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原创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原创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071277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9.png)
原创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一、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定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是指运用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对事业单位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过程。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目标是高效运营,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
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点1.公益性质: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公共服务,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考虑社会效益。
2.政府支持: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依托于政府的支持,政府对其进行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支持与引导。
3.社会监督: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需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对其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进行公开透明。
4.非营利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盈余主要用于再投资或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非用于分配给个人或股东。
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常见名词解释1. 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指通过对事业单位业务目标的达成情况、工作质量、效率及个人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衡量组织和个人的绩效水平。
其目的是激励员工、促进组织发展,并为改进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2. 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指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关系、权力关系以及沟通流程的安排和组织。
合理的组织架构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协同作业、高效管理和快速决策。
3. 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事业单位为了达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合规经营等目的而建立的一套规范、措施和机制。
其目的是确保组织活动的有效性、经济性和合规性。
4.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指事业单位运用市场调研、产品定位、推广销售等手段,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获得市场份额和盈利的过程。
市场营销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旨在提升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竞争力。
5.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激励、评价和流动等活动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管理。
其目标是保证组织具备稳定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支撑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6. 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各类财产进行充分利用、妥善保管和维护的过程。
企业管理的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097b85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0.png)
企业管理的名词解释1.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企业家才能等),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经济组织。
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公司是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具有企业的所有属性。
2.管理:是指经济过程中人和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对称,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结构的合理有序,是老板之间、股东之间、出资者和管理人员之间、老板和员工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上级和下级之间、合作伙伴之间、团队成员之间、企业和顾客之间的双赢合作,是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之间、生产链的上一个环节和下一个环节之间的最佳组合。
3。
管理的效率: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研究管理状况的一种科学方法4.管理的有效性:达到组织目标绩效的管理过程5。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亦称“成果管理",俗称责任制。
是指在企业个体职工的积极参与下,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6。
企业管理:它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身为企业灵魂人物的企业主、CEO及高管团队具备相当水平的组织领导与管理能力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主要内容之一。
7。
矩阵制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它由职能部门系列和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从而同时实现了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特征的组织结构形式。
矩阵式组织结构也可以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结构。
8。
企业战略:对企业各种战略的统称,其中既包括竞争战略,也包括营销战略、发展战略、品牌战略、融资战略、技术开发战略、人才开发战略、资源开发战略等等.企业战略是层出不穷的,例如信息化就是一个全新的战略.企业战略虽然有多种,但基本属性是相同的,都是对企业的谋略,都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计谋。
企业管理的英文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的英文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70a6548762caaedc33d4cf.png)
企业管理的英文名词解释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企业管理的英文名词解释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企业管理的英文名词解释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ERP将管理、财会、销售、制造等公司各部门的业务及各项资源整合起来,让各部门的人员都可以共享这些资源,并能立即回应。
也就是说各部门的资料或者数据的变动,都能及时反映给其他部门。
以往需要各部门做简报的工作,上级主管从ERP系统中就可以得知并随时掌握各部门的状况。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CRM处理、分析、应用客户资料库,提供给客户更贴心、更合适的服务和销售方式,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企业的营运效率。
