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赋体文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楚辞”与“赋”的关系
赋的发展与楚辞曾有密切联系,因此汉代往
往将辞与赋连称,汉初的“骚体赋”确与楚 辞相当接近。但二者终究性质不同。楚辞在 根本上是一种感情热烈的抒情诗,而典型的 汉赋已经演化成一种介于诗、文之间的、以 夸张铺陈为特征、以状物为主要功能的特殊 文体。
二、赋体的含义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

电视剧《凤求凰》的司马相如,台湾演员焦恩俊饰
☻ 司马相如琴歌《凤求凰》二 首: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马上和 相的卓 ★ 如佳文《 列话君文 传被的君 》司爱听 。马情琴 迁故》 写事取 入,材 了这于 《段司 史文马 记学相 司史如 ·
第三节
汉赋发展的阶段
(从西汉开国
第一阶段:汉赋的形成期
至武帝初年) 代表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 《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枚乘的《七发》承前启后,结束了骚体 赋阶段,初具散体大赋的特点,开启了 赋的第二个阶段。枚乘的《七发》标志 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第二阶段:汉赋的全盛时期(从武帝初年至
司马相如的作品
《汉书· 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
九篇”,现存《子虚赋》、《天子游猎 赋》、《大人赋》、《长门赋》、《美 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 赋》、《鱼葅(jū)赋》、《梓山赋》3 篇仅存篇名
《子虚赋》与《上林赋》内容简介
Ⅲ、运用一系列比喻、排比层层铺陈,极尽夸张 之能事 ,对事物进行精细的刻画和描绘。
枚 乘 的 《七发》
◇ 文学成就: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 Ⅰ、虚构的故事框架摆脱了描述实际事件的限制, 使作者能自由地选择和表现自然与社会生活内容, 对汉赋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Ⅱ、脱离了楚辞的抒情特征,转化为以铺陈写物为 中心的高度散文化的文体,符合了后人对赋体所下 的定义。 Ⅲ、从多方面开拓了文学的题材,在后来的赋中得 到进一步发展。 Ⅳ、出现道德主题与审美主题的矛盾和“劝百讽一” 的现象,这也成为后来汉赋的基本特征。
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摹写事物, 以物写志,篇章结构上多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赋是汉代最流行 的文体,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张衡、赵壹等,其 中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成就。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出自《文心雕龙〃诠赋》,即铺陈词藻,
彰显文采,描绘事物,书写志思。

第三阶段:汉赋的转变期(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这 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代之而起的是抒情 小赋创作的蔚起。张衡首开其风,其后的重要作家有 赵壹、蔡邕、祢衡等
转变原因:
社会状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东汉中叶后,宦官外

戚专权,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祸乱频起。文人写 作态度发生变化,赋体题材有所扩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始这一转 变的是张衡的《归田赋》,还有蔡邕的《述行赋》、 祢衡的《鹦鹉赋》。最具代表性的是赵壹的《刺世 疾邪赋》。
东汉中叶) 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到了 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 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西 汉末年以降则出现了创作中的模拟风气。形 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铺采摛文,体 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 诠赋》)的内容 和艺术上的特点。 代表作家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 班固、张衡。

2.赋又有诵诗之意。
“瞍赋矇诵。”《国语· 周语》
· “不歌而诵谓之赋”《汉书· 艺文志》
窃以为赋自有一种声调,细别之与歌不同。
荀、屈所创之赋,系取瞍赋之声调而作。 《文心雕龙》范文澜注 故此,赋又是指一种诵读诗歌的方式。
3.最早写赋并以赋名篇的是荀子,他在
《赋篇》中采用当时流行的“隐语”手 法写了“礼、知、云、蚕、针”五种事 物。
内容:假托楚太子因纵欲享乐导致卧病不 起。吴客前往探病,陈说了奇声、奇味、骑 射、游宴、田猎、观涛来启发太子,最终以 “要言妙道”使太子痊愈。
《七发》 ◇
枚 乘 的 《七发》
◇ 主旨:劝戒统治阶级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 倡导追求要言妙道,具有积极的意义。 ◇ 写作特色: Ⅰ、在虚构的框架中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上 见于屈原与渔夫、贾谊与鵩鸟,后见于班固的 《两都赋》,成为汉赋重要表现形式。) Ⅱ、句式长短不齐,少用“兮”字句,韵散结合。
三、汉赋的三种体式


(一) 骚体赋
骚赋指的是模仿屈原《离骚》等楚辞作 品而写就的一种赋。这种赋在内容上侧重于 咏物抒情,且多抒发哀怨之情,近于《离骚》 的情调。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 “兮”字的语句。如贾谊的《吊屈原赋》、 《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 迁的《悲士不遇赋》。
(二)汉大赋
散体大赋产生与发展的时代背景、社会心理


散体大赋之为汉代最有 代表性的文体。 西汉武帝时代所集中体 现的皇权、帝国的声威 和气势。 大赋的巨丽之美,作为 体现国家、民族生命力 的美学方式。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
汉景帝之第9子,17岁即 位,在位55年。继承了“文 景之治”的政策,实行了一 系列改革措施,使汉帝国达 到强盛的顶峰。
汉大赋的主要内容
1、歌颂汉帝国强大声威,反映汉帝国的富庶,
维护中央政权,维护汉帝国统一。 2、大量描写祖国山河的壮丽,描写宫殿台 阁。 3、劝百而讽一。
汉大赋的艺术特色
1、虚构人物,采用宾主问答的形式。
2、注重形式美,大量运用铺叙手法,善用排
比,韵散结合,辞藻富丽。 3、篇幅宏大,铺张扬厉。 4、劝百讽一。

