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聊斋志异_与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聊斋志异》中女性题材作品再认识

《聊斋志异》中女性题材作品再认识
第2 2卷 第 3期 20 0 9年 9月
湖 北 函 授 大 学 学 报
J un l f o rao HUBEI o s o d n eUn v r i  ̄e p n e c ie s y C t
VO . 2N0. 1 2 3 Sp2 0 e .0 9
《 聊斋志异 》 中女性题材作 品再认识

家庭主导的有着独立人格、 独立的思想意识的女性形象 。 一类
是侠女。如《 侠女》 这一类型形象在 书中较为少见, , 但究其根 源, 实际上与唐传奇有着莫大的干系, 其故事情节、 人物形象虽
然 比较 丰 满 , 体 上却 并未 脱 红 线 、 隐娘 故 事 的窠 臼 。另 一 总 聂 类是聪颖灵慧, 心灵手巧, 有着一技之长, 能够独立生存于男性 主导 的 世界 , 至 颠 覆传 统 成 为传 统 家庭 的 支柱 和主 导 者 的女 甚 性形象 , 如黄英 、 细柳、 小二、 鸦头等等。论者往往赞其是新型 女性 , 了“ 有 女子经济独立意识” 甚至是妇女解放运动的表 0,
陆学松
( 扬州职 业大 学 , 苏扬 州 2 50 ) 江 2 00
【 要 】 聊斋志异 》 摘 《 中的女性题材作品成功的塑造 了一 系列女性人物形象, 论者往往对之有着极 高的评价。本 着实事求是的 态度 , 笔者以为, 这些作品 中的女性形 象虽有一定的进 步意义 , 但总体上并未超 出以往文学作品的涵盖
现等等 。总之是超越了蒲松龄所处 的那个时代 。但事实上却
正好相反, 正是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因素导致了《 聊斋志异》 中 这一类女性形象 的出现 。 也就是说, 这些女性形象只不过是当 时代 的客观反映, 并未超 出当时代。 总体分析, 聊斋志异》 《 中女性经济、 地位的独立实现途径 有三类 , 一类是依靠富家丰厚的嫁妆 。如 《 云萝公主》 《 、 惠芳》 用嫁妆为夫家置家产 ,柳 生》 《 中的匪女携 巨金嫁周生, 以投资 的方式经商成功。这一类 的女性 由于 自身先天财富的优势获 得一定的身份地位 , 并不具备代表性 。在封建时代, 由于娘家 的势力、 财富而在相对较弱的夫家赢得较高的地位的情况比比 皆是 。 一类是善于操持家业的中产家庭的女性 , 《 如 细柳》 中的 细柳 , 通过当家, 经营家产体现 了自己的理财能力 。《 白秋练》 中的白秋练指导幕生之父 “ 妾有术知物价 。适视舟中物 , 并无 少息。为我告翁 : 居某物利三之 ; 某物十之。 使其得到厚利 。 ” 这一类女性有着 较高 的识见与管理能力 , 但她们 同样面临着一 个问题 , 在丈夫相对懦弱 的情况下, 她们主导了家庭管理的责 任, 但她们无法以独立 的身份与地位去直接从事涉外活动, 无 法做到真正的独立 。 这种女性在封建 时代可以说是历代 皆有。 《 红楼梦》中王熙风是这一类女性的杰出代表。这些女性并非 是人格的独立, 只能说是在众多理家的女性中她们较为优秀而 已, 因而 她 们 也 并 没超 越 那 个 时 代 。 聊 斋 志异 》 《 中较 多存 在 的 类女性是下层 的小手工业生产者 《 黄英》 《 、 小二》 中的黄英 卖菊花, 小二经营琉璃厂 , 皆经营成功富甲~方。这~类女性 较为独立, 他们不仰仗男性生活, 而是 自己创造财富养活 自己

浅析《聊斋志异·侠女》的故事演变

浅析《聊斋志异·侠女》的故事演变

浅析《聊斋志异·侠女》的故事演变内容摘要:自魏晋以来,女侠的形象就屡屡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有魏黄初间左延年所作《秦女休行》,晋干宝《搜神记》有李寄斩蛇,唐李白仿左延年作《秦女休行》,进一步增加了女休的侠义色彩。

唐传奇中更是塑造了红拂女、聂隐娘、谢小娥等女侠形象。

蒲松龄在《侠女》中除了继承传统的“女侠复仇”模式,在人物塑造和情节上又有新的变化。

侠女与清之前的女侠相比,性格和行为上更注重人情化、世俗化;在情节设置上,将复仇与报恩相连,扩展了除狐妖的内容,故事性增强,也更加曲折生动。

所有这些变化的根源,一方面是时代的剧变影响了文人的整体创作观念;一方面是蒲松龄本人独特个性和经历的体现。

关键词:女侠;聊斋志异;蒲松龄《聊斋志异》历来被视为奇书,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1]]。

蒲松龄在他的作品中,用如花的妙笔,塑造了一个个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据有关学者统计,在《聊斋志异》400余篇中,记录女性的作品占到了一半。

除了狐精鬼魅外,书中还记录了一些神秘的奇女子,其中《侠女》里的少女,更是以独特的言行,在一众女子中显的卓尔不凡。

一、《侠女》本事缘起及演变据朱一玄先生在《<聊斋志异>资料汇编》中的梳理,《侠女》故事与七篇文章有关,唐代四篇,宋代一篇,清代两篇。

清代其中一篇《阙名笔记(节录)》应作于《聊斋志异》之后,文中所记的吕女刺杀雍正皇帝一事,在内容和情节上或许受《侠女》影响,因蒲松龄在1715年已经逝世,而雍正皇帝则于1722年登基。

唐代的四篇小说分别为:李雄的《国史补·长安客妾》、崔蠡的《义激》、皇甫氏的《原化记·崔慎思》和薛用弱的《集异记·贾人妻》。

现将《长安客妾》原文节录如下:贞元中,长安客有买妾者,居之数年,忽尔不知所之。

一夜,提人首而至,告其夫日日“我有父冤,故至于此,今报矣!”请归,泣涕而诀,出门如风。

试析《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

试析《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

试析《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小说集,被誉为唐传奇的继承与发展。

唐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鼎盛时期,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里程碑之一,而《聊斋志异》则是在唐传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发展壮大了这一文学流派。

