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探析

合集下载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核武器作为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武器,已经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核不扩散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它涉及到全球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核不扩散问题的背景、原因、影响和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不扩散问题的背景核不扩散是指核武器不被扩散到非核国家,以确保核武器的使用只限于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这一问题的背景源于二战后,核武器的出现使得国际安全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维护全球安全和稳定,国际社会达成共识,通过一系列国际条约和协议来限制核武器的扩散。

二、核不扩散问题的原因核不扩散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技术门槛:核武器需要高度精密的技术和设备,非核国家难以获得这些技术和设备。

2.政治风险:核武器的使用具有极高的政治风险,非核国家通常不愿意冒险去获取核武器。

3.军事战略:拥有核武器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战略优势,对其他国家的威胁更大。

三、核不扩散问题的影响核不扩散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对国际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一旦核武器落入非核国家手中,全球安全将面临巨大威胁。

其次,核不扩散问题也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

此外,核不扩散问题还对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产生了影响。

一些国家为了获取核技术而进行军备竞赛,导致资源浪费和科技发展滞后。

四、解决途径为了解决核不扩散问题,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核武器扩散活动。

各国应该加强情报交流和执法合作,共同打击非法贩卖核材料和制造核武器的行为。

其次,应该加强国际监督和审查机制,确保各国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和相关协议。

此外,应该加强国际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核不扩散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最后,应该推动无核武器世界的发展,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和平的世界体系,使所有国家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安全和发展机会。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探析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探析

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探析
刘锋;刘涛
【期刊名称】《东疆学刊》
【年(卷),期】2016(33)3
【摘要】俄罗斯是世界大国中为数不多的支持朝鲜半岛统一的国家.从朝鲜半岛分裂成朝韩两国至今,俄罗斯对待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的立场随着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的变化而几经调整,而今变得更加积极和务实.但是俄罗斯对待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的立场是完全建立在本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利益考量的基础之上的,反映出新时期俄罗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利益诉求和基本原则,同时俄罗斯在推动朝鲜半岛统一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总页数】7页(P54-60)
【作者】刘锋;刘涛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延吉133002;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延吉13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核问题和萨德的立场与中俄战略协作
2.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研究现状
3.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研究现状
4.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演变及其对朝核问题的立场
5.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朝鲜半岛政策与朝核立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核不扩散是指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不被转让、不被制造、不被使用,以确保其只掌握在合法所有者手中。

这一概念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处理核武器扩散问题时。

本文将探讨核不扩散的重要性、当前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核不扩散的重要性核不扩散是国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武器具有极高的破坏力,一旦落入错误的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确保核武器的安全和合法所有者的地位至关重要。

核不扩散有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防止核战争对全球造成灾难性影响。

二、当前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当前的核不扩散体系在历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国际社会对核不扩散体系的监督和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核不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某些国家可能存在规避监管的行为。

其次,一些国家可能出于政治或经济原因,不愿签署核不扩散协议,这增加了核武器扩散的风险。

此外,一些国家可能拥有未申报的核设施或秘密研发核武器,这增加了核不扩散体系的脆弱性。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未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核不扩散体系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新兴大国崛起可能会对现有国际秩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核不扩散体系的有效性。

其次,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可能会增加核武器扩散的风险,因为网络攻击、恐怖主义和其他非传统威胁可能会对核不扩散体系构成威胁。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首先,国际社会在应对核武器扩散问题上日益形成共识,许多国家已经签署并遵守核不扩散协议。

其次,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国际组织在核不扩散领域的监测和执法能力不断加强,为打击核武器扩散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此外,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技术手段,以加强核不扩散体系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

这些趋势表明,核不扩散体系在应对新挑战和新威胁方面具有适应性和灵活性。

四、应对策略为了应对核不扩散体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不扩散协议书

不扩散协议书

不扩散协议书《不扩散协议》是一种国际间的条约,致力于防止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传播。

随着核武器技术的发展和扩散的威胁越来越大,该协议的制定和执行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不扩散协议》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不扩散协议》于1970年签署,旨在防止核武器技术的进一步传播。

根据该协议,核武器国家同意不将核武器技术传授给无核武器国家,同时无核武器国家同意不获取、研发或控制核武器。

该协议还要求核武器国家致力于核裁军,并通过国际合作和互相验证来确保协议的执行。

首先,该协议确保了核非扩散的原则。

即使核武器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它们也同意不传授核武器技术给其他国家。

这一原则有助于防止核武器技术的滥用和导致核竞赛的出现。

通过限制核武器技术的传播,国际社会能够减少核武器的数量和威胁,提高全球安全。

其次,该协议推动了核裁军进程。

核武器国家同意通过减少和消除核武器来确保全球安全。

这种裁军行动有助于缓解国际间的紧张局势,并提高了核非扩散的可行性。

此外,通过国际合作和开展互相验证,各国能够确保其他国家遵守核裁军的承诺,增强制度的可信度和执行力。

第三,该协议鼓励和支持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是确保核武器非扩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共享信息、技术和资源,各国能够更好地合作,共同应对核武器威胁。

此外,协议还设立了国际核查机构,负责核设施的检查和监控,确保协议的执行情况得到核实。

然而,尽管《不扩散协议》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核武器国家之间的核裁军进程进展缓慢。

尽管协议要求核武器国家逐步减少核武器,但实际上,一些核武器国家并没有积极推动核裁军,并以国家安全为借口维持大规模核武器的库存。

其次,国际合作的局限性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国家存在相互不信任和利益冲突,使得国际合作变得困难。

此外,一些国家可能存在非法获取核技术和材料的行为,这进一步削弱了协议的有效性。

要解决这些挑战和争议,国际社会应加强对《不扩散协议》的执行和监督。

为什么有些国家拥有核武器,而有些国家则不允许拥有?

