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北重三中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文科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出题人:刘静静审题人:郝士才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材料反映了A.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C.中国古代农业讲求精耕细作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3.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
这从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C.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4.《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
”《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A.秦汉B.隋唐 C.两宋 D.明清5.副总理李先念说:“1954年入秋以来,……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
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B.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援建项目的撤销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存在过急过粗问题D.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6.1919年8月《青岛潮》描述火烧赵家楼的情景:“时正酉正,电灯已燃。
14-1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中试卷
---------------------------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基础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
下列各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太尉 B.宋朝设立三司使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3.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A.通判 B.知州 C.枢密使 D.转运使4.中国古代谚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制度有关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内阁制 D.科举制5.“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引文出自 A.《史记•秦始皇本纪》 B.《新唐书•太宗本纪》C.《明太祖实录》 D.《清实录•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二.单项选择(共60分,每小题3分)6.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宋、元 B.汉、宋、明 C.汉、元、清 D.秦、唐、明8.“进士科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有限公司第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如果你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希腊梭伦执政的时代,下列情景中你并不能看到的是A.国王住在高高的山岗上并被巨石围墙护卫的王宫之中,监视并控制着全体臣民B.沦为债务奴隶的雅典公民全部解放,高高兴兴回到自己家中C.第三等级的公民积极参加四百人会议的活动D.通过抽签产生的陪审员在民众法庭中审查案件2.右图反映的是梭伦任首席执政官后人民焦急等待他宣布改革法令的史实,你认为他所宣布的第一项法律制度是A.遗嘱法B.财产等级制度C.解负令D.建立“四百人会议”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
以下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①颁布“解负令”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鼓励发展农工商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商鞅变法的评述正确的是①以儒家理论为指导思想②宗旨是富国强兵③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④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各个领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史记·商君列传》载:“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反映的是商鞅的哪一项变法内容A.“为田开阡陌封疆”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D.奖励军功6.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
后来“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这种变化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7.《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确切的是A.罢免不会说汉话的官员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C.上朝议事不准说鲜卑话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8.(6世纪初)“……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试题.doc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卷试题历史(理科适用)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非选择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下册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于:A.南昌起义B.红军长征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2.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A.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B.确立了新的党中央的领导C.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3.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地点所在的省份是:A.陕西 B.山西 C.甘肃 D.宁夏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南京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组建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5.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取大胜利是: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6.重庆政协会议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是:A.统一国家与和平建国B.军民平等与党派平等C.和平建国与政治民主化D.政治民主化与军队国家化7.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消灭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的时间是: A.1949年夏 B.1950年夏C.1951年夏 D.1952年夏8.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9.八大最主要贡献是: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10.197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其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平反冤假错案C.同林彪集团作斗争D.系统地纠正“文革”的错误11.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活动是:A.“文化大革命”的发动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两个凡是”的执行D.“四人帮”的粉碎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6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共计26分)13.阅读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抗战一周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发展情况:根据地人口5000万以上,八路军15万多人,新四军2万多人,对敌战斗1500多次,歼灭日伪军5万多人。
中学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3)
2014-2015学年下学期有色一中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高二)(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命题人:高阳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的表现是()①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②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③中央集权制度确立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
《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右图是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④先王之政重在“尚贤”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建立教育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5、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中考试1高二历史试题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l50分。
考试时刻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用黑色签字笔或黑色钢笔把答题卡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晰。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的区域作答,如需改动,先划掉原先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否则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假如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小孩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小孩会改正错误。