首先,《聊斋志异》对唐传奇进行了继承。

唐传奇强调的是情节、故事性,其笔触流畅、形式多样,这些传统的文学特点被《聊斋志异》继承并发扬光大,同时,蒲松龄在情节设置上更加复杂、匪夷所思,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牛郎织女》中,仙女织布,与人间牛郎相遇,二人相恋,在牛郎严苛的三考下,最终肝脑涂地,相守永久,这故事的寓意在于国家的团结和和平。

《珍珠塔》中,则是以女子自强,追求人生自由的主题,主人公白素贞困在珍珠塔中,经过多番努力,最终获得了自由,不仅成为了道士,更拯救了陷入危机中的人民。

这些故事不仅具有故事性,更引人深思。

其次,《聊斋志异》在唐传奇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

在情节上,唐传奇多是讲述宫廷、神怪之间的爱情故事,而《聊斋志异》则以神鬼妖怪、道教、佛教为素材,更加注重传奇色彩和幻奇性。

在表现手法上,《聊斋志异》一方面保留了唐传奇的传统韵律,另一方面,蒲松龄将自己的思想和长生诀融入到了小说中,将小说铸造成了一部既富于思想性、又不失娱乐性的艺术作品。

最后,《聊斋志异》也突出了唐传奇中缺失的一种美德,即“道德观念”。

《聊斋志异》中的主人公们往往要经历一番磨砺,才能够获得自己的归宿,反映了作者对善恶、道德的关注。

例如在《青埂峰》中,梦中的封神榜让主人公才子李世民获得了一番历练和教益,最终走上了成为伟大君主的道路。

蒲松龄在小说中反复强调了道德对人生的影响,推崇的并不仅仅是机敏、机智等方面,更注重人格修养与道德观念。

总的来说,《聊斋志异》既继承了唐传奇的传统,又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作品风格气质得以完美延续发扬。

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标志性之作,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的具体表现

《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的具体表现

《聊斋》对传奇手法的超越的具体表现
蒲松龄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手法,而且还超越了它。

具体表现是:
1.从故事体到人物体
《聊斋志异》在人物描写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性格复杂,它已经从唐传奇以叙述故事为主,发展到刻画人物为主。

如《婴宁》中描写的美丽少女婴宁,爱花爱笑,天真无邪的清纯。

2.环境描写
唐传奇中的描写比较少。

《聊斋志异》发展了环境描写,并使之与刻画人物相互表里。

如《婴宁》风景美丽的山上,住着同样美丽的少女婴宁。

3.心理描写
唐传奇中像《红线》写红线取金盒归来的喜悦心情是唐传奇中少见的心理描写。

《聊斋志异》中去不乏见到。

如《聂小倩》写男主人公宁采臣对鬼魂聂小倩在几个不同场合相遇,所产生的不同想法和心理变化,表现了他们关系的进展等,都较好地以心理描写的方面达到了艺术表现的目的。

聊斋志异论文题目(最新题目98个)

聊斋志异论文题目(最新题目98个)

聊斋志异论文题目(最新题目98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在全书中数量最多,它们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以下是整理好的关于聊斋志异论文题目98个,供大家参考。

聊斋志异论文题目一:1、略论《聊斋志异》中的墨家思想2、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梦境叙事在《聊斋志异》中的发展3、《聊斋志异》海外传播及其特点4、浅谈《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形象5、《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探析6、创造中国怪异:Rafael Rojas y Román首译《聊斋志异》西班牙语译本研究7、《聊斋志异·香玉》以耐冬为题材之原因8、《聊斋志异》狐女形象的基本特点及其审美意蕴9、论《聊斋志异》中的体育独立精神10、序跋与《聊斋志异》的传播11、士商互动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新型义利观12、《聊斋志异·阿英》之“交融”叙事艺术初探13、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女侠形象的新变14、《聊斋志异·番僧》之灵辔和尚事迹考15、《聊斋志异》的传神美16、略论《聊斋志异》开篇方式17、叙事序列视域下《聊斋志异》文体形态考察18、《聊斋志异》编次管窥19、梦通大道——试论《庄子》之梦与《聊斋志异》之梦20、《聊斋志异》中的“城隍”形象及隐喻21、论《聊斋志异·狐梦》的梦境叙事与实幻书写22、《〈聊斋志异〉新证》23、《聊斋志异》中的洞庭书写研究24、《聊斋志异·白秋练》中白秋练形象来源考证25、鬼神妖狐的现实影射与人生隐喻——《聊斋志异》在中国大陆的电影改编(1949-)聊斋志异论文题目二:26、异化·诞幻·志怪:生存境遇的三种书写方式——卡夫卡、布扎蒂小说与《聊斋志异》比较27、《四库全书》拒录《聊斋志异》考析28、“自残”背后的中日审美心理差异——《聊斋志异·晚霞》和《春琴抄》的比较29、以鬼神狐怪传人情世态——浅析《聊斋志异》的主要思想内涵30、浅析《聊斋志异》中叙事视角和语言的结合31、从女性意识的视角看《聊斋志异·画皮》32、论《聊斋志异》中的僧道形象33、试论《聊斋志异》爱情故事中的方术文化34、陈季同《聊斋志异》法文选译本述评35、《牡丹亭》与《聊斋志异》中的相思主题比较36、简述《聊斋志异》的语言艺术37、浅谈《聊斋志异·梦狼》的来龙去脉38、《聊斋志异·鸽异》与《为了忘却的纪念》比较——谈鲁迅对蒲松龄的借鉴及对成语“明珠暗投”的活用39、《聊斋志异》文本之“同质化”与“去同质化”——兼及《阅微草堂笔记》的比照与联结40、论《儒林外史》与《聊斋志异》对科举制度批判的不同41、聊斋志异·陆判42、《聊斋志异》中的疾病与隐喻43、分析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以《聊斋志异》为例44、《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的历史回溯45、《聊斋志异》高珩序发微——兼与欧阳健相关论述商榷46、抨击科举痛快淋漓——《聊斋志异》主题一解47、从文字到影像的转换——论《聊斋志异》的影视改编48、《聊斋志异》的图像传播——以《详注聊斋志异图咏》的刊行及其插图演变为中心49、《聊斋志异》中奇邦异国的分析探究50、《聊斋志异》两个书名的文学意蕴聊斋志异论文题目三:51、双灯明灭双眸恍惚——《聊斋志异·双灯》赏析52、“梦与虚构”:美国汉学家蔡九迪《聊斋志异》研究译文53、《〈聊斋志异〉新证》前言与后记54、《聊斋志异》中的海洋故事及其地域文化渊源55、略论《聊斋志异》中人狐婚恋故事的悲剧色彩56、从《聊斋志异》看中国古代女性的择偶标准57、“女性行侠复仇”故事新变研究——从唐代文献到《聊斋志异·侠女》58、中日《续黄粱》考述——以《聊斋志异》与《夜窗鬼谈》为例59、从地域分布看《聊斋志异》的科举故事60、《聊斋志异》异名、异称的嬗递及其意义61、《聊斋志异》中青凤和婴宁形象比较分析62、《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63、《聊斋志异》的语言特色研究64、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本与马丁·布伯德译本之对比探究65、作为女性与戏剧表演者的邝如丝与其《聊斋志异》英译66、“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仁”道67、论《聊斋志异》相思现象的成因及结局68、《哈姆雷特》与《聊斋志异·商三官》复仇主题的异同比较69、《聊斋志异》俄、英译本注释中的文化解读70、从汉英对比的角度看《聊斋志异》两个中译本71、论《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72、十九世纪西人所编中国书目中的《聊斋志异》73、《聊斋志异》创作动机刍议74、批评语境与文本面貌——也谈《聊斋志异》的“一书而兼二体”说75、论《聊斋志异》中书生与狐魅花妖的情感层次聊斋志异论文题目四:76、论《聊斋志异·鸲鹆》中的侠义精神77、论佛教文化对《聊斋志异》人物塑造的影响78、对《聊斋志异·婴宁》中婴宁爱笑与爱花特质的深刻内蕴的思考79、《聊斋志异·画皮》陈氏形象新论——“妻子”的消退与“母亲”的诞生80、《聊斋志异》的宗教文化内涵81、浅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82、《聊斋志异》“脱化”创意笔法探论83、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翟理斯英译本《聊斋志异》浅评84、一部推陈出新的《聊斋志异》叙事研究力作——评尚继武的《〈聊斋志异〉叙事艺术研究》85、《聊斋志异》与《子不语》中狐鬼形象的异质书写86、《聊斋志异》涉病作品研究综述87、《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与科举88、《聊斋志异》“家庭小说”论89、暗夜的青灯——《聊斋志异》狐魅对士的精神慰藉及艺术特色浅析90、《神乌赋》与《聊斋志异·竹青》——《聊斋志异·竹青》本事补91、真幻流转:《聊斋志异》的壁间世界及佛道之思92、从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走向蒲松龄——莫言小说创作与《聊斋志异》的关系93、从女性意识的视角看《聊斋志异·画皮》94、以“异”为聚焦的《聊斋志异》阐释史:美国汉学家蔡九迪聊斋研究译文(四)95、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墙”意象的艺术意蕴96、以汤显祖“至情论”探析《聊斋志异·连城》97、浅谈古代志怪文学中狐形象的发展演进——从《太平广记》到《聊斋志异》、《子不语》98、中韩志怪小说爱情观比较研究-《聊斋志异》与《天倪录》的比较。

