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定稿
合集下载
文言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课件(52张PPT)
![文言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 课件(5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adb33ce5901020206409c01.png)
指出这个句子有哪些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
A.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B.蔺相如者,赵人也
(C)
C.然是说也,余犹疑之
D.其人勇士
A.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B.庭中始为篱
5.动词表被动 (意念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城陷而虏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B)
A、行将为人所并 B、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C、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D、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翻译下面的句子。 晖刚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答:朱晖做官刚正不阿,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他经常被人弹劾。
有一种句式很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
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
为“我”。
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教。 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 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 请不要讥笑我。
4.使用“被”表示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B)
C.灭六国者六国也
D.夫天者,人之始也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A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A
D.受制于人
2、省略谓语动词:
(1)承前省略。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 而竭。”
(2)蒙后省略。如: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001a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五、无标志的判断句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刘备是天下枭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他的剑从船上落入水中,赶紧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落入水中的地方。”
判断句
总结:
一、用“者”、“也”来判断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三、用 “乃”、“则”、“即”、“皆”、“诚”、“本” 等表示判断 四、否定判断——“非”、“莫”、“无” 五、直接判断
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6、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8、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1、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被动句
四、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 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省略句
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 刘备是天下枭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 察今》 他的剑从船上落入水中,赶紧在船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落入水中的地方。”
判断句
总结:
一、用“者”、“也”来判断 二、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三、用 “乃”、“则”、“即”、“皆”、“诚”、“本” 等表示判断 四、否定判断——“非”、“莫”、“无” 五、直接判断
5、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梁启超《谭嗣同》)
6、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仲淹《岳阳楼记》)
7、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8、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高启《书博鸡者事》)
1、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2、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3、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被动句
四、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 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但在文言文中较少见。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五人墓碑记》 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41张)-优秀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PPT(41张)-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b2d40e195f312b3069a583.png)
倒装句式——状语后置 (也叫介词结构后置)
标志性介词:“以”“于”“乎” 等。
1、下列句子属于状语后置的是(: 2、3、4、5 )
1、木欣欣以向荣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申之以孝悌之义。
4、君幸于赵王
试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一
试
2、翻译下列句子 (2015年浙江卷《太平州学记》)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 先的呢?
倒装句式——
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 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 之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 1、“相”字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
他(她)”,这时“相”用在动词谓语之前。 • 如:①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你)/②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
扶将(她)/③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我) • 2、“见”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这时
“见”字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 如:府吏见丁宁(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望见恕/诚
小结
宾语前置句常见的几种形式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 宾语,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3、以“是”、“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
文言倒装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依现代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 ,将其 “顺装” 过来。
补充:另外还有三种特殊情况
请见教/望见谅/请勿见笑 • 3、“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 • 如:人有小善,鲜不自称。 • 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自救、自信、自焚、自律、自尊、自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c14fafaf1ffc4fff47acbb.png)
• 1、掌握文言文倒装句的特点。
• 2、根据倒装句的特点能区分文言倒装句并进行翻 译。
•
一、宾语前置
•
•
二、定语后置
•
三、状语后置
•
四、主谓倒置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句式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①忌不自信
“不自信”
•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未之有”
•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 件(35 张PPT)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35张PPT)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什么实在意义。
• 下列选项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C)
• 5、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一、宾语前置 • 二、定语后置 • 三、状语后置 • 四、主谓倒置
•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语提到 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巩固练习:
• (3)青,取之于 ,而青于
•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
•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 ,吾从而师 之。
第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今译时一 般作状语。
• 例: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 (3)具告以事。 • • 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代词宾语。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ppt)
![高中语文-文言文特殊句式(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f274d4f8c75fbfc67db22d.png)
动词+以+宾语(名/代)
翻译:以+宾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句式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 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了。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 胡、曷、恶、安、焉、奚”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不信自” ②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 “… …, … …也”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②夫战,勇气也。
这一类可以小结为: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5、无标志直接表判断的:主谓直接表判断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定 1、用“者”表示。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语 后 2、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 置 小 3、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结 4、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有些状语则置后作补语,像这样的句 式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句。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5、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翻译:以+宾2、长于臣:《鸿门宴》 3、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4、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6、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句式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 作“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了。
规律一: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有:“何、谁、孰、 胡、曷、恶、安、焉、奚”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不信自” ②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①粟者,民之所种:
②天下者,高祖天下: 4、 “… …, … …也”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②夫战,勇气也。
这一类可以小结为: (1) ……者 ……也 (2) …… , ……也 (3) ……者,…… 。 (4) ……者也
5、无标志直接表判断的:主谓直接表判断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①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定 1、用“者”表示。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语 后 2、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 置 小 3、中心词+之+定语+者式结构
结 4、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有些状语则置后作补语,像这样的句 式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句。 1、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2、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3、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5、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上课)PPT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上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ce4103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e.png)
.
