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行为主义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师激励策略探索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引言行为主义教育理论是20世纪初期由心理学家提出的教育理论之一,强调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塑造学习者的行为。
在过去几十年间,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本文将探讨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包括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什么是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外部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关系对学习的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认为人类行为可以通过外部刺激和奖惩来塑造和改变。
在教育领域中,这意味着强调建立明确目标、给予奖励以及提供良好的反馈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1.目标设定:行为主义原则鼓励在课堂上明确设定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明确知道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并能够自我评估和监控自己的进步。
2.奖励与惩罚: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奖励与惩罚对学生行为塑造和改变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取得好成绩,同时对不良行为进行惩罚或纠正。
3.提供反馈: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提供及时和准确的反馈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评价和指导,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强项和改进空间。
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研究1.学习成绩提高:许多研究表明,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明确目标、奖励机制和有效的反馈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并提高学习动力。
2.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目标设定和奖惩机制,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控行为自我纠正、自我激励的能力。
3.学习动机提高: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积极奖励对学生行为塑造的作用。
良好的奖励机制可以增加学生参与程度,提高他们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动机。
结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在实践中显示出一定效果,它强调明确目标、奖励与惩罚以及提供及时反馈等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然而,需注意到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教育理论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情况,因此在实践中综合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师的教学中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师的教学中的作用数学与应用数学(1)班40905108 张小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掌握教育心理学有关学习的基本理论对教师的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理论提醒教师注重创设有助于教学的课堂情境,配合教材设计教学的进度,塑造个体的良好行为以循序渐进的达到教学目标。
首先,要理解学习的行为。
个体获得的学习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两种形式,一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可以轻松参与到活动中,通过直接的体验进行学习,对年龄小的儿童这一点尤为重要。
学习的结果是产生行为的较持久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注意采取措施保证学习行为的持久性,在学习之后进行及时的练习与强化,避免已学习的行为的消退与遗忘。
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教师应当理解其特点并合理的安排教学,例如,帮助学生认清当前所学知识对未来适应环境的重要作用,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系统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以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知识类型进行教学设计,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当设计需要理解的概念或原理时,可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或熟悉的生活入手进行教学,促使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对于结论性的知识则可以直接教给学生,促使其进行接收学习。
另外,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尽相同:教师有时充当知识的传授者,指导学生进行接收学习;有时则只起引导、辅助作用,如在物理、生物等的自然学科的课程中,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发现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试验和实验等。
教师应调整好自身的角色,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试验中,消退说引起教师的思考,帮助教师利用消退律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例如教师应注意到如果教师对那些上课吵闹的不予以理会,则开始时可能出现更多的吵闹行为。
桑代克,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通过一个经典的”迷笼试验“说明不断尝试错误行为在学习中的作用。
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研究
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研究近年来,教育领域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术成绩。
行为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的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探讨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点和局限性。
一、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发的,而不是由内在的思考或心理过程所决定。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教育者应该通过操控学习环境和刺激,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学习。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原则包括强化和惩罚。
强化是指通过奖励和赞扬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以促进其学习和表现。
惩罚是指通过惩罚和批评来减少学生的负面行为,以改善其学习效果和表现。
二、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明确化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化。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明确告知学生每个学习任务的目标,并设定明确的评估标准。
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2、正面强化正面强化是指通过奖励和赞扬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奖励和赞扬,例如给予小礼物、鼓励性的语言肯定等。