论《聊斋志异》的侠女形象——兼与唐传奇侠女形象比较

论《聊斋志异》的侠女形象——兼与唐传奇侠女形象比较

些女 子所倾倒 ,研究 她们 的文章 也是不 胜枚举 ,但 是在 以花
蒲 松龄 也 是极 力 主 张 复仇 的 ,认 为 有冤 必 申 ,有恨 必
妖鬼 狐 占主体 的“聊斋舞 台 ”上 .还活跃 着一群 另类 的女子 , 她们 是一群有着侠肝 义胆 、铁 血柔情 的奇 女子 。如果说 多情 的花妖 鬼 狐 身上 寄 托 了作 者 对 爱情 和 婚姻 的美好 想 象 的
其对 社会现实 问题的思考 。在 《聊斋》之前 ,描写女侠并 具有 的优 良传 统 。
较 高艺术价 值 的文言小 说首推 唐传奇 ,而《聊 斋》又是 “以传
《庚娘》 中的主人公 庚娘 和谢 小娥 有着 相同 的遭 际 ,丈
奇法写 志怪 ”,可 以说二者 的侠女 形象 有不少 共通之处 。本 文通 过和唐 传奇 中侠 女形 象 的 比较 ,探讨 《聊斋 》中侠 女形 象的传承 和新 变之处 。
传统侠 义精神 的沿袭上 ,如有仇 必报 、行 侠仗 义、功成 身退 ;新 变体现在 侠女 的范 围更 宽泛 ,并 以传承子 嗣为 最终极 的行侠 方
式 。 Biblioteka 关键词 :《聊斋 志异》 唐传奇 侠女 形 象 传承新 变 作为 写女性 的圣 手 ,蒲 松 龄在 《聊 斋 志异 》中为我 们刻 经过周 密计 划和不 懈努力终 于手 刃仇人 。历尽艰 险而 复仇
岂多匹哉 !谁谓女子 ,遂不可 比踪彦 云也?” 《商三官》中的商 三官与 庚娘一样 ,也是个 弱女子 ,但 是
其 复仇 的决 心和所表 现 出的勇气与机 智远远 超 出了她 的两 个 哥哥 。三 官的父亲因得罪权 势而死 ,她的两个哥哥 只知讼 于衙 门而别 无他法 。三官 深知官 场黑 暗 ,靠诉 讼无 济于 事 , 于是 离家 出走 。乔装 打扮 成戏 子 ,乘 机 混入 仇人府 中 ,百 般 取媚奉 承仇人 .终得机会 亲手 刃之 。三官 的壮举 ,连作 者都 感叹 :“三官之为人 。既萧萧 易水 ,亦将羞 而不流 ,况碌 碌与世 沉浮者 耶 !”蒲 松龄所 赞三 官者在 其技艺 之精 ,实际 上三官 最为人佩 服之 处在于其 复仇 的决心 ,诉 讼无 门之下 仍不 灰 心 .坚决 要致仇人 于死地的刚烈让人 肃然起敬 。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女侠形象的新变

