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标准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
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
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
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
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
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
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
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交通事故中检验、鉴定相关知识详解

交通事故中检验、鉴定相关知识详解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的道路状况等需要检验、检查的,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三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检验、鉴定应当在二十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应当报经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
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这一点实现了鉴定的社会化,即由当事人自行选择有资格的鉴定机构鉴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二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当事人,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
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当另行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鉴定。
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评估结论后三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备案。
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以一次为限。
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由急救、医疗机构或者法医出具死亡证明。
尸体应当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
检验尸体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
解剖尸体需征得其家属的同意。
检验完成后,应当通知死者家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
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处理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
对未知名尸体,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器材,并对尸体拍照、采集相关信息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未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并在设区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
登报后三十日仍无人认领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处理尸体。
交通事故鉴定程序详解步骤帮你了解鉴定的全过程

交通事故鉴定程序详解步骤帮你了解鉴定的全过程交通事故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突发事件,无论是对于肇事者、受害者还是保险公司,了解交通事故鉴定程序的详细步骤都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通过详细介绍交通事故鉴定的全过程,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相关流程。
一、报警和现场处理发生交通事故后,首要的步骤是立即报警。
报警后,交警将会前往现场处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维护交通秩序和保护现场。
在等待交警到达的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您可以通过收集证据,如拍摄现场照片、记录伤者情况,帮助后续鉴定程序的进行。
二、事故认定交警到达现场后,将会对事故进行现场勘查,了解事故发生的经过。
在勘查的过程中,交警将会询问当事人的陈述并记录现场状况。
基于勘查结果,交警会作出事故认定,确定责任方,并填写交通事故认定书。
该认定书将成为后续鉴定程序的重要依据。
三、鉴定申请如果当事人对事故认定结果有异议或需要进行保险理赔,需要提出交通事故鉴定申请。
一般情况下,鉴定申请需要在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完成。
鉴定申请包括填写申请表格、提供相关材料等步骤。
申请表格一般由当事人填写,内容包括双方当事人基本信息、事故经过、损失情况等。
相关证据材料可能包括现场照片、事故认定书、医疗记录等。
四、鉴定机构介入鉴定申请提交后,鉴定机构将会受理申请,并进行鉴定程序。
鉴定机构一般是由交通管理部门或司法鉴定机构负责。
他们会根据当事人提供的材料和现场勘查结果,使用专业技术进行交通事故的复现和分析,以确定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将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并成为后续索赔或法律诉讼的重要证据。
五、鉴定结果与后续处理鉴定机构完成鉴定程序后,将出具鉴定结论书。
该结论书将详细说明事故的经过、责任认定以及损失评估等内容。
当事人可以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后续的处理,如根据结果对责任方追究法律责任或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等。
