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合集下载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

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
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
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

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
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

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

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相撞、车辆侧翻、车辆撞人等意外事件。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需要进行三期鉴定,即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发生中期和事故发生后期的鉴定工作。

这三期鉴定标准对于确定责任、保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事故发生初期鉴定标准。

事故发生初期是指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段,通常是指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

在这个时间段内,鉴定人员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鉴定人员需要收集事故现场的痕迹、车辆损坏情况、伤者情况等相关证据。

同时,还需要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了解当事人的陈述和证词。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初步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和事故的原因。

其次,事故发生中期鉴定标准。

事故发生中期是指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通常是指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到7天内。

在这个时间段内,鉴定人员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更加深入的勘查和调查。

同时,还需要对当事人进行更加详细的询问和了解,以获取更多的证据和信息。

鉴定人员需要对车辆进行技术检测,了解车辆的损坏情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进一步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和事故的具体过程。

最后,事故发生后期鉴定标准。

事故发生后期是指事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通常是指事故发生后的7天以上。

在这个时间段内,鉴定人员需要对事故发生后的影响进行评估和分析。

同时,还需要对当事人的伤情和车辆的修复情况进行跟踪和了解。

鉴定人员需要结合事故发生的各种证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通过这些工作,可以最终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和事故的损失情况。

总之,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对于确定责任、保障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三期鉴定时,鉴定人员需要进行细致的勘查和调查,收集充分的证据和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最终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和事故的损失情况。

希望相关部门和人员能够严格按照三期鉴定标准进行工作,确保交通事故的公正处理和权益保障。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侧翻、坠落等不慎事件。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鉴定事故责任和损失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交通事故鉴定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勘查、事故重现和事故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一、现场勘查。

现场勘查是交通事故鉴定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现场勘查阶段,鉴定人员需要对事故现场进行详细勘查,包括测量车辆碰撞位置、记录现场痕迹、采集相关证据等。

同时,鉴定人员还需要对事故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道路状况、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等。

通过现场勘查,可以初步确定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责任方。

二、事故重现。

事故重现是交通事故鉴定的第二步,通过事故重现可以还原事故的发生过程,进一步确认事故的责任方。

在事故重现阶段,鉴定人员需要根据现场勘查的数据,利用专业的软件模拟事故发生的过程,包括车辆的行驶轨迹、碰撞瞬间等。

通过事故重现,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事故责任和损失程度。

三、事故分析。

事故分析是交通事故鉴定的第三步,通过事故分析可以对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

在事故分析阶段,鉴定人员需要结合现场勘查和事故重现的数据,对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逐步分析,包括车辆驾驶员的行为、道路环境、交通标志等。

通过事故分析,可以找出事故的主要责任方,并对损失程度进行评估。

总结。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是对交通事故进行鉴定的重要步骤,通过现场勘查、事故重现和事故分析,可以准确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和损失程度。

在进行交通事故鉴定时,鉴定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同时,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也需要积极配合鉴定工作,提供相关证据和信息,以便鉴定人员能够准确判断事故责任和损失程度。

交通伤情鉴定标准

交通伤情鉴定标准

交通伤情鉴定标准
交通伤情鉴定与伤残评定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接下来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交通事故伤情鉴定的标准。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机体组织结构损伤程度:这是评估交通事故伤情的重要指标,包括骨折、内脏损伤、肌肉损伤等。

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致命伤。

2.功能障碍程度:交通事故可能导致受害人肢体、器官等功能受损。

功能障碍程度的鉴定依据相关医学标准,评估受害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受限程度。

3.心理、精神损害程度:交通事故可能对受害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心理、精神损害程度的鉴定需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评估。

4.医疗费用:根据受害人的伤情,评估所需的医疗救治费用,包括手术费、住院费、康复费用等。

5.护理依赖程度:根据受害人的伤情及功能障碍程度,评估其在日常生活、康复过程中对护理的依赖程度。

6.交通伤情鉴定结论:结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评估,得出交通事故伤情鉴定结论。

该结论将为后续的赔偿调解、诉讼等提供重要依据。

在交通事故伤情鉴定过程中,应确保鉴定的公正、公平、透明。

当事人如有异议,可以依法申请重新鉴定。

此外,鉴定机构及鉴定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事故处理、赔偿事宜提供科学依据。

了解伤情鉴定标准,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要及时报警、保护现场,并寻求专业鉴定机构的帮助。

