甲醛-硫酸(Marquis试剂)反应
吗啡、海洛因、可待因,显紫红色或紫堇色
2)钼酸铵-硫酸(Frohde试剂)反应
种植地域:
(原产地:小亚细亚)
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只允许印度、土耳其等少 数国家种植限量的罂粟。
非法种植区:
“金三角”:亚洲缅甸、泰国、老挝三国交界和 “金新月”: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
海洛因滥用情况简介
阿片类是当今滥用最为广泛、依赖性最强、
对社会危害最大的毒品。海洛因的滥用尤
为严重。
Heroin
第二节 天然毒品
一、阿片类
中枢神经抑制剂
主要包括:阿片类生物碱
海洛因(二乙酰吗啡)
二氢可待因酮
二氢吗啡酮等。
半合成
鸦片类生物碱:吗啡(morphine)、可待 因 ( codeine)、 那 可 汀 ( narcotine)、 罂 粟碱(papaverine)、蒂巴因(thebaine)
吗啡是鸦片的主要成分,具有麻醉镇痛 作用;可待因是鸦片中镇咳止痛的有效 成分。
天然药毒物的特点:
1. 中毒原因复杂 2. 毒物来源复杂 3. 化学成分复杂 4. 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差异大 5. (药)毒理作用各异且毒性差异较大 6. 检材的性状、组成和含量各异
天然药毒物分析的特点:
1. 确定分析目的物难 2. 筛查毒物难 3. 提取分离毒物难 4. 检测毒物难
对策:
➢了解常见有毒动植物和中草药的名称和 俗称、来源、成分、形态、分布、用途; ➢了解其毒性大小、中毒症状、体内过程 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案情、分析案情,以寻找检验方向、 合理制定分析方案。
200℃,扫描范围40–450amu。
(二)体内海洛因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1. 体内代谢与取材
确认滥用海洛因的证据。
尿液:海洛因定性分析的最佳检材。 检出时限:不超过72hr。
组织和其它体液:中毒死亡案例,胆汁含量较高 血液:含量很低 毛发:一般在尿检阴性时,
需了解涉毒史
2. 筛查 尿液:免疫分析
显微形态鉴别
制片制备
封片(装片)
化学显色
1) 粉末制片 2) 组织切片:
横切片 表面片
较硬或皱缩先水泡软 再切片
用适当液体或试剂处理 后加盖玻片封藏
1)用水或稀甘油处理 2)用水合氯醛处理 3)用乙醚-乙醇溶液处 理
1) 间苯三酚试剂: 2) 氯化锌碘试 3) 碘试剂: Millon试剂: )4 5) 苏丹Ⅲ试剂: 6) 硫酸(1:1): 7)醋酸:
Chasing Dragon
Injection
(一)毒品鉴定
1. 形态学检验 (1)罂粟果(壳)
的形态和性状 1)外观
与易混淆植物区别:野罂粟、丽春花(虞美人)
2)显微形态
(2)鸦片的外观性状
生鸦片:棕黑色膏状物 熟鸦片:棕色带金黄,光滑, 大量掺杂物
(3)海洛因外观性状
1-4号海洛因 颜色从黑色、暗褐色、棕色到灰白色、白色
(6)海洛因中掺杂物的检验
用于海洛因中掺杂物分析的常用方法有 GC/MS、IR、UV、原子发射光谱、溶解度试 验和沉淀反应等。
主要掺杂物:有机小分子 掺杂物:扑热息痛、咖啡因、茶碱、苯巴比妥
分析方法:气质联用分析
气质联用分析
色谱柱:BPX-5(30m×0.22mm×0.25μm) 载气:氦气,流速 1.5ml/min; 柱温:初温 160℃(1min)→10℃/min→280℃(23min) 进样口温度 280℃ 传输线温度 260℃。 质谱条件:EI电离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