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 谢希仁 第五版 1-5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读书笔记
计算机⽹络(谢希仁第五版)读书笔记1 第⼀章概述电路交换:整个报⽂的⽐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个管道中传送。
建⽴连接(占⽤通信资源)->通话(⼀直占⽤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户始终占⽤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分组交换:采⽤存储转发技术。
单个分组(报⽂的⼀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个结点。
把要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个报⽂,在发送报⽂之前,先把较长的报⽂划分成⼀些必要的等长数据段。
在每⼀个数据段前⾯,加上⼀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部后,就构成了⼀个分组。
分组⼜称为包,⽽分组的⾸部也可以称为“包头” 优点:⾼效、灵活、迅速、可靠报⽂交换:整个报⽂先传送到相邻节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个结点。
1.2计算机⽹络的性能指标速率(bps)、带宽、吞吐量、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表⽰从发送⽅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收到来⾃接收⽅的确认总共经历的时间)、利⽤率(信道或⽹络利⽤率过⾼会产⽣⾮常⼤的时延)1.3计算机⽹络体系结构为进⾏⽹络中的数据交换⽽建⽴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络协议。
⽹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要素组成: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开发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和 TCP/IP协议:1.4 TCP/IP的体系结构everything over IP: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提供服务。
IP over everything:TCP/IP协议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络构成的互联⽹上运⾏。
2 第⼆章物理层可以将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有关的⼀些特性,即: (1)机械特性(2)电⽓特性(3)功能特性(4)过程特性2.1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信道⼀般都是⽤来表⽰向 某⼀⽅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第五章_习题答案
第五章传输层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3
Web安全
此外,第六章还涵盖了Web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攻击与防御。
其他资源
• 补充阅读书籍和研究论文 •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 • 在线学习平台和课程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 五版课后题答案
这是一个关于《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五版课后题答案的幻灯片演示。通过 这个演示,您将了解到该书的概览以及每一章的主要内容和其他有用络》谢希仁第五版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方面,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 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等。
权威教材
多路复用
还讨论了多路复用和多路分 解的方法,以及运输层在网 络中的位置和作用。
性能优化
此外,第五章还提供了一些 性能优化的方法和工具,如 流量调整和负载均衡。
第六章:应用层
1
网络应用
第六章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网络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SMTP和DNS等。
2
分布式系统
还讨论了分布式系统的概念和架构,以及常见的分布式应用。
作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该书由谢希仁教授编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各种网络技术 和协议。
涵盖案例
该书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运作和问题解决。
第一章:绪论
网络通信
第一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 概念,包括网络通信的原理、网 络拓扑以及网络协议的作用。
云计算
还涵盖了当前热门话题云计算的 基本概念和架构,以及其与计算 机网络的关系。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1 错误检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数据链 路层的功能,包括错误检 测和纠错技术,以及流量 控制和访问控制的方法。
2 以太网
还介绍了以太网的工作原 理和常见的以太网协议, 如CSMA/CD。
谢希仁编《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课后答案
南昌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整理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 世纪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五版
存储转发原理 并非完全新的概念
• 在 20 世纪 40 年代,电报通信也采用了 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 •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 时不等。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 用了。
三种交换的比较
电路交换
连接建立 报 文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数据传送
报文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
•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 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 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 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 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 支持。
2. 对等连接方式
•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是指 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 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 (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 对等连接通信。 •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 的共享文档。
• 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 现差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 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 边缘部分。 • 在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 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 核心部分则通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 接。 •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 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 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 换的。
网络 结点 链路
互联网(网络的网络)
(a)
(b)
主机
因特网
internet 和 Internet 的区别
《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教程》谢希仁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 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 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 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断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形成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 OSI. 。
这样,只要遵循 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1- 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在分组交换网络中,数据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以短的分组形式传送。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在路径上的每个结点,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第五版正版作者谢希仁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第五版正版作者谢希仁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 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复习提纲
2009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第1章知识点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其功能2.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3.计算机网络从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分类,各拓扑结构有何特点4.计算机的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及其定量分析5.计算机网络协议三要素及其含义6.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的必要性,及分层带来的好处。
