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2019年精选文档
浅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谈《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郝如璟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年第05期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讲述了女主人公一英国中产阶级出身的贵族少女露西在经历一系列事情之后,勇于打破男权社会束缚追求自由与真爱的故事。
通过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变化,可以看出她的女性意识在一步步地觉醒。
英国作家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文坛上的一位名家,他充满诗意和内涵深刻的语言,文字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让他的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被奉为经典。
他在1908年创作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被认为是他作品中最为欢快和充满生命力的一部。
这部小说描述了英国中产阶级出身的贵族小姐露西从处处受到男权社会束缚到女性意识觉醒的历程,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家对女性意识的呼唤和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挑战。
本文将从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变化角度出发,分析本部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看》中英国男权社会对女性意识的束缚正是由于当时男权社会文化氛围及思想禁锢过于强大,才导致包括女主人公露西在内的一众女性角色丧失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以至于发展道这种禁锢不仅仅来自于男性的“强制”,女性自动就将自己束缚在其中的地步。
这种现象往往是在社会等级越高时,便越加严重和苛刻。
比如小说中一开始与女主人公一同旅行的表姐巴特利特小姐就认为,乔治父子贸然搭话并提出交换房间的行为是及其缺乏教养的行为。
“巴特利特小姐吃了一惊。
通常在一家供应膳宿的公寓里,人们对她们先要观察一、二天,然后开口攀谈,而且往往要等到她们走了才会发觉她们是‘合适的’对象。
她还没朝这插话的人看一眼,就知道此人缺乏教养。
”[]本来乔治父子只是好意将能看到风景的房间让给她们,结果被巴特利特认为了是没教养。
而且巴特利特“还没朝这插话的人看一眼”,说明她已然将这种认识刻入了潜意识中。
这充分体现出了当时英国男权主义社会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已将女性牢牢地圈在了一个圈里,并且她们还毫不自知此种地步,是对女性意识残忍的无视和压制。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选择对自我的忠诚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选择对⾃我的忠诚2019-10-03[摘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于1908年发表的⼀部⼩说,⼩说描写了⼀位⽣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年轻⼥⼦露丝的爱情故事,以及⽣活于沉闷的英国贵族氛围⾥的贵族青年对于爱情的向往。
1986年该⼩说改编成电影之后,被评论界⼀度称为最具有古典浪漫风情的作品。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以其优雅⽓质与古典爱情、⽥园诗般的清新唯美,在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对于爱情和⼼灵的哲学式思考。
[关键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我忠诚;爱情《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是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于1908年发表的⼀部⼩说,描写⼀位⽣活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格兰年轻⼥⼦露丝的爱情故事,以及⽣活于沉闷的英国贵族氛围⾥的青年对爱情的向往。
故事发⽣在意⼤利和英格兰两地,⼩说⾥充满了两地的风景与风俗,格调唯美。
1986年此⼩说改编成影⽚后,导演较注重在作品中表现意⼤利和英格兰的风格上的差异:意⼤利社会相对⾃由,允许⼈们表现激情,与压抑、虚伪、刻板的英格兰社会形成鲜明对照。
⽽英国社会⽐较严肃,对⼈性的压抑⽐较严重,特别是对上流社会⼥性有着种种严苛的规则。
对⼥性⼼灵的压抑更为严重。
所以通过在意⼤利的旅⾏,青年⼥性露丝⾝处于这个浪漫的时空⾥,她的世界观发⽣了戏剧性的改变,她敢于挑战刻板的英国上流社会,敢于⾯对⾃⼰内⼼的真实⾃我,勇敢地退掉了门当户对的婚姻,⽽选择了反传统的婚姻模式。
所以《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既是⼀部爱情故事,同时也是对20世纪初英国社会的批评的⽂学作品。
1986年该⼩说改编成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之后,被评论界⼀度称为最具有古典浪漫风情的作品。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以其优雅⽓质和古典爱情,以及⽥园诗般的清新唯美,在给观众留下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关于爱情和⼼灵的哲学式思考。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作者:刘洋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2期刘洋(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36)摘要:在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福斯特给我们讲述了贵族少女露西的爱情故事。
露西依靠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逐步解构男权社会的迂腐道德准则与观念,追求真爱,最终达到确立女性自我意识的目的。
关键词:联系;女性意识;女性角色;风景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12-0147-02一E.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
1908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出版时,福斯特只有29岁。
在此之前,他已经出版了《天使们不敢踏上的地方》和《最长的行程》。
当时,他虽然受人尊敬,但尚未享有盛名。
而出现在前两部小说中的主题——激情和传统、真实与矫饰——也是在这第三部小说中方显成熟,层次更加丰满,说服力也更强[1]。
在他的作品中,福斯特一向致力于强调“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的重要性,他将这种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真诚关系称为“唯一”的联系[2],而当这种联系具体在他作品中的某一个女主人公身上时——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与乔治、塞西尔的关系上时,我们不难发现福斯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对于自身情感的正视和对真实生活的追求。
二20世纪初正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崛起的时候,西方的妇女开始重新审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定位。
在传统社会中(包括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早期),女性不但政治经济地位低下,而且遭受伦理道德规范的压迫和束缚。
女人被禁锢在家庭中,除了做一个“贤妻良母”,便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
我们把女性的这种定位称之为“女性角色”[3]。
女性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就不可避免地与社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可以表现为争取政治经济地位平等的社会冲突,但更多的是表现为单个女性反抗既定社会角色的个人冲突。
由于女性被限制在婚姻和家庭之内,与此相关的束缚人性的道德规范也主要指向女性,比如女性必须保持贞洁,相夫教子,从一而终,任何婚外性行为都是禁止的,是道德败坏的,因此,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先就出现在对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反叛上。
冲突与融合——解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文化身份的嬗变
社 会 的压力 违心 与塞西 尔 ・ 斯订 婚 , 是与爱 默生 维 但
父子相 比, 塞西尔表现得 固守传统 、 因循守旧。 最终,
在 乔 治真 挚 而炽 热 的爱情 的呼 唤 中 , 露西 摆 脱一 切
收稿 日期:0 10— 6 21-4 2 作者简介: 王苗 (9 6 )女 , 18 一 , 河北元氏人, 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英语语 言文学研究。
8 8
石家庄学院学报
21 年 7 01 月
中世 纪骑 士尊 敬并 保 护 的“ 恒 的女人 ” 永 。但是 , 她
不想 做人 们 眼 中所 谓 的 “ 永恒 的女人 ” 时 常感 到 压 ,
王 苗 王 密 卿 .