论《聊斋志异》对唐传奇女侠形象的新变

The Development of Chivalrous Female Image inThe Strange Tales of Liao Zhai Compared with The
Legends of Tang Dynasty
作者: 闫莉
作者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19
出版物刊名: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4-107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0期
主题词:�聊斋志异》 唐传奇 女侠形象 新变
摘要: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女侠形象出现了诸多新变,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女侠
的身份及行侠范围由上层转向下层,从而越来越贴近现实生活;二是女侠的类型由单一转向多样,出现了“狐侠”“鬼侠”“仙侠”等一系列异类女侠形象;三是女侠的“女性”特征得到了充分体现,女侠形象更为真实生动。

总体而言,女侠形象的转变与作者身份的变化、文学传统的因革、读
者期待视野的转移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讲义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讲义

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书生美女形象之比较导入大家好,我们小组今天要讲的题目是聊斋志异中书生美女形象的比较。

聊斋,我想在座的各位应该都不陌生,可能不一定把四百九十多篇都看全,但经典篇目像聂小倩、花姑子,辛十一娘之类的也都能数的出来。

唐传奇是一个大的归类,(后人常用“传奇”来代指唐小说。

传奇之名,本来是元稹《莺莺传》的篇名。

晚唐作家裴鉶将自己的小说集取名为《传奇》,后人因此便用以代指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

)我们今天用来比较的唐传奇很大一部分是为我们所熟知的包括婚恋题材、侠义题材的唐名篇传奇,如《李娃传》、《霍小玉传》、《柳毅传》、《无双传》、《昆仑奴》、《聂隐娘》等。

(P标题)继承(P继承)中国小说发展到了唐代,开始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这是中国文言小说第一个高峰期。

而发展到清代,则又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期,即《聊斋志异》的问世。

唐代以后文言小说创作日渐衰落,《聊斋志异》的出现无疑给中国文言小说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虽然说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产生在不同年代,但是二者在不同程度上却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应该说这是蒲松龄有意借鉴的结果。

《聊斋志异》总计有四百九十多篇,作品内容纷繁,题材涉及多样,但是蒲松龄在文章结尾处效仿“太史公曰”的“异史氏曰”,给了我们暗示:《聊斋志异》有不少篇章的题材直接取材于唐传奇。

比如说(P3、4)其中所说的倩女是唐传奇《离魂记》中的人物-张倩娘。

“黄粱梦”是唐传奇《枕中记》的情节。

这个李十郎就是唐传奇名篇《霍小玉传》中的负心汉——李益。

其中的妙手空空儿、磨镜者是《传奇·聂隐娘》中的人物。

这个红线是《甘泽谣·红线》中英勇的红线女。

除了上述“异史氏曰”,小说中,蒲松龄还借用书中人物提到唐传奇,比如说:卷十一《促织》:“柳生曰‘……相传唐柳毅遇龙女,洞庭君以为婿,后逊位于毅……’”其中就提到了唐传奇《柳毅》中柳毅为龙女传书信之情节。

试比较《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

试比较《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

试比较《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侠形象【摘要】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侠女形象中,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无异于是两颗相映成辉的明珠。

在这方面《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继承的同时又有很多发展和突破的地方,是继唐传奇中女侠形象后的又一代表作。

本文试图在二者所塑造的侠女形象中,从行侠主题类型、伦理色彩以及创作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来证实某些发展轨迹。

【关键词】聊斋志异;唐传奇;侠女形象类型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所塑造的侠女形象中,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无疑是两颗相映成辉的明珠。

在这方面《聊斋志异》对唐传奇继承的同时又有很多发展和突破的地方,是继唐传奇之后又一代表作。

论及侠女形象就不得不提及侠文化在我国文化中的兴盛不衰。

侠作为一种人的称谓,“只是社会舆论根据某些人行为的特征所赋予他们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1](p34) 提到侠文化的起源,大部分学者都认可侠义之风兴起于战国, 起源于墨家。

在现存典籍中,“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蠢》“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最早提出“侠客”一词的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

在司马迁之后许多文人志士又对侠的定义加以补充。

例如明代的李贽在《焚书》中说:“自古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同一侠耳。

” [2](p3) 他将“忠臣孝子,义夫节妇”这种官方道德规范融入侠义精神,对侠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的同时也将侠的内涵扩大化。

本文试图从行侠主题类型、伦理色彩以及创作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不同表现,来比较二者所塑造的侠女形象,证实某些发展轨迹。

一、侠女类型丰富多样,行侠方式形式发展从传统文化对侠女形象类型的分类来看,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主要以报恩、仗义、复仇这三类为主。

《聊斋志异》对这三种侠女形象进一步发展,同时又使其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鲜明特征。

在原有的母题故事的基础上,将相关的故事情节进行重新的组合,同时把旧有的故事融合新的文化内容或从其他文体特别是诗词中吸取精华成分,从而取得超乎寻常的效果。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研究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形象研究作者:杨阳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36期摘要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唐传奇中狐女形象的直接启示下,在前代文学中妓女形象的影响下,《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群纯洁可爱、妩媚动人、血肉丰满的狐女形象。

蒲松龄用他的生花妙笔为千百年来背负“骂名”的狐精正名,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认识,由于创作主体意识的注入和社会意识的增强,使狐精故事在他笔下大放异彩,产生了永久动人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线。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女狐女形象妓女形象蒲松龄中图分类号: I207. 41 文献标识码:A《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全书共491篇,有86篇写狐精,不仅数量多且写得精彩。

蒲松龄在对狐原型继承和改造的同时,以如椽巨笔和满腔热情精心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敢爱敢恨、行侠仗义、勇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狐女形象,完全颠覆了人们以往对狐精的传统认识。

聊斋中的狐女以其独有的风姿、品性,谱写出一首首清丽婉约的异曲心歌,世人皆为之感叹唏吁,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画廊中最为光彩夺目的肖像画幅。

”1狐女形象分类蒲松龄以狐女作为描写对象,灌注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验和审美感悟,表达了积极的人生追求和审美理想。

作者写她们聪明、智慧、美善并存,勇敢执着地追求自由和爱情;写她们爱憎分明,热烈向往美好事物和幸福生活;写她们不怕艰险,不畏强暴,不惜性命去帮助那些遭受苦难的小人物等。

1.1一见种情,情比金坚的狐女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一直以来狐女与书生间充满自由主义与浪漫气息的爱情故事备受世人称道。

就当时主流社会奉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男女结合的情况而言,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在爱情上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坚贞性。

《聊斋》中的人狐之恋大有两个特点:第一,大多以一见钟情始。

如《娇娜》中,娇娜一出场,孔雪生便被娇娜超凡脱俗的美貌吸引。

书中写到:“望见颜色,频呻顿忘,精神为之一爽。

”《鸦头》中王文与鸦头的爱情也是一见钟情:“俄见一少女经门外。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1)