正面强化可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负面强化负面强化是指通过惩罚或批评来减少学生的负面行为。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给予责备或减少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等,来消除或减少学生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负面强化可以提醒学生要遵守纪律和规则,从而改善学习环境和学习效果。
三、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性运用行为主义理论的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例如:1、易于实施行为主义理论提供了一种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运用强化和惩罚等策略,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学习。
这种方法不仅易于实施,而且效果明显。
2、提高学习效果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积极强化和消除负面行为,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ERG理论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
ERG理论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思考前言高校青年教师作为学术界的后起之秀,一直被视为学术研究的希望。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如高校学术氛围不够浓厚、个人成长空间有限等,导致青年教师面临着激励不足的问题。
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有必要探究ERG理论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
ERG理论与激励ERG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Clayton Alderfer所提出的。
该理论是人类需求层次理论(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的发展和修正,它将人类需求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存在需求(Existence)、相关性需求(Relatedness)和成长需求(Growth)。
ERG理论认为,当一个层次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人们会转而追求另一个层次的需求。
激励是驱动个体行为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调节个体的需求、目标、意图和行为。
激励可以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种类型。
内在激励是心理内在的推动力,外在激励则涉及到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
激励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高校青年教师而言,激励机制也是提高其研究成果和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
ERG理论视角下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需求层次高校青年教师的存在需求主要包括安全需求和生理需求。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来满足。
比如提高教师的薪资待遇、改善教师教学及科研条件等。
相关性需求层次高校青年教师的相关性需求主要包括社会、情感和认知三个方面。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非物质奖励来满足。
比如提供教学交流平台,让教师感受到团队协作和归属感;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教师感受到对学生的影响和贡献。
成长需求层次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需求主要包括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两个方面。
这些需求可以通过给予教师更多的职业成长机会来满足。
比如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让教师扩大视野、增长经验;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鼓励教师探索新的研究方向和拓展自身研究兴趣爱好。
机制实施上述激励机制只是建议,不排除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不适用的情况。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行为为中心的学习理论,这个学说认为,学习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反应和反馈来获得。
学习者的行为在环境中受到反馈和鼓励,从而形成长期的习惯和技能。
在教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使用刺激和反馈来加强学习者的行为。
下面将讨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一:正反馈正反馈是一种让学习者感受到成功的方式,通过奖励来鼓励学生学习和练习。
当学习者完成任务时,教师会给予奖励和表扬,以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动力。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教师可以给予学习者一些小礼品奖励,以鼓励学生完成练习和作业。
这样的正反馈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和自我效能感。
消极反馈是一种让学习者得到失败经验的方式,通过惩罚来减少不良行为。
当学习者出现错误或不规范的行为时,教师会给予惩罚或者批评,以减少不良行为。
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打扰其他同学或者缺乏参与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警告或者降低教学质量来降低学习者的不良行为。
应用三:模仿模仿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行为来学习的方式。
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模拟模型来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模仿来教授新的技能和知识。
例如,在学习绘画和音乐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优秀的学生或者专业人士进行示范,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来获得新的技能。
应用四:任务分解任务分解是一种将复杂任务分解成简单可行的小任务来达到学习的目的的方法。
任务分解可以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分解成简单可行的小任务,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英语时,教师可以将语法分解成基本句型和词汇,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能力。
总体而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教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应用。
教师可以使用正反馈、消极反馈、模仿和任务分解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教育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思考
教育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理论思考引言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的学科。
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行为主义理论一直占据重要地位。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人类行为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机制来形成的,而教育心理学则关注如何利用行为主义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实践应用以及争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界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对于行为的形成和改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1 条件反射和联想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行为主要通过条件反射和联想机制来形成。