37
(06全国卷一)翻译句子: 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
答案:自县令升为靠近京都的大郡长官, 是近代未有的过的事。
.
38
• 找出宾语前置句并翻译:
• 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 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 玄、南阳何禺页异焉。玄谓操曰:“天 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 者,其在君乎?”
• 现代汉语句子的语序归纳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宾语
.
26
1、主谓倒装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 常把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 的做法叫做主谓倒装。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如:“甚矣,汝之不惠。”
• “美哉,我少年中国。”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③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
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
10
注意下面句子: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wéi
2、用“为”“为……所……”(“为”引
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表示
被动。
.
43
定语后置
4、中心词+数(量)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项羽兵四十万,沛公兵十万。
.
44
1、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B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 D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14页)
![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14页)](https://img.taocdn.com/s3/m/04cc01160975f46526d3e151.png)
无标志的被动句
❖荆州之民附曹者,逼兵势耳。 ❖戍卒叫,函谷举。 ❖纤歌凝而白云遏。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
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用“于〞 或“受......于......〞 表被动
② 用“见〞或“见……于…… 〞表被动
③ 用“为〞或“为……所〞表 被动
文言句式——省略句
❖1.省略主语
❖⑴永州之野产异蛇,〔蛇 〕黑质而 白章,蛇〔 〕触草木草,木〔 〕尽
❖ 3.用“为〞或“为……所〞表 被动
❖ ⑴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⑵既自以心为形役 ❖ ⑶吾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⑷不者,假设属皆且为所虏 ❖ ⑸信为百姓所怀 ❖ ⑹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4. 用“被〞表被动
❖⑴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 之望。
❖⑵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⑶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文言特别句式
高二年级
文
言 文
被动句
常
省略句
见
的 倒装句〔变式句〕
特
别
推断句
句
式
固定句式
有
:
文言句式——被动句
❖ 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 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 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 主动者、实施者。在古汉语中,被 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 的被动句,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
❖ 1.用“于〞 或“受......于......〞表 被动
❖⑴而君幸于赵王
❖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
❖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制于人。
❖ 2.用“见〞或“见……于……〞表 被动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遂见用于小邑。 ❖⑶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课件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de883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0.png)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 相如列传》)
示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 学》)
用法及意义解析
用法
定语后置句式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生动 有力。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式常用于描绘人物、事物或景 象的特征,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08 总结回顾与展望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特殊句式的定义和分类
学生应掌握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概念, 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等,并能 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句式进行分类。
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
学生应掌握将特殊句式翻译成现代汉 语的方法,如调整语序、补充省略成 分、理解判断句的逻辑关系等。
特殊句式的语法特点
学生需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语法特点, 如倒装句中谓语前置、宾语后置等规 律,以及省略句中省略主语、谓语等 成分的用法。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注意事项
在使用主谓倒装句式时,需要注意语境和 语气的把握,确保表达准确、自然。同时, 要避免过度使用主谓倒装句式,以免造成 语言的晦涩难懂。
VS
误区提示
有些读者可能会将主谓倒装句式与宾语前 置句式混淆。实际上,二者是不同的句式 类型。宾语前置句式是指宾语在动词之前 的语序,而主谓倒装句式是指谓语在主语 之前的语序。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仔细 分辨这两种句式的不同特点。
对未来学习的建议和展望
深入学习特殊句式 学生应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掌握更多类型 和更复杂的语法规则,提高阅读和翻译能力。
拓展相关知识点 除了特殊句式外,学生还可以拓展学习文言文中的其他相 关知识点,如古代汉语词汇、修辞手法等,以更全面地了 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高中语文 高考备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21张PPT)