为什么有些国家拥有核武器,而有些国家则不允许拥有?

为什么有些国家拥有核武器,而有些国家则不允许拥有?在当今世界,一些国家拥有着强大的核武库,而另一些国家则禁止任何形式的核武器。

这种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那么,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拥有核武器,而另一些国家则不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1. 国际环境因素国际环境因素是制定和实施核武器政策的基础。

不同的国家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同,因此,不同的国家能够“合法”使用核武器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首先,核大国如美国、俄罗斯等在冷战时期研制出并拥有了核武器,而且在国际格局稳定的前提下,获得了“合法”的使用权利。

而对于非核大国来说,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其标配,没有拥有核武器的权利。

其次,在国际安全问题上,一些国家面临内外交织的复杂情况,必须通过研制核武器来保障国家安全。

以朝鲜为例,不断试验核武器,是其自保的一种方式,虽然其被国际社会谴责,但对于朝鲜来说,这是必要的。

2. 国家实力因素国家实力因素是制定和实施核武器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只有拥有一定的国家实力,才能实现核武器的生产与储存。

首先,要有足够的科技水平。

制造和研发核武器需要先进的科技和技术水平,这需要一个国家拥有优秀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以及大量的铝、钛、稀土等原材料。

其次,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研发和制造核武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只有较高的财政收入才能支持这种大规模科学工程。

3. 国际政治因素国际政治因素是在国际关系领域,国家拥有核武器的环境因素。

一个政治制度稳定、政治体系完善的国家更有可能拥有核武器。

首先,一个民主和自由的国家,其政治体系相对稳定,对内稳定,对外则更容易得到国际认可。

其次,一个有执政合法性的国家,政治权力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国家动员、组织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拥有核武器上,也更容易得到国际共同认可。

综上所述,国家在拥有核武器方面所要面对的挑战是多方面的,如国际环境、国家实力和国际政治环境。

一个国家能否拥有核武器,不只是单一的因素可以决定,而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核不扩散是指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不被转让、不被制造、不被使用,以防止其落入非国家实体或非核国家手中。

核不扩散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本文将围绕核不扩散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增进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核不扩散的重要性核不扩散对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核武器的威慑力巨大,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在国际紧张局势升级时,通过威慑力来抑制冲突升级。

其次,核不扩散可以减少非国家实体获得核武器或核装置的可能性,从而降低发生核冲突的风险。

此外,核不扩散还有助于防止核武器扩散到非核国家手中,这些国家可能不具备维护和控制核武器的能力和意愿。

核不扩散面临的挑战尽管核不扩散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存在违反核不扩散规定的企图和行为,这使得核不扩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次,一些国家存在对核技术的依赖和追求核武器的冲动,这可能导致核扩散的风险增加。

此外,一些国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这使得核不扩散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

国际社会在核不扩散方面的努力为了应对核不扩散的挑战,国际社会一直在积极努力。

国际社会通过制定相关条约和协议,加强国际合作和监管机制,推动各国遵守核不扩散规定。

此外,国际社会还加强了对核材料和技术的监管和管理,防止其落入非国家实体或非核国家手中。

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对可能从事核扩散活动的国家的制裁和惩罚措施。

具体实践方面,一些国家在推动核不扩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例如,一些国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帮助其他国家提高安全和防御能力。

此外,一些国家还加强了对本国核材料和技术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其不会成为潜在的扩散目标。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变化,核不扩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将发生变化。

首先,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和技术的发展,国际社会可能会加强在核安全、核保安和核技术方面的合作和监管力度。

联合国防止核扩散条约协议

联合国防止核扩散条约协议

联合国防止核扩散条约协议联合国防止核扩散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NPT)是一项旨在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的国际公约。

早在1968年,该条约便由联合国大会通过,经过多年的辩论和谈判最终正式生效,至今已有190多个国家签署和批准。

一、背景介绍随着二战后核武器的广泛发展和使用,国际社会对核武器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为了避免核武器扩散以及核与非核国家之间的安全对峙,联合国提出了防止核扩散的条约。

该条约首次将核武器国家与非核武器国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群体,并确立了核不扩散、核裁军和和平利用核能的三大原则。

二、核心原则及内容1. 核不扩散原则:核不扩散是条约的核心宗旨,即核武器国家不得将核武器转让给其他国家,非核武器国家不得获取核武器。

此外,签署国同意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防止核武器的传播,包括国际核监督机构的核查与监督等。

2. 核裁军原则:条约鼓励核武器国家与非核武器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合作,以逐步实现全球核裁军。

联合国成立了裁军问题委员会,以推进核裁军进程,并为核武器国家提供安全保障。

3. 和平利用核能原则:条约鼓励签署国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活动,并保障非核武器国家享有平等合理的核技术获得权。

