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合集下载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资料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资料

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四川省林业厅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二〇一五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林地变更调查 (1)第二条总体目标 (1)第三条主要任务 (2)第四条总体思路 (3)第五条变更时点 (4)第六条工作流程 (4)第七条调查范围 (7)第八条工作内容 (7)第二章技术要求 (10)第九条参照标准 (10)第十条地类划分标准 (10)第十一条地类变化原因 (12)第十二条管理变化原因 (13)第十三条遥感判读地类 (13)第十四条变化图斑类型 (15)第十五条数据库结构 (17)第十六条其他要求 (17)第三章变更方法 (20)第十七条资料收集 (20)第十八条林业经营管理档案资料处理 (21)第十九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应用 (22)第二十条遥感影像处理 (23)第二十一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23)第二十二条变化图斑分类与分析 (25)第二十三条调查底图制作 (28)第二十四条核实调查 (29)第二十五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30)第二十六条林地现状数据库结构 (31)第四章质量检查及进度管理 (31)第二十七条组织方式 (31)第二十八条检查内容 (31)第二十九条检查数量 (32)第三十条质量评定 (32)第三十一条进度管理办法 (33)第三十二条进度管理要求 (33)第五章统计汇总 (34)第三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34)第三十四条成果统计表 (34)第六章成果要求 (36)第三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36)第三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37)第三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38)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39)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39)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0)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化统计表 (41)表4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42)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42)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43)表7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衔接统计表.. 44 表8 林地一张图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差异情况一览表 (46)表9 拟变更林地保护等级小班一览表 (46)附件二林地一张图数据库结构表 (48)附件三林地变更调查外业用表 (51)附件四林地变更调查报告及质检报告提纲 (51)附件五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相关信息 (56)为贯彻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协调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与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等关系,及时更新林地一张图,满足林地用途管制和适应“多规合一”1的要求,按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办资【2014】211号)的要求,依据《全国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方案》,特制定本操作细则。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附件3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林业厅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1总则 .............................................. .............................................. 第一章第一条目标任务 ............................ (1)第二条技术路线 ............................ (1)第三条变更时点 ............................ (2)第四条变更内容 ............................ (3)6 ............................................... ....................................... 技术要求第二章第五条参照标准 ............................ (6)第六条地类划分 ............................ (6)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 . (8)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 .. 11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 (11)第十条其他要求 ............................ . (11)....................................................................................13变更方法第三章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 (13)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4)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4)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4)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6)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6)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 (17)............................................... .....................................18质量检查第四章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 (18)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 . (18)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 .. 19 ............................................... .....................................20统计汇总第五章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20)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 .. 20 ............................................... .....................................23成果要求第六章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3)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3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4)............................................... .........25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附件一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6)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8)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30)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32)................................................ ................................................. .....33 .附件二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33)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5)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44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 ............................... .. (45)............................................... .................................46因子代码表附件三表1 地类代码表 ............................ . (46)表2 地形因子代码表 ............................ .. (49)表3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 (49)表4 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 (49)表5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49)表6 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50)表7 林地权属代码表 ............................ .. (50)表8 起源代码表 ............................ . (50)表9 林种代码表 ............................ . (50)表10 龄组代码表 ............................ .. (53)表11 工程类别代码表 ............................ (53)表12 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 (54)表13 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 (55)表14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55表15 交通区位代码表 ............................ (55)表16 林地保护代码表 ............................ (56)表17 优势树种(组)代码表 (56)表18 土壤类型(名称)代码表 (58)表19 主体功能区代码表 ...........................58表20 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表 (58)表21 林地利用方向代码表 (59)表22 变化小班类型代码表 (59)表23 用地性质代码表 ............................ (59)表24 行政区代码表 ............................ . (60)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的通知

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的通知

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
则》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四川省林业厅
•【公布日期】2015.06.18
•【字号】
•【施行日期】2015.06.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四川省林业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的
通知
各市(州)林业(林业和园林)局、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渡河造林局、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根据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4]211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组织制定了《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四川省林地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四川省林业厅2015年6月18日。

全国园林草地分等定级技术问答(第三期)(1)

全国园林草地分等定级技术问答(第三期)(1)

全国园、林、草地分等定级技术问答(第三期,2022.11.15)全国园林草地分等定级工作专班根据各省区市园林草地分等工作开展实际,结合近期工作专班与各省工作对接情况,现整理形成了《全国园、林、草地分等定级技术问答(第三期)》,与第一期、第二期技术问答共同作为全国技术方案《指引》的重要补充,用以指导各地园、林、草地分等定级工作实际,请各省在具体工作中遵照执行,若实操中有相关疑问,请及时与专班取得联系。

一、共性问题(一)关于局部调整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的问题经各地实践检验提出并通过专家论证,对全国自然资源分等定级分区速查表进行如下调整:一是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的加格达奇区、新林区、呼中区、松岭区归入温带、寒温带湿润区(Ⅰ);二是将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调整到亚热带湿润区(Ⅲ),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调整到热带湿润区(Ⅳ);三是将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调整到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Ⅱ);四是将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武山县调整到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Ⅱ),将陇南市武都区、成县、文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宕昌县,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迭部县调整到亚热带湿润区(Ⅲ),将白银市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庆阳市环县,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明花镇)调整到半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区(Ⅵ);将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除马鬃山镇外)、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除明花镇外)调整到青藏高原高寒区(Ⅷ)。