同时,遵守交通规则、注重行车安全,才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

车祸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车祸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车祸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一、最新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是什么1、可对伤残级别进行鉴定伤残级别的鉴定是我们计算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抚慰金等赔偿项目的重要依据,一般在委托鉴定机构作出鉴定结论后,才能准确的计算赔偿款。

损害程度从轻到重对应的伤残级别是10级到1级。

鉴定出来的伤残级别直接影响到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赔偿项目的具体金额。

2、可进行后续治疗费的鉴定后续治疗费主要是指受害人出现需要后续治疗或者康复的治疗费用,可以在进行级别鉴定时一并提出委托鉴定。

后续治疗费的索赔依据一般有三种:医疗证明、鉴定结论或者是后续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

所以,为了减轻受害人的负担,可在实际发生前申请鉴定一次性索要赔偿。

3、可对护理级别进行鉴定需要对护理级别进行鉴定的情况一般是受害人出院后仍不能自理,或者是伤残级别出来后确定需要依赖别人协助才能生活。

护理级别直接影响护理费的数额,而出院后的护理费一般依据护理级别进行计算。

护理分为了四个级别,分别是一、二、三、四级护理,与伤残级别一样,级别数字越低,赔偿的数额越高。

3、可对误工时间进行鉴定这里的误工时间仅指受害人,不包括受害人的近亲属。

需要对误工时间进行鉴定的情况是,受害人受伤后接受治疗至痊愈所需要的休养时间究竟要多久,一般针对没有伤残级别的受害人,有伤残等级的受害人按法律规定误工费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实践中,没有伤残级别受害人的误工时间是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为依据,在医院未出证明,或者受害人认为医院的证明不符自己实际的情况,可以委托鉴定机构进行对误工时间进行鉴定。

误工费的数额则直接受误工时间的鉴定结果影响。

二、伤残鉴定技术标准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依下列顺序遵守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1、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属于国家强制实施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2、司法鉴定主管部门、司法鉴定行业组织或者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1-10详细表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1-10详细表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1-10详细表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是评估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的依据,以便确定相应的赔偿金额。

根据中国法律相关规定,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通常分为10级,下面是每个级别的详细内容。

一、轻微伤(1级):仅仅是一时的轻微生理功能障碍,不会对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且症状能够及时缓解。

二、轻伤(2级):症状轻微且能够缓解,但对正常工作和生活产生一些影响,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治疗和康复。

三、中度伤(3级):造成一定身体功能损害,需要一段较长时间进行治疗和康复,对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四、重度伤(4级):病情较重,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治疗和康复,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生理功能损害。

五、特重伤(5级):造成生命威胁或永久性的严重生理功能损害,甚至丧失人体的某个器官或部位。

六、完全性丢失一肢(6级):因事故造成一肢的完全性丢失,即无法再使用该肢体进行正常活动。

七、完全性丧失功能(7级):因事故造成某个器官或系统的功能完全丧失,例如肾脏、视力、听力等。

八、双肢不全(8级):因事故造成双下肢完全性丧失或无法再正常使用,而且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极大影响。

九、撞击脑部导致严重脑损伤(9级):因事故造成脑部受损,严重影响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十、全身丧失功能(10级):因事故而造成全身器官和系统的完全性丧失,导致彻底丧失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

以上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详细内容。

在实际操作中,鉴定单位通常会结合被鉴定人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和治疗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伤残的级别。

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被害人和保险公司等相关方了解事故后应享有的权益和责任。

交通事故10级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10级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10级伤残鉴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相撞、侧翻、坠落、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

在交通事故中,受害者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包括伤残。

根据《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的规定,对于交通事故中的伤残鉴定标准分为10级,下面将逐级介绍这些标准。

一级,轻微伤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部位轻微受损,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的伤残。

二级,轻伤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但不影响日常生活的伤残。

三级,中度伤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且需要他人帮助照料的伤残。

四级,较重伤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且需要他人帮助照料,且存在一定的残疾程度的伤残。

五级,重伤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且需要他人帮助照料,且存在较大的残疾程度的伤残。

六级,特重伤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且需要他人帮助照料,且存在极大的残疾程度的伤残。

七级,极重伤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身体部位受损,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且需要长期卧床照料的伤残。

八级,全残。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全身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伤残。

九级,生活不能自理。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全身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长期卧床照料的伤残。

