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和意义
最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备课素材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得性质与历史意义
1、性质: 2、功绩:
反帝反封建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束了清王朝得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得君主 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抗拒得历 史潮流。
3、局限性:
资产阶级政治上得软弱性,未能改变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性质。
4、பைடு நூலகம்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得解放运动, 产生了比较广泛得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得重要 组成部分和有力得推动力量。
辛亥革命得结果: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得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得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得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得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辛亥革命得历史功绩: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得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 得权利,推翻了“洋人得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得侵略 势力。
2、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得发展创造了 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得兴 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得改革和社会习俗得进步都起了积极 得作用。
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ok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课辛亥革命
B.上海
D.广州
中华民国的成立
4.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胜
利”是指( B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成立了中华民国
C.打倒了帝国主义
D.改变了中国命运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 C ) A.“明定国是”诏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海国图志》 D.《中华民国约法》
孙中山创立同盟会 1.李教授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专家,目前,他正在兴中会成 立的地方做客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在( A.广州 C.檀香山 C )
B.香港 D.东京 D )
2.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华兴会
C.国民党
B.兴中会
D.同盟会
武昌起义
3.辛亥革命首先爆发于( C )
A.南京 C.武昌
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 义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 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 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 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 为呢?为什么?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 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四、尘埃落定留遗恨—帝制终结和篡夺
革命果实(1912年)
清宣统帝 爱新觉罗· 溥仪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垂钓于洹水之上,貌似“隐居”,确仍遥控着北洋
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原因 孙中山妥协退让 袁世凯个人因素
过程
逼清帝退位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历史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从民元到民六,其间虽经袁世凯帝制自为、张勋复辟,但只不过是两场短暂的闹剧,并没有使民国中断,更没有像法兰西那样出现两次帝国、三次共和国的波折。所以说,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辛亥革命作为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近代社会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竖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从政治制度发展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埋葬了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意义还在于从此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思想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从这些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就是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辛亥革命用革命暴力推翻了清政权,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另一丰功伟绩就是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和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在中国深入人心,使“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共识。
因此,这以后当袁世凯、张勋企图复辟帝制时,就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全国人民的反抗,很快遭到失败的可耻下场。
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积极的变化。
如振兴实业,设立实业部,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还提倡移风易俗,改变社会风气,有助于人们的精神解放。
辛亥革命大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精神解放。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说辛亥革命具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历史功绩。
它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生的一次巨变,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打开了中国进步发展和思想解放的闸门,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历程。
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辛亥革命顺应了20世纪初世界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世界与时代的历史潮流。