骓:青白杂色的马
☆ 刘邦
(前256-前195), 字季,沛丰邑(今江 苏沛县)人。曾为泗 水亭长,秦末加入到 反秦大军中,逐步建 立了军事力量。经过 四年的楚汉战争,打 败项羽,建立西汉王 朝,史称汉高祖。

刘邦短歌二首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
羽翼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当可奈何! 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矰缴(zēng zhuó ):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
秋风辞(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zhà o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汉代赋体文学
目 录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汉 初 的 韵 文 赋体的兴起与演变 汉赋发展的阶段 代表作家作品 汉赋的地位与影响
第一节 汉初的韵文
楚声短歌
本指楚地的民歌,也指受楚地文化影响而创作的短小
的诗歌。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 《鸿鹄歌》等。

“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 项羽《垓下 歌》
在政治上的不平和对社会现实的憎恨。

▲ 《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都在于以此排解内心的忧愤情怀。这两
篇赋的风格不一,前者宜为抒情之作, 后者应是说理之篇。前者充满了入世的 思想,因入世不能而悲愤难耐;后者与 前者相距三年,这三年贾谊的思想可以 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入世走向了出 世,所以后者充满了道家的齐生死的思 想,看似很超脱了。实际上,贾谊并没 有超脱,当梁怀王堕马而死,贾谊自伤 为傅失职也死去了,足见其不能脱世。

小赋虽数量不多,但很有价值,突破了彼此沿袭的赋颂的传统, 成为六朝抒情赋的先声。
二、代表赋家及作品

1、贾谊(前200~前168年),汉族,洛阳
(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 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 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 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 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 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 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 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 最著名。 借凭吊屈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
“很多人仿效《七发》,故有“七体”的流行。
如傅毅的《七激》、刘广世的《七兴》、崔骃 《七依》、李尤的《七款》、张衡的《七辩》等
3.司马相如(前179—前118)
鲁迅语 “武帝时文人, 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 (约前179—前117)汉代文学家。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 人,一说成都人。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狗儿)。因为 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 二十多岁就做了汉景帝的警卫“武骑常侍”。所作《子虚赋》 与《上林赋》为汉武帝所赞赏,拜为中郎将,公元前135年 (建元六年)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他见武帝 喜好神仙之术,曾上《大人赋》欲以讽谏,然效果适得其反。 后病卒于家。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遗有《封禅文》一 卷。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 篇》,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盛行于汉武帝中期到东汉中期,枚乘的 《七发》奠定了汉大赋的基本结构形式。汉大 赋最著名的作家有司马相如(代表作品有《子 虚赋》、《上林赋》)、杨雄(代表作品有 《 长杨赋》、《羽猎赋》、《河东赋》、《甘 泉赋》等)、班固(代表作为《两都赋》)、 张衡(代表作为《二京赋》)。这四人合称为 “汉赋四大家“。
极重视文化,大量征召 文人赋家入京,用名利鼓励 他们创作。他本人也酷爱辞 赋,有《李夫人赋》、《秋 风辞》两篇赋流传下来。还 有《瓠子歌》二首,风格雄 豪质朴,气势宏伟,是为难 得的帝王之作,收入《乐府 诗集》。
汉赋兴盛的原因
一是帝王的爱好

汉武帝安车蒲轮迎取辞赋家枚乘
读了《子虚赋》,感叹未能与作者交游。 并逐渐网罗了一批辞赋作家 二是社会的需要 三是文人的进身之阶 四是文学自身的发展

◇ 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七发》的主客问答体式和敷陈七事以进言等写法为 后人竞相仿效,形成了一种定型的文体:“七体”。 “七体”:
以一件事做开端,采用反复的问答体,铺陈辞藻,咏物
说理,达到某种讽谏的目的。通常由序言、赋文主体、 结尾三部分组成。其文韵散结合,句式参差,铺陈夸张, 描绘细致。
二、代表赋家及作品

2、枚乘(?—前140), 汉初著名辞赋家 字叔,淮阴人,生活于 文帝、景帝时代。先追 随吴王刘濞,因吴王谋 反投奔梁孝王。受到景 帝的重视,但他不热衷 仕进,托病辞官。武帝 好赋,“安车蒲轮”请 他入宫,终猝死于赴京 途中。
《汉书· 艺文志
》载共有赋9篇,仅存3 篇:《七发》、《菟园赋》、《柳赋》, 以《七发》文学成就最大。
(三)抒情小赋
产生并盛行于东汉中期和后期。
小赋在形式上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
有的通篇用四言,有的四、六言兼用。 小赋在内容上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 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 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 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 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汉末的抒情小赋还有诗 意化的倾向。 其主要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和 《思玄赋》、弥衡的《鹦鹉赋》、赵壹的《刺世 嫉邪赋》等。
第二节
赋体的兴起与演变
☻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 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 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 后世莫能继焉。”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序》
一、赋体的起源
1.“赋自《诗》出”
“诗六教: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 颂。” 《周礼·春官·大师》 “赋者,古诗之流也。” (班固《两都赋序》) “《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摛 文, 体物写志也。”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 宇于楚辞也。”(刘勰 《文心雕龙· 诠赋》) 综上,所谓的赋,是指文学作品中的陈述性、叙事 性和描绘性的手法,并用以称谓以上述手法为主要 特征的文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