![高中语文 高考备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8b4f6d2cc17552706220827.png)
翻译为“是”或者“不是”
4
找出下列哪些是判断句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南冥者,天池也 3.野马也,尘埃也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
答案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也”不表判断) 2.南冥者,天池也(...者...也 表判断)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第三句 “也”表判断) 4.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也”表判断)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非...也”表否 定判断)
21
相与枕藉乎舟中(状语后置)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乎”“而”不是介
词)
16
宾语前置 1.什么是宾语 2.常见文言文充当宾语的词 代词---何 安 之 3.宾语前置最常见句式 1.疑问句---何 安 2.否定句---未之有
6
被动句
1.常见判断标志
为 为.....所
见
于
2.翻译方法
表被动的词组翻译不可得,徒见欺 2.若属皆且为所虏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4.为天下笑
8
答案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 2.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被) 3.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不表被动) 4.为天下笑(为--被)
12
答案 1.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定语后置) 3.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 4.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 之 ” 是 主 谓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是定语后置)
13
状语后置 1.什么是状语 修饰动词,形容词的句子成分叫状语 2.文言文充当状语---介词结构(介词+名词) 3.常见状语后置判断标志 于+名词 以+名词 乎+名词
高考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27张.ppt
![高考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ab5148d15abe23482f4dbe.png)
▪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 下笑。
▪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舞榭歌台,风流总优被秀课雨件,打精彩无风限!吹去。
8
二、没有标志的被动句
▪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9
省略句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0
一、 省略主语
▪ 承前省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
代词做宾语
▪ 古之人不余欺也。 ▪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
顾。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9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 (疑问代词:恶 何 谁 孰 胡 安 焉 曷 奚)
▪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沛公安在?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20
3、之,是 提宾,加重语气
▪ 句读之不知 ▪ 惟命是从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 蒙后省
▪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对话省
▪ 曰:“众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不若与众。”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1
二、省略谓语
▪ 承前省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
▪ 蒙后省 ▪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
竖追之。
▪ 共喻省略 ▪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 及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2
三、省略宾语
▪ 省略动词宾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
告以事。 ▪ 省略介词宾语 ▪ 相如闻,不肯与会。
优秀课件,精彩无限!
13
五、 省兼语:使、命、令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
![高中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3f7c4cc8d376eeaeaa31be.png)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4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予本非文人画士.
15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君夫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6
刘备天下. 枭雄 秦,虎狼之国.
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
17
•三,被动句
18
文言特殊句式
一 、倒装句
1
倒装句的种类:
主谓倒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2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能解救他人的危难表现在哪里? 公子能 急 人 之困也 安在?
3
宾语前置句的三种形式: •否定句中如果是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前;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提前; •用助词“之”“是”把宾语提前。
1、使用“被”表示被动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 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 打风吹去。(《永遇乐》)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能无怨乎?(《屈原》)
19
2、使用“见”做标记的被动句
•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 独醒,是以见放。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6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有 什么 简陋呢?
有 何 陋?