十级,死亡。

指因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伤残。

以上就是交通事故10级伤残鉴定标准的详细介绍。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受害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以确定最终的伤残等级,从而进行相应的赔偿和救助。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法医鉴定标准我们都知道,我们在认定一个伤情或者一个事故的时候都需要官方来鉴定,这不仅具有权威性还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这就是我们的司法鉴定,司法鉴定可鉴定的有很多种,标准程序和方法也都不一样,那么交通事故法医鉴定标准是什么?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交通事故法医鉴定标准一级伤残(一)、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植物状态;2、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4、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二)、头面部损伤致:1、双侧眼球缺失;2、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1]。

(三)、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四)、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五)、胸部损伤致:1、肺叶切除或双侧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严重畸形,呼吸功能严重障碍;2、心功不全,心功Ⅳ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六)、腹部损伤致:1、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双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二、可以申请重新进行司法鉴定的情形有哪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接受委托进行重新鉴定:1、原司法鉴定人不具有从事原委托事项鉴定执业资格的;2、原司法鉴定机构超出登记的业务范围组织鉴定的;3、原司法鉴定人按规定应当回避没有回避的;4、委托人或者其他诉讼当事人对原鉴定意见有异议,并能提出合法依据和合理理由的;三、司法鉴定要多少钱如需申请司法鉴定,应通过法律事务所来委托国家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来进行。

关于做法医鉴定需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只有国家认可的司法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才具有法律效力。

法医类司法鉴定收费一般1000-2000元一项,具体以当地司法鉴定机构告知为准。

另外,一旦发生可能需要进行司法鉴定的情况,应第一时间联系法律,由法律对形势作出评估,以免错过鉴定的最佳时机或者超过诉讼时效。

交通事故重伤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重伤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重伤鉴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相撞、车辆侧翻、车辆撞人、车辆撞动物等意外事件。

交通事故常常会造成人员受伤甚至重伤,因此对于交通事故重伤的鉴定标准十分重要。

下面将介绍交通事故重伤的鉴定标准,以便相关人员能够准确鉴定事故中的重伤情况。

一、外伤部位及程度。

在交通事故中,受伤者的外伤部位及程度是鉴定重伤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脊柱、骨盆、四肢等部位的骨折、挫伤、撕裂伤等外伤,如果伤情较为严重,可以被认定为重伤。

二、内伤情况。

交通事故中,受伤者可能会出现内脏损伤、内出血等情况。

医学鉴定人员需要通过各种检查手段,如CT、MRI等,来判断受伤者内部器官的受损情况。

如果内部损伤较为严重,也可以被认定为重伤。

三、功能障碍程度。

交通事故重伤鉴定还需要考虑受伤者的功能障碍程度。

功能障碍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活动障碍、感觉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等。

如果受伤者的功能障碍程度较为严重,也可以被认定为重伤。

四、治疗过程及效果。

鉴定交通事故重伤还需要考虑受伤者的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

如果受伤者经过长时间的治疗,仍未能够恢复正常生活,或者治疗效果较为不理想,也可以被认定为重伤。

五、其他因素。

除了以上几点,交通事故重伤鉴定还需要考虑受伤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事故现场情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重伤的鉴定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鉴定时需要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重伤的鉴定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只有在充分考虑了受伤者的外伤部位及程度、内伤情况、功能障碍程度、治疗过程及效果等因素后,才能够做出准确的鉴定结论。

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鉴定标准进行操作,保障受伤者的合法权益。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7级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7级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7级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行人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碰撞、侧翻、坠落等意外事件。

交通事故不仅给当事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还可能造成长期的伤残。

因此,对于交通事故伤残鉴定的标准和程序,需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标准进行评定。

根据《交通事故伤残鉴定与等级》的规定,交通事故伤残鉴定分为7个等级,分别为一级至七级。

每个等级都有详细的标准和评定要求。

下面将对交通事故伤残鉴定7级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级,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有严重损害,丧失了某一重要器官或部位的功能。

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生活和工作。

二级,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有较为严重的损害,造成了较大的功能障碍,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三级,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有明显的损害,造成了一定的功能障碍,需要一定的康复治疗。

四级,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但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

五级,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有轻微的损害,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小。

六级,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有暂时的轻微损害,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极小。

七级,指因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有暂时的轻微损害,对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影响几乎没有。

在进行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时,需要根据受害人的具体情况,结合医学鉴定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评估受害人的身体功能损伤情况,确定其伤残等级。