(. 1河北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 河北 保 定
0 10 ;. 北 师汜大 学 大 学外语教 学部 , 7 02 2河 q 4 - - 河北 石家庄
00 1 ) 50 6
摘 要 : 看 得 见风 莆 的房 间》 , 斯 特把 小说 的女 主 人 公露 西置 于 英 国文化 与意 大利 文 在《 中 福
化的冲突中, 直接导致 了这个 中产阶级女性文化身份 的分裂及嬗 变: 露西在意大利文化的影响下, 文化 身份 分裂 为渴 望融入 意 大利世 界 、 受 美好 生活的 露 西与被 英 国 中产 阶级 男权 意识 牢牢束 缚 享 的露西; 最终在爱默生父子的影响下, 露西抛弃 了她 中产阶级的文化身份 , 与英国下层 阶级的男子
束缚 与他 私奔 到意 大利 , 有情人 终成 眷属 。 在 小说 中 , 西身 为 一个 典 型 的英 国 中产 阶级 露
_看得见风景的房间_中露西的觉醒_李丽华
李丽华袁欣荩《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的觉醒《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福斯特所写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该小说围绕着女主人公露西的爱情展开,结局是读者喜闻乐见的“有情人终成眷属”,因而,有评论家认为这是福斯特“最为明快的小说”。
小说讲述的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三角恋”故事,它真正要表达的是风光旖旎、人性如真的意大利使女主人公意识到了真正的自我和内心无法抑制的激情和冲动;摆脱了平庸,僵化的英国中产阶级社会,意大利使她成长。
本文尝试以露西为中心从“自我”、“他者”以及“它者”的角度,对露西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的唤醒发挥的作用进行论述。
一、“自我”福柯认为:“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监狱,举凡军营,工厂,机关,学校,医院等,无不充斥着监督与惩罚,人人都处于社会的凝视之下,不可越轨。
”后现代女权主义借用福柯的这一思想,指出:“女性就是生活在这样两种压力之下,一种是来自社会的压力,另一种是来自自我的压力。
女性的身体变成了男性凝视的对象,在这一凝视过程中,女性不仅要服从由男性观看的父权制文化的束缚,而且还要自觉遵从其规范并进行一系列内化,从而自己制造出自己驯服,使人悦目的身体。
”在中产阶级道德规范和准则中长大的露西·霍尼彻奇,周围全是各类男权社会的卫道士,不敢承认自己的真实情感,间或感到压抑,却不知其原因。
她从小受的教育告知她理想的女性应该是等待骑士们“保护”,接受他们致敬的“中世纪女性”。
露西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下,接受这样的教育,渐渐接受了这些观念并内化,将她的自我意识压抑成为无意识。
因此,在她结识了艾莫森父子并对他们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后,内心深处欣赏艾莫森父子的热情助人和坦率真诚,但她周围的人的态度和整个大社会环境使她无法摆脱传统观念及内化规条对她的影响。
这也就是说,对于露西来说,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完全有觉醒的可能,而且这一自我意识的觉醒对于露西来说无疑是快乐的。
但是这一觉醒的实现却与那些外在规范内化的朝我不一致,这时露西的自我意识如果实现,这一觉醒将会带来痛苦,所以出于对自己的保护,露西将自我意识压抑成为无意识。
解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内心的双重文化冲突
文学语言学研究解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内心的双重文化冲突陆茵垠(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0093)摘要:本文从选题意义、理论基础、研究内容三个方面分析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内心的双重文化冲突。
这样的异质文化冲突为福斯特的这部作品提供了一个较新的文化批评视角。
关键词: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选题意艾理论基础.ot-究内容1.弓|言对于中围的读者来说。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1879—1970)这个名字可能稍显陌牛。
但他在英国乃至欧美却很有名气。
在20t!t纪的头25年里,他的作品曾经引起各方面的注意.许多评论家认为他可能成为托马斯哈代以后最伟大的小说家。
但是福斯特在1924孟t z发表他的杰作《印度之行》以后再也没写小说。
不过我们从他留下来的六部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和若十散文(包括一部题为《小说面面观》的文学评论集)来看.已经可以肯定祸斯特足仪次于戴赫劳伦斯的一位不属于任何流派的独特的重要小说家。
近20年来,他死后发表的同性恋小说《莫里斯》义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研究他的著作的人越来越多。
使得福斯特在英国文学史的地位提高了,不少。
发表于1908年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其第i部长篇小说,属于早期的一部作66,研究的人较少。
但它对福斯特思想的成熟和其一生的成就不町或缺。
笔者由此构思。
希望能使我围读者对福斯特更加欣赏和认识。
2.选题意义迄今为止,有关《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研究成果要么从传统的文学文本层面分析.要么批评的视角不够丌阔.很少在更深的辩证层面上揭示福斯特小说中包含的文化和思想问题。
本文运用霄蒙威廉斯的主导文化论和时期分析法.在凸显小说时代特征的基础卜.力图从跨文化障碍的角度.系统研究异质文化间的冲突.从而揭示《看得见风景的房问》的女主人公作为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心灵成长历程。
3.理论基础雷蒙威廉斯(英国文化研究的开拓者和文化唯物主义的奠基人)的主导文化论(对马克思丰义辩证历史观与葛兰西霸权理论的吸收和应用)莉J u.t期分析法:“……文化过程应被理解为具有确定的主导特征的文化体系,……如果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残余文化’和‘新兴文化’。
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的精神旅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呼啸山庄》中嵌套式叙述的美学功能2 中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差异比较3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4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托妮•莫里森《爱》中的黑人妇女形象5 A Brief Analysis of Political Euphemism6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7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8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9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0 由小说《暮光之城》看吸血鬼文化的演变11 从时代背景看《唐璜》中个人主义到人道主义的升华12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13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14 卡门-波西米亚之花15 On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Type of J. M. Coetzee’s Disgrace16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研究17 论《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的心理成长历程18 有效的英语新闻结构分析19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in Wallace Stevens’ Poems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21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22 文化商务交际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23 浅析澳洲英语词汇文化的特色2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5 从《死亡诗社》看英语诗歌的欣赏和教学26 浅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27 对中英组织文化差异的跨文化研究28 从高校口译教学中看口译思维的重要性29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30 汉英语言中动物名称文化内涵对比分析31 浅谈《阿拉比》的写作手法及其瘫痪主题32 浅析D.H.