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常规技术升级战略研究

合集下载

粮食储存科技创新与应用

粮食储存科技创新与应用

粮食储存科技创新与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粮食储存领域也不断涌现出各种创新技术和应用方案。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粮食储存的效率和质量,还有效地减少了粮食的浪费和损耗。

本文将探讨粮食储存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其应用。

一、智能温湿度控制技术在粮食储存过程中,温湿度的控制十分重要。

传统的温湿度控制方法往往需要人工干预,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智能温湿度控制技术的应用下,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智能温湿度控制技术通过感知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智能控制等手段,实现对粮食储存环境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利用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粮食储存环境中的温湿度数据,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调控。

当温湿度超过安全范围时,系统会发出预警并自动进行控制,确保粮食储存环境的稳定和安全。

二、气调储存技术气调储存技术是一种通过调控储存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和浓度,延缓粮食的老化和生物活性的技术手段。

气调储存技术通过控制储存室内的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乙烯浓度等成分,减少粮食中的呼吸作用和循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延缓粮食的老化和腐败。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果蔬和谷物的长期储存,有效地减少了粮食的损耗和腐坏。

三、智能检测与预警技术粮食储存过程中,粮食质量的监测和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质量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投入,且容易产生误差。

而智能检测与预警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粮食品质的自动监测和预警。

智能检测与预警技术采用粮食检测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对粮食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准确判断粮食质量的变化趋势,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这种技术的应用,不仅提供了粮食质量的及时报告,还帮助决策者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粮食损失。

四、信息化管理系统粮食储存科技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向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建立粮食储存的全过程数据平台,实现对粮食储存环境、操作过程和粮食质量等方面的全面监管和管理。

新时期“藏粮于技”战略:理论特征、实现步骤和政策方向

新时期“藏粮于技”战略:理论特征、实现步骤和政策方向

新时期“藏粮于技”战略:理论特征、实现步骤和政策方向施海波;滕晨光;刘桂民
【期刊名称】《农业经济》
【年(卷),期】2022()10
【摘要】做实藏粮于技是端牢中国饭碗的根本出路,厘清其理论构成、实现步骤和政策举措是未来做好这篇大文章的关键所在。

文章基于实地调研,通过研究发现在内外大变局的时期,藏粮于技具有丰富的概念、内涵和外延。

为全面提升粮食安全的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领域赶超主要发达国家,藏粮于技战略可分为求突破阶段、促集成阶段和大提升三个阶段,重点聚焦顶层设计、种子耕地、重点领域政策方向。

【总页数】3页(P6-8)
【作者】施海波;滕晨光;刘桂民
【作者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引领随州市稻米产业发展——对藏粮于技战略的学习体会与实践
2.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库藏粮于技有机结合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与袁隆平院士长沙话稻
3.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证粮食产能
的稳定和提升4.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5.建好高标准农田赋能乡村振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践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国绿色储粮技术现状与展望

我国绿色储粮技术现状与展望

Ke y wo r d s: g r e e n g r a i n s t o r a g e;l o w t e mp e r a t ur e g r a i n s t o r a g e; i r r a d i a t i o n d i s i n s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 l e d a t - mo s p h e r e s t o r a g e;i n e t r po wd e r pr e v e n t i o n
于2 0 0 2年 指 出 : 绿 色储 粮是采 用 有效 的生 态手段
标 志 的食 用农 产 品及 加工 品 。二 是 “ 储粮” , 储 粮
是食 品的原料 , 从 农 田收 获 后 , 经 过 清理 干燥 运 输 , 收 购到 粮库还 必 须满 足加 工绿色 食 品的 品质质 量要
新技术成果也由单一的食品级惰性粉防虫氮气气调防虫杀虫自动化通风谷冷应急等技术推广应用向新材料信息化等高新技术引领的绿色节能高效集成技术发展如国家粮食局主办的全国粮食科技创新大会推荐的重大成果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实现网路共用功能互补数据共享智能监控等功能在储粮上可进行替代磷化氢熏蒸的绿色防治储粮技术
Abs t r a c t : T he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n e w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g r e e n g r a i n s t o r a g e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we r e s u m ma r i z e d,i n c l ud i ng l o w t e mp e r a t ur e g r a i n s t o r a g e,i r r a d i a t i o n d i s i ns e c t i o n,c o n t r o l l e d a t mo s p h e r e s t o r —