人们在重复某一行为的过程中,会将刺激和反应建立起一种联想关系,从而形成特定的行为模式。
1.2 奖励与惩罚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奖励可以增加一种行为的出现频率,而惩罚则可以减少一种行为的出现频率。
通过给予奖励或者惩罚,可以塑造和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
1.3 环境的重要性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环境对于行为的塑造和改变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教育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
2. 行为主义理论的实践应用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方面:2.1 教学设计行为主义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制定教学设计的重要理论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清晰的行为表现标准,激励学生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来达到这些目标。
2.2 教学方法行为主义理论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例如,刺激反应教学法就是一种典型的行为主义教学方法,通过给予刺激引导学生做出特定的反应,从而实现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2.3 学习评价行为主义理论对于学习评价也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记忆和机械重复,如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
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因此评价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具结合探究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具结合探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关注可观察的行为变化,并强调外部环境如何影响学习者的反应与行为。
这一理论的基础在于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研究,尤其是巴甫洛夫和斯金纳等学者的贡献。
两者都表明环境刺激与个体的反应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在现代教育中,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现代教具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实现真正的有效教学。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学习是一种行为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通过对刺激的反应获得的。
对于教师而言,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并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在此过程中,现代教具的应用能够提供多样化、直观化的学习体验。
现代教具包括电子教科书、智能白板、虚拟现实(VR)设备和各种互动式学习工具等。
结合行为主义理论,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教具为学生提供可见的反馈,强化其学习动机和行为。
比如,使用智能白板进行数学问题解决时,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答题情况,通过即时反馈来强化正确答案,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具,可以使抽象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直观。
这种直观化的表现形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增加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
以VR设备为例,它能够将学生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让他们在模拟情境中进行探索与学习。
在历史课上,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古代文明的发展,或者在科学课上观察微观世界。
这种沉浸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在运用行为主义理论时,重要的是设计结构化的教学活动,以强化学生所期望的行为。
教师可以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通过现代教具提供必要的支持。
例如,在语言学习中,可以使用互动软件创造一种游戏化的竞争环境,通过挑战与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
其中,使用即时反馈和正增强(如积分、奖赏等)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识别自己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加深对语言使用规则的理解。
行为主义强调定量评估,因此结合现代教具还能实现相应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行为主义理论与激励机制在教育中的融合
行为主义理论与激励机制在教育中的融合在教育领域,行为主义理论与激励机制的融合为教学方法和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可观察的行为,并通过强化和惩罚来调整行为,而激励机制则专注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结合这两者,可以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技能。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理念是,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
皮亚杰、华生等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反应往往是对特定刺激的直接反馈,这种反馈推动了学习和行为的改变。
教育中的行为主义实践通常采取系统化的方法,如通过试错法、行为塑造等手段让学生掌握特定技能。
这种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到的行为变化来评估学习成果,从而在实践中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
激励机制则是基于不同类型的动机来推动学生学习的设想。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是两种主要类型,内在动机来源于学习内容本身所带来的满足感,比如对知识的渴望。
而外在动机则是指通过奖励或其他外部因素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积极的反馈、物质奖励等。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提升学生的内在动机,从而促进学习成效。
将行为主义理论与激励机制结合,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环境设计和强化措施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课堂上运用游戏化学习元素,能够将知识传授与趣味性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升,这正是行为主义强调刺激与反应的一种有效体现。
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给予即时反馈或小奖品,从而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形成正向循环。
在应用这一融合时,还需关注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动机各不相同,因此一刀切的激励措施可能并不适用。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激励策略。
对于那些拥有强烈内在动机的学生,可以更多地依靠他们对知识追求的兴趣,而对于较依赖外界评价和奖励的学生,则需要设计有效的外部激励来引导他们学习。