三、协议的意义与影响1. 防止核扩散与核武器的非法传播:条约通过限制核武器技术转让和核设施的国际核查,有效遏制了核武器的扩散,维护了全球的核非扩散体制。

2. 促进核裁军和实现全球安全:条约的推行逐渐促使核武器国家与非核武器国家进行积极对话和合作,不仅减少了核武器的数量,也促进了全球安全与和平的实现。

3. 促进和平利用核能:条约对非核武器国家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鼓励了和平利用核能的发展,推动了核能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条约的挑战与展望尽管联合国防止核扩散条约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

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

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际局势的不断变化,核问题成为当今国际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

无论是核武器扩散还是核能源利用安全,都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今世界的核问题与危机,并分析影响和解决途径。

一、核武器扩散问题核武器扩散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核问题之一。

目前在全球已经有九个国家拥有了核武器,分别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

其中,美俄两国拥有的核武器数量最多,分别占世界总数的93%。

这些国家拥有核武器的原因有多种,但是主要原因是为了自卫和威慑。

然而,核武器扩散也带来了很多风险和挑战。

首先,核武器扩散会增加核战争的可能性,从而威胁全球安全。

其次,核武器技术的扩散会向恐怖主义组织和非国家行为者传递核安全威胁。

作为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大国,美国一直在寻求控制和限制核武器的扩散。

例如,美国领导的“核不扩散条约”旨在遏制核武器扩散,并通过谈判和外交手段鼓励那些想要发展核能力的国家放弃发展核武器的意图。

二、核能源利用安全问题核能源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能源,但是它也存在着安全问题。

例如,核能源的生产和运输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而核辐射的泄漏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另外,核能源的利用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挑战。

例如,核能源开发可能导致核泄漏或核事故,从而引发环境污染和人员伤亡。

近年来,日本福岛核电站的事故是核能源开发安全问题的一个突出例证。

为了保障核能源的安全,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

例如,多数国家都建立了独立的核能源监管机构,负责对核能源开发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管和管理。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机构,其目标是通过监管和检查保障核能源的安全和和平利用。

此外,一些国家也在国内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例如通过开展核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更新等,来提升核能源的安全性。

三、解决核问题的途径如何解决核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缓解核问题带来的威胁和挑战,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

当前俄罗斯的核战略和核不扩散政策

当前俄罗斯的核战略和核不扩散政策

当前俄罗斯的核战略和核不扩散政策
侯红育
【期刊名称】《外国军事学术》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核武器仍是俄罗斯当前和未来国家安全的支柱,其核心使命与冷战结束
前相比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

为弥补其常规力量不足,俄罗斯奉行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准备打有限的核战争的政策。

由于美国在常规力量上占有压倒性优势,为了应对周边威胁,俄罗斯将不再进行深度核裁军。

俄罗斯虽然反对大规模毁伤性武器扩散,但从国家利益出发,对不同的扩散者持不同的态度。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侯红育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712.0
【相关文献】
1.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及其与美国的关系论析 [J], 岳汉景
2.从小布什到奥巴马政府的美国核战略和核不扩散政策演变 [J], 崔建树
3.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认知和影响 [J], 彭亚平
4.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探析 [J], 陶祥军
5.小布什政府的核不扩散政策与国际核不扩散的未来 [J], 梁长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机制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机制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机制核不扩散机制是国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防止核武器扩散,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从核不扩散机制的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核不扩散机制的背景核不扩散机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核武器的发展和使用密切相关。

自二战以来,核武器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各国争夺战略优势的重要手段。

然而,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和威胁性使得一些国家开始担忧其扩散可能带来的全球安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开始探索建立一种制度,以限制核武器的扩散。

二、核不扩散机制的发展核不扩散机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政治承诺和国际合作逐步发展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条约。

其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是1968年签署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

该条约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法律约束,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并推动无核武器国家加入该条约。

截至目前,该条约已经得到191个国家的签署,其中185个国家已批准或加入。

三、核不扩散机制的现状尽管核不扩散机制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首先,一些国家仍然在寻求获取核武器能力,甚至已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也存在扩散风险。

其次,一些国家存在违反核不扩散机制的行为,包括向非条约国转让核材料和技术等。

此外,一些国家对于和平利用核能的立场存在分歧,导致在相关国际组织和机制中存在一定的摩擦和争端。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困境,国际社会不断加强核不扩散机制的监督和执行力度。

联合国安理会、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国际组织和机构在核不扩散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一些区域性组织和双边合作也在加强,例如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日韩等地区的合作等。

这些努力有助于加强核不扩散机制的执行力度,遏制潜在的扩散风险。

四、核不扩散机制的未来趋势未来,核不扩散机制将继续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但也有望取得一些积极进展。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机制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机制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机制核不扩散机制是国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防止核武器扩散,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安全。

本文将从核不扩散机制的背景、现状、问题与挑战、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了解。

一、核不扩散机制的背景核不扩散机制起源于二战后的国际安全体系。

当时,核武器刚刚问世,其巨大的破坏力使得世界各国都感到震惊。

为了维护全球战略稳定,防止核战争再次爆发,国际社会开始探索建立一种制度,以限制核武器的扩散。

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协商,联合国于1968年通过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标志着核不扩散机制的正式确立。