对于伤残鉴定结果,受害人和相关当事人都有权利提出异议,并有权利要求重新鉴定。

总之,交通事故伤残鉴定7级标准是根据受害人身体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来进行评定的,具体的鉴定标准和程序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标准进行评定,确保对受害人的伤残情况进行公正、客观的评定。

希望广大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公正的伤残鉴定结果。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是什么?一、一级伤残标准(一)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植物状态2、四肢瘫 (二)头面部损伤致:1、双侧眼球缺失2、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

二、二级伤残标准,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

出现交通事故后,如果造成人员伤亡的,需要做伤残鉴定。

鉴定的等级状况关系到赔偿的额度,伤残情况越严重,赔偿费用越高。

那么,具体的鉴定标准是什么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以下资料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一级伤残(一)、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植物状态;2、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4、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二)、头面部损伤致:1、双侧眼球缺失;2、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

(三)、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四)、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五)、胸部损伤致:1、肺叶切除或双侧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严重畸形,呼吸功能严重障碍;2、心功不全,心功Ⅳ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六)、腹部损伤致:1、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2、双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七)、肢体损伤致:1、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2、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3、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三肢完全丧失功能;4、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二肢完全丧失功能,第三肢丧失功能50%以上;5、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二肢完全丧失功能6、三肢完全丧失功能。

(八)、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6%以上。

▲二、二级伤残(一)、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1、重度智力缺损(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需随时有人帮助才能完成;2、完全性失语;3、双眼盲目5级4、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5、偏瘫或截瘫(肌力2级以下)。

车祸九级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车祸九级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

一、车祸九级伤残鉴定标准1.1 骨科伤残鉴定标准根据《交通事故伤残鉴定标准》,骨科伤残鉴定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全残四级。

其中轻度伤残指因交通事故产生的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导致轻微功能障碍,但并未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度伤残指因交通事故产生的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导致较严重的功能障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重度伤残指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严重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导致明显功能障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全残指因交通事故导致的肢体截肢或功能丧失。

1.2 神经系统伤残鉴定标准神经系统伤残鉴定主要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情况进行评定。

轻度伤残主要指神经功能轻微障碍,但并未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度伤残指神经功能受损,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重度伤残指神经功能严重受损,明显影响生活自理和工作。

1.3 精神病症伤残鉴定标准精神病症伤残鉴定主要根据精神病症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

轻度伤残主要指精神病症轻微,但并未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中度伤残指精神病症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重度伤残指精神病症非常严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二、车祸伤残赔偿标准2.1 医疗费用赔偿交通事故导致的伤残需要进行医疗救治,因此赔偿标准中包含了医疗费用的赔偿。

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程度和治疗费用,确定合理的医疗费用赔偿标准。

2.2 误工费赔偿受害人由于交通事故导致的伤残不能正常工作,需要进行误工补偿。

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程度和实际工作时间,确定合理的误工费赔偿标准。

2.3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的伤残程度,确定相应的残疾赔偿金。

一般情况下,伤残程度越重,残疾赔偿金越高。

2.4 智力赔偿金如果交通事故导致的伤残影响了受害人的智力功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智力赔偿金。

三、总结和建议3.1 鉴定标准的重要性车祸九级伤残鉴定标准对于确定受害人的伤残程度、赔偿标准等具有重要意义。

各种伤残鉴定标准的设立,能够为受害人提供准确的伤残评级,为赔偿金额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相撞、车辆侧翻、车辆刮撞行人或其他车辆等情况。

在交通事故中,伤情鉴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确定受伤人员的伤情程度,为事故的责任认定和赔偿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对于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相关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一、外伤鉴定标准。

1. 皮肤挫伤,皮肤红肿、破损,可见瘀血。

2. 骨折,受伤部位肿胀、疼痛明显,X光片显示骨折线。

3. 淤血,皮下组织出血,局部皮肤颜色变紫黑。

4. 擦伤,局部皮肤磨损,可见明显破损。

5. 撕裂伤,皮肤组织被撕裂,出血较多。

二、内伤鉴定标准。

1. 脑震荡,头部受到重击,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2. 肋骨骨折,呼吸困难、疼痛明显,X光片显示肋骨骨折。

3. 脊柱损伤,出现腰背疼痛、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4. 脏器损伤,出现内脏出血、腹痛、休克等症状。

