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推荐)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练习1: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B) A.染色质是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的物质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化学成 分完全相同 C.染色质或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 蛋白质 D.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的 细胞核中
2.水稻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A )
A.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
资料2结论
(笔记):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受细胞 核控制。
思考
如果从一开始就直接将蝾螈受精 卵的细胞核拿掉会有什么后果? 蝾螈受精卵将不再进行生长、分裂、分化 等活动。 将预测结果写在资料2后面
资料3:变形虫去核实验
停止生长死亡Fra bibliotek存活并修复
停止生长 植核
存活
死亡
资料3结论
(笔记):变形虫的分裂、生长、修 复等活动受细胞核控制。
(5)该图[5]处的的化学成分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氨基酸 __________和 脱氧核苷酸 ______________。 (6)与细胞吸水能力直接有 关的结构是 [ 11 液泡 ]__________。 (7)连接沟通细胞膜和核膜,使细胞膜、细胞质、细胞 核各部分联系构成整体的结构的是[ 10 内质网 ]__________。 (8)含有DNA的结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结构名称)
核孔
(大分子进出的通道)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 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 库,是细胞代谢和 遗传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
(笔记)
(1)概念: 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 深色的物质。 (2)成分: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3)染色质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染色质 (丝状)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3
4
模型建构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目的要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材料用具: 建立模型: 表达交流:
1、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A.核膜 B.核仁 C.染色质
D.核孔
2、细胞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前提是 A.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B.细胞保持完整的结构 C.细胞膜的流动性 D.线粒体提供能量
细胞核的结构
2、核仁 合成核糖体RNA(rRNA) ,与核糖体形成有关。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大且多。
rRNA rRNA
细胞核的结构
3、染色质与染色体
名称项目 同 一 物 质 成分相同 性质相同 功能相同 染色质
非分裂期
分裂期
染色体
DNA+蛋白质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螺旋浓缩 DNA
解旋
染色体
蛋白质
四、核质关系---相互协调相互依存 细胞只有保持结构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核心提示
1 2 核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上有核孔 核仁与r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 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 控制中心
LOGO
3、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 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 的控制中心; D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4、下列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是 A.核膜 B.细胞膜 C.叶绿体膜 D.线粒体膜
5.下列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 B、不同物质在同一时期的两种形态。 C、不同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6.下列结构中,既具双膜又含有DNA,同时是遗传的 控制中心的是( ) A、线粒体 B、细胞核 C、叶绿体 D、核糖体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4
5
5
小结 作业
胞膜是单层的:核膜上有核孔而细胞膜没有孔。 教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看能提出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是怎样理解 的? 通过问题的设置,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通过问题的设置,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总结出细胞核的功能。 ) 学生: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总结问题。 1.染色质的主要组成成分:DNA+蛋白质 2.染色质的特性: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3.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 4.DNA 的功能 5.遗传信息的作用 教师: 教师:细胞核的功能,完整的表述应该是: (1)遗传信息库。 (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模型建构—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三、模型建构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试验属于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这种实际存在的 研究对象叫原型。而模拟的替代物叫模型。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 (1)确定设计的是动物细胞原型还是植物细胞原型。 (2)确定实验中所要用的实验用具。 (3)确定制作细胞核、细胞器的材料和方法。 (4)根据所作细胞的大小,确定细胞核及各细胞器的大小比例. 实验材料及用具准备 展示模型 教师评价 1.细胞核的形态、数目、大小、位置、结构和功能 2.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相适应 3.模型建构 成才之路 第三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外膜上有核糖体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核膜Leabharlann 结构反 思5
5
2
14
2
板 书 设 计
核仁: 匀质球形小体,与某种RNA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核仁: 匀质球形小体,与某种 合成及核糖体形成有关 核孔: 大分子物质的通道, 核孔: 大分子物质的通道,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 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 染色质: 和蛋白质组成,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和蛋白质组成 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功能: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文档资料-精选文档

•从与外界的关系上看 细胞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每一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
胞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 触的细胞都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因此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从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看
细胞核的功能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 细胞核
中国的固 有领土
二、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 染色质 核仁
核孔
1.细胞核有哪几部分构成?
2.核膜与细胞膜有什么不同? 主要 (1)核膜是双层膜,而细胞膜是单层的; 区别 (2)核膜上有核孔而细胞膜没有。
3.什么是染色质,它的成分是什么?