举例来说,当客户打电话进来的时候,客服人员可以通过电脑得知消费者的基本资料,给客户十分体贴的感觉;更进一步地,销售人员可以通过CRM系统知道消费者的个人爱好和消费习惯等,主动进行销售活动。
SCM:Supply Chain Managment,供应链管理SCM整合上下游厂商间的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保持上下游间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通过SCM系统,从客户下订单一直到货物送到客户手中,这中间的各项信息,企业、材料供应商、运输业等上下游厂商都能共同使用,使备料、生产、运输、配送等流程都能同步进行与协调,让产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送到客户手中。
e-Marketplace:电子交易市场e-Marketplace就是一个市场,只不过这些交易都是通过网络进行。
电子交易市场也扮演一个中间人的角色,它收集采购商和供应商的各种相关信息,对买卖双方进行身份审查,以保证交易的安全性。
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KM收集、整合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信息,让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都能通过网络共享,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这些信息的来源可能是企业内部员工本身的服务经验,各部门相关的业务资料;也有可能是来自于企业外部相关产业的信息;或者顾客对产品服务的意见等。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00233b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26.png)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1.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组织调配,以达到实现企业目标的活动。
它涉及诸如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企业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绩效和效益,确保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期生存和发展。
2. 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将企业的结构和职责进行合理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它涉及确定企业的部门划分、职权分配、职责和岗位要求等方面。
通过良好的组织设计,企业能够建立起高效的工作流程,促进内部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3.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以人为核心,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活动。
它包括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工作。
人力资源管理旨在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满意度,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4. 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指通过分析内外环境,并制定长期目标和发展策略来指导企业发展的过程。
它涉及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目标市场和业务重点等方面。
战略规划帮助企业制定明确的方向和行动计划,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业务流程优化业务流程优化是指通过分析和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以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周期的过程。
它涉及对现有流程进行识别、评估和优化的工作。
通过业务流程优化,企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实现更高的效益和利润。
6.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通过设定目标、评估绩效和提供反馈,以提升团队和员工绩效水平的过程。
它涉及绩效目标的制定和沟通、绩效评估的实施和结果反馈的交流等方面。
通过绩效管理,企业可以激励和奖励高绩效员工,发现和改进低绩效问题,提高整体绩效和竞争力。
7.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指通过研究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产品推广和销售策略,以获取和保持客户的过程。
它涉及产品定位、市场分析、渠道选择、品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市场营销的目标是提高产品销售和市场份额,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现代企业管理》参考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2580c581b6bd97f19eafb.png)
《现代企业管理》课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名词解释企业:现代企业是通过向社会提供产品或劳务,获取经济利益的独立的经济实体。
企业生命周期:企业生命周期是指企业初创、成长、成熟、衰退,直至死亡的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企业风险: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可能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或损失。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1.C 2.B 3.B 4.A、B、C 5.A、B、C、D6.A、B、C 7.A、B、C、D 8.A、B、C、D、E 9.C三、简述或论述题(答题要点):1.如何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1)大规模采用先进的生产手段,系统地将最新科学技术成果用到生产经营活动中。
(2)企业制度从业主制、合同制到股份制逐步演变。
(3)生产经营专业化、一体化不断深入。
(4)随着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现代企业正走向知识化、信息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
2.如何理解现代企业的基本性质?(1)现代企业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专门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2)现代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自我发展的独立的经济实体(3)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依法经营的法人组织(4)企业是社会系统中的生命有机体。
3.如何理解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层组织,处在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地位(2)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4.企业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1)从国民经济系统看,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子系统(2)从社会系统角度看,企业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有:环境、组织、个人、矛盾与发展。
(3)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资源系统看,企业系统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知识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市场资源。
5.如何理解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作为一个生物有机体,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即出生、成长、老化、死亡。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2531f29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a.png)
