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长安与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赵汉唐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下面是WTT整理的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供大家参考!“丝绸之路”是指中国古代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

因大量中国丝绸经此道西运,“丝绸之路”。

这条大动脉贯通了当时人类文明发展的中心亚、欧、非三个大陆,导致黄河流域的中华古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古文明、两河流域的希腊古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古文明以及欧洲大陆的罗马古文明交流融合。

也促进了佛教、袄教、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向东西传播,给人类文明发展史以极大的影响。

因此,有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贯通,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不亚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

中国史籍也以“凿空”称赞张蓦开通“丝绸之路”的卓越贡献。

因对匈奴战争欲结盟大月氏的需要,汉朝廷召募出使西域的使者。

汉中城固人张赛应募,于武帝建元二年(元前139年)执汉节率百余人自汉长安城出发。

途中为匈奴阻隔拘禁达十年之久。

后乘机脱走至大苑、康居、月氏、大夏诸国。

于元朔三年)元前126年)返回长安。

给正与匈奴进行军事斗争的汉朝廷提供了西域诸国的情况。

元鼎二年(元前115年)汉武帝又派遣张赛率领三百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前往乌孙,成功的与乌孙结盟。

张骞在乌孙又派副使至大宛、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诃诸国,致西域诸国始通于汉。

在与匈奴多次作战胜利后,汉于河西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在玉门、阳关二关以西,沿途建烽隧亭障,戌兵屯田,并设立西域都护府,从而保持了自长安西行,经河西,出两关抵西域诸国的“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使者、商人接踵西行,大量丝帛锦绣外运。

西域五十余国通使汉廷,不绝于路,各国商队也将各自的珍奇异物运至长安,汉长安城遂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商贸大都会。

汉长安城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城略呈方形,四面各开三门,城垣面积达三十六平方公里。

人口约达五十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昌盛的城市。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孙玉琴教授后汉王朝在此“列四郡,据两关”,先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及阳关与玉门关。

设官置守,由此保证了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

公元前101 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轮台( 今新疆轮台) 、渠犁( 今新疆库尔勒西南) 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

后又设置“护鄯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

公元前60 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势力全部退出西域,汉政府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兼护西域南北两道安全。

隋初,位于青海的吐谷浑人经常进犯河西,大业五年( 609) ,隋炀帝派兵击溃吐谷浑,从而解除了河西的威胁。

唐太宗时西突厥对抗唐廷,阻塞中西贸易,唐朝派出军队迫使西突厥归降,随后唐太宗晓谕中亚各国“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由此“诸胡大悦”。

此后唐朝在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 后移至龟兹) ,屯驻军队,镇守西域。

此后陆续在西域各地设立都督府、州、县等军政机构。

公元702 年,唐在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 设立了北庭都护府,负责管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唐王朝在以军事打击解除匈奴、吐谷浑及突厥等民族对丝绸之路安全威胁后,一方面设立相应的军事机构,加强安全防卫; 另一方面逐步开展边疆地区的政权建设,在统治政策制订执行中尊重各少数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帮助其发展经济解决生计,同时各边疆民族可自由往来、定居中原地区等手段,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中原汉文化传播,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从而稳固边疆,有效保障了丝绸之路交通的畅达。

( 二) 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丝绸之路沿线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重要依托,更重要的在于其关系到当地军政人员的供给及沿线社会的稳定。

汉唐时期对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地域的经济开发不断加强,如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以畜牧经济为主、农业落后的地区,通过移民、屯垦、修筑道路、兴建水利设施等措施的实施,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之地了。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

自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渐出现。

东起我国古都长安(今西安附近),沿渭水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甘肃省狭长地带),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进入“西域”(今新疆及以西地区)。

南路出阳关沿昆仑山北麓西行,北路出玉门关沿天山南麓西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今中亚地区,再往西,经今伊朗等国到达大秦(罗马帝国在中东的领地)境内。

汉代多走南路。

唐代多走北路。

“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因运输西方视同珍宝的中国丝绸而得名。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印度的佛教等也传入中国。

丝绸之路是汉唐千余年间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骞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张骞才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国王热情地接见了张骞,并帮助他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居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

论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论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