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3334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35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3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 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37 《当幸福来敲门》的人际功能文本分析38 On the Dramatic Conflicts Contributing to Eliza Doolittle’s Pursuit of Self-identity in Pygmalion39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40 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41 英语报刊中的新词浅析4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3 论麦琪的悲剧44 托尼•莫里森《宠儿》中保罗•D的形象解析45 论英语奢侈品牌的文化及其翻译46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47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48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49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50 肯尼迪的政策对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影响51 从功能理论视角研究公示语的中译英翻译52 论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的美国精神53 论英汉习语中的动物文化54 The Westernization of Chinese Wedding55 《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56 简单原则:《瓦尔登湖》的主题分析57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58 A Feminist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Room of One’s Own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61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6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6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4 完美管家还是他者—浅析《长日留痕》中的管家形象65 从美国汽车看美国文化66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67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68 《宠儿》中的女性形象分析69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70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71 英文商务索赔信的人际意义功能分析72 An American Nightmare: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Clyde in An American Tragedy73 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74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7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6 An Analysis of Angel's Ambivalent Personality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77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78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79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80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81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82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83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Through Nursery Rhymes84 英语中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主要神祇姓名词汇的认知探索85 试析托尼•莫里森《爱娃》中的魔幻现实主义86 高中生对语法态度的研究87 伏尼契小说《牛虻》中主人公性格分析88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89 罪与同情—论齐林沃斯的悲剧90 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意象解析9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92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93 汉英道歉语回应之比较94 万圣节与时尚设计95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96 英语法律文本翻译原则97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98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99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100 英语委婉语教学模式探究101 解析《莎乐美》中的月亮意象102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103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104 论妇女解放历程在《紫色》中的体现——以主人公西丽为例105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106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简•爱的婚姻观107 浅析“翻译文学”的本体认知与功用价值108 解析《紫色》中妇女意识的形成109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110 A Study of Corporate Crisis Management through Sanlu Tainted Milk Powder Incident 111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112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113 [政治学与行政学]行政忠诚:困境与重塑114 论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115 达芙妮•杜穆里埃《吕蓓卡》中的哥特意象116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117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118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119 《愤怒的葡萄》里人性的光辉120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121 词块理论在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应用122 爱情的悲歌-《荆棘鸟》悲剧成因探悉123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124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25 浅论现代汉语新增词语的英译方法126 生活在夹缝中的畸形人——评《小镇畸人》127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usiness Negotiations: East and West128 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斯嘉丽与命运的抗争129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130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131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132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33 