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二做出得长远性、全局性得规划以及为实现企业远景规划和使命而采取得竞争行为和管理业务的方法。
具体的讲,企业战略就是要确定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规划企业所要从事的经营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组织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地全部资源,从而获得某种竞争优势。
2.企业战略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决策,实施战略方案和控制战略绩效的动态管理过程。
3.公司战略:又称总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整体战略纲领,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
4.竞争战略:又称战略经营单位或事业部战略,是在公司战略的指导下,各个战略业务单位(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此用户发言已违反社区规定U)制定的部门战略,是公司战略之下的子战略。
5.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公司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
6.战略分析:是指对影响企业现在和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环境分析两个方面。
它是战略管理的第一步。
7.战略实施与控制:是贯彻执行既定战略规划所必需的各项活动的总称,是战略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
8.政治法律环境: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实际和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9.经济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因素与条件。
主要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产业布局、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未来的经济走势等。
10.社会文化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文化素质和条件以及人口统计特征等。
11.技术环境:是指影响环境和制约企业经营活动的技术因素和条件。
它不仅包括那些引起时代革命性变化的发明,而且还包括与企业生产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和发展趋势以及以应用前景。
12.潜在进入者:是指产业外随时可能进入该产业而成为竞争者的企业。
13.进入壁垒:是指要进入一个产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和付出的代价。
原创餐饮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原创餐饮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4028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a.png)
原创餐饮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一、定位定位是指餐饮企业在市场中所占据的位置和特点,以及通过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来满足特定顾客需求的过程。
在定位的过程中,餐饮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并根据这些信息来确定营销策略和经营方向。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餐饮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其中包括招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餐饮企业可以优化员工的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三、营销策略营销策略是指餐饮企业为实现市场营销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推广手段和方案。
餐饮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和分析来确定目标顾客需求,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产品定位、定价、渠道选择和推广策略,以提高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餐饮企业通过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成本效益。
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餐饮企业可以减少库存风险和成本,提高产品配送的准时性和灵活性。
五、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指餐饮企业通过一系列市场活动和管理手段,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过程。
在品牌建设中,餐饮企业需要根据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的需求,确定品牌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产品质量、服务体验、品牌形象等方面的优化,形成独特的品牌价值。
六、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指餐饮企业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场信息,以获取有关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需求的过程。
市场调研可以帮助餐饮企业了解市场竞争态势、顾客购买行为和市场趋势,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和经营决策。
七、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指餐饮企业对企业运营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运营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供应管理、库存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运营管理,餐饮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八、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餐饮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各个成本项目的控制和管理,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过程。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f60960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6.png)
管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经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实现既定目标并增加价值的活动。
2. 组织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各项工作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领导的活动。
3. 制度管理:指依照特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4. 人力资源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人力资源进行招聘、培训、激励和离职的活动。
5. 资产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的资产进行规划、配置、评估和优化的活动。
6. 运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生产、供应链和服务等运营活动的规划、协调和控制。
7. 财务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资源进行规划、决策和控制的活动。
8. 市场营销: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和推广销售等活动,满足客户需求并获取利润的过程。
9.战略管理:指企业或组织确定长期目标,规划资源配置和组织发展的活动。
10. 目标管理:指企业或组织根据自身使命和愿景确定具体目标,并设计相应的实施计划和评估方法。
11. 绩效管理:指对组织的绩效进行制定、优化和评估的活动。
12. 领导管理:指领导者对组织内部员工进行激励、指导和管理的活动。