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概述

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概述
了对 “ 四合 一 ” 技 术 进 行 全 面 升 级 的 技 术 方 案 。 主
械 不好 展开 , 工 人 劳动 强 度 大 , 作业环境恶劣 , 作业 效 率低 下 。随着 社会 发展 以及 我 国劳动 力成 本 的不
要 内容 : 一是 采用横 向负压通 风技术 , 将平 房仓 风道 固定 安装 于 两侧檐 墙上 , 取消 粮仓 地面通 风道 , 为 机
1 9 9 8年 以来 , 以粮情 电子 检 测 、 机械 通 风 、 环 流
益增 强 , 特别 是城镇 化过 程 中大 量 “ 城 中粮 库 ” 的 出 现, 使粮 食仓 储企业 面 临亟待转 型 升级 、 提质增 效 的 压力 。粮 食仓 储企 业 急 需 解决 以下 四 个 问题 : 一 是 提 高机 械化水 平 , 改善工 人作业 环 境 , 减 少安 全生产
非 常理 想 。
粮食降温效率 , 降低粮食降温能耗 ; 四是将竖向环流 熏蒸 系统改造为横 向膜下环流熏蒸系统 , 提高气 密 性 和均 匀性 , 减少 补药 剂量 ; 五是采 用横 向环 流充 氮
气调 技术 、 食 品级惰 性粉 气溶胶 物 理杀虫 等技 术 , 实
现绿 色无 公害 储粮 。
环 流防 治储粮 害虫( 包括 横 向充 氮 气调 、 食 品 级 惰性 粉 气溶胶 防 虫、 磷 化 氢环 流 熏蒸 ) 和 粮 情 云 平
台多参数 检测 系统 等“ 四合一 ” 升 级新技 术 的技 术 内容 、 测试 结果 、 使 用效 果和 系统优 势 , 提 出了新
建粮 库和 现有粮 库技 术 改造 的储粮 工 艺配 置标 准。
关键词 : 横 向通 风 ; 负压 分体 式谷 冷通 风 ; 多介 质 害 虫综合 防治技 术 ; 多参数 粮情 测控 系统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粮食储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单位省市:四川省成都市单位邮编:610031摘要:粮食储藏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保证社会的稳定以及人们的幸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粮食储藏工作顺利开展下去,可以达到维护粮食供需关系平衡的目标,使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得到保障。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的产量一直处于领先水平,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样的发展情况使粮食储藏工作难度有所增加。

本文就粮食储藏常见问题和技术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粮食储藏;存在问题;解决策略1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应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粮食储藏过程中水分丢失严重。

粮食在储藏过程中,若粮仓内的相对湿度低于粮食平衡水分所对应的相对湿度,粮食就会丢失水分。

在相对湿度较低的华北、西北和西藏地区,粮食水分丢失尤为严重。

在拉萨,储藏一年的大米,粮食水分可能降至9%以下。

如果进行机械通风,水分丢失将更加严重。

粮食水分的丢失,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特别是稻谷,其食用品质和加工品质都将大大降低。

其次,高水分粮不断增加,给粮食安全储藏带来了新的困难。

在南方,稻谷的主要干燥方式是传统的晾晒,劳动强度大,但农村劳动力又大量转移。

随着粮食市场的放开,粮食收购已经进入了卖方市场,在一些地方,农民不再晒粮,也不再清理粮食,粮库不得不收购越来越多的高水分粮。

在南方地区,稻谷收获季节恰是气温较高的时候,为粮食储藏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三,现阶段,尽管各科研院所、粮食企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储粮保鲜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以现代温控气调为代表的无公害储粮新技术,积极倡导绿色储粮,但绿色储粮具有哪些特点,具体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开展评价等,目前尚未有统一定论。

绿色储粮认证体系亟需建立,只有绿色储粮结果得到广泛认可,才能真正彰显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才能使现代粮食储藏技术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使得粮食行业取得更大进步和持久发展。

2粮食储藏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2.1粮食进仓环节的安全防护措施粮食储藏时发生粉尘爆炸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空气当中的粉尘要积累到一定的极限,二个是要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三个是要有氧气和火源。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粮食储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3兰盛斌 郭道林 严晓平 丁建武 黎万武(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610031)摘 要 通过对我国粮食储藏技术发展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全面分析,提出了我国未来5~10年粮食储藏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储藏 技术 发展 趋势 在“中国储粮生态系统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粮食储藏理念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粮食储藏技术正在由传统储粮技术向绿色储粮技术发展,由粗放型仓储管理向精细化仓储管理发展。

尤其是最近几年,利用自然低温的控温技术、气调技术、替代甲基溴等许多新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我国粮食储藏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1 我国粮食储藏现状分析1.1 绿色储粮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并且得到了高度关注 伴随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绿色储藏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国专家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了“粮食绿色一条龙”战略和“农产品绿色储运战略”。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展了科技攻关项目《粮食保鲜技术研究》,对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小规模的中试试验;2001年,在中央储备粮绵阳直属库建设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二氧化碳气调粮库,随后又在江苏南京、上海、安徽六安、江西九江等地扩大应用示范,使我国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总仓容达到了4.3亿斤。

国际储藏物气调与熏蒸大会秘书长、国际著名粮食气调储藏专家Dr.Shlomo Navarro参观了绵阳气调库后,对中国气调储粮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以来,随着二氧化碳商品价格的上涨,氮气储粮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受到了中储粮系统的高度重视,将氮气气调储粮技术在中储粮南京直属库、防城港直属库应用示范的基础上,中储粮总公司对该技术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和扩大示范。

目前,氮气气调规模已扩大到7个粮库,应用仓容量达到了32万吨,计划到2008年年底,将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推广到18个粮库。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技术探讨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技术探讨

粮油储藏的意义及储藏技术探讨作者:孙海明来源:《农业与技术》2017年第06期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粮油储藏的现状,粮油储藏的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粮油储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提高粮油储藏质量的几点技术措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粮油储藏;现状;意义;技术中图分类号:TS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032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环境、气候、经济等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地区的粮油储藏技术仍然较为落后,所储藏的粮油质量存在一定的隐患。

让相关工作人员了解到当前我国粮食储存的现状,以及粮食储存的重要意义,改进当前粮油储藏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粮油储藏技术的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1 我国粮油储藏现状1.1 产量大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粮食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列。

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粮油产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