二、核不扩散机制的现状目前,核不扩散机制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遵守。

根据NPT,所有签约国都必须承诺不发展、不获取、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核武器或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同时,签约国还必须向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提供有关核武器活动的透明和不可逆转的核查措施。

在实践中,核不扩散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绝大多数国家都遵守了核不扩散制度,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核武器扩散事件。

另一方面,核不扩散机制也为国际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促进了国际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三、问题与挑战尽管核不扩散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国家仍然存在违反核不扩散制度的行为,包括秘密发展核武器、向其他国家提供核武器技术等。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国际法,也严重威胁了全球战略稳定和安全。

其次,核不扩散机制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签约国的执行力度不足、透明度和监督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也削弱了国际社会对它的信心。

此外,一些非国家行为主体,如恐怖组织等也可能成为核武器的潜在获取者,这对全球战略稳定构成了新的威胁。

因此,如何加强国际社会的合作,提高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转型的前奏:中国核军控政策的早期调整(1969-1976)

转型的前奏:中国核军控政策的早期调整(1969-1976)

中共党史研究2016年第8期!"#$%&'()*+,-#./0121969319764詹 欣 〔摘要〕反对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是贯穿中国早期核军控政策的核心内容。

起初,反对的重点是美国,但在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之后,中国在核军控领域主要是揭露苏联的“假裁军、真扩军”,对美国的批评有所减弱。

中国既要联合美国制衡苏联,在核军控问题上与美国保持某种默契,又要对美苏缓和保持警惕,因而对美国提出的核军控对话持怀疑和警惕的态度。

随着中美接触,中国的核军控政策逐步从理想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但其本质尚未发生变化。

〔关键词〕核军控政策;中美关系;中苏关系〔中图分类号〕D815.2;K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6)-08-0041-10PreludeoftheTransformation:theEarlyAdjustmentofChina’sNuclearArmsControlPolicy(1969—1976)ZhanXinAbstract:TheearlypolicyofChina’snucleararmscontrolwasMao’sdesign,consistentlyopposingthesuper powers’nuclearmonopolywithanti Americanimperialismasthecore.However,aftertheSino Sovietbordercon flictin1969,MaoshiftedattentiontotheSovietUnion,viewingitasthepowerofChina’sbiggestthreat.Inthefieldofnucleararmscontrol,heinsistedonexposingtheSoviet’sbehaviorsof“phonydisarmament,andgenuineexpansion”andcriticizingvarietyofSoviet’sdisarmamentproposals,whilecriticismoftheU.S.policiesandac tionsturnedtobelessandlessintense.TheU.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heChina’ssubtlechangeofitsnucleararmscontrolpolicy.ChinacooperatedwiththeU.StodetertheSoviet’sdisarmamentproposalintheU.N.Meanwhile,ChinakeptvigilantagainsttheU.S. Sovietdétente.Itisworthynoticingthat,regardlessoftheminorchangesinChina’snucleararmscontrolpolicyduringMao’slastyears,itsoverallnuclearstrategyanditsforeignpolicyremainedrevolutionaryandidealistic. 许多学者都把中国参与国际核军备控制(以下简称核军控)①机制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即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基本抵制,到80年代的部分参与,再到冷战结束后的全面参与。

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2020年版全文)

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2020年版全文)

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2020年版全文)2020年6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第355号总统令,批准俄罗斯核威慑国家基本政策(下称《政策》),该命令于当日生效。

《政策》共分4部分,分别是:概述,核威慑的本质,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临界条件,以及俄罗斯联邦行政机构、其他国家机构和组织执行《政策》的任务与职能。

一、概述1.《政策》作为国防战略规划文件,反映出俄罗斯关于核威慑本质的官方观点,明确了可通过核威慑抵消的军事危险和威胁、核威慑原则以及俄罗斯使用核武器的临界条件。

2.慑止潜在对手、保护俄罗斯及其盟友免遭侵略,是俄罗斯最高优先事项之一。

俄罗斯将运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所有军事能力来慑止侵略。

3.《政策》汇总了政治、军事、战术、外交、经济、情报以及其他措施的策略。

这些措施在核威慑力量和手段的基础上实现,预防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的侵略行为。

4.《政策》具有防御性,旨在将俄罗斯核力量维持在确保核威慑的水平,以确保俄罗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慑止潜在对手,保护俄罗斯及其盟友免遭侵略;在发生军事冲突时防止军事行动升级,并以俄罗斯及其盟友可接受的条件终止军事行动。

5.俄罗斯将核武器视为威慑手段,是极端情况下的必要措施。

俄罗斯会作出一切必要努力,以降低核威胁、防止国家间关系恶化诱发包括核冲突在内的军事冲突。

6.《政策》的法律基础是《俄罗斯联邦宪法》、国际法准则与法规、俄罗斯签署的国防和军备控制领域的国际条约、其他规章性法律法规,以及涉及国防和安全问题的其他相关文件。

7.所有参与实施核威慑的联邦国家机构、其他政府机构和组织均应遵从《政策》。

8.俄罗斯会根据影响国家防御体系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不断明确《政策》内容。

二、核威慑的本质1.当俄罗斯及其盟友受到侵略时,核威慑旨在保证俄罗斯对潜在对手实施不可避免的报复。

2.拥有战备力量和手段的俄罗斯武装力量保证核威慑。

这些战备力量和手段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给潜在对手带来巨大损失,并使俄罗斯有意愿决定使用核武器。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核不扩散是指禁止或限制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的制造、获取、部署、转移或使用,以确保全球核安全与和平。

