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 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ce208c0975f46527d3e1b9.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去我三十里,惟命是 听。 ②唯利是图。 ③无乃尔是过矣?
第四种类型:用 “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 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 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或否定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二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 什么实在意义。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 它呀。
口头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其句式特点: ①不拘于时。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受制于人。 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所虏。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 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渐见愁煎迫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⑨戍卒叫函谷举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
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包括
有: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去我三十里,惟命是 听。 ②唯利是图。 ③无乃尔是过矣?
第四种类型:用 “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 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 如:
唯利是图 唯命是从 唯你是问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 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或否定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前置。
二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 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 什么实在意义。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 它呀。
口头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其句式特点: ①不拘于时。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受制于人。 ③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所虏。 ⑤茅屋为秋风所破。 ⑥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渐见愁煎迫 ⑦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⑧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⑨戍卒叫函谷举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倒装句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
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情况的句子。包括
有: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定语) 〔状语〕 (定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共33张PPT)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特殊句式》课件 (共14张PPT)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特殊句式》课件 (共1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1c9750c31126edb6f1a10fa.png)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练习
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形式不 同的一项是(C ) A 我吾尔诈,尔无我虞 B 寂寥而莫我知也 C 何功之有哉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下列句中不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C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风乎舞雩,咏而归。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5、而今安在哉?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7、张良具告以事。 8、请奉命求助于孙将军。 9、夫晋,何厌之有? 10、时人莫之许也。 11、农人告余以春及。
12、大王来何操? 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14、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1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7、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9、何为而在吾侧也? 20、赵尝五战于秦。 21、微斯人,吾谁与归? 22、技经肯綮之未尝。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①当:妥当 ②逮:比得上 ③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源自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夫晋,何厌之有? 时人莫之许也。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人莫之许也。
而今安在哉?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张良具以告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
练习
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宾语前置形式不 同的一项是(C ) A 我吾尔诈,尔无我虞 B 寂寥而莫我知也 C 何功之有哉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下列句中不是定语后置句的一项( C )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D、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风乎舞雩,咏而归。 2、古之人不余欺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5、而今安在哉?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7、张良具告以事。 8、请奉命求助于孙将军。 9、夫晋,何厌之有? 10、时人莫之许也。 11、农人告余以春及。
12、大王来何操? 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 14、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1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 1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7、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19、何为而在吾侧也? 20、赵尝五战于秦。 21、微斯人,吾谁与归? 22、技经肯綮之未尝。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①当:妥当 ②逮:比得上 ③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源自古之人不余欺也。 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 夫晋,何厌之有? 时人莫之许也。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人莫之许也。
而今安在哉? 大王来何操? 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何为而在吾侧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张良具以告事。 农人告余以春及。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d949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86.png)
主语+谓语动词+为+施 事者。
主语+谓语动词+所+施 事者。
主语+被+施事者+谓语 动词。
被动句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用法
在需要强调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时使用被动句。
注意事项
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冗长的被动句式,以免影响阅读和理解。
03
省略句
省略句的定义
01
省略句是指在文言文中,由于上 下文语境的限制,某些句子成分 被省略,以达到简洁表达的效果 。
判断句的常见形式
“……者,……也”的形式
这是判断句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用“者”作为提顿词,在“者”之 后用“也”来加强判断语气。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也”的形式
这种形式与上一种形式类似,只是省略了“者”字。例如,“刘备, 天下枭雄也。”
“……者,……矣”的形式
这种形式与前两种形式略有不同,用“矣”来加强判断语气。例如, “此乃王之贼也。”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表达 方式,是古代汉语的精华之一,掌握 固定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和提升语言 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固定句式的常见形式
判断句
被动句
以“……者,……也”或“……,……也”的 句式表示判断,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
以“为……所……”或“为……”的句式表示 被动,如“为贼所害”。
语言习惯
倒装句的使用符合文言文的语言习惯 ,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文 化内涵。
语境要求
倒装句的使用需要符合特定的语境要 求,不能随意使用,否则会破坏句子 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意义。
05
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的定义
固定句式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些表达 特定意义或特定语气的句式,这些句 式在结构上相对固定,不能随意更改 。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001a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五、无标志的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刘备是天下枭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他的剑从船上落入水中,赶紧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落入水中的地方。”
判断句
总结:
一、用“者”、“也”来判断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三、用 “乃”、“则”、“即”、“皆”、“诚”、“本” 等表示判断 四、否定判断——“非”、“莫”、“无” 五、直接判断
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6、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8、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1、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被动句
四、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 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省略句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刘备是天下枭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他的剑从船上落入水中,赶紧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落入水中的地方。”
判断句
总结:
一、用“者”、“也”来判断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三、用 “乃”、“则”、“即”、“皆”、“诚”、“本” 等表示判断 四、否定判断——“非”、“莫”、“无” 五、直接判断
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6、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8、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1、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被动句
四、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 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41张)-优秀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41张)-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b2d40e195f312b3069a583.png)
倒装句式——状语后置 (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
1、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2、3、4、5 )
1、木欣欣以向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君幸于赵王
试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
试
2、翻译下列句子 (2015年浙江卷《太平州学记》)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 先的呢?