因此,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粮油需要储藏。

在粮油储藏中,必须正视现实,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保障粮油储藏质量。

1.2 储藏设施不断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设备、工具也都在发展。

在粮油储藏过程中,各种方便粮油运输、保存的设备不断被开发出来,为粮油储藏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但是,也有一些地区未能合理使用这些设施,储藏过程效率不高,质量没有保障,仍然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2 粮油储藏的意义2.1 保障粮食的有效流通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但是,粮食种植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

农民将粮食种植出来以后,通过一定的流通环节,最终到达城市居民手中。

而粮食在流通环节,也离不开储藏环节,只有合理的储藏技术,才能保证粮食的有效流通,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要。

2.2 保障国家粮食市场的有序运行市场的运行,除了依靠自身机制之外,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粮油市场更是如此。

要保障国家粮油市场的有序运行,必须保障粮油在储藏中的质量。

只有合理的储藏技术,才能确保粮油质量,从而保障其交易活动顺利进行。

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摘要本文对粮油储藏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从粮油储藏的现状和挑战出发,分析了当前粮油储藏的主要方式与效率,并探讨了粮油储藏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重点研究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粮油储藏监控技术和先进物理、化学方法在粮油储藏中的应用。

第三章则分析了技术创新在粮油储藏中的应用,并评价了技术创新对粮油储藏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粮油储藏、技术创新、监控技术1、粮油储藏的现状和挑战1.1当前粮油储藏的主要方式与效率分析在粮油储藏领域,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传统储存和新型储存技术。

传统储存方式包括仓储、堆放等,虽然成本较低,但存在粮油质量变差、储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而新型储存技术如大规模仓储、现代粮库等,则提供了更好的储藏环境和保鲜手段,但成本较高。

因此,需要评估和比较各种方式的效率。

针对传统储存方式,可以采用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的方式,对粮油储存过程中的损耗率、质量变化等进行监测和分析,从而评估传统储存方式的效率。

同时,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利用传感器和监控设备,实时监测储存环境和储存品质,并利用数据分析方法,通过控制储藏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参数,提高传统储存方式的效率。

对于新型储存技术,可以利用经济学模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从而评估其在粮油储藏中的效率。

同时,还可以通过实验室和实地试点等方式,考察新型储存技术在保鲜、储藏周期延长等方面的效果。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当前粮油储藏方式的效率。

1.2粮油储藏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粮油储藏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如质量变差、储存周期短、仓容不足等。

其中,质量变差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常见的质量变差包括变质、霉变、虫害等。

这些问题给粮油储存带来了诸多挑战,防止粮油质量变差成为当前储藏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由于粮油的季节性产销特点,储藏周期短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当前粮库仓容有限,储存周期短,储藏效果无法满足需求。

粮食储藏工程的技术与研究

粮食储藏工程的技术与研究

粮食储藏工程的技术与研究作者:王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5年第24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年产量和储存量均居世界首位。

人口众多、资源有限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央政府一直十分重视粮食的安全,而粮食储备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事项。

当前中央粮食储备系统有较为完善的仓储设施和技术保障;在农民手中储藏的那一部分粮食,由于储藏方法不当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采用科学储粮技术并作好后期管理工作,是我们要重视的问题。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粮食质量,减少损失。

接下来我们就向广大农民朋友介绍一些正规、科学可行粮食的储藏技术,首先来看看粮食在入仓前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

粮食入仓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杂质、降水处理、水分检测、空仓消毒等。

1 清理杂质收获粮食时,在脱粒过程不可避免的要夹带一些秸秆、草粒、沙土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粮食的质量,在粮食储藏中也容易吸潮,从而引发粮食的霉变。

在粮食入仓前,要将杂质去除,一般是通过风扬和过筛的办法进行。

风扬与过筛可分为机械与人工两种方式。

风扬是利用粮食与杂质轻重、形状不同,通过风力将杂质去除的办法。

过筛是利用粮粒与杂质的大小、形状不同,用适当大小筛孔的筛子,通过筛选使它们分离。

清理完粮食中的杂质,我们还要对粮食进行降水处理。

2 降低水分粮食收获后水分含量很高,直接储藏会产生霉变。

降低粮食中的水分一般通过晾晒的方法。

晾晒应选择晴天,时间最好是上午九点以后开始,下午三点以前结束。

晾晒时,小麦、稻谷的晾晒摊薄厚度在10厘米左右;玉米、大豆在15厘米左右,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晾晒效果。

当日晾晒完的粮食要尽快收集到一起,并用防水材料进行覆盖,避免气温下降后粮食再次吸湿。

连续晾晒后,粮食降水就会达到入仓标准。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专业的粮食水分干燥机进行降水处理。

经过降水处理后的粮食,就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3 水分检测粮食入仓前应对水分进行检测,农民朋友一般采取“一抓、二看、三牙咬”的办法来进行简单的判断,“一抓”指的是将手插入粮堆中,若插入时觉得容易,抓起粮食紧握时有嚓嚓声,粮粒从拳头两端溢出较快,则表示含水分低;反之,表示含水分高;“二看”指看色泽,一般来说,色泽明亮,则水分低;色泽晦暗,则水分高;“三牙咬”是用牙咬断粮食籽粒,若咬断时,觉得声脆,震牙,咬断后横断面整齐,组织结构紧密,则表示水分低,反之,表示含水分高。

中国常见粮食安全储存实用技术

中国常见粮食安全储存实用技术

粮油的储藏技术一个有着祖孙四代,几十个人口的大家庭与一个仅有3口之家的小家庭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我认为最重要的区别是家庭每一个人的吃饭问题。