论中国特色时政新词的英译134 从归化的角度分析《飘》的中译本135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136 合作学习法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对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个案研究137 消费文化社会下嘉莉的生存斗争138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139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40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141 英语科技文献的句子特点与翻译142 商标翻译分析143 埃德加·爱伦·坡幽默小说研究144 论《猫城记》和《格列弗游记》的讽刺手法145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146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147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148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149 中英动物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150 商务英语评论中的态度意义分析151 从认知的角度看委婉语152 分析简爱的美153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歇后语的翻译154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155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156 《哈利波特》的原型——亚瑟王传奇157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158 从词汇学角度分析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差异159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160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 Reports Viewed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161 少儿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分析162 浅析美国慈善捐赠的文化动因16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164165 诠释《儿子与情人》中儿子、母亲、情人之间的关系166 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67 解读艾丽斯•沃克《紫色》中的家庭168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169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170 《小妇人》中四姐妹价值观的发展171 中西方常用标语分析172 从多维视角分析英国下午茶文化173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174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175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176 《红楼梦》中座次表达的英译比较177 永不凋落的玫瑰—从女性主义分析《红字》中的海斯特178 Redefinition of Heroism in The Red Badge of Courage179 On Translators’ Subjec 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Bacon’s essay Of Studies180 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181 《傲慢与偏见》中金钱与婚姻的关系182 嘉莉妹妹的人物特征1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84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85 《大衣》中定语从句的翻译策略186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187 莫言小说《红高粱》中的转喻188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189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190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191 从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看恋母情结192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193 A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hinese Dish Names194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195 从精神分析角度解析《一位女士的画像》中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婚姻悲剧196 《傲慢与偏见》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推理研究197 跨文化营销策略研究--以宝洁为例(开题报告+论)198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199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隐喻分析200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
迷茫·觉醒·反抗
迷茫·觉醒·反抗作者:朱传莲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4期摘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小说家E·M·福斯特于190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作品中的女主人翁露西长久以来生活在母亲监督和父权制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下,时刻维护着自己大家闺秀的形象,处于受压制的状态下。
然而,意大利之行却让露西的潜意识觉醒,最终不顾一切约束,勇敢和乔治相爱。
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分析露西如何平衡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关系,最终获得真爱和自由。
关键词:意识层次理论自我本我超我《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讲述露西原本生活在母亲和英国爱德华时期迂腐伦理道德约束的环境中,时刻要维护自己,以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
一次意大利之行,她感受到了意大利特有的文化气氛,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慢慢苏醒,途中遇到艾默森父子,身上展现出对女性平等和尊重的民主思想,其潜意识迅速觉醒和强大;再加上,未婚夫塞西尔造作的行为让她不断认清其腐朽资产阶级文化美丽外衣掩饰下的内心空虚。
最终,露西独自大胆地与塞西尔解除婚约,选择了尊重女性和善待女性的乔治·艾默森。
笔者采用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分析露西如何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最终获得一得之见。
一、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作为人格理论中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他主张无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观或人格的层次模型,后期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包括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意识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然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是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1](54)。
露西的心灵成长之旅