行为主义与激励机制还可以通过建立积极反馈循环来促进学生自我效能感。
随时给予及时、具体、有建设性的反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并持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行为主义对教学实践的(2篇)
第1篇一、引言行为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主张通过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教学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探讨其对教学实践的启示与影响。
二、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1. 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受外界刺激和内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 行为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形成的。
3. 行为主义主张通过强化和惩罚来调节和塑造行为。
4.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三、行为主义对教学实践的启示1. 强化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通过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来调节和塑造学生的行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1)正强化: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2)负强化:通过避免惩罚,引导学生主动改正错误,形成良好习惯。
(3)惩罚:对于严重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
2. 行为塑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行为塑造理论认为,通过逐步引导和强化,可以使学生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策略:(1)分解任务:将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步骤,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2)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逐步提高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
(3)榜样示范: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规则与纪律的建立行为主义强调规则与纪律对行为的调节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以下方面:(1)制定明确的课堂规则,让学生了解课堂行为规范。
(2)严格执行课堂纪律,让学生认识到违反纪律的后果。
(3)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规则。
4. 教学评价的改革行为主义认为,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单纯的成绩。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研究
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研究引言随着职业院校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
作为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职业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流动性高、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激励机制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为了解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将对现有的激励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优化方案。
通过研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事业取得更大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可以进一步凝聚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激励机制的引入也能够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专业教师,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积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对策。
通过对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和激励机制的研究,深入了解教师群体的需求和诉求,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提出可行的激励机制建设方案,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通过对激励机制实施路径的探讨,促进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释放,推动职业院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的策略
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的策略一、前言高校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探讨建立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为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激励机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能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的目的。
而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就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理学理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动机和外在激励引导的。
要想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就需要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动机,同时采取一定的外在激励手段,以激发其工作激情和热情。
2.经济学理论: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
要想激励教师更加积极地从事教学工作,就需要在经济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管理学理论:管理学认为,激励机制是一种管理手段,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想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就需要充分利用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巧,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要想建立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就需要依据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理论,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1. 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教师评价是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才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工作情况,进而为其提供相应的激励和奖励。
建立高校教师教学工作激励机制的第一步,就是要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2. 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
基于ERG理论的民办高职院校“90 后”教师的激励研究