辛亥革命对世界的影响,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辛亥革命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历史启示就是必须顺应历史的潮流,正如孙中山先生指出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只有认识和顺应历史潮流,努力代表当代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站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
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也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反帝反封建,也不可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更不可能建成坚强的革命政党。
因此辛亥革命赶跑了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能救中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民主革命运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历史意义,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的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革命思想的传播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1901年至1905年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在此期间翻译出版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书籍,还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进步报刊,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辛亥革命的兴起1、组织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0世纪初,又出现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但这些革命团体地域性很强,力量分散,容易被清政府各个击破,于是为了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1905年在东京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的纲领同盟会并不是革命团体的组合而是由那些革命团体的主要成员与部分留日学生组成的。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这十六个字,这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后来孙中山先生将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
“驱除挞虏,恢复中华”对应的是民族主义,指的是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和不足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和不足1919年七八月间,刚刚经历五四运动洗礼的毛泽东在《湘江评论》发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其中写道:“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
幸〈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
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
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
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
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
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可以说可以做的。
”这是目前所见的毛泽东对辛亥革命的最早评价。
它一方面充分肯定了这场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的历史功绩,另一方面也批评了其缺乏广大民众的参与,没有建立起“民众的大联合”。
文章见解之深刻,在当时是非常突出的。
胡适就曾评价此文“眼光很远大,议论也很痛快,确实是现今一篇重要文字”。
功绩:辛亥革命将清朝送进了历史如同中国历代王朝结束时的大部分情形一样,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并不意味着清朝末年就是那样的不堪,真的是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危机,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
其实真实的情形或许相反,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辛亥革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既基于一系列突发事件,又有其必然的历史关联,既是清廷的宿命,又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如果从历史进程上说,辛亥革命的发生主要导源于两个事情,一个是清廷将责任内阁弄成了皇族内阁,另一个是铁路国有化政策导致全国性骚乱。
而面对这两个事情,清廷不知退让不知妥协,或者退让迟了妥协晚了,效果也就没有了。
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年帝制1911年12月20日湖广总督段祺瑞与革命党领袖黄兴就中国未来政治安排达成谅解: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秩序。
至此,一代中国人追求十多年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成为历史,孙中山和革命党人追求十几年的民主共和政体成了未来中国的惟一选项,守旧的不思进取的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不论怎样凶悍怎样颟顸,其实都成了历史,都成了被别人安排的局外人,尽管还算是利益相关者。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革命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虛。
2、革命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革命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历史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革命结局: 1912年3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表现:(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1)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5、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①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和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ok