唯利是图。
只贪图利益。
唯 图 利。
7
中心词+定语+者式结构
求人可使报秦者,末得。(《廉》)
寻找能够出使回复秦国的人
高中语文课件-1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定稿
![高中语文课件-1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1471db67ec102de3bd8933.png)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
接通过语气或者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特别提醒】文言文中“是”一般都不是判断 词,而是指示代词,而文言中的“是”也并非 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 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二、被 动 句
例如: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举”表示“被推举”)
2、蔓草犹不可除 (“除”表示“被除去”)
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 “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 方,“对自己怎么样”,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一、判 断 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无标志 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 Nhomakorabea被动。这是意
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此种用法。(如何区分?)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B )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 向坐 (《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 坐着” ②至于北海, 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 看去,看不到水 的尽头”
(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 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三、省 略 句
(1)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 孰乐?”( 王 )曰:“不若与人”
【1】格式:中心词+之+ +者
①马之 者(《马说》)
译文:“ 马”
②僧之 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译文:“
和尚却不能到达”
③国之孺子之 者(《勾践灭吴》)
译文:“吴国
年青人”
④石之
者。(《石钟山记》
译文:“
石头”
【2】格式:中心词十 十者
①求人
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
人”
②楚人
者。(《刻舟求剑》)
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②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在我的前面出生。”
⑤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 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
①良问曰:“大王来 操?”《鸿门宴》 “大王来操 ?”
②问女 所思?(《木兰辞》) 问女所思 ?
③王见之曰:“牛 之?” (《晏子使楚》) “牛之 ?”
④ 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伤 乎?
⑤王曰:“缚者 为者也?”(《晏子使楚》) “缚者为 者也?”
⑥吾 敢怨?(《捕蛇者说》) 敢怨 ?
⑦且 置土石?(《愚公移山》) 置土石 ?
(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十介十动?
①不然,籍 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② 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15、何以效之? 16、吾子未之思也。 17、孔子云:“何陋之有?” 18、时人未之许也。 19、国胡以相恤? “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20、一言以蔽之。 21、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22、父母唯其疾是忧。 23、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4、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25、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2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27、惟陈言之勿去。 28、每自比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不能容于远近。”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二、无标志 无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
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例如: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 中,……(“举”表示“被推举”)
2、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除”表示 “被除去”)
【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 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 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 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
3、用“之”“是”作提宾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
①夫晋, 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②唯 之为听 (《弈秋》) (“唯”译为“只”, 下同) ③ 之不知, 之不解(《师说》) ④唯 之务去 (《答李翊书》) ⑤父母唯 之忧 ⑥唯 是瞻 (《冯婉贞》) ⑦君 之不恤,而 是忧。 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 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 前置。)
实战演练
指出宾语前置的类型 并翻译下列句子
1、谏之不入,莫之继也。 2、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3、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4、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虽五尺童子之市,莫之或欺。 7、无故无亲,唯才是举。 8、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 9、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10、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11、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12、惟斯人,吾谁与归? 13、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 14、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成语:唯 是图 (译:“只图有利的”) 唯 是用(译:“只任用有才的人”)
4、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
格式:宾十介十动 ① 以写龙, 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②余 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③ 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④楚战士无不 以当十(《勾践灭吴》)
一、主 谓 倒 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 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二、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 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 吾、尔、自、之、是)十动
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 用法 (B级) 2、设题方式:
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省略句
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一、判 断 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 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中常 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①三岁贯汝,莫 肯顾(《硕鼠》) 莫肯顾
②时人莫 许(《隆中对》) 莫许
③秦人不暇 哀(《过秦论》) 不暇哀
④忌不 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不信
⑤然而不王者,未 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未有
⑥成语有:我无 诈,尔无 虞 译:“我不欺骗 ,你不欺骗 ”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 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 “莫”。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动)。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 (受………于…于+对)象 4、而君幸于赵王。 ……于……。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所…… (或……为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为……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无标志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B )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用锦囊装着。”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①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
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3、格式:形十于十宾 ①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
傲的情绪”
四、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 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 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 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 “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 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 心词前面去翻译。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 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 “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 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 断
对话中省略
2、欲呼张良与(之 )俱去。 3、一鼓作气,再(鼓 )而衰,三(鼓 )而竭。
承前省略 4、沛公谓张良曰:“……( 公 )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蒙后省略
5、今以钟罄置( 于 )水中。
省略介词
倒装句:
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 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 为倒装。
倒装类型: 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 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 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 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 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