大家庭虽然人多力量大,但是由于人口之间的能力差异,有人混得好、有人混的差,难免贫富不均;混的好的吃饭不成问题,混得差的就有可能饿肚子,作为一家之长就要考虑到,让全体家庭成员都能够吃饱饭。

而一个三口之家就无需考虑太多的吃饭问题,只要两口人有工作,养活一个小孩应该问题不大。

这就是大家庭与小家庭的区别。

如果把家庭的概念换成国家也是一样的道理,国家大、人口多,自然环境不同,就会出现有的地方富裕,有的地方贫穷,作为一家之长的国家领导人就要考虑全体国民的吃饭问题。

而小国家人口少、负担轻,只要国家稳定、政策对路,稍微发展一下就能解决人口温饱问题,或者发展自己的优势行业,通过国际分分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粮食,也能解决吃饭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有人要问: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我相信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中国最重要的问题是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

因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或者粮食市场都无法满足的,因而中国人的粮食安全问题只能依靠自己,绝对不能寄托于外国人身上。

粮食安全问题的研究应从国家经济安全层面来深入研究,粮食安全问题不仅是粮食供给满足需求这么简单,它本身还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

现阶段,许多跨国粮商在中国是有战略性的布局目标的,企图控制粮食整个产业链,大豆行业就是最惨痛的教训。

目前应当认真研究外资公司在粮食生产销售各环节的布局情况,提防外资渗透风险。

中国已经连续5年获得丰收,这源于国家正确的连续的农业支持性政策,国家通过“价格托市”来保障农民利益。

但是不能因为国家粮食丰收就掉以轻心,中国对国民的吃饭问题永远不能放松。

突如其来的世界粮食危机使整个世界面临饥荒,它是比能源危机和金融危机更为严重的世界性的危机,粮食安全问题又严肃地摆在了世界各国面前。

粮食仓库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粮食仓库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粮食仓库升级改造实施方案为了提高粮食仓库的存储能力和管理效率,我们制定了以下升级改造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粮食仓库普遍存在着存储能力不足、管理不规范、设备陈旧等问题。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和储存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粮食仓库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对粮食仓库进行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二、升级改造方案1. 设备更新:将仓库内的陈旧设备进行更新,采用先进的储粮设备,如自动化输送设备、温湿度监测设备等,以提高储存效率和保障粮食质量。

2. 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引入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粮食仓库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管理,以实现粮食储存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

3. 增加储存容量:通过扩建仓库、改造原有仓库等方式,增加粮食的储存容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储存需求。

4. 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对粮食仓库的安全管理,包括安装火灾报警系统、防潮防虫设施等,以确保粮食的安全储存。

5. 提高环保水平:在升级改造过程中,注重环保要求,采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升级改造计划,确定升级改造的时间节点和具体内容。

2. 开展设备更新工作,包括选型、采购和安装调试等工作。

3. 实施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包括网络布线、系统调试等工作。

4. 开展仓库扩建和改造工程,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5. 完善安全设施和环保设施,确保粮食仓库的安全和环保水平。

四、预期效果1. 提高粮食仓库的储存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储存需求。

2. 提高粮食仓库的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3. 提高粮食储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障粮食质量。

4. 提高粮食仓库的环保水平,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总结通过对粮食仓库的升级改造,可以提高粮食储存能力和管理效率,保障粮食质量,为粮食安全和粮食流通提供更好的保障。

我们将按照制定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粮食仓库的升级改造工作,确保实施效果和质量。

粮仓气调储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粮仓气调储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粮仓气调储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是,粮食储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如果这些因素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粮仓中的粮食很容易被害虫、霉菌等生物所污染和损坏。

因此,粮仓气调储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维护粮食质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气调储藏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气调储藏技术是指通过调节粮仓内的空气成分和混合气体的组成,来延缓粮食自然老化并防止其被虫害和霉菌等微生物感染。

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氧气在呼吸作用中的消耗,让粮食中的氧含量降低到一定水平,以减缓粮食氧化和微生物的繁殖。

2.气调储藏技术的研究进展气调储藏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利用简单的空气置换技术来控制粮仓内氧气浓度。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现在的气调储藏技术已经变得更加精细化和多样化。

目前,气调储藏技术的研究重点是在如何获得最佳的储藏条件以保持粮食优质性、如何降低气调储藏对环境的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从技术上降低应用成本等方面展开。

3.气调储藏技术的应用前景气调储藏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首先,气调储藏技术可以降低粮仓储藏中的粮食老化和损失,提高粮食储藏质量;其次,气调储藏技术可以防止粮仓中的昆虫、蛀虫和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进一步保证用户获得安全、优质的粮食;最后,气调储藏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粮食保存的经济效益,提高粮食的出售价值。

4.气调储藏技术上的问题在气调储藏技术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如何保证粮仓内的空气流通,并控制其成分和混合气体的组成。

另外,如何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储藏环境的稳定,也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此外,气调储藏技术实施所需的高昂成本也需要进一步降低。

5.结论综上所述,粮仓气调储藏技术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提高粮仓储藏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要继续加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以克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补全技术短板,并探索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升粮仓气调储藏技术的科技含量和应用价值。

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2-23T01:30:20.189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9期10月作者:丰博[导读] 储系国运,备为民生,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丰博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吉林分公司吉林省 130000摘要:储系国运,备为民生,粮安天下,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历来有着重粮食生产和储存的历史传统。

温度作为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合理把控粮食储藏温度是确保粮食品质和降低损耗的重要途径。