它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促进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核不扩散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不扩散的历史核不扩散始于二战后,当时美国和苏联等大国开始发展核武器,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国际共识,即核武器不应该扩散给其他国家或组织。

此后,国际社会逐步建立了核不扩散机制,包括核出口控制、核查机制、国际合作等,以确保核武器不被滥用。

然而,核不扩散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核武器领域的竞争十分激烈,一度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

此外,一些国家出于地缘政治或其他目的,试图获取核武器技术或突破核不扩散机制,如伊朗、朝鲜等。

这些事件都对核不扩散机制提出了挑战。

二、核不扩散的现状当前,核不扩散机制得到了广泛的国际支持,大多数国家都遵守核不扩散条约,并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合作。

然而,一些国家仍然存在核扩散的风险,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核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可能会引发新的核威胁。

此外,一些国家对核能的利用和发展也存在分歧,如一些国家认为核能是可持续能源的重要途径,而另一些国家则担心核能可能引发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三、核不扩散的未来趋势未来,核不扩散的未来趋势将取决于多个因素。

首先,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共识是关键。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潜在的核威胁和挑战。

其次,技术进步和国际监管机制的完善也将对核不扩散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国家可能会突破现有的监管机制和技术壁垒,增加核扩散的风险。

因此,加强国际监管机制和技术研发合作是必要的。

此外,一些国家可能会继续探索核能的利用和发展方式。

尽管核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但在某些领域,如电力生产、海水淡化等方面,核能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

因此,加强国际合作和规范使用核能也是未来核不扩散的重要方向。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核不扩散是指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不被转让、生产、试验或其他方式扩散,以防止核武器落入恐怖分子或其他敌对势力手中。

核不扩散是国际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减少核冲突和核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核不扩散的背景、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核不扩散的背景核不扩散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当时美国和苏联等国家在核武器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了防止核武器落入敌对势力手中,国际社会开始建立一系列核不扩散机制,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安理会等。

这些机制的建立,为核不扩散提供了法律和政治基础。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核不扩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威胁。

一方面,一些国家在核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使得核武器扩散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一些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考虑,可能试图获取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以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这些挑战和威胁的存在,使得核不扩散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二、核不扩散的现状当前,国际社会对于核不扩散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在IAEA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建立完善的核不扩散体系,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管和控制。

此外,一些国家还通过国际合作、政治对话和军备控制等方式,来减少核冲突和核战争的风险。

然而,当前的核不扩散现状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

首先,一些国家对于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缺乏透明度,这可能导致核武器的秘密生产和技术泄露。

其次,一些国家可能会寻求获取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的途径,以实现自身战略目标。

此外,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其他敌对势力也可能会利用核技术来制造或获取核武器。

这些挑战的存在,使得国际社会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来应对核不扩散的威胁。

三、核不扩散的原因导致核不扩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一些国家担心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受到威胁,因此试图通过获取核武器或其他核装置来增强自身的军事实力。

其次,一些国家对于核技术的监管和控制不够严格,导致技术泄露或秘密生产等问题。

关于实现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目标的建议中国提交的工作文件

关于实现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目标的建议中国提交的工作文件

关于实现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目标的建议中国提交的工作文件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战争军事•【公布日期】2006.04.24•【条约类别】其他•【签订地点】正文关于实现核裁军和防止核武器扩散目标的建议中国提交的工作文件(2006年4月24日)中国代表团谨提请将下列要点纳入第一工作组文件和裁军审议委员会的报告:一、核裁军(一)奉行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核心的安全观,使各国享有普遍安全,为核裁军创造积极良好的国际和地区环境。

(二)维护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法律体系,增加国际安全形势的可预测性。

(三)坚持多边主义是维护和推进国际军控与裁军、包括核裁军进程的正确途径。

(四)核裁军、防止核武器扩散与和平利用核能的努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五)尽早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并就此缔结国际法律文书,实现无核武器世界。

(六)核裁军应遵循公正合理、逐步削减、向下平衡的原则。

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对核裁军负有特殊责任,应当依照“可有效核查”、“不可逆转”、“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率先大幅度削减其核武库。

(七)核裁军措施、包括各种中间措施,均应以“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为指针。

(八)导弹防御计划不得影响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不应损害国际和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九)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有利于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裁军谈判会议应尽快谈判缔结有关国际法律文书,以防止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促进核裁军进程。

(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核裁军进程的重要步骤,尚未签署或批准该条约的国家应尽快签署或批准,以使该条约按规定早日生效。

核武器国家应在条约生效前继续实行暂停试。

(十一)应敦促裁军谈判会议尽早达成一项全面、平衡的的工作计划,以便就核裁军、禁止生产核武器用裂变材料、防止外空军备竞赛、无核武器国家安全保证等重要问题展开实质性工作。

(十二)应采取以下措施,以推进核裁军、减少核战争危险和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1.放弃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基础的核威慑政策和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政策。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