13. 项目管理:指对特定项目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14. 创新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开展创新活动,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5. 风险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应对的活动。
16. 变革管理:指对组织进行重大变革时的规划、执行和监控活动。
17. 品质管理:指对产品或服务的品质进行保证和持续改进的活动。
18. 知识管理: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知识的获取、共享、存储和应用的活动。
19. 运筹学:指运用数学和逻辑方法对生产、运输、库存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优化的学科。
20. 外包管理:指企业或组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服务提供商进行管理。
21. 策略管理:指管理者对企业或组织的战略进行制定、执行和评估的活动。
22. 合规管理:指企业或组织遵守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合法经营和社会责任的活动。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3853b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f.png)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一、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或地方政府事业主管部门设立,以公益为宗旨,经主管部门批准并登记注册的行政管理机构。
事业单位通常以提供公益服务为主要目标,如教育、医疗、科研等领域。
其管理和运作与企业有所不同,强调公益性、非营利性和社会责任。
二、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在组织中运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巧,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的过程。
企业管理包括组织、计划、领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活动,旨在达到组织的目标并提高绩效。
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事业单位企业管理是指在事业单位内部运用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事业单位的运作进行管理和组织的一种方式。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借鉴了企业管理的概念和技巧,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和绩效。
1.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相较于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具有以下的特点:•管理创新:引入了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提高运作效率。
•目标导向:强调明确目标,通过有效管理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并提高绩效。
•高效决策: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体系,通过量化指标对绩效进行评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运作效率:借鉴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加强对事业单位运作的管理和组织,提高工作效率。
•强化绩效导向: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加强透明度:引入企业管理的机制,加强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高公信力。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3.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挑战和对策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面临一些挑战,如组织文化传统、人员结构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限制。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推行改革: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改革,打破束缚,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c0f6fc3c5da50e2534d7f33.png)
一.1、管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等环节,有效地争取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以期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2、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3、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和直接产物。
企业管理是根据企业的特性及生产经营规律,按照市场反映出来的社会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激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企业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求得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满足职工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4、管理二重性:管理既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管理的一般性),又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关联的社会属性(管理的特殊性),这就是管理的二重性。
5、管理者: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领导责任和影响力的人。
6、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最基本的成分,也就是说,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主要是指现代公司制度,即公司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典型的组织形式。
7、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使信息转化为可被人们掌握的知识,并以此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管理形式。
8、虚拟组织:虚拟组织是指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向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的动态联盟。
它不具.有法人资格,也没有固定的组织层次和内部命令系统,而是一种开放式的组织结构。
二.1.企业战略:一个企业在认清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的基础上,为求得企业生存和长期发展而做出的一系列根本的、全局性的、长远性的指导性谋划。
2.SWOT分析:将企业的战略与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
(优势、劣势、机会、威胁)3.差别化战略:指企业为其产品或服务创造出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不同的显著特征。
企业忠诚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忠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2c1195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f.png)
企业忠诚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忠诚管理(Business忠诚 Management)是一种通过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提高生产力和创造价值的管理方法。
企业忠诚管理强调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互信,鼓励员工在企业内部积极地参与和贡献,同时也愿意为企业做出额外的牺牲。