倒装句式——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 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 之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 如: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
扶将(她)/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
“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如:府吏见丁宁(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望见恕/诚
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 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 过来。
补充:另外还有三种特殊情况
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 •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 • 如: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 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自救、自信、自焚、自律、自尊、自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特殊句式 (34张ppt)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文言文 特殊句式 (3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888924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c.png)
记录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诗歌。
被动句二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关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护别人,士兵们大多愿意被他 所用。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卒见使于一鼠。
(人)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役使。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问句二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术不也是很精湛的吗?
反问句三
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 览物之情,得无亦乎? 欣赏景物的情感,恐怕会不同吧?
练习
练习 此画斗牛也!《书戴嵩画牛》
“……担也中“肉尽表,判止有断剩骨。止”通“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这画上画的是斗牛啊!
例1:臣本布衣(《出师表》)
(《马说》)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马说》)
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观啊。
判断句三
三.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春秋》 橘生长在淮南就是橘。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一、判断句
3.借助“……,……者也”表示判断。 例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一、判断句
4.借助“……,……也”表示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被动句二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关系。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吴广向来爱护别人,士兵们大多愿意被他 所用。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卒见使于一鼠。
(人)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役使。
被动句三
3.用“于”“被”“见”表示被动关系。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反问句二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吾射不亦精乎? 我的射箭技术不也是很精湛的吗?
反问句三
得无......乎:相当于“恐怕......吧”。 览物之情,得无亦乎? 欣赏景物的情感,恐怕会不同吧?
练习
练习 此画斗牛也!《书戴嵩画牛》
“……担也中“肉尽表,判止有断剩骨。止”通“担子里面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 这画上画的是斗牛啊!
例1:臣本布衣(《出师表》)
(《马说》)
我本来是一个平民百姓。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马说》)
这就是岳阳楼的宏伟景观啊。
判断句三
三.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 例1:橘生淮南则为橘。《晏子春秋》 橘生长在淮南就是橘。
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一、判断句
3.借助“……,……者也”表示判断。 例3: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春秋》)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一、判断句
4.借助“……,……也”表示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4: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打仗靠的是勇气啊。
判断句二
1.用“即”“乃”“则”“皆”“本”“亦” 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https://img.taocdn.com/s3/m/5e89a99aa6c30c2258019e2a.png)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规律三: 用 “是”或“之”为标 志的宾语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小试身手: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
的一项( B ) A、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介)
的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奚、 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如1、2例)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格式:主十宾【谁、
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疑问代词有: 1、指人:谁、孰 2、指物:何、胡、奚、曷(hé) 3、指处所:恶(wū)、安、焉
小试身手: 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 同的一项( C )
A 、卿欲何言 ? B 、之二虫又何知 ? C 、其间旦暮闻何物? D 、君何患焉?
二、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忌不自信。 不自信
不信自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3、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不、未)。 2、宾语“自”“之”“余” 都是代词。 3、宾语都前置。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判断下列句子特点: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语
3、具告以事 4、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后 置
倒装句式——状语后置 (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ppt(共41张)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718e53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90.png)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
3
1、判断句
1、用“者”或“也”表示判 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
例: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②梁,吾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宾语前置练习
1.选出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A何以知之? B未之有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唯才是举。 2.A君安与项伯有故? B唯马首是瞻。 C君何以知燕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
24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时人莫之许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 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8
4、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之 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有志者,不随 之以止也。
将献 之 公堂,惴惴恐不当意。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例:竖子不足与 之 谋。
.
欲呼张良与 之 俱去。
沛公谓张良曰:“……公 度我至军中,公 乃入。”
蒙后省
余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余 手自笔录,余 计日以
还…… 余录毕,余走送之。
自述省
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不
若与人。”
对话省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
甚急。”
.