辛亥革命地历史意义:首先,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地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地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地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地历史意义.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地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地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地发展创造了一定地条件.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总之,辛亥革命是世纪中国地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失败地原因:一方面,客观原因是国内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另一方面,主观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地软弱性:首先,缺乏彻底反帝反封地勇气和力量;其次,没能提出明确而完整地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再次,没能发动农民革命;最后,没有坚强有力地革命政党.辛亥革命历史教训:没有改变旧中国地社会性质:第一,说明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彻底胜利;第二,宣告资产阶级领导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地终结;第三,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地历史必然性.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亥革命地历史评价对辛亥革命地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地议论.作者认为,过去地估计常常过低.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地问题,但它在当时地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地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地革命打开了通道.这是辛亥革命地巨大功绩.对反动地清朝政府,是象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象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地道路问题.在这点上立宪派地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地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地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随着岁月地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地陈迹.可是,对这场革命地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地议论.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地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地问题谈谈自己地想法.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一、辛亥革命地历史地位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地青年,辛亥革命地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地,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地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地一件事.”(《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他这段语重心长地话,说得何等中肯!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辛亥革命地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其中突出地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地君主专制制度.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地大事.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地政体形式上地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地招牌地更换.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地漫长岁月.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地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地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地集中象征.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地天经地义.“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地最高代表.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河南程氏遗书》卷五)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非圣无法”,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红楼梦》里地王熙凤有一句名言:“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见在那个时候,谁要是想“把皇帝拉下马”,那就得有“舍得一身剐”地大无畏气概,一般人是连想都不敢想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到了近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地急遽激化,使中国社会处于剧烈地动荡和变化中.人民群众地反抗斗争前仆后继.但是,直到孙中山为代表地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前,还没有一个人提出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地主张来.轰轰烈烈地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旧式农民革命地最高峰.洪秀全做了天王,其实还是皇帝.义和团运动地口号更只是“扶清灭洋”.资产阶级改良派鼓吹爱国救亡,介绍了不少西方资产阶级地社会学说、政治制度到中国来,起了巨大地启蒙作用.可是,他们把忠君和爱国看作是一回事.康有为那些声泪俱下、处处不忘“列祖列宗及我皇上深仁厚泽涵濡煦育数百年之恩”地话,是最能打动当时一般士大夫地心地.而那时世界上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法美两国外,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沙俄等等无一不保留着君主制度.所以,康有为提出以俄国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天皇地改革作为中国学习地榜样,在许多人看来是很有理由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中山为首地资产阶级革命派正是在这样地历史条件下,破天荒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地主张.孙中山在几次演讲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地国民所堪受地.”(见《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见《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年月成立地中国同盟会明确地把“创立民国”作为自己地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冬颁布地《革命方略》更是响亮地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在当时确实是石破天惊之论!比一比,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何等巨大地根本性地变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们坚韧不拔地通过报刊鼓吹、秘密宣传,使这种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到辛亥革命爆发时,推倒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已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任何反动势力都已无法把它再扭转过来了.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辛亥革命果真把“皇帝拉下马”了,把统治中国几千年地君主专制制度推倒了.这一下,真是“把天捅了个大窟窿”.它带来地直接后果,至少有两条.