7.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8.数据在OSI协议体系结构的传递过程(学完后面几章后应该能够阐述各层的数据表现形式)9.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10.例举五层协议的网络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11,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各层的功能。
重点∶◆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协议的分层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软硬件系统构成◆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尤其是共享资源的各个方面,如软件共享,硬件共享,数据共享;◆从网络规模、网络拓扑结构、数据通信技术等方面来看计算机网络的分类;◆OSI参考模型的构成及其各层功能;◆TCP/IP模型的构成及各层功能◆分组交换、电路交换、报文交换的原理和各自的特点第2章知识点1.物理层的主要功能2.信道及其主要特征3.信道的传输模式4.数字信号传输的特点5.基带传输与频带传输的区别6.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7.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8.信道复用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重点∶◆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指标的概念,计算(例如吞吐量,带宽等);奈奎斯特定理、香农定理的应用;◆数字数据演变成模拟信号的方法(如ASK、FSK、PSK及其混合调制),数字数据演变成数字信号的方法(各种NRZ、MANCHESTER、差分MANCHESTER);模拟数据演变成数字信号的方法(PCM编码)◆FDM、TDM概念;◆奇偶校验(parity)、校验和(checksums)、海明码(Hamming code)、CRC校验码计算;◆网络传输介质◆物理层协议RS232-C协议的基本知识第3章知识点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2.PPP协议的主要特点及其适用场合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4 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5 常用的局域网传输媒体6、简述CSMA/CD以太网的工作原理7.交换局域网的工作原理8.虚拟局域网的工作原理9.网桥的工作原理10.多端口网桥----以太网交换机11、试说明虚拟局域网VLAN的四种基本组网方法?12、为了改善网络规模与网络性能之间的矛盾,针对传统的共享介质局域网存在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哪三种改善局域网性能的方法?第4章知识点1. IP地址的标准分类方法2.子网划分及子网掩码的设置3.CIDR构造超网4.NAT原理与应用5.IP分组的交付过程6.IP协议、IP数据报的格式7.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BGP。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复习整理(谢希仁第五版)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述10分1 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各层功能、优缺点。
应用层应用层是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这里的进程就是指正在运行的程序。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传输层传输层的任务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因特网的传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但无连接服务则不保证提供可靠的交付,它只是“尽最大努力交付”。
这两种服务方式都很有用,备有其优缺点。
在分组交换网内的各个交换结点机都没有传输层。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
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将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
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作IP数据报,或简称为数据报。
网络层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数据链路层当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
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信息等)。
控制信息使接收端能够知道—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和到哪个比特结束。
控制信息还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到所收到的帧中有无差错。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在物理层上所传数据的单位是比特。
传递信息所利用的一些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并不在物理层之内而是在物理层的下面。
因此也有人把物理媒体当做第0层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习题1、习题1-24;2、根据你了解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你预测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几年,哪些网络应用将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章物理层12分1 信道的极限容量:香农公式信噪比(db)=10log10(s/n)S表示信号的平均功率,n表示噪声的平均功率香农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速率c=w log2(1+s/n) (b/s) w代表信道的带宽香农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道比越大,信息的极限输出速率就越高!2 信道复用技术原理:CDMA1.频分复用2.时分复用码元复用cdm码元地址csma的每一个站被指派一个唯一的M bit码元序列,一个站如果要发送比特1,则发送它自己的Mbit码元序列。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
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课后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1章概述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总时延=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105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
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106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07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108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此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109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同各有何特点?110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11计算机网络由哪几部分组成?第2章协议与体系结构201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202试举出对网络协议的分层处理方法的优缺点。
203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204 试述具有五层协议的原理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205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206 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之处。
207 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五章传输层5—01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课后答案第五章第五章传输层5—01 试说明运输层在协议栈中的地位和作用,运输层的通信和网络层的通信有什么重要区别?为什么运输层是必不可少的?答:运输层处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服务运输层为应用进程之间提供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但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面向主机,承担路由功能,即主机寻址及有效的分组交换)。
各种应用进程之间通信需要“可靠或尽力而为”的两类服务质量,必须由运输层以复用和分用的形式加载到网络层。
5—02 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对上面的运输层有何影响?答:网络层提供数据报或虚电路服务不影响上面的运输层的运行机制。
但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5—03 当应用程序使用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IP时,这种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还是面向无连接的?答:都是。
这要在不同层次来看,在运输层是面向连接的,在网络层则是无连接的。
5—04 试用画图解释运输层的复用。
画图说明许多个运输用户复用到一条运输连接上,而这条运输连接有复用到IP数据报上。
5—05 试举例说明有些应用程序愿意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用采用可靠的TCP。
答:VOIP:由于语音信息具有一定的冗余度,人耳对VOIP数据报损失由一定的承受度,但对传输时延的变化较敏感。
有差错的UDP数据报在接收端被直接抛弃,TCP数据报出错则会引起重传,可能带来较大的时延扰动。
因此VOIP宁可采用不可靠的UDP,而不愿意采用可靠的TCP。
5—06 接收方收到有差错的UDP用户数据报时应如何处理?答:丢弃5—07 如果应用程序愿意使用UDP来完成可靠的传输,这可能吗?请说明理由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 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通过 ISP 上网
用户
因特网 服务提供者
ISP1
因特网
ISP2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 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本地 ISP 本地 ISP 第二层ISP 本地 ISP 本地 ISP 第二层ISP 本地 ISP 第二层ISP
第三层 本地 ISP
第二层 第一层 大公司 本地 ISP 本地 ISP
中继线
交换机
中继线 交换机 交换机
C D