论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现实价值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以中国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的哈密、吐鲁番、库车、喀什、和田(于阗)等地,进而联结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一条陆路通道。

它进入新疆之后,使分成三路:一路沿昆仑山北麓,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称为南道;一路顺天山南侧,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伊朗和波斯湾等地,称为中道;一路经天山北侧,过伊犁河向西通往地中海各国,称为北道。

汉唐以后的1000多年间,这条道路始终保持畅通和繁荣。

输出的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当时唯独中国生产而又最为西方人所欣赏珍视的丝绸,故历史上人们把这条道路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中的开通,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了中国西北边疆和内地各族人民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牢固联系。

通过丝绸之路,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骏马、狮子等特产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从新疆或经新疆传入中原内地;同时,内地的丝绸、漆器、铁器、火药、金银器皿、瓷器、桃、梨等物产以及造纸、冶炼、水利、火药制造等技术,也传入新疆并经新疆传往西方,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国与亚、欧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丝绸之路的及现实价值物质层面的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遗迹。

据考证,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麓有一条古道,名“神仙路”,又称“古丝绸之路”,宽度为0.1到2.0米,绵延2000多里,是一条最为古老的长安连通西域的陆上丝绸之路。

这条路历史遗迹众多,沿途有圣僧玄奘留下的数不完的圣迹及传说,现保存最完好的一段地处陕西省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内。

其余路段虽古迹不再,多有毁弃和断阻,但相当一部分依然供当地乡民耕作和行走,是难得的丝绸之路历史遗迹。

精神层面的丝绸之路,却至今仍然是可供世人不断汲取营养的巨大财富。

并且,作为一个醒目文化符号而巍然耸立的丝绸之路,肯定还会千秋万代地存在下去,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不断提供正能量。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 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 文化繁荣的遐想……
(这句话还与课文第一段相呼应。文章 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 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 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联系在了一起,使两国 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 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 大的路”。)
2
* 丝 绸 之 路
这是丝绸之路所经路线,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 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 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东至汉唐古都长安为起点,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 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中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中国除出口大量丝绸之外,还输出铁器、镍、 贵重金属、铜器、漆器、杏桃和甘蔗等到中亚、西亚直到罗马。中国 从中亚以西输入毛织品、玻璃、宝石、玛瑙、香料和化妆品,特别重 要的是从大宛输入汗血马、天马;中亚各国的葡萄、苜蓿、蚕豆、石 榴、番红花、芝麻、胡萝卜和黄瓜等植物,都传到中国。从西域和伊 朗传入中国的,还有箜篌、琵琶、筚篥等乐器及绘画、雕刻、图案设 计等技艺。安息和罗马的毛织品、玻璃也源源东来。历史上一些著名 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 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 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 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 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 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 驼铃声……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

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摘要:丝绸之路起点可分为历史起点和空间起点,应该肯定张骞出使西域对于丝绸之路开辟的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但由于各种原因,汉唐间丝绸之路空间起点发生过迁移和变化。

作为丝路起点城市的内涵,一般公认西汉时长安为丝绸之路的起点没有争议,但东汉时丝路起点则延伸至洛阳,其时洛阳在中西交通方面的地位首屈一指。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长期多个政权对峙状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造成丝路起点的迁移和多元化,在一定时期洛阳、平城、邺城、长安都曾发挥丝路起点城市的功能。

隋唐时长安、洛阳成为帝国东、西二都,在中西交通方面各有优势,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时有盛衰,共同成为丝路起点的明星城市。

关键词:丝绸之路;历史起点;空间起点;长安;洛阳从丝绸之路这一概念提出,至今已一个多世纪,丝绸之路研究成果丰硕。

由这一概念引发的学术争论很多,有的学术界已有定论,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我们注意到,关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还遭遇到各种非学术因素的影响,人们从不同需要甚至某种功利目的出发发表意见,不免背离学术的原则,从而产生种种歧见。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指汉唐间经行陆路贯通亚洲通欧洲、非洲的贸易和交流之路,那时丝绸贸易在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媒介和杠杆作用,丝绸贸易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相互了解和认识。

丝绸之路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千余年的历史时期内它发生过不少变化,因此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待它。