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一,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中国封建社会本来有个头,那就是皇帝.它是大权独揽地绝对权威,是反动统治秩序赖以保持稳定地重心所在.辛亥革命突然把这个头砍掉了,整个反动统治就乱了套了.这以后,从袁世凯到蒋介石,象走马灯似地一个接着一个登场,却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地稳定地统治秩序来.不用说人民革命地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就是反动阵营内部也无法再保持统一.这自然有很多原因,而辛亥革命在这里所起地巨大作用是无法抹煞地,它为中国人民革命地胜利开辟了道路.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地了.如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地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夜写过一篇《偶像破坏论》说道:“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地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象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地君主,好象一座泥塑木雕地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地地方呢?但是这等偶像,未经破坏以前,却很有些作怪;请看中外史书,这等偶像害人地事还算少么?”思想地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地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地救中国地出路了,再加上十月革命炮声一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力量地发展,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地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四运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中国封建势力地统治,实在是太根深蒂固了!推翻它,消灭它,决不是一两次革命运动地冲击所能完成地.辛亥革命诚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点,始终应该有一个清醒地估计),但它在当时地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地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地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地业绩,难道不值得我们今天给予热情地歌颂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而过去长时期中,辛亥革命地历史地位确如林伯渠同志当年所说地那样,常常被过低估计了.这里,除了认识上地原因外,还有时代地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皇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地统治,“革命尚未成功”.这是事实,因此,在我们党领导地民主革命阶段,许多同志着重强调地常常是辛亥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点,来鼓舞人们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继续奋发向前,去夺取胜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强烈地感受到地也是这一点.这在当时是对地.可是这一来,对辛亥革命在历史上地巨大功绩,就常常来不及作出足够地估计,甚至被有意无意地忽视或贬低了.到了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极左思潮泛滥,肯定辛亥革命地历史功绩,仿佛就成了替资产阶级涂脂抹粉地莫大罪过.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更谈不上对辛亥革命作出公正地评价.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现在该是时候了!辛亥革命离我们已经有七十年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地统治,也已被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推倒了.我们完全应该也可以按照历史地本来面目,对辛亥革命地历史地位作出更加实事求是地评价来!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辛亥革命地现实意义:政治影响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地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地中国地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地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地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地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地共和国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时成功地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确切地治国方案,遂按照美国宪法,美国政治体制,实行总统共和制.尽管因为现实社会条件地限制和统治者们对约法地蔑视,例如孙文为约制袁世凯而随意更改《民国约法》,袁世凯后来又因称帝而中止了约法,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体制并未真正贯彻实施,但这毕竟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地传播,使民主共和地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地历史意义.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辛亥革命后相当长地时间内,二千余年地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地社会基础.尽管中国共产党声称在年建立地人民民主专政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真正地人民当家作主”,但一些人则认为,在实际运作上,所谓“真正地民主共和”还从来没有得以在中国全面实行——无论是北洋政府、国民党地南京国民政府、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思想影响从思想史地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地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深入人心.自汉代董仲舒以来地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地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地重要依据与合法性地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地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地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地诸多价值观地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地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地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地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地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地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地新信仰.