5. 血管神经损伤,出现局部麻木、无力、肿胀等症状。

三、精神状态鉴定标准。

1. 焦虑症状,出现紧张、恐惧、不安等情绪,影响正常生活。

2. 抑郁症状,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

3. 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回忆性梦魇、情绪波动大等症状。

四、鉴定程序。

1. 事故发生后,受伤人员应及时就医,接受伤情鉴定。

2. 医生应根据受伤人员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等进行伤情鉴定。

3. 鉴定结果应书面记录,包括外伤、内伤、精神状态等内容,以供后续调查和赔偿使用。

五、鉴定要点。

1. 鉴定应客观、公正,不应受任何利益干扰。

2. 鉴定结果应准确、可靠,符合医学常识和法律规定。

3. 鉴定应尽可能详细,对受伤人员的伤情进行全面评估。

六、结语。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事故责任认定和受伤人员的赔偿。

因此,对于相关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交通事故伤情鉴定工作更加规范、科学。

交通事故伤害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害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害鉴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等交通参与者之间的碰撞、侧翻、坠落、失火等意外事件。

交通事故不仅给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更会给当事人及其家属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因此,对于交通事故伤害的鉴定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交通事故伤害的鉴定对象。

交通事故伤害的鉴定对象主要包括车辆驾驶人、乘车人员、行人和其他相关参与者。

对于不同的鉴定对象,其伤害程度和鉴定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二、交通事故伤害的鉴定标准。

1. 车辆驾驶人。

对于车辆驾驶人的伤害鉴定,主要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身体的损伤程度、伤残程度、康复期限等。

根据不同的伤害程度,可以分为轻伤、重伤、致残和死亡等不同等级。

针对不同等级的伤害,需要进行相应的医学鉴定和评估。

2. 乘车人员。

对于乘车人员的伤害鉴定,除了考虑身体的损伤程度外,还需要考虑是否存在精神创伤、心理疾病等相关因素。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乘车人员的整体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3. 行人和其他相关参与者。

对于行人和其他相关参与者的伤害鉴定,需要综合考虑身体的损伤程度、伤残程度以及可能存在的精神创伤等因素。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受害者的权益,确保鉴定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交通事故伤害鉴定的程序。

1. 事故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

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首先需要进行事故现场的勘查和证据的收集。

这包括事故现场的照片、视频、车辆损坏情况、伤者的伤情照片等相关证据。

2. 医学鉴定和评估。

针对交通事故伤害的鉴定,需要进行医学鉴定和评估。

这包括对伤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伤害的程度和影响。

3. 鉴定结论的出具。

在完成医学鉴定和评估后,需要出具鉴定结论。

鉴定结论应当客观、公正,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标准,确保受害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交通事故伤害鉴定的意义。

交通事故伤害的鉴定标准不仅对于受害者的权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赔偿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交通事故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骨折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骨折伤残鉴定标准如下1:
一级伤残: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意识消失;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社会交往完全丧失。

二级伤残: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不能工作;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级伤残: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仅限于室内的活动;明显职业受限;社会交往困难。

四级伤残: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职业种类受限;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级伤残: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指导;仅限于就近的活动;需要明显减轻工作;社会交往贫乏。

六级伤残: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部分日常生活需要帮助;各种活动降低;不能胜任原工作;社会交往狭窄。

七级伤残: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八级伤残: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远距离活动受限;能从事复杂工作,但效率明显降低;社会交往受约束。

九级伤残: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十级伤残:日常活动能力轻度受限;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社会交往能力轻度受限。

交通事故九级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九级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九级伤残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事件,造成了许多人的伤残。

为了对交通事故受害者的伤残程度进行准确的评定,我国制定了交通事故九级伤残鉴定标准。

这一标准对于确定受害者的伤残等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受害者的权益保护提供了依据。

首先,一级伤残是指交通事故造成的轻微伤害,例如轻微瘢痕、轻微骨折等,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影响较小。

二级伤残是指较为严重的伤害,例如严重瘢痕、严重骨折等,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接下来,三级伤残是指较为严重的伤害,例如肢体残缺、严重神经损伤等,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影响较大。

四级伤残是指严重的伤害,例如双下肢残废、双臂残废等,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后,五级伤残是指极为严重的伤害,例如全身性瘫痪、全身性严重神经损伤等,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六级伤残是指生命体征稳定,但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接着,七级伤残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但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八级伤残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九级伤残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对受害者的生活能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