本文想从汉唐间丝绸之路起点的变迁谈点个人的认识,主要限定西北丝路即传统意义上的绿洲路的范围来谈。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丝绸之路起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历史起点,即丝绸之路何时创辟,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什么时候开始的。

二是空间起点,既历史上以丝绸贸易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流是从什么地方为出发点的。

按说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是双方的互相传播,那么东西方互为这种贸易交流之路的起点和终点,但既然把丝绸作为这种贸易和交流的代表性的商品,既然中国是丝绸的故乡,那么丝绸之路的起点当然应该从中国一方考虑。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丝绸之路是远古时期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汉唐时期的一条重要物流网络。

这条道路起源于中国,经过中亚地区到达欧洲,通过这条路线,商品、文化和思想得以互通有无。

本文将探讨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并介绍其中的一些特点和重要节点。

古代汉唐丝绸之路的物流网络可谓复杂而庞大。

此路线的起点是中国的长安(今天的西安),然后穿过甘肃、新疆进入中亚地区。

这条路线有数个支线,其中最著名的是南路和北路。

南路经过巴基斯坦和迪尔,通过印度洋和中东地区到达地中海;北路则经过帕米尔高原和高加索山脉,通过北里海和里海地区到达黑海。

这条路线的物流网络在甘肃和新疆地区的要塞城市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城市位于山区和河流交汇处,成为了贸易和物流的重要节点。

其中最著名的城市是敦煌、河西走廊和喀纳斯湖地区。

这些城市不仅具有战略位置,还是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此外,这些城市还是文化交流的中心,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商人、学者和艺术家。

丝绸之路上的车队是古代物流网络的主要运输方式。

这些车队由商人和驼队组成,他们通常在城市中集结,一起穿越沙漠和山脉。

驼队是物流运输的理想工具,因为它们能长时间不饮水,能够承受沙漠和高原的恶劣环境。

此外,驼队还能携带大量货物,比如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

在物流网络的支援下,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得以迅速传播到欧洲和中东地区。

最著名的商品之一是中国的丝绸。

丝绸在古代世界中享有盛誉,成为了贵族和皇室的象征。

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运到中亚地区,然后通过船只运送到地中海。

这一过程涉及到大量的商人和中间商,他们购买和销售丝绸,并通过物流网络进行运输。

除了丝绸之外,茶叶也是汉唐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

茶叶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被认为是一种药用植物。

中国的茶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和中东地区,成为了当地人的日常饮品。

此外,中国的瓷器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了中亚和中东地区,对当地的陶瓷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_趣味拓展:文化遗产之《丝绸之路》简介

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上册_趣味拓展:文化遗产之《丝绸之路》简介

趣味拓展:文化遗产之《丝绸之路》简介遗产简介:丝绸之路是世界上路线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化线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

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FreiherrvonRichthofen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始于中国汉唐时期长安/洛阳至中亚七河流域地区,伸延5000公里,连接了开拓丝绸之路的诸政权中心的两大中心,即中国汉唐中心都城长安/洛阳及中亚七河流域地区。

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向西通过中国中部黄河中游,穿过河西走廊,延伸于天山南北,直到楚河及塔拉斯谷地等肥沃的七河地区。

丝绸之路天山廊道是连接中国与欧洲的整个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形成于公元前2至公元1世纪,公元6—14世纪为繁荣期,公元16世纪前一直是当时重要的商贸通道。

廊道中交错排列的贸易路网,连接着大小城镇,总长约8700公里。

被提名申遗的33处遗址反映了丝绸之路贸易不仅创造了财富,也为人员与商品的顺利通过建造了基础设施,促发了因贸易而孕育形成的众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传播了沿路的各种思想,并促使欧亚大陆两大文化,即定居农业民族与大草原游牧社会之间的深度融合。

33处遗址中有各个帝国与可汗王国的都城宫殿、贸易居所、佛教石窟寺、古代道路、驿站、关隘、烽燧、长城、古堡,墓葬以及宗教建筑等。

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陕西省7处(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大雁塔、小雁塔、兴教寺塔、彬县大佛寺石窟、城固张骞墓)、河南省4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县汉函谷关遗址、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甘肃省5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锁阳城遗址、悬泉置遗址、玉门关遗址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8处遗址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阿拉木图州和江布尔州,3处遗址在吉尔吉斯共和国楚河州。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