对话省27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19e2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f.png)
主语+即+谓语
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等同关系,即两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
上相等或相同。例如,“曹操天下枭雄。”
02
类属关系
判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还可以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属于谓语所表示的
某一类别或范畴。例如,“夫战,勇气也。”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 子《劝学》),正常语序应为“青,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固定结构语义理解
01
02
03
准确翻译
理解固定结构在句子中的 准确含义,如“所以”常 表原因或手段,“无乃” 表委婉语气等。
上下文联系
结合上下文理解固定结构 的语义,避免断章取义。
熟记常见固定结构
如“得无…乎”、“何 以…为”、“有以…”、 “无以…”等。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通过 “于”、“为”、“见”、 “被”等词语表示被动关系。 作用在于强调动作行为对主语 的影响,使语言更加客观。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 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如主 语、谓语、宾语等。作用在于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重 点信息。
改变现代汉语常规句式的语序, 将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置 于主语之前或之后。作用在于 强调谓语或宾语等成分,增强 语言的感染力。
识别方法与技巧
01
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 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 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 法结构。
02
03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 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 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 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 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04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 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 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 力。
这种结构中的“即”同样表示肯定判断。例如,“梁父即楚将项燕。”
判断句语义关系等同关系,即两者在某一方面或某一点
上相等或相同。例如,“曹操天下枭雄。”
02
类属关系
判断句中的主语和谓语还可以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属于谓语所表示的
某一类别或范畴。例如,“夫战,勇气也。”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 子《劝学》),正常语序应为“青, 于蓝取之,而于蓝青”。
固定结构语义理解
01
02
03
准确翻译
理解固定结构在句子中的 准确含义,如“所以”常 表原因或手段,“无乃” 表委婉语气等。
上下文联系
结合上下文理解固定结构 的语义,避免断章取义。
熟记常见固定结构
如“得无…乎”、“何 以…为”、“有以…”、 “无以…”等。
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通过 “于”、“为”、“见”、 “被”等词语表示被动关系。 作用在于强调动作行为对主语 的影响,使语言更加客观。
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前提下, 省略句子中的某些成分,如主 语、谓语、宾语等。作用在于 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重 点信息。
改变现代汉语常规句式的语序, 将谓语、宾语、定语等成分置 于主语之前或之后。作用在于 强调谓语或宾语等成分,增强 语言的感染力。
识别方法与技巧
01
熟悉文言文特殊句式的 类型和特点,掌握各类 句式的标志性词语和语 法结构。
02
03
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理 解,注意分析句子成分 之间的关系和语义逻辑。
善于运用对比、归纳等 方法,总结文言文特殊 句式的规律和识别技巧。
04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 读和练习提高文言文特 殊句式的识别和运用能 力。
初中高文言文衔接特殊句式ppt课件
![初中高文言文衔接特殊句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4679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5.png)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 词之后。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 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 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 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 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省略句比较
初中阶段省略句多出现在对话 和简单叙述中,高中阶段则更 多出现在复杂句式和文学作品 中。
初中省略句多涉及主语、谓语 等成分的省略,高中则涉及更 多宾语、定语等成分的省略。
初中省略句较为简单明了,高 中则更注重语境和语义的连贯 性。
05
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增强表达效果
01
02
03
倒装句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将更多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 如音频、视频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布置阅读 、写作等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过程。
加强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意识的 培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方式。
通过颠倒句子成分的正常 顺序,强调或突出某个词 语或信息,使表达更加生 动有力。
省略句
省略句子中某些成分,使 语言更加简洁凝练,同时 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
被动句
通过改变句子主语和谓语 的关系,强调动作变化的 结果或状态,增强表达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
感叹句
通过强烈的语气和感叹词 ,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文本内涵。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 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 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 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 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省略句比较
初中阶段省略句多出现在对话 和简单叙述中,高中阶段则更 多出现在复杂句式和文学作品 中。
初中省略句多涉及主语、谓语 等成分的省略,高中则涉及更 多宾语、定语等成分的省略。
初中省略句较为简单明了,高 中则更注重语境和语义的连贯 性。
05
特殊句式在文言文中的作用
增强表达效果
01
02
03
倒装句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将更多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 如音频、视频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将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布置阅读 、写作等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实践过程。
加强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未来的文言文教学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意识的 培养,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和交流方式。
通过颠倒句子成分的正常 顺序,强调或突出某个词 语或信息,使表达更加生 动有力。
省略句
省略句子中某些成分,使 语言更加简洁凝练,同时 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
被动句
通过改变句子主语和谓语 的关系,强调动作变化的 结果或状态,增强表达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体现作者情感态度
感叹句
通过强烈的语气和感叹词 ,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文本内涵。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260c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d.png)
THANKS
判断句的构成与分类
肯定判断句
主语和谓语之间是肯定关系,表示主 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否定判断句
主语和谓语之间是否定关系,表示主语 所代表的事物不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判断句的语义关系
等同关系
主语和谓语所代表的事物相等或等同, 如“吾乃常山赵子龙”。
存在关系
主语和谓语之间通过比喻来表达某种 相似性或关联性,如“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构成
固定句式通常由特定的词语组合而成,包括动词、形容 词、副词、连词等。这些词语在固定句式中具有一定的 语法功能和语义作用。
分类
根据表达方式和语义功能的不同,固定句式可分为多种 类型,如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感叹句等。每种类 型都有其特定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效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
01
语义指向
固定句式的语义关系通常指向句子中的某个成分,如主语、宾语、状语
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文化价值