企业忠诚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价值观:企业忠诚管理需要企业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通过培训和宣传来让全体员工理解和认同。
这些价值观可以包括企业使命、客户导向、员工成长、团队合作等。
2. 员工关系管理:企业忠诚管理需要通过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这包括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关注员工的需求和反馈、提供公平的薪酬和福利等。
3. 员工激励:企业忠诚管理需要提供公平的薪酬、福利和晋升机会等,同时也需要提供其他激励措施,如培训、职业发展机会、个人发展和团队建设等。
4. 员工反馈和建议:企业忠诚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和透明的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向企业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些反馈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反馈,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企业忠诚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生产力,还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忠诚管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建立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8f8687f168884868762d6ed.png)
名词解释1.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2.商业伦理:规范个人、职业群体和组织商业行为的公认的是非准则。
3.社会文化环境: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性、文化传统、价值观、宗教信仰、教育水平、社会结构及风俗习惯等情况,包括社会文化和整体价值观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行为态度的变化4.趋势外推法: 就是对行业过去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内的需求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来预测行业未来需求5.德尔菲法: 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复的填写问卷,和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来搜集各方意见,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6. 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具有强大生命力,市场前景广阔,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定条件下可演变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但是风险性依然存在。
7. 夕阳产业:是对趋向衰落的传统工业部门的一种形象称呼,指产品销售总量在持续时间内绝对下降,或增长出现有规则地减速的产业,其基本特征是需求增长缓慢或停滞,产业收益率低于各产业的平均值,呈下降趋势。
8. 替代品: 是指那些来自于不同产业的产品或服务9. 企业能力: 是指整合企业资源,使价值不断增加的技能。
10 .企业核心竞争力: 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及其组合能力。
11. 差异化战略: 是指在一定的行业范围内,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其他竞争者相比独具特色、别具一格,使企业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12. 目标聚集战略: 是通过满足特定消费者群体的特殊需要,或者集中服务于某一有限的区域市场,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解析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387a6a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18.png)
现代企业管理一、名词解释1、企业法人制度:是指依照法律建立起来的使其人格化和获得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企业是人格化的法人,具有法人地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自主地对外开展活动。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为基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以分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利弊得失,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评价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并为未来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
4、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也叫思维共振法,即通过有关专家之前的信息交流,引起思维共振,产生组合效应,从而导致创造性思维。
5、决策—----—-—是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6、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成员的数目,管理层次是指一个组织设立的行政等级的数目.7、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8、人员配备—--—--人员配备是组织根据目标和任务正确选择、合理使用、科学考评和培训人员,以合适的人员去完成组织结构中规定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整个组织目标和各项任务完成的职能活动。
9、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为主体在特定问题上目标不一致、或看法不相同或意见分歧而产生的相互矛盾、排斥、对抗的一种态势。
10、市场营销组合--—-—---就是企业的综合营销方案,即企业针对目标市场的需要对自己可以控制的每种营销因素,如产品、价格、渠道、广告、宣传、服务等进行最佳组合,统一地综合地加以运用,使之配合协调,用最适合的产品,以最适宜的价格,最适当的促销办法和营销渠道,最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企业运营管理的名词解释
![企业运营管理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3f8f6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f.png)
企业运营管理的名词解释1. 企业运营管理的定义企业运营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组织和有效调配企业内外资源,以实现企业目标为核心,通过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活动,对企业运营过程进行规范、优化和改进的一种管理活动。
企业运营管理涵盖了从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以确保企业能够高效、有序地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关键概念解释2.1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在企业内外部之间构建一个有效的物流和信息流传递系统,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整个过程进行规划、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高效协同和降低成本的管理方法。
2.2 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约束下,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控制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实现企业生产目标的管理活动。
2.3 销售管理销售管理是指通过市场调研、销售策划、销售目标设定和销售绩效评估等管理活动,对企业销售业务进行管理和优化,以实现销售目标,并提升市场竞争力。
2.4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企业员工进行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激励等活动,以合理配置和充分发挥员工的潜力,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的管理过程。