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网络,不仅在经济上促进了沿线各国的繁荣发展,而且在文化、政治、科技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条古老的商道以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成为了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纽带。

丝绸之路的形成始于公元前2世纪,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其路线得以确立并逐渐拓展。

它东起中国的长安(今西安),穿越中亚腹地,直至地中海沿岸,再通过海上航线连接欧洲各国。

这条路线不仅是商品交易的通道,更是文化和信息交流的桥梁。

在经济方面,丝绸之路使得古代中国盛产的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往西方,同时带回了玉石、金银制品、玻璃等珍奇宝物。

这样的贸易往来极大地丰富了沿线国家的物质文化,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文化传播是丝绸之路的另一重大影响。

佛教自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与道教、儒教等思想体系相互融合,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

同样,希腊雕塑艺术、伊斯兰天文学等知识和信仰也通过这一路线进入中国,促进了知识体系的多元化。

政治影响亦不可忽视。

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加强了汉唐等朝代与外界的联系,也使得中央王朝的影响力延伸至中亚乃至更远的地区。

各大帝国如波斯帝国、贵霜帝国等也都利用丝绸之路维护和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科技交流方面,丝绸之路作为技术传播的媒介,促进了农业、手工业技术的交流更新。

例如,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以及中亚的天文、医学知识,都得到了广泛传播,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还体现在促进了人类思想的交流。

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哲学思想的碰撞与交融,加深了人们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培育了包容互鉴的人文精神。

古代丝绸之路作为一条跨文化交流的大道,其深远的历史影响不仅在于物质财富的流通,更在于它如何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理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资料

丝绸之路资料

丝绸之路资料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张骞使臣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悉平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中转至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出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交流中西交通的陆上交通要道,就是历史上知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登岸贸易,开拓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知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

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

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予以衍生,表示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就是一个知名的“行国”,40万人口。

他们曾定居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击败后,刚迁至这里没多久。

匈奴杀死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就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就是自身利益军事目的,但西域启用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远远超过了军事范围。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数千年以来,中亚一带和西亚、中东等地区之间一直存在着一个传统性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从汉武帝时期开始到唐朝盛世达到巅峰,丝绸之路贸易、文化的交流在此时期十分繁荣和活跃。

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交流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十分繁荣,依托着丝绸作为主要商品流通于此,可以说当时中国的丝绸生产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而另一方面,中亚、西亚、中东等地区又以毛织品、珠宝、药材、天然香料等商品为主要出口,形成了与中国互补的贸易结构。

其中,大量丝绸制品和其他商品从中国的长安、洛阳、成都等地经过河西走廊,到达了西域盆地,在那里可以转运到中亚、伊朗、叙利亚等地。

同时,从中亚到了欧洲各地。

史书记载,唐代时,东罗马帝国曾向唐朝购买了一批丝绸。

所以,丝绸之路不仅连接了东西方的贸易,还成为了各种文化、宗教信息的传递渠道。

二、汉唐时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放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而且也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此时期,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中亚、西亚、中东等地区,并且与当地文化进行了深度交流、融合和创新。

同时,丝绸之路也为中国本身带来了其他文化的影响和启示,改变了当时中国中央平原地区的文化面貌。

1. 中国文化传播这段时期是我国佛教进入世界的高峰期,也是其他文化进入中国的高峰时期。

据史籍记载,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带去了汉文化的种种礼仪和法制,以及秀丽的汉女演绎了“女儿城”的传说,使当地人对汉朝产生了极大兴趣。

而在唐朝,大量的唐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西亚、中东等地区。

与此同时,佛教文化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涌入中国。

东晋时期,大乘佛教从中亚传入中国,唐代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达到了巅峰。

唐代时期,中国的佛教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伊朗、巴基斯坦等地区,并融合、创新了其他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

2. 外国文化影响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了外来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与丝绸之路发展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与丝绸之路发展

汉唐时期的长安城与丝绸之路发展汉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古都长安更是在此期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丝绸之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