(二)关于园林草地分等定级对象的问题本次园林草地分等对象为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现状园林草地(含可调整地类),包括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范围内、外的园林草地。

园地定级对象为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的现状园地,林地、草地定级对象细化为林草综合监测成果中基于变更调查图斑划分的林地、草地小斑。

若外业调查发时发现图斑地类不符或发生了变化,仍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库中的图斑、地类、面积为准开展评价。

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细则-201107修改

四川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细则-201107修改
i
10
11
12
13
9.1 地图项目建立 ............................................................. 9.2 文件地理数据库建立 ....................................................... 9.3 图层新建 ................................................................. 9.4 图层矢量化 ............................................................... 9.5 属性编辑与现存图层因子挖掘 ............................................... 9.6 工作图编制 ............................................................... 林地范围的确认 ................................................................ 10.1 一般要求 ................................................................ 10.2 基期(2009 年)林地范围的确认 ............................................ 10.3 末期(2020 年)林地范围的确认 ............................................ 10.4 其它指标的确认 .......................................................... 成果产出 ...................................................................... 11.1 文件格式 ................................................................ 11.2 文件组织与命名 .......................................................... 检查认定与验收 ................................................................ 12.1 程序 .................................................................... 12.2 检查内容 ................................................................ 12.3 检查方法 ................................................................ 12.4 成果认定 ................................................................ 遥感影像和落界成果管理 ........................................................ 林地图斑(图斑)属性数据结构 ................................................. 林地图斑属性数据代码 ......................................................... 优势树种(组)代码 ........................................................... 单位及小数位要求 .............................................................

林地变更代码表

林地变更代码表

91
1
2
林地质量等级
3
4
5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20
121
122
123
124
林种
125
126
127
230
231
232
233
240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1
2
龄组
3
4
5
1
2
判读类型
3
4
5
10
20
判断变化原因
30 40
50
60
1
2
坡度
3
4
5
6
1
坡位
无变化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V级 防护林 水源涵养林 水土保持林 防风固沙林 农田牧场防护林 护岸林 护路林 其他防护林 特种用途林 国防林 实验林 母树林 环境保护林 风景林 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 自然保护林 用材林 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 速生丰产用材林 一般用材林 薪炭林 经济林 果树林 食用原料林 林化工业原料林 药用林 其他经济林 幼龄林 中龄林 近熟林 成熟林 过熟林 有林地 灌木林地 无立木林地 其它林地 非林地 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采伐 开垦林地 灾害等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 可识别的因造林更新等营林活动引起的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 其他变化 平 缓 斜 陡 急 险 脊
调查级别
705000 706000 707000 708000 709000 710000 711000 712000 713000 714000 715000 716000 749000 751000 752000 753000 754000 755000 756000 757000 758000 759000 760000 761000 799000 801000 804000 805000 819000 821000 822000 823000 824000 825000 826000 827000 828000 849000 851000 852000 859000 901000 902000 903000 904000 941000 942000 943000 944000 961000 971000 981000 999000 1 2 3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份
森林地变更细则
一、定义
森林地变更(以下简称变更),是指个体或单位,针对森林地的现状,为达到更加合理化的利用和管护,在专业施工团队的指导下,对森林地上
全部或部分要素(包括:森林地的资源种类、规格、数量、位置及其方式
或权利要求)进行改变的管理活动。

二、范围
森林地变更范围包括:
1.土地使用权的变更(如,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变更);
2.土地管理方式的变更(如,林地公益性植被管理方式的变更);
3.林地结构形态的变更(如,改变林地形态的造林和伐木);
4.林地用途的变更(如,改变林地设施用途的设施建设);
5.林地现状的变更(如,改变林地处置现状,经营行为等)。

三、申请条件
1.在森林地变更受理服务处提出申请;
2.个体或单位准备好针对森林地变更的申请材料,包括:变更报告、
经营权证、相关受理文件等;
3.森林地变更申请报告,应当涵盖受理服务处要求的内容,并根据各
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详尽说明;
4.经受理服务处审查通过,申请人有权享受森林地变更服务。

四、审批流程
1.提出申请:个体或单位携带申请材料。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3)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3)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是指在农村集体所有制林木和林地的登记和管理工作中,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定制定的管理办法。

该办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1.登记对象:登记对象包括农村集体所有制林木和林地。

农村集体所有制林木指的是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林木,包括自然生长的林木和人工培育的林木。

农村集体所有制林地指的是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林地,包括耕地转为林地和原有的林地。

2.登记机构: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林木和林地的登记管理工作,可以设立相应的登记机构进行具体操作。

3.登记内容:登记内容包括林木和林地的基本情况、权属证明、面积、地理位置等信息。

4.登记程序: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审查、登记和颁发证书等环节。

登记申请人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登记机构的
审查确认后进行登记,并颁发相应的林木和林地权属证书。

5.证书管理:林木和林地的权属证书是权属的有效凭证,登记机构负责证书的管理和查询,保证权属证书的安全性和
准确性。

6.权属变更:林木和林地的权属变更需要进行登记变更手续,包括交易、转让、继承等情况。

7.登记的法律效力:林木和林地的登记具有法定效力,能够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属,保护其合法权益。

8.补偿和纠纷处理:对于因登记管理不当导致的损失和争议,可以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方式进行补偿和纠纷处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可以确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附录A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

附录A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地类及变化原因划分
林地变更调查地类划分及代码见表A.1,林地地类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见表A.2。