中文系毕业论文选题元明清 (1)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郁离子》研究高启诗文的艺术特征吴伟业的叙事诗艺术论贾宝玉(或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水浒传》人物论(任选其一)《水浒传》风格论《水浒传》接受史《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研究(任选其一)《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西游记》孙悟空唐僧形象分析论《儒林外史》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小说《娇红记》研究小说《娇红记》与传奇《娇红记》比较研究《剪灯新话》研究冯梦龙《山歌》与《挂枝儿》研究《海上花列传》研究《唐祝文周四杰传》研究(此为民国小说,可与话本《唐解元一笑姻缘》比较,即大家所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之原型)《万花楼演义》研究明传奇《娇红记》与《红梅记》比较研究《裴少俊墙头马上杂剧》对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诗的改造与创新论元曲的人物登场(方式)元曲《救风尘》与《望江亭》的搞笑艺术(插科打诨艺术)论元曲《两军师隔江斗智杂剧》中的周瑜与诸葛亮斗智艺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结构艺术之比较论《金瓶梅》的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性论三言二拍的传奇艺术技巧论《聊斋志异》的诗意美艺术论《红楼梦》“大旨谈情”的“情”论李渔《十二楼》小说的巧合艺术论李渔《风筝误》人物美丑对照的艺术技巧及其意义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唐代诗人形象(李白白居易贺知章等)论三言二拍中的宋代文人形象(苏东坡柳永王安石秦观等)明清小说中的恶妇形象(如《醒世姻缘》之薛素姐)明清小说中的妒妇(悍妇)形象研究析元曲《西蜀梦》与《单刀会》中的刘关张情义论元曲中的娼妓群象林冲鲁智深杨志形象之比较论《聊斋志异》中的受虐形象及其审美意义比较视野下论四大南戏中的女性形象《水浒后传》与《水浒传》之女性观比较从《三侠五义》看清代侠义精神的特质《品花宝鉴》《花月痕》《海上花列传》与晚清青楼文化研究明清历史演义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套路论《三国演义》等历史演义中的兵器论《三国演义》中的马论《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色彩论梦在元曲中的作用论《水浒传》中“潜天行道”中的“道”之内涵论《西游记》中的童话色彩试论《儒林外史》与《红楼梦》对科举批评的差异论纳兰性德中风花雪月意象及其文化心理论小说《宜春香质》《弁而钗》与龙阳文化(即男同性恋)论沈从文《边城》对楚辞巫风的继承论《史记•游侠列传》对唐诗游侠精神的影响小说《封神演义》与当今封神影视剧研究《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故事源流考明清小说中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形象才子佳人小说中的花园意象研究《秦并六国平话》对《史记》史实的改造论《隋炀帝艳史》对《隋书》史实的改造《三国演义》编创方式研究综述《水浒传》主题诸种说法及其得失(《水浒传》有“忠义”说“农民起义”说“为市井细民写心”说“为江湖游民写心说”等)从《西游记》到《春光灿烂猪八戒》(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猪八戒形象的转变及其文化动因从《西游记》到《大话西游》(或此题材的其它最新影视剧)看唐僧形象的转变及其时代意义论清初小说续书出现的原因及其续法论神话中的西王母形象及其流变文体流派文学理论研究论“铁崖体”的形成及其艺术贡献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研究论明代“台阁体”形成的原因及其理论与创作的得失论明代“茶陵派”出现的社会历史机遇论前后七子文学复古主张的时代特色及其失误明代“唐宋派”研究或明代“唐宋派”小史论神魔小说流派的形成论明代公安派的文学理论主张及其时代意义论清代“梅村体”诗歌的叙事艺术论清阳羡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清代浙西词派的形成及其发展论金(圣叹)评水浒中的“因缘生法”创作手法论历史演义小说的“奇”“幻”精神论清代王夫之“诗经六义”新解论枚乘与“七体”的形成及其发展文体交叉比较研究研究:《雷峰塔传奇》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之比较论四大谴责小说中的诗学观。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小说。

蒲松龄创造性地继承我国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驰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从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聊斋志异》以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多彩。

作者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他们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情的语言和行为、神秘魔幻的故事情节来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

既写出了她们表面的相似,又刻画了她们性格的歧异,使得一个个心地善良、才貌双全而又各有千秋的女子跃然纸上,正如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所说的:“《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

”[1]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独具风格的女性形象:《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人(如芸娘),物(花妖狐媚如青凤、葛巾),鬼(如聂小倩),仙(如翩翩)。

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神鬼狐妖:在民间信仰风俗中,狐狸是狡猾的动物。

《说文》中日::“狐,妖兽也,鬼所乘之”。

[2]宋代罗愿《尔雅翼·释兽四》日:“狐,妖兽⋯⋯说者以为先古淫妇所化,善为魅惑人,或称狐媚。

”[3]狐与以色祸人分不开,这便是人们给狐妖所限定的角色。

翻翻《太平广记》,可知狐妖祸人故事在众多志怪小说中是不绝如缕的。

不写狐妖祸人,而将其赋予美好的人性却很少见。

最为著名的要数唐传奇中的《任氏传》。

另外,宋人话本中的《李道达》、《西池春游》这屈指可数的几篇小说中,才看到狐女美好的形象。

与狐女相比,神女与鬼女的形象则要单调很多,我们所说的神女,大多可称为仙女,容易联想到的是嫦娥、织女等。

因为神女所反映的是方士,神仙家们的集体意识,个人创造的因素较小,所以神女的面目大多雷同,行为也大受限制。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对比分析作者:张翔云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36期摘要:唐传奇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对其后以及现当代的小说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样,《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让“花媚狐妖”这一群体形象真正被人们所认可,将中国文言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在封建社会,男性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着主导地位。

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她们的自我独立意识逐步增强。

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作者创作理想的不同,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外貌,地位,自我意识的觉醒程度,追求自由爱情的方式等方面仍有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唐传奇《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自我意识爱情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到:“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①唐代小说是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它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问世,则又是文言小说创作第二个高峰的起点,它的出现给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鲁迅先生也曾评价《聊斋志异》说“用传奇法以志怪”,但是,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聊斋志异》都完成了对唐传奇的开拓与超越。