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核不扩散,即核武器扩散的防止,是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核武器是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武器,其扩散可能对全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和机制来防止核武器的扩散。

本文将探讨国际关系中的核不扩散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首先,核不扩散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核武器的威慑力不仅在于其毁灭性的杀伤力,还在于其不对称性。

一旦某国获得核武器,其潜在的影响力将对全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此外,核武器的扩散还可能导致国际紧张局势的加剧,甚至引发战争。

因此,防止核武器的扩散是维护全球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手段。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一系列核不扩散机制,如联合国安理会、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等。

这些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国家可能违反相关规定,寻求获取核武器技术;而一些国家则可能存在对核技术的监管漏洞,导致核武器扩散的风险增加。

此外,一些非国家行为主体也可能成为核武器扩散的风险来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需要采取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各国应该加强信息共享和情报交流,共同打击核武器扩散活动。

同时,各国还应该加强自身监管,确保核技术不被非法转让。

其次,推动核武器持有国遵守核不扩散条约(NPT)是至关重要的。

该条约是全球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础,所有签约国都应该严格遵守。

对于那些违反条约规定、寻求获取核武器的国家,国际社会应该采取强有力的制裁措施。

此外,加强国际法律制度的建设也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重要手段。

国际社会应该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规范,对核武器扩散行为进行更加严厉的处罚。

同时,加强国际司法合作,确保相关案件能够得到公正、有效的处理。

最后,推动全球核安全体系的建设也是解决核不扩散问题的关键。

只有确保全球范围内的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核武器的出现和扩散。

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技术合作和信息共享,提高全球核安全水平。

核不扩散条约的内容

核不扩散条约的内容

核不扩散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决定无限期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会议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根据有关规定,条约有效期25年,其间每5年举行一次审议会议,审议条约的执行情况。

中国于1991年12月28日决定加入该公约,1992年3月9日递交加入书,同时对中国生效。

1992年1月27日,法国决定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8月3日正式把参加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批准文件递交美、英、俄3个签字国。

1998年12月根据47届联大决议成立1995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筹备委员会。

1993年5月─1995年1月共举行了4次会议。

筹备委员会为大会准备了临时议程和程序规则草案。

根据筹委会的建议,会议期间将成立3个主要委员会,第一委员会将集中讨论条约中有关不扩散核武器、裁军和国际和平与安全(包括安全保障)条款的执行情况;第二委员会的工作是讨论不扩散核武器、保证措施和无核区条款的执行情况;第三委员会将讨论关于条约国家不受歧视地发展、研究、生产及使用和平核能条款的执行情况。

由于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瑞典的反对,条约在1970年生效时,只有25年的期限,25年后是否继续延长,如何延长则要根据多数会员国的意见决定。

反对无限期延长的主要是不结盟国家和其它一些无核国家,如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墨西哥、尼日利亚、泰国、委内瑞拉等。

这些国家认为核国家没有履行条约里的一些重要条款,例如全面禁止核试验,停止生产可制造核武器的裂变材料,对无核国家承担安全保证,允许无核国家获取和平核能技术等。

这些国家认为,如果无限期延长,就会使核国家放松核裁军的努力,使事实上的有核与无核成为永久不可改变的、不合理的分配格局。

中国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1978-1992

中国与国际核不扩散机制1978-1992

中共党史研究2018年第6期1232456789:;1978<1992=詹 欣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态度。

中国通过参加国际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其他国家谈判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议(与法国、英国、联邦德国、日本和美国等)以及宣布不再进行大气层核试验(事实上履行了1963年《部分核禁试条约》)等方式,加入国际核不扩散机制。

同时在核不扩散政策方面,中国提出了“不主张核扩散、不搞核扩散、也不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的“三不”原则。

但中国的核政策仍带有革命外交的痕迹,继续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核心《核不扩散条约》持批评态度,拒绝签署协议。

〔关键词〕核政策;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中图分类号〕D232;K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8)-06-0077-10ChinaandtheInternationalNuclearNonproliferationRegime(1978—1992)ZhanXinAbstract:WiththeimplementationofDengXiaoping’s“reformandopeningup”policy,Chinagraduallychangeditsstanceofcriticizingtheinternationalnuclearnonproliferationregime.Chinabegantoparticipateintheinternationalnuclearnonproliferationregimebymeansofjoiningrelated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s,suchasInter 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tonegotiatenuclearcooperationagreementswiththeWesterncountries,suchasFrance,Britain,Japan,andtheUnitedStates,whileatthesametimealsodeclaringthatitwouldnolongercon ductatmosphericnucleartests.Inaddition,Chinaannouncedthat“itbynomeansfavorsnuclearproliferation,norwillitengageinnuclearproliferationbyhelpingothercountriestodevelopnuclearweapons.”However,ChinawasstillcriticalofthediscriminatoryNuclearNonproliferationTreatyanddeclinedtoaccedetothetreatyuntil199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态度。

俄罗斯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

俄罗斯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

俄罗斯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
李(韦华)
【期刊名称】《国外核新闻》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2004年5月31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俄己于当天加入通过海上检查等手段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防扩散安全倡议(PSI)。

