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全会确定改革时间表 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问题解读
姓名:徐露学号:2012085 Z0118 班级:报关1班十八届三中全会热点问题解读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审议并同意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据新华社电【审议文件】提请审议稿党内外已征求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
会议认为,这次征求意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党的十八大代表对文件稿提出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要逐条研究、认真吸收,集中全党和各方面智慧制定好文件,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改革思路】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会议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成就举世瞩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改革目标】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理解和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 以经 济体 制改革 为重点 , 牵引和带动其 他各领 域 的改革” 是 全 面深化 改革 的主要任 务 。 改 革 必 须 立足 于社 会 主 义初 级 阶段 这 一 实 际 , 紧 紧抓 住 经 济 体 制 改 革 这 个 重 点 , 坚持 重点 突破 与整体推进相 结合 , 注重改革的 系统性、 整体性 、 协 同性 , 全 面推进各项改革 。 “ 经 济体 制 改 革 ” 是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的 重 点 。 经 济 体 制 改革 的核 心 问题 是 处 理 好 政 府 和 市场 的 关 系 , 使 市 场在 资 源 配 置 中起 决 定 性 作 用和 更 好 发 挥 政 府 作 用 。从 “ 基础性作 用” 到 “ 决定性作 用” . 反 映 了我 们 对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规 律 认 识 的 深 化 . 坚持 社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改革方 向 . 既 要 遵 循 市 场 决 定 资 源 配 置 的 一 般 经 济规 律 , 又 要 发 挥 政 府 的 宏 观 调 控 和 公 共
一 : = = 巾 I 全 会 精 神 全 面理 解 和 把 握 十八 届
本 刊 编辑 部
党 的十 八 届 三 中全 会 是 新 的历 史 时期 全 面深 化 改革 的 总 纲领 。 全 会 对 全 面深 化 改 革 作 出了总动 员、 总部署 , 既明确 了改革 的路 线 图, 又确定 了改革取得 决定性成果的 时间表 。 这 次全 会 , 必 将 成 为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制 度 成 长 、 完 善 的 新 的历 史起 点 和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制 度 改 革进 程 中新 的 里程 碑 。 “ 完 善 和 发 展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制 度 . 推 进 国 家 治 理 体 系和 治理 能 力 现 代 化 ” 是 全 面 深化 改 革 的 总 目标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是 党 带 领 人 民长 期 奋 斗 的根 本 成 就 . 是 当代 中 国发 展 进 步 的根 本 方 向 。 国 家治 理 体 系和 治理 能 力是 一 个 国 家制 度 和 制 度 执 行 能 力 的 集 中体 现 。要 不断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法律法规 , 实现党、 国家、 社会各项事务 治理的制度化 、 规 范 化、 程序 化 ; 要不 断推进 治理能力建设 , 善 于运用制度和 法律 治理 国家, 不 断提 高党科 学执
全面深化改革 增进人民福祉
• 科学的宏观调控,一个重点是市场和政 府的关系,一个是收入分配。
• 第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 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 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 改进盾体制,健全公共 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 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 第五,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 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 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 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 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 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 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网友最期盼六大领域民生改革
最受网友关注的改革关键词调查结果显示, 收入分配改革 、行政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制 度改革、医药卫生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财税 体制改革为网友最关注的六大改革关键词。
目前我国在民生领域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 要集中于五个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教育医疗 优质资源不足、养老双轨制、生态环境问题、 政府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不足。
这里的治理体系就是指的协同共治。国 家和社会协同共治,坚持党的领导,依 靠亿万人民群众,所以国家和社会应该 协同共治。国家和社会要在八个字上下 功夫,一是协商,二是协调,三是协作, 四是协同。 治理要现代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 B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 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 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 • C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 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中全会公报5大看点
城镇化建设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 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国企改革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 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土地制度改革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改革要点
开放促改革 金融体系改革 医疗卫生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
建设市场体系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宏观调控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
财税体制改革
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确定税负、透明预算、 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 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 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 政府
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 边开放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 入分配格局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驶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 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张张制度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 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有目标有时间表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完善和发展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改革顶层设计
全面深化改革 领导小组
国家安全 委员会
改革要点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司法体制改革
反腐
三中全会公报5大看点
提到“改革”次数最多
最新三中全会公报摘要(精华版)
最新三中全会公报摘要(精华版)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公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全会公报指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三中全会: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三中全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三中全会公报: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确保国家安全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一次三中全会就是一次领导改革能力的提升。
改革惠及亿万农民,希望的田野生机勃勃,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斑斓。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
正是因为尊重人民意愿、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改革才得以稳步推进。
任何一项改革,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既得利益者都不会轻易放弃到手的“汤圆”。
解读三中全会公报:为何提2020年取得成果
解读三中全会公报:为何提2020年取得成果?全会公报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昨天下午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其中,会议公报指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1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公报摘录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解读公报提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有四项,即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对于后两项职责,公报中特意强调:“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这表明,与其他中央领导小组相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更加强调组织性。
北京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王文章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来督促执行改革,将执行这一关键步骤在公报里面强调,这个动作令人期待,毕竟改革能真正落到实处才是关键。
“以前我们一些改革方案实际上没有这样的情况,这样的改革就会让人失望。
”王文章表示,中国的改革走到今天,其深刻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都在于协调部门利益,协调中央和地方利益,打破各种利益关系,因此改革在强调顶层设计和具体执行的时候尤为重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课件
全会提出,必须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 行力,建设法治政府 和服务型政府。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 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 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 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 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 谐有序。