本文将探讨长安城和丝绸之路的关系以及其发展情况。

一、长安城的规模和繁荣长安城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中国古代的首都之一。

在汉唐时期,长安城的规模非常庞大,据史书记载,城墙周长达到了36里(约146公里),城门共有十二座,城内有很多著名的宫殿和庙宇,如大明宫、太和殿、青龙观、释迦寺等。

长安城也是汉唐时期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

城内有十二个市区,分布在城的不同方向,每个市区都有不同的商业特色和物品出售。

长安城的商业繁荣吸引了众多商人和外国使节前来交流贸易。

这也为长安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丝绸之路的发展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一条重要商路,成为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成为中西方商业、文化和政治的纽带。

丝绸之路的发展得益于汉唐时期中国经济的繁荣以及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改变。

汉武帝曾修建的南北丝绸之路,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兴起,穆斯林商人成为了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人,进一步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发展。

同时,唐朝统治者通过海上贸易和外交手段,加强了与外国的关系,使丝绸之路的贸易更加繁荣。

三、长安城对丝绸之路的促进作用长安城的文化和繁荣也为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长安城内的市场和商业机构为古代贸易提供了便捷的交流途径,也为外国商人提供了便宜和保护。

长安城还成为丝绸之路上商品的集散地和加工中心。

丝绸之路上的商品大多是通过长安城进入中国,经过当地的加工和细化,然后再出口到欧洲和中亚地区。

长安城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就如同现代国际贸易中的港口一样,是处理商品和促进贸易的重要场所。

四、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丝绸之路是汉唐时期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东西方的文化、宗教、科技和艺术在此交流,互相借鉴。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一 《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 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 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 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 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

张骞在公元前 119 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 好往来。

在此,我十分敬佩张骞,他真是一个爱国爱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 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丝绸之路"着走群独傲是历史的浓缩,也是昔日辉煌,繁华的见证。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二 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 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 119 年,他们加强 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 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 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 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三 因为我们中国的丝绸位列第一,所以就叫做丝绸之路。

我们中国人也为此骄傲呢! 这篇课文讲了我们中国和西方交易中的一件事,我们中国给的是五颜 六色的丝绸, 西方人看了特别高兴; 而西方人给的是特大的鸵鸟蛋, 因此, 我们中国又多了一种动物,那就是鸵鸟。

我们中国的丝绸在西方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穿呢!而在我们中国,那 丝绸人人无一不穿呢! 这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国和西方的国家可以给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也 是文化沟通呢! 这非常重要, 要不国家就落后了, 远没有其他国家先进呢!。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发展丝绸之路是指汉唐以来以中国首都为核心,向世界呈网状分布的交通路线。

因为中国的首都往往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交流中心,中国东部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朝鲜半岛同样也与这个网路联系在一起,而传统的丝绸之路更多的是强调中国与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

丝绸之路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网络,首先是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物产和文化的交流,才渐渐向外发展开来的,最后在中国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因张骞出使西域而获得全线开通。

从此以后,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起来,它把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几个主要文化地区,如东亚、南亚、西亚、北非和欧洲联系起来。

不仅在物产上实现了互通有无,比如佛教东传、中国四大发明西传等,也使得各个地区的文化通过相互交流而蓬勃发展起来。

长期以来,丝绸之路沿线的民族和国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也都成了丝绸之路的受益者。

在人类各地区文明日益联系紧密的今天,回顾丝绸之路的历史不仅是一种古代知识的积累,也代表着不同地区文化之间宝贵的交流,因此,丝绸之路不仅成为凭吊历史的旅游热线,也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人类文明的重要课题。

通常所说的丝绸之路,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丝绸都是我们中国运的)。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

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

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

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

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

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

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

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

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

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

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

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

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丝绸之路风光集萃(19张)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

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

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

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中南北三条线路。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篇一:丝绸之路资料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

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海上交通的路线。

中国的丝绸除通过横贯大陆的陆上交通线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非洲、欧洲国家外,也通过海上交通线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国。

因此,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横贯东西的陆上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后,有的学者又进而加以引申,称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线为海上丝绸之路。

张骞出使西域历史背景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名的“行国”,40万人口。

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久。

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因此,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方的威胁。

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又考虑西行的必经道路——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的控制之下,于是公开征募能担当出使重任的人才。

汉通西域,虽然起初是出于军事目的,但西域开通以后,它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军事范围。