基于ERG理论的民办高职院校“90 后”教师的激励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民办高职院校“90后”教师的激励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对ERG理论的应用,探讨了不同层次的需求对教师工作激励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激励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不同需求层次的激励措施能够有效提高“90 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团队的发展。
引言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民办院校的兴起,高职教师队伍也逐渐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其中“90 后”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师资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作为新生代教师,他们具有活力、创新意识强以及对工作有着特殊的需求与期待。
目前对“90 后”教师的激励与需求研究还比较薄弱,传统的激励理论在解释新生代教师的工作激励上也存在着不足。
本文选择了ERG理论作为研究框架,着眼于“90 后”教师的工作需求和激励措施,旨在为民办高职院校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师激励策略。
一、文献综述1. “90 后”教师的特点“90 后”教师是指出生于1990年以后的一代教师,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影响,因此具有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更强的创新意识。
他们在社交、交流方面更加注重分享和互动,对工作环境、氛围和福利待遇也有着独特的需求和期待。
2. 新生代教师的激励需求分析传统的激励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这些理论在解释“90 后”教师的激励需求上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ERG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顿·阿尔德弗提出的,该理论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了简化和修正,将人的需求分为存在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三个层次。
这三种需求是可以并存并相互影响的,并且不同层次的需求可能对激励产生不同的影响。
3.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研究现状目前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激励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办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上,对于民办高职院校“90 后”教师的激励研究仍然比较匮乏。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对“90 后”教师的激励研究势在必行,有必要针对其特殊性和个性化需求进行深入探讨。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柱,而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一种基于行为主义理论的教育教学实践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这种教学方法并探究其在教育领域的实际应用。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外部行为与刺激之间的联系,其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行为主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行为主义理论提倡教师通过刺激和奖励的手段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种方法将学习视为一种被主动塑造的行为,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控制和调控。
行为主义教学的核心是奖励机制。
教师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以强化学生所期望的行为反应。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目标,并给予他们奖励来增强学习动力。
这种积极的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行为主义教学还倡导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细致的指导。
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地规划和组织,将学习内容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并提供详细的指导。
学生通过遵循指导完成任务,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供明确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内容的积极主动的认知。
行为主义教学方法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反馈。
教师应及时、准确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反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以及其他形式的反馈。
学生通过反馈,可以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据此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改进。
行为主义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它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调控能力。
然而,行为主义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过分追求奖励和惩罚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逐渐减退,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此外,行为主义教学过于侧重外部行为,可能忽视了学生内部的心理过程。
因此,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
教育中的激励与动机理论
教育中的激励与动机理论在教育领域,激励和动机理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旨在了解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被激励和激发动机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教育中常用的激励和动机理论,并探讨它们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一、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行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激励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削弱学习行为。
以经典条件作为基础的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为,通过将一个无条件刺激与一个中性刺激相结合,可以形成条件刺激,从而激励学习者形成特定的行为反应。
例如,在教室里,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奖励来激励学生的行为,比如给予称赞、表扬或小礼物。
二、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内部思维过程。
根据认知理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会影响他们的动机和学习行为。
在认知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
这种信念可以通过成功经验的积累和自我反馈来增强。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支持和鼓励,并及时给予反馈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
该理论认为,个体有内在的动机和渴望,而不仅仅是被外部激励所驱动。
自我实现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性、目标设定的权力和创造性的空间。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实际的问题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兴趣。