表A.1 地类划分
注:①建设项目临时使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的林地变化,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区别于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分别记为建设项目临时使用(1632)和毁林开垦(1633),地震、塌方、泥石流(1634)。

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记为1631。

对于没经过审批现实已变为建设用地的,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代码记为1635,并做备注说明。

②重点国有林区林权证范围内的耕地、建设用地等地类,参考重点国有林区二类调查技术方案确定。

注:变化原因(类型)记载到二级代码,各省可以根据当地情况进一步扩充和细化。

地类变化地块有多个变化原因的,记录导致地类变化的主要变化原因。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正文:----------------------------------------------------------------------------------------------------------------------------------------------------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根据《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号)的规定,用地单位申请占用征用林地或者临时占用林地,应当提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

为严格依法规范占用征用林地的管理,我局制订了《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现予印发,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地林业主管部门对用地单位申请占用征用林地或者临时占用林地的,应要求其提供符合本规范的使用林可行性报告。

对按照规定权限由省级以下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或批准的占用征用林地或临时占用林地面积较小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本规范要求用地单位提供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二、凡没有提供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含林地现状调查报告)或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一律不得受理和办理审核或审批占用征用林地和临时占用林地的事项。

三、请各省尽快将本规范转发各地、各有关单位执行。

附件:《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二○○二年十月十一日附件: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用地单位申请占用征用林地(含临时占用林地,下同)时应提供的由具备相关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范围内占用征用林地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的编写。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附件3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林业厅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标任务 (1)第二条技术路线 (1)第三条变更时点 (2)第四条变更内容 (3)第二章技术要求 (6)第五条参照标准 (6)第六条地类划分 (6)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7)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9)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9)第十条其他要求 (9)第三章变更方法 (11)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1)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2)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2)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2)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3)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4)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4)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5)第四章质量检查 (16)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6)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6)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6)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7)第五章统计汇总 (18)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18)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18)第六章成果要求 (21)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1)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1)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2)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23)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3)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4)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26)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27)附件二 (28)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28)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0)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33)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34)附件三因子代码表 (35)表1 地类代码表 (35)表2 地形因子代码表 (36)表3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 (36)表4 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 (36)表5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36)表6 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37)表7 林地权属代码表 (37)表8 起源代码表 (37)表9 林种代码表 (37)表10 龄组代码表 (38)表11 工程类别代码表 (38)表12 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 (39)表13 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 (39)表14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39)表15 交通区位代码表 (39)表16 林地保护代码表 (39)表17 优势树种(组)代码表 (40)表18 土壤类型(名称)代码表 (41)表19 主体功能区代码表 (41)表20 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表 (41)表21 林地利用方向代码表 (41)表22 变化小班类型代码表 (41)表23 用地性质代码表 (41)表24 行政区代码表 (42)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附件3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林业厅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65540931" 第一章总则 PAGEREF _Toc365540931 \h 1HYPERLINK \l "_Toc365540932" 第一条目标任务 PAGEREF_Toc365540932 \h 1HYPERLINK \l "_Toc365540933" 第二条技术路线 PAGEREF_Toc365540933 \h 1HYPERLINK \l "_Toc365540934" 第三条变更时点 PAGEREF_Toc365540934 \h 2HYPERLINK \l "_Toc365540935" 第四条变更内容 PAGEREF_Toc365540935 \h 3HYPERLINK \l "_Toc365540936" 第二章技术要求 PAGEREF_Toc365540936 \h 6HYPERLINK \l "_Toc365540937" 第五条参照标准 PAGEREF_Toc365540937 \h 6HYPERLINK \l "_Toc365540938" 第六条地类划分 PAGEREF_Toc365540938 \h 6HYPERLINK \l "_Toc365540939"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PAGEREF _Toc365540939 \h 7HYPERLINK \l "_Toc365540940"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PAGEREF _Toc365540940 \h 9HYPERLINK \l "_Toc365540941"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PAGEREF _Toc365540941 \h 9HYPERLINK \l "_Toc365540942" 第十条其他要求 PAGEREF_Toc365540942 \h 9HYPERLINK \l "_Toc365540943" 第三章变更方法 PAGEREF_Toc365540943 \h 11HYPERLINK \l "_Toc365540944" 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PAGEREF _Toc365540944 \h 11HYPERLINK \l "_Toc365540945" 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PAGEREF _Toc365540945 \h 12HYPERLINK \l "_Toc365540946" 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PAGEREF _Toc365540946 \h 12HYPERLINK \l "_Toc365540947" 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PAGEREF _Toc365540947 \h 12HYPERLINK \l "_Toc365540948" 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PAGEREF _Toc365540948 \h 13HYPERLINK \l "_Toc365540949" 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PAGEREF _Toc365540949 \h 14HYPERLINK \l "_Toc365540950" 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PAGEREF _Toc365540950 \h 14HYPERLINK \l "_Toc365540951" 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PAGEREF _Toc365540951 \h 15HYPERLINK \l "_Toc365540952" 第四章质量检查 PAGEREF_Toc365540952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3" 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PAGEREF _Toc365540953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4" 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PAGEREF _Toc365540954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5" 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PAGEREF _Toc365540955 \h 16HYPERLINK \l "_Toc365540956" 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PAGEREF _Toc365540956 \h 17HYPERLINK \l "_Toc365540957" 第五章统计汇总 PAGEREF_Toc365540957 \h 18HYPERLINK \l "_Toc365540958" 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PAGEREF _Toc365540958 \h 18HYPERLINK \l "_Toc365540959" 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PAGEREF _Toc365540959 \h 18HYPERLINK \l "_Toc365540960" 第六章成果要求 PAGEREF_Toc365540960 \h 21HYPERLINK \l "_Toc365540961" 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PAGEREF _Toc365540961 \h 21HYPERLINK \l "_Toc365540962" 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PAGEREF _Toc365540962 \h 21HYPERLINK \l "_Toc365540963" 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PAGEREF _Toc365540963 \h 22HYPERLINK \l "_Toc365540964" 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4 \h 23HYPERLINK \l "_Toc365540965" 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5 \h 23HYPERLINK \l "_Toc365540966" 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6 \h 24HYPERLINK \l "_Toc365540967" 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7 \h 25HYPERLINK \l "_Toc365540968" 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PAGEREF _Toc365540968 \h 26HYPERLINK \l "_Toc365540969" 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PAGEREF _Toc365540969 \h 27HYPERLINK \l "_Toc365540970" 附件二 PAGEREF_Toc365540970 \h 28HYPERLINK \l "_Toc365540971" 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PAGEREF _Toc365540971 \h 28HYPERLINK \l "_Toc365540972" 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PAGEREF _Toc365540972 \h 30HYPERLINK \l "_Toc365540973" 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PAGEREF _Toc365540973 \h 33HYPERLINK \l "_Toc365540974" 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PAGEREF _Toc365540974 \h 34HYPERLINK \l "_Toc365540975" 附件三因子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75 \h 35HYPERLINK \l "_Toc365540976" 表1 地类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76 \h 35HYPERLINK \l "_Toc365540977" 表2 地形因子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77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78" 表3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78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79" 表4 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79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80" 表5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0 \h 36HYPERLINK \l "_Toc365540981" 表6 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1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2" 表7 林地权属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2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3" 表8 起源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83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4" 表9 林种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84 \h 37HYPERLINK \l "_Toc365540985" 表10 龄组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85 \h 38HYPERLINK \l "_Toc365540986" 表11 工程类别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6 \h 38HYPERLINK \l "_Toc365540987" 表12 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7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88" 表13 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8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89" 表14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89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90" 表15 交通区位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0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91" 表16 林地保护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1 \h 39HYPERLINK \l "_Toc365540992" 表17 优势树种(组)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92 \h 40HYPERLINK \l "_Toc365540993" 表18 土壤类型(名称)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93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4" 表19 主体功能区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4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5" 表20 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表PAGEREF _Toc365540995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6" 表21 林地利用方向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6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7" 表22 变化小班类型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7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8" 表23 用地性质代码表 PAGEREF _Toc365540998 \h 41HYPERLINK \l "_Toc365540999" 表24 行政区代码表 PAGEREF_Toc365540999 \h 42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第1号令,2000年12月31日起施行)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第1号令,2000年12月31日起施行)