3. 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运营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企业运营管理的几个重要方面:3.1 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企业运营管理,企业可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2 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运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客户满意度。
3.3 提高市场竞争力通过供应链管理和销售管理等活动,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3.4 提升员工绩效和激励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的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可以提升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凝聚力。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及答案
![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6147855a8102d276a22fb8.png)
第一章企业与企业组织一、名词解释:1、企业企业:指集合着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1分),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法人资格(1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1分)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1分)直接管理的下级人员(1分)的人数(1分)。
3、法人法人:是社会组织的人格化,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是指依法成立(1分)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力(1分)和承担法律义务(1分)的社会组织。
二、单项选择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d)。
A 正比例关系B 无比例关系C 结构比例关系D 反比例关系2、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a )。
A 3万元B 10万元C 500万元D 30万元3、合伙企业是属于( a ).A 自然人企业B 法人企业C 公司企业D 企业集团4、在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这种组织结构属于( b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 矩阵制组织结构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5、最基本的,又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形式是( a)。
A直线型组织结构B职能型组织结构C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D矩阵型组织结构6、管理幅度是指主管人员( b )A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级部门的数量B直接而有效地指挥和管理下属的数量C指挥和管理的全部下属的数量D职责与权力的范围7、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b )。
A 3万元B 10万元C 500万元D 30万元8、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 c )。
A 3万元B 10万元C 500万元D 30万元三、判断题:1、管理幅度较小,而管理层次较多,则会形成高层结构的组织,反之,则会形成扁平结构的组织。
( A )2、在组织成员一定的条件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完整版)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详细整理版
![(完整版)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详细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63a7f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b.png)
(完整版)现代企业管理试题及答案详细整理版现代企业管理考试重点(整理版)⼀、名词解释:1、企业:指集合着各种⽣产要素,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以盈利为⽬的,具有法⼈资格,实⾏⾃主经营,⾃负盈亏、独⽴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或经济实体。
2、管理幅度:是指⼀名上级管理者直接管理的下级⼈员的⼈数3、法⼈:是社会组织的⼈格化,是相对于⾃然⼈⽽⾔的,是指依法成⽴,并能独⽴⾏使法定权⼒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
1、现代企业制度:指适应社会化⼤⽣产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规范,具备现代企业特征的企业基本制度体系。
2、企业治理制度:指维护以股东为核⼼的权益主体的利益,对企业的权⼒制衡关系和决策系统所做出的制度安排。
1、企业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企业中以⼈为中⼼的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企业经营⽬标的活动。
2、企业⽂化:指在⼀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化背景条件下,企业在⽣产经营实践过程中所创造或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为准则、作风和团体氛围的总和。
1、⽬标管理:是以制定和实现⽬标为中⼼的,被管理者⾃主控制达标过程,管理者实⾏最终成果控制的⼀种现代管理思想与管理⽅法。
2、决策:是指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为未来的⾏动确定⽬标,并在多个可供选择的⾏动⽅案中,选择⼀个合理⽅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3、管理控制:指管理者为保证实际⼯作与计划⼀致,有效实现⽬标⽽采取的⼀切⾏动。
1、⼈⼒资源(微观):指企业可以利⽤的且能够推动企业发展的具有智⼒劳动和体⼒劳动能⼒的劳动者数量的总和。
2、⼈⼒资源管理:是对企业所从事的⼈⼒资源规划、招聘、培养、使⽤及组织等各项管理⼯作的总称。
3、激励:管理者运⽤各种管理⼿段,刺激被管理者的需要,激发其动机,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标前进的⼼理过程。
1、公共关系:社会组织运⽤双向信息传播⼿段,遵循社会利益之上、平等互惠原则,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以树⽴良好组织形象的⼀种现代管理职能。
2、企业的总体形象:企业通过其经营和社会活动在其公众⼼⽬中形成的综合化、系统化印象。
食品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食品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20da0a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8.png)
食品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一、食品企业管理概述食品企业管理是指在食品行业中,通过组织、协调和控制各项活动,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它涉及到食品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在食品企业管理中,有许多常用的名词需要被解释。
二、质量管理1.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检测和调整,以确保食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的管理方法。
2.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和执行一系列规范和程序,以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得到持续的遵守和改进的管理方法。
3.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是一种用于食品安全管理的系统,通过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和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生产管理1.生产计划(Production Planning):生产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确定生产的数量和时间安排的计划。
