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探索
黄显畅
(浙江省平阳县第二中学 浙江 平阳 325405)
随着高考试题及命题指导原则的不断改进完善,以专题复习为主的二轮化学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一直是课改以来大家探讨的问题。
怎样的总复习课堂教学可以称之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上出精彩的化学复习课堂,给学生一个怎样的复习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如何使课堂教学要达到新课程教学的要求:(1)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宗旨;(2)教师要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教学、备学生);(3)关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4)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5)教师要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些都是我们高三教师在二轮化学复习中真正最需要着力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化学高考题的分析和研究,结合高三化学总复习的课堂实际,就高三化学复习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谈一点本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精彩课堂源于教师对高考命题方向的理解与把握
1.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和命题趋势
三个命题思路不会变,即紧扣教材考基础,立足双基考能力,联系实际考素质。
考查考生的五大能力(①理解能力②推理能力③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能力④获取信息的能力⑤分析和综合能力)。
体现时代特色。
试题选材大量来自实际应用情景和生产、生活实际以及科技成果,即与STSE(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的英文缩写)相结合,内容涵盖了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发展性和时代性。
注重主干知识的考察,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
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在重点考查化学主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有新颖灵活的命题点缀。
从2009年浙江高考理综化学11道试题的分值、考点主干知识及五大块知识的对应关系,可看出09年高考的化学试题中除保持阿伏加德罗常数、元素周期表、物质结构、电化学、化学平衡、常见元素化合物性质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及其操作、化学计算等重要知识和技能外,还考查了富有新课程模块特色的溶度积常数、化学平衡常数、焓变与自发反应、1H核磁共振谱等主干知识内容。
整体上注重能力素质,考查信息素养。
2009年化学试题出现了较多的不同类型信息材料如数据、图表、反应关系等,要求考生运用相关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处理,并得出正确结论。
如第9题考查考试能否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结合起来,敏捷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是解决该试题的关键,对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强化实验能力考查。
下表是近三年高考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与10年浙江新课程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涉化学实验的分值变化比较表:
附表 分值变化比较
新课程
全国卷(旧课程)
卷
年份 07年 08年 09年 10年
分值 15分 15分 13分 26分
比例 13.9% 13.9% 12.0% 26% 从表中可看出10年浙江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与原全国理综卷化学试题所涉及的中学化学实验分值发生一些变化,化学实验的考查要求有一定加强,尤其是强化了实验能力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新开设《实验化学》模块的学习要求。
突出学科内的综合。
理综化学非常重视化学学科内的综合,全卷几乎没有单一知识点的试题,而是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
如09年第7题涉及化学与能量的关系、 材料化学、环境污染、化学键、氢键概念,牵涉的知识点则更多。
2.实施策略
加强考试研究。
要在深刻理解考试说明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参考试卷和近三年高考试卷的结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高考的动态,增强复习的有效性。
(1)认真研究《浙江省考试说明》,了解——如何考、考什么?
(2)认真研究高考题和参考卷,了解——考了什么?怎么考的?怎么答的?怎么给分的?答题的规范性是怎么要求的?