最后,交通事故九级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为受害者的权益保护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也为司法机关对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希望大家能够加强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1-10级评残标准

交通事故伤残等级1-10级评残标准

交通事故是导致伤残等级评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根据不同情况对伤残等级进行评定,通常会采用一定的评估标准。

下面将根据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残标准,详细介绍1-10级的评定内容。

1. 伤残等级1级:通过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残标准,被鉴定为1级伤残等级的人员,通常是指由于事故导致轻微受伤,造成的伤残较低,对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小。

2. 伤残等级2级:2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较为明显,但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仍然较小。

可能需要一定的康复治疗和恢复期。

3. 伤残等级3级:3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较为严重,对生活和工作已经产生较大影响,需要较长的康复治疗和恢复期。

4. 伤残等级4级:4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严重,已经对生活和工作造成较大影响,可能需要长期康复或甚至永久残疾。

5. 伤残等级5级:5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永久的严重残疾,对生活和工作影响巨大。

6. 伤残等级6级:6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极其严重,已经导致永久的严重残疾,对生活和工作影响极大。

7. 伤残等级7级:7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极其严重,已经导致永久的严重残疾,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严重。

8. 伤残等级8级:8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非常严重,已经导致永久的严重残疾,对生活和工作影响非常严重。

9. 伤残等级9级:9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非常严重,已经导致永久的严重残疾,对生活和工作影响极其严重。

10. 伤残等级10级:10级伤残等级通常表示受伤非常严重,已经导致永久的严重残疾,对生活和工作影响极其严重。

以上是根据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残标准,对1-10级的评定内容进行的详细介绍。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根据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残标准的1-10级评定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级别的伤残等级对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对于受伤的个人来说,伤残等级的评定不仅意味着身体上的损失,也涉及到其后续的康复治疗和生活工作的适应性等问题。

对于交通事故受伤者,及时准确地评定伤残等级是十分重要的。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交通运输活动中,由于车辆、行人、道路等因素所引起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件。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为了准确判定责任和赔偿范围,需要进行交通事故三期鉴定。

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是指对交通事故发生后的三个时期进行鉴定,分别是事故发生时期、事故造成的损害时期和事故损害的稳定时期。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标准。

一、事故发生时期鉴定标准。

1. 事故发生时期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的鉴定。

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事故现场勘查、事故车辆损坏程度、事故现场痕迹等。

鉴定人员需要及时到达现场,对事故车辆和现场进行勘查,记录事故现场状况和车辆损坏情况,采集相关证据和痕迹,以确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原因。

2. 事故发生时期鉴定还需要对事故双方进行询问和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和原因。

鉴定人员需要听取当事人陈述,了解事故发生的过程,获取事故证人证言,以便对事故责任进行初步判定。

二、事故造成的损害时期鉴定标准。

1. 事故造成的损害时期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受害人的伤情和财产损失进行鉴定。

鉴定标准主要包括对受害人的伤情进行医学鉴定和财产损失进行评估。

2. 鉴定人员需要对受害人进行医学检查,了解受伤情况和损害程度。

同时,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失进行评估,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

鉴定人员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医学标准,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客观评估,确定事故造成的损害程度。

三、事故损害的稳定时期鉴定标准。

1. 事故损害的稳定时期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对受害人的伤情和财产损失进行长期观察和鉴定。

鉴定标准主要包括对受害人的医疗情况和康复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和评估。

2. 鉴定人员需要对受害人的医疗情况进行长期观察,了解伤情的恢复情况和后遗症情况。

同时,对受害人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康复治疗费用、残疾赔偿金等。

鉴定人员需要根据医学标准和康复情况,对受害人的损失进行再次评估,确定事故损害的稳定程度。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三期鉴定是对交通事故发生后的三个时期进行鉴定,包括事故发生时期、事故造成的损害时期和事故损害的稳定时期。

车祸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车祸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车祸事故伤残鉴定标准
1. 伤残等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伤残等级分为十级,从轻微伤到特别重伤。

不同的伤残等级
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和医疗补偿。

2. 伤残鉴定程序,车祸事故伤残鉴定一般需要由医院或者司法
鉴定机构进行,包括对伤情的诊断和鉴定,通常需要提供相关的医
疗证明和法医鉴定报告。

3. 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对于因交通事故受伤致残的受害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包括医
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并且根据伤残等级进行相应的赔偿。