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第1号令,自2000年12月31日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以下简称林权)登记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履行林权登记职责。

林权登记包括初始、变更和注销登记。

第三条林权权利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拥有者。

第四条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委托的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林权权利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委托的代理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

第五条林权权利人应当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提出登记申请,并提交以下文件:(一)林权登记申请表;(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三)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四)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第六条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第七条林地被依法征用、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灭失的,原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登记。

第八条林权权利人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林权登记申请表;(二)林权证;(三)林权依法变更或者灭失的有关证明文件。

第九条登记机关应当对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登记材料进行初步审查。

登记机关认为林权权利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说明不受理的理由或者要求林权权利人补充材料。

第十条登记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

公告期为30天。

第十一条对经审查符合下列全部条件的登记申请,登记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一)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位置、四至界限、林种、面积或者株数等数据准确;(二)林权证明材料合法有效;(三)无权属争议;(四)附图中标明的界桩、明显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合。

土地利用变更表(三类表总表)

土地利用变更表(三类表总表)

总计
39
风景 冰川 名胜 港口 管道 水工 合计 建制 采矿 铁路 公路 机场 水库 河流 湖泊 沿海 内陆 及永 小计 小计 城市 村庄 及特 小计 码头 运输 小计 建筑 镇 用地 用地 用地 用地 水面 水面 水面 滩涂 滩涂 久积 殊用 用地 用地 用地 雪 地
其它 盐碱 沼泽 沙地 裸地 地 草地 地
表H.7
单位代码: 单位名称: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三大类”总表) ( 年)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 小计 其他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单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天然 人工 设施 合计 合计 水浇 其它 有林 灌木 其它 农村 坑塘 小计 牧草 牧草 小计 小计 水田 旱地 小计 果园 茶园 小计 沟渠 农用 田坎 地 园地 地 林地 林地 道路 水面 地 地 地
农 用 地
建 设 用 地
未 利 用 地
年初面积 年内减少 年内增加 年末面积 合计 小计 水田 耕地 水浇地 旱地 小计 果园 园地 茶园 其它园地 小计 有林地 林地 灌木林地 其它林地 小计 牧草 天然牧草地 地 人工牧草地 小计 农村道路 其他 坑塘水面 农用 沟渠 地 设施农用地 田坎 合计 小计 城市 城镇 建制镇 村及 工矿 村庄 用地 采矿用地 风景名胜及特 殊用地 小计 铁路用地 交通 公路用地 运输 用地 机场用地 ′ 港口码头用地 管道运输用地 水利 小计 设施 水库水面 用地 水工建筑用地 合计 小计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水域 沿海滩涂 内陆滩涂 冰川及永久积 雪 小计 其它草地 盐碱地 其他 沼泽地 沙地 裸地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操作细则_20140530终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操作细则_20140530终稿
根据 2014 年 2 月《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 2014 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 (办资字﹝2014﹞10 号),2014 年我区开展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将林地“一张图”数据库 更新 2013 到年底。统筹兼顾“十三五”期间年采伐限额编制、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评需 要,自治区林业厅研究决定协同进行林地和森林资源变更调查,同时产出 2013 年林地和 森林资源更新数据。根据国家林业局《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结合森 林资源变更调查,在总结 2012 年、2013 年苍梧县和鹿寨县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 作的基础上,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操作细则》,作为 2014 年全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的技术依据。
广西壮族自治区 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操作细则
(2014 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前 言
林地及森林资源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广西的根本保障。自 2009 年全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2011 年全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 以来,在各种人类活动和自然力的共同作用下,我区林地及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 空间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林地及森林资源数据不清不利于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科学决 策,影响森林经营管理措施制定,影响各级政府年度绩效考评。因此,开展林地及森林资 源变更调查,更新林地“一张图”数据库和森林资源数据库,具有重要意义。
本《操作细则》共分为 7 章 24 条。第一章总则,阐述了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的 目的任务,规定了变更调查程序和技术路线、变更时点和范围、调查内容与成果;第二章 技术标准,对变更调查的各项技术标准作了明确规定;第三章资料收集与处理,明确了需 要收集的资料和处理方法;第四章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与数据分发;第五章变化图斑判读和 核实与数据更新,详细地介绍了变化图斑内业判读、外业核实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及林地 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方法;第六章质量检查,规定了县级自查、自治区级检查和国家级核 查的内容、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第七章汇总统计和成果编制,对变更调查数据的汇总统 计和成果编制作出了明确规定。

(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doc

(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操作细则.doc

第五章 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 25
第十五条 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方法
25
第十六条 森林资源管理年度更新成果生成
31
第六章 统计汇总 错误 ! 未指定书签。
第十七条 年度更新成果 33 第十八条 统计汇总要求 34 第十九条 成果统计 35
第七章 成果要求 37
第二十条 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报告
77
附件表 3-4 林地变化图斑现地核实调查记录表
78
附件表 3-5 变化数据库属性字段结构表
79
附件四 甘肃省林地变更调查“林业经营管理”工程数据库结构 81
附件五 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属性因子代码 82
附件表 5-1 地形因子代码表
82
附件表 5-2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
82
附件表 5-3 公益林区划落界相关代码表
6)推进基于 GIS 的森林资源档案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省级森林 资源档案矢量化数据库。
第二条 森林督查和更新内容
(一)森林督查内容 森林督查覆盖全省县级行政区, 对上年度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进行督查。 重点督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 开垦 林地、土地整理等改变林地用途和采伐林木情况, 以及涉林案件管理 情况,并建立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据库。 (二)森林资源管理更新内容






第二章 技术标准与要求