文言文特殊句式作为古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2 判断句
判断句的定义与特点
01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关系等 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构成
倒装句通常由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组成,其中被强调的部分可以放在句首或句中,谓语部分则相应地 进行倒装。
分类
根据被强调的部分和谓语部分的位置关系,倒装句可分为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类型。
倒装句的语义关系
01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e88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0.png)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 相如列传》)
示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学》)
用法及意义解析
用法
定语后置句式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生动 有力。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式常用于描绘人物、事物或景 象的特征,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08 总结回顾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学生应掌握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 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并能 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句式进行分类。
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学生应掌握将特殊句式翻译成现代汉 语的方法,如调整语序、补充省略成 分、理解判断句的逻辑关系等。
特殊句式的语法特点
学生需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语法特点, 如倒装句中谓语前置、宾语后置等规 律,以及省略句中省略主语、谓语等 成分的用法。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主谓倒装句式时,需要注意语境和 语气的把握,确保表达准确、自然。同时, 要避免过度使用主谓倒装句式,以免造成 语言的晦涩难懂。
VS
误区提示
有些读者可能会将主谓倒装句式与宾语前 置句式混淆。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句式 类型。宾语前置句式是指宾语在动词之前 的语序,而主谓倒装句式是指谓语在主语 之前的语序。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仔细 分辨这两种句式的不同特点。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深入学习特殊句式 学生应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掌握更多类型 和更复杂的语法规则,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拓展相关知识点 除了特殊句式外,学生还可以拓展学习文言文中的其他相 关知识点,如古代汉语词汇、修辞手法等,以更全面地了 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课件(共49张PPT)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专题复习 课件(共4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c8ac8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8.png)
被动句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见”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于”
(幸于赵王)
4.“受…于…” (受制于人)
5. “为……所……”(如姬父为人所杀)
6. “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 “……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8. “被”
(风流总被雨打风格吹去)
“之”“是”为标志词的宾语前置:何陋之有? 《陋室铭》
翻译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唯利是图 (成语)
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有什么简陋的呢?
只贪图利益
专点专练
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C )
A.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B.何以战?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项是状语后置
我和谁一道呢? 翻译时按现代汉语习惯调序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宾语前置:宾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另外介宾短语中,宾语也有提到介词前的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专点专练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D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项是判断句
四、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四、特殊句式之“省略句”
句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 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 的句子成分,在文言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 完整版课件PPT
![高中文言特殊句式 完整版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981b8a62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27.png)
)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如: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 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如:此人一一为 (之) 俱言所闻。
3、省略句
4、省介词。(较常见的是“
于”、“以”,这些介词与后面的 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当这个介宾结 构作补语时,这个介词常常被省掉 。
(2)省略“以”、“于”的介词结构后置
如: 将军战(于 河北,臣战(于 河南。
)
)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
依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 将其 “顺装”过来。
5、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一些结构固定的格 式用法。这些类固定句式,翻译 时要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
1、表疑问。“……如何”、“奈何”、“若何 “奈若何”等格式。
如:①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4)“者”、“也”全不用。 如:①刘备,天下枭雄。 ② 秦,虎狼之国。
1、判断句
2、用副词“乃”、“则”、“
即”
“皆”、“耳”等
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此亡秦之续耳。
臣本布衣。
1、判断句
3、用动词“为”、“是 ”表示判断。(文言文中用
3、用“为”、“为……所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
者)或
“……为所……”表示被动。 如: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被动句
4、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文言文中较少见)。
如: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忠而被谤。
5、动词本身表示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没 有任何标志,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补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下列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
多于九土之城郭
去以六月息者也
倚叠如山
b.其自视也
而莫之夭阏者
杨意不逢
歌台暖响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彼且奚适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宾主尽东南之美
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则告诉不许
宇文新州之懿范 剽掠其人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奚以知其然也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3.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组句子不同类的一 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何以伐为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⑥彼且奚适也 ⑦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⑧南冥者,天池也 ⑨季氏富于周公 ⑩圣人不凝滞于物
24.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草拂之而色变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而刘夙婴疾病 d.前太守臣项是( ) ①给贡职如郡县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⑥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因击沛公于坐 ⑨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2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彼且奚适也。 a.莫之夭阏者 b.屈原既放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1.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然今卒困于此 c.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d.汉军至,无以渡
