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原虫病及其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禽原虫病及其危害
原虫:
单细胞动物,整个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大部分营独立的自由生活,只有少数种类营寄生生活。原虫虫体微小,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形态因种而异,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形态也可完全不同,呈柳叶状、长圆、椭圆或梨形等,有的原虫无固定形状,经常变形,具有多形性。
原虫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
原虫的运动器官有鞭毛、纤毛、伪足(一种临时性器官,可以引起虫体运动以捕获食物)和波动嵴(是孢子虫定位的器官,只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4种。
原虫的生殖方式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
常见的家禽原虫病:
鞭毛虫病中的组织滴虫病(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引起的疾病),孢子虫病中的球虫病、隐孢子虫病、鸡住白细胞虫病(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血原虫病)、弓形虫病(由刚第弓形虫寄生于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引起的,人、畜、禽以及许多野生动物都是中间宿主,猫科动物是终末宿主)、肉孢子虫病(肉孢子虫属的病原寄生于寄主的肌肉内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广泛寄生于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中间宿主有禽类、啮齿类、爬行类等,终末宿主是肉食类动物)。
一、组织滴虫病:
(一)概念: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引起的疾病。发病末期,有些病禽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鸡冠呈暗红色,所以又称黑头病或传染性盲肠肝炎。多发于火鸡和雏鸡,成年鸡也能感染。
(二)病原形态:火鸡组织滴虫为多形性虫体,大小不一,近圆形或变形虫形,伪足钝圆。无包囊阶段(包囊:一些原虫分泌一种保护性外膜后进入一个静止阶段,这种静止期的虫体叫做包囊。包囊形成有利于原虫在不利的环境中生存。)。盲肠腔中的肠腔型虫体直径为5~16微米,常见一根鞭毛。肠和肝组织中的组织型虫体无鞭毛,8~21微米。
(三)生活史:火鸡组织滴虫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寄生于盲肠内的组织滴虫,被盲肠内寄生的异刺线虫吞食,进入其卵巢中,当异刺线虫排卵时,组织滴虫即存在卵中,并受卵壳保护。当异刺线虫被鸡吞入时,孵出幼虫,组织滴虫亦随幼虫走出,侵袭鸡体。(四)症状和病变:组织滴虫侵入盲肠壁繁殖后进入血流和寄生于肝脏引起的。潜伏期7~12天,最短5天,常发生于11天。病禽呆立,翅下垂,步态蹒跚,眼半闭,头下垂,怕冷,下痢(动物腹泻,粪便较稀),食欲缺乏。疾病末期,有些病禽因血液循环障碍,鸡冠呈暗黑色。病程持续1~3周,痊愈过后的鸡体内扔然有组织滴虫,带虫者可达数周或数月向外排虫。
病变主要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盲肠炎和肝炎。导致盲肠肿胀,肠
壁肥厚且充满浆液性或出血性渗出物。肝脏肿大,紫褐色,表面出现黄绿色圆形、下陷的坏死灶。
(五)流行特点:自然情况下,火鸡最易感然,鸡和火鸡的感染性随年龄而变化,鸡在4~6周龄易感性最强,火鸡3~12周龄的易感性最强。感染后,多与肠道细菌协同作用而致病,单一感染时,致病性多不明显。死亡率常在感染后第17天达到高峰,第四周末下降。(六)诊断: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和病理变化,发现该病的典型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刮取盲肠膜或肝脏组织检查,发现虫体即可确诊。鉴别诊断,当并发有球虫病、沙门氏菌病、曲霉菌病或上消化道毛滴虫时,需进行鉴别诊断,找出病原。
(七)防治:1、由于鸡异刺线虫在传播组织滴虫中其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利用减少和杀灭异刺线虫虫卵的方法,利用阳光照射和干燥可最大限度的杀灭异刺线虫卵。成禽应定期驱除异刺线虫。
2、鸡和火鸡隔离饲养;成年禽和幼禽单独饲养(因为幼禽比成年禽易感)。
3、选用药物进行防治:
痢特灵。治疗用剂量为0.04%混饲,连用7天;预防用0.011%~0.022%混饲,休药5天。
甲硝唑。治疗按250毫克每千克的比例混于饲料中,每天3次,连用5天;预防用200毫克每千克比例混于饲料中,休药5天。
洛硝达唑。预防按500毫克每千克的比例混于饲料中,休药5天。
二、鸡住白细胞虫病
(一)概念:由住白细胞虫科、住白细胞虫属的卡氏住白细胞虫和沙氏住白细胞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病鸡因红细胞被破坏及广泛性出血,鸡冠呈苍白色,故又名白冠病。是危害我国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
(二)病原形态:主要有二种,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其中以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卡氏住白细胞虫:根据其在鸡体内的发育阶段不同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期:从成熟的裂殖体释放出的裂殖子
第二期:第一期虫体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虫体已侵入宿主细胞内
第三期:为早期配子体,虫体明显增大
第四期:可区分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
第五期:成熟配子体。成熟配子体呈紫红色,近圆形。寄主细胞的胞核被挤于一侧,整个细胞几乎全被核所占有。
沙氏住白细胞虫:成熟的配子体呈长椭圆形,较大,被寄生的白细胞膨大呈梭形,宿主的细胞核被虫体挤向一侧或挤向虫体的两旁呈半月状,宿主细胞质向两端伸展如棱角。
(三)生活史:发育过程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25天),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在库蠓体内完成(2~7天)。进行裂殖生殖的裂殖子有三种去向:一是随血液再次进入肝实质细胞发育形成肝裂殖体;二是被巨噬细胞吞食从而发育为巨型裂殖体;三是进入红细胞或白细胞开始配子生殖。
住白细胞虫以库蠓和蚋(rui)为传播媒介,当库蠓吸血时,将唾液腺中的子孢子注入鸡体内,并随血流到全身各脏器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寄生,经发育而变为裂殖体。裂殖体成熟后释放出的裂殖子有了性的分化,开始进入配子生殖阶段,形成雌、雄性配子体,当库蠓吸血时,雌、雄配子体进入库蠓体内,并迅速发育成雌、雄配子,然后雌、雄配子体结合形成合子,开始了孢子生殖阶段的发育,最后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内含有大量的子孢子,并聚集于库蠓的唾液腺中,在库蠓再吸血时,子孢子进入鸡体内而使鸡受感染,从此又开始新的生活周期。
(四)流行病学:(1)传播媒介:库蠓和蚋
(2)发病季节:与蠓和蚋的活动季节相一致。在20℃以上,库蠓和蚋的繁殖能力强,发病率也高。
(3)发病特点:鸡的年龄与住白细胞虫的感染率成正比,而和发病率成反比。成年鸡虽感染率高,但发病率不高,血液中虫体数较少,大多数呈无病的带虫者。
(五)致病作用和症状:
致病作用:破坏各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引起机体广泛性出血,雏鸡和仔鸡临床症状明显,死亡率高。
病变:全身性出血,肝脾肿大,血液稀薄;各内脏器官肿大出血,尤其是肾、肺出血最严重;胸肌、腿肌、心肌上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将此结节挑出涂片染色,可见许多裂殖体。
症状:鸡冠苍白,羽毛松散,发烧,食欲不振,精神沉郁,下痢(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