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一语文《雨巷》教师学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熟读这首现代诗,并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味意象与意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3.尝试从多种角度对《雨巷》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预习:

【背景介绍】

关于《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1905.3.5~1950.2.28)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词语积累】

彷徨(pánɡ)(huánɡ)徘徊(pái)(huái)彳(chì)亍(chù)

惆怅(chóu)(chànɡ)颓圮(tuí)(pǐ)雨巷(xiànɡ)巷(hànɡ)道

走尽(jìn )尽管( jǐn)

【理解思考】

1.标出每节诗歌的韵脚,谈谈用韵的特点。

一节:长,巷,娘;二节:芳,徨;三节:巷,样,怅;四节:光,茫;五节:郎,墙,巷;六节:芳,光,怅;七节:长,巷,娘。

特点: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韵脚。每节押的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有换韵。

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读小夜曲。一个寂寞而痛苦读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2.首尾两节如何处理?有何意义?

《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飘”照应之前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心境的表现力。以及尽管找不到出路,依旧苦苦寻觅,充满希望。

3.本诗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