(3)认真研究各城区模拟题,了解——什么试题适合自己的学生?哪些类型、知识点是学生的弱点和漏点?……
突出化学学科特点,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从2009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实验题的比重明显增大,不仅注重化学实验基础的考查,也更注重实验综合能力的考查。
实验题往往以考查综合实验能力为主,要求具有规范的实验操作能力、能正确的描述实验现象、能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评价以及实验创新。
(1)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课本上的实验,引导学生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装置、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2)在复习的基础上精选实验训练习题,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有关知识。
(3)要指导审题,要规范表达,要讲问题,分析原因要落实到人、知识点和方法;评讲时要发散性,不能就题讲题,要联系课本知识和能力要求评讲;评讲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关注STSE分析备考,强调知识综合应用。
高考化学试题选材大量来自于实际应用情景,内容涵盖医药、材料、能源、生活与日用品、化工、环境与环保、现代技术等领域,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实践性。
如STSE
信息有:09诺贝尔化学奖;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环保技术、生物科技);低碳经济、碳捕捉;甲流病毒、疫苗等。
因此,社会、科学、技术、环境(STSE)的情境题亦成为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在复习时,教师应关注与化学学科相关的最新成果,强调综合应用。
二、精彩课堂源于教师对考试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1.发挥教材作用,实现能力跨越
教材是教学、复习、备考的蓝本,是命题的依据,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它主要从课本知识点、技能考查点衍生而来。
叶圣陶先生对教材的使用有过精辟的论断:“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通过例子使学生掌握举一反三的本领”。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能力的载体,因此要重视对课本知识、技能和习题的研究和拓展。
【案例分析】:【教材内容】苏教版《化学 1》(09年6月版)提及碘的获取只有如下的简单文字:“虽然海水中碘的总储量很大,但由于其浓度很低,目前工业上并不直接由海水提取碘.海洋中的某些植物具有富集碘的能力,从海产品(如海带等)中提取碘是工业上获取碘的重要途径.提取碘的一种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1 生产流程
【试题设计1】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以海带为原料获得少量碘水,并以CCl4为溶剂将碘从碘水中提取出来,具体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水
图2 生产流程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在操作过程中使用到的玻璃仪有 ;
(2)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操作③为萃取,为什么可以用CCl4作为萃取剂?能否用酒精代替CCl4?为什么?
【试题设计2】(06,四川理综)海带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图3 生产流程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角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从下列仪器中选择所需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空)A.烧杯 B.坩埚 C.表面皿 D.泥三角 E.酒精灯 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3)步骤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步骤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
(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
【复习启示】在新课程背景下,能力考查成为高考的重点,高考化学命题,依据课程标准,遵循考试说明,超越教材素材。
但超越教材素材,并不是脱离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对“四
基”的要求,增加学生的知识负担.超越教材而是通过信息超越的“形”,实现能力跨越的“实”。
2.融合核心知识点,建立学科内的综合网
高考二轮复习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寻求新思路,避免炒冷饭,还要构建起知识向深层次的联系,将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等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进行联想记忆、理解、应用,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构建一个较为牢固的知识网络体系:
(1)有机物抓住烃、卤代烃、醇、醛、酸、酯的一系列变化关系,重点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
(2)以元素周期律为中心形成元素化合物网络;
(3)以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等形成基本理论体系;
(4)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形成化学定量简单计算网络;
(5)以药品选用和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能体系。
【案例分析】在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复习中,设计如下教学思路:
【提出问题】根据要求,写出符合下列反应形式的常见反应方程式。
1、高温下,A、B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2、A是常见化合物, B是水;
3、A、C是常见单质,B、D是常见化合物,
(1)若A、C为非金属 (2)若A、C为金属
(3)若A 为金属,C为非金属 (4)若A为非金属,C为金属。
图4
效果:学生写出了二十多条方程式;
【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解答高考题(2006年全国卷)(转化图如下,其他略)
效果:大多数学生很容易地答对。
图4 转化图
【复习启示】设计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不仅能够融合核心知识、强化了学科内知识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高考题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的信心培养。