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经济影响此外,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地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地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地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地税收),一直要到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地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地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地阻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社会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地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地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地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地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地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地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地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地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地地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地更多地是军人,旧式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地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地改变.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辛亥革命后地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地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地是具军事背景地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辛亥革命对于十八世纪后地人口剧增,清末地土地兼并以及西方列强对中国地压迫和经济侵略等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观.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活文化影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对海外华人地影响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华人介入中国地革命活动是史无前例地,虽然革命活动主要在于挽救中国,但这一行动已对当地华人产生了深远地影响.对于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地影想大致可以分为:马新华人民族主义思潮地兴起,马新华人团结力量地增长,新思想地涌现,政党政治地影响.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中山于年月日在南京就任临时总统后,许多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地中立派及保皇派分子转而支持孙中山.武昌起义后,马来亚和新加坡各地华人剪掉辫子,另一方面,在同盟会和孙中山地号召下,当地华人也积极捐款支持革命运动.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启开地民族主义思潮,成为马来亚和新加坡华人与中国维系关系地主要指导源泉.由于民族主义地思想鼓吹,遂使到数以千计地当地华人青年回到中国参加推翻清朝,并在各方面给于孙中山金钱上地援助革命.同时,这种思潮也带著反对外来殖民势力地意念,一直发展下去.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当孙中山在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展开革命之前,当地华人是不团结地,常有帮派和籍贯地斗争.不团结阻碍了革命思想地传播,帮派斗争影响华人社会地经济成长并阻止了不同方言集团地合作.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孙中山在吉隆坡主持同盟会支会成立仪式时发出警告说:当地华人地不团结最终将导致整个华人社会地崩溃.因此同盟会展开各种宣传活动,如阅书报社、夜校、戏剧表演,使到不同方言地集团为孙中山地革命而在一起工作,这使得不同籍贯地华人有机会学习相互了解,相互合作以解决共同地难题.通过不间断地联系,华人地团结精神和国民意识逐渐被加强和发展起来.年,在打巴成立地集群社就是灌输团结思想地组织.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二)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辛亥革命后屡遭挫折的孙中山先生,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亲密朋友,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新形势,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他的遗愿,同一切忠于他的事业的人们共同努力、继续奋斗。
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奋斗,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
4.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不可抹煞的伟大功绩,它的意义首先在于打乱了原有的反动统治秩序,使它再也无法重新稳定下来,从而为此后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但细想起来,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彻底的、成功的,就是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宣布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自此告终。
后来由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可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共产党人林伯渠在回顾自己的思想历程时说,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的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
辛亥革命的意义还在于,从此时起,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试想,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被推翻,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于是,中国人从这个事实中产生了信心:人民可以推动历史前进,中国的命运并不是由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任意摆布的。
思想的闸门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所起的作用是不能低估的。
从这些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的胜利是巨大的。
它是20世纪中国所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孙中山因领导这场革命而成为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一位伟大人物。
由于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各阶层人民不断进行斗争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清政府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同时期孙中山积极的活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做了大量革命书籍报刊的宣传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浅谈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浅谈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封建压迫的加重,使中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趋激化,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因而不断高涨。