2.生产调度(Production Scheduling):生产调度是指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流程的管理活动。
3.物料控制(Material Control):物料控制是指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等物料的采购、配送、入库和出库等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4.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产出值,是衡量生产效能的重要指标。
四、市场营销1.市场调研(Market Research):市场调研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了解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和消费者行为等信息的活动。
2.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市场定位是指确定企业产品或品牌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和差异化策略的过程。
3.市场推广(Marketing Promotion):市场推广是指通过广告、促销、公关等手段,向潜在客户传递产品信息、提高产品认知度和销售量的活动。
管理学中的名词解释企业
![管理学中的名词解释企业](https://img.taocdn.com/s3/m/fa3b345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1e.png)
管理学中的名词解释企业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指经营者依照法定程序注册登记、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经济组织。
在管理学中,企业是一个关键的概念,它涵盖了组织结构、目标管理、资源分配和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详细解释一些与企业相关的管理学名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管理的内涵。
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在实现其目标和任务时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能够促进信息流动、决策制定和任务执行的高效性。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功能型、事业部型、矩阵型和网络型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适用于不同的企业类型和发展阶段。
2.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设定的具体目标,并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和控制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需要明确、可衡量和可追踪的目标,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
常见的目标管理方法包括SMART原则(Specific具体、Measurable可衡量、Attainable可实现、Relevant相关和Time-bound有时限)和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和关键结果)等。
3. 资源分配资源分配是企业根据其需求和优先级安排和调配各种资源的过程。
资源包括资金、人力、物料、信息等。
合理的资源分配可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确保资源的最大利用。
资源分配需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需求和内外部环境,以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
4.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培养和激励的过程。
这涉及人才招聘、薪酬福利、绩效评估、培训发展等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策略和管理手段,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和工作满意度,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 创新管理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创新管理是指企业如何通过创造和应用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业务创新和价值创造的过程。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6e503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0.png)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名词解释什么是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指由政府部门或者其他组织设立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社会公益服务活动的组织形式。
事业单位不追求盈利,其主要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事业单位通常由政府资助,但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如接受捐赠、收费等。
什么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进行组织、协调、控制和决策的整体过程。
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企业管理包括多个要素,如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主要特点如下:1.公益性质:事业单位的管理目标是为了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而非追求利润最大化。
2.经费来源:事业单位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资金。
相较一般企业,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有着不同的特点。
3.组织体制:事业单位一般由政府设立,并按照规定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
组织体制比较稳定,各部门职责分明。
4.决策机制:事业单位的决策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纳入议事规则。
决策的目标更加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
5.监管机制: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受到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政府有权对其进行考核、评估和审计。
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重要名词解释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设定目标、明确责任、制定计划、执行排查和进行考核评估等方式,对员工和组织的工作表现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组织绩效,激励员工积极工作,实现组织战略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储备、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福利、绩效考核等方面,促进员工能力的提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价值。
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企业或组织对财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的管理过程。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资金筹集、资金投资、资金运营和风险管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業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係指能評估及接受開創新事業風險的創業家,例如世界公認產業創新冠軍的美國3M的總裁歐柏與日本SONY的社長井深大便有高度的企業家精神。
※內部創業係指員工選擇在大公司內部創業,使用公司現有的資源、人才和資金。
※管理(Management)管理便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組織機構內的人員與運用資源達到組織的預定目標。
