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杏病虫的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核果类果树包括桃、李、杏、梅和樱桃。细菌性穿 孔病在这类果树上均有发生。受害叶片支离破碎,枝梢溃 疡,果实黑斑脱落,故又称溃疡病或黑斑病。近几年,浙 江等地的桃形李和国外引进的黑李因此病危害,损失严重, 不少新发展的黑李尚未投产就被迫挖除改种其他作物。 核果类果树穿孔病除由细菌引起外,还可由嗜果刀孢 Clasterosporium carpophilum (Lev.)Aderh. 引起霉 斑穿孔病和核果尾孢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引 起褐斑穿孔病。两种真菌性穿孔病分布也很广,但危害性 不及细菌性穿孔病严重。
任务15.2 桃李杏虫害识别与防治 四、桃潜叶蛾 形态特征
夏型成虫银白色
冬型成虫黄褐色
形态特征
幼虫
茧百度文库
发生规律 北方1年发生5~7代,以成虫在落叶、杂草、 石块下和翘皮下等处越冬。 幼虫老熟后 脱叶,吐丝下垂,多在叶背吐丝搭架结茧, 在茧内化蛹。5月出现第一代成虫,以后大 约每月发生1代,世代重叠。 7-8月是 危害盛期,10月开始出现越冬代成虫。
(三)褐斑穿孔病
症状 危害桃树叶片、新梢和果实。在叶片两面发 生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紫色或红褐色略 带环纹,大小1—4mm;后期病斑上长出灰 褐色霉状物,中部干枯脱落,形成穿孔,穿 孔的边缘整齐。穿孔多时,叶片脱落。新梢、 果实染病,症状与叶片相似,均产生灰褐色 霉状物。
症状
病原
褐斑穿孔病[Pseudocercospora
防治措施
一、早春刮树皮,堵树洞。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二、成虫发生期和产卵盛期喷施50%的辛硫磷1000倍液,或50%的敌 敌畏乳剂1200倍液,或除虫菊酯类农药。第一代幼虫孵化初期喷施50 %的杀暝松或40%的乐果乳剂1200倍液,7天后再喷一次,效果良好。 三、用50%的辛硫磷,或20%的除虫菊醋,或90%的敌百虫0.5公斤加 100倍的土及水10克左右,和成药泥,团成团堵塞萼筒,不仅可防治第 一代幼虫,还可防治第二、三代幼虫,有效期70~80天。
防治措施 (1)清除菌源。
(2)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树体抗病力。
(3)药剂防治 发芽前1周喷: 5 Be′石 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花 前、花后各喷药1次,常用的农药有: 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4)加强贮藏、运输期间的管理。
三、桃缩叶病
(一)细菌性穿孔病 症状
受害叶片初产生水渍状小点, 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 斑。病斑紫褐色至黑褐色, 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色晕环。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中央干 枯,病健交界处产生一圈裂 纹,病组织脱落,形成穿孔 症状。枝条受害后,有春季 溃疡和夏季溃疡两种症状类 型。
症状
受害果实果面形成 暗紫色、圆形、中 央稍凹陷、边缘水 渍状的圆形病斑。 天气潮湿 时,病斑 上溢出黄色粘质物 (菌脓)。病斑干 燥时常发生裂纹, 病果常脱落。
症状
病原
霉斑穿孔病菌 [Clasterospo rium carpophilum (Léw.) Aderh.],属 半知菌亚门刀 孢属。

发生规律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梢或芽内越冬, 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 低温多雨适 合病害发生。病菌发育温度19~26℃,最 低5~6℃,最高39~40℃。
缩叶病是桃树重要病害之一,分布广泛,尤以沿海和滨 湖地区发生较重。在我国南北方桃产区均有发生,南方 以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发生较重桃树早春发病 后,引起初夏落叶,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还影响第二年 花芽的形成。严重的甚至导致植株过早衰亡。该病还会 危害梅、李等果树。 1、症状 缩叶病主要危害桃树的叶片,花瓣、新梢和幼 果也能受害。幼叶从芽鳞中抽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 发红。随着叶片展开,卷曲皱缩程度也随之加剧,并增 厚,变脆,呈红褐色。严重时整个新梢的叶片均畸形, 枝梢最后枯死。春末夏初时,叶片表面长出一层灰白色 的粉状物(子囊层)。最后病叶变褐,枯焦脱落。