4. 法律依据,车祸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是基于法律法规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
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等,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车祸事故伤残鉴定
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和程序。

5. 人身权益保障,车祸事故伤残鉴定标准的制定旨在保障受害
者的人身权益,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公正的鉴定和相应的赔偿,同
时也对肇事者进行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

总的来说,车祸事故伤残鉴定标准是为了保障受害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公正的鉴定和赔偿,同时也对肇事者进行相应的法律责任追究,是一个涉及法律、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事故鉴定标准(2002年12月1日)目录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3 评定总则4 伤残等级5 附则附录A 伤残等级划分依据附录B 多等级伤残的综合计算方法附录C 有关伤残程度的区分[发布单位] 公安部[发布日期] 2002-12-1交通事故鉴定标准前言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本标准是在充分总结吸收1992年公安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A35-1992)执行的经验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起草形成。

本标准进一步完善了伤残等级10级分类法。

在全面规范人体伤残程度的同时,还建立了多等级伤残和肢体功能丧失的综合计算数学方法,引入了肩关节复合体的概念并建立了功能丧失的计算方法,为解决多处伤残和肢体功能丧失的计算及肩胛带伤残的评定问题提供了依据。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A35-199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提出。

本标准由公安部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志维、赵新才、黄小七、王世其、宋鸿。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

2 术语和定义下列述评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the injured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遭受各种暴力致伤的人员2.2 伤残impairment因道路交通事故损伤所致的人体残废。

包括:精神的、生理功能的和解剖结构的异常及其导致的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

2.3 评定assessment在客观检验的基础上,评价确定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等级的过程。

2.4 评定人assessor办案机关依法指派或聘请符合评定人条件,承担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人员。

2.5 评定结论assessment conclusion评定人根据检验结果,按照伤残评定标准,运用专门知识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综合性判断。

2.6 评定书assessment report评定人将检验结果、分析意见和评定结论所形成的书面文书。

2.7 治疗终结 treatment finality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

3 评定总则3.1 评定原则伤残评定应以人体伤后治疗效果为依据,认真分析残疾与事故、损伤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评定。

3.2 评定时机评定时机应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损伤或确因损伤所致的并发症治疗终结为准。

对治疗终结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办案机关组织有关专业人员进行鉴定,确定其是否治疗终结。

3.3 评定人条件:评定人应当具有法医学鉴定资格的人员担任。

3.4 评定人权利和义务3.4.1 评定人权利a)有权了解与评定有关的案情和其他材料;b)有权向当事人询问与评定有关的问题;c)有权依照医学原则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和要求进行必要的特殊仪器检查等;d)有权因专门知识的限制或鉴定材料的不足而拒绝评定。

3.4.2 评定人义务a)全面、细致、科学、客观地对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进行检验和记录;b)正确及时地作出评定结论;c)回答事故办案机关所提出的与评定有关的问题;d)保守案件秘密;e)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回避原则的规定;f)妥善保管提交评定的物品和材料。

3.5 评定书3.5.1 评定人评定结束后,应制作评定书并签名。

3.5.2 评定书包括一般情况、案情介绍、病历摘抄、检验结果记录、分析意见和结论等内容。

3.6 伤残等级划分本标准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状况,将受伤人员伤残程度划分为10级,从第1级(100%)到第X级(10%),每级相差10%。

伤残等级划分依据见附录A。

4 伤残等级4.1 Ⅰ级伤残4.1.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a)植物状态;b)极度智力缺损(智商20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c)四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d)截瘫(肌力2级以下)伴大便和小便失禁。

4.1.2 头面部损伤致:a)双侧眼球缺失;b)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5级。

4.1.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严重障碍。

4.1.4 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严重障碍。

4.1.5 胸部损伤致:a)肺叶切除或双侧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严重畸形,呼吸功能严重障碍;b)心功不全,心功Ⅳ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1.6 腹部损伤致:a)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严重障碍,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b)双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4.1.7 肢体损伤致:a)三肢以上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b)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c)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三肢完全丧失功能;d)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第二肢完全丧失功能,第三肢丧失功能50%以上;e)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二肢完全丧失功能;f)三肢完全丧失功能。

4.1.8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76%以上。

4.2 Ⅱ级伤残4.2.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a)重度智力缺损(智商34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需随时有人帮助才能完成;b)完全性失语;c)双眼盲目5级;d)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2级以下);e)偏瘫或截瘫(肌力2级以下)。