四、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行为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在教育中,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学习,可以激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学习。
此外,提供同伴互助和支持的机会,也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挑战,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激励和动机理论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理论和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教育者需要灵活运用激励和动机理论,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励他们实现优异的学习成果。
教育理论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案例
教育理论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案例教育理论在教师培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倡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来探讨教育理论在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看看针对新教师的培训。
新教师进入到学校工作后,常常会面临各种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与家长合作等。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理论可以提供宝贵的指导。
例如,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奖励和惩罚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新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制度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认知理论则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认知结构,在培训中可以针对新教师的认知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将这些教育理论应用于新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我们来探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案例。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自身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教育理论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获得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则认为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现有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建构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将这些教育理论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相结合,可以促进教师在职场上的成长和进步。
最后,我们来看看在教师激励和激励机制方面的案例。
激励是教师培训中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育理论提供了多种激励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激励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例如,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个体内在的需求动机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成就动机理论则认为个体的动机来源于对成就的渴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挑战性目标和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来激励学生。
在教师培训中,将这些教育理论融入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激励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行为主义激励理论与学校对学生的奖惩教育艺术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挑 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 问题中体验和思考
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合 作中体验和思考,培养团队 精神和合作能力
创设竞争情境:让学生在竞 争中体验和思考,激发学生 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创设反思情境:让学生在反 思中体验和思考,培养自我 反思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PART SIX
选择案例:选择 具有代表性的案 例,如学生成绩 提高、行为改变 等
分析案例:分析 案例中行为主义 激励理论的应用, 如奖励、惩罚等
实践探索:探索 如何将行为主义 激励理论应用于 学校教育中,如 制定奖励制度、 惩罚措施等
案例总结:总结 案例中行为主义 激励理论的应用 效果,如提高学 生成绩、改善学 生行为等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 实践探索:尝试将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应用于学校教育,观察效果 反思:总结实践探索中的成功与失败,分析原因 改进建议:根据反思结果,提出改进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的建议
强化理论:通 过奖励或惩罚 来改变学生的
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 射:通过操作 性条件反射来 改变学生的行
为
社会学习理论: 通过观察和模 仿他人的行为 来改变学生的
行为
自我效能感理 论:通过提高 学生的自我效 能感来改变学
生的行为
PART THREE
奖惩制度普遍存在,但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奖惩方式单一,主要以物质奖励为主 奖惩标准模糊,缺乏明确的评价体系 奖惩效果不佳,学生缺乏内在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核心观点:人的行 为是由外部刺激引 起的
主要方法:强化、 惩罚、消退、塑造 等
应用领域:教育、 企业管理、社会服 务等
起源:20世纪初,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提出
行为主义理论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行为主义理论是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主张通过研究可观察的行为来理解个体心理。
行为主义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通过对学生行为的分析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1. 行为是可观察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是可观察的,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2. 行为与环境的关系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环境,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行为的改变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强化、惩罚、消退等手段进行改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运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
4. 行为的连续性行为主义理论强调行为的连续性,即个体的行为是由过去的行为和经验所决定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过去学习经历,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