B.认为小孩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小孩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格地惩处他,使他可怕,以防再犯D.认为小孩犯错并非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行,应择善而居2、《清明上河图》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古代开封的繁荣景象。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在画中显现的是A.王家锦帛铺当街而设B.刘三叔精装字画铺出售唐代名家字画C.驮运丝绸、瓷器的骆驼正在出城D.娱乐场所瓦子表演杂剧《西厢记》3、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变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4、祖国医学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下列人物按他们所处时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张仲景—扁鹊—孙思邈—李时珍B.孙思邈—扁鹊—张仲景—李时珍C.扁鹊—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D.扁鹊—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5、“Know yourself”是哪位哲人的名言: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普罗塔哥拉 D.亚里斯多德6、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败兴的讽刺画。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史载卫国大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说明()A . 春秋时期私商实力强大B . 春秋时期出现区域间长途贩运C . 战国时期出现最早的纸币D . 战国时期白银普遍流通2. (2分)(2017·涟水会考) 唐代诗人王维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
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诗中所反映的是经济形式是()A . 商品经济B . 小农经济C . 奴隶经济D . 资本主义萌芽3. (2分) (2017高三·太原月考) 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
这表明()A . 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B . 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C .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D . 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4. (2分) (2019高一下·河北期中) 何一民在《中国城市史纲》中提到,唐代主要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杭州、苏州、湖州、常州、鄂州、洪州、广州等70个之多。
他认为,唐代的城市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分布也较广泛且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
这表明()A . 唐代城市兴起体现了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普遍发展B . 唐代经济发展较为均衡,交通对城市的发展影响最大C . 唐代东部地区经济较为繁荣,有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 对外贸易的发展、商帮的涌现促进了南方城市的发展5. (2分)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景象表明()A .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 .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C . 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D .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6. (2分) (2017高三上·中山月考)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
高二2014——2015下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 D A C D A C A D C D C 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 C B C B B B A D B D B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0分。
)26.(17分)(1)条件:民风民俗;地理环境;物质基础;统治者的抱负。
(4分)(2)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
(2分)(3)措施:奖励军功;奖励耕织。
原因:改革者取信于民。
(3分)(4)特点:利用强悍民风,因势利导;刑赏并用或以法家学说为指导思想。
(4分)作用: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社会秩序;富国强兵,加快秦统一中国的进程。
(4分)27.(17分)(1)“材性智愚不同”。
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负担沉重。
维护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5分)(2) 不同:前者反对实行青苗法,后者则主张实行青苗法。
分歧:前者主张维护高利贷盘剥,后者认为高利贷盘剥是害民。
(4分)(3) 缺陷:政府垄断商品买卖;地方官强制借贷,盘剥农民;青苗法利息偏高。
(3分)认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改革措施执行中出现偏差。
(2分)(4) 材料四中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王安石变法是进步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的社会危机。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腐朽,将北宋灭亡的原因归于王安石是错误的。
(3分)28.(16分)(1)事件:宗教改革。
(2分)依据:从图中可见天平上《圣经》重于教皇,肯定基督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否定教皇、教会的权威。
(4分)(2)作用: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分)(3)不同:①本质上,德意志是追求个人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反映各阶层民众的需要;英国是追求国家自由,反映的是王权的需要。
②矛盾上,德意志体现民族主义与教权主义的矛盾;英国体现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2014-2015人教版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一中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日期:4月26 日完卷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1. 妫满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周,封妫满于陈,侯爵,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A.妫满在封国内居于大宗地位 B.妫满可按照喜好来选择继承人C.西周初年曾经分封过异姓贵族 D.周统治者通过政治联姻巩固统治2.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宋鲁两国可以通婚 B.晋国是姬姓封国C.秦国国君是周王室贵族 D.秦鲁两国可以通婚3.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反映的实质是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D.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4. 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器。
铁器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有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促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④促进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①③④D. ①②5.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A.精耕细作的特点 B.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C.注重因地制宜 D.发展尊重自然规律6.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
……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上述现象应开始大量出现在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7. 有一族谱记载: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共30题;共60分)1. (2分)(据《汉书·王莽传》记载:“(王莽)更名天下田日王田……不得买卖,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与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结果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不得已“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
”上述材料说明王莽()A . 改制时政府手中掌握了大量国有土地B . 得到了无地农民的大力支持C . 有效地抑制了土地兼并D . 最终重新肯定了土地的私有权2. (2分) (2017高二下·安阳期中) 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A . 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B . 铁制农具和牛耕在生产中的使用C . 初税亩等新税制的实行D . 部分奴隶主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3. (2分) (2020高一下·合肥月考) “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
”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4. (2分)(2018·浙江模拟) 唐朝时,富商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各以延纳四方多士,竞于供送,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
每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
这表明唐代()A . 废止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 .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C . 政府注重调动商人的积极性D . 开始形成官商勾结的风气5. (2分)下表是清代前期不同文献对农民兼业现象的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A . 农民生产已突破了自给性B . 家庭手工业出现了新发展C . 农业生产开始趋向商品化D . 农业生产结构走向新调整6. (2分) (2019高二下·内蒙古期中) 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2题;共64分)1. (2分)机器大工业诞生后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对于这些“工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兴起于19世纪上半期②是特权贸易机构,负有政治、军事职责③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积累的进程④工业资本主义开始占主导地位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②④D . ③④2. (2分)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