总结起来,交通事故鉴定程序需要经过报警和现场处理、事故认定、鉴定申请、鉴定机构介入以及鉴定结果与后续处理等多个步骤。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

交通事故伤情鉴定标准一、定性鉴定1、交通事故中人体受损部位的分类:(1) 受损身体部位的定性鉴定:①头部、眼睛:头痛、眼眶烦痛、鼻出血、眼球出血、鼻骨骨折、颅骨裂伤、眼球撕裂、头部多处伤口;②面部、脖子:耳痛、面部多处伤口;③膝盖、踝关节:膝关节痛、膝关节脱臼,膝盖骨折、踝关节损伤、膝关节损伤;④胸部、背部:胸口疼痛,横纹肌肉撕裂,背部多处伤口;⑤腰部及腰周部:腰椎损伤,腰脊柱损伤,腰部多处伤口。
2、损伤程度的定性鉴定:轻伤:能够承受日常体力活动,能独立自理;中伤:能够承受低强度体力活动,伤情发展后能较快康复;重伤:不能承受任何体力活动,伤残程度较深,康复较慢。
鉴定工作应以医学定量分析为依据,核实损伤的程度,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事故伤情的定量分析:1、痛感程度测量:通过使用明确的数字和符号,衡量损伤严重程度,用以诊断,治疗和恢复各项活动。
2、疼痛可用量化简普痛觉量表(NRS)来逐步检验痛感程度。
3、伤残程度:依据事故伤情的严重性,可将病人的伤残程度划分等级,具体划分依据为病情相应的诊断结果,根据各组织的功能损伤或疼痛的程度来定:(1)一级伤残,又称轻度伤残,损伤局限于某一组织或器官,但并不影响全身功能;(2)二级伤残,又称中度伤残,有多处关节活动受限,但仍保持正常步行走动;(3)三级伤残,又称重度伤残,病患受损机能影响深远,使其丧失以前的正常生活,以及能力从事的正常的劳动。
4、伤害的程度:有危害身体健康的损伤,身体受伤和患病的程度可分为4个级别:极重伤,重伤,轻伤和不伤。
5、恢复时间:用以评估伤情恢复期,一般可分为:无恢复期、较短恢复期、中等恢复期和较长恢复期。
交通事故要做的检验鉴定都有哪些

交通事故要做的检验鉴定都有哪些交通事故可能每天都会发⽣,但是有⼤有⼩,如果是⽐较⼤的交通事故那么可能会涉及刑事案件,就不是赔偿这么简单的了,交通事故要做的检验鉴定都有哪些,店铺⼩编整理了“交通事故要做的检验鉴定都有哪些”的内容为你答疑解惑。
(⼀)⼫体检验:⼫体检验分为⼫表检验和解剖检验。
1、⼫表检验是对交通事故致死⼫体表⾯伤痕的例⾏检验;2、解剖检验主要⽤于:(1)肇逃案,通过解剖⼫体确定侦破⽅向,为破案提供证据;(2)多车碰撞、碾压⼫体,寻找最先撞击车辆,确认直接致死原因;(3)死因不明⼫体查清死亡原因。
(⼆)轻重伤鉴定:检验交通事故伤害对象致伤原因和伤势状况,并按标准规定作出损伤程度鉴定。
(三)成伤机制鉴定:通过⼈体损伤检验确定损伤部位与交通事故伤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主要为分析事故原因,排除⾮交通事故因素,调解损害赔偿提供依据,对交通事故伤害对象伤情有疑问或当事⼈对伤害后果有争议可进⾏成伤机制鉴定。
(四)伤残评定:交通事故受伤⼈员治疗终结后,当事⼈认为因交通事故致残需按残疾索赔的,作为举证需要可委托法医作残疾等级评定,当事双⽅选择由交管部门调解,伤者治疗终结后可作伤残评定。
(五)酒精含量检验:车辆驾驶⼈有下列情形之⼀须检验体内⾎液酒精含量:交通事故致⼈死亡;交通事故致⼈重伤;交通事故致伤3⼈以上;交通事故有恶劣影响;车辆驾驶⼈有酒后驾车嫌疑;⼀⽅当事⼈怀疑或指控另⼀⽅当事⼈饮酒;车辆驾驶⼈擅⾃离开现场,24⼩时内返回或被抓获;交警发现车辆驾驶⼈有饮酒驾车嫌疑或醉酒驾驶⾃⾏车、三轮车、电动三轮车、残疾⼈机动轮椅车等嫌疑,车辆驾驶⼈对酒精呼吸测试结果有异议,或测试结果超过醉酒临界值。
(六)车辆安全性能检验:交通事故车辆检验对象为:交通死亡事故;交通事故致⼈重伤或伤3⼈以上;交通事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机动车⽆牌证或未按规定参加年度检验;交通事故车辆类型不明确;根据案情需对事故车辆检验、鉴定。
(七)事故车辆机械故障鉴定:通过车辆特定部位拆解检查寻找车辆故障,查明故障原因,⽤以区别⼈为责任和机械故障。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

交通事故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交通事故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法避免的现象。
而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鉴定,成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交通事故现状、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检验鉴定标准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交通事故现状随着车辆总量的增加和道路交通建设的提升,交通事故数量也不断增加。
2020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总数为195.1万起,其中死亡人数为63.1万人。
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事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法律、管理和技术手段。
其中,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二、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路交通安全,对所有机动车辆进行的安全技术检验和鉴定。
中国机动车安全技术评价规程的制定,是车辆检验鉴定制度建设的里程碑,也是推进汽车安全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举措。
机动车安全技术评价规程主要规定了检验鉴定内容、方法和标准,以及检验鉴定机构、人员的资质和管理。
三、检验鉴定标准车辆安全技术的检验鉴定,涉及到车辆的各个方面,需要按照严格标准进行评估。
车辆检验鉴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制动性能标准制动性能是车辆安全的重要保障,车辆制动性能标准包括制动性能检测、制动延迟、制动均衡、制动力平衡、制动踏板力量等指标。
2. 灯光设备标准车辆灯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对于夜间驾驶以及雨雾天气时的行车安全非常重要,车辆灯光设备标准主要包括前照灯、尾灯、刹车灯、倒车灯等指标。
3. 底盘检测标准底盘检测主要针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底盘件要素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悬挂、转向、制动等方面。
4. 排放标准车辆的排放标准是国家整个环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车辆排放标准主要包括排放性能、尾气污染、噪声等方面。
四、未来发展未来车辆安全技术检验鉴定制度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时代和技术的变化。