第四条 技术依据及有关文件 1. 《国家林草局关于开展 2019 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 张图”年度更新工作的通知》 (林资发〔 2019〕30 号); 2.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林资发〔 2017〕34 号); 3.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林资发〔 2017〕34 号); 4. 《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 (LY/T 2893-2017 ); 5.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21010-2017); 6.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标准》 ; 7.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LY/T1955-2011 ); 8.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GB/T 26424-2010); 9. 《林业数据库更新技术规范》 (LY/T2174-2013 ); 10. 《甘肃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 (甘肃省林业厅, 2009); 11.《甘肃省公益林落界技术操作细则》 (甘肃省林业厅, 2017); 12.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13. 土地利用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操作细则_20140530终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操作细则_20140530终稿
本《操作细则》共分为 7 章 24 条。第一章总则,阐述了林地及森林资源变更调查的 目的任务,规定了变更调查程序和技术路线、变更时点和范围、调查内容与成果;第二章 技术标准,对变更调查的各项技术标准作了明确规定;第三章资料收集与处理,明确了需 要收集的资料和处理方法;第四章遥感图像变化检测与数据分发;第五章变化图斑判读和 核实与数据更新,详细地介绍了变化图斑内业判读、外业核实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及林地 和森林资源数据更新方法;第六章质量检查,规定了县级自查、自治区级检查和国家级核 查的内容、方法和质量评定标准;第七章汇总统计和成果编制,对变更调查数据的汇总统 计和成果编制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同仁和专家的帮助,籍此深表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 《操作细则》虽经多次修改,但肯定仍存在很多问题乃至错误。为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操 作细则》,使其更科学、更合理、更适用,请将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及时反 馈给自治区林业厅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
编者 2014 年 5 月
第一条 目的和任务 ................................................................................................................ 1 第二条 主要技术依据 ............................................................................................................ 1 第三条 变更程序与技术路线 ................................................................................................ 2 第四条 变更时点与调查范围 ................................................................................................ 2 第五条 变更调查内容 ............................................................................................................ 3 第六条 更新调查成果 ............................................................................................................ 4 第二章 技术标准 ........................................................................................................................5 第七条 土地类型 .................................................................................................................... 5 第八条 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化 ............................................................................ 6 第九条 地类变化原因 ............................................................................................................ 7 第十条 其他规定 .................................................................................................................... 8 第三章 资料收集与处理 ..........................................................................................................10 第十一条 资料收集 .............................................................................................................. 10 第十二条 资料处理 .............................................................................................................. 10 第十三条 调查本底数据库 .................................................................................................. 11 第四章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及图斑编辑 ..................................................................................12 第十四条 遥感图像变化检测 .............................................................................................. 12 第十五条 图斑编辑和工作手图编制及数据分发 .............................................................. 12 第五章 变化图斑内业判读和外业补充调查与数据更新 ......................................................13 第十六条 内业判读与核实 .................................................................................................. 13 第十七条 外业补充调查核实 .............................................................................................. 13 第十八条 数据更新 .............................................................................................................. 14 第六章 质量检查 ......................................................................................................................15 第十九条 组织方式 .............................................................................................................. 15 第二十条 检查内容 .............................................................................................................. 15 第二十一条 检查数量与方法 .............................................................................................. 15 第二十二条 质量评定 .......................................................................................................... 16 第七章 汇总统计及成果编制 ..................................................................................................17 第二十三条 数据汇总与统计 .............................................................................................. 17 第二十四条 成果编制要求 .................................................................................................. 17 附件一 不同土地类型的图像表征与变化检测结果 ..............................................................18 附件二 变化图斑内业判读记录表填写说明 ..........................................................................21 附件三 变化图斑外业核实调查记录表 ..................................................................................24