从右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A . 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B . 突袭对手,两面出击C . 积极防御,打阵地战D . 诱敌深入,打运动战3. (2分)马恩河战役陷入旷日持久的堑壕战以后,德国参谋总长小毛奇向德皇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输掉了战争。
”这主要是因为()A . 协约国军队的战斗力相对强大B . 战略主动权已转到协约国一方C . 俄军在东线击败奥匈帝国军队D . 德国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失败4. (2分)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从日本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有()①中国的积极斗争②一战后日本国力衰弱,无力继续占领③英美对日本施加压力④日本妄图独占东北,故而以退为进,放弃山东A . ①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③D . ①②③④5. (2分)凡尔赛体系的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A . 战后需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 .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 . 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 . 和平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6. (2分) (2018高二上·宁波期中) 下列关于《非战公约》的表述,正确的有()①第一次提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②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③是第一个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国际条约④为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A . ①②③B . ①③④C . ①②④D . ②③④7. (2分)下图是20世纪初某国际会议上签订的一份文件(节录),下列各项对图1内容评述正确的是A . 使中国获得了独立的主权B . 是对《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问题的重要修正C . 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D . 是对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日战争的尊重和认可8. (2分)“烧毁柏林,吊死对方的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领土。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每题2分,共5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其涂于答题卡)1、下列表述不符合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状况的是A、占全国人口的45%以上B、大多生活贫困不堪C、承担很重的赋税并要服兵役D、生产和生活不受村社的管理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领导阶级是A、封建地主阶级B、亚历山大二世C、资产阶级D、民粹派3、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 、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4、1954年3月11日,一支由外国人率领的舰队来到日本,日本答应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这支舰队是A、德国B、美国C、俄国D、法国5、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了幕府统治基础的是A、剥夺旧统治阶级特权B、废除买卖土地禁令,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征兵制D、推行“脱亚入欧”政策6、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之处是A、优先进行经济改革B、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C、开始发展资本主义D、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7、“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共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出现的②都希望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③都获得京都朝廷的支持④都是中下级武士领导和发动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日本1889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A、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B、内阁对天皇负责C、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带有神权色彩D、内阁对议会负责9、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D、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10、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资本输出为主和大量倾销工业品为辅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11、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强学会的成立B、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12、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1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14、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15、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是A、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B、严重威胁着封建统治C、为清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D、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16、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①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②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③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17、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将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资本主义制度崩溃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欧洲中心地位丧失1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两部分,试卷共8页,共二大题,43小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Ⅰ(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1.下列各项中,属于封建国家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性质的是A.商朝末年牧野之战B.辽宋夏金蒙之间的争战C.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斗争 D.康熙对蒙古贵族噶尓丹的战争2.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3.金城公主入藏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帝上表曾说:“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对“和同为一家”理解正确的①唐朝加强了对某某的有效管辖②汉藏两族的民族矛盾消失③巩固了唐蕃间的友好关系④充分表达了藏汉两族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都A.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创立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C.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D.实行了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5.“官吏多自清谨,制权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
”(《贞观政要》),上述主要描述了A.《唐律》颁布实施的效果B.贞观之治”的升平景象C.均田制和租庸调法推行的影响D.科举制的实施扩大了统治6.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对这一政策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A.唐朝统治者认识到民族平等 B.李唐皇族有少数民族血统C.有利于维护唐朝的统治稳定 D.各民族关系一直非常和睦7.下列与康熙帝有关的史实及其评价,搭配正确的是A. 亲征噶尔丹——解决了中国和俄国东段边界问题B. 多伦会盟——巩固了清朝对天山南北地区的统治C. 册封四大活佛——加强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管辖D. 智除鳌拜——加强了某某与大陆的联系,巩固海防8.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
内蒙古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我国建国后某个时期的评价甚高:“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是相当成功的,国民收入年均增长8.9%……具有决定性加速作用”,但是这个成就也是有代价的,它使中国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机制参与调节的基本平衡转变为国家按计划实行资源配置的“短缺经济”。
这一时期指的是()A.一五计划时期B.大跃进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D.中共十四大之后2.北京大学教授王东在《中国共产党怎样破解了历史与现实难题》一文中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同新中国建立初期头八年相比,同是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黄金时代。
”这两个时期的相同点是()A.一定程度上受“左”倾思想影响B.完成了对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革C.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的先进经验D.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行探索3.1958年的《红旗》杂志转引了毛泽东的一句话:“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政府()A.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B.希望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4.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入成熟5.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中国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