在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一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聊斋志异》中,“花媚狐妖”的形象更是寄托了作者的创作理想,毋庸置疑地成为了作品的主角。

从唐传奇中的谢小娥、霍小玉、崔莺莺,到《聊斋志异》中的窦氏、婴宁、聂小倩等等,《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之间有着一种继承、创新的关系,二者不约而同地创作了许多反映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作品,其内容涉及女性对于封建统治压迫的反抗以及女性对于爱情勇敢追求等多个方面。

但是,因为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者创作理想的不同,两部作品在对女性的外貌、心智、地位以及对待爱情的态度的描写上呈现出不尽相同的面貌,她们的故事或喜或悲,或曲折或乖蹇,让我们的心也跟随着女主人公的命运跌宕起伏。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侠女形象之比较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侠女形象之比较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中侠女形象之比较作者: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唐传奇和《聊斋志异》都有关于侠女题材的书写,而《聊斋志异》较之唐传奇的侠女形象描写实现了其“侠性”向“人性”的转变,这即是一种文体自觉的表现,也是社会环境的含蓄呈现。

关键词:侠女;侠性;人性中图分类号:I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12-01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一脉相承,但又存在明显区别,就文言小说中关于“女侠”的题材,二者就存在着和而不同的表现手法,这两个时期的女侠形象就是一个从“侠性”逐渐向“人性”回归的过程。

一、“侠性”向“人性”的回归“作意好奇”是唐人小说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人们将诗词、宗教、奇闻异事融入小说,使小说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唐传奇的侠女题材主要在于突出侠客的“侠性”,似乎忽略了性别的重要性。

在裴硎写的《聂隐娘》中作者只是简单介绍了隐娘的身世,其性格却无意透露,而在凸显聂隐娘高深的武艺时大费笔墨,作者笔下的侠女聂隐娘可以做到“刺猿猱百无一失。

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

三年后,能使刺鹰隼,无不中。

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其功力深厚可想而知。

在这里仿佛聂隐娘就是只是一个侠客,身边的封建礼数对其都没有约束作用,她可以自择夫婿,也可以不受管束,我们既没有看到她身上的女性美,也没有看到封建社会里标榜的妇德。

聂隐娘被作者抹去了一个妇人该有的性情,而被赋予了“侠性”。

袁郊的《甘泽谣》里的“红线女”也是侠性十足,但我们却在其身上看不到一点女性的光芒,作者并不因红线是女性就落入俗套描写她明眸皓齿的美貌、恭谨贤淑的妇德,而是以其女侠的身份凸显其技艺绝妙,红线能够神出鬼没潜入重兵把守的节度使田承嗣的寝殿,并不费吹灰之力取走其枕边的金盒不被发现,最后向旧主说明情况后“遂亡所在”。

《贾人妻》中更是将其侠性渲染的令人听之色变,为了报仇她竟然能把自己的儿子杀死一走了之。

唐传奇中女性侠义情怀的初显——以《谢小娥传》为例

唐传奇中女性侠义情怀的初显——以《谢小娥传》为例

唐传奇中女性侠义情怀的初显——以《谢小娥传》为例
衣环宇
【期刊名称】《今古文创》
【年(卷),期】2024()3
【摘要】中国“侠”观念历史悠久,而在唐代文学豪侠作品中却别具一格,《谢小娥传》是唐传奇小说中的经典名篇,唐传奇侠文化的内涵也在此篇中高度体现,纵观唐
传奇小说,其侠文化主要分为初唐的承变期、中唐的盛兴期、晚唐的衰变期。

《谢
小娥传》就诞生于中唐时期,谢小娥作为女性,在为父亲、丈夫的复仇中,思维缜密,聪明果敢,其特有的“女侠”风采也得以体现。

【总页数】3页(P10-12)
【作者】衣环宇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论唐传奇中的谢小娥形象
2.《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
3.《谢小娥传》中的女性复仇文化
4.从《谢小娥传》看唐传奇的求实性
5.论唐传奇中的悲剧爱情——以《莺莺传》与《霍小玉传》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析《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探析《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探析《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作者:丁玲来源:《牡丹》2018年第17期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时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细腻之笔塑造了一群为寻找人性而存活的狐女。

她们形象的塑造是有其文化溯源的,本文拟从历史背景和历史作品来纵向分析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蒲松龄能够在一个封建制度严苛的背景环境下,塑造出拥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狐女形象,这是他思潮的新颖之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其顽固守旧的一面。

从先秦到蒲松龄所处的清代,思想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蒲松龄也是新思想洗礼下的一人,表现在狐女形象的塑造上,即为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他在《聊斋志异》这部经典中所传达的新思潮,是不能忽视的价值所在。

他的这种新颖观一定有其产生的原因,以下就是从历史背景和作品角度来纵向分析狐女形象的文化溯源。

一、从上古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可以从“德”和“礼”这两种观念来阐述与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有着何种文化渊源。

从上古时期巫术宗教文化控制人的思想,到先秦时期,周公“制礼作乐”思想的广泛覆盖,孔子“克己复礼”号召群众,“礼”和“德”的概念已经开始制约人们的言语行为。

从先秦时期的文化思想来看,我国千百年来不变的伦理秩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盘根错节,一直到蒲松龄的时代,仍旧有不动摇的目的。

所以,蒲松龄新、旧思想的碰撞是有其合理性的,他所塑造的狐女形象有着崭新的价值观,是不容否定的。

狐女形象之所以被大众认可,原因就在于她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德”,这是蒲松龄对古来已久存在的正确价值观的认同,这便是“德”观念的传承。

所以,狐女形象新颖的一面是蒲松龄叛逆思想的升华,而其身上守旧的一面又是蒲松龄内心深处对某些旧思想存在的认同。

例如,《诗经》中的《关雎》一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们不妨把这里的“君子”设想为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从大胆追求自我恋爱的角度来看,二者有其相吻合的理由。

再如《论语》中礼文化的一脉相承,其实可以看作是蒲松龄对礼乐秩序的认可,否则《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就不是温婉动人,这便是“礼”观念的传承。