随着智能化、互联化技术的引入,车辆的安全技术检验鉴定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比如,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车辆故障检测系统,能够实现对车辆进行深度分析和检测。
事故车辆检定要点

道路交通事故车辆检验鉴定方法和要点一、痕迹检验交通事故痕迹主要是指事故发生前后,留在现场的各种印迹和印痕。
根据痕迹的有无痕迹的形态、痕迹的分布情况、痕迹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判断现场的真伪,分析事故的成困和经过。
1.路面痕迹路面痕迹是指道路表面的破损和变形,以及遗留以其上的各种附着物、分泌物和分离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由橡胶微粒等构成的制动印迹和挫压印迹。
汽车制动时.由于强烈的摩擦,常会使轮胎表面的橡胶微粒粘附于路面,形成黑色的条状印迹.这就是所谓的制动印迹。
在汽车制动初期,轮胎连滚带滑,使印迹中的胎面花纹在车辆行驶方向上被拉长,此时的印迹称为制动压印;当制动后期车轮抱死产生纯滑移时,路面上的花纹已无法辨认,成为一条连续的实心印迹,称为制动拖印,如图3—1所示。
在制动过程中,由于前轴负荷增加,前轮胎面向里弯曲,常使前轮印迹突然变宽,形成双线拖印,而后轮则由于负荷减小,胎面向外弯曲,使其印迹变窄。
正常制动状态下的制动7印迹,是两条其间距与制动轮距相同的平行直线,若前后轮距相同,则前后轮印迹的局部区段将产生重叠,重叠处印迹加深。
在紧急制动时,制动印迹不一定都是连续的,有时也会出现断续现象,其客观原因是由于车轴上下振动使车轮与路面断续接触,或者由于制动鼓失圆使制动状态不一致形成断续减速;主观原因是由于驾驶员有意识地交替踩放制动踏板,避免车轮抱死使其处于最佳制动状态。
当出现制动跑偏现象时,印迹会成为一条圆滑弧线,且内侧印迹长,外侧印迹短。
当车辆发生侧滑时,侧滑车轮的印迹产生折变,且折变后印迹稍宽,不显示胎面花纹。
一般载货汽车都使后轮先于前轮制动,先出现的制动印迹多为后轮印迹,故现场制动印迹的长度也多从后轮与地面的接触点,量到印迹的起点。
在确定制动印迹起点的位置时,应站在汽车后方,与制动印迹成一直线,且离印迹有一段距离的低角度外,进行仔细的观察。
根据制动印迹可以判断车辆的行驶路线、方向和速度,以及驾驶员采取的措施等情况。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第一步:勘查现场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第一步是到现场进行勘查。
勘查人员需要仔细观察事故现场,记录下相关的信息,包括车辆的位置、行驶方向、相对位置以及任何可能与事故相关的细节。
此外,勘查人员还需要采集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以便后续分析和鉴定。
第二步:确定车辆痕迹类型根据勘查现场获得的信息,鉴定人员需要确定车辆痕迹的类型。
车辆痕迹主要包括刹车痕迹、撞击痕迹、滑行痕迹等。
不同类型的车辆痕迹在形状、深度和位置等方面会有所不同,通过对车辆痕迹进行分类和分析,鉴定人员可以推测出事故的发生过程和车辆的运动轨迹。
第三步:记录车辆痕迹鉴定人员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如刷子、量角器、测量尺等)对车辆痕迹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
测量的内容包括痕迹的长度、宽度、深度、形状等。
同时,鉴定人员还需要在现场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鉴定和分析工作。
第四步:采集物证样品除了记录车辆痕迹的基本信息,鉴定人员还需要对车辆痕迹进行采集物证样品。
物证样品可以包括土壤、玻璃碎片、喷漆样本等,这些物证样品可以进一步为事故的鉴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采集物证样品时,鉴定人员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避免对现场证据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五步:实验室分析物证样品在现场采集后,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室分析可以包括物证样品的显微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
这些分析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帮助鉴定人员确定物证与事故的关联性和可能的发生情况。
第六步:成果鉴定和报告书撰写基于现场勘查、车辆痕迹记录、物证样品分析等工作成果,鉴定人员需要进行鉴定和推理。
根据分析结果,鉴定人员可以得出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归属和车辆的运动轨迹等结论,并将其整理成鉴定报告书。
鉴定报告书对于事故的认定和责任的追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主要包括勘查现场、确定痕迹类型、记录车辆痕迹、采集物证样品、实验室分析以及成果鉴定和报告书撰写等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遇到交通法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导读: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的道路状况等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五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本文通过相关法律知识,为你解读了交通事故的检验以及鉴定相关。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当事人生理、精神状况、人体损伤、尸体、车辆及其行驶速度、痕迹、物品以及现场的道路状况等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五日内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具备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检验、鉴定。
检验、鉴定应当在二十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经设区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十日。
检验、鉴定周期超过时限的,须报经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
当事人因交通事故致残的,在治疗终结后,应当由具有资格的伤残鉴定机构评定伤残等级。