前所未有 的新鲜感 。与公寓里多数房客不 同, 爱默生父子属于具有对话 思维 、 于接受新思想 的劳工阶层 , 善 他们 的外位性 和超视 弥补 了露西 的 视域缺陷 。通过与爱默生 父子的对话 ,露西重新 审视 了中产阶级价值 观、 人生观和爱情观 , 产生 了全新 的积极观点 。 露西与意大利文化及 与爱默生父子的对话 为她 的 自我建构做 了充 分准备 。
一
、
引 言
爱 ・ ・ 斯特是英 国小说从现实 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 时期的代表 摩 福 人物 , 的六部长篇小说均被 列为二十世纪 的经典之作 。《 他 看得 见风景 的房 间》 是福斯特第三部小说 , 讲述 了英 国中产 阶级淑女露西 在意大利 文化 的感 召下 向传统价值 观挑战 ,勇敢追 求爱情并最终获得 幸福的故 事。该小说 自问世 以来受 到评论界 的广泛关 注 , 内外学者从叙 事学 、 国 文化 学 、 心理学 等角度对这 部小说进 行 了解读 , 然而 , 鲜有人运 用对 却
科技信息.之 旅  ̄l灵 L
安 徽 大 学大 学英语 教 学部 郭 欣
[ 摘 要 ]看得 见风景的房间》 《 是英 国著名 小说 家爱 ・ ・ 摩 福斯特 的经典之作 , 文运 用巴赫金 的对话理论及 赫尔曼斯的对话 自我理 本 论 分 析 小说 主 人 公 露 西 的 心 灵 成 长 过 程 。 通 过 与 不 同文 化 、 同 阶层 的 对话 , 西得 以 摆 脱精 神 困境 , 塑健 全 人格 。 不 露 重 [ 关键词 ] 福斯特 看得见风景的房 间 对话
冲破迷惘凸显自我——试析《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主人公
塞 西 尔 是 露 西 的未 婚 夫 ,温 文 尔 雅 ,礼 貌 周 到 , 境 富有 且有 良好 的社 会 关 系 , 他 人 眼 中的 家 是 理想丈 夫 ,但是他 也 因为循规 蹈 矩地 遵守 陈腐 的社 会 准则 ,保 持着上 流社会 的高傲 和 尊严 。在福斯特 的笔下 , “ 是 一 座哥 特 式 雕 像 ” 他 ,既不 懂 爱 情 和 人性 , 也并 不真正 爱露 西 , 把 露 西看 作 一 幅艺术 他 品而非 活生 生 的人 。他更 倾 向于把 自己和露西 的关 系看作 是保 护人与 被保护 人 的关 系 ,他 根本 无法理 解露 西所渴 望 的交 流与平 等 。当露 西 向他 表达 自己 观点 时 , 甚至认 为 :“ (露 西 )的长 处应 该是 他 她 妩媚 , 不是辩 论 。 福 斯 特 甚 至 通过 一 个 幽默 的 而 ” 小情 节来表 现塞西 尔身上 所体 现 的缺乏 激情 、过分 自我 克制 的典型英 国绅 士形 象 。当他 和露西在林 间 散步 时 ,他想亲 吻露西 ,却抛 不 开一贯 的 “ 绅士 风 度 ” 。 与塞 西尔 的谨 小慎微 相 反 ,乔 治则 是大胆 地表 露 自己 的感 情 ,他 两 次 偷 吻 露 西 。在 小 说 的第 6 章 ,福斯 特写到 了乔治第 一 次吻露 西 。在一个 苍翠 树林 环绕 的小 潭 边 上 ,乔 治 一 个 人 站 在 台地 的边 缘 。这 时 ,露西 因 为要 寻找 人从 此路 过 。当乔治发 现露 西 向小 潭 边 走 来 的 时 候 ,他 “ 转 过 身 来 , 便 他一 时 打量 着 她 ,好 像 她 是 突 然 从 天 上 掉 下 来 似 的。他看 出她 容光焕 发 ,花朵像 一 阵阵蓝 色的波浪 冲击着她 的衣裙 。他 们头顶 上 的树丛 闭合 着 。他快 步走 向前 去 吻 了她 。 ”这 次亲 吻 ,让 露 西有 一 种新 鲜 的感觉 。在 乔治 的身上 和举止 中 ,她看 到 了塞 西 尔 这样 的 中产 阶级 绅士身 上所 不具备 的阳光潇洒 和 果 敢激 情 。这次突 来 的一 吻 ,在露 西 的心里 留下 了 深 深 的印迹 ,也引起 了露 西心 里 的某 些 微妙 的情。
探究《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露西自我意识觉醒
18海外文摘文学 LITERATURE爱德华·摩根·福斯特作为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文艺理论家和散文家。
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发行时,摩根·福斯特年仅29岁。
在此之前,他曾发行过《天使不敢踏上的地方》和《最长的行程》。
在那个时代,他被受尊重,但却从未享有盛名。
他的之前两部作品表达着——热忱和保守、实在与虚伪——但是在这部小说中表现出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与更强的说理性[1]。
女性主义(feminism),也被称之为女权主义,女性主义的概念是西方文明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由男性控制,女性从属。
社会各个领域的妇女,如家庭,宗教,政治,经济,教育,法律,文学和艺术,都受到男性的压制和拒绝[2]。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女主人公露西即使受到两种差异文化的冲击,但是乔治对她执着的爱和自由思想感染下,她开始认清自我的需求,不再侍从虚伪的所在环境。
开始认识自我需要的自由,追寻自由自我意识开始独立出来。
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福斯特作品深意——自我意识是自我需要求的真实反映。
1 社会意识的束缚在与老艾默生和乔治先生的接触中,露西受到启发,看到了来自他内心的感受,消除了意识形态的混乱的想法,并清楚地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在经历了一系列心理变化,如女性意识,混乱,挣扎和反叛之后,露西真正长大,增强了她的信仰,勇敢地追求幸福。
露西用以自身的经历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在真理与谎言,美丽与丑陋,善良与邪恶对立统一在一起的世界中,人们怎样来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忠诚于己的内心?人们不再被那些空洞的概念所掩盖,他误解了他的生活[3]。
当她在意大利感受到了自由,作为一个外来游客的无拘无束,使她释放自己的内心。
塞尔西代表着传统英国思维的产物,反映着社会的通性。
有着英国中产阶级的事故与虚伪,更是有着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的固化——认为感情是表象的存在,他对露西的接吻十分造作,只是为了表现他是热爱露西,仿佛公式化一般,只是为了表现给他人,反映着虚伪的阶级特征。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主露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主露西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王珍来源:《参花·下半月》2015年第05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写于1908年,是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描述了一位英国贵族女孩露西与一位青年男子乔治于意大利邂逅的爱情故事。
由于受当时社会习俗的束缚,露西不敢向乔治表露自己已深深爱上他的真情实感,但最后她突破障碍,从家庭包办婚姻中解脱出来,最终获得自由和真爱。
在这部小说中,随着露西和乔治之间爱情故事的发展,女主人公露西最终找到了唤醒自我女性意识的道路,从父权社会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圆满结局。
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女主人公露西在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之间建立的良好联结。
鉴于此,生态女性主义将被用来重新解读该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露西,以使该小说获得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生态女性主义主要思想生态女性主义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和生态危机的到来而产生,它是融生态意识和女性意识于一体的双重批判理论,并且批判对女性和自然的双重压迫。
该理论同时也是妇女解放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的产物(张,2010:47)。
生态女性主义来源于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正是因为统治的逻辑和价值二元对立等观念才使得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平衡,不平等。
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性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
它提倡改变那种认为男性优于女性,人类优于自然的观念以及对女性与自然的双重压迫。
它批判父权社会的价值观,赞美女性本性以及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平等。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男性与女性是平等的,男性应该尊重女性;在生态主义视角下,人类与自然是平等的,人类理应尊重自然,生态女性主义正是这两种观念的协调联结。
二、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露西小说的女主人公露西·霍尼彻奇生活在一个男性占据统治地位的社会。