2013年11月9日至11月12日, 举世关注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在北京胜利召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 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 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 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回眸改革开放历史 绘制深化改革蓝图 惠及三秦百姓
中共华县县委党校讲师 孙稳利
一、从历届三中全会看改革开放的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届三中全会 十三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22日 1984年10月20 1988年9月26日~30日
十四届三中全会 1993年11月11日~1中全会 (2008年10月9日-12日) 推进农村改革 提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 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 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看中国发展新动走向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市场将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这是中国所处 的发展阶段决定的 。 经济体制改革既要激活微观活力,又要 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十二届三中全会
(1984年10月20日)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 和方针政策,是指导中国经济体 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指出我国 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 出改变企业的领导体制,在国营 企业中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1.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些重大论述深刻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回顾35年改革开放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
第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实现全面提升,涉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涉及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继续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势头,迫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2.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历程?《决定》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 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冲击作者:暂无来源:《福建支部生活》 2020年第6期张希贤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
这是今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
对这一思路如何理解和把握,本刊特约专家予以辅导。
——编者今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并取得了重大“战果”,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复工复产积极推进,结合今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目标,考察国内外各种不确定的风险挑战,如何做好应对工作以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
对这一定位如何理解?我们可以从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理论观点的演进,来做一个追根溯源的考察。
关于改革的时间表,最早对21世纪20年代的改革目标做出描绘的是邓小平。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在邓小平的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了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的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全面深化改革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路线图。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十八届四中全会时间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总结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部署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权威解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依法治国:一座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10月23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在依法治国方略提出17年之后,党的中央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无疑为未来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掀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崭新一页。
总目标与五大体系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全会提出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这是一个全新的表述,是对依法治国理论的完善和升华。
“如果说法律体系是一个静态的概念,主要是从法律制度建设的角度、从立法的层面谈,那么法治体系就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完整的系统性的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实现了从制度到制度实践的飞跃。
”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封丽霞告诉记者。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杨小军说,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法治体系的提出是从全流程来抓实施,来保障法律的实施。
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于“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的思考
全珠T匕2021年第1期•名人观察#关于“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的思考贾康中国波澜壮阔又艰难曲折的改革大潮,在推进40年之后,面对“改革思维和改革方法”这个题目,仍深感其沉重的份量和丰富的内涵。
在取得一系列的进展和带来生产力解放而造就“中国奇迹”的同时,改革的攻坚克难仍任重道远。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骨头再硬也必须啃下来,改革能否取得决定性成果,将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命运。
在这个题目下,笔者围绕如下七个概念谈谈自己的认识框架。
第一个概念是“改革意识”。
为什么需要改革?对改革必要性的认同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不同的。
改革意识最为典型、最简洁精当的表述,就是邓小平同志主要来源于实践而提出的“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
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了以取得政权的苏联和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实践,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以后,引出的一个基本的战略性判断。
党的十八大形成了新的领导集体,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述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对于改革,这两句话已经总结得非常准确了。
实际生活中,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这个“从未如此接近”的伟大民族复兴愿景,现在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剩下的几十年是关键的冲关期。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以强烈改革意识做出的关于全面改革的指导中,应特别提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0条”。
这个好评如潮的文件对于全局指导意义之下关于时间表的要求,就是2020年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
现在已经过了2020年,但还很难说决定性成果就在眼前,显然还得继续努力,时间上可以晚一些,但是绝对无法回避取得改革决定性成果这样一个历史性的任务。
第二个概念是“改革性质”。
改革是什么?邓小平同志非常简洁的另外一句话对此阐述得非常清晰:改革是“生产关系的自我革命”。
我们所认同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从根本上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由此我们认识中国在继续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要使先进生产力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要继续大踏步地追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时代步伐,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内含的“硬道理”发展方向,那么就必须自觉地革除不适应解放生产力的制度安排方面的弊端。
学习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一
一是统一思想,理清思路,进一步深刻领会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 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和伟大成就。
全会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开放伟大征程。
全会高举改革开放大旗,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图景,确定了15项重大改革任务,明确了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全会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这是党中央政治局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次提出两个概念,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二是要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这两个概念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总目标做了定位。
总目标深刻表明了改革的鲜明性质和根本任务。
改革开放的旗帜必须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必须牢牢坚持。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会明确提出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超越了以往提出的“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政治任务。