大量研究实践表明,在低温环境中储藏粮食,能够延缓粮食品质劣变,还可以降低虫霉危害,是确保粮食安全储藏的重要措施。

因此文章梳理了粮食控温储藏技术研究进展,仅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控温储藏;研究进展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连续7年创下1.3万亿斤以上的新纪录,连续18年丰收,居世界首位。

除了总量之外,中国的人均粮食和单位面积产量也不低,粮食产量为每公顷5805公斤,人均粮食产量为484公斤,连续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外,从库存水平来看,中国的粮食总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尤其是小麦和大米库存丰富,粮食储备超过70%,远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规定的17%~18%的粮食安全储备率。

然而,由于储存条件有限,谷物质量下降,有些甚至劣变不可以食用。

因此,延缓粮食品质的下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1. 控温储粮的概念及优势分析控温储粮是指根据温度、湿度的特点,依托储粮设施围护结构的隔热效果,利用自然或机械冷却等手段,使粮堆温度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温度梯度区间,抑制霉菌滋生和粮食自身的呼吸代谢,从而减少粮食自身物资消耗,实现储粮保鲜的目的。

控温储藏技术不仅可以稳定粮食储存环境和自身状态,降低粮食保管期间的成本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保证粮食质量,抑制虫、霉生长,减少储粮化学药剂使用,不仅可以实现绿色储粮,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最安全、可靠、合理、科学且最符合环保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粮食储藏方式。

粮食储存技术研究及应用

粮食储存技术研究及应用

粮食储存技术研究及应用近年来,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粮食储存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储存的质量和效率,粮食储存技术不断得到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粮食储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展开探讨。

首先,粮食储存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粮食储存技术主要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包括干燥、除虫、防潮等措施。

化学方法则包括喷洒农药和添加保鲜剂等手段。

生物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对粮食进行保护和防腐。

这些方法都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改良,以提高粮食储存的效果和质量。

干燥是粮食储存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

正确的干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粮食中的水分含量,避免因湿度过高而导致的霉变和虫害。

目前,传统的太阳能干燥方法已经逐渐被先进的机械干燥方法所替代。

利用先进的干燥设备,可以快速降低粮食的水分含量,同时避免粮食质量的损失。

除虫是保证粮食储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传统的除虫方法主要采用化学农药喷洒,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无毒或低毒的除虫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光热杀虫和屏蔽杀虫等技术逐渐被应用于粮食储存中,这些方法不仅对粮食没有污染,而且还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防潮是粮食储存中常用的措施之一。

湿度过高会导致粮食吸湿变质,从而降低了粮食的储存质量。

目前,常用的防潮措施主要包括使用防潮剂和改善粮仓通风等。

防潮剂是一种吸湿材料,可以吸收粮食中的多余水分,保持粮食的干燥状态。

改善粮仓通风则可以降低粮仓内的湿度,保证粮食的质量。

其次,粮食储存技术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随着科技的进步,粮食储存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首先,在粮食储存设备方面,传统的堆放式储仓逐渐被新型的仓储设备所替代。

现代化的仓储设备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温湿度、通风和除虫等环境条件,还能够便于管理和操作。

其次,在粮食储存环境管理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粮食储存管理更加高效和智能化。

浅析粮食储藏常见问题和技术策略

浅析粮食储藏常见问题和技术策略

农家参谋三农问题-18-NONG JIA CAN MOU浅析粮食储藏常见问题和技术策略赵学梅(齐齐哈尔市商务职业技术学校,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摘 要】粮食储藏作为国家发展当中的工作内容,在维持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将粮食储藏工作有效落实,国家粮食供需平衡才能得到维护,人们的生活生产需要才会得到满足,进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特别是我国当前仍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国,粮食产量接连攀升,给我国粮食储藏工作带来了非常严峻的考验。

一般来讲,入仓、储藏和出仓是粮食储藏的三个必然过程,也是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只有将这三个过程中有效落实,才能对粮食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从而确保粮食储藏安全。

【关键词】粮食储藏;常见问题;策略1 粮食储藏过程中的问题1.1 粮食进仓粮食进仓时,可能会发生粉尘爆炸。

除此之外,还有可能存在平房仓坍塌的风险。

粉尘爆炸在粮食进入立筒仓时容易发生,这是因为立筒仓身高且直径小。

当粮食进入立筒仓时,仓内的粉尘就会达到一定的程度,当超过了极限,如果这时有明显热源出现,那么就会发生爆炸。

近几年,立筒仓容量得到了拓展,而频繁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外粮食行业出现粉尘爆炸事故的原因主要存在三个方面。

首先,仓库使用的灯泡通电后会发热,电线短路也会造成发热,从而让仓库中的空气粉尘达到一定的局限,最终引发爆炸。

其次,机械操作中出现火星及发热现象,从而引起爆炸。

最后,当仓内粉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粉尘就会出现自燃,进而引发爆炸。

另外,平房仓坍塌也比较常见,大多是因为粮食堆积太多,超过了仓库原本设计的最大容量。

1.2 粮食储藏火灾、中毒是粮食在储藏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危险,是因为粮食一般储藏的时间会很久,难免发生虫害,而采用的磷化氢熏蒸法尽管效果较好,但很容易引发爆炸,并且这种方法残留的磷化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