河南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操作细则定稿

河南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操作细则定稿

河南省林地变更调查技术操作细则河南省林业厅二〇一五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2)第一条目的任务 (2)第二条技术路线 (2)第三条变更时点 (3)第四条调查内容 (3)第五条计量单位 (7)第二章技术要求 (8)第六条依据和标准 (8)第七条地类划分 (9)第八条地类变化原因 (10)第九条新增因子标准 (11)第十条遥感判读 (23)第十一条数据库结构 (23)第十二条其他要求 (24)第三章变更方法 (29)第十三条资料收集 (29)第十四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30)第十五条前期林地“一张图”数据的处理 (40)第十六条林地年度变更的方法步骤 (43)第十七条林地变更软件的使用 (45)第十八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46)第十九条核实调查 (51)第二十条属性因子记载 (54)第二十一条数据衔接 (55)第二十二条数据纠错 (55)第二十三条林地数据库更新 (55)第二十四条数据汇总 (55)第四章质量检查 (56)第二十五条组织方式 (56)第二十六条检查内容 (56)第二十七条检查数量 (56)第二十八条质量评定 (57)第五章统计汇总 (58)第二十九条统计汇总要求 (58)第三十条成果统计 (58)第六章成果要求 (62)第三十一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62)第三十二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62)第三十三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63)附件1 林地变更调查统计表 (64)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64)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65)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66)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67)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68)表6 林地保护等级变化分析统计表 (69)表7 森林类别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70)附件2: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及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71)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71)表2 林地变化图斑因子属性填写要求 (73)表3 遥感判读区划图斑因子数据库结构 (77)表4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78)表5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79)附件3:林地数据库因子代码表 (80)表1 河南省行政区代码表 (80)表2-1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代码表(1) (81)表2-2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代码表(2) (82)表2-3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代码表(3) (83)附件4: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记录卡 (84)附件5 : 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报告编写细纲 (85)第一部分:工作概况 (85)第二部分:调查成果 (86)附件6: 河南省主要水库、河流名录 (88)附件6-1 河南省大中型水库名录 (88)附件6-2 河南省四大水系主要河流概况 (89)附件7 河南省三类主体功能区范围 (92)前言为做好我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范林地变更调查工作内容、变更程序、技术方法和成果材料,提高林地变更工作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成果质量,根据《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办资字〔2014〕211号)、《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关于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有关要求的函》(资地函〔2014〕31号)、《国家林业局资源司关于做好全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补充通知》(资地函〔2015〕17号)、国家林业局“林地数据与国土数据衔接中问题的处理意见”(2015年10月)和《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开展全省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通知》(豫林资〔2015〕172号)等的要求,参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操作细则。

安徽省公益林与林地变更调查一张图衔接操作细则

安徽省公益林与林地变更调查一张图衔接操作细则

安徽省公益林与林地变更调查“一张图”衔接操作细则安徽省国有林管理局安徽省林业厅森林资源管理处安徽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18年2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1 -第一条目的任务.............................................................................................. - 1 -第二条技术路线.............................................................................................. - 2 -第二章公益林衔接...................................................................... - 4 -第三条数据准备................................................................................................ - 4 -第四条衔接公益林............................................................................................ - 4 -第五条数据提取.............................................................................................. - 6 -第三章公益林数据库建库.......................................................... - 7 -第六条数据库结构 ......................................................................................... - 7 -第七条识别公益林小班现状....................................................................... - 15 -第八条修正小班边界 ................................................................................... - 16 -第九条落实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 .............................................................. - 16 -第十条落实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内外界线.......................................... - 16 -第十一条落实退耕地还林小班................................................................... - 17 -第十二条确保重点因子准确....................................................................... - 17 -第十三条建立矢量数据库........................................................................... - 17 -第十四条省级审核 ....................................................................................... - 18 -第四章统计汇总 ........................................................................ - 18 -第十五条统计汇总要求............................................................................... - 18 -第十六条统计报表 ....................................................................................... - 18 -第十七条成果报告 ....................................................................................... - 19 -第五章质量检查...................................................................... - 19 -第十八条检查组织 ....................................................................................... - 20 -第十九条检查内容 ....................................................................................... - 20 -第二十条检查数量 ....................................................................................... - 20 -第二十一条质量评定 ................................................................................... - 21 -附件1 统计表样....................................................................... - 22 -附件2 公益林小班属性表数据结构...................................... - 32 -附件3 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 - 36 -附件4 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 - 40 -附件5 省级公益林区划范围和标准...................................... - 4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任务全省从2009年开始,至2010年底结束,完成了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暨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并于2017年10月完成了区划落界成果的核实。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林资〔2018〕98号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林资〔2018〕98号