作为一名基层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深化改革、推进工作的成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热点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热点解读【2013-11-14 14:43:9】【来源:新华网】2013年11月9至12日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在北京召开。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召开背景本次全会与十一届三中会不同,不是纠正路线的大会,而是一次全面深化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大会,是一次将改革全面推进深入的大会。
以下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在新华访谈中谈到的全会背景介绍如下。
一是国际方面,从拉动经济增长和出口,到国际贸易投资的格局,包括政治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要改革加以应对。
二是国内方面,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我们已经到了一个“深水区”,就是一些很难的改革、一些受到阻力很大的方面,我们需要有这么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改革方案,而且还要有重点突破性,使我们通过改革来应对国内国外复杂的局面。
特别是要支撑未来一个中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改革来得到红利,就是推动经济增长,这也是它的历史使命。
三是发展方面,小平同志上世纪90年代讲,我们再过30年可能制度上就要定型。
也就是说到了2020年,我们应该有一个现代的体制、现代的国家。
只有通过全面改革才能完成实现有一个定型的制度。
二、主要内容(一)指导思想: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二)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四)改革重点:经济体制改革。
核心问题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五)设立两大机构: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度解读2013年11月12日下午3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闭幕会,出席全会的中央委员经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随后,《决定》于11月15日全文公开发布。
《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方向,并对改革做出系统部署。
《决定》在理论上有一系列重大创新,在实践上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勾勒出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
经过整理,将全会主要精神做出归纳解读,以供考生学习。
一、“一个主题六条主线”锁定改革大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6次三中全会都不同。
尽管前几次三中全会也都聚焦改革,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这次全会定位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党的建设制度等多方面改革。
确定这样的主题,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相适应,也与当前改革形势相适应,在改革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总方向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全会提出了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反映着6个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
以经济领域改革为例,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意味着基本经济制度、市场体系、财税金融、土地制度、宏观调控等所有经济领域的改革,都要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来展开和推进。
全会提出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主线和方向,不仅全面深化改革总的方向不会迷失,每个领域的改革也不会偏向。
二、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火车头”牵引作用虽然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牵引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说明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现在,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全会决定起草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研究什么议题、作出什么决定、采取什么举措、释放什么信号,是人们判断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施政方针和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对做好未来5年乃至10年工作意义重大。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即着手考虑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议题。
党的十八大统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我们认为,要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战略目标和工作部署,必须抓紧推进全面改革。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来,已经35个年头了。
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能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我国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靠的就是坚持不懈推进改革开放。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
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下面从四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点进行简要的解读。
一、从三个维度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主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这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有所不同。
尽管前6次会议也都与改革有关,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
这次则包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
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只有坚持全面改革,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反映了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智慧。
《决定》又不仅仅是一份蓝图。
它详细合理地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
《决定》明确了一系列的战略任务,更注重在落实方面下工夫,确保改革的可操作性。
第一,全面认识“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求我们从现实的需要上认识到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引擎”。
但是,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已在降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
在经济方面迫切需要增强发展后劲;在政治方面迫切需要推动体制创新;在社会管理方面迫切需要化解突出矛盾;在文化发展方面迫切需要激发创新活力;在生态环境方面迫切需要健全法律保障……这一切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同时,我们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也更加复杂,新技术革命不断兴起,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后起国家追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两面夹击”的压力。
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三中全会确定改革时间表 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
三中全会确定改革时间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
2013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5个非凡岁月,硕果累累。
35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再临深度整合、大幅提速的重要节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绘就明确的路线图,为改革航船再出发指明航向。
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预热近一年的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眉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12日落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多位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从公报内容看,改革力度达到甚至超过业界的预期,预计随后将要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将有更多更详细的表述。
确定改革时间表、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这在10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所透露。
全会称,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永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往三中全会往往会聚焦在一个点上,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农村的改革,而十二届三中全会侧重于工业领域,十四届三中全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
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描绘了宏伟蓝图。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加快推进全面改革的各项举措,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分析形势、提出任务,也明确了时间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改造现实的强大力量。
加快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是,面对趋向复杂多变的世界环境,世界大势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政治安全、领土主权完整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也更加艰巨。我们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我们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深入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指示,明确指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传递出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宏伟的改革蓝图,是经得起历史眼光的审视,是改革历史逻辑演进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在全面升华“改革”的高度——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的历史唯物主义高度;深刻定义“改革”的维度——在市场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发挥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牵引作用,在“解放思想”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知应会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基本精神应知应会50题一、填空题(30题)1、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是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2、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