在熏蒸过程中,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引起火灾或中毒等安全事故。

2024年粮食收储能力调研方案

2024年粮食收储能力调研方案

2024年粮食收储能力调研方案一、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粮食收储能力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粮食收储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次调研旨在为未来粮食收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目标1. 全面了解我国各地粮食的收储情况,包括粮食收储设施数量、储粮能力、运输能力等。

2. 深入调查粮食收储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等情况。

3. 研究粮食收储政策的实施情况,了解政策的有效性和落实情况。

4. 分析粮食市场的供需状况,探讨粮食收储对市场稳定的影响。

三、调研内容1. 粮食收储设施情况:包括粮库、仓储设施、收购站等的建设情况和储粮能力。

2. 粮食收储管理部门情况: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

3. 粮食收储政策实施情况:政策的制定、实施效果和问题等。

4. 粮食市场供需情况:主要粮食种类的产量、需求量、价格走势等。

四、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前往各地粮食生产主要地区进行实地走访,了解当地粮食生产、收储、销售的情况。

2. 资料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和政策文件,梳理我国粮食收储的发展历程和政策规定。

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粮食生产主体、粮食收储管理部门、粮食经销商等相关方进行调查。

五、调研成果1. 对我国粮食收储能力的现状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2. 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为粮食收储工作提供参考。

3. 形成调研报告,向相关部门提供调研成果,促进粮食收储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六、调研时间本次调研计划于2024年开展,预计历时三个月,具体时间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七、调研团队本次调研由粮食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研团队共同参与,确保调研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八、总结本次调研将全面了解我国粮食收储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未来粮食收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调研成果的分析和总结,将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

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

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

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前言保障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首要任务,而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不仅仅需要大量的粮食生产,同样重要的是科学的储藏技术。

一个好的粮食储藏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粮食的损耗率,提高储存效率,并且保障粮食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的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对于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的意义目前,我国的粮食储藏技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1.粮食储存过程对环境的污染;2.粮食储存设备老化;3.效率低下等。

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一个科学的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对于提升我国粮食储存水平,保障粮食的质量和数量,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建议1.技术研发启动全国性的粮食储藏技术研发计划,鼓励资本和人才投入粮食储藏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粮食储藏技术的可持续性、安全性和效率。

2.市场监管加强市场监管力度,规范粮食储藏市场秩序。

严格监管粮食储藏设备的生产、销售和维护、保养等全过程,确保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效率,预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

3.展示推广建立国家级粮食储藏展览中心,对于新研发的和优秀的粮食储藏设备和技术引进展示,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方案进行线上资源展示,便于面向全国农民和农业技术工作者进行技术推广和使用。

4.设施建设推动粮食储藏设施的大规模升级和加强维护,构建完善的粮食储藏设施,加快粮食储藏设施的设立和建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粮食储藏设施的建设和投入。

结论对于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的建议,只有科学的研发、规范化的市场监管、严格的质量保障和完善的建设,才能够达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效益的目的。

望有关方面抓住当前机遇,加强政策引导和执行落实,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我国粮食储藏技术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通过专家评审

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通过专家评审

达给粮科 院的一项重要任务。粮食储藏“ 四合一” 升级新技术顺 应了我 国粮食仓储工作 目标从 “ 十一 五” 的 “ 减损降耗” 到“ 十二五” 的“ 保质安全” , 转变到“ 十三五” 的“ 绿色健康” 的演进趋势 , 为我国真正实现绿色储
粮 提供 了有力 的技 术支 撑 。他 要求 尽快 将这 项成 果纳入 到 国家新 一轮 粮库 建设 中, 做 好技术 服 务 , 加 大推 广
粮油食品科技 第 2 2卷 2 0 1 4年 专家评 审
2 0 1 4年 1 0月 1 3~1 4 日国家粮 食 局组 织 有关 专 家在 河 北清 苑 国家 粮食 储 备 库对 由国家 粮食 局 科 学研 究 院牵 头 , 有 关单 位参 加研发 的粮 食储 藏 “ 四合一 ” 升级 新技 术进 行 了评审 。粮食 储藏 “ 四合 一 ” 升 级新 技 术 是 针对 平房 仓机 械化 程度低 、 进 出粮作 业效 率低 下 、 工 人劳 动强 度大 和作业 环境 恶劣 等 问题 , 以绿色储 粮 、 节 能增效 、 质量 安全 和 品质保 鲜为 目标 , 研 发 的储粮 新技 术体 系 。主要 由以高大平 房仓 两侧檐 墙 固定 风道 为核 心变革 的横 向通 风 、 负 压分 体式 横 向谷冷 通 风 、 多介 质环 流 防治 储 粮 害虫 ( 包 括 横 向充 氮气 调 、 食 品级 惰 性
粉气溶胶防虫 、 磷化氢环流熏蒸 ) 和粮情云平台多参数检测系统四项技术组成 。经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
储备库、 浙 江 中穗省级 粮食储 备 库和河 北 清苑 国家粮 食储 备库 实仓应 用试 验 , 效果非 常理 想 。
国家粮 食 局邀请 了 由 中国储 备粮 管理 总公 司 、 中粮集 团有 限公 司 、 中 国农业 大 学 、 河南 工 业 大学 、 北 京 邮 电大 学 、 中储 粮 成都粮 食储 藏科 学研 究所 、 航天 信息 股份有 限公 司 和有关 省粮 食局 、 中储 粮分公 司 、 大 型储备 粮库 等单 位 的有关专 家组 成 的评审 委员 会 对 项 目进 行 了评 审 。专 家委 员 会 首 先 在清 苑 国家 粮食 储 备 库 对 “ 四合 一 ” 升级新 技术 的设 施设备 和 验证 试 验 现场 、 综 合 集 成实 仓 测 试 和使 用情 况 进 行 了全 面 的现场 考 察 。 分成 四个 小组 对综合 集成 技术 、 单项 技术 、 通用 图 、 配置标 准 和 投资 估 算等 进行 认 真 评 审 , 一致认为 , 粮 食 储