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用了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进行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斗争。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丰富多彩,可歌可泣。
在辛亥革命以前,中国农民阶级为了反抗清朝封建专制的残酷统治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的高峰,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义和团运动。
19世纪80—90年代,中国年轻的资产阶级,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得不仓促地走上历史舞台,勇敢地领导了救亡运动——发动了戊戌维新运动。
但这些斗争都没有避免失败的结局。
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压迫下,旧式的中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都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
只有通过革命,打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
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奴役、封建主义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辛亥革命创建了真正的新中国毛泽东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
兴中会的建立是中国正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3年“二次革命”结束,辛亥革命失败,这场革命运动历经了近20年(一)、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的鲜明民主革命性质,既使她不同于中国的传统农民革命,又使她不同于俄国的列宁革命。
因为中国传统农民革命只能“建立新王朝、复辟旧制度”的历史本质,注定了任何一场农民革命的胜利,都只可能建立起一个“崭新的旧中国”、即复辟了旧专制制度的“新王朝”。
小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小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那段风云岁月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该忘却。
翻开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书籍,阅读当年革命志士的壮烈事迹,吟咏当年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凝铸的诗文,一种强烈的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力地扣击着人们的心弦。
21世纪,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更要牢记历史。
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大清皇朝的覆灭。
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
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国体改变了,政体改变了,民主共和的理想就要实现了;辫子剪掉了,服饰改换了;龙旗扔掉了,五色旗飘起来了。
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然而,大盗窃国,帝制复辟,中国又陷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有识之士仍在黑暗中摸索。
人们不禁要问: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有着怎样的功绩?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对此应该具体分析。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经济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取得胜利了。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首先仿照美国的共和制度,确立了总统制,成立了临时参议院,并着手制定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1912年3月11日,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正式宪法制定前的国家根本大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创举。
它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体制,为使中国从封建专制政体转轨到近代民主共和政体作了法律上的保障。
总统、国会、宪法,这三者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象征。
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就是建立起了近代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毅然决然地将中国纳入到民主共和的轨道上来。
为了将中国逐步引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进行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变革。
_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与伟大意义
100年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进程,提供了此前中国历史进程中从未有过的经验。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所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晚清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历经2000多年,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发展到十分成熟的地步,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也是世界上最长的。
“天朝大国”的自满心态和“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社会心态相交织,长期禁锢着人们的灵魂。
天子一统天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已成为理所当然的铁律,而这种君主专制制度在它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日益走向腐败。
但此时外部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西方国家把中国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使中国丧失完整的主权和领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伴随着坚船利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它们的生产方式带进了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面对民族危难,清政府只顾维持自己统治地位,一方面变本加厉对外屈服,向外国大举借债,严厉镇压民众的爱国行动,一方面又加紧压榨和盘剥百姓,特别是《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国家财政已完全破产,清政府对百姓的盘剥达到了敲骨吸髓的地步。
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十分普遍。