所谓伊人:《聊斋志异·侠女》中高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兼蒲松龄的女性观

所谓伊人:《聊斋志异·侠女》中高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兼蒲松龄的女性观

所谓伊人:《聊斋志异侠女》中高扬的女性主义意识兼蒲松龄
的女性观
徐志豪;吉玉萍
【期刊名称】《蒲松龄研究》
【年(卷),期】2018(0)4
【摘要】妇女解放问题是判断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角度和标准,而女性主义意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聊斋志异》作为蒲松龄的\"孤愤之书\",塑造了一系列形象各异的女性人物,其中部分女性角色身上都洋溢着与那个封建时代格格不入的女性主义意识,《侠女》作为其中的经典篇目,女性主义的色彩更是浓厚.在侠女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独立的意识、自主的意识和对自我命运的把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蔑视和鞭挞.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的进步的女性观,其形成原因不仅与其身处思想剧变的时代大环境有关,还与其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经历有关.
【总页数】7页(P49-55)
【作者】徐志豪;吉玉萍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3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9
【相关文献】
1.论《聊斋志异》的侠女形象——兼与唐传奇侠女形象比较 [J], 刘莹莹
2.论蒲松龄对传统婚恋观的继承与创新——以《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的类化与解读为例 [J], 臧国书;任秀芹
3.从《聊斋志异》人鬼恋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J], 周玉;
4.从《聊斋志异》人鬼恋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J], 周玉
5.从《聊斋志异》管窥蒲松龄的女性观和爱情观 [J], 张妙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晓生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聊斋志异 与 比较研究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中的两座巍峨的高峰,遥遥相望,相映成辉。

《聊斋志异》对唐传奇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对此早有人给予了正确评论。

指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不少作品则显然是唐代传奇的嫡系。

他大量描写人神狐鬼间的爱情故事,在思想内容和题材手法上,都受到《任氏传》、《柳毅传》等的影响,而又超过了它们。

”①对女性形象塑造的重视在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都得到较充分的表现,并取得了为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试图就二者在女性形象塑造上的异同做一简略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不同表现,找出某些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求加深人们对此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大家闺秀风范与平民女子风采的鲜明对照综观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最引人注目的区别是二者在人物身分的选择上颇有不同。

在唐传奇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地位显赫身分高贵法力无边的仙女神女或出身豪门的女性为数众多,她们大都被刻画得明丽动人雍容华贵,拥有无尽的财富甚至至高无上的权势。

如《汝阴人》和《华岳神女》中中岳南部将军的女儿与华山神的女儿,《柳毅》和《韦安道》中的龙女与后土夫人,或是府邸豪华摆满奇珍异宝,连烛盘都是用紫玉制成的;或是内外奴婢数百人,荣华富贵,一时无人可比;或是权利大到可以支配人间的统治者;或是能够帮助所爱的男子升仙得道。

即使是人间的凡女,也有许多是出自名门望族,《长恨歌传》中备受恩宠贵为极位的杨贵妃自不必言,其它如著名的《莺莺传》中的崔莺莺,《无双传》中的尚书租庸调使之女无双等等,也都是大家闺秀,家境富裕,地位优越,令常人羡慕。

虽然她们有的家族权势渐失,不再声望显赫,但其影响仍在。

更令人无法回避的是,明明是青楼女子形象的人物,在作家的笔下也被冠以“博陵王之苗裔,清河公之旧族”的高贵门第。

相比之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显示出浓重的平民色彩,既不显贵也不富有。

无论是幻想中的鬼狐花妖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市井女子,都“淡淡妆,天然样”,悉如常人。

且看聂小倩、婴宁、香玉、荷花三娘子、胭脂、青梅等,皆具此方面的代表性。

她们有时也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如翩翩、婴宁所表现出的非凡能力,然而,这只为她们所追求的爱情服务,不带有其它任何功利色彩,极少使所爱的男子富甲天下或飞黄腾达。

《韦安道》中的后土夫人利用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使原来屡试不中的韦安道轻而易举地实现了他的人生愿望,得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财富和魏王府长史的显赫官位。

而婴宁给王子服带来的只是充满欢乐的笑声和为维护自己的爱情而施展法力对恶人进行惩罚。

在文学创作中,任何艺术形象的创造,无不是社会现实和作家内心世界的双重表现,是其潜在的文化基因的释放。

唐传奇和《聊斋志异》女性形象身分选择上的不同,体现了彼时与此时社会文化氛围的差异,体现了作者不同的思想见解,展示出他们各自迥异的人生价值追求。

已有许多研究者明确指出了唐传奇的兴盛与唐代士子阶层的密切关系。

唐传奇是创作它们的士子们谋求实现自我价值情感的真实流露。

这不仅因为它可以作为士子们科举登第的敲门砖,而且还因为表达着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形象展示。

唐传奇中女性形象选择上这种独特性必须放到时代的大背景中去分析,把握传奇的创作者在讲述爱情故事的表层下隐藏的对功名的热烈追求。

对于贵族女性或具有这一特征的仙女和神女的热衷,以至纷纷把她们作为描述对象,极力展示她们的高贵,如果从作者内心世界深入探讨,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它并非完全是出于对女性的由衷赞美,而是另有隐情所在。

因为与贵族女性的结合对他们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命运。

所以有人称:宦与婚是唐代士子人生的两大关键,②吴志达在分析这一问题时指出:“唐代在婚姻方面,是非常讲究门第的。

一般知识分子的生活理想,在功名上能通过科举进士及第,在婚姻上能娶世家大族之女,认为这就是最幸福最得意的事。

”③众所周知的薛元超的平生三恨,不就是不是以进士及第,没有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吗?④薛元超已经是官至极品,尚对此耿耿于怀,更何况远不如他者。

唐代文人士子的生活追求精神渴望在传奇作品中暴露无遗,在把这些作品看作是现实生活反映的同时,不妨更注意一下它们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

当唐传奇的作者们塑造出一个个具有非凡品行和能力的女性之时,也就是他们自慰式的幻想得到满足之时。

一生穷困潦倒,曾幻想依靠科举博取功名但最终无望的蒲松龄自然与他们大不一样,从社会地位到思想情感差异极大。

蒲松龄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接触更多了解更深的是民间社会生活,是像他一样的下层知识分子。

对他们的命运遭遇向往追求感受得最真切,体会得最彻底。

他把真情倾注到自己最熟悉的普通民众及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从这里扑捉人间的友谊和温情。

正像蓝翎讲的,在他笔下,“越是下层的生活和人物形象,越是令人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朴素,具有泥土的芳香气。

”⑤蒲松龄所钟情的女性形象不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贵族女子,而是落魄知识分子的红颜知己,能给他心灵安慰和情感满足的人物。