※管理功能(Management Function)管理功能又稱為管理程序,係「管人的工作」,即管理人員使部屬順利完成組織之任務與目標,故所有的經理人應執行規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等五項管理功能。
※管理矩陣(Management Matrix)管理矩陣係以管理功能及企業機能(業務功能)交叉分析而得到一管理矩陣關係,如下圖所示,吾人可將各項管理功能---規劃、組織、用人、領導、控制應用於行銷、生產、人事、財務、研究發展等企業業務之管理,形成各1 / 102項企業機能如行銷管理、生產管理、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研究發展管理活動。
※效率(Efficiency)‧效率)(Input )(Output 實際投入實際產出= ‧Peter Drucker 認為效率就是”Do the thing right”即”把事情做對”。
‧追求最低的資源浪費→即追求高效率。
※效果/效能(Effectiveness)‧係指經理人選擇正確目標的能力。
‧效果)(Objective )(Output 計劃產出實際產出= ‧Peter Drucker 認為效果就是” Do the right thing “即”做對的事情”。
※企業開放系統如下圖所示應將企業視為一個「開放系統」、組織的一切運作完全受內部與外部環境交互影響,主管必須瞭解組織面臨各種環境所產生的影響,才能有效的執行管理功3 / 102能。
輸出※環境偵測(Environmental Scanning)係指篩選大量的訊息,加以發現未來可能的趨勢及描繪未來。
※企業的社會責任‧除了法律所規定的責任外、企業所應負的社會義務。
‧係開明的自利(enlightened-interest),企業愈能善盡社會責任,其愈能長遠的發展。
※綠色企業近年來世界各國開始倡行環境保護,消費者、政府都要求企業必須依照環保法律執行生產符合環保法令的製外部 環境外部環境程產品,建立回收系統或採用天然原料、產品等之企業稱之為綠色企業。
例如宏碁電腦在德國拿下「綠色電腦」第一名,BENZ汽車可以使日後舊車廢料回收90%的資源以減少環境污染,均獲得消費者良好的回應。
※企業文化(Corporate Culture)組織文化又稱為企業文化,其乃MIT教授Schein所提出,係指組織的傳統習慣、價值觀、信仰體系等長期累積所形成的組織風格、與價值系統,可使新進的員工遇到問題,困難時,依循正確方式去知覺及思考解決問題,例如台積電以誠信第一、堅持代工本業等為企業文化。
※組織氣候(Organization Climate)‧根據Taguri(1966)及Litwin(1967)的意見,認為組織氣候係代表組織員工對於組織內部環境的一種感覺,而此種感覺乃來自於員工的經驗,比較有持久性,並可用一系列的組織屬性加以描述。
‧組織成員在組織中工作時的認知與感受或組織成員對組織內部的一種知覺,即個人對於其客觀工作環境的知覺。
※企業倫理(Business Ethics)‧又稱為企業道德,係指任何企業之經營必須以合法方式營利。
‧企業倫理可內、外兩面分別分析,(1)內部企業倫理:係指規範企業業主與員工之間的倫理原則,使勞資關係合諧,利於經營發展;(2)外部企業倫理:係指規範企業與社會責任間的倫理原則,例如注重企業環保※管理哲學係指管理者或某管理學派的認知、信仰、價值觀等中心思想,又稱為經營理念(哲學)。
例如:X.Y.理論。
※管理風格(Management Style)係指管理者受其組織文化及管理哲學影響所表現出來的風格、行為模式等,例如奇美王國董事長許文龍以老5 / 102莊式的經營風格,創建奇美與眾不同的企業文化。
※CIS(Corpor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將企業經營使命及經營理念以文字、圖案、顏色等整體造形設計,傳達給企業內外大眾。
※系統管理(System Management)將組織組成要素視為互相關聯且互相依賴的系統,故其主張將系統觀念應用於管理理念。
※權變管理(Contingency Management)又稱情境學派,管理問題方式應視情境而定,因此並無所謂一般的管理原則。
※預測(Forecasting)預估未來事件可能發生的狀況,提供管理者作為擬訂計劃的假定或前提。
※得爾飛法(Delphi Method)係以一系列問卷向各類專家徵詢意見,依據所有專家對原問卷的答覆再擬定下一份問卷,再次向各類專家徵詢意見,直到大多數專家的意見看法趨於一致才獲至結論,此法預測通常較適合作長期預測。
其主要步驟如下:(a)成立一個團體委員確定問題及設計研究問卷。
(b)選擇專家匿名質問預測。
(c)把質問的問題回答收回做成結果。
(d)反覆再預測,把問題重新修整再做預測,如此反覆預測至少2次以上。
※理性決策(Rational Decision Making)以客觀及合乎邏輯方式的科學方法與理性原則追求最佳化的決策方式。
※準理性決策(Quasi-rational Decision)‧係賽蒙(Simon)所提出。
‧針對古典經濟學家純粹理性決策模式之批判而產生。
‧由於環境的不確定性,及資訊不完全充分,因此7 / 102無法做到完全的理性決策,決策者僅能追求滿意的決策而非最佳化的決策,故又稱之為限制理性(Limited Rational)。
※規劃(Planning)確立組織目標,建立達成目標的全方位策略及發展整※計畫(Plan)‧規劃係一企劃思考過程,而其具體實際的行動方案乃為計畫,故規劃為因,計畫是果,亦即計畫乃是規劃所產生的具體行動方案。
‧計畫係針對未來的目標所選擇的實際行動方案。
※策略規劃(Strategic Planning)的意義由高階主管負責規劃制定公司使命、組織目標、基本政策及策略,以規範達成該組織目標所需的資源使用管理。
(一)要素 (二)評價 (三)選擇(四)執行 (五)評估※整體計劃(Integrated Planning)‧高階管理者將企業資源依據整體管理及系統化的方式擬定綜合計劃、進而達成企業目標。
換句話說就是有效的調合企業組織內各單位的活動、共同達成企業目標。
‧整體計劃模型係史坦納(Stainer)所提出。
9 / 102‧整體計劃的結構11 / 102※SWOT 分析係分析組織內部之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及其在外部環境中所面臨的機會(Opportunity)與威脅(Threat)。
※OST(Objective Strategies &Tactics System)‧OST 制簡稱為「目標、策略、戰術」貫聯制。
‧於1963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所創。
‧OST 制首先將企業目標明確的文字化,其次制定達成該目標的策略及戰術。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MBO 係Peter Drucker 於1954年所提出,是一種以建立目標體係為基礎的管理程序,特別強調員工與上司共同參與設定具體確實又能客觀衡量成果的目標。
‧MBO係將組織整體目標藉由參與管理,逐層轉化為各階層與各單位的子目標,形成一目標體系,同時以訂定的目標做為激勵員工的工具,定期回饋上級共同討論進行績效評估,是一種完整的規劃與控制程序。
※參與管理(Participative Management)係指決策過程由部屬和上司共同參與制定,也就是說,部屬實際分享直屬上司的決策權,例如共同制定目標、集體解決問題、直接參與工作決策等。
※組織(Organizing)‧係指為實現群體之共同目標,經由職責、職權的配置與層級的結構,所結合而成的結構體,便稱之為組織。
‧組織係將「人」與「事」做有系統及最適的組合,同時建立完善的溝通系統,以達成企業目標,並使組織成員獲得工作滿足感。
※控制幅度(Span of Management)即指每位管理者能有效監督指揮的人數,又稱為控制幅度,控制跨矩、管理跨矩。
※正式組織(Formal Organization)乃根據組織系統圖、組織章程、職位說明等規定所形成,其特點如下:全體組織成員之權責均明確劃分;權力系統由上而下層層節制;組織結構分明,分層負責。
※非正式組織(Informal Organization)非正式、組織係由於組織成員彼此間的互動,自然發展形成的群體關係,其特點如下:該組織之活動,不受正式組織直接監督控制;該組織的團體行為,對組織的工作效率有極大的影響;可協助組織協調機制以彌補正式組織之缺失。
※部門劃分(Departmentation)13 / 102將組織的整體目標任務以工作劃分及工作分析方式,把性質相同的工作,結合在相同的部門中。
※高架式結構(Tall Structure)‧組織結構像金字塔,其縱向階層較多。
‧管理幅度通常較小,故管理者較易控制部屬與掌握下屬之行動。
※扁平式結構(Flat Structure)‧組織結像長方形,其橫向階層較多,管理幅度較大、授權亦較大。
‧組織成員易溝通與指揮,且其工作滿足感較高。
※簡單式結構‧係指正式化、複雜化很低,但卻高度集中化扁平化組織。
‧通常為小型組織之小企業所採用。
※功能式組織(Function Organizatio n)‧以專業分工方式、指派專人擔任主管。
‧各專業主管可就其專業部份管理指導全體員工。
※專案組織(Project Organization)‧針對某特定任務,由組織各部門調集專業人才,並指派專案負責人在特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專案期中,所有成員僅向專案經理負責,不再聽命原部門主管指揮,待專案完成後,所有成員再回到原組織單位。
※矩陣式組織(Matrix Organization)‧矩陣式組織具有「功能組織」和「專家組織」結構的特性。
‧該組織專案成員既接受專案負責人指揮亦接受原部門主管指揮,故有違指揮統一原則。
‧該組織方式常應用於新產品之開發與市場開發。
總經理※創新性組織(Innovative Organization)‧將組織結構分為「創新性業務」與「例行性業務」兩類。
‧創新性業務負責新產品之研發,或新服務方式,而後再轉移給例行性業務。
※網路式組織(Network Organization)‧強調外部資源的整合利用,故對小公司或流行風潮之產品而言,具有很強的生存力。
Ex. Nike運動鞋。
‧此一組織型較注重公司之產品設計及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