1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c.汝是大家子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13.对下面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 是( )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⑤沛公安在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大王来何操 ⑧欲呼张良与俱去 ⑨珍宝尽有之 ⑩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b.君何以知燕王 小人哉程婴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乃先请,为儿所卖
而君幸于赵王
d.淳于髡说之以隐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7.下列各句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 语后置) c.不复与言 (省略句)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状语后置)
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是( ) a.是以见放。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9.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 一项是( ) a.纤歌凝而白云遏 b.怀帝阍而不见 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2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无乃尔是过与? a.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而彼且奚适也 d.莫之夭阏者
3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是( ) a.安在其不辱也?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而刘夙婴疾病。 d.若望仆不相师
27.下列各项中的两句话,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是( )
a.句读之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田横,齐之壮士耳 刘备天下枭雄
c.农人告余以春及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荆州之民附操者 蚓无爪牙之利
28.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之二虫又何知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5.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农人告余以春及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既自以心为形役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6.下列句子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既自以心为形役 ⑤将军起兵江东 ⑥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⑦豫州今欲何至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⑩敢以烦执事
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安在
1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彼且奚适也 a.莫之夭瘀者 b.屈原既放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6.下面各组句子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闻,不肯与会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a.问征夫以前路
多于九土之城郭
去以六月息者也
倚叠如山
b.其自视也
而莫之夭阏者
杨意不逢
歌台暖响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彼且奚适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宾主尽东南之美
d.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则告诉不许
宇文新州之懿范 剽掠其人
10.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奚以知其然也 c.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也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3.从文言句式看,下列各组句子不同类的一 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何以伐为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 ④仰观宇宙之大 ⑤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⑥彼且奚适也 ⑦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⑧南冥者,天池也 ⑨季氏富于周公 ⑩圣人不凝滞于物
24.下列各项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草拂之而色变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而刘夙婴疾病 d.前太守臣项是( ) ①给贡职如郡县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⑤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⑥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因击沛公于坐 ⑨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⑩若属皆且为所虏
22.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彼且奚适也。 a.莫之夭阏者 b.屈原既放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1.下列各句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b.然今卒困于此 c.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d.汉军至,无以渡
12.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b.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c.汝是大家子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13.对下面句子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组 是( )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 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④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⑤沛公安在 ⑥若属皆且为所虏 ⑦大王来何操 ⑧欲呼张良与俱去 ⑨珍宝尽有之 ⑩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b.君何以知燕王 小人哉程婴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乃先请,为儿所卖
而君幸于赵王
d.淳于髡说之以隐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于廷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7.下列各句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 b.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 语后置) c.不复与言 (省略句)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状语后置)
18.下列句子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是( ) a.是以见放。 b.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19.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 一项是( ) a.纤歌凝而白云遏 b.怀帝阍而不见 c.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2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无乃尔是过与? a.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b.乐夫天命复奚疑 c.而彼且奚适也 d.莫之夭阏者
3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 是( ) a.安在其不辱也? b.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c.而刘夙婴疾病。 d.若望仆不相师
27.下列各项中的两句话,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是( )
a.句读之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田横,齐之壮士耳 刘备天下枭雄
c.农人告余以春及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荆州之民附操者 蚓无爪牙之利
28.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之二虫又何知 c.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5.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农人告余以春及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既自以心为形役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6.下列句子句式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 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既自以心为形役 ⑤将军起兵江东 ⑥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⑦豫州今欲何至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⑩敢以烦执事
1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沛公安在
1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彼且奚适也 a.莫之夭瘀者 b.屈原既放 c.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6.下面各组句子句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闻,不肯与会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