3、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的“六个方面改革”分别是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5、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6、“3个永无止境”分别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7、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9、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三个解放”分别是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10、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坚持”分别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11、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六个方面改革”分别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12、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3、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4、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5、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16、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7、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七大新意(解读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七大新意(解读版)导读: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括性的、方向性的论述。
这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
新,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和路径,也表明着中国的未来。
举世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2日下午在北京闭幕。
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公报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十五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等“三个解放”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
1.新,首先体现在改革总目标的设置上。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提出了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时间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是制度的现代化。
这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第一次设立的宏大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掀起了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村改革,在最短时间内成功解决了世界最广大人口的温饱问题;十四届三中全会,将农村改革引入到了城市,深化并丰富了改革的范围和内涵,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打下了基础。
但相对而言,遵循的是重点领域先行突破的改革思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既在改革广度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五大层面,而且深入到了制度肌理当中。
时间表的设置,也从“小康”的民生导向,推进到了兼顾民生和制度导向。
这实际上是执政党作出的新承诺。
2.新,还体现在了对市场角色的全新定位。
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而此前的表述,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全会确定改革时间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每日经济新闻[微博] 2013-11-13 02:20
我要分享
∙腾讯微博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20
全面深化改革 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昨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每经记者胡健发自北京
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了。
2013年11月,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5个非凡岁月,硕果累累。
35年后的今天,中国改革再临深度整合、大幅提速的重要节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绘就明确的路线图,为改革航船再出发指明航向。
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预热近一年的改革方案终于露出眉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12日落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吹响号角,在确定总目标的基础上,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多位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表示,从公报内容看,改革力度达到甚至超过业界的预期,预计随后将要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将有更多更详细的表述。
确定改革时间表、总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成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这在10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有所透露。
全会称,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永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往三中全会往往会聚焦在一个点上,比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关于农村的改革,而十二届三中全会侧重于工业领域,十四届三中全会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展开。
“而此次我们提到的是全面深化改革,没有特别指出哪一个内容,这与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系,过去的任务是建立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基础上,围绕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而设定,目前我们的人均收入已经由中下等收入国家逐渐过渡至中上等收入国家。
”
他表示,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在不断增长,从过去的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过渡,这就体现在生态、文化等方方面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提法也与之相匹配。
按照公报内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
北京大学政府
管理学院副院长徐湘林曾指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原来相对封闭单一的社会,向开放多元的社会转型,这是不断进行的过程,而且速度很快,也是带来大量新的社会矛盾的一个很重要的起因。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告诉记者,考虑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必须提高治理能力,这也是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三中全会公报中提到的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建设法制中国等内容都属于国家治理的范畴。
”
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全会公报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张永军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尽管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发展任务依然很重,我国比照人均收入12000美元的发达国家水平还有相当差距,而经济领域改革对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改革具有带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系、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的改革配合,这一次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还在于完善经济体制这一块,其他的改革配合经济体制改革。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核心任务锁定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个词语的改变引发了市场的热切关注,此前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被决定性作用替代。
刘元春分析说,基础性是指基本的一些东西要用市场来深化,决定性就是说政府的力量在配置资源里面要弱化,政府更多要为在配置资源里面提供服务性的功能,而不是让政府作为市场中的一员,逐渐发挥作用。
这也在三中全会公报中的行政体制改革部分得到映衬,“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全会公报指
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制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力度强于预期
全会公报透露的改革内容究竟力度如何?多位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乍看全会公报内容似乎很平淡,但细读之后便会发现内含巨大波澜,关于改革的一些表述甚至超出预期,随后将公布的《决定》可能会有更详细的内容。
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
这体现了改革的决心,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就曾强调,一定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研究这样一个改革方案。
不能让改革放在各个部门,让部门制定改革方案,这样是搞不成的。
刘元春说,全面改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系统性和全局性,要求各个领域必须要围绕改革方案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中央改革领导小组就有了一个强力体系去推行,制度上得以保证。
长期研究财税与法律的刘剑文对此次财税领域改革给予了极大肯定。
他表示,财税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口,而公报内容尽管不多,但已经点出了方向,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纳税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理顺的思路已经成型。
全会称,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刘剑文表示,这已经渗透出未来财政的方向,即收入合理、合法、合宪,指出公开、公平、公正,财政管理有规、有序、有责。
“以财政改革作为突破口,代价成本较低,风险小,收效大,这从遏制‘三公消费’之后的社会影响就可以窥见一斑。
”
而土地改革方面,张永军认为,仅“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一句话便具备丰富的内涵。
刘元春进一步解释说,这说明土地价格的形成机制要完善。
从目前的国有单独垄断收储的方式和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两轨运行的方式,逐步向一轨的方向并行。
此外,在国企改革领域,全会也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实习生周程程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