从西汉的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新疆,再从新疆连接中亚细亚的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再次畅通无阻。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隋代开皇九年(589年),隋王朝结束南北分裂,新兴突厥族占领了西域至里海间广大地区,今 青海境吐谷浑也向河西走廊侵扰,中国和西域,西方的官方、民间交往受到不少阻碍。但隋与丝 绸之路各国民族之间关系,仍愈来愈密切,西域商人多至张掖互市,炀帝曾派裴矩专管这方面工 作。裴矩用厚礼吸引他们到内地,使其往来相继。《隋书·西域传》序记载:侍御史韦节,司隶 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今塔什干附近),得玛瑙杯,印度王含城得佛经,史国得歌 舞教练,狮子皮、火鼠毛。官、民的交往又活跃起来。
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455年),在直接的交往断绝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波斯与统一了中国北方 的北魏王朝建立了直接的。从这时开始,直到正光三年(522年),《魏书》本纪记载了十个波 斯使团,前五次应当是到了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为中国带来了玻璃制品工艺,后五次 到达的则是493年迁都后的洛阳。
神龟元年(518年),宋云与比丘惠生,由洛阳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出使西域,拜取佛 经。正光三年(522年)宋云、惠生等由天竺回到洛阳,取回大乘经典170部,丰富了中国的佛教 文化。
天凤三年(16年),西域诸国断绝了与新莽政权的,丝绸之路中断。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随从大将军窦固出击北匈奴,并奉命出使西域。他率吏士36人首先到 了鄯善,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决心,使鄯善为之震服。之后他又说服于阗,归附中央政 府。班超又重新打通隔绝58年丝绸之路,并帮助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被东汉任命为西域 都护,班超在西域经营30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汉武帝在轮台(今轮台县东南)和渠犁(今库尔勒县西南)设立 了使者校尉,管理西域的屯田事务。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第一次设置的官吏。此后,西汉政府就 在西域建立了根据地。

古老的丝绸之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

古老的丝绸之路古老的丝绸之路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丝绸之路”是我国参加的第一个跨国申遗项目,包括中哈吉三个国家共33处遗产点。

中国段部分涉及陕西、河南、甘肃、新疆四省区20多处遗产点。

让我们沿着丝绸之路的足迹,探寻非遗景区的古老厚重。

古老丝绸非遗景点1.大雁塔大雁塔即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是西安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

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

鼎盛的汉唐时代,长安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

现代西安是中国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综合科技实力排名全国第三,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枢纽,是一个科技、工业、旅游三业并举的现代化城市。

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0处,登记在册的各类文物保护点多达2944处。

是全人类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尕哈烽燧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城西北盐水沟东侧,在维吾尔语中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小雁塔西安市荐福寺小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

4.锁阳城甘肃“安西国家级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里的我国目前军事设施体系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池遗址——唐瓜州城(锁阳城)。

5.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为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出 土 的
胡 商 俑
(4)繁荣中外文化交流。由于长 安在全国处于文化中心的地位,代 表着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文化,在中 西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关 键作用。
(5)加强了中外政治联系。由 于长安是中国的都城,沿丝路而 来的各国使者和各族首领,其目 的地只能是长安;反之,中国使 者出使外面形状如同天上
的北斗星,故称“斗城”。造成 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其北部受渭 河河道限制的縁故。
汉长安城墙遗址
汉长安城共有12座城门,四面各 3座,均有3个门道,与此相适应 ,城内街道也分为三条,中间一
条为驰道,为皇帝专用,两侧的 道路为官吏和平民行走。
汉代最大宫殿为建章宫,武帝
时兴建。宫墙周长20余里,四面 各有一座宫门,其中以南门—闾 阖门最为宏伟,是其正门,其门 楼高30余丈,分三层。宫内建筑 很多,号称千门万户,其中以玉
楼兰古城遗址
交 河 古 城 遗 址
(3)繁荣了中西经济交流。古 代的经济交流方式有三种:朝贡 贸易、官方贸易、民间贸易,其 中前两种都在长安进行。至于后 一种长安也占有很大的份额,是 全国的经济中心,其本身拥有大 量的财富,再加上全国赋税收入 的大部分都集中于长安,遂使其 拥有充足的经济实力以满足中西 经济交流的需要。
全城分为三部分:宫城、皇城 、外郭城
1、宫城
太极宫位于长安城北部最中央,
考古实测东西2820.3米,南北 1492.1米,周长8600米,面积4.2平 方公里。
大明宫考古实测西墙长2256米 ,北墙长1135米,南墙长1674米 ,东墙东北角向南1260米,转折 向正东304米,又折向正南1050 米,周长7628米,面积3.3平方公 里,约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0.7平 方公里的4.7倍。
堂殿为正殿,也叫前殿。建章宫
是西汉最为繁荣时期的建筑成果 。
汉 建 章 宫 平 面