以露西的爱情经历描述为基础,福斯特在《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严厉地批判了封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和束缚。
同时,该小说也向我们展示了露西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从一位家庭淑女演变成一位独立的女性。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解读-最新文档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意识解读《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作为福斯特小说中基调最为浪漫明快的作品,自从被搬上大银幕就引发了一致的赞誉,获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并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
影片对于男女主人公突破重重阻碍最终牵手予以浓墨重彩的叙述,感染了一代代的观众。
同时,影片以女性视角为切入点,关注女主人露西如何一步步地认识到真正的自我,走出社会道德对她的禁锢,摆脱了僵化、保守的英国中产阶级社会,成为勇于追求爱情的新女性的觉醒历程。
一、电影中女性意识丧失的现象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通过展现包括女主人公露西在内的众多女性角色自我意识的丧失,凸显了英国中产阶级中女性被动的边缘社会地位以及男权社会对女性及女性主体意识的禁锢和剥夺。
影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男权文化语境中的英国笼罩着对女性极为根深蒂固的偏见,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束缚住女性的大脑和手脚。
而生于、长于这样压抑环境中的女主人公露西则被男权思想的卫道士紧紧包围着,被禁锢在男性至上的世界中却毫不知情。
电影中,露西身边的未婚夫、牧师、表姐等至亲之人虽然与她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却一直将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强加在她身上,于是露西也逐渐习惯了对于男权的顺从,习惯了自己作为男性附属品的边缘地位,女性天生的自我意识也逐渐被淡化遗忘。
尽管她也受过教育,但在现实的男权社会,她无法避免受到环境的客观影响,被强大的男权思想洗脑,迷失自我。
除了露丝之外,女性意识丧失最彻底的当属巴特利女士和露西的母亲,因为男权主义不仅剥夺了她们与生俱来的应有的女性地位和权利,而且还对她们的思想予以同化,让她们承担了维护男权社会的重任,担任男权的维护者,帮助打击任何有损男性社会荣誉的行为。
影片专门对巴特利表姐和露丝母亲这两位男权社会的女卫道士给予浓墨重彩的描写。
首先是表姐巴特利小姐在陪伴露西前往意大利的旅途中,不仅扮演着露西监护人的角色,更充当了维护男权道德规范的卫道士。
在佛罗伦萨旅游过程中,正是巴特利故意阻碍露西和乔治的爱情,让他们劳燕分飞,甚至险些在广场的暴力事件中让暗生情愫的恋人彻底分手。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读后感1000字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英国作家艾瑞斯·梅鐸尔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露西在19世纪末的英国,为了追求自由和真爱,勇敢地摆脱了家庭的束缚,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故事。
这部小说以其优美的文字、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小说通过露西的成长经历,展现了19世纪末英国社会的风貌。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她们的生活受到家庭和社会的严格约束。
然而,露西却是一个充满个性和独立精神的女子,她不甘于过上平庸的生活,渴望追求自由和真爱。
在她的努力下,她终于摆脱了家庭的束缚,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作家。
这使我想起了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女性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我们应该学习露西的精神,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受外界的干扰。
其次,这部小说通过露西与家人、朋友和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露西的父亲是一个严格的家长,他对女儿的期望和要求非常高,这使得露西在家庭中感到压抑。
然而,在露西离家后,她逐渐认识到父亲的苦衷和对她的爱。
这使我明白了亲情的伟大和可贵,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包容家人,珍惜与他们相处的时光。
此外,露西与朋友和恋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爱情的甜蜜和痛苦。
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既能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能让我们陷入困境。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的幸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再次,这部小说通过露西的创作历程,展现了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露西在成为作家之前,一直对文学充满热情。
她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地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注在文字之中。
这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真实和力量,感动了无数读者。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学的伟大,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也可以让我们与他人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
我们应该学会欣赏文学的美,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最后,这部小说通过露西的人生观,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小说中,露西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强的心态,她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_看得见风景的房间_中的露西与某些现代中国女性对比_王艳萍
参考文献: [1]马 继 伟 . 为 爱 而 婚 :福 特 斯 的 《看 得 见 风 景 的 房 间 》中 的 婚 姻 观 ,黑 龙 江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2011.3。 [2]胡振明.距离 空气 风景—浅析《看得见风景的房 间 》中 的 女 性 意 识 ,四 川 外 语 学 院 学 报 ,2002.5。 [3]姜 冬 艳 .《看 得 见 风 景 的 房 间 》 中 露 西 觉 醒 的 心 路 历 程 ,电 影 文 学 ,2011.16。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福斯特的小说 《看 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女性形象, 重点剖析了主人公露 西在男权社会中自我意识的觉醒。 其目的是帮助读者 更好地了解这部作品以及作者福斯特的女性主义观。
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出身上层社会的少女露 西和她的表姐、 老处女夏洛特一起前往意大利的弗罗 伦萨度假, 碰到英国青年乔治和他的父亲同住在一家 旅馆。 露西因为自己的房间看不到风景很沮丧,乔治的 父亲把自己住的房间让给了露西。 露西与乔治双双坠 入情网。 但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乔治性格直率,举止与 露西习惯的那种上流阶层的繁文缛节格格不入, 拘谨 的老处女夏洛特对乔治也很看不惯, 双方时时发生误 会,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乔治情不自禁地吻了露西。 这在上个世纪的英国被认为是越轨行为。 露西认为乔 治的行为不合礼仪,便抛下他返回英国。 露西的母亲为 露西安排了一位贵族绅士西维尔作为她的未婚夫,但 做作虚伪的西维尔越来越让露西无法忍受, 她不愿变 为西维尔用来炫耀和摆设的一个音乐盒, 毅然和西维 尔解除了婚约。 露西决定去希腊旅游来忘记这一切,当 她前往火车站路过乔治住的地方时, 见到工人搬动家 具准备搬走的场景。 露西思绪万千忍不住回去找乔治, 却见到了乔治的父亲埃莫森。 埃莫森之前已在夏洛特 的帮助下得知了事情的真相,便直截了当的告诉露西, 乔治一直深爱着她, 而露西也爱乔治却一直隐瞒自己 的情感。 在埃莫森诚挚的劝说中,露西终于挣脱了自己 内心的束缚而去追寻自己的爱情。