A
用户线 交换机
用户线
B
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2. 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
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 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
报文
1101000110101010110101011100010011010010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课件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年
谢希仁 编著
第 1 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2.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1.2.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3 因特网的组成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第 1 章 概述(续)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第 1 章 概述(续)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7.5 TCP/IP 的体系结构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 路由器 网络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 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 系统(end system)。 “主机 A 和主机 B 进行通信”,实际上 是指:“运行在主机 A 上的某个程序和 运行在主机 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 信”。 即“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 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或简称为“计算 机之间通信”
因特网的发展情况概况
网络数 主机数 用户数 管理机构数 10 102 102 100 103 105 106 101 105 107 108 102 106 108 109 103
1980 1990 2000 2005
1.2.3 关于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
因特网协会 ISOC 因特网体系结构 研究委员会 IAB 因特网研究部 IRTF 因特网研究指导小组 IRSG …
路由器的重要任务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 相连接起来。
更多的电话机互相连通
5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电线。
万维网 WWW 的问世
因特网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和增长 速率最快的计算机网络,没有人能够准 确说出因特网究竟有多大。 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 由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 CERN 开发的万 维网 WWW (World Wide Web)被广泛使 用在因特网上,大大方便了广大非网络 专业人员对网络的使用,成为因特网的 这种指数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运行 客户 程序
A
网络边缘
运行 服务器 程序 B
客户
网络核心 服务器
客户 A 向服务器 B 发出请求服务, 而服务器 B 向客户 A 提供服务。
客户软件的特点
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 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因此,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 特网。 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 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出现了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 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 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 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 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 (host)。
请注意名词“结点”
―结点”的英文名词是 node。 虽然 node 有时也可译为“节点”,但这 是指像天线上的驻波的节点,这种节点 很像竹竿上的“节”。 在网络中的 node 的标准译名是“结点” 而不是“节点”。 但数据结构的树(tree)中的 node 应当译 为“节点”。
网络与因特网
1.1 计算机网络 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 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 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 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 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 网络。
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
Internet 和 Internet 的区别
以小写字母 i 开始的 internet(互联网或 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 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的 Internet(因特网) 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 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 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 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各种RFC之间的关系
因特网草案
实验的 RFC
建议标准
提供信息的 RFC
草案标准 6 种 RFC 因特网标准
历史的 RFC
1.3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 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 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 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 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 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 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假定这个报文较长 不便于传输
添加首部构成分组
每一个数据段前面添加上首部构成分组。
报文
数 分组 1 据
首部
数
据
数
据
分组 2 首部 分组 3 首部
请注意:现在左边是“前面”
分组交换的传输单元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 元。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 端在左边)。 分组 1
首部 数 据 分组 2 首部 数 据 分组 3 首部 数 据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 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 商业网络。 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 网络。
因特网的意义
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 大的变革。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 已离不开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 最重要的功能
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 1)/2 对电线。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 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使用交换机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 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
交换机
―交换”的含义
在这里,“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 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 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 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 的资源。
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器软件的特点
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 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 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 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 户的通信请求。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 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 支持。
2. 对等连接方式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是 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 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 (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 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 的共享文档。
因特网工程部 IETF
因特网工程指导小组 IESG
… 领域 领域 WG … WG WG … WG
RG
RG
制订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 以下的四个阶段
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 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 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