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粮食局绿色储粮技术情况调研报告开展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促进储藏技术由传统向绿色生态型转变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发展的主要理念,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作为食品和饲料重要原料的粮食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对粮油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绿色储粮技术概述绿色储粮技术,即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储粮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药剂,以调控储粮生态因子为主要手段,从而达到保护环境,避免储粮污染,确保储粮安全,使人们吃到新鲜营养可口无毒的放心粮的技术,主要包括低温或准低温、气调、非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技术。

我国地域广阔,要根据不同储粮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储粮技术。

二、开展稻谷准低温储粮技术试验为适应居民口粮消费中大米比重增大的情况,市政府从开始增加稻谷储备数量,目前库存规模达几十万吨。

北京属于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

年平均气温10℃-12℃,1月平均气温-7℃至-4℃,7月平均气温25℃-26℃。

极端最低气温-27.4℃,极端最高气温43.5℃。

优质粳稻谷储藏品质变化快、保鲜困难、不易度夏,随着北京地区优质粳稻谷储存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持储存品质成为突出难题。

因此,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稻谷在北京地区环境条件下的安全储存技术,指导北京市稻谷科学储存,确保稻谷在储存年限内品质良好。

稻谷准低温储粮大规模生产性试验历时3年,取得成功为解决北京地区稻谷度夏难题,市粮食局在北京储备粮库中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稻谷准低温储藏的大规模生产试验。

从到,对北京市房山粮贸总公司等4个储粮单位的9栋仓房,总量5万吨的黑龙江产粳稻谷进行了储备稻谷安全储存生产性试验。

各承储单位根据北京地区的储粮生态特点,采用以准低温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科学保管措施,确保了市储备稻谷安全储存三年目标的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储藏常规技术升级战略研究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我国粮食储藏技术战略研究兰盛斌 丁建武黎万武(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 610031)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上粮食储藏技术,从绿色储粮、生态储粮技术、人与自然的和谐、市场准入制度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粮食储藏技术主要存在过度依赖磷化氢,使储粮害虫对磷化氢、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抗性、粮食储藏过程中水分丢失严重、储粮经济运行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绿色储藏技术并未完全得到市场认可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储粮技术的推广,由于缺乏足够的基础数据支撑,一些储粮技术还有缺陷。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5~10年粮食储藏技术发展趋势:粮食分类储藏是必然趋势。

关键词粮食储藏发展趋势1996年11月,第二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的《罗马宣言》和《行动计划》,第三次提出了有关“粮食安全”内涵: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在物质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和营养的粮食,来满足其积极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才实现了粮食安全。

从此次“粮食安全”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保证粮食安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吃饱,更重要的是要保证粮食的营养和健康,这对粮食储藏技术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 粮食储藏国际现状与趋势分析绿色储粮技术越来越得到重视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和绿色食品的蓬勃发展,对粮食绿色储藏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

据国际贸易中心(ITC)调查报告,美国、德国、日本和法国等10个发达国家1997年的有机食品销售总额就已经超过了100亿美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

有机食品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农产品之一,也正在成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粮食是食品工业的源头,正是由于绿色食品的大力发展,粮食储藏技术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低温储粮已经被广泛采用,仅德国阿克西玛制冷设备公司(原来的苏尔寿爱雪维斯公司),生产的谷物冷却机就有1万多台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使用,全世界采用低温储粮的粮食已经超过了1亿吨;气调储粮是另一个被广泛采用的绿色储粮技术,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国得到有效应用。

在欧洲,对于绿色储粮技术的应用,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比如,在德国,储粮化学药剂在粮食中的应用有严格的登记制度,而生物防治技术则不需要登记,已经有寄生蜂Trichogramma spp等生物天敌得到了商业应用。

生态储粮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兰盛斌,国家粮食储备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四川成都花牌坊街95号,。

1935 年,英国植物生态学家Tansley 第一次用生态系统的定义来描述一个生命体和非生命体成员构成的整体。

粮堆生态系统的概念是Raper和Fennel 在1965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粮堆中有很多的相关因素。

加拿大由于地域广阔,在储粮生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论述了储粮生态系统包括粮堆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甚至还研究了多个传统的储粮生态系统,埃塞俄比亚的地下储粮生态系统,北欧储粮生态系统,研究了不同生态系统中各相关因子的关系,提出了不同生态系统的储粮特点。

2003年,国家粮食局组织完成了《加拿大储粮生态系统》的翻译工作。

人与自然的和谐得到高度重视自从磷化氢、溴甲烷等化学杀虫剂问世以后,为防治储粮害虫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但是,随着储粮害虫抗性的不断增加、有害生物再猖獗和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至1962年Carson的《寂静的春天》一书问世,人们开始认识到化学防治不应该是储粮有害生物防治的唯一手段,提出了储粮害虫的综合防治策略(IPM),1995年在海牙召开的第13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简称SPM)的新概念,专家认为,IPM是SPM的第一步,综合治理策略发展第的第三阶段应该是组建以生态区或生态系统为单位的有害生物优化调控体系。