她们有的出身卑贱,但慧眼识人,以品德才能作为选择自己所爱人的标准,一经确定,就大胆追求,历经贫困与磨难而不改初衷,如瑞云,青梅。

有的是既不富贵又无权势的狐女花妖,但能与寒门书生情投意合,使他们平淡的生活变得情趣盎然,如莲香,香玉。

她们不再被赋予高贵的门第,而是被赋予感人的品格;不再被要求帮助所爱的男子出人头地,而是被希望能带给他们精神上的愉悦,能和他们共同走过艰难的生活之路。

在《细侯》里蒲松龄写到:“闭户相对,君读妾织,暇则诗酒可遣,千户侯何足贵!”这无疑是平民意识的典型体现。

对功名仕途的失望与对现实黑暗的深切感受,使蒲松龄不再有唐代文人的狂热梦想,不再渴求有名门闺秀来帮助自己实现人生理想。

他在生活的艰难中认识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最可珍贵,心心相印的知己胜过一切。

《姊妹易嫁》通过两个女子的鲜明对照,通过对彼此的肯定与否定,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认识。

姐姐嫌贫爱富,赖婚不嫁;而妹妹则将人品作为衡量的标准,只要人好,“即乞丐不敢辞”。

妹妹这一形象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正是她给了贫困中的毛生以生活的幸福,让他找到了真正的人生伴侣。

当然,仅仅视富贵如浮云还远远不够,他还要从这些普通女子身上表现过人的才识和品行,让她们充分焕发自我的光彩。

诚如某些研究者所言:“封建社会鄙视妇女。

《聊斋志异》则以大量篇目塑造许许多多天生丽质,从不同角度充分展示她们的美好情操和过人才能,她们人各一面,其品行和才能,全非世俗男子所能比拟。

”⑥这些女子往往被描绘得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温柔多情,善解人意。

林四娘工诗词,通音律,与陈宝钥谈诗习乐,彼此切磋,展示出人物深厚的文化修养。

其歌其乐,令闻者“无不流涕”;其诗“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寓意深长,令人回味无穷。

白秋练和慕生更是以诗作为相爱的媒介,并以诗彼此安慰,战胜磨难,相聚一生。

连琐未见其人,已闻其诗,让杨于畏“心向慕之”。

既至相识,又在书法音律上表现出过人之处,使两人“剪烛西窗,如得良友”。

更有甚者,蒲松龄让笔下的女子反衬某些男性的浅薄,迂腐,胸无点墨,从而使这些女性形象显得更为亮丽动人。

如《嘉平公子》中的温姬,因慕嘉平公子的风流而与之相交。

未想对方虚有其表,不学无术。

写一帖便错字百出,椒讹为“菽”,姜讹为“江”,可恨讹为“可浪”,让学识过人的温姬大失所望,留下“何事‘可浪’,‘花菽生江’,有婿如此,不如为娼”的字条决然而去。

这种对女性聪明才智的肯定和赞扬,使得《聊斋志异》达到了前人没有达到的思想高度。

爱情婚姻上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由于创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的差异,唐传奇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出较大的不同。

这一不同也直接影响到两者思想价值的高低,显示出作者女性观念的进步与否。

在唐传奇为数不少的作品中,作者对男女爱情的理解还是建立在“郎才女貌”的基点上,男女主人公的相识相悦相爱都是从这一出发点开始的。

被誉为足以代表唐代传奇小说最高水平的三大传奇《莺莺传》、《霍小玉传》、《李娃传》都带有此种色彩,而其中女性命运的悲剧性结局也与这有着必然联系。

刘慧英在透视这一现象时讲:“从《莺莺传》、《李娃传》到《霍小玉传》,尽管其中有始乱终弃,终成眷属等不同结局,但青年男女一见钟情,男为‘色’倾倒,女为‘才’仰慕却是始终不变的。

”⑦《霍小玉传》中李益对霍小玉讲得最为明确:“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

”既然它不是两性对等的情感精神的有机结合,不是双方超越世俗观念建立起的人世间最坚实最无私最崇高的关系,那么自然会经不住意想不到的打击,经不住外来的压力,随时会被风吹雨打去。

对此这些女性也有一定的认识。

如霍小玉就曾对李益讲:“但虑一旦色衰,思移情替,使女萝无托,秋扇见捐,极欢之际,不觉悲至。

”依靠这样的基础产生的爱情不可能牢固,即使有最初的海誓山盟也未必能白头偕老。

李益的负心,张生的始乱终弃,莺莺的哀怨都有其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根源。

而由于这一原因又导致了唐传奇中的女性大都有较强的依附性,在爱情上处于某种被动状态。

尤其是那些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女子在这一点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她们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往往在迈出爱情的第一步后,再无所作为,听任他人摆布。

当不得不面对不幸结局时显得无能为力,只好听之任之。

所以当人们为崔莺莺、霍小玉的遭遇感到不平,质问这些女性的爱情为何如此被玩弄被践踏,她们做人的地位和尊严为何得不到尊重和保障时,很应该去透视其中的深层原因,充分考虑到形成这一问题的必然性。

但是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我们却看到了不同的表现,看到了人物具有了新的风采,看到作家思想观念的进步。

这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必然会有的结果。

我们同意以下这种观点,“《聊斋志异》反映青年男女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明中叶后的启蒙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价值。

《聊斋志异》中这类作品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它是时代的产物,是蒲松龄民主主义思想的结晶。

”⑧这使得蒲松龄能超越前人,能对事物的观察达到更高的水准。

许多文学史论著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这点,如吴志达在《中国文言小说史》中就讲:“我们在论述唐人传奇《霍小玉传》、《李娃传》这类作品时,曾肯定士子与妓女之间产生真挚爱情地可能性,但其爱情的基础,是郎才女貌互相吸引。

《聊斋志异》中的这类题材,则予以升华——情爱贵在知己之心。

”⑨其实后者的升华决不仅体现在这一类题材上,它贯穿于几乎所有描写爱情的作品中。

在《连城》中,男女主人公以文相识,以意相会,以情相投,面对重重阻力,苦苦相恋,生死不渝。

连城因倾心乔生的才华而不嫌其贫,全力相助。

后更因乔生的一片真情而愿与之共结姻缘。

从这里人们感受到的不再是莺莺与张生式的男女之情,是比其更高层次的新爱情观念,强调的是至情之爱和知己之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