三、行为主义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强化强化是行为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强化:(1)正强化:当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给予表扬、奖励等,以增强其行为。
(2)负强化: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时,通过撤销某些刺激或条件,使不良行为减少。
2. 惩罚惩罚是行为主义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惩罚:(1)正惩罚: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时,给予批评、处罚等,以减少其行为。
(2)负惩罚: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撤销某些刺激或条件,使不良行为减少。
3. 消退消退是行为主义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对某一行为不给予强化,使其逐渐消失。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运用消退:(1)忽视: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时,教师不予理睬,使学生逐渐放弃该行为。
基于新行为主义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师激励策略探索
培训在培训形式 、 培训 内容 、 培训 时间上有 待进 一步提高 。 学校需要从评 教的内容 、 形式等方面对评教制度 的客观性 以 及对教 师起 到监督 和促进 作用 进行反 思 , 5 6 %和 5 . 4 %的教师分 别认 为评教制度对 能力 提升作用 不大或完 全没 有作 用 , 评教制度 在促进教 学能力提 升方 面更起不 到激 励作 用。 助教制导 师制 、 教 学团 队 、 教学竞赛 却在激励教 师教学能力 方 面作用 突出 , 超过 6 0 %的教师认为 以上激励变量有作用或作用 很大 。只有低 于 5 %的教师认为这三个激励变量没有作用 。这也 折射 出了独立 学院的师资队伍年 轻 , 需要对其教学活动进行指导
教 师发放 问卷 5 3 8 份, 参与调 查 的女性教 师 占 5 8 . 0 %; 3 5岁以下 的教 师 占7 2 . 5 %; 5 年 以下教 龄的教师 占 7 2 . 1 %; 非师范类专 业毕
参 照马斯 洛需要 层次 理论 , 本 文将教 师 的需 要归 纳三个 层
次: 生存需要 、 享受需要 、 发展需要 。 4 . 1 生存需要
塾
N . 7
T I M E E D U C A T I O N
J
基 于新行 为主义理 论的独立学院教师 激励策略探索
黄 良芳 付 益
摘要: 本文基 于新行为主义理论 的观点分析独 立学院教 师激励 的问题 , 剖析 了独立 学院激励教师采取的外部刺激 变量和 中间变量 并对相关措 施的激励 效果进 行评述, 提 出 了满足教师 需要 的激励 策略 。 关键词 : 新行 为主 义 独立 学院 外部 变量 中间变量 激励 策略
助教 和讲师 是独立学 院 的教 师主体 , 年龄 多为 2 5 ~ 3 5 岁, 收 人水平相对较低 , 住 房条件较为艰 苦 , 主要从事教学工作 , 科研 相 对较 少 。教师选择 工作 岗位 日趋 实际 , 以工作条件 、 经济 收入为
论家校共育中的行为强化激励策略
论家校共育中的行为强化激励策略在家校共育背景下,运用行为主义原理中的积分强化策略能够激发学生良好的行为。
积分是一种代币强化物,在功能上比实体强化物更能发挥激励价值。
在强化方式上把正强化和负强化交替使用,是一种最佳的选择。
为了使激励不至于落入单极化赏识教育的误区,在运用积分强化策略时,可以和某些惩戒措施配合使用。
无论是正面强化,还是必要的惩戒,都倾注了教育者对学生的殷切期望。
标签:家校共育积分强化激励期望在家校合作共育的机制中,班级是这个机制运行的基层单位。
家校合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其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级组织中予以实施。
本文拟通过一个在家校合作共育背景下班级内部的激励管理故事阐明如何利用行为主义原理中的积分强化策略去激发学生良好的行为。
一、一个家校合作激励学生良好行为的故事上课铃声响起,L老师走上讲台,宣布本次班会的主题是“点赞卡活动设计”。
她先向学生说明本活动的目的、内容以及执行规则等,再在屏幕上展示了活动方案,并让同学们就该方案发表意见。
学生们对方案中的某些获赞行为提出了不同意见并补充了一些方案中没有提及的获赞行为,发言很踊跃。
在同学们提出意见的同时,L老师把同学们的意见一条条地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分类与合并,还整理出好几条新的获赞行为,并把它们补充到原先的方案中去。
在给每条点赞行为赋值时,同学们的意见并不统一,他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气氛一度达到白热化。
L老师让那些争论最为激烈的同学上讲台为自己提议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同学们纷纷陈述了各自的理由。
L老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从获赞行为的性质、难度以及对班级贡献的大小等方面为获赞行为赋值,并以举手投票的方式予以通过。
L老师在与学生们协商之后,对原先方案进行了调整。
这使得“点赞卡活动”方案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意愿。
最终形成的方案,具体操作如下: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日常实际表现,比如上课的状态、班级活动的参与度、卫生情况等,给每位学生贴一个带有大拇指的赞扬卡片。
当赞扬卡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以用来兑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行为主义理论的独立学院教师激励策略探索
摘要:本文基于新行为主义理论的观点分析独立学院教师激励的问题,剖析了独立学院激励教师采取的外部刺激变量和中间变量并对相关措施的激励效果进行评述,提出了满足教师需要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新行为主义独立学院外部变量中间变量激励策略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28
1 新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新行为主义激励理论认为,激励人的主要手段不能仅仅靠外部刺激变量,还要考虑到中间变量,即人的主观因素的存在。
根据新行为主义激励理论,激励手段的内容应从社会心理观点出发,深入分析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并使个体需要的满足与组织目标的实现一致化。
新行为主义激励理论强调,人们的行为不仅取决于刺激的感知,而且也决定于行为的结果。
2 我国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概况
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的数据,截止2011年全国有独立学院311所,在校生260万人,占全国普通本科大学生的1/5以上。
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在于师资队伍,我国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主要有以下方面构成:一是独立学院自有师资;二是来自母体学校的在职教师;三是离退休教师、其他高校在职教师或社会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高职称技术人才等。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师资统称为外聘教
师。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是独立学院的自有师资。
3 独立学院教师激励变量及激励效果评述——以广西独立学院教师教学能力调查为例
本文以广西独立学院的自有师资队伍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队伍。
对广西6所独立学院不同专业的教师发放问卷538份,参与调查的女性教师占58.0%;35岁以下的教师占72.5%;5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占72.1%;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比例占69.7%;硕士及以上学历占61.3%;讲师及以下职称占92.7%。
无论从性别、年龄、教龄、学历等方面,均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实际情况符合,研究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1 外部刺激变量
调查结果显示,教学培训是学校最为看重也是最经常组织的。
但是有57.8%教师认为这类的培训不太满足教学能力的提升需要,更有8.3%的教师认为无法满足能力提升需求,只有0.9%的教师认为此类培训活动可以满足需要。