到了20世纪末,人们对环境问题更是高度关注,环境保护甚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八国峰会,环境问题仍然是各国元首讨论的重点。

现在,甚至在化学领域也兴起了绿色化学,其目标是“追求完美,将污染消除于其产生之前”。

为了保护大气臭氧层,1987年9月国际社会通过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决定采取措施对多种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进行控制,1992年11月国际社会又通过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哥本哈根修正案》,将甲基溴(溴甲烷)正式列入受控物质,提出了不同国家淘汰甲基溴的时间表:按1991年的用量水平,到2001年,全球用量减少50%,2003年减少70%,2005年在发达国家取消使用,2015年在发展中国家取消使用。

市场准入制度和社会化服务,有效保证了粮食品质安全、减少了储粮害虫抗性的增加、保证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由于熏蒸对安全管理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同时,不合理的熏蒸还可能增加环境污染、增加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使储粮害虫产生抗性等。

在西方发达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对于磷化氢熏蒸作业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准入制度。

奥地利政府规定,必须拥有2个以上取具有熏蒸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开展磷化氢熏蒸业务,资格证书由州政府发放,证书的领取比较严格,在领取证书前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

全奥地利也仅有800人有证书。

德国联邦政府的法律也对粮食熏蒸人员的资格有明确的规定。

市场准入的实施,促使了粮食熏蒸社会化的发展,奥地利VICTOR KRAINZ公司是奥地利着名的粮食需熏蒸公司。

在中国香港,储藏的粮食全部为大米,约有40%的大米储藏在招商局下属的仓储公司,全部采用低温储藏技术,杀虫服务由专业的杀虫公司来完成。

2 我国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绿色储粮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并且得到了高度关注伴随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粮食绿色储藏技术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着名粮食储藏专家靳祖训教授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了“粮食绿色一条龙”战略和“农产品绿色储运战略”。

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展了攻关项目——《粮食保鲜技术研究》,对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小规模的中试试验;2001年,在四川绵阳建设了第一座现代化的二氧化碳气调粮库,仓容达到亿斤,随后,又在江苏南京、上海、安徽六安、江西九江等地扩大应用示范,使我国气调储粮总仓容达到了亿斤。

国际气调与熏蒸大会秘书长、国际着名粮食储藏专家Dr. Shlomo Navarro参观了绵阳气调库后,对中国气调储粮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世界知名的德国联邦农林生物研究中心储藏物保护研究所在气调储粮技术研究方面甚至引用了我国的相关数据,标志着我国气调储粮技术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图2 中国第一座现代化二氧化碳气调粮库另一方面,1998年以来,利用国债资金,对新建的1110亿斤仓容的国库,共配置了600多台谷物冷却机,随后开展了谷物冷却机储粮应用试验研究,开辟了我国低温储粮新的时代。

为了利用好我国自然低温资源,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技术,2001,在中储粮承德直属库建设了具有先进水平的利用自然低温储粮的低温粮库,随后,利用自然低温储粮这一经济有效的方式得到了我国粮食仓储企业的高度重视,中谷安徽国家粮食储备库、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中央储备粮贵州牛朗关直属库、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和四川眉山直属库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低温储粮模式,比如中谷安徽国家粮食储备库采用发泡聚氨酯吊顶技术、中央储备粮荆门直属库采用动态隔热技术、四川眉山直属库采用吊顶加屋顶喷淋技术等,同时,智能通风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并得到推广应用。

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对中储粮管理总公司申报的“粮食储运新技术与设备优化集成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在全国粮食科研部门的配合下,更是对低温储粮技术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实现了在华南地区储粮温度不超过20℃,最高粮温不超过25℃的要求,基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低温储粮模式。

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对低温储粮技术高度重视,提出了到2006年年底,低温储粮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并且,正在开展不同区域低温储粮经济运行模式研究,2005年,还立项对稻谷控温储藏技术进行研究。

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储粮理论体系中国粮食储藏生态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着名仓库害虫专家李隆术教授首次提出。

我国着名粮食储藏专家路茜玉教授主编的《粮油储藏学》,介绍了粮堆生态体系的构成和特征、粮堆生态体系的变化、粮堆生态因子的控制以及粮堆生态体系的人工调解等。

我国着名粮食储藏专家靳祖训教授对粮食储藏生态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农业拓展战略研究》中对生态储粮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对我国储粮生态地域进行划分;研究不同储粮地域适宜储粮围护结构;不同类型粮仓必须配备储粮和虫霉防治技术;不同储粮和防治技术最佳运行模式和储粮安全的技术评价体系。

靳祖训教授同时指出,中国粮食储藏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粮食储藏必须以储藏生态学和储藏安全学为依据。

图3 我国的七个储粮区域1. 青藏高寒干燥储粮生态区2. 蒙新干冷储粮生态区3. 东北冷湿储粮生态区4. 华北干热储粮生态区5. 华东热湿储粮生态区6. 西南中温低湿储粮生态区7. 华南高温高湿储粮生态区在生态储粮理论的指导下,中储粮管理总公司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开展了不同生态区域粮食储藏经济运行模式研究、不同生态区域粮食储藏品质变化规律,已经初步提出了不同生态区域粮食的合理储藏期和预测方程,标志着我国粮食储藏正在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过渡,必将对中国粮食储藏技术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环境问题得到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向世界庄严承诺: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

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更是提出了“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近期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也提出了将“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我国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不足”,环境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