汉长安城的建筑特点是:宫殿
区占了全城的三分之二面积,其 余部分分布有9个市和众多的官 署、作坊以及109个坊(居民区 )。居民区与市场主要集中在城 的北部。
汉长安城的废弃,主要原因是
渭河河道不断地南移,威胁到城 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城中地 下水受到污染,不能食用。所以 到了隋朝建立后,只好另建新都 了。
二、隋唐长安城的建筑特点
隋唐长安城从隋文帝开皇二年
(582年)动工兴建,至唐高宗 永徽五年(654年)筑完外郭城 ,前后历时72年。
外郭城的数据,考古实测东西
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周长 35560米,全城面积为84.1平方公 里。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9.7倍, 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 1.4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
汉唐长安与丝绸之路
一、汉长安城的建筑特点
汉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西北,
是西汉、新莽、东汉献帝、西晋 愍帝、前秦、后秦、西魏、北周 等王朝的都城。其作为都城历时 369年时间。
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确定 在关中建都时,就命令萧何主持 都城的兴建。萧何先以秦兴乐宫 为基础,兴建了长乐宫。又以秦 章台为基础,兴建了未央宫。当 时没有城墙,汉长安城墙是汉惠 帝时期前后三次修筑而成的。
来自于外国的使者
综上所述,不论从哪一种角度看
,长安都是丝绸之路上当之无愧的 经济、文化中心,在特定的意义上 也可以说是政治中心,当然也是丝 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尽管在某些历 史时期这种起点的地位有所转移, 但从整个丝绸之路发展历史看,长 安的地位是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替 代的。
谢谢
皇城又叫子城,是隋唐两朝中
央政府机关所在地,位置在太极
宫之南,中间仅隔了一条横街。 考古实测东西2820.2米,南北 1843.6米,周长9200米,面积5.2 平方公里。
3、外郭城
考古证实长安城墙是板筑夯土
墙,城基厚度一般在9米至12米 左右,与城门相接的一段,厚度 往往达到20米左右。全城共有纵 横的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
汉长乐宫遗址
汉 长 安 城 城 墙 遗 址
汉武帝时,又在城内兴修了桂宫 与明光宫,在城西兴建了建章宫 ,最终确定了汉长安城的规模。
汉 长 安 城
全 图
西汉长安城城墙周长25700米, 总面积达36平方公里,如果把建 章宫算在内,则达38.21平方公里
。比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古都还要 大,是罗马城的2.79倍,拜占庭 的3.19倍,巴格达的1.26倍。
大 明 宫 平 面 图
唐大明宫含元殿殿基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 大 明 宫 麟 德 殿 基 遗 址
兴庆宫东西1080米,南北1250 米,周长4660米,面积1.35平方
公里,在三个宫殿区中面积最小 ,但仍比北京明清故宫大将近2 倍。
兴 庆 宫 平 面 图
兴庆宫勤政务本楼遗址
2、皇城
条,将居住区分为110个坊。
长 安 城 里 坊 图
小 雁 塔
香 積 寺 塔
唐代天坛遗址
五代京兆府图
三、长安与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即
绿洲丝路与草原丝路,然后又分 出了许支线,无论哪一条丝路其 起点都是长安。
唐代丝绸之路示意图
(1)丝绸之路中国政府主动开 通的,并且主动承担了维护丝路 安全与畅通的责任。 (2)主动承担了丝路沿线生活 保障设施的建设,如馆舍、驿站 ,保障行路者安全和食宿,并且 提供各种交通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