内蒙古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2.《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
”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A.战国B.汉代C.唐代D.宋代3.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A.促进欧洲文化发展B.推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C.推动欧洲近代化进程D.促进远洋航行和地理大发现4.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术改进,利于信息的记录和传承B.火药用于军事,出现自动爆炸的地雷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使海运的发展D.雕版印刷出现,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5.电子产品的广泛运用导致我们对汉字感到生疏,提笔忘字。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一个汉字、一个方块字,会由衷的觉得我是一个中国人。
如果我们不会写汉字,而是像英美国家那样都说英语或者使用计算机的各种语言的话,在未来也许会出现身份认同的危机。
它反映了汉字A.应该与时俱进B.促进文明传播C.有利于国家统一D.增进民族认同感6.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7.有一副对联写到:“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
内蒙古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内蒙古高二高中历史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
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的签订C.世界银行的运行D.亚太经合组织的问世2.在周朝的力量衰朽已久,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威胁着周的国祚之时,孔子成了周朝政治秩序最伟大的捍卫者。
孔子的下列主张,能够说明他是周朝“捍卫者”的是A.“为政以德”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因民之所利而利之”D.“上好礼则民莫不敢不敬”3.韩非子在《扬权》篇里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主张()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结束分裂,建立统一国家D.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4.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思想最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5.下列关于理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B.理是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C.理学把天理和人伦道德完全割裂D.理先于万物而产生6.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从侧面说明了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 )A.圣人托梦B.内心反省C.读万卷书D.格物致知7.王阳明说:“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之所发处便是行,一念不善,便是恶行”。
对该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加强人的道德修养B.体现了“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C.正确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D.认为良知是存在人们心中的天理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doc
高二历史期中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5、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A.货币地租消失B.出现了最初的无产阶级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D.富裕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2.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A.雇佣关系 B.机器生产C.商品经济 D.劳动生产率提高3.新航路开辟的出发点均在西班牙半岛的大西洋沿岸,这主要是因为:()A.主要商路在大西洋沿岸B.西、葡的造船技术最发达C.西班牙半岛距美洲、非洲最近D.西、葡专制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4.16世纪中期,德意志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表明:()①德意志在政治上趋向统一②路德教派取得了合法地位③德国境内宗教对立更为严重④诸侯国君有权决定臣民信仰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被称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和“人文主义之父”的分别是:()A.莎士比亚和莫尔B.但丁和彼得拉克C.拉伯雷和马基雅维利D.乔托和薄伽丘6.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能体现资产阶级革命要求的文献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法国的《人权宣言》D.拿破仑的《民法典》7.英国出现新贵族的根本原因是:()A.海外贸易不断扩大B.商品经济渗入农村C.商人加入贵族行列D.封建贵族两极分化8.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成果来看,革命最主要是体现了哪一阶级或阶层的利益:()A.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B.工商业资产阶级C.小资产阶级 D.人民群众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的根本原因是:()A.利用资产阶级 B.新贵族追随资产阶级10.路易十四统治下的法国只允许全体臣民信奉的宗教是:()A.天主教 B.耶稣教 C.东正教D.新教11.下列有关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在欧洲盛行的一种政策B.目的都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C.政治专制主义在经济上的反映D.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条件12.导致17—18世纪欧洲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封建统治的危机C.富国强兵的需要D.拜金主义的影响13.17、18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封建国家的统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起到的作用是:①加强了封建统治②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有利于本国社会的进步④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A.①②B.①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4.由国王正式颁发执照,允许商人把黑人运往美洲殖民地贩卖的国家是:A.英国B.荷兰C.法国D.西班牙15.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C.封建统治陷入全面危机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业己动摇16.《论法的精神》的思想核心是:()A.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B.三权互相独立又互相监督C.权力互相“制约和平衡” 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17.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三级会议召开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C.制宪会议召开D.《人权宣言》发表18.1792年,武装干涉法国的国家是:()A.普、奥 B.英、俄 C.普、俄D.俄、奥19.雅各宾派依靠人民群众,采取革命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满足农民的要求,取得他们的支持 B.维护雅各宾派专政C.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解除外来军事威胁20.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统治 B.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扑C.波旁王朝伺机复辟 D.被占领地区的民族觉醒21.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A.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B.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C.《独立宣言》发表D.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2.排列以下事件的时间顺序:()①萨拉托加大捷②来克星顿枪声③法国等国军队赴美援助美军④波士顿倾茶事件⑤《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⑥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之所以政治上又处于独裁统治之下,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基础薄弱,庄园制等封建经济存在B.掌握政权的仍是西、葡殖民者C.缺乏启蒙思想的熏陶D.黑人奴隶制的盛行24.对日本近代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A.禁止日本船只出海贸易 B.禁止一切外国船只到日本进行贸易C.维护日本的独立是其目的之一 D.