(1)概念:
2.有人质疑这生物学家,要求他对这么 多细胞有核部分的死亡作出合乎逻辑的 解释。请你尝试为这位生物学家辩护, 替他作出解释。
细胞有核部分出现死亡现象的 可能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实验过 程中人为因素对细胞造成伤害, 导致部分细胞死亡;二是细胞 的正常凋亡。
练习
1、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 筛管细胞 和哺乳动物成熟 的 红细胞 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细胞核不能脱离细胞质而独立生存,这是因为细
胞核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均由细胞质提 供。无核的细胞质也不能长期生存,这是由细胞核 的功能决定的。 •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 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正 常的生命活动。
四、模型制作方法
•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 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
• 模型的形式包括: 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
耿直-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2. 蝾螈受精卵 横缢实验 3. 变形虫切割 及核移植实验
4. 伞藻嫁接与 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二、细胞核的结构
核孔 外膜 内膜 核仁 染色质
1、核膜
双层膜结构,将核内物 质与细胞质分开。外膜 与内质网膜相连,有时 还附着有核糖体。 核孔: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有着严格的选 择性。代谢越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越多。
技能训练
为了研究细胞核是否为活细胞所必须,一 位生物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他研究了100 个细胞,把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 含有细胞核,另一部分没有细胞核。所有的 细胞都放在一定的相同的条件下培养。他得 到下面的实验数据。
时间 (天 ) 1 2 3 4
细胞无核部分的 存活个数 81 62 20 0 时间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 活个数 (天 ) 1 79 2 78 3 77 4 74 10 67 30 65
(2)概念模型:为了理清生物学概念之间的独立 关系、从属关系,使分散的生物学概念系统化(如 集合、知识树等形式)。 (3)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系统性质的 数学形式(如坐标图、数学表达式等)。
在设计并制作细 胞模型时,科学 性、准确性应该 是第一位的,其 次才是模型的美 观与否。
谢谢大家 See you next time
为什么细胞核能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因为细胞核中有DNA,而DNA上贮存着遗传信息。 遗传
在细胞分裂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 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保证了 亲子代细胞在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
细胞依据遗传信息进行物质合成、能 量转换和信息交流,完成生长、发育 、衰老和凋亡。
代谢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 的控制中心
染色质 不 形 态 同 点 存在时期 相 成 同 点 特 联 系 分 性 易被( 细长丝状 分裂间期 染色体 棒状、杆状 分裂期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喜羊羊的家族里来了三个新成员,分 别是黑羊羊、白羊羊和灰羊羊,黑羊羊、 白羊羊非常受他们的欢迎,而灰羊羊常常 被冷落。
灰羊羊想改变后代的命运,可正常情 况下,灰羊羊只能生灰色的羊”。灰羊羊 的梦想是生一只漂亮的小白羊,我们怎样 才能帮她实现梦想呢?
问题探讨 细胞核:
开始分裂 继续分裂
挤一个核到 无核的一边
发育(慢) 发育(快)
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什么关系?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资料3 变形虫切割、核移植实验
无核部分
死亡
不能摄食;无应激性;高 尔基体,内质网退化
正常生活
有核部分
一段时间后 死亡
取出核
植入细胞核
死亡
从资料3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正常生活
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P103 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
数学模型
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 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质
蛋白质 染色体 DNA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核仁
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 的基本单位。细胞必须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物理模型)
高尔基⑤体 核糖⑥体 中心体⑦
细①胞核 内②质网 ③溶酶体 ④线粒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 概念模型
氨基酸
线粒体(提供能量)
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囊泡 细胞膜
蛋白质(肽链) 较成熟的蛋白质 成熟的蛋白质
(初加工)
(深加工)
分泌蛋白
P93 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 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传有关
高一生物必修一3.3

一 二三四
三、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核膜为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核膜上有核孔,核孔 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2.染色质 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细胞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两者是同样的物质在 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在细胞分裂时,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给子代细 胞,保证了亲子代细胞在遗传性状上的一致性。 3.核仁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
M Z Z D 第3节 细胞核——系统 的控制中心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知识梳理
HISHI 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S实验设计 HIYAN SHEJI
1.能记住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会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3.说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嫁接到乙种伞藻的 嫁接到甲种伞藻的
-15-
M Z Z D 第3节 细胞核——系统 的控制中心
目标导航
UBIAODAOHANG
知识梳理
HISHI SHULI
重难聚焦
HONGNAN JVJIAO
典例透析
IANLI TOUXI
S实验设计 HIYAN SHEJI
探究方法 能力展示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甲种伞藻的伞帽为伞形,乙种伞藻的伞帽 为菊花形。将甲种伞藻的带核部分与乙种伞藻的伞柄(不带核)嫁 接,长出的伞帽形状与甲种伞藻的伞帽形状相同,为伞形;将乙种伞 藻的带核部分与甲种伞藻的伞柄(不带核)嫁接,长出的伞帽形状与 乙种伞藻的伞帽形状相同,为菊花形。因此,说明伞帽的形状是由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控制的。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死亡
变形虫
植核 正常生长 停止生长
存活
问题探讨:分析资料4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资料4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帽
柄
伞藻---单细胞藻类
假根
细胞核
(1)伞藻嫁接实验
乙柄
甲柄
甲乙
丙丁
丙丁
1.伞藻新帽的形状由哪部分决定? 假根
2. 你将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伞藻伞帽的形状是 由假根中的细胞核决定的?