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浙江省林业局关于印发《浙江省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林资〔2018〕98号各市、县(市、区)林业局:为进一步加强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规范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根据《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有关规定,现将修订后的《浙江省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浙江省林业局2018年11月23日浙江省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公益林建设、保护、利用和管理,简化程序,优化服务,规范省级公益林变更调整,确保公益林建设规模稳定,保障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落实,根据《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公益林变更调整,是指因工程建设或其他原因省级公益林改变为非公益林的,按照公益林建设规模总量平衡的原则所进行的相关公益林调出、调入工作。

第三条按照《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建设项目在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后占用省级公益林的,或取得建设项目用地审批许可占用平原农区省级公益林的,县级人民政府应调入相应规模的省级公益林。

工程建设在单个公益林小班内占用面积不足1亩(含1亩)的,可不作公益林变更调整。

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建设项目临时占用林地的,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后,不作公益林变更调整。

第四条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可申请变更调整:(一)公益林界定后,权利人确实不知情的;(二)5公顷以上集中连片的人工杉木林,权利人要求退出的;(三)列入省林业产业类重大、重点项目占用部分公益林的;(四)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同意,开展森林旅游设施建设的;(五)符合采矿权设置规定的,或设区市及以上重点工程配套的工程性采石采砂取土堆土的;(六)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地变更细则(代码见附件3)(1份)附件3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贵州省林业厅二〇一三年七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目标任务 (1)第二条技术路线 (1)第三条变更时点 (2)第四条变更内容 (3)第二章技术要求 (6)第五条参照标准 (6)第六条地类划分 (6)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 (8)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 (11)第九条数据库结构 (11)第十条其他要求 (11)第三章变更方法 (13)第十一条资料收集 (13)第十二条林业经营管理资料处理 (14)第十三条遥感影像处理 (14)第十四条遥感影像判读区划 (14)第十五条核实调查 (15)第十六条属性因子记载 (16)第十七条林地变化数据库结构 (16)第十八条数据汇总 (17)第四章质量检查 (18)第十九条组织方式 (18)第二十条检查内容 (18)第二十一条检查数量 (18)第二十二条质量评定 (19)第五章统计汇总 (20)第二十三条统计汇总要求 (20)第二十四条成果统计 (20)第六章成果要求 (23)第二十五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23)第二十六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统计表 (23)第二十七条林地变更调查成果报告 (24)附件一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统计表 (25)表1 各类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5)表2 公益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6)表3 商品林地面积变更统计表 (28)表4 林地与非林地动态转移统计表 (30)表5 林地变化原因分析统计表 (32)附件二 (33)表1 林地数据库属性结构表 (33)表2 林地变化图斑属性因子填写要求 (35)表3 林地变化图斑核实调查属性记录表 . 44表4 林地变化数据库增加的属性字段结构表 (45)附件三因子代码表 (46)表1 地类代码表 (46)表3 森林(林地)类别代码表 (49)表4 公益林事权等级代码表 (49)表5 国家级公益林保护等级代码表 (49)表6 林地质量等级代码表 (50)表7 林地权属代码表 (50)表8 起源代码表 (50)表9 林种代码表 (50)表10 龄组代码表 (53)表11 工程类别代码表 (53)表12 土地退化类型代码表 (54)表13 森林灾害类型代码表 (55)表14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与代码表 (55)表15 交通区位代码表 (55)表16 林地保护代码表 (56)表17 优势树种(组)代码表 (56)表18 土壤类型(名称)代码表 (58)表19 主体功能区代码表 (58)表20 是否为补充林地代码表 (58)表21 林地利用方向代码表 (59)表22 变化小班类型代码表 (59)表23 用地性质代码表 (59)贵州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实施细则(试行)为全面完成2013年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确保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成果质量,依据《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和《贵州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方案》,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标任务全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作,按照国家林业局安排,是在全省2012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试点成果的基础上,用2012年度遥感影像,对2012年度全省林地范围、林地保护利用以及林地管理属性等变化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复核和调查分析,同时补充区划调查非林地上森林资源,以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林地变化、森林的空间分布和管理属性变化信息,更新林地数据库,产出林地变更调查成果。

第二条技术路线全省2013年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的技术路线是以县为变更调查单位,以2012年为变更调查期,收集掌握2012年度内的林地范围、地类和管理属性变更资料,应用前后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判读区划变化图斑及补充区划非林地上森林资源。

通过调查核实后,确定林地变化情况,产出本期林地变更调查成果,经逐级汇总,更新全省林地数据库。

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处理、核实调查、成果生成3个主要技术环节。

工序流程见图1。

图1全省林地年度变更调查工序流程第三条变更时点变更时点2012年12月31日。

第四条变更内容林地年度变更调查重点是对林地范围、林地利用状况(地类)、林地管理属性以及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等内容的变更调查。

(一)林地范围变化调查1.新增林地。

在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将非林地调整为林地的地块。

新增林地的地类,按现状情况进行调查确认,调查记载相关因子。

2.减少林地。

指因占用征收减少的林地。

依照有关土地(林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审批,办理占用征收林地手续,建设项目实施后变为非林地而减少的林地。

