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生平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歌德生平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封•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1749年出生于德国美茵河畔的法兰克福,1832年卒于魏玛,享年83岁。1782年,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封歌德为贵族。

歌德16岁时遵从父亲的意愿去莱比锡大学读法律,但他对文学和艺术更感兴趣。歌德勉强得到法学博士的头衔。在此前后他结交了年轻而富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作家,在他们的影响下,歌德的创作第一次突破个人生活和感情的狭小范围,增加了强烈的时代色彩。他一时成为要求感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狂飙突进的旗手,剧本《铁手骑士葛茨·封·贝利欣根》塑造了一个以暴力反抗现存秩序的“最高尚的德国人”,被誉为狂飙突进运动的第一个重要文学成果。歌德的创作还受到英国感伤小说的影响。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一经出版就立即引起巨大轰动,使年仅25岁的歌德成为当时全欧洲最享盛誉的作家。这本小说成为拿破仑征战南北时随身带的读物。但是,歌德很快就扔下狂飙突进的大旗,探索另一条改变现实的道路。

1775年11月,歌德放弃律师工作,应邀来到魏玛,开始了他人生另一个重要时期。魏玛决定了歌德26岁以后的整个人生旅程;歌德则帮助魏玛成为辉耀古今的德国文化圣地,成了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名城。歌德留在魏玛的初衷是要“有所作为”,他被魏玛浓重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有所作为”对歌德而言不仅意味着施展才华,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和抱负,也是道德的考验和成长的需要。而开明的魏玛公国正好成为歌德接受考验、实现理想和抱负的试验场。

1776年6月,歌德正式就任魏玛宫廷的枢密顾问,负责公国外交、军事、财税、林业、矿业、水利交通,甚至要过问宫中游乐活动的安排。对此歌德却感到很充实。在魏玛从政这些年对歌德来说是喜忧参半。他虽然努力做了些改革,但无法根除制度的弊端。无聊的琐事和应酬耗费了他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他在许多事情上不得不违心地委曲求全,一改自己放任不羁的本性而变得谨小慎微。他的文学创作也大受影响,作品比以前少了许多。当然,歌德这些年的收获良多。亲身参政丰富了其人生阅历,使他这个市民青年不但深刻认识了宫廷和贵族社会,更多地了解民间的疾苦,而且为他日后创作《浮士德》积累了重要素材。有人评价歌德是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通才。他从未停止过对自然科学的研究,他钻研矿物学、植物学、骨骼学、解剖学、数学、光学和颜色学等,并且有了一些在当时来说重要的发现,他根据“原植物”的发现提出“植物形变论”。他在解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是:1784年3月,他发现了人类的腭间骨(以前人们认为只有动物才有腭间骨),从而证实了他关于一切生物都有相同的“原形态”和“亲缘关系”的设想。上述发现促进了他具有唯物主义倾向和进化论色彩的世界观的形成,使他成为欧洲在达尔文之前主张进化论的先驱。受进化论宇宙观和改良主义政治思想的影响,歌德信奉缓慢但有序的进化和改良,厌恶革命中出现的暴力和混乱现象。

总之,歌德在魏玛的特殊环境和地位帮助他更快地成熟起来。他立身行事逐渐变得冷静和节制,少了狂飙突进时期的澎湃激情,多了成年人对人生的缜密思考。1786年,歌德厌倦了十年的从政生涯,悄然前往意大利旅行两年。他重新找到了作为诗人的自我,又变得大胆而充满朝气,与魏玛宫廷中那位圆滑老练、谨小慎微的枢密顾问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1794年歌德与席勒结下亲密的友谊,这使他们的创作和思想发展得到了同

样的促进,造就了德国文学古典时期十年的辉煌。在席勒的经常鼓励和督促下,歌德把大量花在自然科学研究上的时间和精力重又集中于文学创作,终于完成了早在大学时期就开始创作的不朽诗剧《浮士德》。同时,在歌德的帮助下,席勒也创作出后期戏剧代表作。他们在歌德领导的魏玛宫廷剧院排演自己和莎士比亚等的剧作,以验证共同追求和发展的古典风格。他们一道提出以审美教育来完善人性和改造社会的理想,在德国的美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们使魏玛成为德国文化的中心,吸引许多国内外享有盛名的人士前往,如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洪堡兄弟,浪漫派诗人与文艺理论家蒂克、诺瓦利斯和施雷格尔兄弟等。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也曾旅居魏玛。魏玛作为德国文化圣地的影响经久不衰,远远超越德国的国界,至今仍受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仰慕。1805年,席勒去世的消息使歌德感到大为悲痛,称自己因此失去了“生命的一半”。歌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心思做任何事,并且表示要与好友同穴而葬。

歌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关于“世界文学”的思想,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时代就要来临”的光辉预言。他虽身处狭小的魏玛,却胸怀广阔,眼光高远。这位“世界公民”写出《浮士德》这样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的不朽杰作就不足为奇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