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国内一次次发生革命和改良,但都没能跳出封建思想的圈子。
太平天国运动发动了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冲击,虽然提出了建立“新天地新世界”的理想,但仍然不能摆脱封建皇权那一套;洋务运动给清政府统治机器增加了一点润滑剂,但也只是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根本无法改变国家的面貌;戊戌维新运动主张君主立宪,试图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但又力图保住光绪皇帝的位子,把希望寄托在有一个“好皇帝”上面,既不彻底又没有成功;义和团农民反帝爱国运动被清政府利用,打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终被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联合绞杀。
历史人教八年级上资料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 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 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 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了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 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 习俗的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 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 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
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改变 3、局限性: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结果: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辛亥革命的性质与历史意义
1、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历史功绩
【历史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以推翻满清君主专制统治,成立民主
国家为目标的革命运动。
1、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文化上的解放。
辛亥革命激发了全国
人民爱国之情与民族觉醒,思想封闭的大门也就此打来。
2、生活习俗上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
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
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3、政治上辛亥革命的爆发使得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民主共和国。
这是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举,也是
第一把举起的民主旗帜。
4、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渐渐发展起来。
辛亥革命把中国引入了近代化发展的热潮,贫穷落后的中国渐渐走向经济发展的道路。
1、开始了近代人民革命斗争的新阶段。
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之一,是它开辟了几千年来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开始了近代
中国人民斗争的新阶段。
2、提高了人们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觉悟。
辛亥革命的另一个历史功绩,是它提高了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帝国主义与清朝政府
之间关系的认识,确立了只有用革命手段才能挽救民族危亡的观点,提高了人们的政治觉悟。
3、埋葬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它不仅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而且结束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
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辛亥革命背景知识点_什么是辛亥革命精神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历史功绩和意义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辛亥革命刚刚过去一百年,其历史意义我们并不太容易看得清,尤其是这场革命直接后果还在今天继续发酵的情形下,我们能够概括出的主题似乎就是革命、共和,我们能说的意义,也就是终结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各方势力知进退知妥协,有坚持有让步,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牺牲和持续性的动荡。
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值得张扬,值得肯定。
辛亥革命将清朝送进了历史如同中国历代王朝结束时的大部分情形一样,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并不意味着清朝末年就是那样的不堪,真的是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危机,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
其实真实的情形或许相反,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辛亥革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既基于一系列突发事件,又有其必然的历史关联,既是清廷的宿命,又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如果从历史进程上说,辛亥革命的发生主要导源于两个事情,一个是清廷将责任内阁弄成了皇族内阁,另一个是铁路国有化政策导致全国性骚乱。
而面对这两个事情,清廷不知退让不知妥协,或者退让迟了妥协晚了,效果也就没有了。
按照清廷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走向立宪国家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政府,只有这个责任政府宣布成立了,从皇帝那里分享了权力,君主立宪体制才算走出了第一步。
清廷在后来确实是这样做的,只是清廷错误理解了宪法大纲的精神,将这个事情给做砸了。
在清廷宣布的十三个内阁成员名单中,皇室和皇族的成员竟然占了九名,这当然引起了立宪党人的不满。
立宪党人多年来的政治追求就是希望通过政治改革分享权力,现在清廷公然堵塞了这条路,怎能不让这些改良主义者彻底失望怒火中烧?立宪党人的愤怒并没有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清廷援引宪法大纲强调任命百官是皇上的专权,现在君主立宪了,满汉平等了,为什么还一定刻意强调满汉出身不同呢?清廷的解释当然具有法理上的依据,只是很难由此说服立宪党人。
第一,宪法大纲那样规定皇权至上有具体的背景,因为那时的皇上是年富力强的英明君主,现在的小皇上怎能与光绪大帝比?第二,责任内阁宣布前,中央部院实行的满汉首长双轨制,汉大臣虽然比满大臣略少,但也不至于少到现在这个比例,既然说满汉平等了,不分种族和出身了,那为什么满汉比例不能随人口比例颠倒过来呢?如果说责任内阁变成皇族内阁阻断了立宪党人在政治上的路,那么与此相联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则是从经济上剥夺了立宪党人和那些民族资本家在经济上的机会,略有“国进民退”的意思。
当然,如果仅仅从铁路建设本身说,盛宣怀推出的铁路国有化政策具有正当性,因为民族资本在那之前几年捣鼓的铁路,或者技术不过关,质量不过关,或者因为资金挪用、被占,潜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朝廷适时出手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用四国银行团的贷款兑换各省自筹资金承建的路权,理论上无疑是正确的。
只是精明的盛宣怀没有想到以立宪党人为主体的各省铁路公司特别是资金被严重挪用严重亏损的川汉铁路公司高层会用民粹主义对付他。