至此,8国集团(G8)的所有国家都已加入了该倡议,该倡议的核心成员国也达到了15个。

从2004年8月6日开始,将在G8首脑会议上讨论加强PSI的策略。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李(韦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
【相关文献】
1.防扩散安全倡议:国际法的挑战与影响 [J], 杨泽伟;ZHANG Zhiyun
2.美国"防扩散安全倡议"的合法性及其危机 [J], 李小军
3.防扩散安全倡议的局限与困境:非正式国际机制的视角 [J], 刘宏松
4.美国军方加强防扩散安全倡议行动培训 [J], 夏治强(编译)
5.防扩散安全倡议:国际法的挑战与影响 [J], 杨泽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探析陶祥军2012-10-20 20:57:22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洛阳)2007年4期作者简介:陶祥军,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欧亚语系,河南洛阳471003陶祥军(1969-),男,山东成武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学、俄罗斯国情学。

内容提要:俄罗斯立国至今,逐渐形成了明晰而坚定的反对核扩散的政策,但并没有出现美国式的从“防扩散”到“反扩散”的转变。

俄核不扩散政策的主导原则主要有:将反对核扩散视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主张维护并完善现有的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反对以“武力”方式解决核扩散问题;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

俄在伊朗和朝鲜有其重要利益,因此在对待这两个国家的核问题上有自己的原则立场。

关键词: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核不扩散体系防止核扩散,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也是俄罗斯面临的战略安全任务。

朝鲜于2006年10月成功试爆原子弹后,在“六方会谈”第五轮会议上,同意关闭宁边核设施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但朝鲜能否最终放弃核武器计划,仍不明朗。

而伊朗则无视安理会决议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继续扩大铀浓缩活动,使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再次面临严峻挑战。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简称《核不扩散条约》),奠定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础。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各自集团内成员国的政治主张,许多国家的安全保障依靠美苏来提供,他们慑于大国的压力和可能带来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上的后果,无意拥有或不敢公开研制核武器。

美苏两国在对其他国家的核技术输出上也较为克制。

冷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和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根本改变,核武器及其相关技术的扩散问题日渐突出。

俄罗斯(苏联)作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数量最多、核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最先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国家之一,其在核不扩散问题上的态度与做法,对国际防扩散体系具有重要影响。

俄罗斯从立国至今,其核不扩散政策逐渐明晰和坚定,但并没有出现美国式的从“防扩散”到“反扩散”的明显转变。

1.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与举措回顾1. 1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基本继承了苏联时期的核不扩散政策和所承诺的国际义务。

为消除西方社会对苏联解体后核武器外流的疑虑,俄罗斯明确表达了在防止核扩散领域的政策和立场。

1992年1月27日,叶利钦总统在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信件中写道:俄罗斯“将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不扩散机制”,表示继续减少武器级钚的产量。

这一时期,俄罗斯积极致力于独联体范围内的防扩散努力,“我们希望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及其他独联体成员国以无核国家的身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奥尔洛夫,2001:20)。

1991年苏联解体前拥有2.7万枚核弹头,它们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加盟共和国。

运回、消除独联体其他成员国的核武器,成为俄罗斯独立之初在防扩散领域里最大的努力目标。

但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三国基于本身的利益需求,不愿轻易将部署在本国的核武器交给俄罗斯,特别是乌克兰,国内有不少人要求政府保留核武器,作为防止俄罗斯觊觎乌克兰领土的最有效的威慑工具。

俄罗斯一方面在独联体范围内,主持通过了《别洛韦日协定》①、《关于对核武器采取联合监督措施的协定》②、《关于俄罗斯是唯一的苏联核地位继承国的协议》③等有关约定,对其他三国的核武器予以条约上的控制。

(吴大辉,2005:196、200)另一方面,俄罗斯借助美国的力量,向上述三国施压。

1992年5月23日,美国与独联体四个有核武器的国家达成《里斯本议定书》,规定俄、白、哈、乌四国按期履行苏联所签订的《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白、哈、乌三国尽快以无核国身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

美国为消除独联体内的核扩散威胁,启动了“纳恩—卢格计划”(克林顿上台后改称“合作减少威胁”计划),规定美国防部每年从军费中拨出4亿美元,用于应付苏联解体造成的武器扩散危险,重点是帮助白、哈、乌三国将核武器运到俄罗斯销毁。

通过五年的努力,终于在1996年年底前,将上述三国的核武器全部运抵俄罗斯处理。

使俄罗斯成为苏联核武器的唯一继承国。

既消除了周边国家核武器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隐患,也减少了俄与西方社会共同担心的独联体境内核武器扩散的危险。

1. 2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20世纪90年代下半期开始,俄罗斯在核不扩散领域的态度逐渐明晰,开始从国家战略利益的角度审视防扩散政策。

对内不断加强立法,强化出口监控,对外展开与国际社会的合作。

在防止核扩散立法和出口监控方面,针对军工企业和科研单位为追求部门利益而不惜出口敏感技术的企图,1996年俄罗斯以总统令的形式,先后发布了《关于批准控制出口的核材料、核装备、特殊的非核材料及相关工艺名录》、《关于俄罗斯可用于制造导弹的核装备、核材料与核工艺出口控制》和《关于俄罗斯两用商品与工艺出口的控制》等重要文件。