4.2.2 头面部损伤致:a)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4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盲目3级以上;b)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4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4级以上,另一眼盲目5级;c)双眼盲目5级;d)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e)全面部瘢痕形成。

4.2.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呼吸功能障碍。

4.2.4 颈部损伤致呼吸和吞咽功能障碍。

4.2.5 胸部损伤致:a)肺叶切除或胸膜广泛严重粘连或胸廓畸形,呼吸功能障碍;b)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或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2.6 腹部损伤致一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功能重度障碍。

4.2.7 肢体损伤致:a)二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b)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完全丧失功能;c)二肢以上完全丧失功能。

4.2.8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8%以上。

4.3 Ⅲ级伤残4.3.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a)重度智力缺损或精神障碍,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b)严重外伤性癫痫,药物不能控制,大发作平均每月一次以上或局限性发作平均每月四次以上或小发作平均每周七次以上或精神运动性发作平均每月三次以上;c)双侧严重面瘫,难以恢复;d)严重不自主运动或共济失调;e)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3级以下);f)偏瘫或截瘫(肌力3级以下);g)大便或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3.2 头面部损伤致:a)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盲目3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低视力2级;b)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盲目3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盲目3级以上,另一眼盲目4级以上;c)双眼盲目4级以上;d)双眼视野接近完全缺损(直径小于5°);e)上颌骨、下颌骨缺损,牙齿脱落24枚以上;f)双耳极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g)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另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h)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i)面部瘢痕形成80%以上。

4.3.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4.3.4 颈部损伤致:a)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完全丧失;b)严重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4.3.5 胸部损伤致:a)肺叶切除或胸膜广泛粘连或胸廓畸形,严重影响呼吸功能;b)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Ⅱ级伴器质性心律失常;或心功能Ⅰ级伴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3.6 腹部损伤致:a)胃、肠、消化腺等部分切除,消化吸收功能障碍;b)一侧肾切除或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侧肾功能中度障碍;或双侧肾功能重度障碍。

4.3.7 盆部损伤致:a)女性双侧卵巢缺失或完全萎缩;b)大便和小便失禁,难以恢复。

4.3.8 会阴部损伤致双侧睾丸缺失或完全萎缩。

4.3.9 肢体损伤致:a)二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b)一肢缺失(上肢在肘关节以上,下肢在膝关节以上),另一肢丧失功能50%以上;c)一肢缺失(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在踝关节以上),另一肢完全丧失功能;d)一肢完全丧失功能,另一丧失功能50%以上。

4.3.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60%以上。

4.4 Ⅳ级伤残4.4.1 颅脑、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致:a)中度智力缺损(智商49以下)或精神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b)严重运动性失语或严重感觉性失语;c)四肢瘫(二肢以上肌力4级以下);d)偏瘫或截瘫(肌力4级以下);e)阴茎勃起功能完全丧失。

4.4.2 头面部损伤致:a)一侧眼球缺失,另一眼低视力2级;或一侧眼球缺失,另一侧眼严重畸形伴低视力1级;b)双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伴双眼低视力2级以上;或一侧眼睑重度下垂(或严重畸形),该眼低视力2级以上,另一眼低盲目3级以上;c)双眼盲目3级以上;d)双眼视野极度缺损(直径小于10°);e)双耳极度听觉障碍;f)一耳极度听觉障碍,另一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畸形)50%以上;g)双耳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h)双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伴双侧耳廓缺失(或严重畸形);或双耳中等重度听觉障碍伴一侧耳廓缺失,另一侧耳廓严重畸形;i)面部瘢痕形成60%以上。

4.4.3 脊柱胸段损伤致严重畸形愈合,影响呼吸功能。

4.4.4 颈部损伤致:a)瘢痕形成,颈部活动度丧失75%以上;b)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4.4.5 胸部损伤致:a)肺叶切除或胸膜粘连或胸廓畸形,影响呼吸功能;b)明显器质性心律失常。

4.4.6 腹部损伤致一侧肾功能重度障碍,另一侧肾功能中度障碍。

4.4.7 会阴部损伤致阴茎体完全缺失或严重畸形。

4.4.8 外阴、阴道损伤致阴道闭锁。

4.4.9 肢体损伤致双手完全缺失或丧失功能.4.4.10 皮肤损伤致瘢痕形成达体表面积52%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