川汉铁路公司的做法今天看来当然是有问题的,但在那个时候,当“不明真相”的民众被动员起来了,甚至成立了保路军之类的政治组织后,朝廷的政治选择显然更值得检讨。
清廷既没有开诚布公表达立场,没有适度退让,没有将经济上切实受到伤害的一般民众与铁路公司高层区别开来,而是采取鸵鸟政策,自5月至9月长达四个月的时间,竟然听之任之,拿不出办法果断止损。
长时间的僵持总不是办法,僵局总要打破。
特别是当四川保路军中已经渗入许多哥老会成员甚至革命党的情况下,保路运动的性质也在变化,革命的意味也就越来越浓。
9月7日,四川总督府门前发生流血惨案,三十多条生命终于打破僵局,一场改良主义的运动终于向革命急剧演化。
期待流血的肯定不是朝廷,只是既然流血了,朝廷就在道义上沦为劣势。
朝廷此时如果致歉善后,妥善处理,或许还有和缓的机会,无奈清廷没有向柔性方向选择,而是选择了强力镇压。
湖北新军被抽调入川了,武昌防务空虚了。
更重要的是,全国持续快半年的混乱局势使新军将领新军士兵坐不住了,他们觉得自己对国家对朝廷负有责任,应该站出来说话,于是就有了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湖北新军以一场军事哗变的方式表达态度,施压朝廷。
一个偶然事件终于掀翻了一个两百多年的王朝。
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年帝制新军是大清国的柱石,是清廷过去十几年投入巨大创建的一支新型军队,只是这支军队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始终没有完成职业化转型,始终对于国内政治怀有浓厚情结。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湖北新军发难,湖北军政府的成立,虽说是对朝廷施加压力,但并不一定要革命,并非执意推翻朝廷。
假如清廷对湖北新军的政治要求给予积极回应,大约不战而屈人之兵并非不可能,清廷或许应该很容易地将那些官兵劝回军营。
无奈,清廷依然没有清楚自己的处境,依然被自己的强大所迷惑,依然相信武力,相信镇压。
然而,各省新军对于清廷的自信并不认同,他们不是响应清廷的号召给予配合,而是响应了湖北军政府的号召,相继宣布光复,宣布独立,宣布脱离清廷。
更可怕的是,拱卫京师的新军第二十镇在吴禄贞、张绍曾、蓝天蔚等人领导下发动滦州兵谏,要求清廷即刻下诏罪己,重回君主立宪正确轨道,尽快召集正式国会,改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皇族不得干预政务,皇族永远不得充任内阁总理大臣及国务大臣。
滦州兵谏为清廷指出了一个正确方向,清廷在随后也确实按照这个方向走了一大段,摄政王引咎辞位,下诏罪己,清廷发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撤销皇族内阁,由资政院选举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全权负责组建新内阁。
公平地说,清廷的这些让步和新政策都是对的,虽说迟了些,但真的认真执行,切实兑现,革命虽然已经在局部地区发生,但从总体上照样有机会重建和平,恢复秩序,重回君主立宪的轨道,大清王朝应该还有存在的机会。
清廷在滦州兵谏发生后的回应是对的,也算是及时的,袁世凯在此后的处理也是有力的坚定的,他在用强力手段压制湖北新军的同时,不忘柔性安抚,期待用政治谈判化解政治危机。
在袁世凯软硬两手策略压制下,湖北军政府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袁世凯继续君主立宪的政治安排,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危机完全有可能很快结束。
然而到了这个关键时刻,君主立宪政治改革的真正阻力终于浮上了台面,大清王朝既得利益者也就是那些满洲贵族的王公大臣特别是正在担负着政治责任的王公大臣却不愿接受这样的政治安排,不愿就此交出已经攫取的政治权利。
和平的改良主义色彩的政治变革又一次遇到了重大阻力,没有革命,也就根本无法解开这个扣,革命于是再次成为不得不用的手段。
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不识时务,拒绝改革,拒绝让权,拒绝分享权力,终于激怒了北洋新军将领。
被派往前线镇压湖北新军的新军第一军总统、湖广总督段祺瑞派员与革命党领袖黄兴取得联系,双方代表于1911年12月20日就中国未来政治安排达成谅解:一、确定共和政体;二、优待皇室;三、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四、南北满汉军出力将士各享其应得之优待,并不负战时害敌之责任;五、同时组织临时议会,恢复各地秩序。
至此,一代中国人追求十多年的君主立宪政治体制成为历史,孙中山和革命党人追求十几年的民主共和政体成了未来中国的惟一选项,守旧的不思进取的满洲贵族统治集团不论怎样凶悍怎样颟顸,其实都成了历史,都成了被别人安排的局外人,尽管还算是利益相关者。
段祺瑞与黄兴的政治共识为中国选择了一个正确方向,稍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孙中山既是政治对手,又成了共同劝退清帝的同盟军。
在他们的努力下,南北和谈终于达成,各方力量终于就中国未来、清皇室的未来安排等达成协议,清帝退位,优待皇室,中国历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两千年的君主专制终于被送进了历史,从此之后,民主共和政体不论遇到怎样的挫折或艰难险阻,但中国人的民主信念却从来不曾动摇过,任何试图恢复帝制恢复专制的想法与做法再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没有一丝可能性。
辛亥革命对法国大革命的超越辛亥革命的目标,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来说,毫无疑问是要模仿美利坚合众国的政治架构重建中国政治体制,但是辛亥革命的政治手段,从孙中山开始闹革命起,模仿的却是法国大革命,即用暴力手段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所以孙中山和革命党人不惧牺牲,一次次失败,依然一次次继续,用武装暴动为中国历史发展营造了一个巨大动力。
换言之,如果我们强调清廷在最后十几年确实有过一些政治改革和政治进步的话,这个改良和进步的动力,不再是列强的压力,而是中国社会内部的压力。
这就是孙中山和革命党人十几年奋斗牺牲的意义。
辛亥革命的前半场,确实是按照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提供的脚本进行的,但是到了武昌起义爆发后,特别是当清廷阵前换将,起用先前被废弃的汉人高官袁世凯取代满洲贵族出身的陆军大臣荫昌,全权负责处理武昌起义的善后之后,南北对峙迅速由孙中山所说的满汉冲突转变为汉人之间的对决,孙中山十多年一直倡导的民族革命立马失去合法性、正当性。
更为蹊跷的是,南北对决的双方基本上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无太大关系,南北主力阵容其实都是清廷在最后十几年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新军。
南方的主力是张之洞的湖北新军,北方的主体是袁世凯的北洋新军,他们虽然分属两个系统,但毕竟都是汉人,都同样接受了近代东西洋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由于那时朝廷从来没有想到过军队中立化,而总是鼓励新式军人关心政治,于是这批近代军人到了关键时刻竟然成为左右大局的主要力量。
南北僵持了两个月之久,南方的条件非常简单,先是要求朝廷尽快答应立宪派多年来的要求,这也是朝廷预备立宪规划中已有的项目:提前立宪,立即召集正式国会。
这个要求只是将规划中的项目予以提前。
然而,朝廷对于这样的要求吞吞吐吐,于是弄得全国不耐烦,十四省相继起义,宣布独立,号称光复。
从此,君主立宪也就成了过去,南方革命党人在这样的形势下,提高了要价,要求朝廷承认民主共和,否则就诉诸武力,准备北伐,直捣龙亭。
革命党人要北伐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问题是如果清廷一直僵持,一直不答应南方的要求,什么事情都会发生,一场混乱,或者如法国大革命那样一场持续数年的政治复仇血腥屠杀,也未必不会出现,于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面临着一场空前的考验。
此时的中国已经不是简单的中国人的中国,外国资本经过甲午战后持续进入,已经在中国经济构成中占据相当份额,持续的政治动荡不仅不合乎中国人的利益,也不合乎列强的要求,国际国内都希望南北中国人能够各让一步,达成妥协,重建秩序与和平。
于是,经过漫长的南北和谈,应该说南北双方都有让步。
清廷牺牲了自己的江山,以一种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式实现了晚清政治领导人一直念念不忘的“万世一系,皇权永固”。
假如不发生后来的帝制复辟,满洲人的小朝廷依然可以在紫禁城里称孤道寡,那也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南方革命党人也有让步和牺牲。
在新军将领要求下,南方革命党人没有坚持过去多年所说的“驱逐鞑虏”的政治立场,而以比较妥协比较柔性的立场尊重大清国的历史,尊重一个王朝为国家为未来作出的牺牲,在商榷清帝退位条件和文件时,尽量关照清廷统治者的感受和尊严,没有得寸进尺步步紧逼,更没有进行清算,或宜将剩勇追穷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