是日本落后的原因之一25.17、18世纪亚洲国家走向衰落的原因包括:()①闭关锁国②朋党之争③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④实行宗教歧视政策⑤封建专制空前加强⑥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④⑤⑥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2分,27题12分,28题12分,共36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期中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每题2分,共5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其涂于答题卡)1、下列表述不符合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状况的是A、占全国人口的45%以上B、大多生活贫困不堪C、承担很重的赋税并要服兵役D、生产和生活不受村社的管理2、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领导阶级是A、封建地主阶级B、亚历山大二世C、资产阶级D、民粹派3、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 、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生产关系4、1954年3月11日,一支由外国人率领的舰队来到日本,日本答应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这支舰队是A、德国B、美国C、俄国D、法国5、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了幕府统治基础的是A、剥夺旧统治阶级特权B、废除买卖土地禁令,承认土地私有C、实行征兵制D、推行“脱亚入欧”政策6、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之处是A、优先进行经济改革B、改变了旧的政治体制C、开始发展资本主义D、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7、“尊王攘夷”和武装倒幕的共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出现的②都希望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③都获得京都朝廷的支持④都是中下级武士领导和发动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日本1889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A、天皇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的最高统帅B、内阁对天皇负责C、天皇权力至高无上,带有神权色彩D、内阁对议会负责9、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D、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10、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A、资本输出为主和大量倾销工业品为辅B、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贷款C、控制中国的海关和其他税收D、修筑和经营中国的铁路11、标志维新变法运动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的事件是A、强学会的成立B、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C、《中外纪闻》的创办D、“公车上书”12、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13、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14、戊戌变法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15、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是A、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经济和阶级基础)B、严重威胁着封建统治C、为清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D、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16、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①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②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③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17、1914年秋,当欧洲卷入战争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灯光正将整个欧洲熄灭”由此推断,格雷认为战争将导致A、欧洲电力系统瘫痪B、资本主义制度崩溃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欧洲中心地位丧失18、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让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
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间发动进攻。
这种情况最不利于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A、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D、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20、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许多技术受到重视,下列技术中是在一战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①机动灵活的马车继续在欧洲和英国街道占主导地位②化工技术发展③生产流程和生产管理改进④政府加强对私人经济的干预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1、威尔逊认为:“我们应该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下列史实体现了美国这一愿望的是A、放弃中立,参加战争B、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巴黎和会C、争夺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D、召集华盛顿会议22、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A、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B、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D、德国领土的直接分割问题24、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法国元帅福熙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
此话的含义是指巴黎和会上A、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B、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C、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尖锐D、美日争夺中国矛盾尖锐25、国联的原则包括①“维护和平”原则②“集体安全”原则③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原则④少数服从多数原则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高二历史期中试卷第II卷(共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20分,28题14分)26、下图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日本最早的火车站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日本1897年创立的第新式学校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官办的八幡制铁所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请同答:(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8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4分)(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4分)27、阅读材料回答: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少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
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三:戊戌政变,首在裁官。
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6分)(2)戊戌变法是由哪个阶层领导的(2分)?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8分)(3)戊戌变法带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28、阅读下列材料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
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回答问题:①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
(6分)②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
(4分)③针对2l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4分)高二(历史学科)期中考试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5 DACBB 6-10 DCCDA 11-15 DBDDA 16-20 DDDAA 21-25 BDBAB26、(共16分)(1)信息:①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2分)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2分)③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2分)④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
(2分)特点:①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2分)②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2分)(2)原因:(写出四点即可,一点1分,共4分)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革前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符合国际潮流,是历史的进步。
②改革的阻力:经过倒幕运动,幕府的统治被推翻,改革的阻力小。
③改革的措施:维新派们推行了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并得以落实④改革的领导者:资产阶级化的中下级武士的领导,他们懂得政治斗争的策略、军事斗争经验,素质高⑤国际环境:列强侵略中国为明治维新提供了较好的国际环境27、(共20分)(1)背景:①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2分)②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2分)③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求得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分)(2)阶层:资产阶级改良派(2分)标志:(1898年6月11日)《定国是诏》的颁布。
(2分)失误:①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2分);②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2分)③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存在意见分歧(2分);④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
(2分)(3)启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2分)28、(共14分)①观点:战争揭示和显露人类的高尚品德(2分);战争重新安排世界秩序(2分)意图:歌颂与美化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2分)②反驳:战争本身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战争中;(2分)战争对社会生产力造成严重破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之一 (2分)③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