分的死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请你尝试为这位生物
学家辩护,替他作出解释。
讨论
1、如果你是这位生物学家,你怎样解释上述数据?你 能得出什么结论?
因为没有细胞核,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而细胞有核部分存活个数和时间都要比无核部分多和 长,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是不可或缺的。
2、有人质疑这位生物学家,要求他对这么多细胞有 核部分的死亡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请你尝试为这位 生物学家辩护,替他作出解释。 可能原因有两方面:
用数学形式如方程式、曲线图等表示研 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
(3)物理模型:
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 的特征。
科学性、准确性是首位,其次才是美观性。
模型建构
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黑藻叶肉细胞
葫芦藓叶肉细胞
水绵细胞
植物细胞模型
高尔基体 叶绿体 细胞壁
线粒体 细胞膜
细胞核
内质网 核糖体
胞质控制的? 细胞核
②结合初中学过的有关多利羊产生过程的知识,你 认为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还是细胞 质控制的?为什么?
性状的遗传主要是由细胞核控制的。因为细胞核中 有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许多基因, 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生物的性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思路]
本章是在学完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后,学生对组成细胞的分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组成细胞的分子固然重要,但是光有分子还不能表现出生命活动。
只有这些分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细胞的各种结构,细胞才能成为基本的生命系统。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对学生认识细胞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有重要的意义。
这章内容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细胞,探讨组成细胞的各个成分是怎样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细胞的生命活动是怎样通过各组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
本章内容的安排,正是从系统的视角,分别安排了《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这正是这套教材区别与其他教材的特点之一。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本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属于理解水平,是为必修二《遗传和变异》知识作好铺垫、打好基础,尤其为基因的表达做好铺垫。
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改变了与以往不同的呈现方式(先介绍结构再讲功能)。
而是先从“资料分析”开始,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的事实,让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细胞核的功能;教材紧接着以图代文介绍了细胞核的结构,在细胞核的结构里,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
因此,教材又重点阐述了DNA、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
因为DNA上贮存着遗传信息,所以细胞核才能成为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再次强调细胞核的功能是与细胞核的结构相适应的。
采用讨论学习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不忘探究,并将能力培养渗透于相关教学内容中,既深化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驱动式展开探究,通过一个个有层次的问题,由浅到深一步步启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的探究思维,使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自主学习地进行学习。
又结合现代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学习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这部分内容的安排为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性留出了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再次体会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复杂性、整体性、有序性和重要性。
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把这一要求放到了课后。
下面是本节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简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初步学会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互动的过程式教学,领悟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以及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关系。
(2)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亲自体验建构模型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2)在合作与交流中分享解决问题后的愉悦。
[教学重点]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
1、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
2、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流程及意图]
板书设计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形态、数目、大小
绝大部分有1个细胞核
真核细胞
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二、细胞核的功能
1、生物体性状的遗传主要由细胞核决定。
2、细胞的分化、分裂与细胞核有关。
3、
结论: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的建成与细胞核有关。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三、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和核孔
(2)核仁
(3)染色质
螺旋化、变短、变粗
染色质染色体
(丝状)解螺旋(杆状)
分裂间期分裂期
教学反思
细胞是很微小的结构,细胞核则更小,所以研究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这些极细微的结构平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了大量的细胞结构名词,细胞结构与功能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较难理解、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并通过列表对比等方法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识记。
这部分的教学,还应该注意加强系统的教学观,即把握住“细胞是一个生命系统”,从细胞生命活动的角度来加强细胞内主要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以功能引出对应的结构,把握两者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
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