3.设计典型试题,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学科能力
训练、检测、考试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典型题、难度适中题、易错题等都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选编,在训练中要注意几点:
①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
②训练题重质量而不是数量。
也就是做一题要懂一题而且要会一类。
忌题海战术。
③做题过程中,重要的是弄清各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掌握基解题方法。
④定时、定量的训练
【案例分析】
【例题】形状和质量均相同的3份锌粉分别加到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硫酸、稀盐酸、稀醋酸中(3种酸均足量):
(1)比较开始时生成气体的速率大小。
(2)反应完毕后,三者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大小。
(3)与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时,消耗NaOH的体积的大小关系。
【变式1】将例题中的等物质的量浓度改为等PH值,则上述问题的答案将怎样?【变式2】(1)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氨水3种溶液中,加等量水稀释后,PH的大小关系?(2)与同浓度盐酸中和时,消耗盐酸体积的大小关系。
……
【复习启示】设计这样一个从简单到较难梯度的典型题目,能够以“点”带“面”复习了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PH值、反应速率等知识内容,题目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学科能力。
三、精彩课堂源于教师对学情、学法的理解与把握
1.高考二轮复习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高考《考试说明》缺乏深入的分析。
《考试说明》是高考复习的航向标,对高考复习起着引领作用。
经访谈,尽管学生每人都有一本《考试说明》,但只有少数学生在对照着《考试说明》进行复习,以解决有疑惑的条目。
面对要考察的知识点,学生往往感到很茫然,他们很难对规定的要求如“了解”、“综合应用”等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也很难与对应题目联系起来,甚至还会深钻一些较偏的题目。
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还不强。
经过一轮复习后,学生基本掌握了化学基础性知识和基本的学习方法。
但是,参加高考的学生如果只有这样的基础,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考试内容的第三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有机化学基础)中就提到以上各部分的综合应用。
多数学生在一轮复习后,其综合应用的能力仍然不强,这从他们的理综周练题目的得分率之低中明显地体现了出来。
学生解题中出现的典型错误情况分析。
(1)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准确、不合题目要求。
包括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方程式(条件、配平)等。
(2)答题思维不全面,漏答、错答;文字表达不科学、不准确,甚至词不达意。
(3)审题不到位,不能排除干扰抓住关键条件、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4)实验技能欠缺,缺少基本的实验常识(可行、规范)。
(5)对题设情境(无机推断、有机推断、实验综合题)不能进行转化、重组,找出解题关键点的能力欠缺。
(6)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涵义不清,题涉知识点掌握不牢、不准,理解不深不透;随意使用导致结果出错。
学生表现出不安的情绪。
随着高考的逼近,学生的压力在持续加大。
随着有序而具体的一轮复习的结束,学生的成就感在减弱,再加上对一轮复习中一部分知识的遗忘,他们开始感到不安,并产生了困惑。
2.实施策略
高考是学生的考试,学生需要什么、差什么,高考复习必须要针对学生实际。
重点解决学生:“一听就懂,一放就忘,一做就错,一讲就会,下次再做还错!”的现象。
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体验学科的知识价值。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产实际具有密切联系的学科,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设置真实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化学问题,不仅符合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同时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因此,高三复习教学中要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社会问题,创设与社会生活有关的试题,引导学生从学科角度去思考和解决。
强化答题规范,养成良好习惯。
考生常常因为一些不注意的问题而失分,“审题不够仔细,表达不够清楚,书写不够规范”这几个问题都是习惯问题,均直接影响着考生在高考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例如:
名称写成元素符号或化学式;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
结构简式写成化学式;HO—写成OH—;
酯化反应写成脂化反应;苯写成笨;
分液漏斗写成封液漏斗;容量瓶写成溶量瓶;
……
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在后期复习和解题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培养难易辨别习惯。
②培养良好审题习惯。
③培养知识迁移习惯。
④培养良好表达习惯(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语言规范、准确、精练,试卷上答题书写整洁并在规定的位置)。
⑤培养时间分配习惯。
⑥培养心理调节习惯。
处理好专题复习和模拟考试的关系。
高考复习中后期应每周进行一次学科内综合。
7道选择题,4道Ⅱ卷题,Ⅱ卷题每题中可以设置几个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时间45分钟,此用意在于:(1)提高解题速度;(2)提高学生的阅读、审题能力;(3)及时纠正学生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化学术语出现错别字等问题;(4)学生通过研究评分标准,使得自己的答案组织得尽可能正确而又简洁;(5)让学生学会合理舍弃,同时调整考试心理,提高考试技巧。
专题复习与限时训练的时间分配大概在2:1为宜。
以此调节学生的生物钟,能够随上高考的步调,能够很顺利地进入高考实战状态。
总之,精彩课堂,精彩人生;然而精彩课堂往往只是一步之遥,但是这一步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智慧,是一个人的综合素养;一切精彩课堂都源于教师对考试、知识、课堂、学生的理解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