症状 果实,自幼果至成熟期均可受害,但以果实越 接近成熟受害越重。果实被害最初在果面产生 褐色圆形病斑,如环境适宜,病斑在数日内便 可扩及全果,果肉也随之变褐软腐。继后在病 斑表面生出灰褐色绒状霉丛。孢子层常成同心 轮纹状排列,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但不少失水 后变成僵果,悬挂枝上经久不落。僵果为一个 大的假菌核,是褐腐病菌越冬的重要场所。
症状
桃褐腐病 李褐腐病
病原
病原有三种: 桃褐腐(链) 核盘菌、果生 (链)核盘菌、 果产(链)核 盘菌。
发生规律
(1)以菌丝体或假菌核在树上或地面的僵果和 病枝溃疡部越冬。 (2)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 (3)从柱头、蜜腺、气孔、皮孔或伤口侵入, 从花期到果实成熟期均能侵染,条件适宜,再侵 染。 (4)花期如遇阴雨天气,易发生花腐。 果实 成熟时如多雨或多雾,病情严重。 果实在贮 藏、运输过程中,遇高温高湿病害会加重。
(2)果树发芽前喷药保护 4~5Be′石硫合剂 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 果树发芽后喷: 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 65% 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二、桃李杏褐腐病 症状
为害桃树的花、叶、枝梢及果实。在低温湿度高时,花易被 害。花部受害常自雄蕊及瓣尖端开始,先发生褐色水渍状斑 点,后逐渐延至全花,随即变褐而枯萎。天气潮湿时,病花 迅速腐烂,表面丛生灰霉,若天气干燥时则萎垂干枯,残留 枝上,长久不脱落。嫩叶受害,自叶缘开始,病部变褐萎垂, 俨若霜害残留枝上。 侵害花与叶片的病菌菌丝,可通过花梗与叶柄逐步蔓延到果 梗和新梢上,形成溃疡斑。病斑长圆形,中央稍凹陷,灰褐 色,边缘紫褐色,常发生流胶。当溃疡斑扩展环割一周时, 上部枝条即枯死。气候潮湿时,溃疡斑上也可长出灰色霉丛。
防治措施
(1)加强果园管理,清除菌源 在病叶初见而末形成白 色粉状物之前,及时摘除病叶,集中烧毁,可减少当年的 越冬菌源。对因叶片大量焦枯、树势衰弱的发病较重的桃 树,应及时增施肥料,并加强培育管理,促进树势恢复, 以免影响当年和第二年的产量。
(2)药剂防治 病菌危害时期主要发生在桃抽梢展叶期, 只要在桃芽开始膨大到露红(末展开)时,喷洒1次较高 浓度的药剂,铲除树上的越冬病菌,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 果。可选药剂有 1:1:100波尔多液 4~5Be′石硫合剂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可 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
circumscissa
(Sacc.)Liu.&Guo.],属半知 菌亚门假尾孢属真菌。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梢或芽内越 冬,第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低温多雨适合 病害发生。
防治措施
(1)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叶,集中 烧毁,减少越冬菌源。注意果园排水,增强通风 透光性,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料,使果树生长 健壮,提高抗病力。避免核果类果树混栽。
发生规律
发病因素 温暖、降雨频繁或多雾季节适宜病害 发生。树势衰弱、排水不畅、通风不良及偏施氮 肥的果园发病重。桃品种中,以玉露和太仓等晚 熟品种发病较重,小林等早熟品种发病较轻。李 品种中,黑李、桃形李较红心李感病。
防治措施
(1)选种抗病品种。 (2)加强果园管理 冬季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枯枝、落 叶、落果等,集中烧毁,并在果园全面喷1次铲除剂。注 意果园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果园 湿度,以减轻病害发生。 (3)喷药保护 600-800 mg/mL 农用链霉素。 (4)避免核果类果树混栽 杏树和李树极易感染细菌性 穿孔病,与其它核果类果树混栽时,往往成为发病中心, 而增加周围其他核果类果树感病的可能性。
病原
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发生规律
(1)病菌主要以子囊孢子和厚壁芽孢子在桃芽鳞片上、鳞片缝隙或 枝干病皮中越冬或越夏。
(2)借风雨昆虫传播
(3)翌春桃树萌芽时,芽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穿过嫩叶表皮或 由气孔侵入,进行初侵染,病菌只能侵染幼嫩组织,而不能侵染成 熟的叶片和枝梢。叶片展开以前多从叶背侵入,展开后从叶面侵入。 侵入后的菌丝在表皮细胞及栅栏组织细胞间蔓延,刺激中层细胞 大量分裂、胞壁加厚,叶片由于生长不均而发生皱缩并变红。 初夏形成子囊层,产生子囊孢子。芽孢子在芽鳞及树皮组织中越夏, 条件适宜时,可继续芽殖,但因夏季温度高,不适于孢子的萌发和 侵染,或虽偶有侵染,危害也较轻。