说明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在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校需要从评教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评教制度的客观性以及对教师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进行反思,56%和5.4%的教师分别认为评教制度对能力提升作用不大或完全没有作用,评教制度在促进教学能力提升方面更起不到激励作用。
助教制导师制、教学团队、教学竞赛却在激励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作用突出,超过60%的教师认为以上激励变量有作用或作用很大。
只有低于5%的教师认为这三个激励变量没有作用。
这也折射出了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年轻,需要对其教学活动进行指导和辅导,而这三个变量正好符合了年轻教师的需求。
此外,超过60%的教师认为奖励政策与津贴挂钩、与职位晋升挂钩、与职称评定挂钩、与评优评先和奖励挂钩能激励高校教师自觉提升教学能力,这说明物质激励仍然是外部激励的最重要手段,也透视出独立学院在教职工待遇、个人职业发展、学术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2 中间变量
要取得良好的激励还需要考虑中间变量即教师的主观因素的存在,使教师个体需要的满足与学校激励目标的实现一致化。
在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调查时,78.3%的教师认为缺乏激励机制是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而63.2%的教师认为教师个人动力不足是主要原因,排在第二位。
两个调查数据说明,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和教育载体,用人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独立学院教师在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上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导致其在提升教学能力缺乏内在动力。
4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独立学院教师的需要层次分析
参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本文将教师的需要归纳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
4.1 生存需要
助教和讲师是独立学院的教师主体,年龄多为25~35岁,收人
水平相对较低,住房条件较为艰苦,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科研相对较少。
教师选择工作岗位日趋实际,以工作条件、经济收入为首选条件。
此外,合同聘用制度使教师缺乏相关的职业保障,医疗、养老等方面尚存在不足,这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时常出现辞职现象或工作积极性不高。
4.2 享受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是教师在基本的生活问题得到解决后,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对良好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期望得到学校的肯定和尊重、期望获得各种荣誉等等。
专职青年教师是独立学院的主要力量,他们既需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也需要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
4.3 发展需要
这一需要是教师对取得成就、职位职务的提升,良好的个人和学术发展前景,期待有挑战性工作等方面的需要。
独立学历教师不仅追求自身劳动合理报酬,更注重个人社会地位、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
部分独立学院在职位职称晋升与考核方面均参照母体学院的做法,仍然采取论资排辈的传统惯性,严重挫伤了年轻教师的积极性,使其对个人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5 新行为主义下的独立学院教师激励策略
5.1 运用外部刺激变量,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效果,满足教师生存需要
建立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住房和医疗保障制度。
独立学院在
师资队伍的管理方式上应遵循院校模式,在工资待遇上需参照普通高校的一般标准。
同时,充分发挥物质激励的杠杆作用,要建立以能力、业绩、贡献为基础的企业薪酬管理的模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
此外,加大教师公寓式住宅的建设,建立科学的住房设施保障制度。
完善教工保险制度,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5.2 注重内涵建设,发挥精神激励的效果,满足教师的享受需要独立学院的发展时间较短,学校往往在硬件建设上投入很大,而忽略了学校内涵建设。
因此,营造有特色的文化、学术和交际环境对教师的归属感尤为重要。
需建立院系级氛围浓厚的文化环境,使得广大教师乐于与组织团体保持一致。
同时,应建立一定的群体活动制度、娱乐活动等,便于各层次教师的交往,也利于教师与领导之间的沟通。
此外,学校对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能力发展应及时给予肯定,还应建立和完善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等。
通过组织文化的熏陶、渗透和塑造功能,强化教师的集体意识和集体归属感。
5.3 建立和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标准的用人制度,为满足教师发展需要提供公平的机会
独立学院应建立并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定系统,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惯性,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及科研的积极性。
在人才选拔和使用上,敢于打破唯学历、唯职称、唯台阶论的旧杠杠,打破职称终身制,变“评”为“聘”,以能力为标准,大力推行职称内聘制和低职高聘制等激励措施,有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
5.4 重视中间变量在教师激励的主导作用,建立导向性的人才培
养机制
独立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任务很重,所以,要正确处理建设与管理、培养与使用的关系,以建设、培养为主,有效防止“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教育”的短期行为。
要注意将教师个人发展需求和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有意识地引导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对教师岗位能力的要求、知识结构的要求、发展取向的要求结合起来,这也是多数独立学院所忽略的:强调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而忽略了教师自身的职业规划。
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目标、有规划、有步骤、有举措,这也有利于教学梯队及其合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思想健康和良好职业精神的塑造,强化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育人意识,要将教师专业成长理念、观念的更新和建设现代学习型组织相结合,解决教师个人发展自身动力不足的问题。
5.5 适当使用“负激励”手段,修正教师的偏差行为,确保内外部激励变量的效果
“负激励”,也叫“负强化”,是为了保证学校各项目标的实现,依据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强制性地对个体有悖于学校目标的行为进行修正,对行为者进行限制和惩罚,使行为者产生压力,使这些行为削弱甚至消失,并对其他人产生教育作用的一种管理手段。
对独立学院教师进行激励时,“负激励”也是不可或缺的外部刺激手段。
对消极怠工、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给院校造成重大损失的教师,及时给予惩罚,如批评、处分、降薪、开除等。
独立学院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也为采取“负激励”手段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黄良芳,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广西柳州 545616 付益,广西工学院鹿山学院,广西柳州 54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