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女性意识的觉醒
致 的赞 誉 , 该 片获得 奥 斯 卡八项 提 名 , 不 仅在 票
对有情人 终成 眷属 。
房上收入 颇 丰, 同时也 获得众 多好评, 其也 因此 成为 了世 界 电影史上 的经 典之作 。影片 以景 色宜 人 的佛 罗伦 萨和 田园 牧 歌 般 的英 格兰 乡村 为 背景 , 讲 述了 爱 德 华 时 期一 段 清 新 甜 蜜 的年 轻 人 的 爱情 故 事 。 在 这 部 影片 中, 随 着 露 西 和 乔 治 之 间 爱 情 故 事 的 发展 , 女 主人 公露 西 , 一 个 生活 在 男权 社会 下 的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 等为她 们 制定 了很 多 的道 德枷 锁 , 限制 了她们 自
我意 识 的发 展 。f 2 而 女 性 自我意 识 的觉 醒 应 当是 女
性 个 体 意识 到 自己拥 有寻求 自由和 幸福 的权 利 ; 意 识到 自己不是 家 庭 的附 属 品 , 不 必充 当贤 妻 良母 的 角色 , 也 不 必克 制 自身 的欲 望 , 可 以 大 胆 地 反抗 社 会 规 范 对女 人 的歧视 和 制约 , 为自身 的权 益进 行斗
伦 萨之 旅使 露 西感受 到了与英 国完全不 同的意大 利
的激 情和 气 质 , 旅 行 中的见 闻使 女主 角的思 想产 生 了巨 大变 化 , 她 心 中对于 爱与 自由的幻 想和 渴 望也 由此 被 唤 醒 。 阿 诺河 畔 , 露 西 心 中的 自我被 真正 的 激 发 出来 , 她与 乔治 的爱 情也悄 然滋长 。 但 是, 在 表 姐 的劝诫 与社 会 道德 的约 束 之下 , 露 西在面 对 抉 择 时选 择 了退 缩 , 也 因此 与 乔 治擦 肩而 过 。 迫 于 家 庭 和 社 会 各方 面 的压 力 , 回国 后 的露 西 与塞 西 尔 , 一 位 与她 背景 相 似 、 条 件十 分 优 越 的绅 士订 了婚 。 或 许 是命 运使 然 , 露西 再次 遇到 了乔 治。 此时 , 露西再 也 无 法按 捺 住 内心暗 藏 已久 的主体 意 识 , 塞 西尔 的 狂 妄 自大、 色厉 内荏使 得 露 西在 与他 的相 处 中倍感 压 抑 和 厌倦 。 但 露 西还 是 无 法 突破 自我 , 在 乔治执
迷茫·觉醒·反抗——《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弗洛伊德式解读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讲述露西原本生活在母亲和英国爱德华时期迂腐伦理道德约束的环境中,时刻要维护自己,以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大家闺秀。
一次意大利之行,她感受到了意大利特有的文化气氛,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慢慢苏醒,途中遇到艾默森父子,身上展现出对女性平等和尊重的民主思想,其潜意识迅速觉醒和强大;再加上,未婚夫塞西尔造作的行为让她不断认清其腐朽资产阶级文化美丽外衣掩饰下的内心空虚。
最终,露西独自大胆地与塞西尔解除婚约,选择了尊重女性和善待女性的乔治·艾默森。
笔者采用弗洛伊德的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分析露西如何平衡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关系,最终获得一得之见。
一、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作为人格理论中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说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他主张无意识为核心的“两部人格”结构观或人格的层次模型,后期他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意识层次理论包括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人格结构理论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意识的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由那些虽然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是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1](54)。
意识层次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是可以相对的,意识是人格的表层,潜意识是人格的中间层,无意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
本我的东西必然是无意识的,本我包含在无意识之中,是人格中最难接近和最难把握的有力部分,由最原始的欲望和先天的本能组成,按照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意识层次,是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它派生于本我,不脱离本我而存在,按照现实原则行事;超我是社会道德的化身,按照道德原则行事,力图限制本我的欲望。
弗洛伊德把自我喻为三个暴君统治下的臣民,它不仅要尽力满足专横的本我的追求,应付残酷的现实环境,还要遵从神圣的超我的规范。
觉醒、成长
觉醒、成长作者:段峰松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4期摘要: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他的意大利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塑造了一个出身英国中产阶级,勇敢地冲破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女主人公形象。
本文通过对这位女主人公觉醒、成长历程的解读,说明福斯特完善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的理想。
关键词: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觉醒成长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018-021 引言二十世纪英国小说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他的意大利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描述了一位出身英国中产阶级的大家闺秀勇敢地追求自由和幸福的爱情故事。
女主人公露西虽然生活在“房间”的环境中,却看得见“风景”,并且在意大利的影响和艾默森父子的帮助下,冲破“房间”的束缚,看到了真正的“风景”。
下面我们共同见证一下露西觉醒、成长的历程。
2 觉醒、成长第一章,在贝尔托利尼公寓,当艾默森父子提出把可以看到风景的房间和巴特利特小姐和露西交换时,与表姐的客套比起来,露西“身上有一股反抗精神,认为接受艾默森父子的好意原不必如此讲究”。
稍后露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马上打开窗户,呼吸夜晚的清新空气,脑子里还在想那位好心肠的老人,让她能看到阿诺河上闪烁的灯火,还有圣米尼亚托教堂的苍柏,亚平宁山脉山麓的丘陵地带,衬着冉冉上升的月亮,一片黑沉沉的”。
露西与表姐巴特利特小姐闩紧百叶窗、锁上门的做法完全相反。
小说一开篇,我们就发现露西渴望看到“风景”。
虽然和表姐同样生活在“房间”的环境中,但她与表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她属于能够被拯救的一类人。
第二章,在巴特利特小姐认为待在屋里好时,露西宁愿出去。
当拉维希小姐带露西去圣克罗彻时,“意大利一下子出现了,使人陶醉”。
当拉维希小姐把她一个人留在圣克罗彻并且把她的旅游指南也带走时,“意大利的蛊惑魅力使她着魔了,于是她没有去请教别人,竟然开始感到逍遥自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E•M•福斯特(1879―1970年)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一生主要创作了6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中5部被改编成电影。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福斯特六部长篇小说中“基调最明快的一部”。
[1]1985年,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上映后立即大获成功,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八项提名。
本片以风景秀丽的佛罗伦萨和田园牧歌般的英格兰乡村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清新甜蜜的年轻人的爱情故事。
本文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解读女主人公露西为了追求独立的自我和寻求真正的爱情,由最初的对男权社会的顺从,转变为徘徊,到自我觉醒,最终冲破了一切束缚,走出迷惘,获得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全面觉醒。
一、对男权社会的顺从早在公元前,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国家》一书中说:“总的来说,女人劣于男人。