此后,俄罗斯政府又相继颁布了有关法规。

这些法令法规为核材料及相关敏感技术的出口管理提供了规范性、操作性强的法律依据。

这一时期,俄罗斯在退役核武器的拆卸与运输、核材料与核设施的安全防护、核专家的管理与保护方面,充分利用了美国提供的援助。

这些援助主要有:用于核材料储存与运输安全管制的“材料保护、控制与衡算”项目,用于防止核专家流失的“科学与技术中心计划”,帮助俄罗斯核城市开发民用产品、改善核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城市倡议”(吴大辉,2005:238,250)。

此外,1995年,与其他主要大国一起达成了《核不扩散条约》的无限期延长,1996年1月,与美国签订了《关于在核材料的控制与衡算领域加强合作的主要原则》的联合声明。

1. 3第三阶段(本世纪初开始)普京政府上台后,明确将防止核扩散列为保障国家安全利益的主要任务。

在2000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俄罗斯联邦军事学说》和新版《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中,都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视作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2005年俄罗斯出台《俄联邦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领域的国家政策基础》,这是俄在防扩散领域的第一个官方学说性文件,是《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在防扩散领域的具体化,明确指出了俄罗斯防扩散政策的法律基础、目的、任务、基本方向和实施机制。

“9•11”事件之后,俄在防扩散领域,特别是在反“核恐怖”领域,加强了与美国等大国的合作,继2004年5月俄罗斯加入美国推出的“防扩散安全倡议”之后,2006年7月,在彼得堡举行的“八国峰会”上,普京总统与布什总统共同发起“反核恐怖全球倡议”,呼吁各国共同阻止恐怖分子拥有、运输和使用核材料和放射性物质。

2. 俄罗斯核不扩散政策的主导原则2. 1主张维护并完善现有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俄罗斯认为,历史证明以《核不扩散条约》为基石的传统核不扩散体系是有效的,对制止核扩散,限制“核俱乐部”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该体系目前正面临严峻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加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落入非国家组织,包括恐怖组织的威胁性在提高”;“核黑市”的出现;个别无核国家为提高国际地位,增强防御能力,企图发展核武器;一些国家,如美国,对不同国家的核计划实行“双重标准”。

(2004:2)此外,美国以提高国家安全保障和反恐为借口,单方面退出被俄视为“战略稳定性基石之一”的《反导条约》,制定新的核战略,降低核门槛,使核武器从政治层面走向战场层面成为可能,这是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严重打击”。

俄罗斯认为,当前核扩散的主要途径有:一是非法向无核国家转让制造核武器的技术与知识;二是一些国家或非国家主体利用公开信息独立研制核武器;三是由于国家出口监管制度不完善而造成核武器生产技术和其他“敏感信息”的流失。

俄罗斯认为,现有的防扩散体系仍不完善,比如对一些基本概念尚有不同的理解,一些国家的出口监管制度不够严格,对一些无核国家或非国家主体获取核武器或其制造材料与技术的行为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机制,等等。

在全球化条件下,任何国家都不能单独应对新的安全威胁,特别是“核恐怖”威胁,因此必须维护并完善联合国框架内的核不扩散体系,扩大其普遍适用性,加强国际多边和双边进程,完善防扩散的国际法基础和出口监管机制。

2. 2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解决核扩散问题俄罗斯领导人认为,应发挥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作用,主张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解决核扩散问题,反对“最后通牒”式的解决方式和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的做法,认为美国推出的充满武力色彩的“反扩散”战略,不仅不利于维护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核不扩散机制,甚至可能使所谓的“流氓国家”在美国强大的武力威胁下企图发展核武器的愿望更加强烈。

俄认为,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使用武力,也应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进行。

在2005年《核不扩散条约》审议大会第三次筹备会议上,俄罗斯代表团团长安东诺夫在谈到如何有效解决核扩散问题时指出:“我们应当找到一种针对整个核不扩散问题的系统化的、全面的解决方案。

必须进行大量细致耐心的政治外交工作,而企图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是危险的。

”今年3月26日,俄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了题为《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研究》的文章,文中强烈批评美国滥用武力的单边主义做法,并对美国企图对伊动武提出了警告。

2. 3将防止核扩散列为保障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尽管俄罗斯在政治、经济和国防政策领域历经混乱,但在防扩散领域,一直将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扩散,视为对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

普京总统将防扩散称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问题”(2006:1)。

《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将“巩固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的制度”列为保障俄联邦国家安全的主要任务之一。

俄联邦学说性文件《俄联邦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领域的国家政策基础》则将其列为俄罗斯的“优先任务”之一。

近年来,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加剧,恐怖组织利用一切手段,企图获取核材料、核技术、甚至是核武器,“核恐怖”已成为国际防扩散领域的重要威胁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还有可能将核武器作为威慑工具,那么恐怖组织的目的将不只限于威慑。

俄罗斯的核武器、核材料和核专家是国内外恐怖组织觊觎的重点对象。

俄罗斯认识到,俄领土面积大,国内存在民族分裂势力和极端主义势力,周边政治军事态势不稳定,从理论上讲,恐怖分子完全有可能针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袭击。

一旦恐怖组织针对俄罗斯施行核破坏,将会严重阻碍俄发展经济、恢复大国地位的历史进程。

为此,俄一方面加强国内核设施的安全防护,打击国内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另一方面,在联合国、八国集团、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范围内,积极展开反恐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