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在当今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缺失,不能主动积极发问,即使有也是一些人云亦云的问题,而问题意识是衡量一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

方面。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转变教学观念和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敢问、会问、勤问。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11-02

高中语文教学中就要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不会轻易放弃和回避,而是积极寻求问题原委和解决办法的主动意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就学生当前学习而言,如果一个学生只满足于对知识的一般了解,那么他的学习将不可能深刻,处于一种半解的状态。其次问题意识是开启和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动力。创新能力培养是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基础,只有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发展与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阶梯。教学实践中,我们所面临的现状是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主要表现为: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不善或不能提出问题。造成这

种状况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应付考试学生上课按照老师要求记笔记,课后记住笔记就行了。这种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记忆和复制,而忽视了知识的运用和创新。②传统教育观念的遏制。长期以来教师采取填鸭式教学,没有认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在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方面,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这是学生对自己“权威”的挑战,是扰乱正常课堂秩序,耽误其他学生的课堂时间。因而对学生的这种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讽刺挖苦或粗暴压制,最终导致学生不敢、不愿提问。③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普遍偏差。长期以来,学生认为语文课学与不学差别不大,只要上课时听一下,根本不需要花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不如把时间放在数理化等科目上。抱着这样的学习态度,就连完成普通的学习和作业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产生问题了。4、教师问题意识不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独立提出自己的问题,而是人云亦云或者“书云亦云”,失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成了教材和教参的代言人。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培养学生的意识呢?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想问。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只有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才会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

问题意识。

2.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在课堂上教师习惯于用一种非常武断的逻辑去评判学生的问题和答案,评判的结论永远是两个字:“是”和“非”。这种评价过于武断,不留余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答案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遭老师判官的“枪毙”,积极性严重受到挫伤,久而久之,便不在问了,也不想问了。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敢问,就要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要有把学生平等看待的态度和意识,能够弯下腰来倾听孩子的问题和答案。评价时要以客观、准确,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乐于提出问题,甚至可能提出非常好的问题。

3.积极肯定和引导,让学生爱问。学生敢问就意味着教师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这还不够,应让学生们由“敢问”而“爱问”。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尊重,在评价时给学生积极评价,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引领他们在思维的严密、深刻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方面向纵深发展。

4.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教师应当教给学生一些找问题或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教学生从课文中寻找问题。例如:①围绕课文题目寻找疑点。比如《故都的秋》,题目中“故都”能否换为“北平”?为什么?②抓住课文的关键句、重点句、中心句来寻找疑点。比如《荷塘月色》第一句话“这几天心理里颇不宁静”是全文的文眼,作者为什么不宁静?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不宁静?③对结构

的安排、内容的选择提出疑问。④养成习惯,让学生常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立马见效,而是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日积月累、长期积极引导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提问和独立思考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自己表演“独角戏”的舞台,让课堂变成师生交流、智慧碰撞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新课文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预习,并做好问题记录。学生遇到的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自己在进一步阅读课文后能够自行解决的,有的在他人的提醒后自己思考能够解决的,有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在全班讨论和老师引导后解决的。总之,不管是什么问题,都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主动提出、主动解决,一定要让学生的思维机器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受到从“无疑”到“有疑”,再从“有疑”到“无疑”的思维锻炼。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罗杰斯.咨询与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新概念[m].1998.

[4]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