对有争议的财产损失的评估,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
具备资格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向当事人介绍符合条件的检验、鉴定、评估机构,由当事人自行选择。
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由急救、医疗机构或者法医出具死亡证明。
尸体应当存放在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
检验尸体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
解剖尸体需征得其亲属的同意。
检验完成后,应当通知死者亲属在十日内办理丧葬事宜。
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由公安机关处理尸体,逾期存放的费用由死者亲属承担。
对未知名尸体,由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材、采集其他相关信息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填写《未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报设区的市公安机关有关部门。
核查出未知名尸体身份的,通知其亲属或者单位认领并处理交通事故。
经核查无法确认身份的,应当在地(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
登报后十日仍无人认领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或者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处理尸体。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的事故车辆除检验、鉴定外,不得使用。
检验、鉴定完成后五日内通知当事人领取事故车辆和机动车行驶证。
对弃车逃逸的无主车辆或者经通知当事人十日后仍不领取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对无牌证、达到报废标准、未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等车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检验、鉴定结果后二日内将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交当事人。
当事人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检验、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结论复印件后三日内提出重新检验、鉴定的申请。
经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应当另行指派或者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的鉴定机构进行重新检验、鉴定。
当事人对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鉴定、评估结论后三日内另行委托检验、鉴定、评估,并告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备案。
申请重新检验、鉴定、评估以一次为限。
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
∙国务院批转铁道部 /y/jt/1070260.html ∙孙XX与吴XX /y/jt/1070259.html∙交通事故赔偿及相关问题咨询/y/jt/1070258.html∙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y/jt/1070257.html∙上海市铁路道口管理办法/y/jt/1070256.html∙公司员工执行任务期间出车祸公司应支付医疗费用/y/jt/1070255.html∙北京市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知识问答/y/jt/1070254.html∙颁布《琼州海峡轮渡运输管理规定》和《琼州海/y/jt/1070253.html∙王XX与邢XX /y/jt/1070252.html∙桥隧建筑物大修管理办法/y/jt/1070251.html∙关于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y/jt/1070250.html∙私了的法律效力 /y/jt/1070249.html ∙原告王X何 /y/jt/1070248.html∙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主要技术政策》的通知/y/jt/1070247.html∙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y/jt/1070246.html∙标志不清谁为车祸埋单/y/jt/1070245.html∙执行职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由单位承担赔偿责任/y/jt/1070244.html∙国外贷款核算的几项暂行规定/y/jt/1070243.html∙铁路交通检疫管理办法/y/jt/1070242.html∙交警扣车后怎样处理/y/jt/1070241.html∙原告缪XX与被告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保险合同纠纷案 /y/jt/1070240.html∙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y/jt/1070239.html∙拨打122报警电话应报哪些内容/y/jt/1070238.html∙铁路和水路货物联运规则/y/jt/1070237.html∙铁路高等院校内部定期审计办法/y/jt/1070236.html∙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交通事故纠纷处理方式/y/jt/1070235.html∙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意见/y/jt/1070234.html∙关于守护铁路桥梁隧道的中国人民公安部队及其/y/jt/1070233.html∙顾XX与黄XX /y/jt/1070232.html∙非道路交通事故索赔/y/jt/1070231.html∙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助航标志所在地的人/y/jt/1070230.html∙支XX与杨XX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y/jt/1070229.html∙2002年铁路局资产经营责任制实施办法/y/jt/1070228.html∙国务院关于保护铁路设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畅通/y/jt/1070227.html∙死亡赔偿金不应作为遗产处理/y/jt/1070226.html∙摩托车在前行驶突然左转后一摩托与之相撞酿成事故/y/jt/1070225.html∙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暂行规定/y/jt/1070224.html∙铁路工业产品制造特许证试行办法/y/jt/1070223.html∙交通管理部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应遵循哪些原则/y/jt/1070222.html∙摩托车与货车相撞,医疗费用如何计算/y/jt/1070221.html∙铁路留用土地办法 /y/jt/1070220.html ∙财产保险理赔基本程序/y/jt/1070219.html∙广东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规定/y/jt/1070218.html∙周X成与XXXX高桥运输有限公司/y/jt/1070217.html∙交通事故索赔是否必须先向交警部门申请调解/y/jt/1070216.html∙商业部关于铁路货物运费/y/jt/1070215.html∙何X与郑X /y/jt/1070214.html∙交通事故获赔付“私了协议”也算数/y/jt/1070213.html∙货车和集装箱施封和拆封的法律法规2018最新/y/jt/1070212.html∙郑X新诉中国平安财产保险有限公司XX分公司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y/jt/1070211.html∙关于审理机动车停放管理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 /y/jt/1070210.html∙关于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的处理意见/y/jt/1070209.html∙交通事故一文通 /y/jt/1070208.html ∙刘X杰与姜X刚 /y/jt/1070207.html ∙蒸汽机车段修焊接规则/y/jt/1070206.html∙张X志与郝X伦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y/jt/1070205.html∙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y/jt/1070204.html∙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机动车对非机动车如何赔偿/y/jt/1070203.html∙孙X平与于X /y/jt/1070202.html∙铁路装卸机械管理规则/y/jt/1070201.html∙广X与文XX /y/jt/1070200.html∙货物运输合同中连带责任如何确定/y/jt/1070199.html∙铁路车辆化验工作规则/y/jt/1070198.html∙广东省水路运输服务业管理办法/y/jt/1070197.html∙什么是交通事故伤残鉴定/y/jt/1070196.html∙宫XX与周XX /y/jt/1070195.html∙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y/jt/1070194.html ∙交通管理部门如何处理和保管被扣留车辆/y/jt/1070193.html∙于X平 /y/jt/1070192.html∙铁路专用线共用组织暂行办法/y/jt/1070191.html∙交通事故处理相关规定/y/jt/1070190.html∙乘坐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该告谁/y/jt/1070189.html∙王X娟与吕X龙 /y/jt/1070188.html ∙铁路电力安全工作规程/y/jt/1070187.html∙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如何处理/y/jt/1070186.html∙货车与前方客车相撞造成多人受伤货车司机负全责/y/jt/1070185.html∙铁路轮班制人员班制暂行规定/y/jt/1070184.html∙应该怎样保护交通事故现场/y/jt/1070183.html∙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y/jt/1070182.html∙被盗机动车辆肇事,车辆所有人是否承担责任/y/jt/1070181.html∙郭XX与王XX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y/jt/1070180.html∙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y/jt/1070179.html∙原告王甲与被告高X /y/jt/1070178.html∙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机动车回复反/y/jt/1070177.html∙交通事故车辆被扣期限超过法定期限,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如何处理 /y/jt/1070176.html∙货运日常工作组织办法/y/jt/1070175.html∙张XX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分公司/y/jt/1070174.html∙内燃 /y/jt/1070173.html∙湖北省物价局关于对湖北省境内铁路客货运输延/y/jt/1070172.html∙交管局就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答问/y/jt/1070171.html∙铁路通信信号大修管理办法/y/jt/1070170.html∙李X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市分公司/y/jt/1070169.html∙交通事故处理时限有多长/y/jt/1070168.html∙铁道部公安部关于发布严禁拦截火车保障铁路/y/jt/1070167.html∙关于加强铁路工程建设中爆炸物品管理工作的通/y/jt/1070166.html∙赵X喜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市分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 /y/jt/1070165.html ∙国务院转发铁道部 /y/jt/1070164.html ∙事发后的紧急处理措施/y/jt/1070163.html∙铁路施工企业动用历年百含结余实施办法/y/jt/1070162.html∙王XX /y/jt/1070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