”两千年后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更毫无掩饰地表达了对女性的偏见:“妇女的天职是服从。
每一妇女,若处在不合理的地位,她便立即会依附某个男人,听其指导和统治。
”米利特指出:“在男权制下,家庭的主要贡献是促成孩子们的社会化(主要通过他们父母的示范和训诫),使他们适应男权制意识所规定的有关角色、气质和地位的一系列观念。
”[2]因此,在男性主宰的社会里,女性被认为是次于男性的,被排除在事实与权力之外,定义为无自身特质的命运的顺从者,男人的从属者,无知的他者。
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男性欲望的目标,是一种附属品。
因而,女性总是被认为是被动的、弱小的、非理智的、沉默的边缘人物。
影片《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所展示的正式这样一个典型的二元对立的男权社会的英国,男性是家庭和社会的主宰和中心,男性主体以男权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限制女性、归训女性和塑造女性。
在长期的男权思想的统治下,女性变得麻木顺从,甘愿受男性的支配和控制。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露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性,她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被灌输以“淑女准则”,时刻按照男权社会所制定的女性标准力争把自己塑造成理想的大家闺秀。
她被告知“女人的使命是鼓励别人去取得成就,而不是自己去取得成就。
”而理想的“女性”应该是等待骑士们“保护”,接受他们“致敬”的“中世纪女士”,其实质是将她们视为社会的“他者”,让女性无条件地顺从男性的控制和压迫。
影片一开始露西在其表姐夏绿蒂的监护下去佛罗伦萨完善其“教养”,当她们入住到旅馆后,夏绿蒂向露西抱怨她们的房间看不见风景,无法俯瞰美丽的阿诺河畔风光。
听到抱怨后的艾默森父子主动将自己的房间和她们交换,然而艾默森父子的诚意却未赢得大家的赞赏,按照爱德华时代的道德规范,这无疑是一种粗鲁的行为和对他人的冒犯。
巴特利特小姐,作为迂腐的道德习俗的捍卫者,当即拒绝了这一好意,并拉着露西匆匆离开餐桌。
露西虽然能清楚地感受到对方的诚意并无恶意,但在传统道德无形的枷锁控制下,她退缩了,顺从了表姐的要求。
幸好在牧师的调解下,露西换到了称心如意的房间。
在随后几天的交往中,露西和乔治互生好感,但由于阶级等级观念的差异,二人均未表白。
一次,露西应牧师邀请去野外郊游,由于意大利向导的误解,把原本准备寻找牧师的露西带到了乔治身边。
露西不小心从林子里摔出来,倒在铺满紫罗兰的斜坡上,犹如从天而降的仙女。
这时,正在为美景陶醉的乔治转身看到容光焕发的露西时,被她的美深深地打动了,他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吻了露西。
突然,作为露西保护人的夏绿蒂出现,拆散了一对美好的恋人。
事后,夏绿蒂自诩到幸好自己能及时赶到,阻止乔治对露茜的“欺负”。
为了避免露茜再逾越雷池半步,她建议改变行程去罗马。
作为男权社会“乖乖女”的露西虽极不情愿,“人世间迄今为止最难以忍受的委屈。
” 但为了使自己的言行归位于男权社会的道德准则,她最终屈服了,接受了表姐的安排,动身去了罗马。
二、在传统和反传统之间的徘徊意大利之行使露西脱离了英国这个典型的男权社会的牢笼,她呼吸到了意大利清新、自然的空气,喜欢上一个与自己身份迥异的年轻人乔治。
“童年已进入充满岔道的青春年华。
” 由于不敢向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传统道德挑战,当爱情悄然出现的时候,她选择了逃避,压抑了自己的情感,最终抛开幻想,面对现实,重新回到自己以前所扮演的角色中去。
做一个唯命是从、丧失个性的乖女儿。
回国后不久,露西在她家温馨恬静的花园里,接受了和她门当户对、貌似优秀的塞西尔的求婚。
露西渴望与她倾心的人进行心灵交流,可塞西尔看来不是这种人。
塞西尔家境富裕,举止潇洒,有良好的教养和社会关系,是公认的理想丈夫,但他的头脑中却充满着英国中产阶级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
他对露西的“爱”,实际上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控制和压迫,根本不是真诚、自然的感情。
他始终将露西设想成中世纪的女士,等待着他这位中世纪骑士去保护。
“他一向以为女人应该受他领导,虽然并不知道把她们领到哪里去;还有,女人应该受他保护,虽然也不知道要保护她们免遭什么伤害。
”当他与露西亲吻时,他要环顾四周看看是否会被人发现,他的勇气消失了,而且显得那般做作和缺乏激情,演出了十分滑稽的一幕。
渐渐地,露西对塞西尔的麻木不仁、冷淡孤傲感到厌倦,无法忍受。
恰巧这时,露西家相邻的别墅招租,由于塞西尔从中作梗,没想到新来的房客正是塞西尔的“情敌”乔治。
不久,热情开朗的乔治便和露西的弟弟弗雷迪结为好友。
应弗雷迪的邀请,乔治来露西家打网球,塞西尔怕被别人耻笑自己的球技不高,虚伪地宣称网球运动会让年轻人对身体施用暴力,所以他不参加。
而在球场旁边大声地朗读拉维希小姐用笔名写的一本小说,其中有一段是女主人公在紫罗兰花丛中被吻的情节。
露西明白,是夏绿蒂表姐把她在意大利旅行时被乔治偷吻一事告诉了拉维希而被写入书中。
往事重提,爱情的火花再一次被燃起,勇敢的乔治无法抑制心中的激情与冲动,在灌木丛中第二次吻了露西。
而这一吻使露西原本平静的心再次掀起波澜,两个截然相反的恋人,使她处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一面是自己欣赏的恋人――自然而坦诚的下层男士乔治;另一面是众人眼中的理想丈夫――虚伪而专断的塞西尔。
她徘徊于二者之间,难做抉择,痛苦万分。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最终,为了婚约,“她记得已和塞西尔订婚”;也许还有别人眼中的淑女形象,露西选择了塞西尔,放弃了真爱,并且生硬地对乔治说以后不要在踏进她的家门。
想不到乔治明确地向她表明自己炽烈的爱,并且指出如果她盲目地嫁给塞西尔不会给她带来幸福。
因为塞西尔每时每刻都自负地指导别人,要别人放弃自己的个性和思想,并且以爱为名义对女性实行压迫和控制。
他喜欢作弄人,缺乏真诚。
乔治说完后离去,但他这一番直率的表白击中了露西的心扉,使露西的内心再一次陷入苦苦的挣扎中。
三、露西的觉醒与抗争长期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中,露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奴化。
但令人欣慰的是,女主人公对于独立自由的渴望,对于真正爱情的追求,并没有像她的母亲和表姐那样在男性的压迫下泯灭。
正如毕比牧师所言:“她身上有一股反叛精神。
”这种反叛精神只是潜藏在其意识深处,终究有一日会被唤醒。
艾默森父子便是露西觉醒的催化剂,促使她摆脱这种压迫,追求幸福的生活。
当乔治向露西坦露心迹时,他说道:“即使我把你抱在怀里时,我还是要你有自己的想法。
”而塞西尔总是把露西看做一件艺术作品,把她与风景联系起来,不让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由和活力。
并且时时刻刻都试图改变露西的性格和习惯,向她灌输迂腐的男权思想:“她(露西)的长处应该是妩媚,而不是辩论。
”前者和后者对露西的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前者是尊重平等、提倡自由、真诚的爱;而后者是束缚人手脚、禁锢人思想、令人窒息的爱。
也正是乔治的充满活力、真诚的爱唤醒了露西,使她的女性自我意识终于苏醒,不再像过去一样,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对男权社会的道德准则一味地盲从。
她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开始对这段缺少感情基础和精神默契的恋情进行了再思考,最终决定和以前的那种封闭的压抑的生活决裂,努力去争取相互平等、真诚的爱。
同时,艾默森先生更是露西反抗男权思想过程中难得的领路人。
他在与露西来往的初期,就鼓励露西解放自我:“放开你自己吧。
把你的那些搞不清楚的想法兜底翻出来,在阳光里摊开来,弄清楚它们的含义。
”他对长期以来受男权社会压迫的女性更是充满同情,并期待和谐的两性关系。
“我说男女将会是平等的。
”尤其是因乔治的失恋,艾默森先生要从乡下搬走之前,他语重心长地对露西说:“爱情是剪不断、斩不绝的。
你不能摧毁自己的灵魂!”通过同艾默森先生的几次谈话,露西受益匪浅, 思想变得成熟了,看穿了男权社会的虚伪本质,意识到英国传统社会道德观念的迂腐,对人们的思想毒害之深,她终于冲破传统社会道德对她的束缚,重新界定自我,用独立的话语说出自己的心声,与塞西尔体面地解除了婚约,去追求真正的爱情。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随着露西与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重游佛罗伦萨而结局。
该片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在讲述露西的爱情故事,但实质上却折射出二元对立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社会地位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在男权社会里,作为男性的陪衬和附属品,女性受到压制;另一方面,女性并不完全懦弱无能、消极被动地忍受一切,她们有坚强的毅力和勇气,自我选择,努力摆脱受控制的命运。
露西的觉醒预示着新的开始和美好的未来,影片希望通过露西觉醒的心路历程来唤醒整个社会的觉醒,激发人们对妇女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进而唤醒整个社会对女性的理解和尊重。
只有这样,妇女才能获得真正的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