对于没经过审批已确实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

(二) 林地范围内地类变化调查1. 新增森林地块。

由非森林的地类转为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而新增的森林地块。

2. 减少森林地块。

由有林地或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转为非森林的地类而减少的森林地块。

3. 其他林地地类变化的地块。

包括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林业辅助生产用地之间地类变化的林地地块。

临时占用的林地地块,尽管暂时(2年内)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林地范围。

毁林开垦种植农作物,从土地利用现状看改变了林地用途,但仍属于林地的范围。

地震、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林业生产条件完全丧失的林地地块,在规划调整前也属林地范围。

这3种情况在林地变更调查中地类因子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

(三) 管理属性变更调查1. 林地权属。

国有和集体所有林地之间的变更,以及集体所有林地的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联户合作经营和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有关权属证明核实确认。

2. 森林类别。

国家级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之间的变更,依据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成果核实确认。

3.事权等级。

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的变更,依据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核实确认。

4. 林种。

按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进行变更调查,核实确认记载到二级林种。

5. 工程类别。

根据林业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核实确认。

上述地类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林地图斑,除了核实调查记载地类、管理属性及其变化原因外,还应核实基础因子等其他相关因子是否有变化,并做相应变更。

(四)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调查。

对非林地上连续面积达到0.067公顷,同时满足有林地、灌木林地区划标准的乔木林、竹林或经济型灌木林,按现状调查确认地类,并在“用地性质”字段中填写非林地代码(20),变化原因填写其它调查因素代码(93)。

(五)公益林落界要求调查单位要切实将国家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小班落实到林地“一张图”小班地块,面积总数应与前期林地年度变更时国家林业局、省财政厅批准的公益林补偿面积一致。

此外,县界内的公益林小班应调整到与林地数据库小班边界一致。

第二章技术要求第五条参照标准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参照以下技术标准:(一)《森林资源调查卫星遥感影像图制作技术规程》(LY/T 1954-2011)。

(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LY/T1954-2011)。

(三)《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成果验收检查办法》(资地函[2012]2号)。

(四)《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林业局,2004)。

(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GB/T 26424-2010)。

(六)《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资发[2009] 214号)。

(七)《全国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技术方案(试行)》(国家林业局,2013)(八)《贵州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森林覆盖率指标统计监测实施细则(试行)》(黔林资通〔2013〕58号)第六条地类划分土地类型(以下简称地类)划分为林地和非林地2个一级地类。

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2个三级地类,见表1。

表1 地类划分表临时占用、毁林开垦以及地震、塌方、泥石流造成的林地变化,按“其他无立木林地”记载,为了区别于原范围的“其他无立木林地”,代码分别记为临时占用(1632)、毁林开垦(1633)和地震、塌方、泥石流(1634)。

原范围的“其他无林木林地”代码记为1631。

对于没经过审批但确已变为建设用地、且无法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按建设用地记载,并做备注说明。

第七条地类变化原因林地变化原因包括造林更新、森林采伐、规划调整、占用征收、毁林开垦、灾害因素、自然因素、调查因素8个一级变化原因19个二级变化原因,具体见表2。

表2 林地变化原因划分标准及代码注:变化原因记载到二级代码;其它具备多重变化原因的小班,按引起原地类发生变化的最后一次变化原因填写,并在备注中说明变化过程;变化年度填写发生变化原因的年度。

因行政界线改变而引起图斑发生变化,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标注代码96;地类、5类管理因子(即林地权属、森林类别、事权等级、林种、工程类别)未发生变化,但其它调查因子发生变化的变化原因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8;地类未发生变化,管理因子发生变化的在变化原因属性字段填写代码99。

第八条遥感判读地类根据前期林地数据库中的地类属性以及前后期遥感影像变化情况,判读区划林地地类变化图斑,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进行地类修改,并在“变化小班类型”中进行标注。

根据本期遥感影像,在本期林地数据库中补充区划非林地上的森林资源小班,并在“变化小班类型”中进行标注。

第九条数据库结构林地数据库结构增加了“变化原因”、“变化年度”、“变化小班类型”、“用地性质”、“调查人员”和“调查时间”6个字段,共47个字段。

数据库结构见附件二表1。

第十条其他要求(一)最小变更图斑面积最小变更图斑面积为0.067公顷(含非林地小班),公益林(地)最小变更图斑面积可小于0.067公顷。

(二)变更图斑区划要求1.在相应遥感底图的比例尺上,变更图斑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不得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不得大于图上1.0mm。

2.前期区划图斑界线与DOM 上同名地物的偏移大于图上0.5mm,不明显界线大于图上1.0mm,应修改前期区划界线。

当两次区划图斑面积误差大于5%时,需调整面积,并对涉及图斑面积进行平差处理。

3.图斑发生合并、分割等变更时,应保持与原图斑面积一致。

(三)面积控制要求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和土地总面积不得擅自改变。

确经省级以上民政管理部门批准变更的,须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四)错划或漏划要求1.错划:图斑界线区划不符合本方案第十条第二款区划要求的图斑。

但因季节性涨水、影像校正产生位移等导致的影像边界变化不予修改。

2.漏划:属于林地范围,但前期未区划成林地的图斑。

第三章变更方法第十一条资料收集(一)林地变更调查基础资料。

包括:1.前期林地数据库以及遥感影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