症状
叶片卷曲皱缩 局部组织增厚成瘤
症状
症状
症状
受害的枝梢呈灰绿 色或黄绿色,节间 缩短,变粗,其上 叶片丛生,严重时 整个枝梢枯死。受 害花瓣肥大变长, 病果畸形,果面龟 裂,常脱落。
33
病原
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属子囊 菌亚门外囊菌属。病菌子囊裸露 无包被,在寄主叶片角质层下排 列成层;子囊圆筒形,内含有 4~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无色, 单胞,椭圆形或圆形。 子囊孢子可在子囊内或子囊 外芽殖,产生芽孢子。芽孢子卵 圆形,可分为薄壁与厚壁两种, 前者能继续芽殖,而后者能抵抗 不良环境,进行休眠。病菌生长 发育温度范围为7~30℃。厚壁 芽孢子存活期长,在30℃下能存 活140天,低温条件下可存活315 天。
(二)霉斑穿孔病 症状
危害 桃树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上病斑 初淡黄绿色后变为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 2—6mm。幼叶被害大多焦枯,不形成穿孔。温度 高时,在病斑背面长出黑色霉状物即病菌分生孢 子梗和分生孢子,有的延至脱落后产生。病斑脱 落后在叶上形成穿孔。枝梢被害,以芽为中心形 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并发生裂纹和流 胶。花梗染病,花未开即干枯脱落。果实上病斑 小而圆,初为紫色,渐变褐色,边缘红色,中央 稍凹陷。
发生规律
(1)病原细菌在枝条的溃疡部(主要是春季溃疡斑)和秋 季感染未表现症状的部位越冬。 (2)翌春气温上升后,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果树 开花前后,细菌从病组织中溢出,通过风雨或昆虫传播。 (3)经叶片的气孔、枝条和果实的皮孔等自然孔口和伤 口侵入,可发生多次再侵染。 叶片一般于5月间发病,梅 雨季为发病盛期,至秋雨来临时,果园又有大量细菌扩散, 通过腋芽、叶痕侵入.病害潜育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而 异,在温度25~26℃时,潜育期约4~5 天,树势强、气 温较低时,潜育期可长达40天左右。
一、桃李穿孔病
症状
(一)细菌性穿孔病
1.症状
李叶片受害状
症状
桃果实受害状
李果实受害状
症状 (一)细菌性穿孔病 1.症状
枝条症状


病原
细菌性穿孔病菌 , 树生黄单胞菌李致 病变种,属薄壁菌 门黄单胞菌属细菌。
病原
国外报道,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 Pseudomonas syringae pv. syringae、丁香 假单胞菌李致死病变种P. s. pv. morsprunorun 和丁香假单胞菌桃致病变种P. s. pv. persica 也 可引起核果类果树的细菌性溃疡病(穿孔病)。 病菌发育最适温度24~28℃,病菌在干燥条件下 可存活10~13天,在枝条上溃疡组织内可存活1 年以上,细菌在日光下经30~45分钟即死亡。
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
发病条件 病害的发生与早春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低温多湿利于发病。早春桃萌芽时,如果低温(10~ 16℃)持续时间长、阴雨天多,极易受缩叶病菌危害; 当温度在21℃以上时,病害则停止发展。一般江河沿岸、 湖畔及低洼潮湿地发病重。 病害一般在4月上旬开始 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6月份气温升高后, 病情渐趋停止发展。 品种间以早熟品种发病较 重, 中、晚熟品种发病较轻。
桃李杏病虫的识别与防治
任务15.1 桃李杏病害识别与防治 桃树等核果类果树病害约有50多种,其中 以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和褐腐病发生 最为普遍。干腐病(真菌性流胶病)常在 多雨地区以及低洼积水、管理粗放、蛀干 害虫危害严重的果园严重发生,引起树势 衰弱,结果寿命缩短,甚至死树毁园。
一、核果类果树穿孔病
防治措施 (1)减少越冬虫源
(2)诱杀成虫 生长季用性诱剂诱杀
(3)药剂防治 在5-6月成虫高峰期用药。 25%灭幼脲悬浮剂2000倍液 20%杀 铃脲悬浮剂8000倍液
五、桃蛀螟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北方1年2~3代,以老熟幼虫于粗皮缝中、 玉米、向日葵、蓖麻等残株内结茧越冬。 4月下旬至5月化蛹,蛹期20~30d。越冬 代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1代卵盛期), 6月下旬为1代幼虫为害盛期;第1代7月下 旬至8月上旬,8月上中旬为2代幼虫为害高 峰;第2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